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院的實習報告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報告與我們愈發關系密切,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語言要準確、簡潔。那么一般報告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在醫院的實習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醫院的實習報告1
時光荏苒,從秋高氣爽8月到熾熱之夏6月,不知不覺已經走過了十個月的實習生活,回首,可謂百感交集,有優越感,有挫敗感,有喜悅,有恐懼,有悲傷,有無奈,有心酸……病人的一個真誠微笑,病人的一句積極話語,就是對我們醫務工作者的一種鼓勵,一種認可,醫院臨床實習報告。
一、實習目的
過去四年的在校期間,主要任務是理論的學習,醫院實習是一門很好的必修課程。我的實習單位是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它是一家集醫療、科研、教學、預防、保健、康復為一體的綜合性醫院,它給我們的實習生涯提供了很好的平臺。本次實習可以更好地拓展我們的知識面,擴大與社會的接觸面,鍛煉和提高我們的實際能力,通過積極思考,積極動手實踐,加深對疾病的認識和理解,讓我們能夠從理論高度上升到實踐高度,更好的實現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培養出良好的臨床思維方式。第一次作為醫生的實習經歷會讓我們銘記于心,我們都堅信將來可以飛的更穩更高更遠。
二、實習過程
為期一個星期的崗前培訓后,戴上我們的實習牌,我們滿飽熱情地踏上了臨床醫學實習生涯之路。作為一名臨床實習生,我積極參加醫院舉辦的科室講座和實際操作等活動,認真努力學習臨床知識和學習作為一名合格醫生的職責和任務。
第一個進入學習的科目是消化內科,對于醫院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在老師孜孜不倦的教導下,終于熟悉電子病歷系統,問病史,寫病歷,查房,寫病程,開醫囑等系列工作開展得有條不紊,感覺真好!教學查房------消化內科的特色之一,主任給我們分析每位病人的情況,從發病機制、病因到臨床癥狀表現到治療及預后,我發現很多以前老是記不住的理論,經過老師的講解分析,結合病人的情況,很多就記住了。由衷地感受到實踐強化理論的強大作用,消化系統主要常見病有消化性潰瘍、急性胰腺炎、肝硬化在實習時都有了更深的認識和掌握。
可能個人性格比較好動活潑,相對校園的理論課堂,貌似可以更快接受適應社會實踐這個第二課堂。通過消化內科的實習,實習生活安定從容了很多,在比較扎實的理論基礎上我能較好地掌握專業知識,順利完成腎內科、呼吸內科、內分泌科、血液內科、心內科的實習任務,熟練掌握臨床基本操作。
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血液內科,關于血液性疾病,我們都懂的,基本等同癌癥,生命不息,治療不止,昂貴的醫藥費,病人絕望的心態,這些無疑都是一重又一重對血液內科醫生的考驗,如何緩解患者的.病痛?如何拯救一顆絕望的心?我的帶教老師,一線醫生兼住院老總,忙不完的活,停不下的腳步,卻依然秉著嚴謹嚴肅的工作態度,始終帶著微笑為病人服務。我在心里問自己:在忙得焦頭爛耳的時候,我能做到像老師這般始終如一的服務嗎?在老師心中是不是堅信著這么一個信念:微笑是陽光,能減輕病人的疼痛,微笑是雨露,能滋潤患者的心靈。
心內科實習,給我心靈上了很重要的一課------醫生需要一顆強大的心。依然清晰記得那天早上8點18分左右,在我還夢游般邁入辦公室的時候,病房傳來了急促的呼救聲,病人上廁所暈倒在地,心臟驟!o士,醫生,主任,第一時間沖到了現場,迅速展開搶救,就地躺下病人,胸外按壓,吸氧,上心電監護儀,推注腎上腺素……患者家屬在病房外撕心裂肺的痛哭,充斥著整層病房,明媚的早晨卻如此沉重,揪著每個人的心,似乎籠罩著一層層白色恐怖,讓人將欲窒息……患者是一名老年男性,入院診斷為急性廣泛性前壁心肌梗死,推入ccu,搶救依然進行中,胸外按壓持續了兩個多小時……
在醫院的實習報告2
為期一個月的實習已經結束了,短短的一個月,讓自己學到了許多在學校學不到的知識。從3月8日進入育才中學的那一刻起,我就深知自己不再只是一名學生,而且還扮演著人民教師和心理咨詢師的角色。所謂為人師表,我都時刻注意著自己的著裝,力圖為老師和同學留下一個好的印象。在學校領導的安排下,我的指導教師是育才中學初__班的班主任__x老師,工作是班主任助理,并且在學校心理咨詢室做咨詢老師。
因為不是師范類專業,沒有教學任務,所以班主任助理的工作就為周一升旗和平時的跟班,觀察學生,并且做了一期道德認知發展的主題班會。同時,在咨詢室和另外兩名一起實習的同學為學校辦了兩期心理健康教育的板報,宣傳心理健康知識。 。
第一部分:道德兩難判斷——“海因茲偷藥”班會活動
一、活動目的
目前我國學校道德教育的途徑多種多樣,有學科教學滲透,有純粹課堂道德教學(如思想品德課),有校園文化建設的環境性、隱性的課程影響,有日常行為規范養成等等。然而在實習中,德育工作往往是死板的說教,反而因其明示特性過于強烈而引發學生的逆反心理,顯得蒼白無力。在育才中學實習期間我也發現了這類問題。因此,我希望嘗試一種輕松愉快的方式(主體發展性德育模式)對學生的道德認知水平進行了解,并促進積極的道德思維從而促進其道德認知的發展。
二、理論基礎
勞倫斯科爾伯格(L。Kohlberg/1927-1987)是美國當代著名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家,也是現代道德認知發展理論的創立者。沿著皮亞杰(Jean Piaget,1896——1980)研究兒童道德判斷的路線,在兒童道德認知發展與道德教育領域構建了一個包括道德發展的哲學、道德發展的心理學以及道德教育的實習策略的龐大理論體系!暗赖聝呻y問題討論法”是科爾伯格的道德認知發展階段理論運用于兒童道德教育實習而提出的重要方法。
所謂“道德兩難”,是指同時涉及兩種道德規范且兩者不能兼顧的情境或問題。它以道德兩難故事為基本材料,讓兒童對故事中的道德問題進行討論并回答圍繞該故事提出的相關問題,以此判斷兒童所處的道德認知發展階段并引導和促進其進一步發展的方法。該方法的關鍵在于要以兩難故事誘發兒童的認知沖突,促進積極的道德思維從而促進其道德判斷的發展。他把道德教育的目的定為促進道德判斷和道德思維能力的發展。
最著名的道德兩難的例子就是科爾伯格虛構的“海因茲偷藥救妻兩難”,“不許偷盜”和“救人性命”,兩條道德規范狹路相逢,發生不可避免的沖突。海因茲必須在二者之間做出抉擇,遵守“不許偷盜”規則必須違背“救人性命”的規則。任何行為決斷都會違背其中的一條規范,所以“道德兩難”。
(故事內容及問題,見附錄一)
科爾伯格通過對10多不同國家的.被試進行研究,發現盡管種族、文化和社會規范等各方面都不相同,但人的道德判斷隨年齡發展而發展的趨勢卻是一致的,他發現的道德判斷的3種水平和6個階段具體是:
(1)前習俗水平(0~9歲):處在這一水平的兒童,其道德觀念的特點是純外在的。他們為了免受懲罰或獲得獎勵而順從權威人物規定的行為準則中醫院實習報告實習報告。根據行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的利害關系判斷好壞是非。這一水平包括兩個階段。 。
第一階段:懲罰與服從定向階段。在這一階段兒童根據行為的后果來判斷行為是好是壞及嚴重程度,他們服從權威或規則只是為了避免懲罰,認為受贊揚的行為就是好的,受懲罰的行為就是壞的。他們還沒有真正的道德概念。
處在這一階段的兒童對海因茲偷藥的故事可能會作出這樣兩種不同的反應:贊成者認為,他可以偷藥,因為他先提出請求,又不偷大的東西,不該受罰;反對者則會說,偷藥會受到懲罰。
第二階段:相對功利取向階段。這一階段的兒童道德價值來自對自己需要的滿足,他們不再把規則看成是絕對的、固定不變的,評定行為的好壞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
如他們對海因茲偷藥的故事可能會有這樣的說法:贊成者會說,他的妻子需要這種藥,他需要同他的妻子共同生活;反對者則會說,他的妻子在他出獄前可能會死,因而對他沒有好處。
科爾伯格認為,大多數9歲以下的兒童和許多犯罪的青少年在道德認識上都處于前習俗水平。
(2)習俗水平(9~15歲):處在這一水平的兒童,能夠著眼于社會的希望與要求,并以社會成員的角度思考道德問題,已經開始意識到個體的行為必須符合社會的準則,能夠了解社會規范,并遵守和執行社會規范。規則已被內化,按規則行動被認為是正確的。習俗水平包括兩個階段。
第三階段:尋求認可定向階段,也稱“好孩子”定向階段。處在該階段的兒童,個體的道德價值以人際關系的和諧為導向,順從傳統的要求,符合大家的意見,謀求大家的贊賞和認可?偸强紤]到他人和社會對“好孩子”的要求,并總是盡量按這種要求去思考。他們認為好的行為是使人喜歡或被人贊賞的行為。
這一階段的兒童聽了海因茲偷藥的故事,贊成者會說,他做的是好丈夫應做的事;反對者則說,他這樣做會給家庭帶來苦惱和喪失名譽。
第四階段:遵守法規和秩序定向階段。處于該階段的兒童其道德價值以服從權威為導向,他們服從社會規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權威,以法制觀念判斷是非,知法懂法。認為準則和法律是維護社會秩序的
因此,應當遵循權威和有關規范去行動。
該階段的兒童聽了海因茲偷藥的故事,贊成者會說,不這么做,他要為妻子的死負責;反對者會說,他要救妻子的命是應該的,但偷東西犯法。 。
科爾伯格認為大多數青少年和成人的道德認識處于習俗水平。
。3)后習俗水平(15歲以后):又稱原則水平,達到這一道德水平的人,其道德判斷已超出世俗的法律與權威的標準,而是有了更普遍的認識,想到的是人類的正義和個人的尊嚴,并已將此內化為自己內部的道德命令。后習俗水平包括兩個階段。
【在醫院的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醫院的實習報告04-14
護士醫院實習報告04-21
關于在醫院的實習報告范文05-30
在醫院的實習報告16篇08-20
關于在醫院的實習報告(精選14篇)05-05
大學生醫院實習報告05-24
醫院見習報告05-30
最新醫院實習總結08-06
醫院個人實習總結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