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研究實施方案(通用11篇)
為有力保證事情或工作開展的水平質量,我們需要提前開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書面計劃,是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等。那么你有了解過方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課題研究實施方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篇1
為了把校本研修工作落實到實處,并能扎扎實實的開展,真正為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提供廣闊的空間,進而促進學校辦學水平的總體提高,達到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特制定校本研修和微型課題研究的具體實施方案。
一、校本研修的組織和管理體系:
(一)校本研修的管理體系:建立學校、教研組、備課組“三級管理”研修體系。
1、校本研修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2、校本研修質量評價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3、校本研修組織實施小組
組長:
副組長:
(二)各組織機構職責
1、學校領導小組的主要任務是根據學校實際,提出落實校本教研的具體措施,組織全校性的校本教研活動,開展對本校課堂教學的評價工作,選拔本校的課改骨干教師和優秀骨干教師,加強對學校各學科組校本教研的規劃管理,總結,推廣校本研修的經驗。
2、以各教研組為單位,建立學科校本研修小組。
其主要任務是規劃本組的校本教研活動,組織每周一次的研修活動,落實區、校級校本管理機構的任務,確定本學科校本研修的專題,組織開展同伴互助和案例研究。
3、以學科備課組為單位,建立學科年段研修小組。
組織本組教師研究和解決在課程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督促教師自覺進行自我反思。
落實學校、學科組的校本研修任務。
4、教研組要提交校本培訓計劃,確保校本培訓主題、內容源于教育教學實際需要。
二、時間安排:
1、20xx年xx月xx日~xx月30日(第一輪xx月15日,第二輪xx月30日)
(1)制定學校校本研修工作計劃,并上報區有關領導。
(2)各教研組對教師進行宣傳和動員工作。
(3)各教研組作好研修課題申報工作,擬定學科組研修課題實施計劃,設計實施方案并于xx月20日前教務處(高中交新校區教務處,初中交老校區教務處)。
2、20xx年xx月21日——20xx年11月30日
①根據區領導對規劃的審批意見開展校本研修的第一階段活動。
②對研修活動進行資料積累。
③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提出改進措施。
④各教研組對前期工作開展情況作匯報(書面和召開專題研討會),由教務處組織。
3、20xx年12月一20xx年1月
①在對第一階段工作總結的基礎上,對下階段校本研修工作進行進一步的規劃和部署。
②接受第二階段的檢查工作
4、20xx年2——20xx年4月
(1)各教研組研修課題全面總結工作。
(2)接受學校質量評價小組的驗收。
5、20xx年5月
接受區師培與教育研究中心的組織驗收。
三、校本研修的管理:
1、教務處組織教研組制定學期研修計劃,并由教務處審核。
2、教務處實行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結果制度,每周一次與集體備課時間同時進行。
3、教研組根據區師培與教育研究中心擬定的研修課題,提交各備課組選擇。
4、教研組長參與研修并實行考勤。
5、各備課組長做好研修活動過程記錄和研修活動總結。
6、各教研組每一階段向教務處匯總活動情況。
四、校本研修的評價及獎勵。
(1)根據對研修資料和研究課查驗的情況評定等第,分為優秀、合格和不合格。
(2)每學期末,學校對教研組、備課組,開展活動情況進行總結、評定,評選先進教研組、先進備課組,并予以量化,一定獎勵教研組長、備課組長。
(3)凡未組織校本研修的教研組教研經費人平扣30元,不合格的教研小組人平扣xx元。
(4)凡是取得優秀成果的教師個人在職稱評定,區級優秀,名師選拔上享受優先和加分待遇。
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篇2
一、課題名稱
小學語文“自主、合作、學習型課堂教學研究”課題實施方案。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研究在學生與教師形成的學習共同體中,建立起自主建構、自我探索、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督的學習策略,通過“生生互助”“師生互助”的學習形式,實現共同發展的高效、快樂的課堂。
在全面推進教育改革的基礎上,我們學校將以語文學科的研究為帶動,以學生全面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和學校可持續發展為前提,落實新課程提出的目標,促進學生自主健康的發展,調整教學關系,構建學生自主互助學習型的課堂。
在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我們學校已經取得了許多成績,為了進一步深化這一課題的研究,推廣研究的結果,延伸課題的發展,特制定本方案。
三、確定實驗年級和人員
4—6年級全部參與研究,1—3年級逐步滲透。
本著有一定研究基礎、責任心強、有創造力等原則,在各年級、各學科重點確定以下研究人員。
語文:李文真、趙玲芳、趙瀅、吳敏瓊、鄭蓉、林水珍。
四、研究的目標
1、研究個體教學特色,形成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教學模式。
2、建構有效教學策略,形成教學建議和常規。
3、建立課堂評價標準,引導和促進課堂教學改革。
4、構建先進課堂文化,促進師生和諧健康發展。
本項研究在我們學校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氛圍。多數教師能夠正確把握構建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的理論基礎。結合我們學校的實際情況,確定下面的近期目標:
1、讓每一位教師在教學中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探索活動的最大熱情。
2、多數教師在教學中奠定合作學習的基礎,形成學生互助學習的習慣和氛圍。
3、部分教師形成自己個性的自主互助教學模式,并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有一定的研究方向。
五、研究的基本內容
(一)語文學科課型推廣與研究
1、推廣單元授課教學模式。“單元授課模式”的研究分為三個層次:
(1)“課型研究”,以一個單元為教學單位,自主確定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課型,一般用3—4課時完成一個單元的授課任務。
(2)“學案研究”,課堂學習形式的研究,就是確定學生采用什么方法,如何掌握知識,并落實教學效率的研究。
(3)“反思研究”,對于一節課的反思,由過去對教師的語言和行為作重點反思,改為對學生參與程度、學生學習效果等方面的研究。
2、立體式閱讀教學模式的研究。多數教師能夠接受在課堂上拓展學生的閱讀量,做到“以讀促教”。以前因為缺少讀書資料,“主題學習叢書”“語文拓展閱讀”等材料已經解決了研究的困難。
本學期,我們規定語文教師根據年級的不同,每篇課文至少拓展1—3篇閱讀材料,具體研究的內容可以借鑒“單元授課模式”的三個層次。
3、當堂矯正反饋。學生的提高需要自己的內省和反思,更需要教師的糾正和反饋,教師應該通過檢測,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的狀況,將正確的信息及時地反饋給學生,幫助學生更好地糾正學習行為。
4、小組劃分。為形成有效的合作小組,在編排小組的時候,一般本著優生、學困生互相搭配的原則,將學生分成四人小組,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也可采取兩人合作的有效做法。
教師在充分利用合作小組的同時,形成自己的教學模式,學生形成比較和諧的合作習慣,以便于學生能夠有效地進行自主、互助學習。
六、研究的步驟
1、20xx年9月份—12月份為探索實施階段。
每位教師在學習、討論、探究的基礎上,明確研究的內容,把握研究的方向,探索自己自主、互助、高效、學習型課堂教學的特點,并逐步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學校實驗領導小組推門聽課檢查實驗落實情況。
2、從20xx年1月份—6月份開始,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教學學科特色使用階段。
每位教師都能自如地根據本學科的特色進行授課,并且取得很好的效益,形成自己的教學個性。
3、20xx年9月—12月份,加強集體備課活動,集思廣益。
在自主互助學習型的課堂教學中,進一步體現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精神,屬于學生的自由空間加大,本階段就針對在課堂操作中生發的影響教學效率的問題進行進行集體研究,探索各種解決問題的辦法。
在本階段中,學校將組織研究課、公開課、示范課等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展評活動,并且將從中選出部分優秀教師通過研討會、交流會等形式交流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困難和疑惑,及時釋疑答惑,推進課堂教學學科特色模式的順利行。
4、20xx年1月—5月份,研究展示階段。
學期結束前,教師們根據自己的實踐研究,要拿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個性教案,形成自己個性的教學模式。可以組織側重學案設計的評選活動。
5、20xx年6月,研究推廣階段。
在總結本學期的研究結果后,我們將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下學期的大范圍推廣研究方案。
七、研究的方法
1、調查法。本學期領導聽課的重點放在學生的綜合素養上,充分了解教師是否真正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如是否給學生一點時間,讓他自己去安排;
是否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自己去探究;
是否給學生一個困難,讓他自己去解決;
是否給學生一個懸念,讓他自己去質疑;
是否給學生一個條件,讓他自己去鍛煉;
是否給學生一個權利,讓他自己去選擇;
是否給學生一個機遇,讓他自己去抓住;
是否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自己去發展。
通過聽課調查了解教師的具體研究情況。
通過對學生的咨詢了解調查教師的實際研究情況。
2、問卷法。教導處將進行學生問卷調查,了解教師實際的研究情況,及時發現研究中的問題。
3、交流法。通過教研組以及學校組織的集體研究交流,考察教師研究的具體程度。
4、測評法。充分利用一些活動,采用一些簡便、易于操作的現場測評方式,對課堂教學效率進行實際的考評。
八、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
小學語文“自主、合作、學習型課堂教學研究”課題實施方案,最終要通過真實的課堂,展示研究的結果。
我們將保存學校組織的各種圍繞課堂開展的具體活動材料,如:教學案例;課堂實錄等。
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篇3
一、課題的提出
審視當前學生的閱讀現狀卻不太令人樂觀,在大力呼吁讀書的同時,老師不知道該向孩子推薦什么書,家長們不知道怎樣的書籍適合自己的孩子,孩子手中捧著的書則呈現或缺乏價值、或缺乏樂趣的狀態。
我們課題研究的價值在于從兒童的心理與能力出發,分年段地有重點地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有效地提高孩子的閱讀質量與閱讀樂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適應力及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本課題研究的創新之處在于針對目前學生的閱讀現狀,提出了階梯性閱讀方式,根據學生的年齡層次,選擇適合的書籍,并通過閱讀指導課的形式,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有效地指導。
二、理論假設
朱永新教授說過,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而童年的閱讀對于一個人的完美人格形成又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兒童文學對于一個孩子來說,意味著成長的伴侶,意味著心靈的雨露,意味著精神的家園,意味著美的存在,意味著笑的源泉,意味著第二個生命。
兒童文學是人類專門為兒童寫的,是兒童自己的“文學”,表現的是童心和童趣,使最適合兒童心靈的讀物,因而也是兒童最愿意接受的。兒童文學讓人善良,兒童文學增添人審美的意趣,兒童文學會讓人孩子的心靈變得豐富敏銳,使他們具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童年階段的閱讀是審美情趣和美好人性的起點,兒童文學可能影響人的一生。
帶領孩子走進童書的世界,幫助孩子選擇適合自己年齡的書籍,引領孩子在閱讀中提高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讓閱讀成為孩子生活中的一種習慣、一個愛好,讓書籍成為孩子快樂的源泉。
三、研究目標和內容
1、研究目標
通過開展閱讀童書的活動,帶領孩子走進童書的世界,幫助孩子選擇適合自己年齡的書籍,引領孩子在閱讀中提高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讓閱讀成為孩子生活中的一種習慣、一個愛好,讓書籍成為孩子快樂的源泉。
2、主要研究內容
(1)、研究閱讀當前優秀兒童讀物,尋找鑒別優秀作品,從兒童哲學、兒童心理與教育目的出發,思考特定的兒童“應當讀什么”的問題。
(2)、選擇“共讀”童書,組織和開展班級讀書會,探索如何通過師生的共同討論,引領兒童在閱讀能力、品德修養、審美情趣等方面得到發展。
(3)、借助家長與社會的力量,組織和開展親子共讀活動,研究親子共讀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作用。
四、研究思路與方法
1、研究思路
本課題研究意圖在于通過童書閱讀的研究與實踐,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與閱讀能力,進一步推進書香校園的建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研究中將采用分年段推薦、階梯性閱讀的方式開展閱讀活動。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收集有關童書閱讀的中外研究資料及他人成功的閱讀課、讀書會的案例,借鑒其成功之處,同時進行不斷揚棄,形成課題研究的基本理念。
2)行動研究法:實驗教師研讀童書,引領學生閱讀童書,以閱讀課為陣地,課內外想結合,在實踐中不斷地反思、改進,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經驗總結法:在課題實踐研究的基礎上,從理性和實踐層面上總結、提煉童書閱讀的具體方法與經驗。
五、實施步驟
研究時間是3年。
1、準備階段:
分低中高三個年段成立課題研究小組,明確兒童階梯閱讀研究的內容與目標。組織課題組教師開展童書的閱讀、選擇與推薦工作。提出若干兒童閱讀的“主題”,并把它們分配到不同的年級中。總結分析學校近幾年讀書活動的經驗與成果及存在的問題,討論引進童書,進一步推進讀書活動的具體措施。
2、實施階段:
按低中高三個年段,以閱讀課為主陣地,結合讀書節等活動對學生進行童書的推薦、介紹和閱讀指導,并由實驗教師及時做好資料的搜集與整理工作。
3、總結階段:
整理課題研究相關資料(活動方案、閱讀隨筆、讀書報告、學生習作、論文案例集等),撰寫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篇4
一、課題名稱:
如何解決學生在跑動過程中身體前傾角度的問題
二、研究背景:
體育課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到學生的身心健康、發育狀況和個性發展。
隨著科學和教育事業的發展,對體育教學的研究也深入開展起來,這就需要我們體育教學必須建筑在科學的基礎上。中學階段,學生正處于身體生長發育階段,從生理到心理狀態正是迅速發展時期,對于一生中增強體質打基礎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抓好體育教學,加大學生的興趣,有效增長學生體質。
三、研究步驟
第一階段(20xx年2月—20xx年7月)調查研究與制定方案且開始實施研究解決問題。研究目標主要是解決學生跑步時身體前傾角度原因教學方法的研究、教學效果評價的研究等。
第二階段(20xx年8月—20xx年12月)本階段的研究目標主要是鞏固研究課題實施和對本課題研究的過程進行資料收集整理、總結,完成調查與研究報告。
四、研究目標
1、通過本課題研究,進一步加深對《標準》新理念的理解,為在理念與實踐之間架起橋梁,做些初步探索。
2、通過本課題研究,讓學生了解或初步掌握跑步時上體前傾角度問題原因的理論與實踐知識。知道在跑的練習時注意調整自己的跑步姿勢。
3、通過本課題的研究,針對“學生跑步時上提前傾角度問題原因”設計及實施與策略進行一定的研究,形成有一定科學性、可行性、推廣性的理論與實踐基礎。
五、研究過程設計
1.準備階段(20xx.2――20xx.4)組建課題組。收集有關材料,組織學習,制訂課題方案。
2.研究階段(20xx.5――20xx.8)根據課題設計方案扎實開展研究工作,邊實施邊小結,不斷完善課題實施方案,撰寫階段研究報告,認真做好課題資料的收集和積累工作。
3.總結驗收(20xx.9――20xx.10)整理各類資料,完成實驗結題報告,迎接上級有關部門的驗收.
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篇5
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切實促進我校教育教學工作持續發展和教師專業成長,將我校教育科研向更深層次推進,引導學校教研組和教師積極參與教育研究,把科研與教學、教研有機結合起來,努力實現我校教學工作由“經驗型”向“科研型”的戰略轉變。經學校研究,特制定如下“小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樹立“問題就是課題,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從教育教學中的小事情,以小見大,實實在在,對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通過討論立為“小課題”,開展實實在在的研究,并通過小課題研究工作,探索總結教研、科研、培訓互相促進的校本研究新模式。
二、實施目標
(一)通過小課題研究,切實解決課堂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提高教學有效性。
(二)從機制上保證教研活動課題化,形成教研組科研氛圍,提高教研成效,促進教研組建設。
(三)通過小課題研究,提高教師將教育科研與日常教學工作進行有機整合的能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三、總體思路
以教師個人為主申報進行小課題研究。形成以課題研究引領教學和教育實踐的校本科研機制,引導教師立足自己的教學和管理實際,觀察發現教育教學現象中存在的問題,在常規教研活動中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研討解決問題,提煉形成教學策略,指導自己和同伴的教學行為,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從而實現學校教育的發展。原則上,從上一學年的“智慧項目”中擇優轉化,即把有一定實踐積累的“智慧項目”改為課題,進行深化研究。
四、小課題研究的途徑
小課題研究常常以課堂為現場、以教學為中心、以教師個人為主體、從實際出發開展教學研究。在小課題研究過程中,教師們可根據各自的不同興趣、不同特長、不同需要和教學實踐中發現的不同問題進行個性化的研究,甚至得出個性化的結論。
五、實施流程
(一)選題。教師根據自己在教學工作中遇到的突出問題,查閱、收集和整理相關資料,認真分析篩選,確定研究課題。選擇的研究課題,應該具備“針對性強、切口小、研究周期短”的特點,一般應是所任學科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一個問題,可以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環節、一個問題、一種現象、一個案例等。小課題研究周期不要太長,原則上是一個學期或一個學年。
(二)申報立項。參加“小課題研究”的學科組(教師),確定研究的主要內容,闡明所解決的問題和預期達成的目標,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驟等。學校教科室組織力量對提交的課題進行審核,在一周內公布立項的小課題。
(三)實施研究。課題負責人組織成員按照課題方案,有計劃地開展研究工作,積累研究過程資料(同時完成附件二、三),建立小課題研究檔案袋。將常規教研與小課題研究相結合,在教學、聽課、評課過程中開展實踐研究,從而解決問題。教導處教研處將對研究進行督查指導。
(四)結題(包括中期小結)。每個學期結束,都要開展小課題研究成果總結鑒定匯報會(周期屬于一學年的,要開展中期成果鑒定匯報會),學校對研究狀況進行評估。
課題成果一般應是一份總結報告。結題程序為:(1)課題組及時整理研究過程資料及成果資料,撰寫研究報告;(2)將研究報告、過程資料及成果資料交學校教科室;(3)學校教科室組織有關人員聽取研究者的報告,對課題進行評審,向研究者宣布評審意見。
(五)成果鑒定與推介。結題后,學校將對開展的小課題研究成果進行鑒定、評獎。對優秀的研究成果進行全校推介,推動成果在學科內及學科間的應用與共享。
六、課題管理
(一)營造良好的小課題研究氛圍。學校積極倡導和要求全體教師參與到課題研究中來,并提供理論上和實踐操作層面上的具體指導。要進一步強化“問題就是課題,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新理念,以“短、小、實、快”為教育科研工作指導方針,促使廣大教師破除教育科研“高不可攀”的神秘感,引導課題組選擇一些內容具體、切口小、周期短的問題進行科學研究,從而克服傳統課題研究“假、大、空”的不良現象。
(二)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小課題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小課題研究的指導和評審等工作。加強研究的過程管理,對立項的小課題研究建立電子檔案。制定小課題研究的組織、實施、評定、表彰獎勵等制度,確保小課題研究扎實有序地開展。
(三)培訓小課題研究人員。進行專題培訓,介紹與小課題研究有關的教育理論等,指導教師通過多種渠道查閱相關資料,激發教師研究小課題的興趣和研究欲望,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從而培養出一些思想前瞻、能力突出、成果豐碩的研究型教師。
(四)深化小課題研究。要把課堂教學作為實施小課題研究的主渠道,積極開展以上課、說課、評課為基本形式的課堂教學活動,深入探究各學科教學的基本策略;研究組成員定期召開專題會議,分析課題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共同研討對策和措施;課題組內部也可以開展教學論文、教學反思、教育案例、教學設計和課堂實錄等不同系列的小課題研究成果評比活動,引導教師研教結合,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七、教師小課題研究技術評審組
(一)領導組
組長:邵健勝
副組長:朱曉仙
組員:丁少劍朱敏燕葛俊佳王玉婷鮑佳樂徐子華
教師小課題研究領導小組職責:
負責規劃、計劃、督導教師開展小課題行動研究。中期進行檢查指導;最后進行小課題鑒定評審工作。
(二)指導組
組長:丁少劍
副組長:朱敏燕
成員:胡旭亮莫燕君謝云鶴
負責組織教師學習小課題實施方案,幫助教師選題,實驗過程督導檢查評價指導等具體指導工作。
八、其他
(一)小課題成果按照具體等級在教師個人年度中加分。
(二)教科室將優先考慮將優秀的校級小課題培育成市級及以上課題。
(三)教科室定期對校級小課題的材料進行整理歸檔。
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篇6
一、研究的背景
歌曲是詩歌和音樂的結合。本課題所指經典歌詞,主要包括近一百年來的一些中外著名歌曲的歌詞。與唐詩宋詞相比,這些歌詞既有詩歌的意境,又具有時代特色;與其它一些文學作品相比,這些歌詞是短小精悍的韻文,更適合小學生誦讀;與當前的一些流行歌曲相比,這些歌詞不但有動人的旋律,而且更具有深厚的思想文化內涵。
我們看到,當前有許多流行歌曲并不適合小學生傳唱,卻能通過多種傳媒進入小學生的生活,它們污染了孩子的心靈,也污染了孩子的語言學習環境。一些港臺流行歌星更缺乏基本的漢語修養,助長了語病的社會流行。相反,經典歌曲是時代主旋律,是中華民族和全世界的優秀傳統文化,應該世代傳唱,然而時代變遷,許多經典歌曲正逐漸被下一代遺忘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我們覺得,經典歌詞正是學習語文的寶貴資源。
二、研究的意義,目標
1、讓學生讀講經典歌詞,學習純潔美好的祖國語言,用歌曲旋律作為閱讀理解的催化劑,使經典歌詞中的營養更好地轉化為學生的語文素養。
2、以經典歌詞讀講活動為載體,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有效利用網絡資源,實現語文,音樂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音樂素養,信息技術素養。
3、讓學生欣賞和傳唱經典歌曲,用詩歌和音樂合二為一的美的熏陶代替空洞的說教,以美育促德育,提高德育的實效性。
三、研究的內容
(一)相關的理論研究
1、孔子《論語》中提出:"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強調了詩,禮,樂三者的教育功能。經典歌曲是否兼有詩,禮,樂的因素讀講經典歌詞是否兼有德育,美育,智育的功效
2、自1998年6月開始,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推出了一項中華古詩文經典誦讀工程。2002年6月,"中華古詩文誦讀工程中的優秀傳統道德教育的實驗研究"成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我們是否可以認為:經典歌詞是經典古詩文的現代版,讀講經典歌詞是古詩文經典誦讀的拓展延伸
3、歌曲旋律是溝通歌詞作者和聽眾情感的橋梁,它能否成為小學生閱讀理解歌詞的催化劑其心理學依據是什么
(二)實踐研究
1、編寫讀講經典歌詞實驗用書,準備相關材料
①制作用于網絡點歌的網頁,學生點擊相關的鏈接就能聽到上述所有歌曲的演唱
②編寫紙質《經典歌詞70首》讀本。
2,讀講經典歌詞
①利用課余時間(隱性課程)
在教室里經常性地播放一些經典歌曲VCD光盤,供學生隨意欣賞。
②專門開設15分鐘讀講經典歌詞小課程
時間為下午1點至1點15分,即學校原來安排的情操課時間。
讓學生自主挑選一首歌詞,教師排出每個學生讀講歌詞的日程表,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當小老師,面對全體學生上臺主持,通過誦讀,提問,討論等互動環節,對所選歌詞展開合作探究式學習。
③結合語文課教學
讓不同主題的經典歌詞在語文學習的各個階段發揮作用,并熟讀成誦。例如:用經典歌詞來營造學習氛圍,用經典歌詞來加深課文理解,用經典歌詞來學習語言,用經典歌詞進行拓展閱讀。
④利用學生在家時間
讓父母和孩子一起聽唱經典歌曲,研讀經典歌詞,進行網絡點歌并查找資料,實現家校聯動,建設學習型家庭。
四、研究的步驟
1、相關的理論研究
2、資料搜集,讀本編寫和網頁制作
3、前測
4、讀講經典歌詞的活動模式和教學策略研究
5、后測
6、撰寫研究報告
五、研究的預期成果
1、降低流行歌曲對小學生的不良影響,培養小學生對經典歌曲的興趣愛好,提高審美情趣,豐富課余生活。
2、在讀講經典歌詞活動中學習政治,歷史等多方面的科學人文知識,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和道德修養。
3、不借助書面作業而幫助學生積累詞語。七十余首經典歌詞約有五百個生字新詞,相當于兩冊語文課本的課后詞匯總量。
4、提高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尤其在感悟詩歌意境等方面。
5、在誦讀經典歌詞過程中培養語感。
6、在讀講經典歌詞過程中,培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
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篇7
一、研究背景
分層教育的研究由來已久。兩千多年前,孔老夫子教學“各因其材”,便產生了“因材施教”的思想。千百年來人們一直在探索落實這一思想的教學方法,特別是在采用 “班級授課制”以后,解決“因材施教”的問題,變得更為迫切。國內外關于分組的,個別的教學實踐和層次教學實驗,都為解決這一問題做出了可貴的貢獻。
1987年7月至今,湖北大學教育心理學教授黎世法黎世法在發展異步教學論的基礎上,提出了異步教育學。
異步教育學認為:過去,教師講到哪里,學生就學到哪里,這是班級授課制下很普遍的“同步教學”。而建立在學生的“六步學習”基礎上的教師“五步指導”的異步教學方式,改變了教與學同步的狀況,做到了學生自主地學、教師科學地教,因而具有相當的科學性,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其次就是國內外已經取得巨大成果的層次教學。所謂的層次教學,比較集中地強調了幾點:
①學生的現有知識,能力水平。
②分層次。
③所有學生都得到應有的關注,都得到應有的提高。
分層教學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把學生科學地分成幾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體并區別對待,使這些群體在教師恰當的分層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發展和提高。
分層教學能夠以人為本,能夠彌補班級授課制天然的不足,能夠因材施教,使得每個學生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內都有事可做,有目標可循,有發展的果子可摘。因此,有其積極意義。
關于本課題核心概念的界定
1.異步教學。
注重學情,改變傳統的同步教學的方式,倡導學生自主的學,老師科學的教。
2.分層教學。
分層是多方面的。首先是通過自我鑒定和老師參照,把學生動態分為A、B、C三層。通過備課分層、教學分層、作業分層、考核分層等。促使學生從低層向高層攀登,然后再進行動態分層,讓學生收獲看得見的成功。
3.異步分層教學。
主要是針對同步教學和班級授課制的弊端,以“學情理論”為基礎,以人為本,以“異步分層教學”為核心內容的,對學生進行動態分層,分層教學,異步推進的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
二、研究目的
①構建既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又符合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實際,既符合素質教育要求,又體現語文教學常規,既體現以人為本、分類指導,因材施教,異步推進的教學思想,又便于操作的中學語文異步分層教學法的教學模式。
②改革傳統的“一刀切”、“齊步走”的教學模式,變“滿堂灌”、“填鴨式”為“啟發式”、“研討式”,變“講堂”為“學堂”,保證每個學生在“最近發展區”內得到全面充分的發展,使全體學生真正做到“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③從學生和教材的實際出發,遵循教學層次性和照顧學生差異性的原則,注意指導學法,培養自學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④學習、研究、國內外先進教學方法,轉化語文教學改革成果,推動高中語文教學質量的改革。通過課題實驗與研究培養、鍛煉語文教師隊伍,促進他們的專業發展。
⑤充分發揮每個學生學習語文的潛能,提高全體學生語文知識水平、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⑥本實驗的根本目標是以人為本,因材施教,促使學生自主學習,大面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本實驗最重要的形式是“小組討論”,重在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讓學生在共同學習和共同提高中,實現性格互補,人格融合,意在發展學生健康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本實驗最重要的內容是作文教學,目的是使學生閱讀與寫作,兩手都硬起來,以閱讀促進寫作,以寫作帶動閱讀;本實驗不僅注重眼前目標,而且注重長遠目標,大力提倡“創新是靈魂”,不僅針對學生,也針對老師,尤重學生創新思想的培養,為學生的將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 礎,并提供品質保證。
三、研究內容
1.研究假設
為了保證實驗的信度和效度,要把無關變量控制到最小程度。實驗班和對照班,在一樣的教學條件下,進行實驗的具體操作:
①首先與學生商討“異步分層教學法”,讓學生了解這種教法,喜歡這種教 讓這種教法深入人心。
②面向全體學生,摸底鋪排,在充解和掌握學生的情況下,對學生進行動態分層分為A(低層) (中層).c層(高層)三層,也可發動學生用自我鑒定式來分層,同時,要讓學生展望自己在單位時間里,通過異步推進達到的新層次,樹立異步推進的目標。
③教師對分層的學合理搭配,構成小組內各層次的有機組合,為小組討論作準備。
④在“指導預習”中,教師告訴學生預習方法,鼓勵學生填寫“質疑卡”。在充分參考不同學生的質疑,即完全了解學情的一半,結合課文的重、難點,設定“異步推進”的教學目標和內容,爭取有的放矢。這樣的教學,每一個層的學生既有現實目標,也有長期目標。老師把教學任務分解到各個層次的學生,再讓他們匯報交流,產生碰撞。甚至可以讓C組的學生充當小先生。
2.擬創新點
①自主學習的時候,每個同學都要填寫質疑卡。這個質疑內容,有時候可以讓其他層的學生解答。
②分層教學和分組教學有機結合,這樣在本組之內就形成了一個發展層級。
③動態分層,讓學生有努力的方向和清晰的目標,產生了動力源泉。
④促使老師關注學生,改變舊有的教學模式。實質上“四階六步”及其變式就是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3、核心內容
經過認真調研和反復論證,本課題組決定把以下幾個方面作為異步分層教學的主要內容和重點:
①科學的對學生進行動態分層,促進各個層面的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學習。
②落實“四階六步”的教學模式,并開拓出各種變格的課堂,收集好各類課堂案例,進行必要的研究和反思。
③摸索分層教學的規律,把分層教學、個別輔導、整體學習有機結合的方法。為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服務。
④探索分層教學和分組教學、探究學習等的有機結合。把異步分層教學和新課程銜接起來。更好的落實新課程,推進學生自主學習。
四、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查閱相關資料、參考或直接應用相關成果,進行綜合分析,尋求自主學習的理論創新。
2.調查法。通過調查把握學生心理,現有的認知水平,對學生進行動態分層,在異步分層推進的過程中,經常調查分析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機的方法調整。
3.案例研究法。研究名師課例中教師教學行為和學生自主學習行為,有針對性的積累實踐經驗和相關的理論依據。
4.經驗總結法。教師不斷地發掘,及時總結提煉“評價促進一年級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的成功經驗,比如對三有六讓的提煉和總結。
五、研究人員
此微型課題為微型課題,由王開東老師擔任組長,程媛和尹暉老師參與研究。
六、研究對象
張家港市外國語學校高三(1)(3)(4)(5)(2)班,共215人。
七、研究步驟
⑴準備階段:20xx年7月—20xx年9月,在前期“三會”的基礎上,統一認識,確立形成課題方案,選定進行實驗的年級,規范異步分層教學的相關規章制度和實施細則。
⑵實驗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3月,積極穩妥進行異步分層實驗,及時總結成功經驗,及時解決實驗中出現的問題,在實踐中提煉出具有推廣價值的異步分層教學模式,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⑶結題階段:20xx年3月,準備課題實驗研究成果的驗收,促進實踐結果的宣傳推廣。歷時1年半。
八、預期成果
1.20xx年8月,高中語文異步分層自主學習各方面論文發表。
2.20xx年10月,語文異步分層教學實驗課題結題報告完成。
3. 有關微型課題“高中語文異步分層自主學習”的`專著出版。
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篇8
引導教師樹立“問題就是課題,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依據“小步子、低臺階、快節奏、求實效”的原則,從教育教學中的小現象、小問題、小策略入手,通過小課題研究的形式,引領教師人人開展教學行動研究,提高學校總體教學水平。實施計劃如下:
一、保障措施
(一)組織機構
建立以校長齊興華為組長,副校長齊云飛、謝學平為副組長,教學干事李雙云、教研組長為組員的領導小組,負責小課題研究的組織、實施工作。
(二)明確職責
校長抓全盤,副校長負責課題的協調督促與過程指導,教導處負責各種活動的組織實施與檢查,落實資料的收集與整理。教研組負責課題的申報、評選、管理等工作,教研組長負責組內具體的研究實施和審核、研究及指導,教師完成小課題研究及成果匯總等工作。
(三)制度保障
教師嚴格按照《小課題研究程序》開展工作,個人的小課題研究情況納入優秀教研組條件評選中。
二、課題研究程序
(一)擬定課題。學期初,教師收集、整理教學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認真分析篩選,確定要研究的內容。學校根據教師研究的不同內容而確定本學期的研究類別,由中心教研組負責人進行總體研究。(所選課題應是在教育教學中實際存在的問題,一般只針對教學實際中存在的一個問題開展研究;所選課題一般應是所任學科或所教班級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可以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環節、一個要素、一個問題、一個章節、一個單元或某一個專題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一種現象、一個案例等。)
(二)立項申報。教師制定小課題研究實施方案,確定研究的主要內容,闡明所解決的問題和預期達成的目標,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驟和主要成員,明細課題研究的主要措施。
(三)審核督查。學校制定研究管理辦法和程序。教師小課題“方案”交至學校后,副校長組織中心教研組成員對教師提交的課題進行審核,定期檢查完成進度。中心教研組組織力量進行校級課題立項管理。
(四)過程監管。項目負責人加強研究的過程管理,對立項的教學小課題研究建立電子檔案。組織小課題承擔教師認真積累研究過程資料,及時進行階段小結,了解學校小課題研究的進程,發現研究進程中的問題,及時進行跟蹤指導,為教師的小課題研究提供服務。中心教研組負責組織項目負責人進行交流研討,培訓學習,對各課題研究進行跟蹤指導,引領向縱深發展。
(五)資料收集。課題活動參與者每周參加集體教研時匯報活動進展情況(教研組長做好記錄),學期末學校收集研究成果,成果顯著的優先推薦論文、心得等參加上級組織的各類評選。
三、結題鑒定
每學年結束前,學校組織教師進行小課題結題鑒定。課題成果一般應是一份總結報告和相關附件(附件包括支持研究課題的論文、案例等以及研究的過程性材料),
結題程序為:
(1)結題準備:提前一個月向中心教研組提出結題申請;
(2)整理研究過程資料及成果資料,撰寫研究報告;
(3)將研究報告、過程資料及成果資料交學校教導處;
(4)學校組織有關中心教研組成員聽取研究者的報告,對課題進行評審,向研究者宣布評審意見。
四、成果運用
學校完成小課題研究匯總表。集中將教學論文、教學反思、教育案例、教學設計和課堂實錄等不同系列的小課題研究成果匯編成冊。采取講課、評課、研究成果總結報告等現場匯報與材料展出相結合的活動形式推廣成果,在教學中廣泛應用,達到整體提升教育教學水平的目的。
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篇9
一.課題的提出背景
1.時代的呼喚。
《中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均提到了“培養學生的勇于創新的精神”。江澤民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既是社會發展、民族進步的需要,也是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可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時代的需要,同時也給中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
2.體現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課程目標》“表達與交流”要求“力求有個性、有創意的表達,根據個人特長和興趣自主寫作。”將創新思維引入作文教學中,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生創新靈感,迸發創新的火花,產生優秀的佳作。因此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非常重要。
3.改變語文作文教學現狀的需要。
近幾年來,高考作文大多是以材料作文的形式出現,這種作文形式新、約束少,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發揮才能,展現個性的廣闊天地,便于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也符合新課程和素質教育的要求與方向。
但是,歸納學生的材料作文寫作,主要存在“四大難”。
(1)腦袋空空,尋找素材難。
(2)假話連篇,抒寫真情難。
(3)題材老舊,標新立異難。
(4)語言貧乏,準確表達難。
高中作文教學的現狀:
(1)認識模糊,訓練不到位。很少有教師從課堂教學到批改對學生進行較為系統的訓練。
(2)急功近利,片面追求得分捷徑。因各種因素的影響,目前,絕大多數學校及老師的作文訓練是以應試為中心的,許多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時,不再強調立意、選材、結構、謀篇,不再要求觀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而是片面追求得分捷徑。
(3)觀念滯后,重視不夠。綜觀近幾年全國各地的高考作文試題,都有材料作文。正因為它是一種新生事物,好些人困于傳統的觀念一時還轉不過彎來,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不去好好地研究它、也不去對學生進行很好的訓練,從而導致作文教學與實際需要的脫軌。
(4)課程資源配置嚴重不足。
二、研究目標
1.探索語文高中作文教學中培養創新能力的途徑和方法,優化語文作文教學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作文能力。
2.提高學生寫作的興趣,促進學生主動、生動、活潑的發展,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
3.提升學生作文素質和語文教學成績,進而形成語文教育的特色,推動素質教育的進一步實施,產生良好的社會影響。
三、研究的原則
1、自主性原則:學生是本研究一切活動的參與主體,以人為本,尊重學生作為個體的獨立人格與特點,來展開實驗。自主在本實驗中即是出發點又是歸宿,在實驗過程中必須把學生的主體性貫穿始終,只有注重了學生的主體性,才能促進學生的人文素養的發展。
2、實踐性原則:研究學生創新能力教學的各種途徑與方法,都要通過師生的共同實踐活動來體現。實踐是認識與發展的基礎,因此,在課題的實施過程中,要特別注重活動設計的實踐性,為主體的有效參與創造更為廣闊的空間。
3、開放性原則:教育教學內容、形式、方法、評價開放,應是本研究遵循的原則。內容的開放,有利于教育綜合信息的整合,更適應學生創新素質發展的需要;形式的開放,有效地拓寬教育的范圍,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方法的開放,有利于激活思維,使策略運用準確到位,促進實踐的深入實施;評價的開放,有利于多元化評價機制的形成,推動課題的實施。
四、研究內容
根據自己多年帶高三的工作實際和畢業班的學生需求,我將自己的課題研究內容定位為“創新寫作實驗與研究”的子課題“學會寫新材料作文”。
五、研究步驟
1.研究周期:四年(20xx年3月——20xx年9月)
2.研究步驟:
分三個階段展開研究: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3——20xx.9)
學習相關理論知識,尤其是新課改相關的理論與作文教育理論。利用圖書室、互聯網、自訂(購)的報刊雜志(書籍)學習,不斷開闊知識視野,豐富理論水平。
在學生中進行作文課堂教學現狀調查,為課題提供重要依據。
確定自己子課題的研究方向為“高三學生如何寫新材料作文”。
第二階段:研究階段。(20xx.9——20xx.6)
具體研究分三步走:
1.材料作文的審題與立意。(20xx.9——20xx.9)
2.積累作文寫作素材。(20xx.9——20xx.9)
3.合理安排文章結構。(20xx.9——20xx.6)
任務及措施:
(1)總結個人課題研究得失,并圍繞本課題研究的意義、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理論支撐、原則方法、研究過程以及預期成果等,與課題組其他成員展開討論,反復論證修改形成深化研究的新的課題方案。
(2)按方案組織開展課題研究并收集有關材料。
(3)根據效果調整或完善課題研究。
(4)總結階段性成果。
第三階段(20xx.6—20xx.9)
整合有關資料,提煉總結,撰寫研究報告,結題。
六、研究方法
本課題是一項具有探索性、理論性、實踐性、針對性和時代性的研究,因此在研究中采用了多種研究方法。
1.在研究前,采用文獻法,查閱了大量先進理論、他人研究成果,并認真學習、分析和研究,吸收其精華。
2.在研究中,采用問卷調查法、觀察法、行動研究法、綜合法(理解、闡釋、反思、體驗、感悟等)等方法。
3.在研究后,采用個案分析法、經驗總結法、研究效果調查法等。
具體培養學生創新作文的途徑:
第一、指導學生走進生活,走向自然,以積累創新素材。
第二、開展藝術欣賞,以感悟創新之美。
第三、輕松作文,以營造創新氛圍。
第四、寫想象作文,以便獲取創新靈感。
第五、打破思維定勢,以便掌握創新方法。
第六、作文指導和評點側重命題、選材、結構、語言,以體驗創新樂趣。
七、課題預期成果形式
1.20xx年10月擬完成《材料作文的審題與立意》教學觀摩課的錄制,做好課后反思及教學案例分析。
2.20xx年10月擬完成有關材料作文寫作技巧方面指導論文2篇。
3.20xx年1月前指導學生參加中語會“創新杯”作文競賽,獲獎學生在10人次以上。
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篇10
一、設計意圖:
《幼兒園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要“積極開展適合幼兒的體育活動”。但是,現在的獨生子女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家長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心切,在家庭育兒上出現重智育輕體育、重保育輕鍛煉的現象,再加上多數家庭住在新村高樓,獨門獨戶,因此幼兒戶外活動的時間很少,普遍缺乏鍛煉。在幼兒園的實際工作中,常常偏重有形的、使用運動器械的活動,形式上熱熱鬧鬧,而運動質量卻不高,對體育活動的重要性和意義存在認識上的不同:有的認為戶外體育活動的場地大,教師不好組織;有的認為體育活動容易出事故,還是少開展為宜。由此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常常流于形式,或停留在計劃上,而真正的實際活動時間和活動質量去的得不到保證。鑒此,我們積極貫徹落實《綱要》精神,在保證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時間的基礎上,因地制宜,不斷優化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以進一步提高對開展幼兒戶外體育活動重要性的認識和,真正促進幼兒身心的全面的發展。參照《綱要》的精神,我們實施課題研究所遵循的原則有以下幾點:
1、 目標性原則
以幼兒發展目標為核心,將幼兒園的各種教育因素有機的結合起來。新《綱要》提出的保教目標是制定幼兒發展目標的指導思想,幼兒發展衛生學是制定目標的理論基礎。我園的幼兒身心發展特點是制定目標的現實依據。根據實現目標的需要,選擇相應的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及手段,克服過去教育工作中重內容出發,忽視教育目的的現象。
2、 發展性原則
幼兒體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是促進幼兒的發展。發展不僅體現為幼兒知識、技能的增長,更體現在幼兒的心理機能和身體素質的提高,幼兒的發展規律既遵循一般的規律,又體現著個體的差異。為此,幼兒園對幼兒體育活動的指導必須把著眼點放在促進幼兒身心各方面的和諧發展和素質的全面提高上。從觀察、研究幼兒入手,了解每個幼兒的發展需要,根據每個幼兒發展的不同特點,因人施教,促進每個幼兒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充分發展。
3、 發揮教師主導作用與幼兒主動性結合相結合的原則
對幼兒進行戶外體育活動的指導應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對幼兒施加教育影響、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過程。因此教師的作用應體現在根據幼兒的發展需要、計劃、組織幼兒園的戶外體育活動,為幼兒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激發、引導幼兒主動與環境相互作用。在教育過程中觀察、指導幼兒,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應充分認識到幼兒的發展是一個積極主動的過程,沒有幼兒的主動參與,任何教育難以獲得良好效果。因此,要尊重幼兒興趣與需要、注意、激發幼兒的內部動機,調到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克服長期以來以教師為中心,忽視幼兒發展需要和幼兒主動性的傾向,同時,也要注意防止出現新的“兒童中心”,消弱教師作用的現象。
4、 活動性原則
活動是幼兒與環境相互作用的橋梁,是幼兒活動發展的基本途徑。因此,應根據幼兒發展的需要,提供適當的教育環境,開展多種形式的、以幼兒動手動腦為特點的教育活動,活動多方面的經驗,促進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傾向。
5、 整體性原則
不同形式、不同方面、不同途徑的教育均對幼兒的發展有重要作用,因此,應充分發揮教育的整體功能,使體、智、德、美等方面的教育,多種形式的教育過程,幼兒園與家庭的教育成為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有機整體。克服重智輕德、重課輕游、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相脫節的現象。
二、研究內容:
1、我們發現園內普遍存在體育器材品種匱乏、使用率低、目的性不強、器材投放不合理等問題,我們將就提高體育器材在幼兒體育活動中的使用價值進行研究,尋求合理運用體育器械的規律。充分運用社區資源,充分搜集廢舊物品和自然物制作各種體育器械;探索創新,發揮體育器械的多種功能;因地制宜,為幼兒選擇適當的體育器械。
2、體育活動的方法多種多樣,而我們經常使用的游戲的方法組織幼兒練習,把枯燥的動作和身體素質的練習變成有趣的模仿活動或有情節的游戲活動,使幼兒輕松、愉快的參與活動,達到增強體制、促進全面發展的目的,我們將精心設計新穎多變的游戲活動,在住址形式和內容編排上進行改革,有目的、有計劃的積極引導幼兒探索游戲的玩法,促進幼兒的發展。
3、以課程理論為指導,優化幼兒每日“一小時”戶外體育活動,課程目表是課程的靈魂,制定好目標對開展整個體育活動有調控和保證的作用。但長久以來,有的教師習慣于按照事先編排好的教學內容來實施幼兒每日“一小時”的戶外體育活動,注重表面形式,頭腦中缺乏目標意識,我們將加強教師的園本培訓,樹立目標意識,掌握科學的教育策略。從體育的多維效應、多種角度見夠戶外活動的形式,多給幼兒一些自由的活動空間,使戶外體育活動更有特色。
三、研究方法:
1、為使教師進一步樹立發展的觀念,掌握幼兒參與戶外體育活動的一般規律及不同方面發展的特殊規律,易于根據發展目標設計教育活動。將每一目標分解為若干水平層次,形成從低到高的發展序列,教師可根據幼兒的發展實際,選擇相應水平層次的目標。
2、各體育活動的目標既是教師組織教育活動的依據,教育內容、方法及手段亦根據實現目標的需要而定。
四、活動的組織:
1、組織原則:注重手段的多樣化與內容的豐富性。強調通過多方面的重復性的經驗促進每一分解目標的實現,充分挖掘各級發展目標。
2、基本形式:
(1)個體活動:教師根據當前目標的需要和幼兒的活動興趣提供環境,投入玩具和材料引發幼兒主動活動。同時,教師亦注意在活動過程中觀察、指導幼兒,對于較長時間內一種或幾種行為練習的幼兒給予適當指導,以使幼兒通過個體的活動獲得發展。
(2)小組活動:主要作用是滿足幼兒不同的活動興趣,照顧幼兒不同發展水平,有利于教師因人施教、個別給予身體鍛煉技能上的重點指導,培養幼兒的集體意識、合作精神及協調人際關系的能力。
(3)集體活動:集體活動以傳授身體鍛煉的新知識、新技能為主,這些方面的知識技能適宜通過集體教育傳授給幼兒。
以上三種活動形式是相互配合、相互滲透的,可以相互轉化的有機整體,不可相互分割。
五、保障措施:
1、每周進行一次心得體會交流,采用講座、討論、交談、互評、辯論等形式。
2、每月進行一次戶外體育公開活動,組織教師進行觀摩、點評。
3、不定期的學習一些理論指導或優秀教案等文獻資料,幫助教師及時了解最新的理念
4、每季度進行幼兒戶外體育活動效果測評,以掌握研究的實效性和進程。
六、研究過程:
1、 準備階段:
主要收集開展優化幼兒戶外體育活動研究用的資料,組織教師進行學習,提高教師對優化幼兒戶外體育活動指導的理論水平,確定研究的內容,成立課題小組。
2、 實施階段:
制定目標與計劃、措施。組織教師進行實施計劃,進行幼兒行為觀察記錄,收集數據,及時調整實驗的進程。
3、 總結階段:
主要為整理資料,撰寫實驗報告、論文、總結、匯編結題材料。
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篇11
一、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理論依據
(一)理論背景和依據
1.背景。21世紀,科學技術更加發達,競爭更加激烈,社會對人的素質要求更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必須以心理素質為中介,心理素質的水平直接影響其他素質的發展速度和發展方向,特別是從事創造性學習和創造性活動,要以個人的心理正常和健康為基本條件。從現實看,我們正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當然包括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我國中小學階段獨生子女的普及化,中小學生的心理素質普遍不高。據權威部門測試,當前我國學生心理素質的合格率僅為17%,許多中小學生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障礙。他們身上暴露出來的心理問題直接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影響他們在課堂學習中的學習效率。中小學暴露出來的心理問題學校教育的關注,在實施素質教育,實施課堂教學中必須適當滲透心理教育。
2.理論依據。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根據小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動。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課堂教學,因此,對中小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的基本途徑也應在課堂教學中。課堂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是學校教育最基本的活動形式,它不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發展學生能力的過程,也是學生心理活動和心理發展的過程。
心理學認為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以及道德品質的形成都是通過自己的感知、記憶、想象、思維、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動實現的。贊科夫認為:“教學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包括心理健康因素對學生成長和發展至關重要。在學校教育中,課堂教學是最重要的教育活動,是實現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徑。因為課堂教學所占時間最多、分量最重、涉及面最廣、對學生的成長影響最全面、最深刻,所以要抓住課堂教學契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二) 學校背景
我校學生結構復雜,外來務工子弟的學生比較多,父母不在身邊由爺爺奶奶教育的也較多,還有部分單親家庭的學生,他們的學習得到家庭的關心比較少,使得部分孩子學習中出現了脆弱的心理,甚至出現一些小的思想傾向。所以小學生課堂學習中的心理輔導顯得極為重要。面對這一問題,xx年和20xx年,我校相繼提出“農村小學心理教育的實踐研究”和“培養小學生健康學習心理的實踐研究”兩個課題,目的是想依據現代教育思想和相關學校心理教育理論為指導,通過篩選,針對有明顯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個案研究,同時對不同特征的問題學生提出了比較具體的心理疏導的要求與方法。兩個課題分別于20xx年和20xx年成功結題,取得了一定的經驗。我校也被評為無錫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學校。
而要徹底扭轉這一現狀,學校還應繼續組織教師學習先進教育理念,在已有的經驗上進一步總結、提煉、升華,立足于課堂內外的時間。尤其是教師在進行常規的課堂教學時,應該自覺地、有意識地運用心理學的理論、方法和技術,讓學生在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的同時,完善各種心理品質,特別是諸如情感、意志、個性品質等方面。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輔導有著深刻、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鑒于上述客觀事實及我校的實際情況,經學校研究決定在我校繼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并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在課堂教學中。所以,我校提出了“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的實踐研究”的研究,通過此課題研究,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社會大家庭中健康地成長。
(三) 本課題國內外現狀的分析
心理素質是人才素質中不可缺少的一項基本素質,它在人才素質中具有核心和關鍵的作用。小學生受家庭、社會、學校的影響,由于身心尚未發育成熟,社會閱歷還沒有,加上家長對子女的期望值過高,往往在學生的心理上出現障礙現象,產生“心理負效應”。
而心理學的發展往往與經濟發達程度密切相關,國外一些發達國家對心理學,包括學校心理學的研究早而且也比較成熟,國外圍繞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門有一門學科叫學校心理學,20世紀初產生,30年代后逐漸發展起來,尤其是近年來發展很快,它主要研究5歲-18歲這一年齡段的問題兒童、青少年和有學習不良、學習困難、學習障礙或行為障礙等的兒童、青少年。現在國際上已專門成立了一個學校心理學聯合會。在美國,學校心理健康已形成了較完整和成熟的體系,我國香港地區的心理健康教育基本上模仿了美國的模式。
我國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從20世紀80年代起步,也有了不少研究成果,如今已有不少學校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并且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驗,已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經驗。
縱觀上述研究現狀,通過對本課題的研究,我們準備遵循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研究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同年齡發展階段(小學1―6年級)科學可行的教育內容,同時結合我校實際,建構既能有效教育學生心理問題,促進學生身心發展,又便于教師易于操作,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中的滲透心理教育的模式。心理教育應該以課堂為主戰場,以各學科教育為主要載體,充分發揮學校課堂教學的心理教育功能,充分調動全體教師共同參與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的積極性,這才是加強學校心理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徑和方法。
二、 課題的界定
(一) 什么是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教育教學中普遍使用的一種手段,它是教師給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全過程,它主要包括教師講解,學生問答,教學活動以及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也稱“班級上課制”。與“個別教學”相對,把年齡和知識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學生,編成固定人數的班級集體;按各門學科教學大綱規定的內容,組織教材和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并根據固定的時間表,向全班學生進行授課的教學組織形式。
(二) 什么是心理教育
心理教育是心理素質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簡稱,它是教育者運用心理科學的方法,對教育對象心理的各層面施加積極的影響,以促進其心理發展與適應、維護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實踐活動。 “心理素質”之“心理” ――從心理學角度講:心理素質包括情感,信心,意志力,和韌性等等。一個人的心理素質是在先天素質的基礎上,經過后天的環境與教育的影響而逐步形成的。心理素質包括人的認識能力、情緒和情感品質、意志品質、氣質和性格等個性品質諸方面。心理是人的生理結構特別是大腦結構的特殊機能,是對客觀現實的反映。心理素質具有人類素質的一般特點,但也有自己的特殊性。在走向21世紀的今天,人的心理素質顯得越來越重要。在學校和家庭教育中重視對少年兒童的心理素質教育,也成為社會和時代的要求。
“心理過程”之“心理”――心理過程是指心理活動發生、發展的過程。它具有時間上的延續性。人的心理是復雜的。心理過程是心理活動的重要方面,個性心理特征是個體心理活動過程體現出來的特點。整個心理過程又包括認識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研究人的心理活動過程的特點和規律,對于搞好教育教學工作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三) 什么是心理健康
從廣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為、人格完整和協調,能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
個體能夠適應發展著的環境,具有完善的個性特征;且其認知、情緒反應、意志行為處于積極狀態,并能保持正常的調控能力。生活實踐中,能夠正確認識自我,自覺控制自己,正確對待外界影響,使心理保持平衡協調,就已具備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四) 什么是“滲透性學習”
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教授指出:“就是在你還不太懂的時候,在好像亂七八糟的狀態之下,你就學習到了很多的東西。很多東西常常是在不知不覺中,經過了一個長時期的接觸,就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懂了。這個學習方法是很重要的。”
基于以上認識,我們應該端正學校教育思想,將心理教育納入課堂教學。要以“學習為主導教育,課堂教學滲透教育,學校、班級、家庭通力合作”為主導思想,注重環境熏陶的教育作用,更好地幫助每一個孩子健康地發展,努力讓孩子享受生命的光輝。
三、 實驗目標
(一) 總目標
針對不同心理類型的學生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學生都擁有健康的心態,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通過實踐,進一步提高教師的理論素質和實踐能力,進而帶動整個課堂教學。
提供探求學生心理特點的具體操作方法,并根據不同心理特點設計最優化的教法。
(二) 具體目標
通過研究,使教師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增強教改意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通過研究,使教師能把現代教學心理的研究成果滲透到課堂教學的實踐中去,能根據不同心理特點設計最優化的教法。
通過研究,促進學生養成合格健全的人格,使每個學生能正確對待自己和接納自己。
通過研究,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積極的情緒情感,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針對不同心理類型的學生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學生都擁有健康的心態,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四、 課題的主要內容及操作方法
(一) 研究內容
1. 心理健康基本要義研究。心理健康的基本要義應從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進行研究:從根本上說,心理健康必須符合現實的人類實踐活動的要求,即實踐標準是心理健康與否的根本依據;從實踐活動的時間維度上講,心理健康隨著實踐活動的發展而不斷地發展著,表現為辨證的發展性;從實踐活動的空間維度上看,心理健康在不同的歷史文化條件下也是各不相同的,呈現出文化的多元性。
2. 心理教育的滲透型課堂教學結構研究。滲透式教學,即將某個教育內容滲透到各門學科的教學之中,通過各門學科課程化整為零地實施教育。這種課程模式,便于將心理教育領域的各個方面內容進行滲透,使學習者在各學科的學習中形成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擁有健康的學習心態。
課堂教學結構是否優化直接關系到一節課的教學目標能否完成以及能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教學結構而是隨教學目標、教學策略、學習評價的不同而變化的。心理教育的滲透性課堂教學結構我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研究: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主動探求知識的欲望;體驗問題,獨立自學,尋找解題方式;明確問題,交流點撥,知識歸納;學生出題,教師答題,激發學生探索興趣。
3. 課堂教學中的心理教育滲透策略研究。課堂教學中心理教育的滲透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研究。第一,教師定位。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主要渠道,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要靠教師去實施。 第二,激發興趣。課堂效率的高低和學科成績的好壞往往受個體興趣的影響。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學生與認知之間關系,必須以學生的興趣為起點,并激發學生更大的學習興趣為目的。 第三,堅持表揚。表揚就是對學生心理上施加刺激,以產生激勵效應。表揚就像陽光,沒有它,學生就不能健康成長。教師只有以深厚的師愛,寬容的師德,引導學生改正錯誤,才能使學生“口服心服”,并以愉快的心情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云。第四,暫緩評價。不要輕易評價學生創新成果。教師的評價給學生帶來的影響是令人難以估量的。教師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在學生心目中都是舉足輕重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正確評價能為學生提供心理安全是活躍課堂心理氛圍,開發學生創造潛能的一個重要手段。第五,鼓勵質疑。讓學生大膽發言是正確處理學生與思維之間關系的最好方法,要鼓勵學生刨根問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創設種種條件,營造良好氛圍,廣開言路,讓廣大學生大膽發言,積極討論,互相急論,引導學生無所顧慮地提出不同意見,同時再讓學生對大家提出的問題共同探討,讓學生自己找到最佳答案和解釋。第六,教學相長。心理學上所談的教學相長的心理相容原則就是指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正確處理師生之間關系的原則。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有師于課堂教學,而且也為學生提供了一種人際關系的榜樣,并將成為學生今建立人際關系的一種潛在模式。
4. 積極學習心理培養的課堂教學評價研究。課堂教學中教師不但要把握好評價的不同方式方法,而且為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應該在課堂評價中,實施多元評價,積極建構多元互動的立體評價機制,多方面發現和發展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積極學習心理的培養。首先,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學會自評,運用自評,建立自信。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互評,促進合作,共同發展。讓課堂教學評價成為一種民主、平等的“對話”。教師要實施科學有效的評價策略,用積極的態度看待學生,從每個學生發展的內在需要和實際狀況出發,評價他們各自的發展進程,讓每個學生都得到賞識,體驗到成功,促使他們向著更高、更美而努力!
(二) 操作方法
心理教育滲透策略可以考慮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 依托教材內容滲透心理教育。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科發展的需要,也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結合教材內容進行有機融合,課堂管理中進行有效滲透,使課堂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交融在一起,備受學生歡迎,也有利于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雙管齊下,事半功倍。
2. 依托教學語言滲透心理教育。滲透心理教育,教師的教學語言尤為必要。課堂教學滲透心理教育要求教師的情緒自我調控貫穿于課堂教學全過程。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調控,教師對學生充滿愛心,以富有愛的教學語言培養良好的心理氣氛,以此縮短師生距離,使課堂保持教與學的熱情。
3. 依托生際交往滲透心理教育。從健康心理學的角度講,一個人積極開展人際交往,處理好人際關系,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課堂上和諧的生際關系,適當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是學生的心理素質的展示。在社會轉型時期,在緊張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與他人的合作能力、協調能力都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開放的社會,要以開放的心態來面對人際關系。為此,在課堂教學中要依托學生和諧的人際關系,提高交往中的素質,健全學生的心理,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心理是每個老師的必修課。
4. 依托隨機事件滲透心理教育。學生的心理健康離不開家庭和社會的支持,適時開展活動,有助于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教育孩子,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要注意隨機事件的發生,并適時進行心理教育。
五、 完成課題研究任務的保證措施
1. 課題組組成了科研小組實施和協調課題的研究,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并有駕馭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
2. 學校把教師專業發展作為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突破口,聘請市、區教研室領導及有關專家指導課題研究,進行理論指導和運用指導。學校提供足夠的研究經費作為保障。
3. 落實課題研究的組織管理,核心組成員來自校長室、教導處、教研組長和青年骨干教師,都為重要的研究者,有組織、能力和物質保證,有利于課題的順利開展。
4. 組織課題研究人員、教研組長、備課組長和骨干教師形成學習組織,學習有關文獻資料,率先行動,定期交流,撰寫課題研究的經驗總結。
【課題研究實施方案】相關文章:
學校課題研究的實施方案11-09
小課題研究實施方案10-18
最新課題研究實施方案10-23
中學課題研究實施方案11-01
小學課題研究實施方案10-19
教師個人課題研究實施方案01-13
課題研究實施方案(精選7篇)03-12
課題研究工作實施方案10-18
課題研究的實施方案(精選13篇)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