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精選41篇)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2021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1
領導組織全體教師觀看了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演講,他們都是像我們一樣平凡的人,可他們用不平凡的事跡告訴了我們每個人,感動無處不在,深深地打動了我們每個人的心,一件件感人的事跡讓我深受感動與鼓舞, 觸發了我更多的感想與體會。
一件件的事跡,一陣陣的流淚,一次次的鼓掌,一次又一次的洗禮我們內心深處,十大人物堅持他們的理想與信念,用他們偉大事跡傳遞著一個難能可貴的道理,那就是人應該學會用感恩的心去生活,去面對,當道德模范們不平凡的`事跡震撼著我們,“感動”這個詞變得那么清晰,感動中國就像一面旗幟,高高的飄揚在中華民族美德的高地,指引著我們向道德楷模們學習。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用自己一言一行詮釋著中華民族“仁義禮智信”的傳統美德,用自己的堅持信念忠誠奉獻無怨無悔的付出和滿腔熱情的濃濃愛意為我們書寫出中華民族美德的壯麗畫卷,讓我們沉浸在深深的感動里,也我們的靈魂接受了一次美德的洗禮,讓我們反思自己的言行。
伴著感動的淚水,相信每個人都會陷入沉思,是什么力量讓道德模范們做出這些不平凡的壯舉。我想,應該是愛吧。對祖國對民族的愛、對生活對美德對正義的愛、對父母對子女親人的愛、對工作對戰友同事的愛等等,這些滿含真情的愛就像一盞盞明燈,讓文明的天空更加明亮。 讓我們心中充滿愛,長懷感恩的心,擎起美德的大旗,以道德模范為榜樣,從日常點滴做起,在工作生活中于一言一行里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美德的光和熱溫暖我們,也照亮我們未來的路。其實我想,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動著別人,也感動著中國。中華民族之所以逐漸富強起來,也是因為這些有太多的有道德,有品質的中國人。也許作為一個平凡的人,無力去做一些感天動地的事情,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為別人做些什么,為集體做些什么,為家庭做些什么,那我們會成為一個感動中國的人。而我們的家庭,集體,祖國也就越來越好了。
相信每個看了感動中國的人都會有有一種真實的清潔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時,走路的腳也更結實一分,就像是一次年度的充電,一個缺點的電池再度內心充實,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2
連日來,“支教奶奶”周秀芳遠赴湖南山區援建學校扶智扶貧的感人事跡,深深感動了寧波市民,并激發了廣大市民奉獻愛心的熱情。在周秀芳發起溆浦縣紅花村希望小學眾籌項目后,眾多愛心人士慷慨解囊支持,5313名市民愛心接力,短短3天就集齊了50萬元建校款項,再次彰顯了寧波這座文明城市的博愛,書寫了一曲奉獻愛心的贊歌。
鄞州中河街道榮安和院幼兒園將義賣所得的2714.2元捐了出來;姜山幼兒園華泰星城分園將4062元義賣所得捐贈;象山石浦鎮中心幼兒園教師傅萃等愛心人士紛紛響應;一位身患癌癥的60多歲的老人,在周秀芳的微信里留言,她要捐贈5000元……市民的愛心接力,讓項目捐款數額不斷攀升。網友在朋友圈里轉發支持:“與愛同行,一起為‘愛心搬運工’周奶奶圓一個助學夢”“在六一節來臨之際,為山區孩子送上一份大禮”。
本次愛心籌款目標金額為50萬元。到昨天(5月31日)下午5時,善款募集達到500314.14元,參與人數達到5313人。其中,單筆最大捐款金額來自存希公益基金,為16.8萬元。
學習“我們公益基金的'幫助領域就是建希望小學、愛心結對和捐贈教學設備。自紅花村希望小學眾籌項目啟動以來,我們就一直在關注。我們看到了周秀芳老師對山區孩子的愛心,也看到寧波人對扶貧事業的熱情,我們很感動,覺得應該盡一分力。”存希公益基金負責人宋麗娜說。
“這是給孩子們最好的兒童節禮物,我比他們還要高興,我的心要飛起來了。”周秀芳激動地說。她第一時間發微信語音給紅花村黨支部書記向前:“告訴你一個好消息,50萬元的眾籌目標實現了,建主體大樓的錢夠了,告訴孩子們,告訴村民們,告訴那兩位80多歲的老教師,寧波好人幫我們圓夢啦!”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3
她沒有生兒育女,卻是女子高中近500名學生和華坪兒童福利院50多名她是黨的十七大代表,集“全國先進工作者、中國十大女杰”等榮譽于一身,多次受中央、省、市、縣表彰,但是她沒有驕傲自滿,始終視自己為一個平凡的人,把崇高的人生價值追求銘刻在了平凡的工作崗位和繁瑣的工作中。孤兒的“校園媽媽”、她30年如一日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平凡事業中,愛崗敬業、無私奉獻。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堅守三尺講臺。憑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盡職盡責的精神,鉆研學校教學和管理,身體力行,教學成績突出。
張桂梅同志是邊疆民族貧困地區教師的優秀代表,她的事跡平凡而偉大,思想樸實而閃光,在她身上集中體現了偉大的時代精神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展現了新時期人民教師的良好形象和共產黨員的時代風采。
張桂梅同志的精神充分體現了知識分子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體現了一名普通人民教師把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之情具體落實到了自己的事業和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恪盡職守、嘔心瀝血、淡泊名利和執著追求。她不是英雄,但是她用樸實、真實、感人的.事跡贏得了人們對她的敬重。她在以下幾個方面所彰顯的精神內涵,深刻地感動了我。
用她的話說就是“如果說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說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她始終堅定理想信念,她熱愛黨,熱愛人民,更熱愛貧困山區的人民,為了辦好女子高中,她鍥而不舍,歷盡艱辛,但始終堅信,依靠共產黨就能辦成事,就能成就她的夢,辦一所女子高中的夢,讓無數個貧窮的女孩子圓大學的夢,她要通過培養女大學生來促進我們貧困山區脫貧,促進現代文明建設,讓孩子們通過讀書改變命運、改變人生。
她不僅是一個優秀的黨員干部,她把一生都奉獻給了黨,奉獻給了人民,奉獻給了她熱愛的教育工作和學生。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懷著心系群眾、服務人民的公仆情懷,發揚銳意改革、勇于開拓的創新精神,端正扎根基層、勤奮敬業的務實作風,踏踏實實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4
觀看過程中,不少平日里活潑開朗的戰友都不禁潸然淚下,每位獲獎者的身上都閃爍著人性的光輝,有的戰友感動于默默無私奉獻的小人物,有的戰友感動于舍生忘死的戰士,還有的.戰友感動于力挽狂瀾的機長,他們每個人,用自己的身體力行向全國人民詮釋著生命的意義、活著的意義,這種由生命爆發出的力量令人無比動容,讓我們感嘆同樣平凡的人卻有著如此不平凡的人生。
其實他們教會了我們很多,留意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積累,微笑地面對路途中的挫折與困難。傷情牽動國人心的排雷戰士杜富國,其實就是我們身邊最普通的一名戰友,可當他喊出那句:你退后,讓我來時,他便不再平凡。正是因為身邊有著這樣的戰友,才更加激勵著我們為強國強軍夢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5
秋意漸濃,群山環抱的山城村,山頭層林盡染,田間金黃一片。
“山城一隊北部灣,當年就是爛泥灘。一遇水澇就不收,如今變成米糧川。”山城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邱大鵬感慨地說,這首流傳下來的順口溜,是鄉親們對孫景坤帶領大伙改天換地最好的感念。
1955年,復員的孫景坤放棄到城里工作的機會,選擇回鄉務農。“咱沒多少文化,還是回家本本分分做個農民。”孫景坤回憶。
回鄉后,孫景坤把各種獎章獎狀精心包好放到箱底,扛起鋤頭下地種田。很快,正直能干的他被選為生產一隊隊長,帶領村民們向著貧困這個“敵人”發起新的沖鋒。
村里有條河,經常泛濫引發水災。孫景坤的倔勁上來了:“還能讓條小河欺負了?”他帶領村民開山碎石、肩扛手提,筑起一座堤壩,自此河水安瀾。
“他是軍人出身,身上有一股威嚴勁兒,從不強迫鄉親們干這干那。”86歲的村民劉振山回憶,“他在前邊干,我們在后邊學,大家心服口服。”
山城村是有名的蔬菜村,市里曾劃分一片公廁供村里挑糞施肥用,村民都不愿意去挑糞。正犯胃病的孫景坤第一個站出來:“沒有好的肥,菜怎么能長好,我來挑。”挑著100多斤糞,走七八里的山路,他硬是挑了回來。看他忍著胃痛滿頭大汗顫巍巍的樣子,村民們紛紛挑起了糞桶。
靠著孫景坤的帶動引領,山城村把上百畝爛泥灘改造成良田,在數百畝荒山上種植板栗、落葉松等經濟林,一躍成為十里八鄉有名的富裕村。
村民劉玉慧說:“我們現在過上好日子,都得感謝這個老爺子。”
老兵心語:“我是在替戰友活著”
英雄,在驚濤駭浪中向死而生,也在平凡的`日子里甘守寂寞清貧。
許多年后,孫景坤的赫赫戰功才被村民們了解。65歲的村民張德勝回憶起最早發現孫景坤的“秘密”時,仍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當年我從廢紙堆里撿回一本舊書,翻書時,我看到里面講一位戰斗英雄叫孫景坤,還有他的照片,我一看這不是孫大爺嗎?”
拿著這本書,張德勝跑到孫景坤家。孫景坤不識字,張德勝就把文章讀了一遍,聽到支全勝等戰友的名字,孫景坤點了點頭:“是,寫的是我。”
至此,孫景坤的英雄事跡才被外界了解。
越是豐功偉績,越是低調樸實。一直以來,孫景坤住在低矮的平房里,從不向組織開口、伸手。
為什么對自己的功勞不提不念?為什么不向組織要求應得的待遇?外界不理解,孫景坤的7個兒女也不理解。
在大女兒孫美麗看來,父親對自己嚴苛,對孩子們也幾近“無情”:小時候家里窮,交不起學費,老師說你爸是生產隊長,開個證明來,學費就可以免了。孫景坤卻火了:“就因為我是隊長,才不能這樣做。”孫美麗被迫輟學。在生產隊干活時,她干得好,別人評3分工,生產組長給她評了7分工,孫景坤知道后,把組長批評了,硬逼著把多的工分給拿下去……
大兒子孫福貴也遭遇了類似的境況。不少好的工作機會都被父親逼著讓給了別人,他一咬牙,參軍入伍。這一次,孫景坤沒有阻攔,拿出珍藏多年的抗美援朝時用過的茶缸和毛巾送給兒子。
“到部隊后,首長看到我的茶缸上寫著‘贈給最可愛的人’,他舉著茶缸給戰友們說,孫福貴同志是革命戰士的后代,我們為有這樣的戰友感到自豪!在戰友們的掌聲里,那一刻,我突然理解父親了。”孫福貴說到這里,眼中淚光閃爍。
摩挲著舊軍裝上的軍功章,老人說出心底的想法:“當年村里10個年輕人一起參軍入伍,回鄉的只有3個。和犧牲的戰友比,我做這點事算得了啥?條件再艱苦,能比戰場上苦?我活著,是替戰友們活,我要把他們想干卻來不及干的工作干好,才對得起他們。”
溫煦的秋陽照在老人珍藏多年的泛黃的報功書上:“孫景坤同志在朝鮮守備戰斗中,創立功績,業經批準記一等功一次,這不僅是個人的光榮,全軍的光榮,也是人民的光榮,祖國的光榮……”光線明麗而柔和,為這張歷久彌新的報功書鑲上了一層金邊。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6
七月中下旬,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下起了暴雨。7月22日,廬江縣消防救援大隊政治教導員陳陸在搜救被困群眾時,突遇破圩決口后的激流漩渦,不幸被洪水沖走,英勇犧牲,年僅36歲。面對生與死的嚴峻考驗,陳陸用生命詮釋了人民至上。
7月中下旬,合肥市廬江縣普降暴雨,多條河流水位超過歷史峰值。
7月22日早上,廬江縣石大圩漫堤決口,洪水像“脫韁的野馬”涌出缺口,周邊4個行政村全部被淹,情況危急。接到指令后,陳陸顧不上休息,再次登艇出發。而此時,他已經在防洪一線連續奮戰了4個晝夜。合肥市廬江縣消防救援大隊大隊長方銳說:“(陳陸)整個腿都是腫起來的,兩條腿腫得褲子都脫不了,是戰士們幫他脫的。到22日早上,第二次下去的時候,我說,‘你趕快上來吧,先休息休息’。他說,‘沒事,我熟悉環境’。”
2名被困群眾很快被救出,合肥藍天救援隊隊長蘇琴回憶說,救援中,陳陸所在的橡皮艇始終行駛在最前面。“當時是5艘船,消防是第一艘,他們沖在第一,給大家引路,我們跟在后面。”
當得知村內還有1名殘疾群眾被困時,陳陸領著救援隊伍再次出發。洪水上漲的速度讓所有人始料未及。決口擴大,水流湍急,水位陡然從0。4米猛漲到3米多。船只遇到了最難自救、最容易發生亡人事故的險情——“滾水壩”。合肥市廬江縣消防救援大隊廬城站副站長常青回憶說:“當時水流比較急,等我們看到有落差的地方的時候,已經來不及掉頭了,專業術語講叫‘沸騰線’‘滾水壩’,如果人不幸被卷進去,很難出來。”
頃刻間,陳陸所在的橡皮艇被卷入激流漩渦,艇上3名消防指戰員僥幸脫險,陳陸和村干部王松被洪水沖走。緊隨其后的橡皮艇迅速調轉船頭,大馬力沖出危險區域。合肥市廬江縣消防救援大隊廬城站特勤班副班長李順說:“我們的船想往回走,但是水一直往前推動著我們的船,所以就翻下去了。”
經過49個小時不間斷地搜尋,直到24日13時50分,在距離當時落水點下游2。3公里處,陳陸的遺體才被找到。36歲的消防指揮員,生命永遠定格在了滾滾洪流中。聽說自己的救命恩人犧牲的消息后,廬江縣鮑井新村的居民解啟霞泣不成聲:“感覺他們很偉大,沒有他們的.幫助,我也沒辦法出去。”
陳陸出生在軍人家庭,父親是第一代安徽邊防軍人,外公是抗美援朝的老兵。小時候,他經常聽外公講部隊的故事,不禁心生向往。2001年,陳陸如愿以償穿上了軍裝,加入了消防部隊。
消防員救人于水火之間,隨時都會面臨生死考驗。陳陸總是沖鋒在前,敢打頭陣。
參與汶川地震救援時,陳陸全身起水泡,雙腿被毒蟲叮咬起泡流膿,背著60余斤重的破拆設備,在險境里拯救生命。合肥市肥西消防救援大隊代理教導員吳勝平回憶:“他不止一次地說,‘我這個腿堅持不住了’,我問要不要停下來休息一會兒,但他說,‘我要堅持下去’。他一直沖在最前沿,手指頭被廢墟劃出了血也沒有退縮。”
陳陸犧牲后,他生前的好友以及廬江縣群眾自發建了一個“我有一個兄弟叫陳陸”溝通群,大家商議著要在陳陸犧牲的地方為他豎立一座紀念碑。當合肥市廬江縣司法局副局長劉書虎帶著材料找到陳陸的家人時,卻被這個軍人家庭斷然拒絕。劉書虎告訴記者:“我到他家里去了,不愧是英雄的家庭,老爺子說得很清楚,‘很感謝,但是當前洪水還沒有退,不能再給組織上添麻煩,這些事情以后再去看能不能做’。”
陳陸同志犧牲后,被應急管理部批準為烈士,追授“全國消防救援隊伍優秀共產黨員”,被安徽省委追授為“安徽省優秀共產黨員”。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7
《感動中國》讓大家感動,官兵們的心靈也同樣受到震撼和洗禮,感動和淚水之后便是平靜與思索。雖然我們是千千萬萬中國人民解放軍中的普通一員,也許做不出讓國人感動的事情,但我們可以做到讓周圍的戰友、親人感動。我們可以幫生病的戰友打份病號飯,可以在訓練中幫助落后的戰友一把,可以在休息的時候幫助駐地周邊的老鄉干一些農活......我們活著除了為自己,更是為了自己的小家乃至中國這個大家。
感動中國,情系人間溫暖。感動的背后,他們也留給了我們無限多的生活啟示。一家四口,義渡百年的萬家人、分毫積攢,千萬捐贈的老人馬旭;勇斗歹徒的退伍軍人呂保民......這十位2018感動中國人物就是我們的楷模,我們在向他們學習的'同時更要化感動為力量帶領身邊的戰友行動起來,從自身做起,從一件小事做起,甘于奉獻,樂守祖國南疆,做一名稱職合格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人。
“雷神”杜富國用實際行動向我們展示了一名作為軍人應有的初心和立志當高遠的先進做法,他也身體力行努力實踐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優秀作風。在遇到危險時那句“你退后,讓我來”承載了多少的責任與擔當。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8
危急時刻,一句‘你退后,讓我來’的挺身而出,展現著軍人的責任和擔當!演繹著新一代‘四有’革命軍人的品質,鐵骨錚錚,以血肉之軀擋住危險,我們同時也作為滾雷英雄的一員,這種大無畏的精神使得我們練就過硬本領,隨時為人民,為祖國犧牲一切,牢記軍人的使命永葆軍人鐵血擔當和英雄本色”深刻的感悟,時刻激勵著官兵們向“雷神”同志看齊。
觀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雷神”,你是好樣兒的!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和楷模。你雖然失去了雙眼和雙手,但請讓我們來做你的眼睛和拐杖,讓我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勤奮守紀,恪己奉公,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再一次看到掃雷英雄杜富國時,我的.內心深處深深的被觸動,在平凡之中看出英雄的可貴,一個國家的強盛需要英雄的挺身而出,雙目失明不能阻擋你為國奉獻的熱情,失去雙手你還能勇當排頭兵!讓我們為這個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新時代革命軍人獻上一個軍禮,英雄的事跡將永遠激勵我們在強軍路上砥礪前行。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9
前往山區支教,是周秀芳心中一直以來的愿望。這也與她的成長經歷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十歲時,周秀芳因家貧面臨輟學,她的老師主動承擔了周秀芳的學費。之后,周秀芳半工半讀完成了初中學業。初中畢業后,周秀芳參加了工作,憑著勤奮刻苦的勁頭,又完成了高中和師范專業的學業。“當時有一位老師告訴我,你這么喜歡看書,又對孩子有愛心,你以后當老師的話,肯定是一位好老師!”在周秀芳的學習生涯中,幾位老師的幫助和鼓勵,是她前進的動力和立志成為老師教書育人的初衷。
已經退休12年的周秀芳偶然得知湖南溆浦山區有不少貧困學生,童年時的親身經歷讓她做出決定,前往溆浦山區支教并發動身邊的愛心人士捐款捐物。
從周秀芳開始支教到現在,她已經發動愛心人士籌建了22所希望小學,將價值2000多萬的物資運往溆浦山區。周秀芳介紹,大部分的捐助,來自她曾經的學生。
周秀芳和在場的“未來教師”們分享了自己的育人心得。她說:“在教育中,我以鼓勵為主,引導學生發揮他的長處。我曾經有一位學生是從別的學校被退學后轉來的,我時常鼓勵他,還讓他擔任班干部增加信心。如今他也是一位事業有成的人了。”
“現在的支教工作,很缺乏教師。”周秀芳說:“現在,不少支教教師一周要上二十多節課,很辛苦。今后,我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人了解偏遠山區的教育情況,吸引更多的'專業學生加入到支教隊伍中去。”周秀芳還表示,現在的學習教育學的同學們,知識儲備與技能更為豐富,能夠為需要支教地區的孩子帶去更多的教育形式和理念。
今年暑假,有三位周秀芳曾經的幫扶對象從貴州來到了寧波交流。最讓周秀芳感到欣慰的是,這三位學生目前都就讀于貴州師范學院,將成為教師反哺故鄉。
“周老師,如果我們也想為支教事業盡一份力,該怎么做呢?”現場,一位教育學專業的大一學生問道。周秀芳笑著:“你盡管來找我!”說著便拿出了手機要和場下的同學加微信。
“知足、感恩、樂于奉獻,這些品質是支教帶給我的最大收獲。希望同學們能在支教過程中,有所獲益。”分享的最后,周秀芳說。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10
在這個社會上,總有一些不能改變的道理。有公德心,并且幫助過人們的人,總會被人所記住,并給予回報;但沒有公德心,有傷害過人們的人,總會被人唾棄,最后傷害的還是自己。所以中央電視臺每年都要舉辦“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評選”,就是在為這些曾經奉獻過的人送上一束鮮花,端上一杯清茶。雖然已經舉辦了十年了,但這才是我看的第一次,對我有很大的感觸。
在這個簡單卻又美麗的舞臺上,走上的人的事跡各不相同。有的是為國家、人民奉獻;有的是對貧窮的人幫助;有的是熱愛自己的工作所奉獻?
吳孟超是一名醫生,但他卻是世界上90歲高齡仍然工作在手術臺前的唯一一位醫生。50年間,吳孟超推動中國的肝臟醫學從無到有,從有到精。1999年,他推動建立了中國的肝膽外科專科醫院,并成為國內最大、國際唯一的肝膽外科疾病診療和研究中心。北外女生甜甜肝臟上長了個腫瘤,其余醫生都認為應該為其做肝移植,但是吳孟超卻本著為患者考慮的角度,寧愿冒著毀滅一身榮耀的危險,為其做了腫瘤切除手術,在手術室里的九個小時都沒有喝一口水,終于成功完成了甜甜的手術。他認為應該用最便宜、最簡單而又最有效的方法來治療病人,并治好病人。這樣一位真心為患者著想的醫生,世上能找到幾個呢?
現在的社會都主張“扶貧濟困”,可是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消費水平也是越來越高,所以這個項目只有經濟水平較好的人們,或國家來實現。你曾想過,一個生活簡陋,一個普普通通靠賣羊肉串生活,連真正屬于自己的房子都沒有的人,為了積攢更多的錢來幫助貧困學生,寧愿自己過得苦一點。你可以問他為什么要用自己的血汗錢去幫助別人,可是他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叫——阿里木。看完他的事跡后,我一直在想:如果社會上再多一些這樣的好心人會怎樣?如果社會上再少一些對貧窮的歧視會怎樣?
用自己的血汗錢資助學生已然很偉大,可曾經是成都一所學校的教師的胡忠,寧愿放棄城市的舒適生活,也要背景離鄉來到高原為那些沒有爸爸媽媽的孤兒們做“爸爸”,并且還帶動了同樣是老師的老婆謝曉君帶著女兒來到高原支教。胡忠從一名普通教師做到校長,可他仍然是那里的一名志愿者,只拿著300塊錢的工資。他們夫婦不圖名,也不圖利,只是想幫助更多的孤兒們成長,做他們的.“爸爸媽媽”。他們的事跡讓我感覺奉獻精神超過了一切物質生活帶來的滿足感。
小時候因雷電擊斷了雙臂的劉偉,承受的痛苦是無人能想象的,可是他并沒有因此而抱怨,反而認為自己幸運地活了下來,是上天要磨練自己。他克服一切困難學習游泳,得了中國殘疾人游泳冠軍,可就在他正準備向2008年殘奧會進軍的時候,老天又給他開了一個很大的玩笑——他再也不能游泳了。如果換做是別人,肯定沮喪得心灰意冷,但他卻轉向學習鋼琴。他又克服了別人所不能做到的困難,再一次成功地學習了用腳彈鋼琴,并且達到正常人用雙手彈的鋼琴七級。劉偉就像有一對隱形的翅膀,總能朝著他期望的方向飛翔。作為一個正常人,我相信,只要我們努力,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一定能實現我們的夢想。
我只是舉了幾個簡簡單單的例子,像這樣令人感動的事例感動的人物還有很多,他們是社會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為有了他們,良好的風氣就會蔓延,希望我們也做這樣的人——無私奉獻?
其實我想,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動著別人,也感動著中國。中華民族之所以逐漸富強起來,也是因為這些有太多的有道德,有品質的中國人。
也許作為一個平凡的人,無力去做一些感天動地的事情,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為別人做些什么,為集體做些什么,為家庭做些什么,那我們會成為一個感動中國的人。而我們的家庭,集體,祖國也就越來越好了。
相信每個看了感動中國的人都會有有一種真實的清潔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時,走路的腳也更結實一分,就像是一次年度的充電,一個缺點的電池再度內心充實,于是,又可以支撐自己,也希望可以幫助別人。這,正是感動中國的一種力量??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11
每年,都會有這樣一群人,站在感動中國的舞臺,沒有絢麗的背景,也沒有耀眼的閃光燈。但這個舞臺一樣,樸實無華。但他們卻在這樣一個經濟繁榮的年代選擇去追求精神上的富有。他們,感動了中國。
校長張桂梅被評為“感動中國人物”,迎來了無數人的點贊和敬仰。12年來,張桂梅同志為1804名學生圓了“夢”,她是大山里當之無愧的“圓夢者”。我們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爭做“圓夢者”。
要有“圓夢”的赤誠心。她是學生們心里的“張媽媽”。“世上只有媽媽好”,正是張桂梅同志把孩子們視為己出,才有了這樣深沉的愛。這背后是一顆黨員的.赤誠之心,把對黨的忠誠化作對人民最真實的愛。用心用情為人民服務的具體表現是把群眾當親人和家人。在為民實踐中,我們要有這樣的自覺和態度,讓群眾少跑腿,自己腳下多沾泥,堅實步子;讓群眾多開口,自己少插話,耐住性子;讓群眾少為難,自己多辛苦,厚實里子。要跨前一步,主動為群眾的就業、醫療、養老、住房等關切提早謀劃,及早落實,多一些“暖心包”“溫馨袋”,少一些消極應付,把忠誠和熱愛融入到為民的點滴之中,融入到為民的“圓夢”之中。
要有“圓夢”的硬本領。張桂梅同志帶領華坪女中每年都能取得優異的成績。打鐵還需自身硬,為民還要有能力。“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要化解這一矛盾,沒有本領是不行的。斗轉星移,“能”要與“時”進,要更強,這樣遇事才不會一籌莫展,而能迎刃而解。一方面,我們要加強學習,向群眾學,向先進學,向優秀學,尤其要深入學習理論知識,充分發揮好黨的理論指導實踐的優勢。另一方面,我們要加緊到為民的事上去練。積極到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去,在具體事務的“練”中不斷錘煉意志,總結經驗,提升能力。孰能生巧,干得越多,經驗就越豐富,短板就能補得越齊,本事就越高強。
要有“圓夢”的無我境。張桂梅同志以學校為家,把培養學生作為一生追求。即使學生們離開了校園,成家立業,她也時刻關注著她們的人生和成長。無我無私,白璧無瑕。在為民“圓夢”的路上,我們要涵養這樣的境界,要以百分之百的堅定、百分之百的力量、百分之百的奮進,全心全意、不留余地為民做好每樁事,干好每茬活,答好每張發展卷。為民無止境,一些民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做“夯根基、打基礎、管長遠”的潛績。面對這樣的事業,我們更要踏踏實實、無怨無悔、久久為功地埋頭苦干,把追求潛績作為內心為民擔當的“基石”。有這樣的“基石”,我們就能去除浮躁之氣,真正行穩致遠。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讓人民群眾生活更美好,就是圓了人民群眾的夢,也是圓了每個黨員干部的夢。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12
中央電視臺2017年2月8日晚播出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頒獎典禮。獲得2016年感動中國十大年度人物榮譽的分別是:為中國航天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孫家棟、三進火海舍己救人的王鋒、在大山深處教書育人36年的支月英、耶魯大學畢業后回國扎根農村的秦玥飛、訓練中壯烈犧牲的艦載機飛行員張超、在平凡崗位上創造非凡業績的電焊工李萬君、讓眾多患者挺直脊梁的好醫生梁益建、紅絲帶學校創辦人郭小平、量子通訊的領跑者潘建偉、焦裕祿式的好干部阿布列林·阿不列孜。此外,還向中國女排表達了特別致敬。
這些偉大的人讓我們的內心如大海般此起彼伏,思想如潮水般洶涌澎湃!
河南救人小伙王峰,“面對一千度的烈焰,沒有猶豫,沒有退縮,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小巷中帶血的腳印,刻下你的無私和無畏,高貴的靈魂浴火涅槃,在人們的心中永生。”
2016年5月18日凌晨,河南南陽一棟民宅突發大火,租住在一樓的王鋒3次沖入火場救人。20多位鄰居無一傷亡,王鋒卻幾乎燒成“炭人”,約五六十米的路上都是他血染的腳印!盡管各界解囊相助,10月1日38歲的王鋒還是永遠走了……
“在殿堂和田壟之間,你選擇后者,腳踏泥濘,俯首躬行,在荊棘和貧窮中拓荒。灑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種子,叫理想。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靜待收獲的時節。”這是帥氣小伙秦玥飛的頒獎辭。
秦玥飛,耶魯大學畢業,現任湖南衡山福田鋪鄉白云村大學生村官,黑土麥田公益聯合發起人。大學畢業時,他選擇回祖國農村服務,至今已6年。改善灌溉系統、建現代化敬老院,為鄉村師生開展信息化教學……他說成功不可能一夜間發生,“必須腳踏實地一步步去做。”
看過《感動中國》之后,我的內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禮,在感動與眼淚背后,我收獲的.不僅僅是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內心中無法言喻的那份震撼與動容。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點一滴的小事感動著我們,也感動著他人。生活中從來就不缺乏感動,只不過是在繁忙的學習生活之中,我們忘記了用發現美的眼睛去發現這些讓我們的內心能為之震撼的感動事跡。用心去看世界,去發現細節的感動吧!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13
若不是《感動中國》節目,我還未曾認識你,認識了你便讓我懂得,危急時刻挺身而出的凡人,就是英雄。你就是我心中的英雄——陳陸。
“我會守護好廬江”,這是你對父親最后的承諾,亦是對國與民最堅定的保證。洪水猛獸沒有將你擊退,唯有拼命呼救的聲音時時緊扣你的心弦。面對濁浪滾滾的洪水,是進是退;面對疲倦不堪的身軀,是戰是休;面對群眾殷切期盼的'眼神,是留是走……你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一趟趟,一次次,哪怕已經高強度工作96小時,哪怕被洪水浸泡的全身浮腫,你依然不顧疲勞,沖鋒在前,只為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挽救更多的生命。
堅守是風骨,堅守是責任,堅守使你成為家庭中的缺席者,堅守,卻使你成為了抗洪中的英雄。
我要感謝你,是你讓我明白什么是責任,穿上軍裝是你從小的夢想,抗洪救災是你的職責,你在一線擔負起了保家衛國的責任,而我,考上大學建設家鄉是我的夢想,努力學習是我的職責,我定會在題海中擔起學生的責任。我要感謝你,是你讓我明白什么是英雄,你并不是電視劇中的傳奇偶像,而是我們身邊一個有血有肉的平凡人。你是一位普通的消防員,一位普通的丈夫,一位普通的丈夫。和我們一樣,對生活有種種小期待期待:期待過年與家人的團聚,送兒子一件消防車玩具,和家人去一趟海洋館……但危難時刻,方顯男兒本色。英雄,就是危難時刻挺身而出的平凡人。
大千世界,總有人會給世界帶來長嘆,帶來憤慨,也總會有人讓世界溫暖著,美好著。感動的力量,讓我們面對茫茫人海,仍然相信,仍然熱愛,對自己,對生活,對未來。而我們將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在每一個不被辜負的日子里起舞。
洪水洶涌,你是浪尖上的逆行者,大雨過后,你是天空燦爛的霞。
陳陸,一位在災難中始終沖鋒在前的勇士,是人民永遠也不會忘記的榜樣!我們對你還來不及說一聲再見,你的名字已經讓世人知曉。我們總是無奈用這樣悲壯的方式認識英雄,但不要悲傷,英雄的精神在我們這一代傳遞,我們會為了夢想拼搏,我們會繼續沿著你的路勇往直前,請你放心,山河定無恙,人間皆安樂。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14
感覺今年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并沒有以往那樣的讓人感動,但是仍有很多讓我印象很深刻。
其中義薄云天的一位軍人劉俊貴,只因風雪之夜的一次生死相托,他為班長在天山守墓不知道多少個三年。還有格桑花開的最美鄉村教師,一名西瑪拉雅山下的.園丁。她在一米多寬的山路并且泥濘不堪,下面就是懸崖的情況下,每天護送孩子回家,堅守在雪山和河流之間,與危險相伴。姚厚芝,一位慈祥母親,在自己患有癌癥的情況下,她想的不是自己而是她的孩子,想到他們將來的生活,將來的學費。病壓垮了她的身體卻沒有摧毀她的母愛,她用她僅存的生命日夜的去完成清明上和圖刺繡,為的只是自己死后,孩子以后困難了可以買些錢得以生活,如果是我以后會有她這般堅持與付出嘛。
還有一位龔全珍老人,當時我很疑惑,心想她到底有什么來頭。現在知道了,原來是一名將軍夫人,放棄高官厚祿跟著將軍當農民,讓我看到了愛情的堅貞,將軍離世了卻留下修好的水渠,大橋,良田。老阿姨繼夫繼續把溫情留給鄉村百姓。她說,日子雖清苦但是心里快樂,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你真心誠意對大家付出,大家都會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我也會牢牢的記住這些話。
今天的整個評選讓我懂得無論做什么事只有付出才能有回報,學會堅持,學會愛人,懂得感恩,做一個有責任心,有上進心的人。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15
昨天晚上坐在電視機前靜靜的看完《2021感動中國》,看完欄目,心中突然有種說不出的感覺,每次觀后,總會給人以長長久久的思索與追問:是什么樣的情懷使他們造就了如此浩瀚宏闊的精神世界?是什么樣的機緣使他們令九州動容?走進他們,叩問自我,在感動中找尋本真。
然而我想,真正的感動,的確傷感,可是它補心,并且化作繼續前行的信心與勇氣。有的時候,感動讓人脆弱,因為它總是觸碰你內心里最軟弱的地方,但是什么樣的情懷使他們造就了如此浩瀚宏闊的精神世界?是什么樣的機緣使他們令九州動容?走進他們,叩問自我,在感動中找尋本真。
然而我想,真正的感動,的確傷感,可是它補心,并且化作繼續前行的信心與勇氣。有的時候,感動讓人脆弱,因為它總是觸碰你內心里最軟弱的地方,但“那時候的我們,渴望知識,有老師給我們上課,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樣。”她的女兒說:“媽媽,你是一個好老師,但你不是一個好媽媽。”聽到這,我感覺鼻子酸酸的,她的博愛深深感染著我,她放棄了對女兒的陪伴,但是她的學生也是千千萬萬個小家庭的希望啊!她用她的'博愛,影響了幾千幾萬個家庭的孩子,讓他們看到了光明和希望,讓他們受到教育,從而有機會走出大山,去用自己的力量改變社會,為社會創造價值。她的學生也受到她的影響,試想如果她的學生能把她的博愛接力下去,那中國會出現越來越多的棟梁之才的!
中國的貧富差距現在還是較大,一個老師能夠選擇放棄優越的條件,而選擇艱苦的地方,如果不是一種愛的力量支撐著她,她何以在那里整整36年!支老師,她用自己的微薄收入給學生添置學習用品,用盡自己的全力去幫助學生改善教學條件,無私地教育學生知識,這深沉的愛讓我感動不已。這樣的老師,不愧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她真的如詩句所贊美的那樣“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想到我自己,現在有如此優越的生活環境,有爸媽的寵愛,有溫柔的老師,每天坐在干凈明亮的教室里讀書學習。我要好好珍惜現在的學習生活,好好學習,積極進取,希望長大以后也能成為支老師那樣偉大的老師。
評析:能夠深刻領會支老師身上的精神,聯系自己的實際,說出自己的感動,值得點贊。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16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晚會,就像早春約會在中央電視臺如期播出。通過投票等多種方式在全國范圍內評出年度人物事跡,在晚會現場陸續與觀眾見面,分別用他們不同親身經歷講述了感動中國真實故事,用感動力量再次喚醒了心靈春天。
感動是人類最直接一種情感。生活中總會有那么一些人,時時感動著我們。他們是宋兆普、黃大年、王鈺、鄧迎香他們是一個人,他們是一群人;他們是一種精神代表,他們在用一種心靈力量,喚醒沉睡春天。
我們常說,好人就在身邊。“感動中國”人物也都來自我們身邊。它傳遞出了中國人好人觀,行善觀。“勿以善小而不為”,積小善者必成大德。在生活里,我們2021年感動中國觀后感
與往年一樣,感動中國總影響著千千萬萬中國人。在這些感動人物中有國之大器精英,也有百姓草根凡人,但卻都以不同偉大事跡感動著這個名族人民。又是一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我內心再一次受到了激烈撞擊與神圣洗禮,在感動與眼淚交織背后,我收獲不僅僅是文字上樸實與感動,更多是內心中無法言喻那份震撼與動容。
作為幼兒園教師,我對感動中國中是教師職業感動人物也會有更多感觸。莫振高就是一位打心眼里佩服和尊敬人物。他是學生口中“莫爸爸”“校長爸爸”,是廣西都安高中原校長。都安是全國貧困縣,這個大山里瑤鄉,有著眾多因貧困上不起學孩子。莫振高將“讓瑤鄉兒女走向世界”作為自己座右銘,任教三十多年來跑遍每一位貧困生家,將了解情況一一記錄在冊,并用自己微薄工資資助了近300名學生,圓了他們大學夢。然而,自己工資畢竟只是杯水車薪。面對數量眾多貧困學生,這位從未向別人伸手“莫爸爸”走上了“化緣”之路。他利用休息時間,來到全國各地機關、企事業單位,做演講、做動員,只為通過社會力量,幫助更多瑤鄉兒女走出大山。就這樣,莫振高一共籌集了3000多萬元善款,讓1。8萬貧困學子圓了大學夢。最后因積勞成疾,莫振高于3月9日突發心臟病去世。他“化緣”之路改變了數以萬計貧困孩子命運。就是這樣一位平凡老師用生命譜寫出了人民教師關榮與偉大,讓我們看到了國人一種從物質至上到精神至上轉變。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17
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評選如約而至,守在電視機前的我看著熒幕中的一個個人,聽著一件件事,不自覺的便紅了眼眶。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八十七歲的孫家棟爺爺已經年過古稀,少年勤學的他正如他的名字一般,“家棟”——家國棟梁。導彈、衛星、嫦娥、北斗,滿天星斗璀璨,寫下他的傳奇,孫家棟爺爺的一生與中國航天的多個第一緊密相連,他是中國第一枚導彈,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第一顆遙感探測衛星,第一課返回衛星的技術負責人、總設計師。是中國通信衛星、氣象衛星、資源探測衛星、北斗導航衛星等第二代應用衛星的總工程師,是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在他領導下發射的衛星竟奇跡般地占中國航天飛行器的三分之一。鏡頭前兩鬢斑白的老人眼角濕潤,淚光閃爍。眼中滿含的是對航天事業的熱愛、對偉大祖國的熱愛。
熊熊火光閃耀靈魂。二零一六年五月十八日凌晨,一場大火猛烈的襲擊著一座居民樓,濃煙迅速吞沒了整棟樓,一樓的王鋒發現火情,義無反顧的三次沖進火海救人,二十多位鄰居無一傷亡,可是從火場出來的王鋒,已經被燒成了“炭人”渾身漆黑,神志已經不清醒。在全國各地的愛心人士的幫助下,王鋒的'傷情似乎有所好轉。正當所有人都盼著這位英雄能早日康復時,十月一日下午,他卻悄然走遠,永遠的離開了人世……
面對一千度的烈焰,沒有猶豫、沒有退縮,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小巷中帶血的腳印,刻下他的無私無畏,高貴的靈魂浴火涅槃,在人們心中永生。
誨人不倦無私奉獻。支月英是江西省澡下鎮的一名老師,一九八零年,只有十九歲的她,不顧家人的反對,只身來到離家百里遠的泥洋小學。這里山高路險,支月英卻絲毫沒有退縮,毅然決然的留了下來,成為了一名深山女教師,三十六年以來,支月英堅守在偏遠山村的講臺上,幾十年如一日,從“支姐姐”變成了“支媽媽”,培育了大山深處的一代又一代人。
一腔熱血育桃李,三尺講壇寫春秋。你跋涉了許多路,卻終是圍繞大山,吃了許多的苦,但給孩子們的卻總是甜,堅守才有希望,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絢爛了兩代人的童年,卻白了你的麻花辮。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18
十三年相守,有多少日子,就有多少道溝坎。命運百般擠兌,她總咬緊牙關。寒風帶著雪花,圍攻最北方的一角。這小小的車庫,是冬天里最溫暖的宮殿。她病中的老父親,是那幸福的王。她是朱曉暉,為給父親治病,她辭掉報社的工作,欠下一身債務,周末還給"債主"的孩子補習。
本年度“感動中國”的另一則親情故事同樣發生在黑龍江這片黑土地上,與陶艷波的舐犢之情所不同的是,女詩人朱曉暉為我們講述的是反哺之恩。
剛過40歲就頭發灰白、十幾年沒買過新衣服、整日洗洗涮涮……這樣的朱曉暉很難讓人將她和詩聯系在一起。
但她又確實是詩人,16歲起發表詩歌,大學畢業后在報社工作。2002年,父親突患腦梗癱瘓在床,從此改變了她的生活軌跡。
“父親最疼我,我一定要讓父親活下去。”為了悉心照料父親,朱曉暉辭職、借債、賣房賣車。不堪重負的丈夫帶著孩子離開了這個家。生活的苦難全壓在了朱曉暉的肩上。
父女倆在社區的一個車庫里安了家,一住就是13年。女兒天天給父親擦身、翻身,父親從未得過褥瘡。兩人生活的唯一來源是父親每月1000多元的養老保險,除去治病的開銷所剩無幾。為維持生活,朱曉暉放下面子去菜市場撿拾別人不要的菜。
“剛開始也有一點點委屈的感覺,但是一看見我爸活著,每天還能跟我爸爸聊聊天,我就覺得很快樂。”夜深人靜時,朱曉暉會在燈下鋪開一張紙,寫寫詩,一年也能寫個百十首,父親常常是詩中的主角。
“每天看著東升西落的太陽在守望著父親讓我明白這樣的日子會久久的'存在不能讓堅強的身體倒下要勇敢的尋找生命的活力”詩歌賜予她力量,讓她抬頭面對生活的所有贈予。
在“感動中國”之前,朱曉暉的孝心故事感動了當地一家孔子學堂的師生。每個周末,朱曉暉在這里當志愿者老師。師生們隨她來到那間車庫,孩子們背著《三字經》,唱唱跳跳表演節目,還排著隊,仰著一張張稚嫩的小臉,湊到病榻前親一親爺爺那張溝壑縱橫的臉。當一老一少兩張臉龐在短片中定格時,其帶來的心靈沖擊勝過任何言語和教材。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19
今年《感動中國》中最使我感動的是何玥姐姐。
當小何玥離開我們時,我潸然淚下,不為她的離去而痛心,而是為她的愛而感動。她未曾離去,她的愛融入了天地。她一直都在這里,帶給我們力量,讓我們勇敢前行。“何處春江無月明”是的,處處春江都有月明,你就是那明月,將愛融入清亮的月光,譜成一首動聽的生命樂章,愛的樂章!在你身上,我們看到了那高懸頭頂的大愛,從古至今,熠熠生輝,永放光芒。還有一個大孝子——陳斌強老師,他從小沒了父親,有一個妹妹和一個姐姐。母親把三個孩子養大,陳斌強長大后,母親得了老年癡呆癥,喪失了生活能力。媽媽,從我們出生,開始牙牙學語到長大成人,媽媽的關懷無微不至,媽媽的大愛,我們無以為報,能做的只有在生活中多關心她,呵護她,讓她也能感受到我們愛。陳斌強說:“我們孩子可以等,但是父母等不了了。”沒錯,我們要想回報母愛,必須行動起來。從古至今,孝子數不勝數,他們以自己的行動,讓溫暖的親情不斷傳遞。我們要向何玥和陳斌強學習,我們要珍惜的學習環境,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處的人!
侯旭陽習作展爸爸的朋友星期天的早上,天氣晴朗,爸爸和媽媽出去有點事,媽媽說:“小明你在家里好好呆著,不要給陌生人開門。”爸爸媽媽走后,小明覺得很無聊,就畫了一張畫,又做了作業。忽然,聽見一陣敲門聲,他就從房間跑出來問:“你是誰呀?”門外傳來一位叔叔的`聲音,叔叔說:“我是你爸爸的朋友。”小明就搬來一把椅子,站在上面,通過貓眼,看到了那叔叔的樣子。他身穿綠色的上衣,一條天藍色的褲子,棕色的皮鞋,手里拿著本厚厚的書。小明想了想他是我爸爸的朋友,爸爸一定知道他是不是好人。小明說:“叔叔我有點事一會兒就回來。”叔叔說:“快點。”小明就打電話給爸爸說:“爸爸有沒有你的朋友來我們家啊。”爸爸說:“有,你要好好的對待你這個叔叔啊。”小明聽爸爸這么一說就大膽的放叔叔進來。小明讓叔叔吃水果、看電視……叔叔要走了,爸爸媽媽也回來了。爸爸說:“我送送客人吧。”爸爸邊送叔叔,叔叔說:“你兒子對我太好了,又是讓我吃水果,又是看電視太好了。”
爸爸說:“應該的,對待客人就應該這樣有禮貌,這么好。”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20
一個人,總有感動的時候,世上永遠不缺少令人感動的人。中央電視臺在蕓蕓眾生中,尋找出10個中國最令人感動的人,在每年的春天通過《感動中國》這個節目,向大家介紹這些人和他們令人感動的事跡。《感動中國》已經開展了10年,可我卻只看了一期,就是今年的這期。
今年,每個人物的事跡都十分令我感動。像朱光亞爺爺,他一心研究原子彈,率領科研人員研究了整整10年。經過他不懈的努力,中國第一枚原子彈終于研究成功了,他為中國核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像胡忠和謝曉君夫婦,他們放棄在城市里的優良條件和工作,到山區的孤兒院去教書。這一教,就是12年。他們經常因為過度疲勞而昏倒,但他們還是堅持在那里教書。在這其中,無臂的鋼琴師劉偉最打動我的心。
“我的人生只有兩條路,要么趕緊死,要么精彩地活著。”這句話是劉偉的`勵志名言。的確,他精彩地活著。劉偉在10歲的時候,因為一場事故被截去了雙臂,可他沒有放棄對未來的憧憬和對人生的希望。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他堅強地挺了下去。從10歲—12歲,從失去雙臂到踏上維也納的大廳,他創造出了無數的奇跡,他時時刻刻都在努力。
劉偉令我感動的,是他那種相信自我的心情和他那堅持到底的精神。
我又想起了我自己。平時,我很少有堅持不懈做到底的事情,常常是做到一半時,覺得太難了,太累了,就不做了。就拿我跳繩來說吧。前幾個星期,媽媽對我說,跳繩對身體的健康有好處,于是我規定自己每天跳繩500個。堅持了幾天,就做不下去了,因為跳完繩后,很累,氣喘吁吁的,十分不舒服。我心想:這太累了,我還是放棄吧。很快,放棄就戰勝了堅持。
現在,我看了劉偉的事跡,我認為,劉偉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遇到了許多困難,當他遇到困難的時候,他相信自己,克服了困難,取得了成功。
劉偉的精神值得我學習,“感動中國”的人物的精神,我都要學習。《感動中國》讓我知道了許多令人感動的人,讓我知道了許多值得我去學習的人。《感動中國》,一個讓人感動的舞臺!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21
張玉滾,和許多默默無聞的鄉村教師一樣,拿著最少的工資,干著最累的活。然而和那些普通教師不一樣的是,他本就生長在這片大山里,在大學畢業后本可以去山外的世界闖蕩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卻只因校長的一句挽留放棄了自己的大好前途,回到自己曾就讀過的小學當教師。
他,一個人扛著給學生們買的書走過崎嶇的山路,一個人教五個年級的多門課。為了改善學生們的伙食,他讓妻子辭去工作來學校食堂當義工。作為一名老師,他無疑是十分敬業的。更令我敬佩的是他敢于作出這個決定的勇氣。哪一個人沒有年輕氣盛的時候,又有哪一個人沒有自己一直想實現的理想?然而同樣是很年輕的他,卻在離自己的成功最接近的時候,選擇暫時擱下自己長成參天大樹的機會,去播撒更多希望的種子。
然而,在一次為學生送書的途中,意外的事故使他年幼的女兒夭折了。在失去至親的'巨大痛苦之下,他也坦言想要永遠離開這個地方,不想看到這里的一切。我想這座大山的確虧欠他太多了,即使他真的離開這里也沒有人會責怪他的狠心。有哪一位父親可以無視曾經奪走自己女兒生命的土地?可在村民們的安慰勸導下,他又一次回到了自己的崗位上。可能是想彌補自己對女兒的虧欠,他對學生就像對待自己的親子女一樣好。他用自己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承受了失去女兒的痛苦,用滿腔的熱情更無私地投入教學之中,即使提起女兒的過世仍是止不住淚水的流淌,仍是更堅定地握緊手中長長的教鞭。
艱苦的環境和忙碌的工作使歲月早早地在他的臉上留下痕跡,使他遠不如那些同齡人看上去精神飽滿的樣子。可提及教學,他卻又提起了精神,在現場唱起了自己在音樂課上教學生們的歌,簡單的音節構成了最樸實、最美好的樂章。他希望自己可以做學生們十八彎山路上的一輪明月,引導他們走向成功之路。我想象到他在年輕時站在山頂,用渴望的目光眺望山外的模樣;想象到他在深夜為女兒的過世撕心裂肺的哭喊,卻苦苦糾結是否要離開大山的模樣;又想象到他耐心地為學生講解山中植物的知識,帶領他們大聲朗讀課本的模樣……再細細品味他說的話,的確,他為了幫助星星迎來曙光放棄了自己的白晝,在黑夜里做著一輪明亮的月,只要星星們抬起頭,他便隨時都在。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22
“分毫”指的是數量較小的金額,“千萬”指的是數值極大的金額,兩者分別可以看作窮人與富豪。分毫積攢往往是節儉樸素的人,千萬捐獻則往往是慷慨大方的人——而“分毫積攢”并“千萬捐獻”的人,大概也就只有這對夫婦了。
為何這對夫婦如此讓人感動?
他們一分一毫地積累著財富,若不知道他們的最終目的,也會被他們的堅持不懈驚嘆到,他們當中沒有任何一個人因為羨慕別人整日大魚大肉、飾品衣服多如山而拋棄另一方一走了之,反之,兩人之間的濃厚感情是任誰也抹不掉的,與當今社會男男女女頻繁交往分手、動不動離婚的塑料感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也讓人們感嘆夫婦善良本性的同時,對他們忠貞不渝、白頭偕老的愛情感到羨慕。
一生省吃儉用的夫婦倆,一直都過著樸素清淡的日子,一套絨睡衣穿了大半輩子。一般人“分毫積攢”,都是在一定的時間內想積累為數不少的財富,而獲得旁人的羨慕目光,保住自己的面子,炫耀錢財、夸耀自己的經濟實力,表面上斗志昂揚滿面紅光,實則心中空蕩沒有些許深刻的思想。又或是見到了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想存錢去買些嘗嘗鮮,這也許包含了自身的強大毅力與獨立自主的優秀品質,但與這對夫婦幾十年如一日的積攢相比根本是小巫見大巫。
如若僅僅只是標題中的“分毫積攢”四個字,那也不會被評為感動中國人物。
“千萬捐獻”似乎一直被認為是富豪的專利,大概是人們條件反射地認為只有錢多的人才會愿意捐如此大數額的'款。而如今這一對夫婦倆不同于常人的做法,著實立定了人心難測的定論。
夫婦倆捐獻的巨額財富,光是數值就足夠讓人感動,而了解了他們艱難的積攢經歷之后,更是不禁讓人站起為他們鼓掌,為他們獻上鮮花與掌聲。最可貴的品質并非是如復一日的積累,而是愿意拋棄自己的榮華富貴去幫助那些窮困潦倒的人們,給予他們改變人生的機會。當全場觀眾掌聲雷動之時,一時間一股暖流涌上心頭,能讓人們感動到如此地步的,大概就是這些平凡卻又善良節儉的純樸百姓吧。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23
“有一種溫暖,不需要語言,就能傳遞,叫感動;有一種力量,不求驚天動地,卻足以令人震撼,叫感動。”這句話已經不止一次聽到了。每年學校組織觀看《感動中國》時,我的心靈在震顫,眼淚在流出。
《感動中國》是中央電視臺舉辦的最重要的人物評選活動之一。節目中的人物雖然平凡普通,卻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指引。這些優秀人物身上充滿了十足的正能量,他們勇敢、善良、擔當、堅強,是中華兒女的優秀代表。
提起“執著”與“奉獻”兩個詞語,記不清老師們在課堂上,講過多少次了。在老師的講解幫助下,朦朦朧朧的懂得了它的含義。然而今天,支月英——一位在大山深處教書育人36年的深山女教師,讓我懂得了什么叫“執著”、什么叫“奉獻”。邊遠山村教師奇缺,支月英老師十九歲就不顧家人反對,遠離家鄉,只身來到離家兩百多公里,離鄉鎮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學,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師。36年來,支老師堅守在偏遠的山村講臺,教育了大山深處兩代人。這就是執著!這就是奉獻!
“姐姐”、“媽媽”、“奶奶”這一生活中對最親的人的稱呼,在山區孩子們的心目中,有著于不同于一般人的含義,“她”是學生們內心對支老師最好的心意表達。支老師無論刮風下雨、結冰打霜,像自己親弟弟、妹妹、親生孩子一般對待每一位學生,墊付學費、購買學習用品。她的行為溫暖了每一個人,感動著每個人。也激勵著人們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從平凡做起,努力工作,為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凝聚更多的正能量。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從“支姐姐”、“支媽媽”到“支奶奶”,支老師就是一支山村紅燭,照亮山村一代又一代孩子們的燦爛笑臉。閉目靜思,支老師的身影漸漸變成了我們身邊老師們的身影,他們也像支老師一樣默默奉獻著自己的一切,在平凡的.崗位上做著極其平凡的工作,教書育人,幾十年如一日,為了學生,老師們放下了家中的急事、忽略了自己的子女,顧不上自己的老人,起早貪黑,跑廣饒、回東營,日夜操勞,辛勤工作。用他們的實際行動感染教育著我們。今天,我們被榜樣感染,明天,我們將成為更多的榜樣,成為一枚枚閃亮的中國名片。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24
聽著周圍低低的抽泣聲,我知道每個人都被他的舉動深深感動。
五年如一日的堅持,五年跑著走的生活,五年緊鑼密鼓的生活。陳斌強,這個男人用他的行動,詮釋了反哺,詮釋了感動。
人說久病床前無孝子,而他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作為子女的孝心。母親的一次外出未歸,讓他得知母親患了老年癡呆癥;母親的一句要和兒子在一起,他決定帶著母親上班。翻出了箱底的布帶,他緊緊將母親綁在身邊,騎著摩托,經過30公里的山路,去上班。隨著歲月的流逝,母親漸漸不記得他是誰,不再開口說話,無法自己吃飯,甚至不能自己大小便;仿佛一個沉浸在回憶世界里的老小孩,那天真的笑,燦爛的讓人淚流不止。可是五年,他沒有放棄,依然堅持著,他說:也許她不記得他是誰,可是她知道這個人對她好,這就夠了。是怎么樣的信念,支撐他風雨無阻地走過了那么多日夜;是怎樣的'決心,能讓他始終不放棄他的老母親啊!
他的孝心,該是天下父母的寬慰。其實,哪一位母親,不值得我們如此這般對待?曾經她也用布帶背著你辛勞,撐起一個家;曾經她也為你照顧你起居,為你做最好的避風港。她的愛是這個世界上最細膩、最溫暖、最無私的愛。從我們在子宮里悄悄成長開始,直至她的生命結束;她的愛,至死方休。
古語云:樹欲靜而風不止,人欲養而親不待。人生最大的悲痛莫過于此。他說:我們孩子可以等,但是父母等不了。等你長大成人,她等了二十年;你還要他們等到什么時候,才明白“孝”?他們等的也許并不是你的金錢支持,更多的是你的一通電話,一句問候,一個呼喚。也許回一趟家,比什么都好;別讓她空坐在門口,看著空空的庭院的回憶你的兒時。多關心她,多愛她一點,別等到來不及時你才明白你對她是那么的殘忍。
小時候,媽媽用曾經用布帶背著你;長大了,你用它背著媽媽。有一天,也許有一天母親會老,變得孩子般純真,但是愛不會變。我相信每一對母子身上都有這條布帶:它是深深的母愛,它是愛的反哺,是每個人心中最柔軟處的觸動。
小時候,這根布帶就是母愛,媽媽用它背著你。長大了,這布帶是兒子的深情,你用它背著媽媽。有一天,媽媽的記憶走遠了,但愛不會,它在兒女的臂膀上一代代傳承。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25
記得有位名人說過:“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發現美的眼睛。”同樣,生活中并不缺少感動,缺少的只是會感動的心靈。
《感動中國》替我們尋找到生活中的真、善、美,幫我們去感受到身邊的每一份感動。登上這個舞臺的人,有的萬眾矚目,如“鐵榔頭”郎平、為國家文藝做出過貢獻的老一輩藝術家閻肅等等,也有的默默無聞,不被眾人所熟知,像數十年如一日奔走在風雨中的磨刀老漢,一心想要帶領全村人致福,沒有任何私心的維吾爾族村長。他們的事跡發人深省,感人肺腑,其中最扣動我心弦的是那磨刀老漢。
八十七歲的年紀本應是躺在搖椅上,在日暮黃昏里,聽著小收音機里“咿咿呀呀”的京劇,時不時跟著哼唱幾句;本應是兒女滿堂,享受天倫之樂。或者和街坊鄰居殺一盤棋,和多年的老友計較計較誰的畫眉叫聲清脆,可是這些他都沒有。
不知是天生就對老人有憐憫之心,還是聯想到了家中的祖父,在看到他在風雨中用如同干樹皮般的手持刀一下又一下的在磨刀石上打磨,千溝萬壑的臉上不知是雨水還是汗水順流而下,一滴一滴打在磨刀石上,硬幣打在生銹的鐵桶中發出沉悶的聲響,就這樣一個硬幣一聲悶響,多少個硬幣才砸出了響徹天地的人間真情。是的,這個老人用一雙干枯的手,以一把四元的價錢,用積攢已久而發黃的紙鈔,用一堆一堆的硬幣先先后后為災區捐了近四萬元,來到現場,主持人問他:“以犧牲生命質量為代價去幫助窮苦的孩子值得嗎?”老人鏗鏘有力的'說道:“值”主持人又問:“您這么做開心嗎?”老人臉上綻放的核桃紋替他回答這個問題。
剛開始心中對老人的那點兒憐憫已被他用臉上的笑容驅散,留下的只有對他的深深敬佩。對于許多有名的慈善家來說,老人捐的這些錢或許微不足道,但這些錢卻是一個遲暮老人一刀一刀磨出來的。他本可以用這些錢多買幾斤肉,也可以用這些錢為自己和老伴添件新衣,但是他沒有,他仍舊選擇清粥小菜般樸素的日子,卻把節約下的錢捐給災區。
如果世上的每個人都如同磨刀老漢一般獻出自己的一片愛心,那么這世界就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26
今天下午,我們觀看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讓我感觸良深。
我們看了四個人的事跡,都是非常震撼人心的。有“兩彈一勛”朱光亞,他和他的工作伙伴僅用了兩年零八個月就制造出了核武器,向全世界宣布:中華人民從此強大了!這份對科學的執著追求不得不使我們敬佩;有“無臂鋼琴師”劉偉,他在一次天災中失去了雙臂,卻學會了用腳做事,并學起了游泳,準備參加殘奧會時,卻又患上了疾病,不能做激烈的運動。可他并沒有氣餒,又開始學習彈鋼琴,皇天不負有心人,他終于成為了一名出色的鋼琴師,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堅韌不拔的性格不得不讓我對他豎起大拇指;有孝女孟佩杰,自幼被送給養母撫養,可養母癱瘓了,養父也走了。十多年來,她一直照顧著養母,每天為她打理起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份孝心著實感動人心;還有愛心老人白方禮,年邁的他一直為貧困學生捐款,這位老人用他的愛心詮釋了生命的美麗......
在這些人中,令我最感動的是劉偉,他雖然被無情的命運奪去了雙臂,但是他并沒有怨天尤人,自暴自棄,而是用腳學會了吃飯、寫字、穿衣服。他又想起了學游泳,在一番刻苦訓練下,他終于學會了游泳。可是又是一場病讓他無法劇烈運動了。萬籟俱灰下,他又開始了學鋼琴的艱苦旅程。用腳彈鋼琴,他需要做比常人更艱苦的訓練,終于,他學會了彈鋼琴,成為了優秀的'鋼琴家。他用腳彈奏出了生命的美麗,用堅持詮釋了生命的偉大!如果換做是我,我肯定不會像他這樣堅持不懈去實現自己的理想。他這份堅持實在是令我欽佩!我要感恩他們!我要記住他們!我要以他們為榜樣向他們學習!感動給人無窮的力量,人類和諧需要感動。令人感動也并不難,并不一定要做出驚天動地的事情來。其實,只要我們擁有一顆愛心,付出真情就能體現人類的真、善、美,感動也就無處不在。有時一個眼神,一句話,一條短信,一元錢??就能讓他人從我這里獲得快樂或幫助,從而溫暖了人間,感動著你我。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多好的歌詞,多美的境界!我們將一起為之努力!
讓我們懷著一顆敬佩的心,向他們致敬吧!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27
我們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究竟那個先到來,生活總是會給人出各種各樣的難題,有這樣一個農村家庭,本來幸福的日子被意外所打破了,因為父親的突然離世,家里變得更加困難,母親也因此瘋了,外出打工的哥哥姐姐也再也沒有回來,最小的兒子一人承擔起了這個家庭的責任,到哪里上學就把自己的母親背到哪里,不過令人欣慰的是這位孝子最終如愿的考上了大學。
這位千里背娘去上學的孝子叫劉秀祥,出生在一個貧苦家庭,一家五口人的日子過的緊巴巴的,但是即使這樣一家人在一起也是其樂融融的,然而現實卻無情的將這些打破了,劉秀祥的父親突然離世了,家庭的勞動力喪失了,劉秀祥的母親不得不外出打工,但是超負荷的工作很快就打垮了她,因為工作的壓力和心情郁結,劉秀祥的母親“瘋了”,換而言之就是換了精神病。
父親的離世再加上母親患病無疑是給這個家庭雪上加霜,之后劉秀祥的哥哥姐姐也出去尋找工作,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竟再也沒有回過家,年紀最小的劉秀祥不得不一邊上學一邊照顧患病的母親,日子過的非常艱辛,但劉秀祥一直沒有放棄學習機會,依舊認真刻苦的學習,在學習之外,劉秀祥還要去地里挖菜以貼補家用。
后來劉秀祥考上了縣城里的一所重點高中,但是他卻放棄了,因為自己沒有足夠的金錢去支撐自己去上重點高中,最后選擇了一所普通高中,到縣城上學之后,劉秀祥也把母親接了過去,因為家里已經沒有人可以照顧母親了,上了高中之后,劉秀祥經常去兼職賺錢,經常是學校和工作的地方兩頭跑,時間一久,劉秀祥終于病倒了,因為生病也影響了高考的發揮,因此失去了上大學的機會。
病好之后的''劉秀祥決定不向命運屈服,他決定重新學習去考取大學,經過一年的刻苦學習,劉秀祥終于在高考中取得了好成績,如愿的考上了山東一所大學,于是劉秀祥就帶著母親一起去了山東,之后學校了解到了劉秀祥的困難,學校就為劉秀祥和他的母親安排了住的地方,而面對學校捐款劉秀祥拒絕了。
在拒絕了學校的捐款之后,劉秀祥就找到了一份兼職工作,在后來的采訪中他表示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絕不會去向他人伸手拿,這樣的堅強讓我們不得不佩服,大學畢業之后劉秀祥并沒有留在大城市而是選擇帶著母親回到家鄉去當了一名人民教師,他說希望可以通過自己去教育更多的人,希望那些和他一樣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28
《201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出現在電視機上。隨著主持人的念詞,他們一個個在眾人的目光下上臺。
阿里木是一位買烤羊肉串的人,“熱情風趣的吆喝,使他的生意漸漸紅火起來。收入增加了,但他的日子依舊過得寒酸:租每月100元的房子,每天花10元錢填飽肚子。”他過得是這樣吝嗇,為什么?阿里木卻是將自己所得的錢,幫助了許多學生,幫助了許多需要幫助的人。在國人困難的時候,他踴躍捐款,攜帶者許多需要品,從貴陽趕到西寧,購置了8000多元的`牛肉與蔬菜送到災區。
吳菊萍這個名字我很耳熟,她的名字曾經出現在柳州晚報上。“她有一雙最柔弱的臂膀,也是2011年中國最有力的臂膀。”這是眾人對她的評價。在嬰兒從高樓墜下的時候,她踢掉高跟鞋,伸出自己的雙手,用自己的雙手接住了那嬰孩,自己的手卻因此骨折,被送往醫院,半年后才康復。為什么她會這樣毫不猶豫地沖出去?她說,這是一位母親的本能。事件發生時,她的孩子只有七個月大,尚在哺乳期。
2011年2月26日,“兩彈一星”元勛、著名核物理學家朱光亞因病辭世。巨星隕落,德藝留芳,以他名字命名的“朱光亞星”在蒼穹中綻放恒久的光芒,激勵科學道路上的后人。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是在新中國的血脈中,他是最耀眼的星。他擁有對科學的鍥而不舍、堅持不懈的研究精神,他為中華人民樹立了一個好的榜樣。
吳孟超是一名堅守肝膽事業的醫者。醫者救人沒有理由,“60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張手術臺,到今天也沒有離開。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膽,依然精準;心中一團火,守著誓言,從未熄滅。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馬,要把病人一個一個馱過河。據統計,吳孟超做了1.4萬余例肝臟手術,完成的肝癌切除手術9300多例,成功率達到98.5%。”如此龐大的數字,讓電視機前的我們咋舌。90歲高齡的他,依然站在手術臺旁,為病者醫治。他的一生是偉大的,是令人贊揚的。
2012感動中國,有很多的人在2011年里出現,有更多的品質讓我們得知、讓我們學習。這樣良好的機會,怎能錯過呢?我們可以感慨他們的勇敢、堅持、努力,也可以學習他們的很良好的精神,為祖國的未來做出更好的奉獻。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29
在雪域高原上支教12年,這需要何等的毅力?吳忠,謝曉君夫婦書寫著這一個傳奇,他們被稱為“怒放在雪域高原上的并蒂雪蓮”他們在這里開出了生命中最壯麗的花朵!
一次旅行改變了他們的一生,當他們看到孤兒們那雙渴望知識的眼睛,他們下了決心,要去那里支教。這不是沖動,而是責任。十二年如一日,他們在這里扎下了根,把這了當成了第二故鄉。他們辛勤耕耘著,讓孩子們盡情吮吸知識的甘霖。
假期里,他們回到了成都,可是那些孩子們天真無邪的眼神讓他們魂牽夢繞,難以割舍,通常才一兩個星期他們就買好了教輔用書和生活必需品回到了福利學校。看到這里,我感慨萬千:好不容易親人團聚了,為什么不多陪自己的父母一會兒?這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啊!可是他們用行動證明了:自己帶上年幼的孩子是為了更多的孩子。他們放下蒼老的父母,是為了成為最好的父母。不是絕情,是極致的深情;不是沖動,是不悔的抉擇。
“我們只是平凡人,做的也是很平凡的事情,不值得大家這樣追捧。”他們說過這樣的話,但我覺得他們做的事不平凡,他們干得是“十年樹人,百年樹人”的偉大職業,他們用自己的堅持和信念在藏區散發出最美“高原紅”!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這樣的好人:設身處地為病人著想,與患者肝膽相照的吳孟超;用烤羊肉串掙來的錢資助貧困學生的'義俠巴郎;8歲起照顧癱瘓的養母的孝女孟佩杰;奮不顧身托住小生命的“最美媽媽”吳菊萍……
“只要人人都奉獻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社會需要像吳忠,謝曉君夫婦一樣的好人,更需要的是他們這樣的精神,讓我們把這種偉大的精神傳承下去吧!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30
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終于開播了,我們和王老師分三個時間段看完了這部感動人心的片子,當我看完后使我感慨萬千。
我是一位很容易被感動的小男孩,我看的這十個人里,幾乎我每次都會熱淚盈眶,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周月華和艾起。
周月華從小就落下殘疾,但是這并沒有阻礙她的生活,她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使她實現了當醫生的夢想。為了給村里人看病,她每天不得不拄著拐杖到病人家里,她走過了無數的.風風雨雨,并遇到了艾起,從此他們二人相依為命,每次當她要看病時艾起都會心甘情愿的背她,無怨無悔。就是這一對普通的夫妻頃刻間感動了全場一千多人,我也淚流滿面。《感動中國》給予他們的評價是:清香傳得天心在。
除了周月華,還有一位值得我們小學生學習。她叫何玥,是一位心地善良的小姑娘。在一次地震中,何玥把自己所有的零花錢都捐了,并且還鬧著父母捐了一個月的工資,但是她卻被診斷出有心臟病,只能再活三個月。她對父母說死后要無償捐獻器官,最終他的肝臟救助了四名兒童。《感動中國》給予她的評價是:何處春江無月明。
看完后,我熱淚盈眶,為什么上天要把這么多善良的人的生命一一掠走,為什么不能讓她們長久的生活著,讓她們再多做一些好事,讓我們的家園變成美好的人間呢?但是她們雖然走了,給我們留下的是精神,我們要把這種精神永遠傳遞下去,使我們的家園變得更加燦爛輝煌。我也要像他們一樣多做好人好事,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31
今天下午,我們觀看了《感動中國》頒獎典禮,這里面講了每個人的感動故事。
第二個頒獎者是王峰的妻子,因為王峰他去世了,是因為有一次晚上,一個看似平凡的小區,卻有極大地危險即將誕生,一輛自行車著火了,后來,整個小區都著了大火,而王峰家在第一層,他第一時間感覺到起火了,就趕緊把女兒和妻子抱出去,再抱兩個兒子,他想到樓上好多人還在面臨著生命的危險,王峰想都沒想就直接向樓上沖上去,挨家挨戶的敲門,當最后一個人被救出來時候,他已經被上了救護車。
有一個人在王沖被送進醫院的時候中拍了一張照,他的頭發沒了整個身體都被燒焦了,還有的皮都燒沒了,成了一大塊一大塊的血坑,在醫院沒有補救成功,但是他們說:“我們會不惜一切代價來補救他的!”說完便坐上飛機來到中國的首都——北京,進行搶救,還有好多人為他捐贈皮膚,他的妻子還說:“如果皮膚不夠的`話還可以捐贈她的皮。”經過還幾天的治療他的病有了很大的好轉,記著在看案發現場的時候看到了一些細節——在最頂層上,有一些血腳印,那一串串腳印就是王峰留下的。
過了幾天汪峰的病情突然嚴重了起來,最后他輕輕地揮了揮手,就在放下手的那一刻,一位英雄的生命離開了美好的人間。
后來,經過采訪他的妻子,他的妻子卻說:“他這樣做,我感覺一點都不奇怪,因為他平時就是這樣做的,要是他不去救人我才感到奇怪。”
我以后要向他學習舍己救人的行為,我就那我的一個例子和他去作比較,有一次,獻血車來了需要人來獻血,但是我說什么也不敢去,下次我要以他的例子做榜樣!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32
“感都你我,感動中國,這世界有愛才轉動。感動中國,這世界有愛才永恒。”
當感動的淚水無聲的滑落,當心靈的悸動蕩漾在美德的春風里,當道德模范事跡震撼著我們,“感動”這個詞變得那么清晰。
黃旭華,一個默默隱藏在大海深處的無名英雄。核潛艇被稱為國之重器,毛澤東主席曾指出:“中國的核潛艇一萬年也要造出來!”核潛艇早研究出一天,中國就可以找一天擺脫“核武”炸,在荒蕪人煙的秘密小島,既當辦公室又當宿舍樓的軍隊大院,黃旭華等第一代核潛艇研究人員幾乎都是在百忙狀態下走過了自己的青年和中年時代。
正是靠黃旭華等可研究人員不眠不休的努力,在沒有外援沒有資料的情況下中國核潛艇人員創造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高速度,設計三年后開工,開工兩年后下水,四年后正式編入中國海軍戰斗訓練,中國成為當時全球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之一。
黃旭華正是創造了這一偉大工程的中工程師,但他的姓名無人知曉,因為在開工之前,領導重要提出,不能泄漏工作單位的性質和工作任務,隱姓埋名當一輩子無名英雄。他27歲畢業就從未離開崗位,就連父母和二哥的葬禮也來不及參加,獻出了一生,但無怨無悔。
“時代到處是驚濤駭浪,你埋下頭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窮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為國家強大的`財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潛艇,無聲,但有無窮的力量!”《感動中國》2013年度人物黃旭華。
看過《感動中國》之后,我的內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禮,在感動與眼淚背后,我收獲的不僅僅是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內心中無法言語的那份動容。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33
星期一上午,我們翻看了歷史上記載的偉大人物冊的其中一頁——《感動中國》。當我懷著激動的心情看完這個節目時,我的心猶如澎湃的海潮,久久不能平靜。我被他們的事例深深地感動,其中最令我佩服的還是聾啞女孩——邰麗華。
邰麗華一個美麗的女孩,一個失去聽力和說力的女孩,她以前活潑可愛,但不幸的是:她2歲時因高燒失去了聽力,從此成了聾啞人。6歲生日時,爸爸送了她一雙舞鞋,她非常開心。15歲才有機會正式訓練舞蹈,開始了她的舞蹈生涯。她的遭遇如此不幸,但她從來都不自暴自棄,并比平常人多了一份東西——堅強。我和邰麗華簡直是天壤之別!邰麗華雖然缺少“兩只耳朵”但她卻以堅強的毅力摘取了事業成功的花朵,在舞蹈上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所有這些,對于一個平常人來說都難以實現的夢想,更何況是生活在無聲世界里的邰麗華呢?
邰麗華奮力拼搏、自強自立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意志使我增強了克服困難、努力進取的信心。而且人人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面對挫折只有打起精神,堅定信念,不斷努力,才能變逆境為順境,達到理想的彼岸。與邰麗華相比,我什么條件都比她好,但我卻沒有她堅強。記得小時侯,學校要驗血,我竟害怕得哭了起來,怎么也不肯打針,后來還是老師給我幾顆糖果才勉強去了,打針的時候,還哭哭啼啼的,現在想起這事都覺得臉紅。但邰麗華從不幸的谷底,到藝術的顛峰,難道我就不能和她一樣勇敢、樂觀嗎?
我們要有百折不諱、樂觀進取的精神,不能因為前進的道路上有了攔路虎就知難而退。我們的生活多半是由新的困難和新的挑戰才有了新的樂趣,難道不是嗎?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34
劉偉,這位無臂的鋼琴師,用汗水澆灌青春,讓夢想萌芽,用黑白琴鍵向世人演奏了自己的別樣人生。
13年前,命運的不公,讓年僅10歲的劉偉就要獨自承受失去雙臂的痛苦。但3個月后,他又靠著自己的一雙腳轉起來了:“活著已值得慶祝。”當他憑著不懈的'努力準備成就有游泳夢后,命運再一次剝奪了他的權利——腎已不能支撐他完成劇烈運動了。但他不允許讓時間在悲傷的過程中溜走,他要用隱形的翅派去翱翔另一片藍天。幾年后,不知多少的汗與淚,才造就了這位無臂鋼琴師。
那悠悠的音樂聲,是他對生命與夢想的情懷;那看不見的艱苦歲月,是他對未來的執著與憧憬。劉偉用生命演奏了無聲的旋律,他沒有去嘆息命運的悲哀,他變幻的人生感化了每一個人的心田。他相信自己能行,未來的路上充滿了希望,因為他有夢,一個值得自己去揮灑換水的夢。
但在現實中我們看到了太多的反面例子:為了五斗米折腰的人;生意上收了一些挫敗,就荒廢大志的人;甚至有人受不了命運的安排,就輕易放棄了生命。可當怨恨、懶惰、自暴自棄都為你加重了負擔,灌滿了鉛的翅膀又怎么帶你振翅高飛呢?追求與放棄,其實就在一年時間,明明希望就在不遠處的彼岸,但為什么更多人在命運的阻撓下,選擇了后者?在成功的背后,許多人都知道會有艱苦的考驗,但最終卻嘗不了一點苦頭?命運總愛和人開玩笑,誰都曾有一段不幸的日子,但只有苦盡,才會甘來。
希望,無疑是人生邁向成功的轉折點。當陷入苦境的人想尋找那黑夜中德希望之光,它卻早已埋藏在我們前進的路上。希望,需要我們用對夢想的熱情與執著來點亮,才能充斥我們整個人生。
有夢,才有希望。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35
今晚,我觀看了感動中國頒獎晚會,不禁令我充滿無遐的聯想,在我的心中有著千絲萬縷的感想與體會。特別是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對于梁益建的獲獎感觸頗深。
梁益建,醫學博士,成都市三醫院骨科主任。多年前學成回國,參與“駝背”手術3000多例,親自主刀挽救上千個極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極重度脊柱畸形矯正專家。
盡可能的為患者著想,是梁益建的工作守則。到醫院求治的病人,很多經濟條件都不好。為了讓患者盡快得到治療,他處處為病人節省費用外,還常常為經濟困難的患者捐錢,四處化緣。碰到有錢的朋友,他會直接開口尋求幫助,甚至嘗試過在茶館募捐。
2009年,梁醫生在涼山州木里縣遇到一個年輕患者劉正富,當時即給他許諾,“你等著,我幫你找到錢就回來接你。”1年后,梁益建驅車7小時,去木里縣接劉正富,并為他實施了手術。
為了給這些貧困患者贏得更穩定的求助渠道,梁益建博士團隊從2014年開始與公益基金合作。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獲得幫助的患者接近200位,金額近500萬元。
從醫三十年來,他用孜孜不倦的'“工匠精神”實現在極重度脊柱矯形領域禁區的不斷突破,用自己醫者仁心的大愛情懷和刀尖上行走的。精妙技藝書寫了醫務工作者忠于信仰、無私奉獻的人生軌跡,為無數“低頭”病患開啟了他們的“抬頭人生”。
看了他的獲獎我也想到了我自己的臨床工作,平時老是覺得又苦又累,但是同梁老師比起來,還是閑適許多,我應該向梁老師學習,孜孜不倦,不畏艱辛,為了病人的健康貢獻竭盡全力。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36
在今天觀看了《感動中國》,心有感觸,每年都能迎來感動中國人的一天,那些不朽的事跡長遠留長,心中所思,心中所想,那些不朽的人們在奉獻著愛,一種愛的奉獻,一種精神無限鼓舞著他們。
在看到一名老人在自己的工作崗位默默的為祖國奉獻難以忘懷的事跡,讓世界都知道中國也能完成核事業,也能富強起來。這名朱光亞老人,在他有生之年中,無私愛著祖國,無私的奉獻,心中萬般感慨,他的細心鑄就著一群人的工作,他的體現讓祖國永遠銘記著。
其實每時每刻的事跡都傳播愛的思想,一種堅決的信念,還有一名年輕人的故事也讓我有所啟發,他的雙臂自小遺失,憑著一股堅強的意志走上輝煌的舞臺在世界留下痕跡,一個醫學界的醫生,一個年紀到九十多歲的軍人,他的無尚情懷感動人心,醫者仁心,他立足自身崗位,醫病救人,“一雙上帝之手”創造著生命的奇跡,他說過“能治病并一定好藥就能治好,要配相符合的藥,減輕病人的負擔,得到好的醫療才是最好的”。
一句話小小的教育能讓多少民眾感覺安心,事跡天天傳,愛心感動你我他,這些事跡也同時讓我感到生命中奉獻著愛,是一種品德,能在工作上立足本職崗位才是最好的表達。
看完這些事跡,我的`成長又進了一步,時常回憶著這些感人事跡,雖然一件并不出奇的一件事,卻具有巨大的含義,每個感動人物,在平凡的工作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這是一種中國人對于奉獻的愛,現在我學會了成長必須牢記使命,克于職守,樹立責任意識,才能更好的奉獻著對軍隊和祖國的一份信念。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37
林俊德,是中國工程院院士、總裝備部某基地研究員,也是我最敬佩的人。
林俊德入伍52年,參加過我國核試驗全部任務,為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奉獻了畢生精力,在癌癥晚期,依然以超常的意志力工作到生命的完結。
林俊德的中學和大學都是靠政府助學金完成的,大學畢業后,他被分配加入核試驗研究。由于核爆炸具有極大的破壞性,測量儀器的研制一直存在很大難度,林俊德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獨立創新制作了鐘表式壓力自記儀,為測量核爆炸沖擊波參數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數據。在之后40多年的科研生涯中,他先后獲得30多項科技成果。
5月4日,他被確診為“膽管癌晚期”,為了不影響工作,他拒絕了手術和化療。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惡化,他被送進重癥監護室。醒來后,他強烈要求轉回普通病房,他說:“我是搞核試驗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現在最需要的是時間。”
林俊德住院期間,整理移交了一生積累的.全部科研試驗技術資料。5月31日上午,極度虛弱的林俊德先后9次向家人和醫護人員提出要下床工作又講出了那句“我們搞核試驗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于是病房中便出現了震撼人心的一幕:不久于人世的林俊德,在眾人的攙抬下,走向了辦公桌,為他的生命譜寫最后的華麗。
5小時后,這位軍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心愿。
臨終前,林俊德要求:把我埋在沙漠。大漠。烽煙。馬蘭。平沙莽莽黃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劍河風急云片闊,將軍金甲夜不脫。戰士自有戰士的告別,你永遠不會倒下!馬蘭,一種在“死亡之海”羅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綻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國核試驗基地,就是以這種野花來命名的。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38
期盼已久的《感動中國2014頒獎典禮》終于在2014年2月10日晚在中央電視臺一套播出了,認真的觀看了頒獎典禮全部過程,幾度眼眶濕潤。我為之震撼,為之動容。他們不愧為我們國人的道德模范,是我們工作的楷模,是我們踏上奮進道路上的航標。
獲獎者,有為了國家核潛艇研制而隱姓埋名的英雄;有幾十年自己拾破爛,從沒有穿過像樣的衣服,卻把錢給了那些需要上學的孩子的老人;有的為親人、為他人平凡的付出而忘我,在平凡中堅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動了華夏兒女。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崗位上,他們堅守著一個信念,‘愛祖國,愛他人。’這種愛在他們的堅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時一事,而是幾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愛。他們雖然很辛苦、很累,但是他們卻充滿著微笑來到頒獎典禮舞臺上。他們給國家、社會、他人帶來多么大的正能量。觀后心理暖烘烘的',熱乎乎的。正是有了他們舍己為人的無私奉獻精神,才使我們現在過上了幸福安穩的生活。他們的事跡都是普通的,積微小成偉大的事業。我們都在細小處體會到偉大的人格,現在的我們越來越希望在平民之中發現感動,發現人物,發現人才,而“草根”情結應該是我們共同所珍藏的,小人物的力量雖然微小,但是給全社會帶來的一種示范卻是影響深遠的!
看了今年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又想到了“感動中國”十幾年來伴隨在我們身邊的這些可歌可泣的人們,他們崇高的人格,為國為民的偉大理想和讓人淚不能止的事跡都讓我感到我如此渺小。我要向他們看齊,用實際行動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微薄力量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39
今天晚上,我們一家人看了《感動中國》。看完后,我對獲獎者的事跡非常感動。
在今年的感動中國人物中,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殘疾人劉偉。他雖然小時候失去了雙臂,但他依然頑強地與命運作斗爭。他開始努力學習游泳。在經歷了許多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后,他終于學會了游泳,還不斷刻苦訓練提高技術,最后成為全國殘疾人游泳錦標賽的冠軍,還開始了備戰殘奧會。對我們而言,奧運會只是一個遙遠的夢想,他卻在我們認為遙不可及的比賽中似乎已勝券在握了。不幸的是,他因為訓練過度而得了病,因此不能再游泳,但他依然沒有向命運屈服。他又轉學鋼琴,并在一年的時間內達到了七級的水平。他每天彈七個小時,練完后腳都磨出了泡,但他依然堅持著。我學了兩年鋼琴,卻只考過六級,還就此放棄了。而劉偉失去了雙臂,卻以驚人的`毅力以比我快整整一倍的速度擁有了七級的水平。這也激勵我一定要繼續學琴,不能輸給條件比我差的殘疾人。
其他人物的事跡也同樣感人。平凡女孩孟佩杰八歲時就一個人承擔起了家庭的重擔,還照顧著她癱瘓的養母;最美媽媽吳菊萍冒著骨折的危險接住了從樓上掉下的幼兒,即使事實上她真的左臂骨折他也不覺得后悔;黨的干部楊善洲植樹造林七萬畝,使寸草不生的荒山變成了綠樹成蔭的山林,最后卻把價值三億元的山林無償交給了國家;忠厚的胡忠一家拋棄了富裕的城市生活,去邊遠的西藏支教。
我們雖然不能像他們一樣感動中國,但可以從身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感動身邊人。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40
談到學生的改變時,劉秀祥開心得“手舞足蹈” 唐瑞清攝“我們處在一個很好的時候。”劉秀祥說,在8年“助學走鄉村”的經歷中,他發現隨著脫貧攻堅,教育扶貧的大力開展,“真正因為貧困讀不起書的孩子很少了,”他坦言,“更多是思想上的問題,有的父母會覺得讀書沒有用,特別是對女孩來說。”劉秀祥深刻地意識到,扶貧亟需扶智,思想的轉變是關鍵,這正是劉秀祥把工作重心放到德育上的原因。
劉秀祥的公益勵志演講開展了1000多場,有上百萬聽眾。他的能量也通過這一場場演講傳遞給了無數的孩子,在他們心間撒下了點點星火。
劉文星的改變就始于劉秀祥2015年的一場演講。劉秀祥千里背母上學的故事,努力改變命運的自強不息精神深深打動了當時在讀初中的劉文星。“從那以后劉老師就成了劉文星最敬佩的人,他轉學去了劉老師的班上。”母親羅儒紅說。她感嘆道:“孩子變化太大了。”在劉秀祥的影響下,原本不愛學習,有些讓人“不省心”的兒子漸漸變得自覺懂事,變得會關心父母,變得富有同情心。
劉文星的父親劉春旺告訴記者,兒子在北京學畫畫時,劉秀祥經常通過微信關心他的情緒和學習。劉秀祥去北京時,劉文星特別激動,要去看望老師,劉秀祥請他吃了飯,又因為擔心他晚上回去的安全問題,掏出200塊讓劉文星打車回住處。“雖然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劉老師的細心讓我們十分感動,他是一個真正的好老師,時時為學生考慮。”劉春旺動容地說。
在北京學畫畫半年沒上文化課,劉文星在2019年返校時的成績并不理想。劉秀祥幫他制定學習計劃,激勵他不要放棄。2020年高考,經過努力,劉文星以超過藝考線50多分的成績被上海師范大學天華學院建筑設計專業錄取。“祥哥你放心,我在大學也會像在高中一樣努力的!”劉文星說。
劉文星 唐瑞清攝在孩子們的心里,劉秀祥不是嚴肅的副校長,他更像一位親切的哥哥、智慧的朋友,孩子們親切地喚他“祥哥”。“祥哥是個很溫暖的人,他經常用自己的工資給我們買水果,(買)香蕉、芒果給我們解饞。我們住校不常回家,逢年過節他還會叫我們去他家搓一頓改善伙食。”劉文星說道,“今年端午節,劉老師和師母凌晨4點就起來給我們包粽子,全班56個同學,還有科任老師,每個人都有。”
采訪當天下午,正值望謨縣實驗高中高三三班的思政課,劉秀祥給同學們進行了一場主題為《你不努力,誰替你努力》的演講。課上,劉秀祥聲音激昂:“面對困難不放棄,努力會讓你看到希望,不要用現狀去評判未來!”他的`目光明亮有神,仿佛盛著希望。
課后,高三三班學生廖國份告訴記者:“劉老師的演講總是充滿力量,他講述自己的親身經歷,讓我們覺得離自己很近,是劉老師讓我堅定了努力學習改變命運的信念。”廖國份說,自己以后想當一個設計師,修建優質的建筑來幫助更多的人。
劉秀祥每個月都在學校舉辦沙龍、論壇,給孩子們上不同主題的思政課,以此來跟孩子們交流溝通,了解他們的想法和狀態,幫助他們制定學習計劃,樹立自信,堅定目標,與他們一同發掘撬動人生的支點。
劉秀祥不只影響了學生,在同事楊名胥的眼中,劉秀祥是老師們的榜樣。“對劉校長來說,學生永遠是放在第一位的。他平均一周有4天以上都住在學校,而且睡得越晚,起得越早,精神越好。”楊名胥告訴記者,在劉秀祥的帶領下,老師們都卯足了勁整學風、抓學習,學生們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大大減少,原本嚴重的遲到現象也基本杜絕。楊名胥說:“劉校長對每個學生都一視同仁,無論學生成績好壞,家有多遠,他都一定會去家訪。他常常說‘相信每個人都是可以改變的’,這給了我們很大信心去努力改變望謨教育的現狀。”
劉秀祥給學生上思政課 唐瑞清攝劉秀祥先后獲全國道德模范、中國好教師、全國青年五四獎章、黔西南州十大杰出青年等榮譽。在學生、家長、同事們眼中,他是“偉大”的人,“真正的好老師”,“強大的榜樣”……劉秀祥笑著搖搖頭,表示自己“只是一個平凡人,做了作為一個人該做的事。”對于榮譽,他看得很淡,只對它們能讓自己的公益活動獲得更多的支持,改變更多的人而感到欣慰。
劉秀祥基于親身經歷的勵志演講是一陣有力的春風,喚醒了無數孩子內心對讀書、對奮斗的堅持,夢想開始發芽;而劉秀祥,是光,他對教育和公益的堅守,是一汪不竭的清泉,持續地滋養這些夢想;最終,一棵棵樹茁壯成蔭,或撒下一方清涼,或散發一陣芬芳,帶去更深更遠的改變。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41
劉盛蘭一個普通的名字,是位普通的人,這樣一個普通的人,年輕時是普通的,中年是普通的,唯有老年是有著不普通的經歷的。
73歲的時候,妻子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為了讓自己老了無法行動時,身邊會有一個照顧他的人,他開始了幫助那些失學的學生,這就是老人的初衷,但是后來,劉盛蘭資助失學學生的規模遠遠的超出了自己的設想。
一天劉盛蘭在報紙上看到了一則救助失學學生的報道自從看了那則報道后73歲的劉盛蘭就將自己只能免強生活的工資全部捐去救助失學學生了。而受到劉盛蘭捐錢救助的學生,也逐漸的從山東周邊的幾個市區“增加”到全國各大城市,最多的時候,劉盛蘭用微薄的工資同時資助著50多名失學學生。
每天的清晨,劉盛蘭從床上起來就弄點簡單的飯菜,吃完后就騎著一輛破舊的自行車走街串巷去干所謂的.“工作”了,直到撿回一大堆塑料瓶、破紙盒。劉盛蘭在17年里幾乎沒嘗一點肉末,沒有穿過一件新衣服,從來都是吃著那些鄰居好心送來的飯菜和撿回來的食品,劉盛蘭這十七年里穿的都是不知道打著多少補丁的洗的都掉色的衣服。就這樣劉盛蘭捐資助學的錢數可達7萬多元,一共資助了100多個失學學生。
2013年8月,劉盛蘭因為腎病,所以迫不得已住進了醫院,但他仍舊惦記著捐資助學,擔心匯款中斷和沒到位會斷了孩子們的希望。因為得知劉盛蘭住院,很多受劉盛蘭資助的孩子來到醫院來看望他,照顧他。
春蠶死去了,但留下了華貴絲綢;蝴蝶死去了,但留下了漂亮衣裳;畫眉飛去了,但留下了美妙歌聲;花朵凋謝了,但留下了縷縷幽香;蠟燭燃盡了,但留下了一片光明;雷雨過去了,但留下了七彩霓虹。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觀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精選20篇)04-07
觀看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通用21篇)04-19
中國2021年十大感動人物代表心得體會(通用12篇)04-07
感動中國人物英雄事跡材料介紹03-16
央視《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心得體會(精選12篇)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