信息技術活動總結
總結是把一定階段內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的經(jīng)驗方法以及結論的書面材料,它有助于我們尋找工作和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從而掌握并運用這些規(guī)律,不如立即行動起來寫一份總結吧。那么總結要注意有什么內容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信息技術活動總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信息技術活動總結1
經(jīng)過這學期的信息技術興趣小組的活動,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基本達到了預期的效果,興趣小組的學生在信息技術方面成為學習的'領頭羊并激發(fā)了自身和其他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學生也積極給出了相應的建議和意見,教師作出相應調整,且自身的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現(xiàn)就興趣小組的活動情況小結如下
1、比較肯定的方面
在小組成員中,他們互相幫助,彼此開放,互相促進。解決問題有兩種方法:一是在課堂上向老師請教;第二,課后我們會聯(lián)系其他小組成員一起解決問題。如果我們不能解決這個問題,請咨詢老師。
教師每節(jié)課的承上啟下作用。每次興趣小組活動教師都會先解決前期問題,結束前還會布置下期準備工作,充分利用課余時間,以保證活動的正常有序的進行。
在活動中,充分發(fā)揮小學教師的作用,激發(fā)學習興趣。在上機實踐中,教師由于各種原因不能兼顧到每一位學生,這時可以讓一部分能力較強的學生充當小老師,對其他同學遇到的一些難題給予解答,互幫互助,共同學習。學生當小老師改變了傳統(tǒng)的師生間單向傳遞知識的方式,使學生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轉變?yōu)橹R的傳授者,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2、需要改進的方面
學生的時間觀念需要加強,技術方面也需要加強。在興趣小組中,組長要充分發(fā)揮作用,接受老師的指導和指導,以及平時的管理。
教師需要不斷收費,以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求。
信息技術活動總結2
忙碌的一個學期馬上就要過去了,很多同事估計已經(jīng)開始策劃假期生活要如何度過了。對我來說好像也突然輕松了許多,畢竟忙碌了一個學期的事情總算基本告一段落了。
一個學期的時間,四個年輕人,四節(jié)課,終于在都進行完成了。自己覺得聽課都有些疲憊了,相信講課的人更不會輕松。幾位參與者覺得收獲如何?是完成了一次任務,還是經(jīng)歷了一次歷練?當然我很希望你們是抱著經(jīng)歷歷練的態(tài)度參加這樣的活動的,人們總說人生能有幾回搏,這種經(jīng)歷對你們來說也是一次難得的拼搏。
我是一個平日很不喜歡夸人的人,很多在我這經(jīng)歷過比賽的同事估計都有這個感覺。他們的比賽過程中我總是在一次一次的說,這不好,哪不對,卻基本不會去說行或是好。其實我不是吝惜這些贊美的詞匯,只是我覺得更多地看到自己的缺點和問題才能夠更快的改掉自己的問題,我覺得說好話的人足夠多不缺我一個,可說問題的缺太少真的少了我這顆蔥。
其實每個人的努力拼搏我都看在眼里,每個人在我這經(jīng)歷一會的變化我也看得到。應該去夸獎每一位參與者,你們的付出你們的努力真的值得夸獎。應該去肯定你們的嘗試,每一次小小的改變都不容易,能多向前邁出一步那就離成功更近了一些。只是在這里我依然不想去論述你們的功勞,因為我覺得這點小的成功太小,小的可以忽略不計。我想要看到的是未來,我們共同努力之后你們所得到的更大的更高的值得干杯慶祝的成功。
總結不是表揚就是批評,我呢兩個都不選,只是說些自己看到的和自己希望的。
合格老師,要走心。只有心放在孩子身上才可能合格。教師不是好職業(yè),賺的不多干的不少,勞心勞力最后還沒多少人理解。但既然你走上了這條路,就別混,那些等著大眼睛的孩子等待這你傳授知識,等待這你給他們打開通向成功的大門。所以不是只要完成單位的任務就好,一定要真心的去思考到底如何教會你的學生,有了這個思想走了心你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
想成名師,要知新。我們總在說80后90后如何如何的不同,現(xiàn)在我們教的是00后馬上就有10后了,這些孩子更不會你們上學的時候相同。這就要求大家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嘮叨和死記硬背一定不是最好的學習方法。天天喊著學會到會學,絕不是每天看教材做練習就能實現(xiàn)的目標。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更新自己的教學方式是必然,只有你去適應時代,你才能真的成名。
想爭頭名,要費心。我們設定教學目標往往都是一節(jié)課,一個單元,可實際的教書育人的過程卻不是一天一周一個學期能夠完成的。小學十個學期,你是否思考過每個學期你的目標是什么?學生這五年的學習最后你要達成的目標是什么?教材教參教輔書籍是不會給你這樣的目標的,這樣的目標只能靠你自己去想,自己去實踐。綜合的看待五年的學習,這樣你才能給學生更好地未來。其實對學生來說某一個學期第幾名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通過小學的學習在未來的初中高中大學能夠名列前茅。小學更重要的不是傳授知識,而是傳授獲取知識的能力,建立正確的道德觀人生觀。
上面好像又羅列了很多高大上的東西,讀者細品相信會知道我想說啥。
最后為想要拼搏的同事提點建議。
一、多看多走心,有時間多看一些有知識性的書或是電視節(jié)目。如果實在喜歡看灑淚的韓劇,那也要在流淚之后感受一下里面臺詞的'深度,演員的演技,這也能幫助你未來的教學。
二、多聽多留意,有時間多去聽聽課,自己學校里聽可以提高你對課堂的駕馭能力,網(wǎng)上聽名師講課可以讓你更好的感受教的藝術。多留意一些新的方式方法,說不定誰的分組方式,誰的討論方式就會用到自己的教學設計中。多去聽聽別人對你課程的看法,每一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你的教學設計,多聽聽對自己沒壞處。更要留意教學理念,教學器材,教學軟件的變化,這些將決定未來的教學模式。
三、多思多嘗試,一次活動完成了,但不是一節(jié)課就結束了。每一次活動之后你都會收到一些新的意見,你沒有去仔細的思考這些意見是否能夠幫到你。想過重新改變過程再找機會嘗試著講一下嗎?一節(jié)課講一次是初識,兩次是了解,三次能算熟悉,四次也不過是熟練,真的想駕輕就熟怎么也要八次十次吧。反復的思考改進反復的嘗試才能真的成就一節(jié)好課,才能更好地鍛煉自己。
四、多寫多積累,我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自己喜歡寫日志,看看qq上百篇了,關于教學的關于人生的關于各種事情的。寫第一是為了抒懷,很多事情寫下來就覺得放下了,自己輕松了許多。寫也是為了積累,不要太相信自己的記憶力,三天五天之后再讓你回想講過的課程,課堂上很多的細節(jié)你都會忘記。如果能講過之后就把體會感受寫下來,這樣日后看看相信對你會有幫助。
我的總結不只是寫給那幾位拼搏的人,更多地還是寫給自己!
信息技術活動總結3
本學期,我們信息技術組共開展了教研活動四次。本組教師發(fā)揚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使教研工作保質保量,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認真開展專題研究,積極作課,以“我的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為主線,提高教學質量
11月10日上午,老師在二年級做了一節(jié)題為《設計和編輯課程表》的研究課。此課根據(jù)學生實際,備課精心,問題設計合.,并充分展示了“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特點,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進行學習,最終在分組合作中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在課后的研討中,大家以本節(jié)研究課為出發(fā)點,對“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在微機課中的有效應用進行了探討與肯定。此活動使大家對于課程的把握方面有了新的領悟。
二、在“信息技術與各學科.合”的大形勢下,進行學科.合的探索
12月10日下午,老師在一年級進行了一節(jié)“綜合實踐與信息技術.合”實踐的活動。由于課前老師與綜合實踐學科教師多次溝通探討,活動中充分發(fā)揮出本絡資源的優(yōu)勢,圓滿完成教學任務已經(jīng)水到渠成了。在各位老師的點評中,我們對本學科在.合中的地位及如何更有效地進行實施有了更明確的認識。
三、以質量抽測為樣本,尋找自身差距有不足,認真進行“兩個標準”的研討
12月13日下午,由多位老師牽頭,在三年級進行了信息技術抽測質量分析和“兩個標準”的`研討。活動中,本組教師基于抽測質量分析,查找自身在教學中對于課程的把握方面的欠缺,對于提高教學質量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兩個標準”的研討工作使大家對于教學有了明確的的..。
四、認真組織學生進行論壇交流與展示,為我鎮(zhèn)網(wǎng)站健康、高效發(fā)展搭建有力平臺
12月29日下午,我鎮(zhèn)信息技術組的展示與交流活動如期在學生論壇中拉開了帷幕。由于網(wǎng)絡問題,只有部分參加了此次活動,我校獨占第一。
活動中,同學們在信息技術教師的指導下,爭相進入自己的論壇,切身處地的、真正的成為了這里的主人。
為了在校園內創(chuàng)建氛圍,使學生們能真正做到關心、關注自己的論壇,老師為了這一活動的順利開展,做了很多準備工作。
此次活動,不但給學生們與自己的同齡人能有交流的機會搭建了平臺,促使他們在交流中體味到快樂,也鍛煉了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為學生們真正關心、關注我們自己的論壇搭建了有力平臺。
信息技術活動總結4
前段時間的觀摩學習受益匪淺。第一節(jié)課《鼠小弟的小背心》是本次活動中沈月老師的一節(jié)繪本課。第一次聽繪本課最直接的感受是:新奇、有趣。沈老師的這節(jié)課,鼠小弟的小背心是整個故事的中心,所以首先將鼠小弟登場的畫面單獨呈現(xiàn)出來,通過觀察畫面解決兩個問題:1、這是誰?2、鼠小弟穿了一件什么?在引導幼兒閱讀繪本時,把看書、思考的空間留給孩子,讓他們充分地思考故事、品味故事、理解故事的內容和體驗故事的情感。特別是后面插入了一段有趣的視頻,孩子看得津津有味,但又留有了懸念,充分激發(fā)了孩子的閱讀興趣。在這一點上沈老師就充分利用了信息技術直觀有效的優(yōu)點。在這一節(jié)課中沈老師善于利用不同的形式鼓勵孩子進行表述和操作,讓孩子模仿故事中的語言。繪本不僅僅讓孩子學會閱讀,更讓孩子學會觀察、想象、推理。
第二節(jié)課是夏老師上的《東方之珠》,整節(jié)課夏老師緊扣“香港的繁華與美麗”這一主線,圍繞香港“迷人的沙灘”、“著名的公園”、“繁華的街市”、“美麗的夜景”進行發(fā)散與拓展。清晰的教學主線,讓整個課堂教學變得緊湊,學生能披文入情,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和效率。在教學中夏老師充分利用了現(xiàn)代信息技術,出示了視頻,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了香港的繁華與美麗;其次通過音頻讓學生理解“傾聽”一詞;并通過大量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鱗次櫛比”、“琳瑯滿目”“人流如潮”等詞。首先出示群樓圖,讓學生觀察后說說“鱗次櫛比是一種怎樣的景象?”學生觀察后自然而然說出“摩天大廈很多,一座挨著一座排列著,很密。”再出示銅鑼灣商店圖,學生根據(jù)畫面可以說出從“琳瑯滿目”可以看出商品多,使人看了眼花繚亂。“人流如潮”說明人很多,銅鑼灣真熱鬧。夏老師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將視頻、音頻、圖片與文字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把學生帶到文字所描繪的情境之中。在一次次的驚嘆聲中,學生的眼球被深深的吸引,在一次次的`朗讀聲中,感受到對香港的喜愛。
1、利用網(wǎng)上學習交互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傳統(tǒng)教學過程以教師為中心:從教學內容、策略、方法、步驟,都是教師事前安排好的,學生大多參與。而將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數(shù)學課程優(yōu)化整合,可以更好的創(chuàng)設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交互留給學生自主權、選擇權,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需要,進行實踐活動。
例如: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第二冊“認識圖形
(一)”:教師抓住一年級的孩子愛玩且好特征,及感性認識為主的認知規(guī)律。將教學過程大膽設計在一整套電腦游戲中。由第一關“比一比小和面的多少”進入學習要點,初步形成對體積面積的感性認識;隨后進入“找一找”,讓孩子在配相關的場景中進行復習鞏固;最后又設計“闖關”游戲及時反饋學習情況等。整堂課富有吸引力,實師生、生生互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了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刺激多種感官,激發(fā)學習興趣。
有這樣一個案例,在進行“毫米的認識”教學時,教師將兒童熟知的“龜兔賽跑”動畫片稍作修改后作孩子們想一想“小蝸牛、小烏龜和小白兔都跑了500(注:分別為500毫米、500厘米、500米),都說小白兔跑的最多,而小蝸牛跑的最少?”可愛的動物卡通、動聽的音樂強烈的刺激學生的視聽問題更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觸發(fā)了孩子在整堂課中都積極動手、動腦,以探究原委的好奇心。習環(huán)節(jié)教師大膽創(chuàng)新,將其設置成動畫“粗心的豬八戒”。通過師生互動,幫“豬八戒”找出他的錯誤可聽、可說、可操作,腦、眼、耳、口、手并用,學生注意力集中,興趣濃厚,讓一節(jié)抽象的概念3.利用信息資源,引入時代活水。
互聯(lián)網(wǎng)特有的開放性,極大地拓展和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比如,教學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第七冊《讀法和寫法》時,課前安排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包括上網(wǎng)),搜集有關數(shù)據(jù):有的是某兩個星球之有的是中國土地面積大小,有的是申辦奧運現(xiàn)場直播的收視率……通過覆蓋面廣泛、富有教育意義數(shù)據(jù)材料,學生不僅輕松的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想教育。再如,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第六冊。上完《年、月、日》的知識之后,安踐活動——“制作年歷”。這時,教師大可不必按傳統(tǒng)教學習慣,幫學生搜羅一大堆年歷、日歷甚至類資料。只需要指導孩子們“輕輕點擊鼠標”,你會發(fā)現(xiàn),幾天后他們交上來的作品,頁面之美觀、想象之豐富都是那樣的出乎你的預料。
二、固守傳統(tǒng)之憂與現(xiàn)代信息技術濫用之患。
1、傳統(tǒng)思維定勢的形成,限制教育的進步與發(fā)展。
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教學形式多以教師講授為主,課堂上,學生只記結果而不研究結果如何得來;只聽至上、為師獨尊等。這些傳統(tǒng)的習慣極大地影響者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成為批判、探究精神發(fā)展傳統(tǒng)課程的弊病主要表現(xiàn)在不能完全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和有效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素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1)課程內容陳舊,過于強調學科體系,脫離社會實際。
(2)課程實施基本以課堂、教師、書本為中心,難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課程管理統(tǒng)得過死,難以適應不同地區(qū)和不同學生的多樣化要求。 2.現(xiàn)代信息技術過度濫用,束縛教師課堂設計能力。
計算機作為輔助手段引入課堂教學,計算機基本知識與技能的掌握需要一個較長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和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與技能還欠熟練,同時,缺乏專家和相關理論指導,缺乏合適的網(wǎng)具平臺,會使信息技術與數(shù)學學科整合本身難以系統(tǒng)化,顯得零敲碎打。若教師自制課件,投入過精力,反而耽誤自身的教學任務,影響學生學習效果。
為了“趕上”教學改革步伐,有的教師上課,不論什么類型什么內容的課,也不管合適不合適,一堂不寫一個粉筆字,全用電化設備打出來,似乎這才有新意,才符合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精神節(jié)課的主要任務只有不斷點擊鼠標,挖空心思的讓學生圍繞事先設計好的課件運行流程轉。更有甚開課、觀摩課,幾乎演變成了各種電教實力、電教手段的大比拼,而教育教學的靈魂——知識的掌培養(yǎng)、品格的塑造等人文素養(yǎng)卻蕩然無存。
三、“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優(yōu)化整合——素質教育和時代發(fā)展的必然。 1.教學設計促進信息技術與課程的優(yōu)化整合。
同樣是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中的《軸對稱圖形》,有這樣兩份設計迥異的案例。第一位教師先用計算機彩鮮艷的秋天風景,聲情并茂地說:“你們看,秋天多美啊,火紅的楓葉,美麗的蝴蝶,……來到中,你會發(fā)現(xiàn)很多美景”。電腦一一抽出楓葉、蝴蝶、松樹的圖案,接著通過不斷的啟發(fā),讓學生對稱”的共同特點。這精美的畫面與學生生活經(jīng)驗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引申了學生們的審美感。第二位教師將自己的教學活動安排在網(wǎng)絡教室進行。電腦屏幕上首先出現(xiàn)了一小段中國傳統(tǒng)喜慶場用一個巨大的紅雙喜襯托。教師讓學生回憶手工課上剪“紅雙喜”的方法過程,揭示“軸對稱圖形”;進入電腦資源庫,找一找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說一說“軸對稱圖形”的作用;即時訓練時,教師軸對稱圖形的軸對稱性,完成電腦中沒有畫完的畫;在鞏固練習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讓學生自主選擇,或紙、或展示自己的繪畫特長、或選用電腦繪畫技術等,利用軸對稱圖形繪一幅你自己認為最美的畫總結時,由師生共同進入“聊天室”“聊一聊、議一議”,共同總結本節(jié)課所學所感。
乍看第一節(jié)課運用了多媒體展示,激發(fā)了學習興趣。然而,仔細揣摩兩節(jié)課,不難發(fā)現(xiàn)第一節(jié)課的腦作為一個展示圖形的工具,學生還是沒有擺脫“跟隨著老師學習”的傳統(tǒng)模式。第二位教師則真正用網(wǎng)絡的廣闊性和互動性,“找圖形”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同時大膽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實踐,動腦發(fā)表自己的主見。兩節(jié)課放在一起一比較,便凸現(xiàn)出第二位教師教學設計,真正充分運術手段和網(wǎng)絡優(yōu)勢,以有效輔助活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2.延伸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及創(chuàng)新意識。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要求學生學習的重心不再僅僅“學會”知識上,而是轉到“會學”上,逐步利用信息技術自主解決問題。例如,人教版第十二冊“統(tǒng)計圖”的整理和復習,教師要求學生課前通分小組統(tǒng)計家庭垃圾袋、一次性筷子、自來水和電的使用情況。上課時,生與生、組與組之間在計結果,并對結果進行討論。得出垃圾袋濫用帶來的“白色污染”,浪費木材、能源、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此過程中,學生利用一定的手段,呈現(xiàn)信息、分析原因、解釋所用的查詢策略,并根據(jù)不同成員提自主運用不同的統(tǒng)計圖(表),對自己認知結構進行重新建構。這種組內生生互動、組際互動、師絡多向互動方式,極大地擴展了學生進行知識探究的自主性。在這種寬松的網(wǎng)絡學習氣氛中,學生每個學生既是學習者,又是課堂學習資源的創(chuàng)造者。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思考、求異思維、創(chuàng)新能作精神。
信息技術活動總結5
轉眼間,微機社團活動已經(jīng)開展了一個學期,在這個學期里,社團的建立到發(fā)展,我不斷地摸索著前進,在這個過程中,看到孩子們的笑容,積極參與的態(tài)度,感到欣慰。在教學過程中的體驗到了得與失,現(xiàn)總結如下:
1、社團的組織要嚴格,既兼顧學生的積極性,又要做好成員參與社團的動機的甄別。有些同學是為了學到更多的電腦知識,上課也很認真、積極,這樣的孩子我們很歡迎。有些同學是為了逃避學習的壓力,利用社團活動時間來玩游戲放松心情,來娛樂,這樣的學生在引導教育不成功的時候要勇于剔除。
2、加強社團的管理,建立干部制度,老師做好管理的引導,注意培養(yǎng)管理人員,使社團活動正常化、人性化、達到高效、靈活的效果。
3、活動內容的選擇要注意既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又能保證對學生能力、知識、技能的訓練。自己能提前備課,課堂上給學生大量的練習時間,充分發(fā)揮學生間互相幫助,相互學習的能力,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和能動性,挖掘學生的潛力。
4、在這這學期的社團活動中,我結合四五年級學生的興趣特點和信息技術教學的要求,對學生進行了電腦繪畫、Word方面的培訓。在課堂上講10分鐘,練習20分鐘,給學生分發(fā)相關學習材料,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在學到手繪知識的同時,鍛煉了思維,開發(fā)了想象力。其中,葉思怡、蔣宇鑫、陳晨希同學能自主創(chuàng)作手繪作品,也讓我大為贊賞。
5、我們的學生都是農村子女,學生的素質并不是很好。在活動中我注重了活動的持久性,堅持按照學校的安排正常進行,讓知識和能力有一個積累的過程,為培養(yǎng)信息技術后備人才下足功夫。
6、對以后活動的想法:繼續(xù)堅持社團活動按時正常開展,可以開展形式、能容多樣的社團活動,不斷吸收新學員,開發(fā)學生的潛力,讓社團活動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催化劑。
信息技術活動總結6
工作思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計算機不是學生學習的對象,而是學生學習的工具,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培養(yǎng)我校的網(wǎng)頁版主,進而培養(yǎng)信息技術方面的特殊學生,也為學生自身的學科傾向提供活動空間。
興趣班活動情況:按照學生自愿報名與教師選拔相結合的原則,興趣班由20名學生組成。興趣班在朝陽區(qū)開展了15次教學活動,參加了計算機競賽。
興趣班的組織和教學進度:為充分尊重學生興趣,為以后的比賽做準備,教學內容包括幻燈片制作、電子報紙設計、軟件表演;
幻燈片制作:主要涉及軟件應用技能和布局規(guī)劃的知識。
電子報設計:學習使用文字編輯軟件的技巧,學生很好地完成了學習任務,并將其應用于網(wǎng)頁編輯制作。
軟件表現(xiàn):學習成語接龍、巧巧板、天女散花等軟件的使用技巧,為比賽做準備。興趣班的大部分同學都參加了5月份的比賽,結果還沒有溝通,同學們自我感覺良好。但是既然是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比賽,我覺得不會很理想。
經(jīng)驗總結:學習興趣是學生基于自身學習需求的認知傾向,是學好一門學科的內在動力。互聯(lián)網(wǎng)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可以最大程度地激發(fā)和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在本次興趣班的活動中,我們充分利用了互聯(lián)網(wǎng)的強大力量,讓學生學以致用,邊做邊學,邊學邊做,學完后立即應用到自己班級網(wǎng)頁的維護中,既提高了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能力,完成了老師上交的班級網(wǎng)頁的制作和維護。
發(fā)揮“小老師”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在學習中,教師由于各種原因不能兼顧到每一位學生,這時高年級能力較強的學生充當“小老師”,對其他同學遇到的一些難題給予解答,同學們相互啟發(fā),相互幫助,共同學習。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存在的問題與改進措施:在興趣班的.活動開展活動中,我們也遇到了一些困難。首先是學生的自制力問題,有的學生的自制力較差,總有部分自制力較差的學生借機會上網(wǎng)聊天甚至玩游戲,造成不好的影響。其二,學生視野不開闊,不善于從大量素材中選擇合用的素材,制作手法不夠大氣,配色所需的美術功底也欠缺。
因此,對于今后的興趣班活動,我打算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高興趣班活動質量:
1、加強管理。約束學生的上網(wǎng)聊天和玩游戲行為,高效應用興趣班時間。
2、與美術老師配合工作。在適當?shù)臅r候請美術教師講授有關色彩搭配的知識,加強學生對色彩的感覺,提高美術功底。
3、加強學生參加比賽的應試能力,在條件許可的條件下,舉行班級之間的軟件表演賽,小報制作比賽。
信息技術活動總結7
目前,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不斷成熟,并出現(xiàn)大量應用創(chuàng)新。在應用實踐中創(chuàng)新,以創(chuàng)新提高應用效益,已成為廣大教師的共識與孜孜追求。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提高信息技術應用創(chuàng)新的有效性,也已經(jīng)成為關注的重點。教學實踐中的技術應用創(chuàng)新,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新技術的應用,技術的新應用。前者是指善于發(fā)現(xiàn)不斷出現(xiàn)的、對提高教學有效性有促進作用的、新的技術硬件、軟件、平臺等,并在教學實踐中科學應用;后者重點在應用創(chuàng)新,指充分發(fā)揮現(xiàn)有設施設備、成熟技術的潛力,借助已經(jīng)熟練掌握的技術,通過應用創(chuàng)新促進教學質量和效益的提高,促進教學創(chuàng)新的實現(xiàn)。要提高教學實踐中技術應用創(chuàng)新的有效性,此兩者缺一不可,而后者對于經(jīng)濟條件欠發(fā)達地區(qū)、學校,更為務實。
技術應用創(chuàng)新應該為“教”與“學”服務
創(chuàng)新不是“標新”,也不是“翻新”,不是為“創(chuàng)”而“創(chuàng)”,為“新”而“新”。我們常說:技術搭臺,教學唱戲。技術應用創(chuàng)新的最終目的,還是為課程改革服務,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服務,提高學科教學的質量與效益,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fā)展。
曾聽過一節(jié)課:小學二年級學生利用Moodle平臺進行學習。教師為了突出新技術應用,一節(jié)課的絕大多數(shù)教學活動都安排在Moodle平臺上進行,學生學習基本是點鼠標。其間,教師還安排了讓學生在論壇區(qū)進行文字交互。課堂上,絕大部分學生輸入漢字明顯吃力,速度慢。有意注意無法集中在所學學科知識和能力上,只是關注在哪兒找到鏈接去點擊,點擊能不能打開新界面,打開的新界面是什么樣的,按哪幾個鍵就能輸入自己想輸入的漢字……這樣的應用創(chuàng)新,就很難達成教學目標,倒反影響了學生學習。
應用創(chuàng)新也要富有學科特征。考查一節(jié)好的應用創(chuàng)新課,首先要從學科角度看是不是一節(jié)好課,然后再看技術應用創(chuàng)新從哪幾個方面促進了學科的“教”與“學”,是怎樣促進的,采用了哪些既巧妙又科學合理的策略和方法。
有節(jié)小學數(shù)學課“認識分數(shù)”就是這樣。教師把電視臺里的公益廣告做為教學資源,錄下并剪輯了八個孩子分一塊蛋糕的視頻。視頻片中,當八個孩子平均分完蛋糕時,來了第九個孩子,其中一個孩子把手中的蛋糕掰了一半給他。教師問
學生:來的孩子吃了多少?課堂寂靜了十秒鐘左右,突然一個孩子脫口而出:十六分之一。“認識分數(shù)”是分數(shù)教學的起始課,在這節(jié)課的拓展延伸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就這樣創(chuàng)造性地應用常見的廣告視頻,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對分數(shù)除法有了認識,并且是自主認識,拓展了學生的能力。
如果沒有先進的教學理念,即使在課堂上用了新技術,但還是以陳舊的教學思維組織教學,這樣的“新瓶裝舊酒”不能叫創(chuàng)新。我們教師還是要問一下自己:這樣的技術應用創(chuàng)新,符合不符合課程改革的要求,是促進了“教”還是促進了“學”,抑或兼而有之?
技術應用創(chuàng)新應該能向常態(tài)教學轉化
“創(chuàng)新“剛出現(xiàn)時,確實獨樹一幟,與眾不同。但隨著實踐次數(shù)的增加,那些被實踐證明是科學合理有效的創(chuàng)新,會逐步向常態(tài)轉化,成為常態(tài)的新的發(fā)展水平。教學實踐中的技術應用創(chuàng)新也是這樣。如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中的應用,多年前開始嘗試應用時,就是當時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到現(xiàn)在,廣大教師熟練掌握了多媒體技術,課堂也已經(jīng)是普及應用的“常態(tài)”了。新技術的應用,技術的新應用,都是按照“實驗(非常態(tài)教學)——普及(常態(tài)教學)”這個過程發(fā)展。換句話說,能夠轉化為常態(tài)教學的應用創(chuàng)新,才是有效的應用創(chuàng)新。
聽過一節(jié)低年級小學生在計算機上應用“思維導圖”軟件進行學習的課。在課上,學生顯得吃力,有意注意主要放到計算機操作、圖形、顏色和文本上,對思維主題及擴展的注意,倒反被沖淡了很多。這節(jié)課給人的印象就是為畫圖而畫圖。教師課后反思,得出自己的看法:低年級小學生因受思維發(fā)展水平所限,用計算機繪制思維導圖,不合適,教師繪制指導的困難較大,效果不好,至少在這個年段,很難轉化為學生的常態(tài)學習行為,而用紙繪,情況則好得多。
作為常態(tài)課中的應用創(chuàng)新,要有可以觀察到的呈現(xiàn)形式,即“創(chuàng)新點”。創(chuàng)新點可以在整節(jié)課上呈現(xiàn)出來,如在Moodle平臺上組織教學;也可以呈現(xiàn)為技術工具的創(chuàng)新、應用方式的創(chuàng)新、成熟技術的應用創(chuàng)新等,如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應用、多媒體課件的應用等。而真正的創(chuàng)新點,應該是明確為提高教學質量效益服務的,是能夠促進教學創(chuàng)新的。
信息技術活動總結8
綜合實踐活動是學生自主進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是基于學生的經(jīng)驗,密切聯(lián)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現(xiàn)對知識的綜合應用的實踐性課程。
本課程開發(fā)的基本理念是: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開展研究性學習;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習信息技術;把研究目標定位在:探討如何在信息技術平臺下,以研究性學習為基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途徑和方法。綜合實踐活動由研究性學習、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四大板塊構成。而作為重要部分的信息技術教育這塊,現(xiàn)將我校開展的情況總結如下:由于人類社會已經(jīng)進入信息時代,信息技術教育必然要作為當前綜合實踐活動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對我校初中生進行信息技術教育,主要是進行使用大眾信息技術工具的一般訓練,進行人文、倫理、道德和法制教育。要改變過去那種把信息技術教育局限在計算機軟、硬件技術層面的弊端,由原來的“專業(yè)教育”取向,轉變?yōu)椤按蟊娢幕逃比∠颍雅囵B(yǎng)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放在突出的位置,以回應21世紀信息社會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要求。
一、首先確立分階段目標:
初一、著重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問題意識,增強學生的綜合、整體認識能力,以人文精神與科學態(tài)度,從社會生活的現(xiàn)實與未來中發(fā)現(xiàn)、提出問題,抓住題的本質,判斷問題的價值。使學生逐步形成善于置疑、樂于探究、用于實踐勤于求知、積極向上的精神。初二、著重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收集、分析、綜合信息,具有初步設計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案〈包括實驗設計方案〉,構建知識模型,研究、解決問題的能力。
初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力與批判性反思,培養(yǎng)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道德學會科學的思維和條件的方法。為學生研究問題思維模式上的創(chuàng)新意識打下一定的基礎,為學生研究的發(fā)展方向奠定初步的基礎。
二、確立實施策略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
主要形式強調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動手去做,使學生在各種活動中獲得對于實際的真實感受。這種內心感受是學生形成認識、轉化行為能力的原動力。也使他們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健康發(fā)展的基礎。在實施過程中,讓學生親自參與科學探究的活動,體驗科學活動的艱辛與愉悅,讓其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去感知各種人和事,獲得豐富的人生經(jīng)歷和體驗,立足社會培養(yǎng)人才的需要。身經(jīng)歷、深入探究:
(一)自主發(fā)展,提供空間初中綜合實踐活動實施要重視學生的觀點和行為,鼓勵學生自主選擇,獨立創(chuàng)造,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確定活動內容及方式,讓學生自主活動,自主學習,教師是學生的學習促進者、合作者。
(二)探索發(fā)現(xiàn)、拓展提升3在初中綜合實踐活動中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索與發(fā)現(xiàn)。在探索研究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圍繞某一主題或一個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來展開。
教師的主要任務不是給出現(xiàn)成的答案,而是為學生的探索發(fā)現(xiàn)提供機會幫助,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和調查,解決實際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簡便方法和技巧。
(三)交往合作、融于社會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把教學過程視為一種交往、合作的過程。是師生在社會中進行多邊的、多向的、多方面的人際交往和互相作用的過程。強調把學習活動和社會結合起來,把學術的目的和社會的目的、個人的目的和群體的目的'協(xié)調起來,這種交往不限于課堂,而是要走進社會進行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交流,這種交流也不限于師與生,生生交往。一項研究課題,一次社會實踐活動,考察與調查,需要多人合作,多組配合多方面人員的參與才能順利完成。這種交往合作不僅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學習和智力的發(fā)展,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精神。有利于學生人格健全,正確評價認識自己,懂得尊重理解他人,學會與他人合作溝通,自主合作探究,形成民主素養(yǎng)和團隊精神,使學生人格臻于完善。
三、采取科學學習方法我校采取了傳統(tǒng)的學習形式:
半開放式。全年級或全班確定一個共同的研究學習主題,然后由學生提出在該主題下自己感興趣的題目,將這些題目交大家討論并調整,確定一批可供開展合作研究的題目。由研究興趣相近的學生自愿組成合作學習小組,實施研究。它有利于將學生的關注目光引向當今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領域,引導他們研究、探索科學與社會發(fā)展的熱點問題。
總之,綜合實踐活動的四大塊不是并列的,也不是相互割裂的,“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方式,將貫穿于綜合實踐活動的始終,在實際的環(huán)境教育中,往往融合了以上四方面,同時,以環(huán)境教育為主的綜合實踐活動還包括班隊活動、校傳統(tǒng)活動(科技節(jié)、藝術節(jié))、學生同伴間的交往活動、學生個體或群體的心理健康活動等,以上活動互相補充,互相支持,共同構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以環(huán)境教育為主的綜合實踐活動。而且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我們盡量克服兩種傾向即教師的包辦代替、教師的放任自流。我相信在學校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定會開展得越來越好。
信息技術活動總結9
我們學校是xxx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研究發(fā)展中心,具有兩位專職的信息技術技術教師,一位是xxx小學信息技術學科帶頭人,一位教師獲得了xxx2A級優(yōu)質課稱號,教科新秀,兩位兼職教師,學校配有2個標準的計算機教室,硬件設備能適應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需要。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提高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發(fā)展學有余力學生的特長,學校成立了兩個電腦社團。本社團由五、六年級10名學生組成,社團團長是六3班的李傳熙同學。聘請陳xx老師擔任本社團的輔導老師。本學期社團學習的內容主要有兩項:漢字輸入和LOGO語言。
漢字輸入組由四位同學組成,他們每次都利用縱橫漢字輸入比賽軟件進行漢字輸入的練習。指導教師定期更換輸入的文字素材,不斷提高漢字輸入的速度,從本學期的訓練情況來看,四位同學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為他們參加蘇州市的漢字輸入比賽打下基礎。
LOGO語言組由六年級的.6位同學組成,由于他們的基礎不同,指導老師采取學生自學,教師布置作業(yè),指導學生完成的方式進行。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基礎,通過學習指導老師提供的電子教材進行學習,如有問題,可以向老師提問,在完成老師的作業(yè)同時。對于基礎比較扎實的學生,指導老師為他們購買了LOGO語言輔導用書,讓他們通過自學、教師指導,提高成績。
本學期的社團活動,由于老師比較忙,每次活動的時間也比較段(大課間30分鐘),讓孩子們深入的學習比較困難。學生社團中如何發(fā)揮同學們的自學能力需要進一步探究。
信息技術活動總結10
我校幾年來,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校發(fā)展較快,辦學效益和社會聲譽不斷提高,學校先后榮獲"泉州市課改樣板學校"、"xx省文明學校"等十幾項全國、省、市榮譽稱號。信息技術浪潮的到來給學校的發(fā)展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也提供了新的發(fā)展機遇。日前,我校順利通過省現(xiàn)代教育技術實驗校的驗收,在基礎建設、師資隊伍、教育教學等諸方面都跨上了一個新臺階。我們將以一個更高的標準向社會展示我校的風采。乘著省級現(xiàn)代教育技術實驗校的東風,在學校信息技術教育這一塊,也得到了提高與發(fā)展,現(xiàn)總結如下:
1、加強管理,確保信息技術健康發(fā)展
調查研究信息技術教育工作,對學校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提出建設性指導意見。針對存在的問題和發(fā)展方向,學校領導及時組織召開會議來給予解決。召開信息技術工作會議。從而對學校信息技術教育的過程管理。年末對學生及老師進行信息技術的考核。
2、調動各方積極性,加快信息技術基礎教育設施建設步伐。
我校的硬件投入一直遵循著"適度超前、量力而行"的原則,每年都要規(guī)劃投入,逐步添加和更新教育教學設備,力爭營造先進的現(xiàn)代化教學環(huán)境。
3、加快信息技術培訓速度,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教育操做能力。
根據(jù)"教師繼續(xù)教育工程"培訓要求,按照省、市信息技術教育培訓規(guī)劃,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培訓條件,經(jīng)常組織教師學校自行培訓與校外培訓相結合;假期培訓和平時培訓相結合;集中培訓和分散培訓相結合的原則,使我校教師信息技術培訓速度得到了較快發(fā)展。幾年來,開設的講座有:《word的.基本操作》、《Windows98的基本操作》、《怎樣使用WPS編輯文件》、《怎樣連接上網(wǎng),怎樣瀏覽網(wǎng)頁》、《怎樣實現(xiàn)校園局域網(wǎng)絡共享》、《各教室終端設備的應用和操作》、《怎樣運用Powerpoint制作幻燈片》、《Authorware入門》、等十幾個課題,共計50多課時,現(xiàn)我校教師信息技術操作能力得到了顯著提高,為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應用給予了有效師資保證。
4、加強信息技術教學工作,提高學生信息技術操作能力。
堅持為學生開設信息技術教育課,從不擠占和挪用信息技術教育課的時間。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積極性非常高,對學校代收的上機費給予充分理解和支持。計算機教師堅持深入學習,認真?zhèn)湔n,刻苦研究,增強信息技術教學的知識性和趣味性,提高了信息技術課教學質量
5、加強軟件建設,不斷豐富信息技術教育資源。
我們在發(fā)展硬件建設的同時,更加注重軟件的開發(fā)和利用,在軟件建設上重點做了三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充分發(fā)揮學科骨干教師帶頭作用,自制教學軟件。隨著各層次信息技術培訓的廣泛深入開展,廣大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水平不斷提高,一批骨干教師積極探索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大膽制作教學軟件,并把它應用于學科教學中。
第二,充分利用市、縣教育局的軟件資源庫,組織復制、刻錄、錄像等各種資源。
第三,對教師的公開課、說課進行錄像,教師自制課件收集方面,我校保存了較多的校本資源,并逐步擴充資源庫。
6、加強信息技術應用研究,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
我們現(xiàn)階段信息技術教育工作在教學上有二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組織學生、教師學習信息技術;二是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實現(xiàn)教學手段和方法的現(xiàn)代化,提高課程改革的質量。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應用信息和自主學習、主動探索知識的能力。組織教師積極參加市、縣學校開展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觀摩活動。
我們雖然取得上述工作成果,但由于信息技術教育正處于發(fā)展階段,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歸納起來有以下3點:
1、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管理的作用還沒有完全發(fā)揮出來。信息技術傳播和接收工作還沒有完全開展起來。
2、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還遠遠不夠。
一是能夠做到整合的教師數(shù)量還比較少,
二是還沒有做到經(jīng)常化。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要求領導和教師不但要有這方面的能力和水平,而且還要求教師具有不怕困難、努力工作的奉獻精神。開展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工作每天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這就為堅持應用信息技術帶來一定困難,所以造成軟件開發(fā)和現(xiàn)有軟件應用還不夠。
3、信息技術設備維護和應用還存在死角。教師堅持學習應用還不夠,有的辦公室計算機出現(xiàn)故障不能自行排除。
以上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在今后工作中加以克服和完善。
信息技術活動總結11
本學年根據(jù)教科室工作安排及教學大綱要求,信息技術科組全體教師認真貫徹落實以培養(yǎng)“會學習、勤探究、能合作、展個性”為目標的總體要求,實施特色鮮明的個性化及開放性教學,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師生共同發(fā)展。與以往一樣,完成下列工作:
一、進一步加強教研組的管理工作。
1、切實加強專用教室的管理,做到管理到人,責任到人。一年來各專用教室管理人員能夠切實履行責任,從使用、維護、衛(wèi)生、安全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各專用教室發(fā)揮應有功能,更好地為信息技術教學服務。
2、本學年在李衛(wèi)華師努力下,及時維護各個部門及班級的電腦,為學校各個部門的信息技術應用帶來了便利,保證了學校近千臺計算機的正常使用;我們應用了網(wǎng)上報修系統(tǒng),方便了老師和實現(xiàn)了維修工作的正常報修程序及工作量的統(tǒng)計。
3、建立良好的信息技術學習環(huán)境,基本解決了信息技術課最難克服的問題----就是學生玩游戲、隨意上網(wǎng)及QQ聊天等行為。這個方案,可以完全禁止學生上QQ聊天、基本限制學生玩游戲的行為、有效控制學生無目的`的上網(wǎng)。
二、積極開展信息技術教育研究。
1、投身于信息技術課的教學工作中。本學年信息技術科組老師承擔了初高中部參加清城區(qū)中小學老師教育技術能力的培訓工作。
3、積極組織全科組教師開展教研活動,繼續(xù)執(zhí)行雙周立會制度,結合學校實際,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3、初步完成我們制定教學計劃,高一年級講授《信息技術基礎》;高二年級講授《數(shù)據(jù)庫管理》。完成了必修及選修課的學習任務并順利完成了任務。
三、做好競賽、興趣小組輔導工作
1、繼續(xù)開展學生的第二課堂活動,組織了清城區(qū)中小學生電腦制作比賽活動并獲獎。
2、本教研組的老師積極參加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是學校創(chuàng)新活動的中堅力量,本學年的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取得了較好成績。
信息技術活動總結12
一年來,我校在縣教研室的領導和關心下,以促進校信息技術教育的快速發(fā)展,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和教育、教學水平及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加強遠程教育運用為目標任務,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一、學生信息技術課
由于學生原有信息技術能力有一定差異,班容量較大,及學校的現(xiàn)有條件,使上信息技術課的難度加大。在這樣的情況下,我校信息教師積極努力,認真?zhèn)湔n、科研,想辦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和課程有機融合,提高了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和道德素養(yǎng),在素質教育的落實上做了一些嘗試。
在信息技術課的教育教學中,明顯感覺到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死”和“呆”,不能做到學以致用,不能做到積極主動地學習和思考,學生“等”“靠”“要”的思想極為嚴重,面對這樣的現(xiàn)狀,我們通過使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等組織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過努力,我校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校還開設了信息技術課外興趣活動小組,豐富了學生校園文化生活以促進學生生動、主動地學習為主攻方向,強調從多角度看學生,鼓勵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促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fā)展,因此本學期開展了以下活動:
1、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我們信息技術教研組組織并成立了“信息技術課外興趣活動小組”,從中使學生開拓了眼界,增長了知識,學會了本領,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和應用的
濃厚興趣,提高了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學生們在親身參與中,展示了才華,體驗了成功。
2、為了方便全校學生利用下午第三節(jié)活動課時間,學生上網(wǎng)查閱資料,瀏覽信息,網(wǎng)上學習,我們對學生提供免費服務。指導學生上網(wǎng)學習,搜索學習資料等。
二、積極開展科研活動
1. 做好新理念下教學實踐、總結與反思。
本學期一方面教師認真總結前一輪新教材使用的情況,另一方面通過教研活動,采用小組討論、展示交流等形式共同分析新理念、新課標下的教學設計以及典型問題的解決方案。每次參加教研活動和聽課后,都力爭寫下個人反思,總結經(jīng)驗與問題,促進下一步工作的有效開展。
2、深入課堂,指導教學實踐。
本學期,我們結合教學常規(guī)工作管理檢查,深入課堂,積極探索與本課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改革,幫助教師形成由主客體關系轉向相互交往關系、由以講為主轉向合作探究為主、由接受學習轉向發(fā)現(xiàn)學習、由黑板粉筆的'單一手段轉向多媒體、網(wǎng)絡教學手段的應用等新的教學觀念,把新的教學評價觀(關注并利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三維度的有機結合、開拓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立足于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識等)貫穿于對老師的課堂教學評價中,引導老師改變評課方法,從而改變教學方法。
3、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課題的研究,
我們深信:網(wǎng)絡應用與課程整合能從根本上提高我校信息技術教育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培訓階段中,我們充分利用
學校的硬件設施、網(wǎng)絡教學資源,協(xié)助其他學科教師進行課題的研究。
三、現(xiàn)代遠程教育資源的使用
20xx年x月,在上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我校被確定為農村中小學現(xiàn)代遠程教育工程項目學校,為我校的教育教學發(fā)展又提供了新的途徑。投入使用三年來,我校領導對此高度重視,又投入經(jīng)費,將學校的計算機連入互聯(lián)網(wǎng),連通局域網(wǎng),同時還把遠程教育與多媒體教學設施進行整合,從而達到資源互補。目前,接收設備工作狀況良好,可以在每周5天的接收時間里,接收到示范課、同步課堂、信息技術課等。這些課程的播放為教師備課提供了參考,為課堂教學提供了示范,充分顯示了遠程教育技術的優(yōu)勢。
四、教師信息技術培訓
對教師進行了光盤播放教室的使用、遠程接受室接受資源的培訓、課件制作的培訓、校園網(wǎng)使用等相關技能的培訓,編制電腦使用注意事項,全面提高了我校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使教師能夠順利地使用遠程教育設備進行教育教學工作。
但到目前,我校還有部分教師對培訓的認識沒有到位,對培訓重視不夠,不能積極主動地參加培訓,這也是我們在培訓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
總結過去,展望未來,路漫漫,我們將上下而求索。
信息技術活動總結13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規(guī)定:“從小學到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并作為必修課程”,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chuàng)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fā)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主要包括四個相互聯(lián)系的方面,即: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這意味著,作為以綜合課程為主的小學階段,信息技術教育以整合方式融合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將是信息技術課程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為了落實《綱要》對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新要求,湖北省教育科學研究所基礎教育研究室與電子工業(yè)出版社合作開展了《基于信息技術的綜合實踐活動理論與實驗研究》課題研究。該課題已列入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guī)劃重點項目《綜合實踐活動及其師資建設》的子課題,并作為湖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重點課題立項。經(jīng)過歷時一年多的課題研究,在全省8個市(區(qū))級實驗區(qū)和40多所實驗學校三輪實驗的基礎上,初步完成了城市版和農村版實驗教材的研制工作。
一、課程開發(fā)的新理念
綜合實踐活動作為一門相對獨立的實踐課程,其四大指定領域的內容是以融合形態(tài)呈現(xiàn)的。其中,研究性學習是綜合實踐活動的基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的方式必須貫穿于活動的全部內容之中;信息技術教育、社區(qū)教育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必須以融合的方式設計;同時還需要以綜合主題和綜合項目的形式,把把校內課程與校外課程進行整合,使之成為學科課程的補充、延伸和實踐性學習活動。綜合實踐活動各領域內容整合的方式也是多樣的,既可以采取跨領域的綜合主題方式融合各項內容,也可采取兩兩結合方式,整體設計和實施。本課程的基本構想是把研究性學習與信息技術教育有機整合,力圖實現(xiàn)對信息技術傳統(tǒng)內容模式和教學模式的突破。
課題組旗幟鮮明地提出,本課程開發(fā)的基本理念是: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開展研究性學習;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習信息技術;把研究目標定位在:探討如何在信息技術平臺下,以研究性學習為基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途徑和方法。由于人類社會已經(jīng)進入信息時代,信息技術教育必然要作為當前綜合實踐活動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對小學生進行信息技術教育,主要是進行使用大眾信息技術工具的一般訓練,進行人文、倫理、道德和法制教育。要改變過去那種把信息技術教育局限在計算機軟、硬件技術層面的弊端,由原來的“專業(yè)教育”取向,轉變?yōu)椤按蟊娢幕逃比∠颍雅囵B(yǎng)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放在突出的位置,以回應21世紀信息社會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要求。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是目前世界各國教育界達成共識的教育目標。信息素養(yǎng)是信息社會每個公民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是滲透于素質教育的核心要素。從廣義上看,要從信息意識情感、信息倫理道德修養(yǎng)、信息科學技術常識、信息技術操作應用能力等四個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從狹義上講,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評價信息、表達信息、運用信息和發(fā)布信息的能力,以發(fā)展適應知識經(jīng)濟時代需要的人的整體素質。這種能力與傳統(tǒng)的“讀、寫、算”能力一樣重要,是信息社會對人才所提出的最基本要求。課程學習把綜合主題、綜合項目與信息技術教育有機融合開展的實踐活動,將為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十分有利的環(huán)境,課程設計也必須圍繞著培養(yǎng)信息素養(yǎng)的各個層面展開。
二、課程學習的新內容
為了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總目標,課程根據(jù)綜合實踐活動和信息技術教育兩方面要求,統(tǒng)籌考慮課程的學習目標。
研究性學習的目標要求學生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體驗和經(jīng)驗;形成對自然、社會、自我內在聯(lián)系的整體認識和責任感;形成主動地發(fā)現(xiàn)問題并獨立地解決問題的態(tài)度和能力;發(fā)展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養(yǎng)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小學階段信息技術教育課程的一般性目標包括:了解信息技術的應用環(huán)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現(xiàn)形式;建立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了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yǎng)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在使用信息技術時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使用與年齡發(fā)展相符的多媒體資源進行學習;能夠在他人在幫助下使用通訊遠距離獲取信息、與他人溝通,開展直接和獨立的學習,發(fā)展個人的愛好和興趣;知道應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系統(tǒng)及軟件,養(yǎng)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和責任意識。
課題組認為,在培養(yǎng)信息素質方面,上述兩類目標的指向完全一致。將課程內容編排為一系列與信息處理有關的任務(綜合主題或綜合項目),在任務的設計中,特別是在選擇主題方面,綜合考慮信息技術學習的內在要求,將有可能在完成探究任務的過程中,實現(xiàn)小學階段信息技術教育的學習目標。
為此,課程以研究性學習為基本主線,安排了系列主題探究活動,廣泛涉及到科學探究、社會探究和認識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等三大領域,具體表現(xiàn)為不同類型的綜合主題和綜合項目。這些內容既包括了社會實踐學習(社會考察實踐、社區(qū)公益服務),也包括了生活學習(生活技能訓練、生活科技與創(chuàng)造活動等),貼近學生的學習和社會生活,有利于學生親身參與和社會實踐,注意照顧到與本年級學科課程內容的銜接;同時也考慮了能夠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來實現(xiàn)探究過程,便于融入信息技術有關學習內容。有計劃地安排了與信息社會關系密切的綜合主題,遴選出培養(yǎng)信息意識、信息常識、信息倫理和信息技術能力的學習內容,如:信息社會的未來、計算機與網(wǎng)絡的發(fā)展和應用、遙控與傳感、電腦與網(wǎng)絡文化、信息安全和電腦病毒等等。
三、信息技術學習的新思路
信息技術教育是本課程學習活動的另一主線,重點放在利用信息技術處理完成各種探究任務,突出運用信息技術工具的思想,即:用計算機來學習,而不單純學習計算機。把信息技術當作學生獲取信息、探索問題、合作學習、解決問題、構建知識的認知工具與情感激勵工具,以及師生之間情感與信息交流的工具。
過去許多中小學信息技術課教材,無論是教學理念、內容編寫,還是學習模式都存在一些問題,如沿襲傳統(tǒng)計算機教材的編寫模式,片面注重傳授知識和操作要領,忽視對學生信息意識情感、信息倫理道德、信息科學技術常識和信息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不能適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的要求。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以往的傳授知識課程的不同點是,傳授知識課程的教學主要圍繞知識進行,學生是“先學后練”;而綜合實踐活動課重點是實踐,在實踐中探究,在實踐中產生對計算機工具(知識與技能)的需要。必須提倡知識時代“干中學”和“邊干邊學”的學習理念,用什么就學什么,讓學生在用中熟悉和掌握計算機和網(wǎng)絡技術操作技能。因此,本課程根據(jù)不同年級學生的實際知識能力水平,按照任務(綜合主題和綜合項目)的需要,有計劃、分階段融入必要的計算機和網(wǎng)絡基礎知識講授和操作技能訓練。例如,在課程單元《我國的橋梁》設計中,以語文課《趙州橋》為創(chuàng)設的情境,要求學生通過實地調查和查找文獻,發(fā)現(xiàn)我國還有哪些著名的橋梁,完成信息收集的任務;繼而讓學生學習使用瀏覽器上網(wǎng),邊干邊學,在網(wǎng)絡中去尋找橋梁,達到了解因特網(wǎng)是通向信息海洋的“橋梁”的目的。
目前,許多普及程度較高的信息技術,如基于圖形用戶界面的操作系統(tǒng)、所見即所得條件下的文字處理軟件、電子表格和幻燈演示、網(wǎng)絡瀏覽技術等等,其入門的“門檻”較低,為小學生的“干中學”帶來了可能性。課程設計改變了過去計算機教材講授過多過細,以致成了“軟件說明書”的弊端,為學生留下更多的問題空間,把擴展和提高的學習任務交給學生去自主探究。
目前通行的信息技術教材,其內容大多根據(jù)軟件或者硬件功能,分為信息技術基礎知識、操作系統(tǒng)、字處理軟件、畫圖軟件、多媒體、互聯(lián)網(wǎng)等模塊。教師根據(jù)教材的內容,以學期或者學年為階段,進行各模塊的教學。這種大模塊、整體化的學習思路仍屬于專業(yè)教育的范疇,較適合于成人,對于小學生卻不太適應。本課程則把信息技術知識和操作技能按內容分層,組織為知識單元,并分解為不同等級的模塊,然后,分散在不同年級的綜合主題研究中學習,逐步加深,基本上滿足了《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對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提出的要求。
四、課程設計的新模式
根據(j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本課程遵循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以研究性學習的“主題探究”模式來組織教學和實踐活動,按照創(chuàng)設學習環(huán)境和任務驅動的方法設計課程單元,指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在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選擇多元化的評價和評定方法等等,以促進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模式,課題組參考和借鑒了國內外許多優(yōu)秀探究學習范例的方法,如WebQuest網(wǎng)絡主題探究、Intel未來教育、7E學習模式、Big6主題探究等,初步形成一種較為規(guī)范而開放的課程設計模式。
1、學習單元
《基于信息技術的綜合實踐》課程在“學習單元”的概念下,統(tǒng)籌設計編排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每一“學習單元”表現(xiàn)為研究性學習的一個“綜合主題”或“綜合項目”,以問題解決為主導,讓學生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
為了便于操作,學習單元的內容編排是一系列與信息處理有關的主題任務,主要包括信息采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表達、信息發(fā)布、信息評價和信息應用等。每一年級的主題任務都分布了社會探究、科學探究和認識自我等方面的內容,并且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水平,逐步從單一主題(小任務)向綜合主題(大任務)發(fā)展。例如,小學三、四年級必須初步熟悉和學會計算機入門的操作技能,在設計中努力尋找信息技術與主題探究的聯(lián)系點和結合點,以“小任務”的方式(如單一性的“收集信息”)設計學習內容;從小學五年級開始,逐步增強任務的綜合性,以“大任務”的方式(如綜合性的“收集、加工和表達信息”)組織學習內容,強調學生綜合應用已經(jīng)學到的信息技術。根據(jù)不同主題任務的需要,對各年級“學習單元”的時間進行整體安排,分別規(guī)劃每一單元所需的課時。
同時,主題的選擇還充分考慮了能夠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來實現(xiàn)探究過程,每一主題都便于幫助引入信息技術的有關學習內容。
2、探究學習活動
“學習單元”分別由“基本探究活動”、“信息技術學習活動”、“評價與交流活動”等探究學習活動有機銜接構成,在小學高年級,還增加了“擴展(或延伸)探究活動”,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
“探究學習活動”的設計主線是“基本探究”→(“擴展探究”或“延伸探究”)→“評價與交流”;其支線是“信息技術學習”,各類活動的組織結構參見圖(略)
“基本探究活動”是研究性學習的主線,包括創(chuàng)設情景、任務驅動、自主探究和協(xié)作學習等要素;與一般主題探究的區(qū)別在于,該活動從主題選擇到實施過程,都盡可能地考慮到運用電腦和網(wǎng)絡等信息技術手段完成各種研究任務。
“信息技術學習活動”的主要意圖是為“基本研究活動”的需要服務;當課程單元進展到其他活動階段,也需要有該活動的學習支持。也就是說,課程單元的主題需要用到什么就學習什么,讓學生在“干”中熟悉和掌握計算機和網(wǎng)絡技術操作技能。它同樣必須采用研究性學習方式進行,“任務驅動”而不是“內容驅動”。它既是本單元課程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又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探究過程,用問題引導和組織學生對電腦和網(wǎng)絡技術進行自主探究。同時,也照顧到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推薦的6大模塊分布,注意電腦網(wǎng)絡技能的銜接,使知識逐步建構成為系統(tǒng)。
“擴展探究活動”或“延伸探究活動”供小學高年級選用。擴展(Expand)探究即:發(fā)現(xiàn)本主題新的應用。包括利用以前的信息提出新問題,完成新的探究過程,尋找新答案,或者做出新的設計實驗,從而加深對主題概念的理解,以新的視角應用和擴充概念。延伸(Extend)探究即:使概念進入其他的內容領域。包括:從本主題的研究領域中,發(fā)現(xiàn)與其他領域相聯(lián)系的概念或新的主題,建立概念與真實世界的聯(lián)系。在高年級增設兩類活動的目的,在于考慮增加主題的綜合性,既可包含本主題探究內容的擴展和延伸,又可以包含信息技術學習內容的擴充和延伸。
“交流與評價活動”將集中進行本單元總結性的表達、交流和評價。評價和交流的內容既包括主題探究,也包括信息技術工具學習。本活動根據(jù)不同單元任務的需要,安排了多種形式的表達與交流,對學生動手動腦“做”的表現(xiàn)進行“過程評定”,對以“長作業(yè)”方式完成任務的結果進行“總結性評價”,以及對在全班范圍組織的表達交流活動進行表現(xiàn)評定等。評價采用了多元評價方法,如表現(xiàn)評價、實作評定、檔案袋評定與量表評價,既有質性評定,也有量化評價。此外,借鑒Intel未來教育“作業(yè)模式”的思想,表達、交流和評價也在全部活動中分散安排,并在課堂內完成。學生每完成一個練習,甚至收集到的一幅圖片或一段文字,都被視為一種“作業(yè)”,都是為完成總任務所做的工作,要求他們隨時進行組內交流和自我評價。
3、活動模塊
每一活動均由不同的“活動模塊”組成,給教師和學生提供了自主擴充學習的空間。各類探究活動的`模塊,保持了大體上的一致性,在不同的單元中,同一類型的學習活動都設置某些共同的“基本模塊”,以便于教師組織教學。如:在“基本探究活動”中,各單元都設置了“情境模塊”、“任務模塊”、“過程模塊”和“資源模塊”等基本模塊。所有模塊均采用兒童化的名稱,如:“我們的行動”、“我們的寶藏”、“跟我做”、“試一試”、“我們都很棒”等。各類探究活動的模塊也保持了一定靈活性,在不同的單元中,各類學習活動都可以根據(jù)本單元內容需要,自行設置一些特殊模塊,對名稱和內容不作統(tǒng)一要求。除“基本探究活動”外,其他活動也不要求保持完全一致的模塊。是否設置某一模塊,根據(jù)內容需要來決定。
五、課程編排的新體例
課程的編寫體例即學習內容的表達方式和呈現(xiàn)方式。《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提出,要“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huán)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逐步實現(xiàn)教學內容的呈現(xiàn)方式的變革”。在編寫體例方面,本課程探索了一種新的學習內容表達和呈現(xiàn)方式,其文本表現(xiàn)為一種“學材”而不是傳統(tǒng)的“教材”,以利于學生和教師組織探究活動,而不是用來組織常規(guī)教學。
課程教材打破了目前信息技術教材的傳統(tǒng)體例和編排模式,文本內容包括:活動指導書、閱讀材料、探究記錄本、課堂作業(yè)簿、評價手冊、檔案袋索引、資源導航和其他有關項目,成為研究性學習的“學生指導書”和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成長記錄。
教材還針對不同的學習對象,分別開發(fā)了“城市版”和“農村版”。農村版的探究主題貼近農村生活的實際,具有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以廣義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目標進行課程編排;并且充分考慮到農村小學信息技術設備條件較差的現(xiàn)實狀況,以選修方式設置了最基礎的信息技術學習內容,為農村小學因地制宜地實施信息技術教育開辟了一種新的途徑。
六、課程實驗的新經(jīng)驗
《基于信息技術的綜合實踐活動》實驗課程的研制,是以課題研究方式組織實施的。為了保證設計和編寫質量,課題組組織了以省級教育科研和教學研究部門的專家牽頭,以小學語文、數(shù)學、科學和信息技術等學科特級教師為核心的總課題組(主編組),精心組織框架設計,指導實驗研究工作。
然而,課程編制是否應該吸收廣大教師參與,這是新課程改革中必須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傳統(tǒng)中小學教師通常被人稱為“教書匠”。作為一種“工匠”,他只能執(zhí)行那些不從事課堂教學的人所建立的教學理論,他只能按照教學大綱和教材所規(guī)定的內容,傳遞一般性的課程知識,判斷某部分學生是否學到了這些知識。在我國新的課程改革中,把教師和學生排斥在課程教材改革之外,會在很大程度上壓制師生對課程編制和實施過程中發(fā)揮創(chuàng)新精神,也會影響到課程制度的創(chuàng)新。美國課程論專家提出課程編制的“集體審議制度”,其目的就是確立教師在課程創(chuàng)新中的地位。應該說,教師是課程改革的主力軍,是課程創(chuàng)新能否成功的關鍵。課程改革實驗的全過程都需要教師的參與,包括課程目標的確定、課程內容的選擇和編排、教材的編寫、課程評價等各個環(huán)節(jié)。
為此,課題組在全省范圍內,組織了8個實驗區(qū)近40所實驗小學的教師參與了課程編制的全過程,進行了一次大規(guī)模教師協(xié)作研究的有益嘗試。各學校都選擇了各學科優(yōu)秀教師組成子課題組,分別承擔不同學習單元的設計、編制和實驗工作;廣大教師在總課題組的指導下,從框架構思開始,邊設計,邊實驗,反復修改和完善,撰寫出研制報告和實驗報告。總課題組專家在各校實驗的基礎上進行整合、改寫和多次調整,以保障課程目標的實現(xiàn)和教材編寫的質量。這種全新的研制方式,不僅為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編制積累了寶貴的經(jīng)驗,而且極大地調動了教師參與課改的積極性,為課程的實施培訓了骨干力量。
研制一套創(chuàng)新的信息技術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材,是一項具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我們深感力不從心。衷心期待著廣大教師和學生在使用過程中,提出寶貴的修改意見,共同做好這項開創(chuàng)性的課程改革工作。
信息技術活動總結14
本學期,我擔任了學校信息技術興趣小組的輔導老師。本社團每次活動人數(shù)平均保持在25人左右,全部為七、八年級學生。社團的學生對編程興趣濃厚,但實際學習能力水平參差不平。在這整整一學期的興趣小組活動中,我認真負責地進行輔導,讓每一個參加活動的同學都能獲得收獲,取得進步。
在興趣小組活動開始,我首先我認真制訂了一份教學計劃,希望學生能學到豐富的知識。但在第一次課之后,在我了解了每一個學生的興趣、特點之后,由于c語言課程難度較大,我盡量在輔導過程中貼近學生的實際情況。
計劃制定之后,我開始認真地授課和輔導。本學期輔導的是信息學奧賽相關知識,由于知識內容繁多,難度比較大,所以我在每次講課中都力求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循序漸進中不斷提高。又因為興趣小組是七至八年級的挑選出來的優(yōu)秀學生組成的,所以我充分利用了學生的競爭與合作學習相結合,使學生學習的時候更有動力。
在進行教學活動中,學生不僅對信息學奧賽中程序編寫更感興趣了,而且學生都在學習中學會了程序設計同其他學科進行整合能力,比如:編程小程序解決數(shù)學中的計算問題等等,大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程序的興趣。正是如此,今年我們的團隊參加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提高組一等獎一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
存在的`問題與改進措施:在興趣班的活動開展活動中,我們也遇到了一些困難。首先是學生的自制力問題,有的學生的自制力較差,總有部分自制力較差的學生借機會上網(wǎng)聊天甚至
玩游戲,造成不好的影響。其二,學生視野不開闊,不善于從大量素材中選擇合用的素材,制作手法不夠大氣,配色所需的美術功底也欠缺。
因此,對于今后的興趣班活動,我打算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高興趣班活動質量:
1、加強管理。約束學生的上網(wǎng)聊天和玩游戲行為,高效應用興趣班時間。
2、與美術老師配合工作。在適當?shù)臅r候請美術教師講授有關色彩搭配的知識,加強學生對色彩的感覺,提高美術功底。
3、加強學生參加比賽的應試能力,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舉行打字比賽、電腦繪圖比賽、小報制作比賽。
在這一學期的興趣小組輔導工作中,我學到了許多經(jīng)驗,學生也取得許多進步,希望來年的興趣小組活動能夠讓我們獲得更大的收獲!
二〇20xx年xx月xx日
信息技術活動總結15
本學期我有幸作為一名信息技術工作坊的坊主參加此次“國培骨干教師送教下鄉(xiāng)”活動。本次培訓安排了課堂診斷、示范觀摩、研課磨課,同課異構、同伴交流等多種形式的項目。活動中我傾聽了三十三小吳淑群老師執(zhí)教的《美妙的畫圖世界》、二十七小譚紅苑老師的《走進電腦教室》和瓊山四小的蒙美明老師的《在電腦里寫日記》,并聆聽了李誠、xx老師的精彩講座,使我提高了認識,理清了思路,學到了新的教學理念,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對教育教學有了更多新的認識。經(jīng)過這次的培訓,我感觸很大,下面將談談我的一些感受:
1、這些課都從整體情景教學入手,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改下的課堂風貌:真正把課堂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活起來,動起來,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口腦并用。課程理念的變化,教學方式由原來的講解、傳授為主轉換成啟發(fā)、發(fā)現(xiàn)、探究的過程;教學模式由原來的以教師、課本、課堂為中心轉換成以學生、活動、任務為中心;學生的角色由被動地聽、死記硬背到主動參與、自主學習、主動學習;教師的角色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到課堂的組織者、參與者,學習的倡導者、促進者。
2、教育學生,從愛出發(fā)。平等的愛,理解的愛,尊重的愛,信任的愛,這些都是老師愛的真諦。不論在生活上,還是在學習上,都要給予學生必要的關心和幫助。只要有了問題時及時處理,處理的方法得當,注意和學生溝通,學生就會信任你,喜歡你。愛學生,還表現(xiàn)在老師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又要注意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區(qū)別對待。對不同層面的學生,我們老師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師愛要全面、公平。
3、如何使我們的信息技術課堂愈發(fā)顯得真實、自然、厚重而又充滿著人情味,作為信息技術老師的我更要關注的是蘊藏在信息技術課堂中那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只有身臨其境的教師和孩子們才能分享的東西,要關注那些伴隨著師生共同進行的探究、交流所衍生的積極的情感體驗。我們不但要傳授知識,而且要善于以自身的智慧不斷喚醒孩子們的學習熱情,點化孩子們的學習方法,豐富孩子們的學習經(jīng)驗,開啟孩子們的學習智慧。讓我們行動起來,做一位有心的“烹飪師”,讓每一節(jié)信息技術課都成為孩子們“既好吃又有營養(yǎng)”的“信息技術大餐”!
4、我還認識到:一節(jié)好的'教學課,新在理念,巧在設計,贏在實踐。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做的是:第一:自我反思。從以往的實踐中總結經(jīng)驗得失。第二:不斷學習。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是提高自我素養(yǎng)的良好基奠,一桶水早已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了,我要不斷的學習,成為長流水。在今后的工作中,還必須給自己定好位,要不斷學習,不斷反思,不斷研究,不斷實踐。此外,我認識到:一節(jié)好的信息技術課,不要有“做秀”情結,提倡“簡潔而深刻、清新而厚重”的教學風格,展現(xiàn)思維力度,關注信息技術方法,體現(xiàn)信息技術課的靈魂,使信息技術課上出“信息技術味”!而教師的“裝糊涂、留空間”也是一種教學的智慧和方法。
這次培訓,專家點評切中肯到位,掌聲不斷,參訓教師一致表示,專家評課緊密聯(lián)系教育教學實際,讓我們在傾聽、反思、實踐中盡快成長起來,希望以后每一堂課都能成為自己進步的臺階,每一堂課更精彩。
【信息技術活動總結】相關文章:
信息技術教研活動總結02-15
信息技術興趣小組活動總結10-20
信息技術興趣小組的活動總結(精選10篇)06-22
信息技術總結07-28
信息技術研修總結04-03
小學信息技術總結10-15
信息技術教學總結05-14
信息技術學習總結01-07
信息技術實踐總結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