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家訪記錄教師心得體會
我們心里有一些收獲后,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訪記錄教師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家訪記錄教師心得體會1
家訪,對我們教師來說,并不是一個陌生的詞。家訪,作為聯系家庭與學校的一條紐帶,它也確實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兩個重要方面,而家訪則是連接這兩方面的重要橋梁。
通過這些天的家訪,我們了解了家長對孩子的一些想法、打算,進一步掌握了學生的個性特點、行為習慣、內心情感等等,增強了教育的針對性和感染力。家長也通過家訪了解了孩子在學校的情況,了解了班級的總體情況,更清楚自己孩子的優勢和劣勢,使家庭教育更具針對性,并通過與老師的交流,更好地和老師配合,共同關注孩子的成長。
說真的`,這次家訪很受學生和家長的歡迎,有的家長感到十分意外和興奮,真有點受寵若驚的感覺。他們萬萬沒有想到教師對學生是如此牽掛和關心,而且還寄予這么高的厚望,不管怎么樣總有一種欣慰的感覺。特別是平時我們關注不夠的學生,更是讓他們覺得溫暖,倍感興奮:原來自己也并不是一個被遺忘的角落,自己在教師的心中也絕不是可有可無的,教師還是注視和關心著自己。一位學生的婆婆說:現在的老師都不進行家訪,雖然可以通過電話聯系,但和家長的聯系還是不夠。我當老師的時候,一個學期至少要到每個學生家里去一次。只有看到學生的生活環境,才能對他們有更深的了解,才能針對每個人不同的個性特點進行教育。"她對我們的到來表示極大的肯定和贊賞,并由此談到學校的管理非常正規,讓他們非常放心孩子在校的教育。
這次家訪,使家長和學生感到十分親切,從內心深處非常感激教師。一位學生見到我們的到來,開始非常緊張,站在門口不知所措,害怕我們是來向家長告狀的,沒想到我們只字不提他表現不好的地方,而是鼓勵他在揚長避短,爭取更大的進步。在輕松和諧的閑聊中,孩子越說越高興,把自己的志向、思考統統都講給老師聽,家長也因此了解了孩子內心更深刻的東西,對孩子的表現越來越滿意。最后,他們一家人依依不舍地把我們送出大門口,并希望我們經常到家來坐一坐,聊一聊。
在這次家訪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作為教師我們要積極的指導家長,同時多進行交流,家長和教師相互學習,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結成一個家庭學校的教育同盟。那么我們的教育會獲得更大的成功。
家訪記錄教師心得體會2
家訪體會
1、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
文化程度高的家長對自我的子女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明白如何對孩子進行學習生活上的指導。這些家長的孩子往往從小就已經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有較強的自覺性。
文化程度不高但為處世有原則的`家長,他們對孩子學習上的指導雖有欠缺,但會以言傳身教教給孩子做人的道理。這類孩子通常為人不錯,心地善良,只要在學習方法上多加以指導,一般會有較大的進步。
還有少數家長,本身文化程度低,對自我的子女又過于溺愛。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脾氣也越來越大,這些家庭往往已出現“不會管,管不了”的局面。其父母根本管不了,只是期望透過學校教育來改變孩子。
2、學生在校表現與在家的表現通常都有較大的差異。
絕大部分學生在學校里各方面表現都良好,但在家里卻仿佛變成了另一個人一樣。放假后,不學習,不寫作業,整天看電視、上網,什么家務都不干,動手實踐潛力相對較差,必將影響其未來的發展。
3、家長對學校和老師普遍抱著較高的期望和要求。
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參與;家訪則是這一系統工程中的重要一環,是做好教學和班級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透過一段時間的家訪,我們得到了許多收獲,并決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繼續有目的、有計劃、有重點地開展家訪工作,為實現學校的跨越式發展貢獻自我的一份力量!
家訪記錄教師心得體會3
要教育好一名學生,學校、社會、家庭三者缺一不可,家訪是教師對學生家庭進行的一種訪問,是對學生進行課外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促進家校聯系與溝通的綠色通道。
自從走上工作崗位,我擔任班主任工作,已有五個年頭。五年的不斷探索,讓我深深地認識到,家訪工作是班主任協調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班主任經常性的工作。
家訪目的在于與家長交流情況,交換意見,共同研究教育學生的內容和方法。家庭是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對孩子身體的.發育,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培養,品德的陶冶,個性的形成,都有至關重要的影響。教育引導學生一定要與家長聯系,雙方只有同心協力,才能事半功倍,達到教育目的。
家訪不是向家長告狀,也不是讓學生難堪,而是要與家長、學生在家庭這個特殊的環境中真心交流和溝通家訪工作長“報喜”,可以為后進生的轉化創造良好的環境。美國心理學家查絲雷爾說:“稱贊對鼓勵人類靈魂而言,就像陽光一樣,沒有它就無法成長開花。”家訪的目的是關心、愛護、轉化、教育學生,而不是因教師管教不了才去向家長“告狀”,因為這無異于給家長送去一根“棍子”,學生回家不免要受皮肉之苦。這樣做不但解決不了任何問題,而且學生還會遷怒于教師,不忘這一“棍”之仇,給下一步的工作制造了障礙。
家訪過程:
1、學生信息:
小胡,天資聰穎,但有時不能控制自己,不夠勤奮。
湯佳宇,勤奮好學,但有偏科現象。
2、目的:了解父母對他們的教育方法,改進學習習慣,增強學習興趣和信心。
3、解決方案:跟家長分析小毛病的大危害,并在適當時候要家長對我們或學生的意見表態,讓學生盡快的進入學習生活,發揮自己的潛力,取得好的成績。
家訪時間:1月16日上午9:00—10:00 下午4:00—5:00
家訪情況:經過上一天的家訪,我們了解到,這兩位同學家中的主要由媽媽負責學習生活。但據了解,小胡同學是一個好動的學生,在家里經常不能自控,在沒有完成作業的時候就想著玩。他其實也很想進步,就是覺得總是管不住自己。該同學在老師和家長面前表態,以后做到:遵守校規班規;上課認真聽講,不影響老師講課;課后認真完成作業,字寫寫端正。
小李平時在家作業很認真完成,但對于數學上的一些知識很混淆,在家長的點撥下,效果甚微,有時碰到難題就退縮了。該生表示,以后會改正自己的缺點,知難而上,主動向老師同學請教
該孩子在校表現較很好,上進心很強,學習成績優異,上課能積極回答問題,但是這孩子卻非常的粗心,受到一點打擊就會掉眼淚,內心比較脆弱。
該生在家尊重長輩,關心他人。主動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適當地做一些家務。在學習方面比較主動,主動完成各科作業。在家與媽媽相處的時間較多,不經常與周圍的孩子玩耍,可能內心脆弱與這個有關。
家長對孩子在學校的健康成長很欣慰,認為孩子在學校各方面都得到了鍛煉,希望學校今后也能多組織各種活動,讓孩子們能從活動中得到鍛煉,培養孩子健康人格。
家訪記錄教師心得體會4
迎著風,踏著輕快的步伐,和著孩子們歡快的歌聲,走在綠油油的稻田之中,別樣的激動,期待著和每個孩子的零距離交流,期待著和家長們一起探討孩子的未來。
轉眼之間,來支教的日子已過去了大半年,經過前一段時間的觀察,我們已經對每個孩子的行為習性,性格特點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通過我們自身的努力,家長們也了解了我們的工作。所以我們開展了家訪工作。我們的家訪主要是通過與家長的交流進一步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成長和受教育環境,了解家長們眼里的教育。與其同時,針對每個孩子,向家長們提出家庭教育方面的建議,讓孩子們朝著一個好的方向發展,使孩子們的未來更加明朗。
在我的印象里,農村的家長都會特別重視孩子們的學習,歷代人的艱辛已經讓他們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向往,而且每位家長都會希望孩子們過上幸福的生活。家訪的過程中并沒有出現我所想象的情況。每到一家,家長們都以農村特有的方式熱情的迎接了我們。一陣寒暄之后,我們便步入正題,開始探討孩子的教育,這時的氣氛就明顯不如前面了。經過我的觀察,家長們大致有兩類,一類是家庭條件較好,可以負擔起孩子的讀書開銷,而且會為孩子們作出額外投資的;還有一類是家庭條件較差,心里想著孩子的未來卻是沒有辦法付出太多,而且會讓孩子做很多農活。對于前者,家長的付出挺多,但是關注度不夠,他們的心思并沒有完全放在孩子的教育問題,相反會比后者少。他們或許是認為給孩子提供一個好的條件就夠了,其實不然,孩子還小,重點應該放在養成教育方面,好的家庭教育對于孩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對于后者,他們深深地明白生活的艱辛,所以很希望孩子可以擺脫艱辛,過上幸福快樂的日子。他們很關心孩子的學習,卻只能是在一邊瞎操心,因為生活畢竟是生活。
在家訪過程中,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老師們最喜歡的就是大膽發問的學生,多去老師辦公室轉轉。”感覺我們的家訪還是很有效果的,這幾天,她們一來學校就來找老師問題,很是積極,我也真的是從未有過的欣慰…希望孩子們可以堅持這個好的習慣,好好學習。也希望家長可以更重視家庭教育方面的問題,孩子們現在還小,尚處于養成教育的階段,也是孩子性格成型的`重要階段,家長們應該多注意這個問題。
路是自己走出來的,再崎嶇,再泥濘都會有路…我們無法改變現狀,只能欣然接受。“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孩子們,加油吧,未來的舞臺還在等你們上演精彩的節目。
一次平常的家訪,一份不平常感動。從這次家訪中,我們感到這一次家訪來得太遲了,為什么我們沒有更早地發現有些從特殊家庭出來的孩子,為什么我們沒有更早地讓有些人得到學校的溫暖。是我們的家訪有太多的蜻蜓點水,還是他們的遭遇從來沒有進入我們的視野,難道就因為他們是一個所謂的差生嗎?
這次經歷也讓我對家訪這個曾經走過堂式的工作有了新的認識。今天的家訪,我們應該訪什么,怎么去訪?以前的家訪很多是秋后算賬式的,是向家長告狀,反映學生在校的不良表現的。或有就是向家長展示優秀學生的成績,以博得家長的一番夸獎,美其名曰是工作訪問,可實際是功利訪問。
帶著感情,改變心態,改變方式,才能更好地做好今天的家訪工作。
家訪要多以私人身份進行。私人身份比較容易讓家長親近,也更容易讓學生接受。以前我們教師的家訪都是以工作身份進行,這讓學生害怕,也讓家長敬畏,不容易實現零距離交談,無障礙溝通。家訪的目的就是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家庭。以私人身份進行,能讓我們和家長之間溝通的距離縮短,就像兩個普通人拉家常似的,讓想要了解的問題在自然中切入。切不可進門就提關于學生的事情,不管好還是不好的,都不能,因為這樣會使談話的氛圍僵化,不利于我們實現全面了解學生及其家庭的目的。私人身份還能讓我們更好地和學生及其家長保持一個通暢的聯系機制。
不要有事才家訪。傳統的家訪讓家長感覺到,老師來了,一定沒有什么好事;也讓學生知道,老師走了,一定沒有什么好結果。這就會使學校、家庭兩方面的教育不可能融合到一塊,形成育人合力,沒有溝通就不會有良好的教育。所以在家訪要注重家常式的聯系,親戚式的走動,防微杜漸,將教育的時間前移,這樣一來,到真正有問題了,也能更好與家長達成一致,取得充分理解和信任。平常的家訪可以和家長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幫助一些親子關系不好的家庭,改善親子關系,以使家庭教育沒有阻力,也能促進學校教育的思想在家庭中得到延伸。現在很多的學生在校和在家完全是兩副面孔,這就要求我們更要注重平時無事的家訪。
常帶一顆父母之心去家訪。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好孩子,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得到老師的夸獎,這都是人之常情。夸人之子女其實就是在夸其父母,所以我們在家訪中,對學生應以正面鼓勵為主,多肯定少批評,每一個孩子都是會有他閃光的一面。特別是不要指責父母在教育方面的過失,而要以商榷的方式進行交流。為師者關鍵在于要能理解學生,所謂“理解學生,教在心靈”,一個成功的師者,就是要能在家訪中體現出“為師不忘童年夢,常與學生心比心”。這樣,就能讓家長感受到你是真正地愛護關心他的孩子,家長也就能信任教師,對教師的教育也會更加支持與理解。
用心體驗特殊家庭學生的成長歷程。對一些特殊家庭出身的學生,我們的家訪工作重點就不一定是針對學習了,而要更多地關注他們的家庭生活,還有他們的情感世界。有的學生來自單親家庭,有的來自困難家庭,還有的來自組合家庭等等。這些家庭孩子的心理或多或少會存在一些性格缺陷,他們要么有過激性格,要么有自閉心理,或是自卑等不一而足。家訪中若是我們單一指向學習成績,只會讓他們的這些缺陷更為嚴重。若我們能以一份真摯的同情之心,以一顆善意的理解之心,去傾聽家長和學生的訴說,讓他們積壓的話語有一個釋放的機會,不管是對這個家庭,還是對當事的孩子都是一次希望的開始。有了希望的生活才會有奔頭,有了奔頭的家庭才會有陽光,有了陽光的孩子才會有健康的前途。
教師家訪一定要帶著一顆愛心下去,有了愛心的教育才會撼動心靈,這樣我們作為教師才不愧為真正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家訪記錄教師心得體會5
隨著父母外出務工,把正在接受教育的孩子留在家中,使得家庭教育主體的角色發生了重大改變,取而代之的是隔代監護——溺愛;寄養監護——偏愛;無人監護——失愛等。多年的教學實踐,讓我深深體會到留守兒童問題的嚴重與迫切,也親身感受了教育這類兒童的復雜性、艱巨性和重要性。
去年秋季我接手了二年級2班,班上的一位高個子女生引起了我的注意,從與她談話中知道,她叫陳曉梅,已經十歲了,是一名留守生。她很靦腆,穿著也較樸素。從成績報告冊上,我發現她還是個學習較好的學生,善良懂事,乖巧可愛。與她接觸一段時間后,覺得她特別愛勞動,每次班上有勞動任務時,她總是沖在最前面,同學們推選她為勞動委員,她對班級工作認真負責,成了老師的得力助手。一個周末,我走進了她的家,得知她被寄養在家庭比較貧困的舅舅家,其父母一年難得回來一次。當時她坐在椅子上,頭垂到了膝蓋下,兩只手不停地在地上來回摸著,連跟我對話都不肯抬起頭來。她膽怯、自卑的表現讓我心酸,我走到她身邊拉起她的雙手和她交談起來,其中最核心的一個話題是“如何當一個小主人”從收拾房子、倒茶到與客人禮貌交談等等我們談了好一會兒,我起身離開時,孩子竟站在門口,有禮貌地跟我揮手說再見了。通過這次的家訪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她似乎很愿意與我親近,總是尋找機會表現自己。
可到了二年級下學期,就經常有人向我報告:“陳曉梅打架了”。“ 陳曉梅又欺負小同學了”。經過調查,我發現她有一次是因為拿別人的錢被揭發了,她便動手打人;還有一次是為了向其他同學討要玩具,而別人沒有給她,她覺得別人瞧不起她而與他人發生口角,總之,我覺得她與二年級上學期相比,好像變了一個人。于是我再一次走進了她舅舅家,了解她的.情況,并和她一起制定了學習目標,還叮囑她:如果學習上、生活上有什么困難,就告訴老師或同學們,我們會盡力幫助她的,讓她感受到集體的溫暖。當發現她的點滴進步,我會及時予以表揚,幫助她樹立信心。在師生們愛的滋潤下,她取得了較大的進步。在本學期期末測試中,語文、數學均取得了95分以上的好成績,還被評為“優秀班干部”。
今年暑假(7月11日)學校安排“千名教師訪萬家”活動,我和配班教師陳老師又一次到她家走訪,當時只有她舅媽在家,通過和她舅媽的交談,我才知道她父母因為感情不合而離異,她隨母親生活,母親為了生計外出打工過年都沒有回家。舅舅、舅母覺得孩子可憐,一家對她特別偏愛,處處遷就她,但在她幼小的心里,這一切的好都無法替代母愛。每當她看到別人的父母來學校看孩子時,她就會覺得孤單、無助。看到別家孩子幸福的樣子,她羨慕極了,埋怨過、苦惱過……,父母的愛對她來說簡直是一種奢侈,可欲而不可求。
一顆幼小的心靈就這樣承載著如此之多的創傷,著實令人心痛。作為教師,我有職責讓她走出心靈的陰影,讓她象其他孩子一樣健康快樂的成長。為了讓她能夠感受母愛,我當即撥通了她媽媽的電話,講述了孩子現在的情況,并提醒媽媽:“不要因忙而忽視家中孩子,不要因累而對孩子力不從心,不要用錢來代替母愛”。同時要求家長做到“三個一”,即每月給她打一個電話,每學期至少與老師聯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另外,我還與她舅舅、舅母進行了交流,希望他們不要過于姑息、遷就孩子,要經常向孩子的媽媽反應其情況,并提醒他們要時刻注意孩子的安全問題,要關心她的生活,關注她的心理健康,共同為孩子健康成長盡一份力。
今年8月5日,市、區、鎮教育界領導一行走訪了陳曉梅,市教育局樊局長等領導親切地慰問了她,在了解她的學習和生活后,親手為她送上了書包、書等學習用品。現場的她熱情有禮,落落大方,一會兒向客人們問好,一會兒為客人們搬凳子,倒茶……對領導們的問題對答如流。最后還表決心, “我一定要好好學習,以優異的成績回報社會,謝謝您們對我的鼓勵與幫助。” 說話時,她臉上綻開了自信與幸福的笑容,我內心感到無比欣慰。
留守兒童并不是天生的調皮,不是天生的孤僻。只因父母的外出,幼稚的心里承擔不起孤獨和寂寞,因而有的會變得自由散漫,有的則變得沉默少言。他們是缺少成人的正確引導,做老師的決不能推卸責任,在留守生教育問題上,一定要有細心、愛心,要重視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帶著愛心走近留守生做近距離的交流與溝通
留守生往往因為各種各各樣的原因,例如父母在家的孩子常常會在每個周得到一次兩次,乃至多次的探望,而留守生卻在這一點上得到的甚少,于是留守生的自卑心理在潛意識中不斷產生,從而使一些留守生逐漸變得難以接近,更難以走進他們的內心深處,于是,這就給教師提出了一個古老而又全新的課題——走近學生身邊,了解他,和他做朋友,并想盡一切辦法走進留守生的內心深處。
二、捧著真心走進留守生心里實現心與心的互換
人都是有感情的。動之以情,勝過許多說教,也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觸及了學生的心靈,教育工作就容易得多了,甚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們不僅要走近學生身邊,經常了解、關心他們,更要走進學生的心里,其實,學生的心靈是最敏感的,他們能夠通過老師對自己的態度來判斷老師是否真心愛自己。同時,他們也渴望老師能夠時時刻刻關心愛護自己。只要教師真心愛學生,并讓他們感受到這種愛,他們就能以極大的努力向著教師所期望的方向發展。
三、留著細心做留守生的楷模伴他們一同健康成長
在留守生教育工作中,教師要有母親般的慈愛,朋友般的真誠,同學般的友情,兄長般的交往,同志般的交流。以自己的為人師表,發揮榜樣的作用,教會學生如何面對鮮花與荊棘,教會學生如何面對成功的喜悅,體會背后的辛酸,遇到挫折要堅強、果斷、勇敢地去面對......
讓我們用師愛去滋潤學生的心田,愛在細微處,從小事做起,共同關注特殊群體,引導學生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教給學生一個人生的支點,讓學生在自由、和諧生活中健康成長。
家訪記錄教師心得體會6
7月22日由院某某處某某某老師帶隊一行六人到大石橋、營口、盤錦等地對五名學生進行家訪。隊員由某辦老師、某某部兩名老師、某某系和某某系兩名輔導員組成。途中談起學生的學習和家里情況,每個人的心里都很沉重。
首先要去的是某某系某級某班某某同學的家里,某某同學學習特別好,曾獲得過院特等獎學金,現在正準備考研。某某某老師與她的母親介紹了某某在校的學習和生活情況,提出要嚴格要求自己,并希望她學習上的付出能夠有收獲。回到車上我們談起某某同學,單單學習好是不夠的,還要處處嚴格要求自己的行為。同時也認識到家訪活動的意義所在,我們要與學生家長多溝通交流,以使家長能夠多掌握孩子在校的'情況。
下一站是趕往某某系某級某班的某某同學家,她曾多次想中斷學習。到達后,某某同學的母親和兩位哥哥熱情的接待了我們。她母親飽含辛酸的談起孩子的學習和家里的近況,在場老師無不落淚,心靈上都受到了一場洗禮。某某某老師代表學院獻上我們一點微薄之力,她母親說什么也不要,并握著我們的手,熱情地留我們吃飯。某某系輔導員勉勵某某同學,付出總會有收獲,希望她努力堅持不要放棄。在車起動她及家人揮手告別的那一瞬間,時間仿佛凝固,我們的心里仿佛被淘空般的不是滋味。
下一站是營口市內的兩名學生的家訪,兩名同學學習上都有掛科。先到的是某某同學家,他家住在郊區,當我們爬上破舊的樓房的五樓來到他家,眼前的場景令我們感嘆,不足15平的一居室和母親800元的退休金何以支撐一家三口的日常生活,此外還要支付兒子的學習費用和老人的治病費用。看到頭發花白年邁的老人生活上的艱難,還拖著病痛的身體,我們都明白了某某同學缺課而去打工賺錢并多次有放棄學業的念頭了。我們心情沉重地告訴他,人生多磨礪,無論如何都要堅持。
某某同學是外語系大三的一名學生,曾經掛了八科,但是經過自己的努力,現在已經通過了五科。她的母親對女兒的學習始終放心不下,擔心她畢不了業,還讓我們假期找專業老師幫著補補課,當得到我們爽快的答應后,她心里踏實了不少。從她的語氣和表情中流露出對女兒學習的著急和牽掛,我們都對母親的偉大有了更深的理解。
最后一站我們來到了位于盤錦市區的某某某同學家里,車還離他家挺遠的,就看見全家人都在門外熱情地迎接著我們。意外的是,我們剛一下車,就碰見某某某同學的表姐,坐下后才知道她與某某某都在某某系,剛畢業,已在市內高中教學物理,她是特意趕來見我們的。我們都非常的高興,有種園丁收獲般的喜悅。某某某同學父親也是老師,言談中能夠深切感受到他對兒子滿是期望。
通過此次家訪活動,我們每個人都感覺到自己成熟了不少,對學習和生活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充分認識到了家訪活動的意義所在,以后會更加貼近自己的教學和學生工作。
家訪記錄教師心得體會7
在這次課外訪萬家的活動中,我對六年級部分學生進行了家訪。家長對教師的家訪表示了極大的熱情。他們說這樣的家訪活動太需要了,他們也想與教師見面,但由于平時工作繁忙等原因,很少有時間來學校,也不太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學校的情況。現在教師能上門家訪,可以與老師面對面交談,了解到自己子女的學習情況,覺得非常高興。由于時間有限,我重點走訪了幾個學生家庭,一路下來,我再次體會到了這次家訪的必要和及時,同時也看到了教師和家長在學生個體成長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感慨也隨之而來。
在家訪中,六年級有一個學生叫張雅茹,我匯報了她的學習成績,在校表現,因為這個學生是我從三年級教到六年級,可以說是跟班上,各門功課在班總是名列前茅,深受老師和同學的贊揚,家長聽后,高興之余希望學校要加強對孩子特長教育,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愛好。家長的一席話對我的觸動很大,家庭、社會對學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像過去只看學生的分數,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我將這一情況反應到校委會,學校當即決定春季學期各年級都要組建腰鼓隊、軍鼓隊,同時還要組建興趣小組等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
在這次走訪中還有的家長反映的就是與孩子的溝通很難,家長們反映孩子的語言辯解能力超過了他們,經常讓他們無所適從。出現這樣問題的原因有很多,其一,現在的孩子獨立性很強,意識形態正在發生變化,又不愿意跟父母多交流,父母與孩子之間有隔膜;其二,因為家長總是把分數作為話題的主題,家長有心要幫助孩子學習,但是苦于自己知識能力有限,并不能為孩子作出直接的指導,只能一次次重復相同的幾句話,久而久之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而對于孩子的惰性表現,他們也顯得有點無奈。在走訪的幾位學生家長當中這個問題凸顯嚴重。
家訪過程中還了解到學生在家中學習效率有限。在學校里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的學習,讓他們掌握基礎知識和學習方法,鞏固提高的要求一下子難以做到,需要學生在課后完成,而學生在家里的學習情況就顯得很重要。家訪過程中有的家長說孩子一回到家就是看電視,學生對家長一次又一次提醒的回應就是:“知道了,煩死了!”于是在家訪過程中我們與學生也進行了溝通,輔導他們好的學習方法,告訴他們應該怎樣在上課時和老師積極配合,提高學習效率。這不但感染了學生,而且更端正了他們的學習態度,讓學生的思想得到了啟迪,對以后的教學工作也有很大幫助。
當然,在家訪過程中,也發現一些懂教育,善于和孩子溝通的家長,其中,有個家長在交流中顯示出很高的素養,她提倡孩子的學習應在于自主和體驗,學和玩都要有的放矢,要學會感恩,不要讓父母過多牽掛和擔心,讓老師過多的辛勞。
家訪是一門學問,是一門永無止境的藝術。通過這一次“課外訪萬家”活動,我得到了許多收獲,并決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繼續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家訪工作,為學校的跨越式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家訪記錄教師心得體會8
短短一個寒假,閑里找忙地去家訪,整理家庭住址的遠近,上網搜集家庭教育的知識短時充電,提前電話預約,在算不上凜冽寒風、微透著春意的濟南冬天,造訪老友般(此前開過三次家長會,相當一部分家長已經比較熟悉了),跟學生的爸媽聊聊孩子,聊聊凌云一班。
家訪前更正自己的認識,父母不但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還是孩子一生必備的教材。我們和他們的區別是,老師好比課堂,原則上通過課堂影響學生;而父母則是教科書,學生可以隨時翻閱。籠統講就是言傳和身教的區別,家訪給我最大的感受是——有一種影響了無痕跡,請別輸在家庭教育上。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最能對孩子產生最積極最持續的影響和引導。
家訪教師心得體會5篇心得體會,學習心得家訪感受之一——家庭教育中必須強化父親的教育力量。
年前1月21日開最后一次家長會時我曾向凌云一班的家長呼吁過。事情起因源于我和老公對女兒的教育,引起我的思考和觸動后,我曾專門上網搜索——據美國耶魯大學的科學家最近做的一項研究成果表明:由男性帶大的'孩子智商高,他們在學校里的成績往往更好,將來走向社會也更容易成功。這項調查是他們持續了20xx年,從嬰兒到十幾歲的孩子各個年齡段進行跟蹤調查所得出的結果。我們并不否認女性教育的重要性,母親以女性特有的感情細膩、做事認真仔細、性格溫柔去影響孩子,通過講故事、教唱歌、玩玩具等給了孩子很多的關懷與呵護,這是功不可沒的。然而,缺乏男性教育往往會使孩子表現出多愁善感、性格懦弱、膽小怕事等特點。而男性教育往往具有以下一些特點:
男性傾向于自立,因此會教育孩子也要自立。父親往往不是對孩子包辦代替,而是鼓勵孩子獨立處理問題,因此對孩子溺愛的成分就比較少;男性愛運動,喜歡帶孩子去跑步、游泳、攀巖、打球,這無形中就鍛煉了孩子的意志力;男性的動手能力比較強,讓孩子勞動不
只是掃地、擦桌子,而是和孩子一起用錘子、刀子等工具去修理東西,培養了孩子多方面的動手能力;男性的探索精神比較強,和孩子在一起往往會搞些探索性的活動;男性一般比較愛下棋,常常和孩子在一起下跳棋、軍棋、象棋、圍棋,可以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所以建議父母在孩子教育上分工相對明確:
日常生活小事依賴于母親,但是在學習習慣、遇事處理方式等會影響孩子思維方式的重大問題,父親盡可能多地參與。當然,很多理科出身的媽媽們在這一方面也有很強的優勢。所以教育孩子時,父母都應該負起自己的責任,但在時間上又各有側重:在孩子小時,母親應該多負些責任,因為這時候孩子需要細心的照料;孩子進入初中以后,父親應該多教育,這是因為孩子大了心理特點有變化,照顧過細他反而會反感。
一天中,無事的“和平”時期,談談班里的樂呵事,眉飛色舞地匯報進步,晚上想吃什么大餐啦,媽媽多出面;學習效果打折了,作業拖拉磨蹭了,與同學有矛盾啦等“波動”期,聰明的媽媽們請繼續做你的家務,做回“甩手掌柜”,任務交給孩子爸,讓他來和孩子談。
家訪感受之二——家庭教育的施行者父母必須做到心中有數,心中有方向。
家訪記錄教師心得體會9
家訪,作為聯系家庭與學校的一條紐帶,它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家訪是學校與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橋梁。通過家訪能及時了解學生在家學習和生活的情況以及思想動態,讓每一個學生不在學校卻繼續享受學校給予的關愛,耐心傾聽家長對我們工作的反饋和建議,不僅取得了家長對學校和教師的理解和支持,同時還加深了教師與家長的感情。
家訪是溝通教師、家長、學生心靈的橋梁。三者共處,促膝談心,拉近了彼此的距離,有利于意見的交換,有助于達成共識,更容易商量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通過家訪,教師可了解到學生的`在家表現,日常行為,家庭教育,學習環境,學習習慣等等;教師能更好地提醒家長;家長也能了解到學生在校的學習情況,了解學校的教育方針,學校的常規,這樣家長能更有效地配合學校做好工作。通過老師和家長的溝通,幾乎所有家長都能接受老師的建議,并表示愿和老師一起搞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家訪讓我更了解學生。通過家訪我覺得有些學生在學校和家里的表現簡直有點判若兩人,有些平時在校我覺得好的學生在家里卻是另一種表現。比如我班有位男同學,平時我覺得他各方面表現很不錯。可是這次我去他家,家長跟我反映的又是另一面,作業不主動做,學習習慣不好,不說實話。當時聽了家長的話,我真的很震驚,我沒想到他在家里是這樣的,我覺得自己班主任工作還沒做好。我想以后我應該多花些時間與家長聊聊,了解學生的另一面。同時通過這次家訪,不僅拉近了與家長之間的距離,也拉近了和學生的距離。平時不敢,不想跟我講的,在這次家訪中學生都講了出來,使我知道學生的一些想法,也使我更全面地了解了學生的學習和思想情況,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改進,也為今后的教育提供了更多的資料。所以家訪給我的最大體會是拉近了與學生家長的距離,加強了溝通,增加了相互間的了解。同時我也覺得家訪要做到真誠,要真正地是為了學生,要和家長共同把孩子教育好,而不是純粹地向家長數說孩子的不是或是把學生的一些問題拋給家長。應該是與家長共同想辦法,一起教育好孩子。這樣,不僅能贏得學生對你的好感尊敬,而且也有利于我們今后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我想以后要盡可能多的家訪來加強學校與家長的聯系和溝通,更好的來教育好我們的學生。在這次家訪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作為教師我們要積極的指導家長,同時多進行交流,家長和教師相互學習,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結成一個家庭學校的教育同盟。那么我們的教育會獲得更大的成功。
家訪記錄教師心得體會10
今年是我帶的第四次小班,每次都帶小班給我的感受都是不同的。幼兒園里小班開展的“走進家庭,走進學生,集中家訪月”活動,讓我們在這個月里更近距離的和家長溝通交流,發揮了家園合作的更大的作用。
今年我們小三班有30個小朋友,其中女寶寶有16個,男寶寶有14個。孩子們在學校生活了3個星期了,小朋友們都已經能很好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并喜歡上幼兒園了。其中在這三個星期中有一段小插曲讓班里的寶寶和各位家長“受驚”了。
起因是這樣的:
班里有個叫涵涵的小男孩,在短短的3個星期了咬傷了7個小朋友,對于出現這樣的現象我們老師是有責任的,對于制止他的這種行為一定要靠家長和我們配合才能更好的制止和預防。在涵涵入園的第1個星期時就出現了咬人的現象,我們以為是小朋友之間搶玩具才引起的,但后來才發現不是的.。涵涵根本不和其他小朋友交流,沒有什么征兆就去咬人。這樣的事情讓我們老師防不勝防。第一次利用下午放學的時間和他的爸爸約談,他爸爸只是說自己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不強,以前在家里從來沒有過咬人的現象,可能是偶爾這樣的。以后一定會教他的。作為老師,家長護著孩子的言辭讓我們也不便多說什么。接著來的幾天,涵涵就算是看電視高興了也會去咬旁邊坐著的小朋友,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又請涵涵的媽媽利用放學后的時間和進行約談。那天涵涵的婆婆來了,“肇事者”涵涵在中間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媽媽和婆婆表示平時自己很寵,涵涵要什么馬上就給,涵涵不能等的,如果不給或者是讓他等涵涵就會發脾氣、大哭大鬧。通過這次約談我們發現了發生這種事情的原因是家里的太寵愛、溺愛了。我們給了他們一些建議:
⒈請婆婆和媽媽在處理這種事情要意見要一致,從平時和他玩開始,一個涵涵最喜歡的東西媽媽主動說和涵涵一起玩,如果涵涵等不及了,要讓涵涵學會“等待”。
⒉教會涵涵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心情。碰到自己喜愛的東西在別人手里要學會說“我能和你一起玩嘛?”自己很高興的事情可以用笑、拍手、跺腳來表達而不是去傷害別人。
⒊如果涵涵出現那種說了也不聽不講道理的現象時,爸爸和媽媽要等他發泄完后進行說服教育。
約談時涵涵的媽媽、好婆和親婆都像小學生一樣在聽老師的建議,并表示會好好配合老師一起改掉涵涵咬人的壞毛病。
通過這次“家訪月”的活動讓我更深的感受到家里對孩子的教育會出現教育觀念不一致的現象這也是因為現在差不多都是三代同堂住在一起,祖輩和父輩在教育孩子時觀念相差太多。這也讓我深思怎么去處理家長所反映的觀念不一一的現象,這也是接下來所有的老師都會遇到的難題。
【家訪記錄教師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小學家訪學校活動總結小學家訪活動記錄11-23
教師家訪的心得體會04-28
家訪教師的心得體會05-18
班主任家訪記錄總結范文通用03-28
教師家訪工作心得體會04-12
寒假教師家訪心得體會03-10
幼兒園家訪記錄總結范文(精選16篇)04-23
班主任寒假家訪總結記錄(精選5篇)04-16
暑假家訪記錄表內容總結(通用23篇)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