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教學計劃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二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通用10篇)
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很快就要開展新的工作了,立即行動起來寫一份計劃吧。什么樣的計劃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1
一、學生基本情況:
1、本學期學生學習情況與上學期基本相同。基本懂得了學習生活規則,初步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多數學生文明有禮貌,能遵守課堂學習規定,能積極學習,能安全健康地學習生活。
2、還有少數學生比較頑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課堂上、集體活動中不能很好地約束自己,甚至個別孩子有模仿社會上不良言行的現象。
3、幾個班的孩子還是有些差別,因此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現有情況調整教學,有不同的方法開展教學,激勵所有孩子努力學習。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在呈現形式上,從兒童視角出發,通過大量的圖畫、照片、學生作品等鮮活的樣式,給孩子一個耳目一新的感覺。從兒童自身出發,運用兒童語言、對話、旁白等形式,讓兒童置身其中,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可讀性與啟發性。
2、教材在知識結構上,每個單元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基本線索設置主題。
3、教材在內容特點上,突出了學生的“生活性、活動性、啟動性、開放性”等特點。
4、教材在實現教育目標上,各單元設計既有各自比較明確的設計意圖和側重點,具有發散性、自我性,又按照兒童與自我、兒童與社會、兒童與自然的結構排列,由低到高循序漸進,由近及遠螺旋上升。能夠較好地實現情感態度、行為與習慣、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等綜合的課程目標。
三、教學目標:
1、通過第一單元《讓我試試看》的教學,幫助孩子們做勇于挑戰的人。并通過嘗試種下一粒子,學會呵護、養育小小的生命。
2、通過第二單元《我們好好玩》的教學,引導孩子們多做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游戲活動,了解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傳統游戲活動,學會根據自己的愛好和場地創新健康安全的游戲。
3、通過第三單元《綠色小衛士》的教學,延續上學期“公共場所”單元的學習,進一步引導孩子們從生活的點滴認識到人類對干凈的.水、新鮮的空氣、生態環境的需求和保護。在社會生活中養成愛護環境、合理利用資源等良好行為習慣,學習做一個文明的小公民。滲透《環境保護法》、《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制教育。
4、通過第四單元《我會努力的》的教學,引導孩子們學會正確認識自己,學會掌握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培養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質,同時用積極的心理暗示鼓勵自己做得更好。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充分體現教學的生活性,遵循兒童生活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系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和游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體現道德寓于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
2、遵循教材開發性的特點,重視本課程面向兒童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在教學中積極探索教材擴展到家庭、社區及其他生活空間的方法,使其教學寓于生活。
3、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對兒童進行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為兒童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實際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他們在價值多元的社會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確價值觀打下基礎。
4、積極鼓勵兒童直接參與主題活動,游戲和其他實踐活動,使兒童通過活動、動手動腦,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
5、珍視兒童機動生活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與學生和平相處,以誠相待,使學生享受愉快、自信、有尊嚴的學校生活。
6、教學活動形式:
搜集調查、討論交流、合作探索、情景模擬,實踐活動,游戲與欣賞,講授與故事等形式。
五、教學進度
教學進度計劃表
第一周:第一課挑戰第一次
第二周:第二課學做“快樂鳥”
第三周:第三課做一個“開心果”
第四周:第四課試種一粒子
第五周:第五課健康游戲我常玩
第六周:第六課傳統游戲我會玩
第七周:第七課我們有新玩法
第八周:第八課安全地玩
第九周:第九課小水滴的訴說
第十周:第十課清新空氣是個寶
第十一周:第十一課我是一張紙
第十二周:第十二課我的環保小搭檔
第十三周:第十三課我能行
第十四周:第十四課學習有方法
第十五周:第十五課堅持才會有收獲
第十六周:第十六課獎勵一下自己
第十七周綜合復習
第十八周期末考試
二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2
一、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47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20人。經過一年的學習,學生已經基本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每天都能按時上學,且能堅持較主動的進行早自習。但是他們的思想品德情感形成還不穩定,意志品質的自覺性、果斷性、堅持性和自制力相對較差,但也容易塑造。同時,他們的責任感和自尊心逐漸產生形成,要求自己的一切應比過去做得更好,更認真,就可利用道德與法治,抓住這個極好的時機,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品質。學生心目中的榜樣不多,但模仿性較強,因此利用教材讓學生樹立榜樣意識。
二、教材分析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本套《道德與法治》教材,構建了整體結構,理清各年段目標、內容和螺旋上升的邏輯關系,實現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目標內容的連續性和一致性,教材有以下特點:
第一,以道德教育和法制規則教育為核心,進一步凸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華優秀文化傳統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國家主權領土教育、愛祖國、愛中國共產黨、愛社會主義教育、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社會責任感教育。
第二,凸顯教材的課程性品性,提升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和生活教育等多方面內涵,明晰教材中道德發展的線索。
第三,加強教材對當今小學生現實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制規則問題、生活問題和社會適應性問題的針對性。
第四,重視融入審美教育和情感教育因素,提升德育品位和功效。
第五,重視初步的道德與法治思維的發展,開發問題意識和引導批判性思考。
第六,突出學生動手動腦習慣和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多元智力技能在活動中的參與,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
第七,凸顯道德與法制課程的自主多元的學習評價。
第八,進一步加強教材的綜合整體性建構。
第九,進一步加強教材的開放性和適應性。
第十:創造新的教材呈現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
本冊教材一共有五個一級主題活動,分別是《生活中的你我他》、《我可愛的家鄉》、《環保行動》、《中國人了不起》和《我要上三年級了》,在每個一級主題下還有若干個二級主題和活動內容;道德與法治學習指導提升、方法策略與知識技能指導;討論交流與發表、自主多元評價;穿插在相應活動中的學生作品案例;可能的主題延伸活動等。
三、教學目標。
1、認識憲法法律規定的國家標志,初步建立公民、國家國籍的認識。
2、初步建立對家庭關系的法律認知。
3、了解并遵守班級學校公共場所的規則,感受規則公平的意義和要求,初步樹立規則意識。初步樹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識。
4、認識常見的交通標志和公安、消防、衛生等安全標志,知曉常用公共服務電話,遵守基本交通和消防安全規則。
5、愛護動植物節約資源遵守環境保護規則。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
1、充分體現道德與法治的核心素養,培養學生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2、遵循綜合建構的原則,體現道德與法治課程教材在培養目標、學習內容、學習過程、學習方式等方面的連續性、發展提升性和差異性。
難點:進一步確立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習發展的核心地位。
五、教學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教學過程中全面地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
兒童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發展、經驗的積累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因此,教學活動中注意活動之間的連續性,幫助兒童獲得彼此聯系的、不斷深化的經驗和體驗。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要善于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范的價值觀。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開展兒童喜歡的活動,使他們在主動積極的參與中生活得到充實,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發展,價值判斷得到初步的培養。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教師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設學生樂于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4、充實教學內容
教科書是一種“活性因子”,它應激活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與語文等學科教學內容的緊密結合,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系,要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教學內容可以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包括社會生活中對兒童發展有意義的題材,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聯系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及時豐富、充實課程內容,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系當地和兒童的實際,及時的把社會中新的相信、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5、拓展教學空間。
以直接學習為主,并逐漸向間接學習過渡的多種學習方法相結合,引導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創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驗,逐步提高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
6、加強道德行為的教育
強化學生道德行為習慣的訓練;加強情感教學,充分利用情感的推動作用,促進學生認知的內化和良好行為的形成;注重教材的螺旋重復,使學生在不斷深化、重復的教學過程中認知得到強化,良好行為習慣得到養成。
六、奮斗目標:
1、爭取讓每一位孩子都能基本認識憲法法律規定的國家標志初步建立公民國籍國家的意識,知道國家名稱和首都,知道憲法和人民代表大會。
2、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為將來的學習奠定基礎。
3、能認識常見的交通標志和公安消防衛生等安全標志,知曉常用公共服務電話,遵守基本交通和消防安全規則。班里爭取不出現大的安全事故。
總之希望通過一學期的努力、能使本班的班風班貌有較大的變化,做一名校長放心,家長滿意,孩子喜歡的老師。
二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3
二年級學生活潑好動,上進心和求知欲都很強。這就要求利用品德與生活課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學會做人,樹立班集體榮譽心。用科學的方法指導每個人去學習。
一、本學期應達到的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知識,并聯系生活實際,認識自己的家鄉與校園,了解家鄉與校園,樹立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意識。用模范的行動指導自己的言行。
2、教育學生了解自己的組織,少先隊。培養學生的榮譽心。
3、培養學生看著課文說出內容,聯系實際能說出自己看到的.,聽到的一些生活實際。
4、通過教學即提高學生的思想意識,也提高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1.教材從兒童的生活經驗和兒童感興趣的問題入手,選擇學生日常生活中事件,采用多種形式的表現方式,如:對一個問題的認識可以是唱、跳、畫、說等多種形式,這也符合學生的年齡層次特征。培養學生的多種表現能力、分析能力。
2.教學中應將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融為一體。教師要利用和開發地方教育資源,教師要聯系當地和學生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學生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三、教學難點
1.初步了解兒童的基本義務。
2.初步理解個體與群體的互動關系。
3.了解一些社會組織機構的社會規則,初步懂得規則對于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2.初步了解各種自然現象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3.知道科學技術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影響。
四、教學措施
1、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有趣味性的教案,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環境中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多種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多樣化。
3、采取集中輔導和個別輔導相結合的方法。
4、課堂上關注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來。使同學們養成愛思考愛生活的習慣。
二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4
教學分析
本冊教材編排注重圖文結合,內涵豐富,形式多樣,堅持以學生品行教育為主線,切實抓好學生品行教育和養成良好習慣教育兩個環節,為學生的學習和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教材游戲較多,通過游戲和和各種兒童喜歡的主體活動,對學生進行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為學生形成積極地生活態度、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實際的生存能力打下初步的基礎。本教材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主要題材。課程將從課堂擴展到家庭、社區及其兒童生活的所有空間。
教學目標
1、通過第一單元《我們的節假日》的教學,不僅讓孩子們關注身邊最常見的傳統節日,感受節日的氣氛,感受美好的生活和濃濃的親情,而且還通過延伸、拓展學習,讓孩子們了解源遠流長的祖國傳統節日,關注祖國大家庭其它民族的一些民俗、傳統禮儀、積極的民間文化等,集中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建立起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承接的精神鏈條。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相結合
2、通過第二單元《我們的班級》的教學,幫助孩子們建立集體觀念,學習做小主人,自己的班級自己愛,自己的班級自己管,班級生活規則大家定、齊遵守,從而培養孩子們初步的集體意識和自主管理意識、責任意識。
3、通過第三單元《我們的公共場所》的`教學,引導孩子們在社會生活中養成遵守秩序,愛護環境、愛護公共設施等良好行為習慣,學習做一個文明的小公民。滲透《環境保護法》、《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制教育。
4、通過第四單元《我們生活的地方》的教學,讓孩子們愛祖國從愛自己的家鄉做起,了解家鄉的美麗山水、豐富物產,認識為家鄉作出貢獻的可親可敬的人們,為偉大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而驕傲自豪。
教學措施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根據小學生心理發展水平和認知特點,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采取由淺入深、由近及遠、循環往復、螺旋上升、形式多樣等方式,引導孩子們通過學習,從不同角度、側面感悟和踐行核心價值觀。
3.以孩子們生活中的現實問題為抓手,以實際生活案例為依托,突出正面引導,讓孩子們在學習中體會到法治讓生活更美好
4.建立學習小組,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5.課程中積極發揮繪本生動活潑、有趣有啟發性的作用,引導孩子們通過自主閱讀、小組講述或者表演等形式,自然而然地懂得其中蘊含的規則、法理等,使教學從課堂延伸到學生更廣闊的生活領域,做到實實在在的知行合一。
二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5
一、學生情況分析
二年級的小朋友,在情感態度、行為習慣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過上學期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二、教材分析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生活性;
(2)開放性;
(3)活動性。
教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并重點突出以下特征:
1、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范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著眼于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為學習主題。
2、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
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為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作為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一方面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以活動型教學為主要特征的過程導向設計
為切實地引導活動型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以“預成的學習結果”為核心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為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為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里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三、教學總要求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因此本冊教材是培養兒童能夠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
四、各單元要求
第一單元:在父母關心下成長
1、培養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的事情學著做,會做的事情堅持做的好習慣。
2、掌握基本的自我服務的本領,學會疊衣服、洗鞋、整理書包等。
3、了解一日生活中哪些事情是自己應該做的。
第二單元:我的.班級我的家
1、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做到做事認真細心,做好值日生。
2、養成愛護課桌椅,愛護班級公物和學校的公物。
3、讓學生動手布置自己的班級。
第三單元:我也能探究
1、了解有關科學家的小時候的故事。
2、通過想象設計制作未來的房子和交通工具。
3、讓學生把自己設計和制作的東西展示出來。
第四單元:我是中國人
1、了解自己家鄉發生的變化。通過哪些方面舉例說明。
2、使學生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國旗、國徽、首都。
3、知道許多科學家為家鄉、為祖國作出了巨大貢獻。
五、教學措施
1、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
2、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欲望。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系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
六、教學時間安排
第一周 1、我長大了
第二周 2、我在變變變
第三周 3、 做最好的自己
第四周 單元體驗活動:讓愛住我家
第五周 4、我是值日生
第六周 5、愛護課桌椅
第七周 6、我為班級添光彩
第八周 單元體驗活動:美化我們的教室
第九周 7、走進聰明屋
第十周 8、愛思考 會研究
第十一周 9、生活需要小創意
第十二周 單元體驗活動:玩出新花樣
第十三周 10、可愛的家鄉
第十四周 11、國旗國旗我愛你
第十五周 12、 我愛我的祖國
第十六周 單元體驗活動:家鄉美 祖國親
二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6
一、課程目標
本課程的目標是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道德觀念和法治意識,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具體目標包括:
1、掌握基本的社會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理解道德的意義和價值;
2、了解常見的法律法規,知道法律的作用和意義,樹立守法意識;
3、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注重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
4、了解家庭、學校和社區的基本構成和功能,增強社會適應能力;
5、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鼓勵探究和發現。
二、教學內容
本課程的教學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道德認知:講解基本的社會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讓學生理解道德的意義和價值,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
2、法治意識:介紹常見的法律法規,讓學生知道法律的作用和意義,樹立守法意識;
3、生活習慣:講解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包括飲食、睡眠、運動等方面,讓學生注重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
4、社會適應:介紹家庭、學校和社區的基本構成和功能,讓學生了解社會的基本情況,增強社會適應能力;
5、創新和實踐:通過探究和發現,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教學策略
本課程將采用多種教學策略,包括講解、案例分析、小組討論、個案教學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同時,將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和技術,如PPT、視頻等,提高教學效果。另外,將采用游戲、角色扮演等方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
四、教學資源
本課程需要以下教學資源:
1、教師:需要一位具有專業知識和教學經驗的教師;
2、教材:統編版二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教材;
3、教學輔助資料:相關法律法規、道德準則、案例分析等;
4、教學工具:PPT、視頻播放器、投影儀等。
五、教學評價
本課程將采用多種評估方法,包括單元測試、課堂表現評價、作業評價等,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問題所在,并及時給予反饋和指導。評估結果將及時告知學生和家長,以便共同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展。
六、課程實施建議
本課程實施建議如下:
1、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并合理安排教學時間;
2、備好課堂所需的教學資料和工具;
3、認真聽取學生反饋意見,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4、加強與家長的聯系和溝通,共同關注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七、注意事項
1、注意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適合二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
2、注重教學活動的趣味性,避免枯燥乏味;
3、加強課堂紀律,確保教學順利進行;
4、注意安全教育,避免因教學活動引起的安全事故。
總之,本課程將以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和法治意識為目標,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評估方法,積極邀請家庭和社區參與教學,為學生提供全面的教育服務。
二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7
一、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經過一年的學習,對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有了一定的認識和理解。他們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喜歡表現自己,但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因此,在教學中要采用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為目標。教材內容豐富,包括我愛我家、我們的班級、我們在公共場所等主題。通過這些主題的學習,引導學生了解家庭、班級和社會,培養學生的愛心、責任感和公德意識。
三、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家庭,感受家庭的溫暖,培養學生的家庭責任感。
2.幫助學生認識班級,熱愛班級,增強班級凝聚力。
3.引導學生在公共場所遵守規則,培養學生的公德意識。
4.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
四、教學措施
1.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故事教學、游戲教學、情境教學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結合實際生活,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3.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與合作,共同關注學生的成長。
五、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 教學內容
1 第一單元:我愛我家
2 我愛我的家人
3 讓家更美好
4 第二單元:我們的班級
5 我愛我們班
6 班級生活有規則
7 我是班級值日生
8 裝扮我們的教室
9 第三單元:我們在公共場所
10 這些是大家的
11 我們不亂扔
12 大家排好隊
13 我們小點兒聲
14 復習
15 復習
16 期末考試
二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8
一、指導思想
以《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為指導,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促進學生的社會性發展。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的.愛心、責任感和團隊合作精神。
2.讓學生了解社會規則,學會遵守規則,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3.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讓學生了解社會規則。
2.難點:如何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四、教學方法
1.講授法:講解教材中的知識點,讓學生了解道德與法治的基本內容。
2.討論法: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在討論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3.實踐法: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五、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 教學內容
1 新學期的準備
2 第一單元:我是班級的一員
3 我為班級添光彩
4 班級生活有規則
5 第二單元:我們的公共場所
6 這些是大家的
7 我們不亂扔
8 大家排好隊
9 第三單元:我愛我的家
10 我愛我的家人
11 讓家更美好
12 復習
13 復習
14 期末考試
二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9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為目標。教材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富有童趣,易于學生理解和接受。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自己的成長過程,感受父母的養育之恩,培養學生的感恩之心。
2.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認知能力。
3.引導學生在與他人交往中學會尊重、理解和關愛他人,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4.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讓學生了解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養成良好的.環保習慣。
三、教學措施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3.結合實際生活,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4.及時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
四、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 教學內容
1 開學第一課
2 第一單元:我長大了
3 我懂事了
4 我的優點和不足
5 第二單元:我愛我的小伙伴
6 好朋友在一起
7 學會尊重他人
8 第三單元:我們的地球家園
9 美麗的地球
10 愛護環境從我做起
11 環保小衛士
12 復習
13 復習
14 期末考試
二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10
一、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經過一年的學習,對道德與法治課程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他們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喜歡表現自己,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在這個階段,學生的道德觀念和法治意識正在逐步形成,需要教師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教材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涵蓋了多個主題,如我愛我家、我們的班級、我們在公共場所等。通過這些主題的學習,讓學生了解家庭、班級和社會的重要性,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團隊合作精神。
三、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讓他們學會關心他人、尊重他人、遵守規則。
2.引導學生了解家庭、班級和社會的重要性,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團隊合作精神。
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培養他們的探究精神和創新能力。
4.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讓他們學會應對生活中的各種危險和困難。
四、教學重難點
1.重點
讓學生了解家庭、班級和社會的重要性,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團隊合作精神。
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讓他們學會關心他人、尊重他人、遵守規則。
2.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將所學的道德與法治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
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培養他們的探究精神和創新能力。
五、教學措施
1.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如故事教學、游戲教學、角色扮演等,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
3.結合實際生活案例,引導學生將所學的道德與法治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
4.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與合作,共同關注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六、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 第一單元:我愛我家 讓學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學會關心家人。
2-3 第二單元:我們的班級 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團隊合作精神。
4-5 第三單元:我們在公共場所 讓學生了解在公共場所應遵守的規則。
6-7 第四單元:我們生活的地方 引導學生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熱愛家鄉。
8-9 復習鞏固前四個單元的內容 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10 期中考試 檢測學生的學習成果。
11-12 第五單元:我愛大自然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增強環保意識。
13-14 第六單元:我的安全意識 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15-16 復習鞏固后兩個單元的內容 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17-18 總復習 全面復習本冊教材的內容,為期末考試做準備。
19-20 期末考試 檢測學生的學習成果。
七、教學評價
1.課堂表現評價: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如參與度、注意力、發言情況等,給予及時的評價和反饋。
2.作業評價:認真批改學生的作業,對作業完成情況進行評價,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并給予指導。
3.考試評價:通過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給予客觀的評價和反饋。
4.綜合評價:結合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情況和考試成績,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及時發現學生的優點和不足,為下一步的教學提供參考。
八、教學資源
1.教材:二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材。
2.教具:圖片、視頻、故事書等。
3.網絡資源:利用網絡搜索相關的教學資源,如教學課件、教學視頻等。
【二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04-02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04-04
道德與法治教學總結09-24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04-04
七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優秀10-21
七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精選10篇)09-04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通用10篇)02-16
七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通用13篇)03-29
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工作總結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