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讀普通教育學心得體會

時間:2024-06-17 15:12:51 心得 我要投稿

關于讀普通教育學心得體會通用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要如何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讀普通教育學心得體會通用,歡迎大家分享。

關于讀普通教育學心得體會通用

關于讀普通教育學心得體會通用1

  “教育史上的經典著作永遠是教育工作者的最佳啟蒙”。通過對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的閱讀,我體會到了赫爾巴特所構建的科學教育學體系的歷史價值及其對現實教育問題的借鑒意義。

  下面就幾個方面,結合現實談談自己的一些粗淺的拙見。

  1、課程改革一定要從實際出發,以培養新型人才為目的是方法的先導。首先應該從各地的實際出發,確定切實可行的人才培養目標。在現代教育理念的指導下,結合本地、本校的實際,有計劃、有組織去設計、去實施。一定要強調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注重改革的實效和教育目的的達成度。

  2、赫爾巴特論證的教學法往往被人認為是教師的“教法”,而不包括學生的“學法”,這就是忽視了他的“教法”是建立在學生心理發展規律之上的。根據學生興趣活動的四個階段:注意、期望、要求、行動來規定教師不同教學階段的教學活動和方法,以促進學生統覺團的形成和擴大,他沒有否認學生的主動性,而是更多地論述了教師如何去做,以促進學生的最大發展;而杜威也憂慮,“迎合學生的任性和興趣”會有危險,需要有成人的指導來發展學生的民主,他沒有否認教師要進行必要的指導和規范。

  3、如何構建我們自己的教學法,首先,無論采用哪一種教學方法,都不可能孤立的發展知識或能力,二者之間的對立也就沒有那么絕對。其次,對于赫爾巴特和杜威教學法,不能一切“拿來”,更不能一概否定,要辯證分析,取長補短。第三,現在各種教學法如雨后春筍,更要汲取各家之長,為我所用,切不可今日學習“魏書生”,明日又學“洋思經驗”,一定要學其思想的內核,而非形式。如同今日我們仍然要研究赫爾巴特一樣,主要是研究和學習其教育思想。

  4、赫爾巴特的眼里,教育目的之間存在著統一性,這種統一性表現為相互聯系的三重目的。首先,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濃厚興趣是實現最高教育目的的首要條件。沒有興趣,就不可能有真正的道德教育。興趣必須是多方面、均衡的。教學中如果只有單一的興趣,或者某個方面興趣過度,會出現與完全缺乏興趣相同的結果:破壞完善道德的培養。因此,興趣必須向多方面發展,多方面的興趣應該構成一個勻稱的統一體。其次,多方面興趣的培養就是個性多方面發展的教育。赫爾巴特提出,教師應該使個性向多方面性發展,使個性、品格、多方面性融為一體。他所說的個性與多方面性實質上是資產階級個人發展的要求與社會需要的反映。個性愈益同多方面性相融合,品格即愈益易于駕御個人。三者結合起來既為實現教育的最高目的——道德的完善奠定基礎,又為實現可能的目的創造了條件。他有時把教學放在第一位,有時又把訓育放在第一位,原因也就在這里。

  他說:“假如道德在多方面性中沒有根基的話,那么,我們自然可以有理由撇開教學來探討訓育了;那樣的話,教育者就必須直接控制個人,激發他,驅使他,使善在他的身上有力地生長起來,使惡劣的習性銷聲匿跡。教育者可以自問,這樣一種人為的、被強調的單純的訓育至今是否有可能?假如不可能,那么,教育者必須有一切理由假定,人們首先應通過擴展了的興趣來改變個性,必須使其接近一般形式,然后才可以設想個性有對普遍適用的道德規律發生應變的可能;同時在對付過去業已變壞了的兒童時,除了應考慮他現存的個性以外,還應著重估量他對新的和較好的思想范圍的可接受性與他接受它們的時機。”因此,教育目的的.三個部分是可以合并起來的。赫爾巴特把多方面興趣、道德、個性聯合起來作為培養目標,反映了資本主義政治和經濟發展對教育的需要,具有歷史進步意義。即使在今天對我們也不無啟迪作用。

  筆者認為在理解赫爾巴特的兒童管理思想時,應該同他的培養兒童個性的教育起點聯系起來,且不可以點帶面、以偏概全。赫爾巴特談到,教育學是教育者自身所需要的一門科學,但他還應掌握傳授知識的科學。他認為,不存在“無教學的教育”,也不存在“無教育的教學”。教學在向兒童提供知識的過程中引起了兒童心理的變化,產生了對知識的興趣,然后,由知識興趣上升到欲望,最后在行動中表現為意志。因此,赫爾巴特認為整個學校教育無法分為兩個孤立的過程:一是通過情感和意志的訓練進行道德陶冶的過程;一是通過傳授知識進行智慧的過程。如果只講道德而忘記多方面的培養,就可能導致無知識與能力的人支配社會;同樣如果只進行知識教育而缺乏教育性也會導致無信仰的人支配社會。

  顯然,他把實現教育目的與傳授文化知識看作同一過程,不存在無教育的教學,也不存在無教學的教育。正如他所說,教學如果沒有進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沒有教學,就是一種失去了手段的目的。所以教育性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平衡的多方面興趣,使他們形成思想范圍。多方面興趣分為認識與同情兩大方面,經驗、思辯、審美、人類、社會和宗教六大種類。多方面興趣是教育的視野投向全人類的社會生活,是教學過程中教育要實現最高目的所必須培養的東西。它既是教學過程的起點,也是教學過程的終點。赫爾巴特指出訓育是一種持續的誘導工作。他認為,冒失是青少年的通病,教育者需要通過訓育以維持他的想法。它通過交際、榜樣、啟發使學生直接得到積極發展方面的促進。訓育就是要直接地陶冶兒童的性格,在兒童身上培養一種有利于教學的心理狀態。訓育的措施可以是抑制、懲罰、贊許和獎勵。

  當我們今天對其重新審視時,會發現其對我們的教育和教學的改革與發展有重大的指導作用。

關于讀普通教育學心得體會通用2

  由于時間關系,后來雖然在圖書館找到了唯一一本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看著那泛黃且破舊不堪的書,還有一種發霉的味道,又那么厚,真是一點讀下去的心情都沒有。

  于是,我就只好硬著頭皮看復印的大綱,總共才二十多頁,也不會覺得有壓力,希望看完后可以專心準備英語六級和期末考試。

  緒論部分提到了一個很好的問題:“通過教育要想得到什么,教育要求達到什么目的”。只有培養目標明確了,后面的培養方案和措施才是有意義的,否則就成了瞎子亂撞,沒有頭緒,也容易走很多彎路。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一直有一種感覺:赫爾巴特的教學思想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樣過時、老套,雖然他是傳統的教學的代表,以教師、教材和教室為中心,但這種與新課改堅持的杜威的兒童、活動和經驗為中心大不相同的教學思想,并不是聽說的那樣的一無是處。它也有它的好處:系統的傳承優秀文化成果,對普通人而言,是獲取知識的比較有效率的途徑。

  在講到“權威與愛”的時候,心智屈服的權威,十分夸大權威的作用,比如他說“對于那些具有最活躍的天性的人來說,權威是最不可缺少的,因為這些人善與惡都會嘗試,而只有當他們在惡中不迷惑時才會追隨善。”雖然他說權威是要通過卓越的智慧獲得,但是并沒有一個標準來界定這種權威,換言之,如果一個兒童被不具備這種權威的人引導,就像千里馬遭遇到伯樂的弟弟一樣悲慘,其身上的閃光點最終被一些偏見和世俗的東西抹殺掉。

  說道老師對學生的“愛”,他認為教育者應該深入到學生的感情中去,十分巧妙的悄悄融合在學生的感情中。這的確比較困難,應該屬于對教育者較高層次的要求了。“較長的時間、溫柔的愛撫、單獨的交往”這些在小班教學中都難以很好的做到,何況在很多大班化教學的地方呢?

  “以教育代替的管理”中,總結道“對服從的必要性具有信念的兒童只能接受不是人們擅自作出的決定”。很多時候大人都自以為孩子還小,不用跟他們講什么道理,只是一味的讓孩子做這做那而不說理由,其實這也是家長言傳身教失敗的一個地方,一般的道理還是要講的',無論孩子當時能不能聽懂,總有一天他會懂的。大人不能因為孩子還小而偷懶。

  赫爾巴特認為,真正的教育或者說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教育。這一點無可非議,一如現在的一句順口溜所說“,身體不好是廢品,學習不好是次品,思想不好是一個危險品”在一個寧要次品不要危險品的社會里,道德教育的地位十分重要。一個缺乏道德或者沒有道德底線的人是可怕的,給社會帶來很多不安定因素。

  而真正教育的措施是,訓育。這一部分,是他大篇章講述的部分。只是,他說“訓育”“主要是對任性起作用”,“部分的也對認識起作用”。提到“訓育”不知道為什么老有一種消極的壓抑的感覺,像過去修道院里的兒童一樣慘淡不堪,但是百科里卻是另一種解釋,還稍微有一些褒義色彩。

  1、教誨撫育。南朝梁慧皎《高僧傳義解五寶亮》:“亮就業專精,一聞無失,及具戒之后,便欲觀方弘化,每惟訓育有本,未能遠絕緣異。”明邵璨《香囊記逼試》:“自你父親亡后,訓育之功,都是我一身擔了。”陳少白《興中會革命史別錄》:“堅如母端嚴靜默,賢而知書,富大家風,子女皆由其訓育。”

  2、舊指學校里的道德教育。陶行知《南京中等學校訓育研究會》:“真正的訓育是品格修養之指導。”徐特立《整頓第一女師之計劃》:“至于訓育方面,則重人格感化,與規則生活。”看來,這褒義色彩是中國文化賦予的,在西方,我就不清楚具體意思了。只是赫爾巴特的訓育措施——壓制、強迫、懲罰,是無情的。這樣的訓育,我不知道怎么才能讓兒童樂意接受?

  訓育的要點,是使兒童留意周圍人的普遍意見,也就是公眾的意見。可是,公眾的意見就一定是評價標準嗎?如果是世俗的偏見或者錯誤的導向怎么辦呢?不適應就離開,或者沉默。做屈原嗎?還是在沉默中滅亡?

  當孩子能奔跑時,母親不應當阻止孩子到野外自由奔跑。這一點可以算作赫爾巴特那個時期的自由思想的體現嗎?

  在“教學”一章中,他批判盧梭的自然教育法,說道:“把人交給自然,或者甚至把人引向自然并讓自然來訓育,那是愚蠢的。”他認為,進一步確定人的發展和促進其天性的完善工作,“完全應該交給人類去做”。這一基本點認識的不同導致了以后所采取的教育的方案和措施的迥異。

  他的“教學作為經驗與交際的補充”這一提法很恰當,而且也十分重視教學以外的各種活動,要求安排較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各種活動。他在教學上還強調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強調發展學生的自由想象。這些,在我看到他的著作以前,是絕對不會相信的。傳統的教學法居然也這么重視這些東西,為什么這些和我從小到大所接觸到的傳統教育感覺不一樣呢?我所感覺到的好像是“經驗和交際作為教學的補充”,多么可笑!是不是我們曲解了赫爾巴特的思想了呢,還是施行的時候偷懶,等到出現問題的時候,卻又來責怪思想的源泉?

  在教學的材料部分,他建議教師要善于利用這樣的人——在我們附近常常有人知道如何把我們不了解的而又覺得必須教的事物恰到好處的傳授給別人。這正應了《師說》里的名言“:圣人無常師”。我們大可以放手的大膽的利用身邊一切可能的資源來進行教育,不要怕自己的地位會被這些“能人”動搖,作為教育者,不能心胸狹窄。大學,在這方面做得很好,比如開展一些名家講座,暑期社會實踐,鼓勵大學生到社會中學習……,中學,就我的感受而言,也還行,只是礙于升學壓力和學生判斷是非的能力有限等原因,沒有很好的實施。

  教學的進程,這一部分我讀的有些糊涂,不作評論。唯一有共同語言的部分是“用大寫字母裝飾嬰兒室的墻壁”這一點,讓我想起了中學時候的卡片學習方法,貼在床頭,書桌上,裝在口袋里,隨時看到隨時熟悉強化。不過這對嬰兒而言,似乎過早了一些。嬰幼兒階段的教育重點還不該是知識教育。

  教學的一般結果——心靈的充實。說是一般的結果,其實也是最神圣的結果,就像“每天都進步一點點”那樣難。

  行動、思想范圍、素質、生活方式對性格的影響。在行動方面,我的理解是,行動大于口號,不要做口的巨人,行動的矮子。素質方面提到“最值得教育的人”和“最需要教育的人”,他這樣分類,讓我懷疑:值得和需要,孰輕孰重?

  畢竟讀的不深入,時間緊迫,現在也只能這樣了。

關于讀普通教育學心得體會通用3

  老實說,對我來說,讀《普通教育學》這本書還是挺具挑戰性的,因為這本書的語言比較抽象,難懂。但是細細品來,作者赫爾巴特的很多觀點還是值得我們借鑒的,以下是我比較深刻的幾點看法。

  首先在對兒童進行管理方面,赫爾巴特提出的措施之一是權威與愛,也就是說教育者應該在兒童心目中樹立權威的形象,受到他們的愛戴。而樹立權威的關鍵在于卓越的智慧;受到愛戴的關鍵又在于教育者自己要愛兒童,與他們保持親密的關系。本人是非常贊賞這種觀點的一旦獲得了愛,它就能在多大的程度上減輕管理的困難,這是自不待言的。

  赫爾巴特指出:“道德普遍地被認為是人類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他認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養成內心自由、完善、仁慈、正義、公平等五種道德觀念。在我看來,這種觀點應該引起當代社會的注意。因為在當下這個道德缺失的社會,很多人哪怕是知識也會做出一些危害社會的事情來,如果是這樣,那受再多的教育又如何?還不行害人又害己,釀成了教育的悲劇?所以說,道德教育不是來得更重要嗎?而赫爾巴特正是強調了德行培養的重要性,指出并非“有知識”的.人都是有“德行”的。這難道不正是我們當代人應該要反思的地方嗎?

  還有,在西方教育史上,赫爾巴特第一次明確、系統地提出并論證了教育性教學原則。他強調說:“不存在,無教學的教育”這個概念,反過來他也不承認有任何“無教育的教學”。他把教學作為道德教育最基本的途徑和手段,即教育離不開教學,要以教學為載體,而且任何教育都必須具有教育性。我覺得這個原則對我們今天的教育是很有借鑒意義的。一方面,這告訴了我們思想品德這門課是有其存在意義的,學校開設這門課,讓學生從小就接受道德教育,也就是說通過教學來進行教育。另一方面,也提醒了教育者在設計課堂時時刻記得“無教育的教學”,也就是說設計任何一個課時,任何一個教學步驟都應該要思考其對學生是否具有教育意義。

  當然,凡事都具有兩面性,《普通教育學》這本書也不例外地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這是無可厚非的,我覺得我們要做的是取其精華吧。

關于讀普通教育學心得體會通用4

  一、心理學是教育學的基礎學科

  “教育者的第一門科學——雖然遠非其科學的全部——也許就是心理學。”赫爾巴特提出了心理學是教育學的基礎學科,也是作為教育者必須學習和掌握的的一門學科。

  二、教育的管理和目的

  (一)兒童的管理

  “滿足于管理本身而不顧及教育,這種管理乃是對心靈的壓迫,而不注意兒童不守秩序行為的教育,連兒童也不認為它是教育。”赫爾巴特認為,對兒童的管理是教育者的一部分教育工作和責任,對兒童的管理是進行正常教育教學工作的前提和必要準備,另外對兒童的管理不能太過。

  (二)兒童管理的目的

  “所以為了要使那種在烈性與欲望中成長起來的意志不被造成具有反社會的傾向,就有必要經常對它們保持明顯的壓制。”赫爾巴特繼承了中世紀的教育對兒童的看法,認為兒童起初表現出來的意志就是不服從的烈性,這種烈性是不守秩序的根源。指出為了使這種烈性不會發展為反社會傾向,就必須經常用強制來壓制。

  三、教學的步驟

  教學過程包括“專心”和“審思”兩個基本環節。“專心”是指集中于某一主題或對象而排斥其他的思想活動。“審思”是指追憶與調和意識內容的思維活動,即深入理解與思考,把“專心”中認識的個別事物集中起來,使之聯合成統一的東西。專心和審思都各有其靜止狀態和運動狀態。在此基礎上,赫爾巴特提出了教學階段理論,他把教學劃分為明了、聯合、系統、方法四個連續的階段。

  (一)清楚

  這是教學過程的第一步,對學生而言,這一階段處于靜止狀態的“專心”活動,其心理狀態主要表現為注意。作為教師,要采用提示等直觀教學講授新教材,以便使學生清楚而又明確地感知新教材。事物能否被感知,首先取決于學生的過去經驗,因此,要使學生清楚地感知新教材,教師必須充分了解學生原有的觀念,以便向學生提供恰當的新觀念。

  (二)聯想

  對學生來說,這個階段是運動狀態的“專心”活動。經過了明了階段之后,學生能夠將以往的種種觀念迅速地正確再現出來,并自然地引起某種聯想。但是,也往往會碰到新觀念與舊觀念不相一致、與舊觀念不相聯系的情況,這時,教師應該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通過其他有效方式,尋找某些較接近的新觀念或舊觀念,去代替或調和它們。在此階段,重視培養和利用良好的記憶力和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

  (三)系統

  經過“聯合”階段,學生的新觀念與舊觀念之間產生了一定聯系,但并不系統,需要學生進一步進行一種靜止狀態的“審思”活動。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使初步聯合起來的種種觀念進一步與課程的整個內容和目的聯合起來,使相關的新舊觀念重新聯合為集團,形成普遍性的概念。在這一階段,想象和思維表現得特別活躍,并具有更嚴密的邏輯性。

  (四)方法

  這一階段學生對觀念進一步思考,表現為一種動態的'“審思”活動。教學過程達到系統階段,并不等于觀念體系全部形成了,還需要不斷充實和完善,這便需要借助實際的練習,使已獲得的系統知識付諸應用,使之變得更為牢固和熟練。

  四、訓育及其方法

  (一)訓育的定義

  “現在便容易對訓育的概念下定義了。它與兒童的管理有共同的特征,它是直接對兒童的心靈發生影響的,它與教學共同的地方在于它們的目的都是培養學生。”赫爾巴特通過把訓育與對兒童的管理和教學相比較,來更清晰地理解訓育的實質內涵,它們既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的地方。

  (二)訓育的方法

  赫爾巴特在他的著作《普通教育學》里提出的心理學對教育學的意義,兒童的管理理論,教學階段論以及訓育及其方法,這些教育思想盡管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但對教育科學發展的貢獻是杰出的,對我們今天的教育工作仍具有借鑒作用。

關于讀普通教育學心得體會通用5

  大一的時候教《普通心理學》的老師就已經給我們推薦《普通教育學》這本書了,也是那時候我才知道赫爾巴特是近代著名教育科學的創始人,在教學的心理學方面做出了很重要的貢獻,被認為是“現代教育學之父”和“科學教育學的奠基人”。那時候老師介紹我們看時,我覺得那么有名的人寫的書應該都是比較深奧的,所以就一直遲遲沒有去看。

  這個學期因為外國史這個課程,我終于有機會去看它里面的內容了,借來這本書一看,原來我之前的感覺是對的,這本書真的挺深奧的,概念性的東西很多,理解不了他要表達的,可能我們看的都是經過其他學者翻譯過來的吧,或許看英文版本的話會更容易理解。不過雖然它比較的深奧,但我還是能夠吸收一點他里面的精髓的東西的。

  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在寫管理的方法中提到了用權威和愛來進行管理,他認為教育者應該在兒童心目中樹立權威的形象受到他們的愛戴,樹立權威的關鍵在于卓越的智慧,而受到愛戴的關鍵在于教育者自己要愛兒童,與他們保持親密的關系。我覺得這是非常的正確的,因為一個教師必須要具備淵博的知識,才能夠使兒童對你信服,讓他們覺得你是有這樣的資格來做他們的老師的,如果一個老師在課堂上經常被學生指出他的錯誤的話,那么學生或許就不再地信服他。當然,除了有卓越的知識,教師還應該愛兒童,跟他們保持親密的`關系,長時間的相處和溫柔的愛撫都是很好的方式,這樣兒童便會喜歡自己的老師,一旦學生喜歡自己的老師,他們便會喜歡聽這個老師的課,不會做出一些違反課堂紀律的事情,這樣便能很大的程度上減少課堂的管理。

  赫爾巴特他也提倡通過贊許和責備來對兒童進行訓育,他認為應該通過應得的贊許給兒童以快樂,這是訓育的出色的藝術。我覺得適當的獎勵和責備對兒童來說也是必須的,用獎勵這種方式能夠激發兒童的積極性,而責備則讓兒童知道自己哪里做錯了,不能一味地獎勵,這樣兒童不會知道自己哪里做錯了,所以有時候責備也是很必須的。

  這是我覺得書中比較值得我們借鑒的,當然這本書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們應該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吸收那些對我們有用的東

關于讀普通教育學心得體會通用6

  客觀地說,赫爾巴特的這本《普通教育學》所帶給他的名聲,在當時還僅僅限于學術界內。赫爾巴特的學說,真正被運用于教育改革運動之中,是在19世紀中后期,是在他的學生們的努力宣講下,才開始逐漸為世人所注意的。作為現代教育之父的他,生前曾不無悲涼地這樣說過:“我早就知道,無論是我還是我的學說都不符合這個時代的精神。我也不想耍小手腕去迎合這種精神。”杜威晚年之時,常代進步教育家們受過,其實他的教育理想和主張并不為他同代人真正理解。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的研究表明,杜威的理論并沒有在進步教育運動中真正得到實施,其影響也是有限的。

  哲學家叔本華說過,天才總是與他的時代格格不入。相比于后人,赫爾巴特和杜威離他們的同時代人更遠。從后世來看,赫爾巴特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深刻影響著全世界的教育狀況,而且從19世紀中葉至今,近一個半世紀的時間內,恐怕沒有一個教育家能夠像赫爾巴特那樣,對歐美各國及一些第三世界國家的教育活動發生過如此廣泛、直接、持久的影響,在長達一百年的時間里,赫爾巴特的教育教學理論成為教育學者們時常引用的經典,尤其著名的是他的教學形式階段理論成為全世界中小學教師處理日常教學工作的現成處方。赫爾巴特努力把教育目的論建立在心理學的基礎上,從學生的個性和興趣的角度來論述教育目的。確定這個原則,是現代教育學發展中具有決定性的關鍵一步。實際上,教育心理學化的進程雖在裴斯泰洛齊已經開始,但它為世人所信服和普遍采用則應歸功于赫爾巴特辛勤實驗和研究的功勞。

  我們很難想象,如果沒有赫爾巴特,杜威實用主義教育理論體系如何能夠誕生?盡管赫爾巴特的理論確實有著這樣或那樣的不足,例如,他在教育者的立場上走得太遠,以至于他對兒童的能力越來越不信任;他對科學能夠帶給人類永恒的秩序,如此堅信不移,以至于他把他的理論機械化和教條化了,從而冷漠了人的主體性價值和創造性;他并沒有建立一套合乎理性的道德秩序理論,而是更多地停留在了對宗教和現有封建倫理規范的保守立場之上,以至于他總是因此而備受后人詬病等等。

  但是,我們需要理解:赫爾巴特是位偉大的教育家,他的`成就指引著后人在科學教育學的道路上,不斷邁向人類智力發展的一座座高峰,他的智慧啟發著后來的教育家們,思考教育問題的復雜性,并不斷試圖以觀察、實驗和數學的而不是形而上學的方法來解釋教育現象、解決教育問題。至于他的錯誤,很大程度上,乃是一個時代的潮流使然。赫爾巴特是偉人,但他不是神仙,他無法脫離開他的時代想問題,正如我們無法提著自己的頭發,使自己離開地面一樣。

【讀普通教育學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教育學生的心得體會10-10

教育學教育心得體會05-18

教育學教育心得體會模板07-01

心理教育學習心得體會09-07

學前教育學心得體會05-29

學習普通話的心得體會08-06

關于普通話的心得體會10-28

學習普通話心得體會08-15

心理健康教育學習心得體會05-12

安全教育學習心得體會范文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