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研究的研究計劃
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我們又將接觸新的知識,學習新的技能,積累新的經驗,立即行動起來寫一份計劃吧。計劃怎么寫才不會流于形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課題研究的研究計劃,歡迎大家分享。
課題研究的研究計劃1
一、研究的背景:
進入二十一世紀,信息化給整個人類社會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傳統封閉的教育教學模式收到巨大沖擊。現在,我校全面實施教育部“農村小學遠程教育工程項目”,學校已建成衛星地面接受系統,擁有了多功能教室和計算機教室。教師具有較高的業務素質,課題組成員能掌握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熟練的pwoerpoint使用制作課件,有一名英特爾未來教育主講教師,部分教師承擔過市級課題研究,有一定的研究基礎。結合我校實際情況,提出《農村小學現代遠程教育模式三教學方法的研究》實驗課題,目的在于發揮“天網、地網”資源的優勢,探索現代遠程教育模式三教學方法的研究,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研究目標: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與實驗,總結并形成現代遠程教育模式三的教學方法。
2、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與實驗,推進校本研訓,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三、研究內容:
1、教學方面:在計算機教室和遠程教育資源環境下,以“一人兩節課”為載體,開展靈活多樣的課堂教學活動,探索出現代遠程教育模式三的教學方法。
2、教師方面:全面提高教師在網絡條件下信息收集、分析、整合、應用的能力,合理應用遠程教育資源,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
3、學生方面:逐步適應開放的教學環境,調整學習方法,掌握信息化環境下各類學科信息的獲取、處理及應用能力,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
四、課題研究的重點:
熟練掌握和運用現代遠程教育技術設施,立足遠程教育資源,開展不同層次的教育實踐活動,探索出現代遠程教育模式三的教學方法。
五、研究方法:
采用行動研究法、調查研究法、經驗總結法、個案分析法,以實際應用為出發點,探索規律,分析課題研究過程,展開課題研究。
六、研究過程(研究周期和步驟)
研究過程大致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醞釀準備階段(2014年1月—2014年2月)這一階段的主要工作:構思、規劃、制訂出本子課題研究的總體方案及各階段的實施要點,組織參與本子課題研究的教師加強相關理論的學習,學習子課題研究方案,明確本研究的意義及做法。擬定課題研究計劃。課題組成員制定個人課題研究計劃。
第二階段:子課題實施階段(2014年3月—2014年7月)
這一階段的主要工作:
1、召開課題研究開題會。
2、緊密結合“一人兩節課”校本教研活動開展實驗研究。
3、利用學校網站上“課題實驗”專欄、教師博客進行交流。
4、利用教學示范、經驗交流、論文、課件展示等形式,總結自己階段性教學實踐。
5、及時收集研究信息、資料,不斷完善操作過程。
6、定期召開研討會,總結交流經驗,撰寫階段性實驗報告。
第三階段:子課題總結階段(2014年9月—2014年5月)
這一階段的主要工作:
1、按照預期的研究目標完成課題成果,整理和分析研究結果(成形的教學方法),撰寫子課題研究報告。
2、出版論文集、案例集,形成學校網站“課題實驗”專欄、教師博客等信息資源庫,展示研究成果。
3、撰寫結題報告,填寫課題研究成果鑒定書,申請校課題領導小組對課題研究過程、研究資料、理論體系及研究成果進行鑒定,全面完成子課題研究成果評審工作。
七、研究預期成果及形式
1、子課題結題報告。撰寫出農村小學現代遠程教育模式三的教學方法的研究報告。
2、教學示范、經驗交流、實驗報告、“一人兩節課”校本教研等活動的資料集。(活動安排計劃、教學設計、教學課件、說課稿、評課記錄、活動總結)
3、典型的案例、課例、論文集。
4、學校網站“課題實驗”專欄信息資源、教師博客信息資源。
5、教育教學數字化信息資源(如課件、學件、錄像帶等信息資源)。
八、具體方法和措施:
1、學習有關理論,轉變教師的思想觀念,統一思想認識,增強課題研究的信心。
2、為保證本子課題按計劃正常地開展,使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得到及時的解決,子課題組成員要定期進行研討、交流。(至少每月一次。)
3、子課題研究人員每周保證兩課時理論學習時間,并做好與課題研究相關的讀書筆記。
4、個人備課與集體備課相結合,深入研究學生、課程標準、教材,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通過“一人兩節課”校本教研活動,大膽實踐新的教學方法。
5、課題組成員要經常反思、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教學反思是教師從事教學研究的基本手段,教師在實踐中掌握了這種手段無疑是掌握了自己專業成長與發展的重要工具。我們力求通過案例的分析,不斷的反思,使我們的教育智慧也隨之增長。反思之后應當以再實踐來檢驗,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再實踐以后再反思。
6、勤于交流。作為課題組成員,要積極通過報刊、學校網站“課題實驗”專欄和教師博客在校內外交流學習心得、實驗體會,加強同伴互助。
7、善于總結。課題組成員應注意及時抓住教學中的靈感,進行教學反思,理論聯系實際地對階段性實驗成果進行總結研究。因為只有教師意識到自己不足并經反思使之得到調整和重組,才能形成先進教學理念和個性化的教學方法,我們的課題實驗才能在不斷的“總結—調整—再總結—再調整”中取得成功。
8、子課題負責人要負責收集、整理該子課題研究的各項資料,并及時上交。
課題研究的研究計劃2
一、研究的課題:
“互動生成數學教學策略的研究”
二、個人子課題:
處理好“預設”與“生成”關系的研究
三、研究目標:
通過課題研究,探索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預設與生成有機結合的教學境界。使預設的教案在實施過程中開放地納入直接經驗和彈性靈活的成份,構建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運行機制。將數學教學提升到生命的層次,達到教學相長、師生共同提高的教學目的。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
1、課堂教學中預設與生成現狀的調查研究。
2、課堂教學預設策略的研究。主要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結構、教學情景創設、學生學習方法等預設策略的研究。
3、課堂教學靈動生成策略的研究。主要包括講解策略、討論策論、提問策略、管理策略以及過程控制策略等的研究。
4、巧妙把握生成性因素,提高課堂教學價值的研究。主要包括學生提問的亮點捕捉與生成、意外事件的利用與生成、學生出錯的資源利用與生成、教師出錯的資源利用與生成等策略的研究。
5、“預設與生成有機結合”的教學策略的探究。主要包括生成超越預設、預設與生成相互促進、生成與預設達到和諧統一等策略的研究。
研究重點:
1、意外生成的策略研究
學生提問的亮點捕捉與生成的研究、意外事件的利用與生成的研究、學生出錯的資源利用與生成的案例研究、教師出錯的資源利用與生成的案例研究、教師與生成關系的研究
2、生成與預設和諧統一的策略的研究
預設與生成之間內隱的“相融點”研究;預設與生成相互促進的“支撐點”研究。
工作安排:
XX年9月:課題研究準備階段;
XX年10月:子課題立項,設計、修改方案,開題論證,完善方案計劃;
XX年11月—12月:開展現在數學課堂上開展具體實踐研究,進行學生學習方式、教師教學方式調查,搜集有關預設與生成的教學理論指引課題研究;
XX年1月—4月:授課小結,開展教學研討,形成書面材料,并收集典型案例;
XX年5月:參與qq群交流研討課題工作;
XX年6月—7月:擬寫教學反思;撰寫學年課題研究小結,匯編成果專輯。
課題研究的研究計劃3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為指導,努力學習有效教學的先進理論和實際經驗,全面貫徹和落實課題研究的目標,用實際行動切實做好課題的`各項研究工作。
二、研究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本課題在市教科所、市教研室和學校^領`導的指導下,在全體組員的共同努力下,本學期已進入深入研究階段,馬上面臨中期評估。在前兩個學期的研究中,課題組圍繞“小學品德課程資源開發利用”這一核心目標,以課堂為基地,以學習研討為抓手,在理論學習和實際課堂教學中,作了一些探索和嘗試,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比如說大家對“如何發揮教師和學生在開發利用小學品德課程資源過程中的主體作用”的理解還過于膚淺和狹隘,在課堂教學中只是限于對課堂教學環節的設計、實驗操作的層次安排等,這方面的探討還做得還不夠深入。因此,本學期將把研究的重點放在“小學品德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途徑與方法”研究上,同時加強理論學習。
三、具體研究措施:
1、加強學習
學習是個體成長的重要途徑,是研究得以順利開展的保證。本學期仍以品德課題組成員的自主學習和課題組集體的學習研討為兩條主線,引領組員們不斷學習相關的理論和教育專著,正確把握小學品德課程改革的方向和基本理念,以先進的教育理論不斷充實自己,不斷提高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在教學設計和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加以正確的理解和運用。利用好網絡這個學習的平臺,學習研究他人的成果,開發有價值的小學品德課程資源。
2、抓實研究
以往的研討,都是以公開課或研究課為依托,進行交流或研討。這些課都是經過精心的準備,自然上得心應手。本學期我們更多的要讓組員樹立每節課都是研究課的意識,并能及時記錄下教學中的得與失。組織大家定期進行交流,互相學習,共同提高。實實在在地將研究深入到日常的教學之中。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我們必須緊密結合課堂教學,從我們的教學實際和需要出發,積極深入進行課題的研究工作。讓我們的研究服務于課堂教學,用課堂教學展示我們的研究成果。
3、勤于總結
在過去的一年多里,我們品德課題組成員寫出了一些有價值的經驗總結或教學論文,并在省市獲獎。但思想上還存在惰性。雖然平時教學中有一些“閃光”點,但由于沒有及時記錄下來,使得一些有價值的東西都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了。因此本學期要在實踐的基礎上勤于總結反思,認真及時地記錄下成功或失敗的原因,真正做到“教有所得,研有所獲”。在開展《小學品德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研究》課題研究的具體過程中,鼓勵品德課題組成員積極將自己在課題研究過程中的一些心得與體會及時進行摘錄,并能努力撰寫成文,在定期和不定期的集體活動中進行廣泛的交流與研討活動,爭取有高質量的研究論文發表或獲獎。
四、具體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召開品德課題組成員會議,制訂本學期課題研究工作計劃。
2、確定本學期課題組研究課的時間和人員。
3、組織課題組成員觀摩安慶市小學品德學科精品課展示活動。
4、課題組成員整理聽課記錄,撰寫聽課心得。
三月份
1、課題組成員的專題培訓。
2、交流安慶市小學品德精品課聽課心得。
3、開展“我最滿意的《品德與生活(社會)》教學設計”活動。
四月份
1、品德課公開研究課探討。
2、課題組成員集體評課。
3、課題組成員集中業務學習。
五月份
1、品德課公開研究課探討。
2、課題組成員集體評課。
3、課題組成員集中業務學習。
六月份
1、課題組成員自主學習成果交流。
2、課題組成員集中業務學習。
3、課題組成員撰寫課題研究過程中的心得與體會。
七月份
1、做好本學期課題研究過程中的各種資料的整理歸檔工作。
2、課題組成員對一學期來的研究工作進行認真總結。
3、課題組成員集體完成課題研究的中期總結。
【課題研究的研究計劃】相關文章:
1.課題研究計劃
2.個人課題研究計劃
3.小學課題研究計劃
4.教師課題研究計劃
5.課題研究活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