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技術方案

時間:2024-09-29 15:52:04 方案 我要投稿

【精選】技術方案4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條不紊地開展,通常會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內容多是上級對下級或涉及面比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帶“文件頭”形式下發。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技術方案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技術方案4篇

技術方案 篇1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家用汽車的普及,交通擁堵和環境污染加重等問題越來越突出,因而大力發展城市軌道交通已成為國內很多城市的選擇。城市軌道交通按運能范圍、車輛類型及主要技術特征,可分為有軌電車、地下鐵道、輕軌道交通、市郊鐵路、單軌道交通、新交通系統和磁懸浮交通7類。

  有軌電車是指采用電力驅動,并在軌道上行駛的運量介于公交和地鐵之間的公共交通工具。因其具有運行可靠、舒適、節能、環保等特點,可作為中小城市公交體系的骨干、大中城市軌道交通網的補充,尤其適合中心老城區與外圍新城的交通連接。

  伴隨沈陽渾南新區一期工程、南京河西有軌電車,以及蘇州有軌1號線等線路的陸續開通,我國已有多條現代有軌電車線路;另外,包括北京、廣東、山東、安徽等眾多省市也已經規劃了現代有軌電車線路。據不完全統計,至20xx年,全國的現代有軌電車規劃線路將超過2500km,已開始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現代有軌電車的信號系統作為保證行車安全、提高運行效率的重要系統,與地鐵、輕軌等其他信號系統相比,有其鮮明的特點。同時,由于我國現代有軌電車的起步相對較晚,因而探索適合我國有軌電車信號系統的解決方案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1.信號系統主要特點

  有軌電車具有多種路權形式,一般分為:專有路權、混合路權和共享路權。專有路權和共享路權形式應用較少,一般選擇混合路權方式。在混合路權形式下,有軌電車信號系統的主要特點:①道岔一般采用集中或分散自動控制,并具有車載遠程遙控和道旁控制功能;②具有路口優先權控制功能;③無自動駕駛功能,一般采用車載監督下的人工駕駛;④具有運營調度管理功能,但相對簡單;⑤正線多采用埋入式轉轍機,環境防護等級要求高。

  2.信號系統道岔控制方式

  有軌電車的道岔控制方式主要有:自動進路控制、車載手動控制、道旁控制和手操道岔,其中自動進路控制又可以分為集中和分散控制方式2種。車載手動控制模式作為自動進路控制模式失效時的備用模式;道旁控制作為車載設備故障的備用手段;手操道岔則作為道岔控制設備故障的應急方式。

  分散自動控制方式與集中自動控制方式相比,雖然自動化程度略低,但降低了系統對控制中心和無線通信網絡的依賴,減少了建設成本,同時能夠滿足運營的基本要求。本文道岔控制方式選擇分散自動控制方式。

  3.信號系統結構與功能

  3.1系統結構

  有軌電車的正線信號系統主要由運營調度指揮子系統、道岔控制子系統、路口優先控制子系統和智能車載控制子系統4部分組成。

  3.2系統功能

  1.運營調度指揮子系統,是保證有軌電車運行暢通的關鍵系統,其主要功能:線路信息的狀態顯示;列車運行狀態監視;時刻表的編制與管理;預計到站與早晚點計算;操作、報警等信息的顯示與記錄;與外系統接口;系統時鐘功能等。

  2.道岔控制子系統,是保證有軌電車運行安全和效率的核心系統,其主要功能有:檢測列車的接近,并為接近列車自動辦理進路;接收列車的人工遙控命令,并辦理進路;具有道旁控制道岔功能;負責道岔防護,進路辦理與解鎖;向列車發送進路的狀態信息;向運營調度指揮子系統發送道岔、信號機、軌道區段及進路的狀態信息;向運營調度指揮子系統發送自身系統狀態和報警信息。

  3.路口優先控制子系統,是保證有軌電車運行效率和準點率的重要系統,其主要功能有:檢測列車的接近,向公路信號燈控制系統發送優先通過請求;檢測路口占用,向公路信號燈控制系統發送禁止通行命令;控制信號機的顯示,并向列車發送信號機狀態。

  4.智能車載控制子系統。主要功能有:列車的定位和測速,并通過GPRS發送給運營調度指揮子系統;接收中心發送和司機輸入的命令信息,并在通過環線區域時,發送給道岔控制子系統和路口優先控制子系統,完成進路辦理和路口的優先通過;具有人工遙控道岔功能;在道岔接近區域,將道岔區段的狀態顯示在車載人機界面上;顯示列車的速度、限速、預計到站等信息。

  4.信號系統關鍵技術探討

  1.道岔區域控制技術。采用基于環線和計軸的道岔控制方案,但該方案中由于無法保證整個接近道岔區段無線覆蓋,所以需增加本地通信單元(簡稱LCU單元),實現整個接近區段無線覆蓋。這樣既保證了列車在接近環線區段通信正常,而且在申請道岔控制權失敗的'情況下,依然能通過LCU單元繼續保持與道岔控制子系統的無線通信,并完成道岔的自動或遙控控制;同時還能夠將整個道岔區段的進路和信號機狀態,實時復示在列車車載顯示終端上,保證了在惡劣天氣情況下,司機也可以通過車載顯示終端了解前方的信號機和進路情況。

  2.路口優先控制技術。由于有軌電車和公共交通不可避免的存在很多交叉口,所以如何保證有軌電車和社會車輛能夠快速、均衡的運行,是路口優先控制技術需要解決的問題。由于整個有軌電車線路的路口情況復雜,各有不同,就要求有軌電車的路口優先控制子系統能夠采用靈活的路口優先設置。

  路口優先控制子系統的優先策略分為3類:①當有軌電車接近路口,立即向社會交通系統申請路口優先權;②如果有軌電車的信號燈亮紅燈時,不申請路口優先權,維持原交通信號;如果有軌電車的信號燈亮綠燈時,申請延長有軌電車的通過時間;③無路口優先功能。

  控制中心和車載都具有路口優先權設置功能,中心設置優先級較高,當中心放棄優先設置權時,列車通過路口時需要設置路口優先權,否則將不具有路口優先權。

  3.智能車載控制技術。為進一步增加系統的安全性和可用性,智能車載控制系統還增加了超速防護、后溜檢測和防護、遙控計軸復位等功能。

  車載通過接收地面環線上傳的速度限制信息,對列車進行超速防護。當列車速度接近限速時,車載控制系統給出聲音報警,若速度持續增大并超過限速時,車載控制系統輸出最大常用制動,直至列車速度低于限速時,才停止輸出最大常用制動。

  車載主機根據車載顯控終端上的司機激活操作確定列車的主控端,據此判斷列車的運行方向,如果列車的運行方向與此不一致,車載控制系統判斷列車處于后溜狀態,輸出最大常用制動,并給出聲光報警,最大程度上防止列車后溜。當列車運行方向與主控端方向一致時,停止輸出最大常用制動。

  因外界干擾等原因造成列車出清,但計軸仍報告占用時,司機確認道岔區域無列車占用時,可點擊車載顯控終端上的計軸復位,此時車載信號系統通過環線,將計軸復位命令下達至地面控制系統,由地面控制系統將相應的計軸進行復位。

  5.結束語

  系統采用分散自動控制方式,在基于計軸和環線的道岔控制基礎上,增加了LCU單元,實現了道岔接近區段的無線覆蓋和區域控制;針對有軌電車與公共交通系統復雜的路口情況,采用了靈活的優先權控制方案,極大地提高了系統的自動化水平和系統適應性。為進一步增加系統的安全性和可用性,智能車載控制系統還增加了超速防護、后溜檢測和防護、遙控計軸復位等功能。

  目前,該系統方案已完成實驗室軟硬件搭建和系統內集成測試工作,其基本功能和技術方案得到了初步驗證,并將在試驗線進行試驗,從而進一步驗證和完善系統,最終實現系統的工程化應用。

技術方案 篇2

  關鍵詞:農業現代化論文發表,發表農業經濟論文,農業方面的論文投稿

  近年來,隨著農業科學技術的應用與推廣,新疆阿克蘇市根據本地的有利自然條件,加大推廣棉花栽培種植,取得較高的單產量和總產量,因此就棉花高產栽培技術及生長發育規律作如下總結。

  1 陸地棉高產術策略

  阿克蘇市屬溫帶沙漠邊緣氣候,是棉花的適宜栽培種植區,堅持“矮密早”、膜下滴灌、配方施肥技術集成的策略,以選抗病、抗逆性強、豐產潛力大的陸地棉品種為基礎,以精準合理地穩定水肥供給管理為保證,減少蕾鈴脫落,增蕾保鈴,顯著提高單株成鈴率和單鈴重,最終形成單位面積超高水平產量,在集成技術應用的基礎上提出以下技術措施。

  1.1 “三項”植棉技術集成應用 堅持“矮密早栽”的栽培模式,大力應用膜下滴灌技術,深入落實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并把這3項技術集成應用于棉花生產中。

  1.2 嚴把播種質量關 1)品種選擇:所選的適宜種植戶生態條件的優質、高產品種,是經新疆審定的棉花品種。

  2)適播種:正常情況下,5 cm地溫穩定在12 ℃開始播種,正常年份的適播期在4月5―20日,全部采用精量播種方式,667 m2播種量1.5~1.8 kg。

  1.3 科學管理 1)密度確定:根據“矮密早”模式,針對不同品種、不同土壤肥力及不同采摘方式,選擇不同的種植密度、理論密度,667 m2高密度18 000株,正常密度14 500株,單株發育比較強的品種密度在12 000株。

  2)適時打頂:選用常規栽培的地塊,7月5開始打頂,7月15日結束,同時應注意在7月底打去群尖。

  1.4 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應用 為切實提高棉農科學合理的平衡施肥技術,在測土配方施肥的基礎上,依產量定施肥量,按照合理氮、磷肥需求量補鉀、補微肥的原則,接合滴灌技術的應用,在全生育期內精準供肥。同時,補滴硼、鋅等微肥,促進果枝發育,提高座桃率。

  1)底肥:接合整地施底肥,每667 m2尿素15.0 kg、二銨25.0 kg,鉀肥5.0~10.0 kg,農家肥2立方。

  2)追施花鈴肥:溝灌地在頭水追施尿素每667 m210.0 kg,二銨15.0 kg,使用滴灌模式的以滴入方式進行追肥,以沖施肥為主。

  3)葉面噴肥:在棉田的`中后期管理中,以磷酸二氫鉀每667 m2200 g,少量硼、鋅肥進行葉面噴施,共2次。

  2 栽培模式和技術要點

  2.1 栽培模式及密度 選用幅寬140 cm、0.008 mm獨山子牌地膜,1膜4行,高密度理論株數18 000株。

  2.2 技術要點 1)促早技術:適期播種,實現一播全苗,早中耕、早調控,抓苗均、苗壯,促穩健生長。

  2)滴灌技術應用:量化滴水量、量化滴肥量,根據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精確每次每667 m2的滴水、肥量和滴水次數,一般1次7.0~8.0 kg/667 m2沖施肥。根據棉花生理進程,統籌肥、水,來滿足棉花在不同生理進程中的水、肥需求,實現高產的目標。

  3)調控技術應用:以水調為基礎,接合水肥運籌,全程輔助化調,達到單株個體發育和群體結構協調統一,實現高產穩產。

  4)病蟲防治:提早做好病蟲測報,提早發現,提早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合,有效降低蟲口密度,以益控害,減輕人工防治壓力,保證目標產量的實現。

  3 生育期田間管理

  1)播前準備:在當地要利用冬季及時進行冬灌,適時整地,作業要及時、緊湊,犁到邊整到頭,達到精量播種的要求,同時結合整地進行化除封閉處理。

  2)播種:定人跟機,確保播種質量,播種深度2~3 cm,采用精播技術,667 m2播量1.5~1.8 kg,要求播行筆直,播深一致,行距一致,播到頭,播到邊,壓膜到位,每隔20 m用土起一條防風帶,防止地膜被風吹起。

  3)苗期管理:及時查苗,解放苗,防止捂苗、傷苗。

  4)中期管理:根據棉花長勢,做好滴水追肥工作,確保滴水量,在此期間做好滴灌帶的檢查,查有無跑、漏、松、斷頭及水壓,保證滴水質量。

  5)鈴期管理:做好肥水運籌,同時勤查病蟲的發生情況,及時對田間雜草進行清除,高產棉田在9月上旬停止滴水。

  4 病蟲害綜合防治

  1)精選種子:選擇發芽率在90%以上、破籽率在5%以下的包衣棉種。

  2)生物防治:在棉田四周種植玉米誘集帶,誘集棉鈴蟲、玉米螟,然后銷毀玉米誘集帶。保護天敵,充分發揮天敵的作用。

  3)物理防治:設置誘集燈,擺放黃板,誘殺棉鈴蟲、蚜蟲。

  4)輪作倒茬:最好是水旱輪作,糧棉輪作,降低枯、黃萎病的發病率。

  5)化學防治:重點是及時發現病蟲發生情況,充分發揮生物、物理防治的作用,切實在達到防治標準時用藥,切忌盲目用藥。

技術方案 篇3

  瓦斯綜合治理工作是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煤礦瓦斯治理工作是保護礦工生命財產安全,構建和諧煤礦的重要舉措。根據國家及陜西省關于瓦斯治理的有關政策和措施,為進一步開展好瓦斯綜合治理活動,促進杭來灣煤礦安全生產持續穩定好轉,結合我礦實際,特制訂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國家“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作指導,以瓦斯治理十二字方針:先抽后采、監測監控、以風定產作為瓦斯防治工作的指導思想。以上級關于瓦斯治理的有關政策、法規和措施為依據,以創建本質安全型礦井為主旨,打好瓦斯治理“攻堅戰”,建立健全瓦斯綜合治理長效機制,有效防止煤礦瓦斯事故的發生,實現我礦安全生產持續、穩步發展。

  二、工作目標

  全礦全面開展瓦斯綜合治理活動,強化瓦斯綜合治理責任體系,硬化工作指標,優化生產系統,消除物的、人的不安全因素,從源頭上遏制瓦斯事故的發生,以確保我礦生產安全。

  三、瓦斯治理的機制及制度

  1、杭來灣煤礦成立瓦斯治理領導小組,生產辦、通風隊、綜采隊、連采隊、機電隊、運轉隊、外委單位項目經理等部門負責人為領導小組成員。

  組 長: 劉占飛

  副組長: 姚紀凱 白恒山

  組 員: 吳立軍 蘇 帆 王彥太 姜萬明 任洪啟 劉茂坤 房旭剛 潘建國 郭 蒲 陳博濤 楊俊斌 黃仕杰 吳恩全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姚紀凱任辦公室主任。

  2、領導小組成員職責

  ①.組長負責全礦瓦斯綜合治理全面工作。

  ②.副組長負責全礦瓦斯綜合治理具體工作。

  ③.成員負責礦井通風系統,防塵系統健全,電氣設備的管理,瓦斯監測監控系統的完善,礦井瓦斯綜合治理所需設施設備的供應以及巷道布置等組織實施工作。

  3、以《安全生產法》、《煤礦安全規程》《AQ標準》等法律、法規、技術標準為依據,實現煤礦本質安全,建立健全瓦斯綜合治理各項制度。

  四、瓦斯綜合治理方法

  1、礦每月召開至少一次安全生產工作例會,及時研究、解決瓦斯綜合治理存在的問題和隱患,保證瓦斯綜合治理工作所需的人力、財力、物力。

  2、礦每年對各區部、各班組進行瓦斯綜合治理責任書的簽定,以確保瓦斯綜合治理工作責任落實到位。

  3、安全費用的提取使用

  為確保安全生產設施投入的資金正常運行,按原煤實際產量從成本中提取專用的安全費用。

  五、瓦斯綜合治理措施及標準

  1、通風系統管理

  ①.年初在安排生產計劃前進行的一次礦井通風能力核定工作由礦總工程師及生產辦完成,以確保礦井不超通風能力生產。

  ②. 礦井已安裝了2套同等功率的主要通風機,備用主要通風機能在10min內啟動。主要通風機操作司機必須時刻注意主扇運行情況,且每小時填寫1次運行記錄。主扇房已安裝水柱計、電流表、電壓表、軸承溫度計等儀表和直通礦調度室的電話。由地面機電隊負責完善司機崗位責任制和操作規程并懸掛上墻。

  ③. 若要改變主要通風機頻率運行的情況時,必須由通風隊編制安全技術措施,經總工程師審批后方可實施。

  ④. 因檢修、停電或其他原因需停電、停風,必須由通風隊制定安全措施,并由安全技術負責人審批,嚴禁無計劃停電、停風。

  ⑤. 井下所有風門、調節風門、密閉必須采用不燃性材料構筑,所有風門,調節風門都安裝連鎖裝置,其工程工作由生產辦負責完成。

  ⑥. 通風隊嚴格按測風制度進行每月三次的測風工作,并計算礦井有效風量率,礦井、采區及采掘工作面的絕對瓦斯涌出量,礦井內、外部漏風率等。

  ⑦. 礦井實行分區通風,各個生產采區布置有獨立的.通風系統,沒有特殊情況,不準存在串聯通風。

  2、局部通風管理

  ①.新購局部通風機入井前,必須由機電辦負責檢查驗收合格后,方可入井安裝。

  ②.局扇的安裝必須符合《規程》規定,并實行掛牌管理。所有工作的局扇必須保證24h連續運轉,任何人不得隨意停開,由各掘進區隊負責管理。

  ③.局扇因檢修、停電等原因需要停風時,必須由掘進隊制定停電、停風安全措施,經技術負責人審批簽字,并由通風隊負責組織實施。嚴禁無計劃停電停風。

  ④.風筒工、專職瓦斯檢查員應嚴格風筒質量管理,發現有破口必須及時修補或更換,風筒吊掛要平直,風筒接頭必須采用雙翻邊接頭法接嚴密。不能轉直角,以確保工作面風量。風筒必須使用阻燃,防靜電風筒。

  ⑤.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應采用設置風障法處理。

  3、巷道貫通安全管理

  ①.掘進巷道貫通前,地測隊負責在巷道相距20m前,向生產、通風等部門下達貫通通知書,同時向總工程師報告,并停止一個工作面作業。由通風隊負責編制調整通風系統的安全技術措施,事先做好調整風量,改變系統的準備工作。

  ②.掘進隊接到巷道貫通的通知書后,必須安排生產班組立即停止一個工作面掘進,且停掘的工作面切斷電源、設置柵欄,保持正常通風、正常檢查瓦斯。

  ③.貫通時,生產辦、通風隊負責現場指揮調整通風系統,并對相關區域的風量,瓦斯情況進行全面檢查,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4、瓦斯監測監控系統

  ①.地面建立瓦斯治理監控室,并設置四名專職監控員,24小時實施監控管理。

  ②. 井下每臺工作的局部通風機,都由掘進隊、通風隊負責安裝“風電、瓦斯電閉鎖”裝置及局扇開停傳感器。

  ③. 監控維修工配合機運區,在每組風門外設置一臺風門開停傳感器;在采掘工作面回風巷,區域回風巷設置一臺一氧化碳傳感器。

  ④. 新購監測監控系統產品,由機電辦負責嚴格檢查其產品的“三證一標志”即“防爆合格證”、“產品出廠檢驗合格證”、“產品計量合格證”、“煤礦礦用產品安全標志”。

  ⑤. 井下各采掘工作面瓦斯傳感器的懸掛位置、報警濃度、斷電濃度、復電濃度和斷電范圍都由監控員負責設置,且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程》和《AQ1029-20xx》標準規定設置。

  ⑥. 監控員負責每月對監控設備進行1次調試和校正;對瓦斯檢測設備每7天使用校準氣樣和空氣樣調校1次;每7天必須對瓦斯超限斷電功能進行測試。

  ⑦. 每班專職瓦斯檢查員必須使用光學瓦檢儀與瓦斯傳感器顯示數據進行對照,并將結果匯報監控室,瓦斯傳感器的移動,懸掛必須由瓦斯檢查員負責,其他人員不得擅自移動,更不得人為封堵瓦斯傳感器。

  5、瓦斯檢查及瓦斯排放

  ①.井下每班每個采掘作業點及維修作業點都配備一名兼職瓦斯檢查員檢查瓦斯,同時實現“瓦檢員檢查、便攜儀檢查、懸掛瓦斯探頭”的瓦斯三同時管理。

  ②.每班瓦斯檢查員檢查次數不得少于二次,且做到當班當次“三對口”,不得空班、漏檢或假檢。另有跟班、帶班領導不定時巡回檢查。

  ③.當工作面風流中瓦斯濃度達到1%時,必須停止作業,撤出人員、進行處理,嚴禁瓦斯超限作業。

  ④.主要通風機有計劃停止運轉,由通風隊制定排放瓦斯安全技術措施,并嚴格按其措施進行瓦斯排放。

  ⑤.井下配電硐室,在恢復送電前應由瓦斯檢查員全面檢查被送電區域,只有瓦斯濃度在0.5%以下時,方可送電。

  ⑥.局扇因故障停止運轉,不論停風時間長短,在恢復通風前,必須由瓦斯檢查員負責首先檢查局扇處的瓦斯濃度,只有在瓦斯濃度在0.5%以下時,才能按排放瓦斯安全技術措施進行排放。

  ⑦.排放瓦斯時,應堅持低濃度排放的原則,進行多次排放,嚴禁“一風吹”,使排放出來的風流同全風壓風流混合后的瓦斯濃度不得超過1.5%,在排放瓦斯之前,凡是排放瓦斯流經的區域必須切斷電源,撤出人員,設置警戒。

  6、防滅火管理

  ①.由公司后勤保衛部制定地面防滅火措施,由礦生產辦制定井下防滅火措施,并嚴格按其實施。

  ②.建立地面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管路系統,由機電隊負責把供水管路敷設到井下各作業地點。

  ③.各井口檢身員,必須負責嚴格執行入井檢身制度,杜絕井口20米范圍內的任何火源。

  ④.采區設計都采用后退式布置,盲巷密閉都必須用防火材料(如水泥、紅磚)掏槽密閉,以防止采空區漏風產生煤炭自燃。

  ⑤.在井下各個機電硐室,電氣設備旁都由相關區隊負責設置一臺便攜式干粉滅火器和一個沙箱。

  ⑥.任何人發現井下火災后,應視火災性質,災區通風和瓦斯情況,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滅火,控制火勢并迅速報告礦調度室。礦調度室在接到井下火災報告后,要立即按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通知相關人員組織搶救災區人員和實施滅火工作。在搶救人員和滅火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防止瓦斯、煤塵爆炸和人員中毒的安全技術措施實施,必須由通風隊負責檢查瓦斯、一氧化碳、煤塵、其它有害氣體和風向、風量的變化。

  7、綜合防塵管理

  ①.完善防塵管路系統。機電隊負責主要進回風巷,采區進、回風巷中每隔100米處安裝一個三通閘閥;每個采掘作業點,維修作業點必須有灑水裝置;每個轉點必須有噴霧裝置;并且保持供水正常。

  ②.專職瓦斯員負責督促各生產班組,維修班經常清除作業點及其它巷道的浮煤、粉塵,并沖洗巷道幫壁。

  ③.主井口附近60米以內不準放原煤,20米以內(降雨天除外)每三天清掃一次撒落的煤(巖)粉并灑水降塵。

  ④.工作面回風巷必須設置凈化水幕,以凈化風流。

  ⑤.通風隊負責控制選擇合理的供風量,風速一般在1.0m/s左右,即能稀釋瓦斯又不會導致粉塵飛揚。

  ⑥.在每個采區回風巷,工作面回風巷設置一組隔爆水棚(袋),且每組水棚的水量必須符合AQ1020-20xx標準 ,并不定時地更換水。

  ⑦.掘進工作面鉆眼采用濕式鉆眼,爆破采用水炮泥。

  ⑧.對于個別作業點,除上述防塵措施以后,仍有大量粉塵懸浮于空中,則作業人員必須佩戴防塵口罩。

  8、井下爆破管理

  ①.井下每個爆破作業點的爆破工作必須由一名專職放炮員擔任,使用專用發爆器,爆破母線采用絕緣好的雙線,不允許有破口或明接頭,且不能與電纜掛在一起(>0.3米)。

  ②.必須使用煤礦許用炸藥和煤礦許用電,不得使用過期或嚴重變質的爆炸材料,并嚴格按爆炸材料領退制度進行領退。

  ③.炮眼封泥采用水炮泥,剩余的炮眼部分應用粘泥或用不燃性材料制成的炮泥封實。嚴禁用煤粉、塊狀材料或其它可燃材料作炮眼封泥,封泥長度必須符合《規程》規定。無封泥、封泥不足的炮眼嚴禁爆破,嚴禁放糊炮。

  ④.每次爆破作業,必須嚴格執行“三人連鎖”、“一炮三檢查”制度。

  ⑤.若通電后不響,必須把母線取下扭接短路,等15min后方準沿線路檢查,若因線路聯接不良造成的,可重新聯線起爆,若是殘藥瞎管,則必須待炮煙吹散后,由瓦檢員、放炮員和班組長共同到迎頭檢查,確認一切正常后,方可通知其他人員進入迎頭工作。

  ⑥.如出現瞎炮,則不準用手拉、鎬創、壓風吹,不得沿殘眼打眼,必須在距瞎眼0.3m以外的地方打一平行新炮眼,重新裝藥、設警戒、起爆。放炮員必須在起爆后詳細檢查煤矸,找出未爆的殘余炸藥。

  9、井下電氣設備管理

  ①.機電設備入井前必須由機電辦組織檢驗其“產品檢驗合格證”、“防爆合格證”、“煤礦礦用產品安全標志”是否齊全,并檢驗其安全性能,合格后,方準入井安裝使用。大修后的設備入井前必須經其檢查合格后方可入井。

  ②.井上、下裝設防雷電裝置;井下不得帶電檢修搬遷電氣設備、電纜和電線;電氣設備實行掛牌管理,電纜懸掛必須符合規定,井下機電設備硐室防火設施必須齊全,并有機電設備運行記錄。

  ③.井下供電應做到“兩全”、“三堅持”、“三無”、“四有”、“兩全”,防護裝置全,絕緣用具全。

  “三堅持”堅持使用檢漏繼電器,堅持使用煤電鉆,照明和信號綜合保護裝置,堅持使用瓦斯電、風電閉鎖。

  “三無”無雞爪子、無羊尾巴、無明接頭。

  “四有”有過流和漏電保護裝置,有螺釘和彈簧墊,有密封圈和擋板,有接地保護裝置。

  ④.礦燈集中統一管理,進行嚴格的領退登記記錄。嚴禁在井下拆修或搞打礦燈。

  10、安全培訓

  煤礦每年組織召開一次全員職工大會,進行以瓦斯綜合治理、安全隱患排查治理為重點的安全知識培訓,使全員熟練掌握本礦瓦斯綜合治理制度、隱患排查治理制度對各工種(崗位)的基本要求。未經培訓或培訓考核不合格者,一律不得上崗作業。

  六、本方案若與上級法規相抵觸時,則嚴格按上級規定執行、實施。

技術方案 篇4

  xx——xx學年度第一學期信息技術教學工作計劃

  新學期的工作已經開始了。為了進一步做好本學期工作,更好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發揚優點,彌補不足。特制定如下計劃。

  一、指導思想

  信息技術的教學以本學期學校工作計劃為指南,本著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通過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以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為目標。

  二、學情分析

  本學期,本人擔任二、三年級及六年八班共十二個班的信息技術教學工作。二、三年級的學生對計算機很感興趣,通過上學期的學習,學生由原來的一無所知過渡到了初步領會和掌握,為今年的`學習奠定了一個較好的基礎。由于本校學生特殊性,所任班級學生掌握情況不一。像六年八班就是新成立的班級,班級學生多數是來自農村的孩子,對信息技術課還感到很陌生。因此,本學期根據學生的情況對學生進行分段教學。

  三、學習目標

  1、總目標:

  面向小學教材,分析:電腦的認識、電腦系統的初步了解、鼠標的使用、windows畫圖軟件的認識;繼續熟練鼠標的操作、windows畫圖軟件的各種工具的應用、用windows畫圖軟件畫一副完整的畫;文字的輸入、輸入法的教學、給予學生題目寫一段話。繼續熟悉文字的輸入,加快輸入度,了解和認識word軟件,初步掌握word的基礎操作。

  通過對計算機的演示操作,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期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

  2、分段目標:

  二年級學生:重點熟練鼠標的操作、windows畫圖軟件和各種工具的應用。

  三年級學生:重點鞏固文字的輸入、訓練學生文字輸入的速度及word的初步認識。

  六年八班學生:電腦的認識,電腦系統的了解、計算機的基礎操作及word的認識。

  四、個人方面

  1、通過自學、與高手交流、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自身在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養。

  2、認真備課,明確教學重點、難點關鍵,探索研究疑難喝下及有關的實踐操作。做到每課必備,從學生實際出發寫好教案。認真上課:以啟發式教學為原則,以操作訓練來強化概念,形成技能、技巧,體現以學生為主體。

  五、其他工作任務

  結合學校工作實際,除了保證自己的教學工作以外,協調領導與其他老師,共同完成好各項臨時性的任務。如電子檔案、學生學籍、教學信息、考試培訓、教學資源的管理、網站的維護與管理、電腦檢修等一切可能的任務。保證優質、高效完成。

【技術方案】相關文章:

技術方案10-16

技術的方案09-03

技術方案02-15

技術方案模板09-07

噴涂技術方案06-10

技術方案20篇09-21

技術方案錦集07-23

精選技術方案三篇07-11

精選技術方案四篇10-04

技術的方案15篇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