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校本研修方案
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圓滿進行,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優秀的方案,方案可以對一個行動明確一個大概的方向。那么問題來了,方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校本研修方案,歡迎大家分享。
一、研究背景
我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農村中學,所面臨的是經過一輪選拔之后的學生,中考成績相對較高,剛進入高一,都是充滿自信,有著強烈的學習欲望,但是經過集合、函數的講解之后,已經發現有的學生跟不上教師講課的思路,相當多的一部分學生進入了數學的“學困期”,他們感覺高中數學抽象、枯燥、乏味、數學符號語言較多,邏輯推理能力較強,有的學生數學成績出現嚴重滑坡,有的學生數學成績的波動較大,漸漸地出現學習數學的畏懼感,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盡管新課程改革實施已多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課標也實施了全省范圍內的廣泛應用,可是初高中教學相對獨立,各自獨立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大部分數學教師對學生數學基礎缺乏了解,以至于初高中教學部分內容出現脫節,初高中教學在學生的學法上、教材的使用上、教師的教法上還存在很多不同,造成課程改革實施中教學行為的盲目性。
高一新生難以適應高中教學,如何改善高中學生學習困難的問題,使學生盡快的適應高中教學;高中教師怎樣做好教學的銜接,是我們每個高中數學教師迫且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數學教師在備課中沒有考慮教學的銜接,導致學生基本概念不扎實,基本方法不了解,只是通過大量的練習進行補救,這樣學生根基不牢,學習不得要領,雖完成了多次大量的訓練,但數學基礎仍然非常脆弱,非常不利于學生數學思想方法的提升和數學思維的發展。我們所在的學校給我們提出了明確的目標,要找出初高中在教學內容上的銜接的不足,分析高一學生學習數學困難的原因,找出學習困難的癥結所在,在找出問題的基礎上進行全面分析,立足我校的教學實情,從學校的實際出發,減少在教學方面的盲目性,實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策略,切實解決高中學生學習困難問題,讓數學學習困難的學生有所收益,最終促使我校學生數學成績的全面提升。
二、課題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農村中學”是指坐落在縣郊社區及以外區域的中學,是與城市中學相對而言的,和城市學校相比,一是學生的起點低,即中考成績相對較低;二是學生的心理素質較低、知識面不夠廣泛、反應和接受能力較低,學校的各種設施條件相對落后,師資力量相對薄弱。
“教學銜接”是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結構,依據新教材的內容、思想和方法所生成的易于學生同化的特定教學環節。
“初高中數學教學教學銜接”是教師基于數學學科在初高中教學內容、學生的學法,教師的教法不同提出來的,本課題以高一師生為立足點,分析高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學法、教材內容的不同所出現的教學銜接方面的不足。一方面教師應結合高中教材的內容,從學生原有認知結構的實際出發,讓學生新學習的數學內容與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中的有關內容相互作用,從而形成新的數學認知結構或擴大原有的數學認知結構的過程;另一方面教師要做好初高中學生在學法上的不同的銜接,初中教師講得細,學生習慣于你講我聽,較少獨立思考和對規律進行歸納總結,缺乏學習獨立性。到了高中,數學學習要求勤于思考,善于歸納總結規律,掌握數學思想方法,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高中教師根據學生學法的特點做好學生在學法方面的銜接,否則,學生就會養成抄作業、對答案的壞習慣,在學習數學上只有失敗。
初高中教學銜接的研究立足于農村高中學生的現狀,以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為基礎,將學生的認知結構重新建立、擴大和重新組織,使的新知識被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形成新的數學認知結構。
三、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現狀、本課題研究價值與創新之處
1.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現狀
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國外大多數發達國家從初中一、二年級就開始分流定位,有目的的引導學生選擇適合發展的技工學校、中等專業學校、職業高中、普通高中學習,鑒于此種情況,關于初、高中數學教與學銜接問題在國外很少研究,成功的范例及突破性成果不多。
國內針對舊教材在這方面的研究開展的比較早,例如XXX二十二中孫維剛先生的成果,但屬于特例,沒有全面推廣甚至沒有在其本學校全校推廣。XXX省涼山州西昌鐵路中學作為州、市、校三級共管課題,1998年立項20xx年結題.經驗在本地區推廣,效果較好。啟東中學在1997年這方面的研究20xx年已經結題,期間編制了適合銜接的練習和學習指導用書,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新的課程標準下的新教材的銜接問題,由于大部分地區教材剛開始用,因此,只少部分學校有開始研究,但都屬于起步與實驗階段。
2.本課題研究價值與創新之處
本課題研究的價值:當前高一新生學習困難的原因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學法的原因,二是教材內容的原因,三是教師教法的原因。而這三個方面是通過教師的努力完全可以改善的,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推動學校及地區初高中銜接教學的研究,促進素質教育的深入化和具體化,不斷總結成熟經驗并加以推廣,初步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學資料集和相關理論。
本課題研究的創新之處:本課題以高一新生為起點,本課題的課題組成員大部分都教高一,有實踐的事實依據和理論依據,在教學實情的基礎上進行本課題的研究,教學實踐有充分的理論依據和事實依據。
四、理論依據
根據“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國外著名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到高中時期學生智力發展分為四個階段的理論,國內,朱智賢等結合我國的兒童、青少年思維發展實際,結合深入研究,指出了思維發展的年齡特征。其次,學生認知結構的發展是在認識新知識的過程中,通過主體的感知、消化和改造,把新學習的內容納入到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去,從而擴大原有的認知結構。
數學教學要以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為前提,少年期(11、12-14、15歲)主要以經驗型為主的抽象邏輯思維(簡稱為經驗型思維)即初中生的抽象思維邏輯思維水平雖然很高,但需要具體形象或經驗支持,而青年初期(14、15-17、18歲)主要以理論性為主的抽象邏輯思維,即這時期的學生(高中生)的抽象邏輯思維,可以擺脫具體事物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并且開始形成辯證的邏輯思維。所以高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思維水平做好高中教學的銜接,在教學過程中,既要以學生的思維水平為前提,又要兼顧學生思維水平正處在增長期,要設計教學時與學生的思維發展的進程相吻合,既不能不顧學生的思維發展的階段、水平,要求他們學習難度過大或過于抽象的內容(遇到此內容教師應設計借助學生的形象思維的“臺階”),也不能低估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降低要求,阻礙學生學習潛力的發揮,造成教學內容的貧乏和過易,從而直接影響學生思維的發展和能力的提高。因此,根據學生的思維發展做好初高中教學銜接,是每一個高中教師教學成功的關鍵,在數學教學中,要注意從思維發展的角度來分析,精心設計安排教學,決不能掉以輕心,否則會影響整個高中教學。
五、研究的目標、內容(或子課題設計)與重點
(一)研究的目標
1、尋找初高中數學教材的知識銜接,結合舊知識,尋找新知識的結合點和突破點,充分發揮數學本身所具有的激發、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讓學生從注重模仿轉變為注重理解,從缺乏創造轉變為注重創造,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運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及數學交流能力,逐步形成一套適合本地區學校的初高中數學銜接教學操作方法。
2、了解初高中學生在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等方面的差異,幫助學生盡快建立適合高中學生學習的新的學習方法,在講課過程中,加強學生在對數學材料的感知、記憶、思維和想象的認知過程,同時通過學生的自我意識,體驗到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或學習方法學習效果是不同的,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參與意識,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為學生數學能力與數學成績的同步提高打下基礎。
3、關注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學習是以一定的發展水平為前提,教師在指導學生時,要與學生的發展水平相吻合,既不能不顧學生的發展水平講授難度過大或過于抽象的內容,造成學生的負擔過重,也不能低估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造成教學內容的貧乏或過易,這樣都會阻礙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從而影響學生思維水平的提高。
4、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推動學校及地區初高中銜接教學的研究,促進素質教育的深入化和具體化,不斷總結成熟經驗并加以推廣,初步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學資料集和相關理論。
(二)研究內容:
圍繞研究主題和總體目標,結合我校基礎和實際需要,本課題的研究具體內容有:
1、高中教師及時研究初中教材,找出高中內容與初中內容的銜接點,對教學內容作適當的補充與整合。同時形成初中高中銜接教學教案集。
2、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學生只聽不想,只想不練,只練不悟的學習特點。
3、轉變學生的做題方式,中考查要求低,考察的一些常規題占很大一部分內容,養成學生不愛審題,審題時條件缺漏等不良習慣,如年中考考了一道高中最常見的題型,先給出定義然后應用,竟然幾乎全軍覆沒。
4、改變高中教師的觀念,高中教師由于對學生的不了解,導致對學生的責備較多,表揚較少,以至于學生產生敵對情緒,導致學生對高中教師不滿意,學習積極性不高。
5、改變高中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師應結合初中知識體會新教材的教學功能,知識的傳授建立在學生對知識理解的基礎之上,另外還應明確教學目標不僅是知識的傳授還包括學生對學習過程的理解,學習方法的掌握,以及態度、情感、價值觀的培養和熏陶。
六、研究的思路、過程與方法
1.研究思路
(1)通過找部分學習困難的學生了解學習困難的原因
(2)通過學習困難學學生的原因制定調查表
(3)通過調查表走訪學生繼續了解
(4)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進行驗證
(5)根據成果進一步研究需要改進的問題
2.研究步驟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9——20xx.4
(1) 立課題研究小組,提出課題研究計劃。
(2) 課堂實錄的方法與設備的準備。
(3) 課題組成員參加相關理論,研究初高中教學銜接的內容。
(4) 做好討論內容的記錄,材料的收集。
第二階段:研究實施階段(20xx.4——20xx.12)
(1)尋找初高中數學教材的知識銜接,結合舊知識,尋找新知識的結合點和突破點,結合對學生的調查,逐步形成一套適合本地區學校的初高中數學銜接教學操作方法。
(2)通過實踐,不斷的提出實施的意見和建議,在了解初高中學生在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等方面的差異的基礎上,對本校(條件允許的話,可以開設本市公開課)開設成果展示課,聽取本校(本市)教師進行評價,使課題成果真正提升學生學習。
(3)組織課題組成員分析總結階段性研究成果,及時形成相關材料。
(4)修改方案與完善課題研究
(5)校內(條件允許可以校際)交流與評價。
(6)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推動學校及地區初高中銜接教學的研究,促進素質教育的深入化和具體化,不斷總結成熟經驗并加以推廣,初步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學資料集和相關理論。
3.研究方法
(1)調查研究法。通過座談了解初高中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的差別,教師做到心中有數,在講課過程中及時改正和制止一些不良的學習習慣;以問卷等形式調查高一學生高中學習數學的困難和原因,為做好初高中教學銜接找到依據;選擇有代表性的初級中學進行調查,可以向教師、學生了解,也可以聽課觀摩。
(2)文獻研究法。通過調查問卷收集相關資料,通過教師的討論及課堂感受借助一些學校的成功經驗,研究初高中相關課程標準、課程內容、教材體系,在探究和實踐的基礎上準確把握基礎教育課程理念,編制適合本校學生的課程目標和內容體系的初稿。借鑒同類學校的已有經驗,到研究成果顯著的學校 學習。
(3)個案研究法。對中考成績較好而高中成績下滑比較明顯的學生進行跟蹤調查,及時的通過談心、作業面批等方法反饋情況及時研討,找到切合實際的方式方法。
(4)行動研究法。通過校內及校外的研討課及時進行實踐、交流,并對比實施的效果,及時調整教育教學的方式方法,加強同年級或不同年級任課教師之間的交流,及時獲得教學嘗試的現有得失,并能及時調整教學設計思路。
七、預期研究成果
八、完成研究任務的可行性分析
1.研究力量
瞿高海:張家港市沙洲中學副校長,中學高級教師,20xx年在中學數學教學參考《由一節公開課引發的思考》,20xx-20xx年發表論《我教瞬時變化率導數》,《對確立課堂教學目標的思考》,《向量的數量積兩種不同教學設計的對比與啟示》等10篇論文,省“十一五”教科規劃立項課題“普通高中學校文化管理的實踐研究”課題組副組長。該課題已通過驗收并結題。
黃瀟峰:張家港市沙洲中學數學一級教師,多篇論文發表并獲獎;20xx-2011至年擔任課題張家港市“十一五”《新課改下高中數學課程學習的評價》組組長,該課題已通過驗收并結題。
洪曉鴿:張家港市沙洲中學數學一級教師,研究生畢業,多篇論文省藍天杯,師陶杯獲獎,參與“十二五”課題《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的研究》
謝小琴:張家港市沙洲中學數學一級教師,研究生畢業,多篇論文在發表并獲獎。
2.保障條件
(一)組織保障
本課題是由校長親自指定、把關,本學科的校長親自帶頭主持、具有高深理論素養和豐富教學經驗的一線教師共同組成。主持人除外的核心成員的學術能力都達到較高的層次。每個成員都帶過至少一輪高一至高三的教學循環,對學生初高中數學教學的銜接在平時的授課過程中進行過實踐,每位成員的教學成績突出,經驗豐富。近幾年在各級各類雜志發表文章15篇,獲獎24篇。這些條件為課題的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礎。
(二)研究資料的來源
研究保障以學生的事實為依據,研究資料主要是查閱相關信息,借助實踐獲取更多的研究的真實的資料資料。研究主要是以課堂實踐為基礎,將課堂上所發生的教學實踐寫成論文及心得的形式,根據學校的實情編寫教學教案及自編練習,為本學校的發展積累有用的資料。
(三)教學保障
每個成員都是一線教師,為實踐研究提供了非常方便的平臺。特別有幾位成員正好處于高一的教學,可以實踐整個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實驗和研究。本實驗是學校發展規劃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實施過程中,將得到最大限度的時間保證,并將得到學校各方力量的支持和配合。學校將給實驗教師提供多方的學習機會,不斷完善教育科研的條件,并制定一系列措施,保證課題研究能夠順利進行。
(四)時間保障
本課題研究是教學研究,主要時間是集中在課堂教學實踐,每位成員都在教學一線;每周都有2次備課組活動,一次教研組活動可以研究,每學期都有兩次同課異構的活動對教學實踐加以比較和研究,這些都保證了課題研究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