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二數學全冊知識點總結
漫長的學習生涯中,說起知識點,應該沒有人不熟悉吧?知識點有時候特指教科書上或考試的知識。掌握知識點是我們提高成績的關鍵!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二數學全冊知識點總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二數學全冊知識點總結 1
實數
無理數:無限不循環小數叫無理數
平方根:
①如果一個正數X的平方等于A,那么這個正數X就叫做A的算術平方根。
②如果一個數X的平方等于A,那么這個數X就叫做A的平方根。
③一個正數有2個平方根/0的平方根為0/負數沒有平方根。
④求一個數A的平方根運算,叫做開平方,其中A叫做被開方數。
立方根:
①如果一個數X的立方等于A,那么這個數X就叫做A的立方根。
②正數的立方根是正數、0的立方根是0、負數的立方根是負數。
③求一個數A的立方根的運算叫開立方,其中A叫做被開方數。
實數:
①實數分有理數和無理數。
②在實數范圍內,相反數,倒數,絕對值的意義和有理數范圍內的相反數,倒數,絕對值的意義完全一樣。
③每一個實數都可以在數軸上的一個點來表示。
相信通過上面的學習,同學們對實數知識點可以很好的掌握了,希望同學們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平面直角坐標系:
在平面內畫兩條互相垂直、原點重合的數軸,組成平面直角坐標系。
水平的數軸稱為x軸或橫軸,豎直的數軸稱為y軸或縱軸,兩坐標軸的交點為平面直角坐標系的原點。
平面直角坐標系的要素:
①在同一平面
②兩條數軸
③互相垂直
④原點重合
三個規定:
①正方向的規定橫軸取向右為正方向,縱軸取向上為正方向
②單位長度的規定;一般情況,橫軸、縱軸單位長度相同;實際有時也可不同,但同一數軸上必須相同。
③象限的規定:右上為第一象限、左上為第二象限、左下為第三象限、右下為第四象限。
相信上面對平面直角坐標系知識的講解學習,同學們已經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學們都能考試成功。
初二數學全冊知識點總結 2
軸對稱
1.如果一個平面圖形沿著一條直線折疊后,直線兩旁的部分能夠互相重合,那么這個圖形叫做軸對稱圖形,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
2.性質
(1)成軸對稱的兩個圖形全等;
(2)如果兩個圖形成軸對稱,那么對稱軸是對稱點連線的垂直平分線。
一次函數
(一)一次函數是函數中的一種,一般形如y=kx+b(k,b是常數,k≠0),其中x是自變量,y是因變量。特別地,當b=0時,y=kx+b(k為常數,k≠0),y叫做x的正比例函數。
(二)函數三要素
1.定義域:設x、y是兩個變量,變量x的變化范圍為D,如果對于每一個數x∈D,變量y遵照一定的法則總有確定的數值與之對應,則稱y是x的函數,記作y=f(x),x∈D,x稱為自變量,y稱為因變量,數集D稱為這個函數的定義域。
2.在函數經典定義中,因變量改變而改變的取值范圍叫做這個函數的值域,在函數現代定義中是指定義域中所有元素在某個對應法則下對應的所有的象所組成的集合。如:f(x)=x,那么f(x)的取值范圍就是函數f(x)的值域。
3.對應法則:一般地說,在函數記號y=f(x)中,“f”即表示對應法則,等式y=f(x)表明,對于定義域中的任意的x值,在對應法則“f”的作用下,即可得到值域中唯一y值。
(三)一次函數的表示方法
1.解析式法:用含自變量x的式子表示函數的方法叫做解析式法。
2.列表法:把一系列x的值對應的函數值y列成一個表來表示的函數關系的方法叫做列表法。
3.圖像法:用圖象來表示函數關系的方法叫做圖象法。
(四)一次函數的性質
1.y的變化值與對應的x的變化值成正比例,比值為k。即:y=kx+b(k≠0)(k不等于0,且k,b為常數)。
2.當x=0時,b為函數在y軸上的交點,坐標為(0,b)。當y=0時,該函數圖象在x軸上的交點坐標為(-b/k,0)。
3.k為一次函數y=kx+b的斜率,k=tanθ(角θ為一次函數圖象與x軸正方向夾角,θ≠90°)。
4.當b=0時(即y=kx),一次函數圖象變為正比例函數,正比例函數是特殊的一次函數。
5.函數圖象性質:當k相同,且b不相等,圖像平行;當k不同,且b相等,圖象相交于Y軸;當k互為負倒數時,兩直線垂直。
6.平移時:上加下減在末尾,左加右減在中間。
直角三角形
1.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定理: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的等于的平方。
逆定理:如果三角形兩邊的平方和等于第三邊的平方,那么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邊的性質
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個銳角等于30°,那么等于的一半。
3.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于斜邊的一半。
要點詮釋:
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語言敘述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能說成“兩條邊的平方和等于斜邊的平方”,應該說成“三角形兩邊的平方和等于第三邊的平方”。
②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判定方法,HL還有SSS,SAS,ASA,AAS,一共有5種判定方法。
圖形的平移與旋轉
1.平移,是指在同一平面內,將一個圖形上的所有點都按照某個直線方向做相同距離的移動,這樣的圖形運動叫做圖形的平移運動,簡稱平移。
2.平移性質
(1)圖形平移前后的形狀和大小沒有變化,只是位置發生變化。
(2)圖形平移后,對應點連成的線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線上)且相等。
初二數學全冊知識點總結 3
一.定義
1.一般地,如果一個正數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這個正數x叫做a的算術平方根,a叫做被開方數。
2.一般地,如果一個數的平方等于a,那么這個數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求一個數a的平方根的運算,叫做開平方。
3.一般地,如果一個數的立方等于a,那么這個數叫做a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求一個數的立方根的運算,叫做開立方。
4.任何一個有理數都可以寫成有限小數或無限循環小數的形式,任何有限小數或無限循環小數也都是有理數。
5.無限不循環小數又叫無理數。
6.有理數和無理數統稱實數。
7.數軸上的點與實數一一對應,平面直角坐標系中與有序實數對之間也是一一對應的。
二.重點
1.平方與開平方互為逆運算。
2.正數的平方根有兩個,它們互為相反數,其中正的平方根就是這個數的算術平方根。
3.當被開方數的小數點向右每移動兩位,它的算術平方根的小數點就向右移動一位。
4.當被平方數小數點每向右移動三位,它的立方根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
5.數a的相反數是-a[a為任意實數],一個正實數的絕對值是它本身,一個負實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0的絕對值是0。
三.注意
1.被開方數一定是非負數。
2.0,1的算術平方根是它本身;0的平方根是0,負數沒有平方根;正數的立方根是正數,負數的立方根是負數,0的立方根是0。
3.帶根號的無理數的整數倍或幾分之幾仍是無理數;帶根號的數若開之后是有理數則是有理數;任何一個有理數都能寫成分數的形式。
初二數學知識點
一、分式
1、兩個整數不能整除時,出現了分數;類似地,當兩個整式不能整除時,就出現了分式。
整式A除以整式B,可以表示成的形式。如果除式B中含有字母,那么稱為分式,對于任意一個分式,分母都不能為零。
2、整式和分式統稱為有理式,即有:
3、進行分數的化簡與運算時,常要進行約分和通分,其主要依據是分數的基本性質:
分式的分子與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變。
4、一個分式的分子、分母有公因式時,可以運用分式的基本性質,把這個分式的分子、分母同時除以它的們的公因式,也就是把分子、分母的公因式約去,這叫做約分。
二、分式的乘除法
1、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積做積的分子,分母的積做積的分母;分式除以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顛倒位置后,與被除式相乘。
2、分式乘方,把分子、分母分別乘方。
逆向運用,當n為整數時,仍然有成立。
3、分子與分母沒有公因式的分式,叫做最簡分式。
三、分式的加減法
1、分式與分數類似,也可以通分。根據分式的基本性質,把幾個異分母的分式分別化成與原來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
2、分式的加減法:
分式的加減法與分數的加減法一樣,分為同分母的分式相加減與異分母的分式相加減。
(1)同分母的分式相加減,分母不變,把分子相加減;
上述法則用式子表示是:
(2)異號分母的分式相加減,先通分,變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加減;
上述法則用式子表示是:
3、概念內涵:
通分的關鍵是確定最簡分母,其方法如下:最簡公分母的系數,取各分母系數的最小公倍數;最簡公分母的字母,取各分母所有字母的最高次冪的積,如果分母是多項式,則首先對多項式進行因式分解。
四、分式方程
1、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驟:
①在方程的兩邊都乘最簡公分母,約去分母,化成整式方程;
②解這個整式方程;
③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簡公分母,看結果是不是零,使最簡公母為零的根是原方程的增根,必須舍去。
2、列分式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①審清題意;
②設未知數;
③根據題意找相等關系,列出(分式)方程;
④解方程,并驗根;
⑤寫出答案。
初二數學全冊知識點總結 4
分式除法法則:
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顛倒位置后,與被除式相乘。
提示:
(1)分式與分式相乘,若分子、分母是單項式,可先將分子、分母分別相乘,然后約去公因式,化為最簡分式;若分子、分母是多項式,先把分子、分母分解公因式,看能否約分,然后再相乘;
(2)當分式與整式相乘時,要把整式與分式的分子相乘作為積的分子,分母不變
(3)分式的除法可以轉化為分式的乘法運算;
(4)分式的乘除混合運算統一為乘法運算。
①分式的乘除法混合運算順序與分數的乘除混合運算相同,即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有括號先算括號里面的;
②分式的乘除混合運算要注意各分式中分子、分母符號的處理,可先確定積的符號;
③分式的乘除混合運算結果要通過約分化為最簡分式(分式的分子、分母沒有公因式)或整式的形式。
初二數學全冊知識點總結 5
一次函數知識點
一、正比例函數與一次函數的概念:
一般地,形如y=kx(k為常數,且k≠0)的函數叫做正比例函數.其中k叫做比例系數。
一般地,形如y=kx+b(k,b為常數,且k≠0)的函數叫做一次函數.
當b=0時,y=kx+b即為y=kx,所以正比例函數,是一次函數的特例.
二、正比例函數的圖象與性質:
(1)圖象:正比例函數y=kx(k是常數,k≠0))的圖象是經過原點的一條直線,我們稱它為直線y=kx。
(2)性質:當k>0時,直線y=kx經過第三,一象限,從左向右上升,即隨著x的增大y也增大;當k0,b>0圖像經過一、二、三象限;
(2)k>0,b<0圖像經過一、三、四象限;
(3)k>0,b=0圖像經過一、三象限;
(4)k<0,b>0圖像經過一、二、四象限;
(5)k<0,b<0圖像經過二、三、四象限;
(6)k<0,b=0圖像經過二、四象限。
一次函數表達式的確定
求一次函數y=kx+b(k、b是常數,k≠0)時,需要由兩個點來確定;求正比例函數y=kx(k≠0)時,只需一個點即可。
初二數學全冊知識點總結 6
一、函數:
一般地,在某一變化過程中有兩個變量x與y,如果給定一個x值,相應地就確定了一個y值,那么我們稱y是x的函數,其中x是自變量,y是因變量。
二、自變量取值范圍
使函數有意義的自變量的取值的全體,叫做自變量的取值范圍。一般從整式(取全體實數),分式(分母不為0)、二次根式(被開方數為非負數)、實際意義幾方面考慮。
三、函數的三種表示法及其優缺點
(1)關系式(解析)法
兩個變量間的函數關系,有時可以用一個含有這兩個變量及數字運算符號的等式表示,這種表示法叫做關系式(解析)法。
(2)列表法
把自變量x的一系列值和函數y的對應值列成一個表來表示函數關系,這種表示法叫做列表法。
(3)圖象法
用圖象表示函數關系的方法叫做圖象法。
四、由函數關系式畫其圖像的一般步驟
(1)列表:列表給出自變量與函數的一些對應值
(2)描點:以表中每對對應值為坐標,在坐標平面內描出相應的點
(3)連線:按照自變量由小到大的順序,把所描各點用平滑的曲線連接起來。
五、正比例函數和一次函數
1、正比例函數和一次函數的概念
一般地,若兩個變量x,y間的關系可以表示成(k,b為常數,k0)的形式,則稱y是x的一次函數(x為自變量,y為因變量)。
特別地,當一次函數中的b=0時(即)(k為常數,k0),稱y是x的正比例函數。
2、一次函數的圖像:所有一次函數的圖像都是一條直線
3、一次函數、正比例函數圖像的主要特征:一次函數的圖像是經過點(0,b)的直線;正比例函數的圖像是經過原點(0,0)的直線。
初二數學上學期知識點總結
不同位置的點的坐標的特征
(1)、各象限內點的坐標的特征
點P(x,y)在第一象限:x;0,y;0
點P(x,y)在第二象限:x;0,y;0
點P(x,y)在第三象限:x;0,y;0
點P(x,y)在第四象限:x;0,y;0
(2)、坐標軸上的點的特征
點P(x,y)在x軸上,y=0,x為任意實數
點P(x,y)在y軸上,x=0,y為任意實數
點P(x,y)既在x軸上,又在y軸上,x,y同時為零,即點P坐標為(0,0)即原點
(3)、兩條坐標軸夾角平分線上點的坐標的特征
點P(x,y)在第一、三象限夾角平分線(直線y=x)上,x與y相等
點P(x,y)在第二、四象限夾角平分線上,x與y互為相反數
(4)、和坐標軸平行的直線上點的坐標的特征
位于平行于x軸的直線上的各點的縱坐標相同。
位于平行于y軸的直線上的各點的橫坐標相同。
(5)、關于x軸、y軸或原點對稱的點的坐標的特征
點P與點p’關于x軸對稱橫坐標相等,縱坐標互為相反數,即點P(x,y)關于x軸的對稱點為P’(x,—y)
點P與點p’關于y軸對稱縱坐標相等,橫坐標互為相反數,即點P(x,y)關于y軸的對稱點為P’(—x,y)
點P與點p’關于原點對稱橫、縱坐標均互為相反數,即點P(x,y)關于原點的對稱點為P’(—x,—y)
等腰三角形判定
中線
1、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中線垂直底邊,平分頂角;
2、等腰三角形兩腰上的中線相等,并且它們的交點與底邊兩端點距離相等。
1、兩邊上中線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如果一個三角形的一邊中線垂直這條邊(平分這個邊的對角),那么這個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角平分線
1、等腰三角形頂角平分線垂直平分底邊;
2、等腰三角形兩底角平分線相等,并且它們的交點到底邊兩端點的距離相等。
1、如果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垂直于這個角的對邊(平分對邊),那么這個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三角形中兩個角的平分線相等,那么這個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高線
1、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高平分頂角、平分底邊;
2、等腰三角形兩腰上的高相等,并且它們的交點和底邊兩端點距離相等。
1、如果一個三角形一邊上的高平分這條邊(平分這條邊的對角),那么這個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有兩條高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分式的加減法
1、分式與分數類似,也可以通分。根據分式的基本性質,把幾個異分母的分式分別化成與原來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
2、分式的加減法:分式的加減法與分數的加減法一樣,分為同分母的分式相加減與異分母的分式相加減。
(1)同分母的分式相加減,分母不變,把分子相加減;上述法則用式子表示是:
(2)異號分母的分式相加減,先通分,變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加減;上述法則用式子表示是:
3、概念內涵:
通分的關鍵是確定最簡分母,其方法如下:最簡公分母的系數,取各分母系數的最小公倍數;最簡公分母的字母,取各分母所有字母的次冪的積,如果分母是多項式,則首先對多項式進行因式分解。
初二數學全冊知識點總結 7
[一次函數]
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數,k 0)函數,叫做一次函數。 當b=0時,y=kx+b即y=kx,所以正比例函數是一種特殊的一次函數。
[一次函數的圖象及性質]
一次函數y=kx+b的圖象是經過(0,b)和(- ,0)兩點的一條直線,我們稱它為直線y=kx+b,它可以看作由直線y=kx平移|b|個單位長度得到。(當b>0時,向上平移;當b<0時,向下平移)
(1)解析式:y=kx+b(k、b是常數,k 0)
(2)必過點:(0,b)和(- ,0)
(3)走向: k>0,圖象經過第一、三象限;k<0,圖象經過第二、四象限
b>0,圖象經過第一、二象限;b<0,圖象經過第三、四象限
直線經過第一、二、三象限
直線經過第一、三、四象限
直線經過第一、二、四象限
直線經過第二、三、四象限
(4)增減性: k>0,y隨x的增大而增大;k<0,y隨x增大而減小。
(5)傾斜度:|k|越大,圖象越接近于y軸;|k|越小,圖象越接近于x軸。
(6)圖像的平移: 當b>0時,將直線y=kx的圖象向上平移b個單位;
當b<0時,將直線y=kx的圖象向下平移b個單位。
[直線y=k1x+b1與y=k2x+b2的位置關系]
(1)兩直線平行:k1=k2且b1 b2
(2)兩直線相交:k1 k2
(3)兩直線重合:k1=k2且b1=b2
[確定一次函數解析式的方法]
(1)根據已知條件寫出含有待定系數的函數解析式;
(2)將x、y的幾對值或圖象上的幾個點的坐標代入上述函數解析式中得到以待定系數為未知數的方程;
(3)解方程得出未知系數的值;
(4)將求出的待定系數代回所求的函數解析式中得出結果。
[一次函數建模]
函數建模的關鍵是將實際問題數學化,從而解決最佳方案、最佳策略等問題。 建立一次函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就是要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兩個變量,再尋求出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構建函數模型,從而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正比例函數的圖象和一次函數的圖象在賦予實際意義時,其圖象大多為線段或射線。 這是因為在實際問題中,自變量的取值范圍是有一定的限制條件的,即自變量必須使實際問題有意義。
從圖象中獲取的信息一般是:(1)從函數圖象的形狀判定函數的類型;
(2)從橫、縱軸的實際意義理解圖象上點的坐標的實際意義。
解決含有多個變量的問題時,可以分析這些變量的關系,選取其中某個變量作為自變量,再根據問題的條件尋求可以反映實際問題的函數。
初二數學全冊知識點總結 8
軸對稱圖形
1.把一個圖形沿著一條直線折疊,如果直線兩旁的部分能夠完全重合,那么這個圖形就叫做軸對稱圖形。這條直線就是它的對稱軸。這時我們也說這個圖形關于這條直線(成軸)對稱。
2.把一個圖形沿著某一條直線折疊,如果它能與另一個圖形完全重合,那么就說這兩個圖關于這條直線對稱。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折疊后重合的點是對應點,叫做對稱點3.軸對稱與軸對稱圖形的性質
①關于某直線對稱的兩個圖形是全等形。
②如果兩個圖形關于某條直線對稱,那么對稱軸是任何一對對應點所連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③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是任何一對對應點所連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④如果兩個圖形的對應點連線被同條直線垂直平分,那么這兩個圖形關于這條直線對稱。
⑤兩個圖形關于某條直線成軸對稱,如果它們的對應線段或延長線相交,那么交點在對稱軸上。
全等三角形
1、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全等三角形對應邊相等、對應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三邊相等(SSS)、兩邊和它們的夾角相等(SAS)、兩角和它們的夾邊(ASA)、兩角和其中一角的對邊對應相等(AAS)、斜邊和直角邊相等的兩直角三角形(HL)。
3、角平分線的性質:角平分線平分這個角,角平分線上的點到角兩邊的距離相等
4、角平分線推論:角的內部到角的兩邊的距離相等的點在叫的平分線上。
5、證明兩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證明線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驟:
①、確定已知條件(包括隱含條件,如公共邊、公共角、對頂角、角平分線、中線、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隱含的邊角關系)
②、回顧三角形判定,搞清我們還需要什么
③、正確地書寫證明格式(順序和對應關系從已知推導出要證明的問題)。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條線段首尾順次相接所組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2、三邊關系: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任意兩邊的差小于第三邊。
3、高: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向它的對邊所在直線作垂線,頂點和垂足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中線:在三角形中,連接一個頂點和它對邊中點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線。
5、角平分線:三角形的一個內角的平分線與這個角的對邊相交,這個角的頂點和交點之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線。
6、三角形的穩定性:三角形的形狀是固定的,三角形的這個性質叫三角形的穩定性。
7、多邊形:在平面內,由一些線段首尾順次相接組成的圖形叫做多邊形。
8、多邊形的內角:多邊形相鄰兩邊組成的角叫做它的內角。
9、多邊形的外角:多邊形的一邊與它的鄰邊的延長線組成的角叫做多邊形的外角。
10、多邊形的對角線:連接多邊形不相鄰的兩個頂點的線段,叫做多邊形的對角線。
11、正多邊形:在平面內,各個角都相等,各條邊都相等的多邊形叫正多邊形。
12、平面鑲嵌:用一些不重疊擺放的多邊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蓋,叫做用多邊形覆蓋平面,13、公式與性質:
⑴三角形的內角和:三角形的內角和為180°
⑵三角形外角的性質:
性質1: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鄰的兩個內角的和。
性質2:三角形的一個外角大于任何一個和它不相鄰的內角。
⑶多邊形內角和公式:邊形的內角和等于·180°
⑷多邊形的外角和:多邊形的外角和為360°。
⑸多邊形對角線的條數:
①從邊形的一個頂點出發可以引條對角線,把多邊形分成個三角形。
②邊形共有條對角線。
等腰梯形
1、等腰梯形的定義
兩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2、等腰梯形的性質
(1)等腰梯形的兩腰相等,兩底平行。
(2)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兩個角相等,同一腰上的兩個角互補。
(3)等腰梯形的對角線相等。
(4)等腰梯形是軸對稱圖形,它只有一條對稱軸,即兩底的垂直平分線。
3、等腰梯形的判定
(1)定義:兩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2)定理:在同一底上的兩個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3)對角線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選擇題和填空題可直接用)
菱形
1、菱形的定義
有一組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叫做菱形
2、菱形的性質
(1)菱形的四條邊相等,對邊平行
(2)菱形的相鄰的角互補,對角相等
(3)菱形的對角線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一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
(4)菱形既是中心對稱圖形又是軸對稱圖形;對稱中心是對角線的交點(對稱中心到菱形四條邊的距離相等);對稱軸有兩條,是對角線所在的直線。
3、菱形的判定
(1)定義:有一組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
(2)定理1:四邊都相等的四邊形是菱形
(3)定理2:對角線互相垂直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
4、菱形的面積
S菱形=底邊長×高=兩條對角線乘積的一半
【初二數學全冊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初二數學全部知識點總結07-09
初二數學下冊知識點總結03-05
初一初二數學知識點總結09-20
初二數學知識點總結(精選5篇)08-31
初二數學基礎知識點總結大全范文07-30
初二上冊數學知識點總結10-09
初二的生物知識點總結08-31
初二物理知識點總結05-14
初二浮力知識點總結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