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初中數學課心得體會

時間:2022-04-26 17:54:41 心得 我要投稿

初中數學課心得體會(精選40篇)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么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中數學課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數學課心得體會(精選40篇)

  初中數學課心得體會 篇1

  "數學 是一切科學之母"、"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它是一門研究數與形的科學,它不處不在。要掌握技術,先要學好數學,想攀登科學的高峰,更要學好數學。數學教學 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搞好研究與教學是增強學生數學觀念,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讓人痛心的是,長期以來,一些本來生動活潑的數學知識,由于被淹沒在大量的“加、減、乘、除和乘方、開方運算”、“分式、繁分式的化簡”、“解方程的技能訓練 ”以及“大量的人為編造的以致脫離實際的所謂應用題”和“各種各樣的解題技巧、解題模式的訓練”中,而失去了其應有的魅力,學生也許學到了不少具體的數學知識,但卻很少甚至根本沒有領悟到其內在的本質,只有知識的“軀體”,缺乏知識的“靈魂”

  要搞好初中數學教學,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必須認真研究初中教學的各種規律,并加以有機綜合,形成適應自身教學的有效方法 。如何讓數學課上得更理性,更科學有效?我認為要真正做到“功夫花在備課上、精力放在研究上、本領顯在課堂上。”我們要在行動的“實”上下功夫,在研究的“深”上想方法,開創行動扎實、研究深入的課程教學改革下局面。

  首先,一切數學知識都來源于現實生活中,同時,現實生活中許多問題都需要用數學知識、數學思想方法去思考解決。比如,洗衣機按什么程序運行有利節約用水;漁場主怎樣經營既能獲得最高產量,又能實現可持續發展;一件好的產品設計怎樣營銷 方案 才能快速得到市場認可,產生良好的經濟 效益。為此數學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經營和開拓市場的能力。

  其次,現實告訴我們,大膽改進學習 方法,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問題。學習方法的改進身處應試教育的怪圈,每個教師 和學生都不由自主地陷入"題海"之中,教師拍心某種題型沒講,中考 時做不出,學生怕少做一道題,萬一考了損失太慘重,在這樣一種氛圍中,往往忽視了學習方法的培養,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方法,但什么樣的學習方法才是正確的方法呢?"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聽講的過程中一定要有積極的思考和參預,這樣才能達到最高的學習效率。課堂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 過程,應營造一個寬松和諧、興趣盎然的學習氛圍。而之前的備課則不應當受教材思路的影響,重新組織教材,把學生的發展放在首位,學生學得生動活潑,在學習過程學生有知識的掌握,個性的解讀、情感的碰撞,且創新火花不斷閃現。

  初中數學課心得體會 篇2

  新一輪課改為學生創造了有價值的學習方式,強調全面評價學生,關注學生的發展,它滲透著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增強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這些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健康成長是至關重要的。作為一直跟隨課改腳步的教師,我深刻體會到自己肩上的重任。在充分使用“體驗式四環節”學習模式,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前提下,我的體會是精心進行合理、有效的課堂教學設計,使教師所編寫的學案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此,結合當前初中數學學科的課改精神和自身的教學實際,從新課程理念的角度談談自己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對新教材的挖掘,以及在此基礎上展開的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

  一、明確新課標要求,把握好教學尺度

  在教學中,要求學生“了解”的數學思想有:數形結合、分類討論、化歸轉化、類比、函數、方程等。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有些數學思想在新課標中并沒有明確提出來,比如:化歸轉化思想是滲透在學習新知識和運用新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的,方程(組)的解法中,就貫穿了由“一般化”向“特殊化”轉化的思想方法。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應該使學生能夠領悟到這些數學思想的應用,而且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思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不斷追求新知,發現、提出、分析并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在新課標中要求“了解”的方法有:分類法、反證法等。要求“理解”的或“應用”的方法有:待定系數法、消元法、降次法、配方法、換元法、圖象法等。在教學中,要認真把握好“了解”“理解”“會應用”這幾個層次,不能隨意將“了解”的層次提高到“理解”的層次,把“理解”的層次提高到“應用”的層次,不然的話,學生初次接觸就會感到數學思想、方法抽象難懂,高深莫測,從而導致他們動搖了學數學信心。

  二、采用多方位的課堂學習評價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教師要通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與思考,采用多方位的數學學習評價新模式。多嘗試采用操作題、口試題、創意設計等靈活多樣、開放的評價手段與方法,來關注學生個性化發展的狀況,具體直觀地描述學生發展的獨特性和差異性,減輕學生的壓力,突顯評價的激勵作用,加強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評價,力爭全面描述學生的發展狀況。新課程要求作業既要有鞏固和檢查功能,也要有深化和提高功能,還要有體驗和發展功能。所以我們布置作業時,內容上宜注意突出開放性和探索性,形式上要體現新穎性和多樣性,容量上要考慮量力性和差異性。作業形式可以有解答題、探索題、想一想、動手做一做等。開展同學間作業相互糾錯。注意作業評判的過程性和激勵性,作業批改要重視學生在解題時的思維過程。同時要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盡量使用一些鼓勵性的評語,既指出不足,又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進一步學習的積極性。

  三、創建師生平等的課堂學習環境

  刻學活動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師生關系是一種平等、理解、雙向的人與人的關系。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著心態的開放,個性的彰顯;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著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且是一種分享理解。交往還意味著教師角色的轉換。如創設情境緊密聯系生活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把問題情境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親自體驗問題情境中的問題,增加學生的直接經驗,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的數學是無處不在的;再比如安排好教學的層次、精心挑選訓練題進行小酷、注意氣氛反饋、重視教具的使用等。但在學的過程中,教師是個體,而學生是主體,教學中要敢于放,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積極地學。如課本讓學生看,概念讓學生抽象得出,思路讓學生講,疑難讓學生議,規律讓學生找,結論讓學生得,錯誤讓學生析,小酷讓學生做。要讓學生勇于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敢于提出質疑。決定學的結果如何,學生的作用是內因,教師的作用是外因,只有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進行科學的思維和積極的創新,才能使知識內化和升華為個人特質。再者,尊重每一位學生,努力挖掘他們的閃光點。尤其不能歧視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須知,由于每個人的先天和后天的成長條件不盡相同,自然會造成能力上的差異,但這并不是他們將來能否成功的唯一決定因素。況且人的智力和能力發展有先后快慢之分。我們不經意的偏見和冷眼也許會讓世界少了一個愛迪生。教師的鼓勵支持是學生找回自信、勇于努力進取的最佳方法。

  初中數學課心得體會 篇3

  一、教學中要轉換角色,改變已有的教學行為

  面對新課程,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確認自己新的教學身份。美國課程學家多爾認為,在現代課程中,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作為“平等中的首席”,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

  (1)新課程要求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為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這種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是最重要的學習資源。在教學中,個別學習、同桌交流、小組合作、組際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課程中經常采用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這些組織形式就是為學生創設了合作交流的時間,同時教師還必須給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充足的時間。如華師大版初一數學(上)的第一章P13,T·6,讓學生以給定圖形” (兩個圓、兩個三角形、兩條平行線段)為構件,構思獨特且有意義圖形,并寫一 兩句詼諧的解說詞。在教學時,我讓學生先個人設計,發揮想象,然后同桌交流、小組交流,最后由教師匯總全班同學中的優秀作品展示評獎。如“ ”戰車、“ ”風箏、“ ”夕陽夾山、倒影入溪、“ ”一個人、一座山、一個太陽等等許多意義豐富的圖形,其構思之巧妙,想象之豐富,語言之詼諧使人耳目一新。那一刻,同學們體會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樂趣。

  (2)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引導的特點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引導的內容不僅包括方法和思維,同時也包括做人的價值,引導可以表現為一種啟迪,學生迷路時教師不是輕易的告訴方向,而是引導他辨明方向;引導可以表現為一種激勵,當學生登山畏懼時,教師不是拖著走,而是點起他內在的精神力量,鼓勵他不斷的向上攀登。如在教學華師大版初一數學(上)線段的長短比較時,我一開始設計詢問學生平時如何比較身高,并請兩個同學演示。再讓學生仿照比身高方法來比較兩支筆的長短,由此引導學生找到比較兩條線段長短的方法。這樣學生很容易理解了這個問題。在學習角的大小比較時,不再需要我的引導,學生從線段的比較中又找到了角的比較方法。

  (3)教師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教師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為方式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現“火花”。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表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有認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通過表情、動作來實現交流。如在教學華師大版初一數學(上)4、3立體圖形時,我讓學生分組動手制作多面體的展開圖,在學生制作時我觀察各組制作過程,并參與到他們的制作過程中,在和他們的交流中我了解了他們在制作時的所思所想。個別存在的問題給予個別解決。在講如何判斷正方體的展開圖時,我先是傾聽學生們的方法,然后讓幾個有代表性、思維方法好的學生進行講解。這樣,我在教學中也學到了許多知識,同時縮短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學生把我當成了他們學習的伙伴,愿意與我進行探討、互相交流。

  二、教學中要“用活”教材

  新課程倡導教師“用教材”而不是簡單的“教教材”。教師要創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學精神和智慧,要對教材知識進行重組和整合,選取更好的內容對教材深加工,設計出活生生的、豐富多彩的課來,充分有效地將教材的知識激活,形成有教師教學個性的教材知識。既要有能力把問題簡明地闡述清楚,同時也要有能力引導學生去探索、自主學習。

  (1)教材不等于教學內容,教學內容大于教材。教學內容的范圍是靈活的,是廣泛的,可以是課內的也可以是課外的,只要適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的材料都可作為學習內容。教師“教教科書”是傳統的“教書匠”的表現,“用教科書教”才是現代教師應有的姿態。例如華師大版初一數學(下)6、3實踐與探索P14 ,T·2這是一個有關形狀體積變化的問題。教材中只是作為一個練習題出現并沒有類似例題,我針對這類問題設計了一節課。課上我沒有急于讓學生馬上去做,而是找來兩只一大一小的兩只圓柱形的杯子,一只杯子中盛滿水,開始做實驗。通過實驗引發了學生探索欲望,學生根據實驗情況找到了解決此題的幾種方法。再比如講解P15 ,問題2儲蓄中的利息和利息稅問題。我在教材的基礎上設計了幾個實際生活中碰到的問題讓學生課前到銀行去詢問和調查,課上同學們展示了自己的調查成果,用實例引發了學生學習欲望,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2)充分利用教材開創自由空間。過去的教和學都以掌握知識為主,教師很難創造性地理解、開發教材,現在則可以自己“改”教材了。教材中編入了一些讓學生猜測和想像的內容,以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和各種不同的思維取向。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供學生自由閱讀的欄目以及課題學習。如華師大版初一數學(上)P14 關于幻方的閱讀材料以及P122身份證號碼與學籍號的課題學習。對于這些知識我把它們改成學生課外學習研究材料,讓學生通過詢問、調查、閱讀有關書籍和上網查閱等多種渠道搜集有關這些知識資料并通過書面形式打印出來供全班同學閱讀。這樣做既鍛煉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極大地豐富了他們的課外知識。

  三、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

  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識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體現學生學習的過程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學生不是簡單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地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知識的意義。學習的過程是自我生成的過程,這種生成是他人無法取代的,是由內向外的生長,而不是由外向內的灌輸,其基礎是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有一段經典的論述“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納為一條原理的話,我將一言以蔽之:影響學習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應就此進行教學。”這段話道出了“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是教學活動的起點”。掌握了這個標準以后,我在教學中始終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了解他們已知的,分析他們未知的,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目的、教學方法。

  例如教學華師大版初一數學(上)4、1立體圖形,這一節接近于實際生活。我在了解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上,讓他們自己總結、交流他們對立體圖形的感受、自己動手制作熟悉的立體圖形,并根據自己的想像利用豐富圖形構造生活實景。這樣避免了我一味地講解,學生一味地記憶。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掌握了知識。

  四、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科學的評價每一個學生

  新課程評價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僅關注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情況,更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方法以及相應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適合時代發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識、有能力、有紀律的創新型人才。

  (1)評價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發展。淡化考試的功能,淡化分數的概念,使“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這句流行了多少年的話成為歷史。

  (2)評價學生應該多幾把尺子。尺子是什么呢?就是評價的標準,評價的工具。如果用一把尺子來量,肯定會把一部分有個性發展的學生評下去。

  (3)評價中應遵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學生在這種只有更好的評價激勵下,會不斷的追求,不斷的探索和攀登。這才是評價的真正目的。

  以上幾點是我在這一學期教學實踐和學習時的心得。

  初中數學課心得體會 篇4

  本次聽課學習收獲很大,下面就這次聽課情況談點自己的感受。

  一、教師善于創設情境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目標明確。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感覺數學是有趣的。學生的學習是認知和情感的結合。每一個學生都渴望挑戰,渴望挑戰帶來的成功,這是學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能使學生產生主動求知的心理沖突,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 設各種情境,為學生提供挑戰的機會。

  二、教師精心設計了教學課件

  教學課件制作精良,充分發揮了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從課題材料的搜集上和視聽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創意,如花似錦,引人入勝,而且都非常貼近學生生活,做到學數學用數學。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運用到生活中使枯燥的數學教學變得形象直觀,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得牢固掌握。

  三、教師的教學語言富有感染力

  教師的教學語言也是至關重要的,不但要有準確的數學專業用語,讓學生聽懂理解知識,而且教師要有及時的課堂評價,隨時關注了學生的情感,多表揚來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師生互動環節引人入勝,氛圍融洽。

  在數學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把枯燥、呆板的課堂教學改變了,從而也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了孩子的求知欲。尤其是在聽課過程中,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這些數學教師教學方法的與眾不同,我感受到老師和學生之間是如此的默契……看到每個老師都精心的設計每一堂課,從板書、圖片、內容,那種工作態度與熱情都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學習。

  五、教學中注重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

  在教學中要注重加強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通過明確分工,協調配 合,對學習內容進行充分的實踐和探究,讓學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規律,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體現了探索性的教學過程。

  以上是我聽這幾節課的幾點心得體會,我以后要把聽課學習到的優秀經驗,用到自己的教學工作中,讓自己的課堂也更加活躍起來,真正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充分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

  初中數學課心得體會 篇5

  這一年我們學校仍然積極堅持課堂教學改革活動。通過課改活動使我們更清楚地認識到課改課、小組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下面就來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推進和深化,我們廣大數學教師與其他學科教師一樣,在課堂改革的浪潮中,一路走來,接受著諸多的沖擊與洗禮。在此期間,我們有過成功的體驗,也有頗多問題的困惑。幾年來,教師的知識觀、質量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原來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轉到注重學生態度、情感、人格、能力的發展,由過分追求學科的嚴密性轉到注重數學教育的育人性;由注重學生學習的結果轉到注重學生實踐探索和交流的主動學習。互動、和諧、教學相長的師生關系逐步形成,學生已基本形成探索性學習方式,養成獨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但學會了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索,懂得了如何與他人合作、交流,還學會了評價、質疑與反思;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得到了培養,創造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與此同時,新課程改革下的數學課堂也存在一些問題。所有的這些都值得我們去深刻的反思,下面就具體談談課改幾年來的收獲和困惑。

  一、課改中的收獲

  (一)教師素質整體提高

  在課改過程中,教師自覺地進行新理念的學習,不僅理論水平有了顯著提高,課堂教學中的理性思考逐漸增多,并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體現用教科書教學生,而不是教教科書的理念。新課程的實驗促進了教師的成長,為教師個性化教學提供發展的空間,提高了教師的素質,使我們從普通的教書匠成為研究者,設計者。

  (二)課堂教學發生可喜變化

  刻師在課堂上放下了教師的尊嚴,以平等、民主、和藹的態度引領學生開展學習,教室內從以往的“教”堂變成了“學”堂,教師在教學中以引導者、合作者,促進者的角色出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也普遍喜歡學習數學,善于提出問題,對問題有自己獨特的想法,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是課改前的學生遠不及的。課改使學生開闊了思維,豐富了語言,課堂上再不是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互動、生生互

  動的情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學得輕松,學得愉快,課堂真正成了孩子們的天地。課堂教學凸顯。

  (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課改中的數學教師為課程實施所付出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學生能學習有價值的數學,獲得必要的數學,在數學上得到盡可能充分的發展。幾年的課改表明,孩子們身上發生了可喜的變化,我們的愿望逐步得到實現。學生們逐漸形成了樂學、愛學、興趣濃厚、善于提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并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以及學會與他人合作學習,獲得成功體驗。

  二、問題與思考

  1、課改注重解題策略的多樣性與教學中個別學生知識掌握不扎實的矛盾。課改信息的呈現形式多樣且有可選擇性,解決問題的策略多樣性,強調思維的多層次、多角度、全面性,答案不唯一而有開放性。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教師在教學實際中發現,思維能力強的學生,課堂學習中能掌握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但對學困生可能是一種方法也沒有掌握。久而久之兩級分化的現象出現。

  2、課改重視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和解題策略多樣化,但對于純計算題的練習相對少,以至產生學生算得慢,容易錯,計算能力較薄弱的問題不可忽視。

  3、教材有的內容編排較難,跨度大,超出孩子的認知規律。對于學生是難點,課時又少,難掌握。

  4、教學班規模大,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還存在許多商榷的問題。要給學生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但有限的45分鐘時間若留給學生足夠的合作與討論的時間又與課時進度發生矛盾,如何把握給予“時間”的度?是我們值得商榷的問題。

  初中數學課心得體會 篇6

  一.初中數學課堂改革的起源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老師的教學僅僅是“教”,教給學生知識,而這實際上只能是老師單方面強加灌輸給學生知識而已,學生得到的也僅僅是知識,而不是學習知識的方法和能力。傳統課堂教學的主體是老師,教師占據了大部分課堂時間和空間,這固然可以在課堂時間內講足夠多的知識點,但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參差不齊的,老師在課堂時間內所傳授的知識對于一些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來說可能會感覺不夠,而對于一些學習能力差一些的學生則會不能消化掉聽到的內容,久而久之,這便形成一種惡性循環。所以,為了孩子的發展,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二.初中數學課堂改革的實踐與反思

  為了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國家提出了新課程理念:新課程要求老師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把課堂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管理者。改革首先從教師的備課開始,從原來的編寫教案到現在的編寫導學案。導學案是根據數學課程標準、數學教科書和學生已有的數學基礎為引導學生數學學習而做的充分預設,它預設了學生數學思維發展的過程,引導了每位學生經歷預設學習的全部過程。所以一經推出,導學案便表現出了勃勃生機與燎原之勢,許多學校紛紛改教案為導學案。我們學校也已實踐多年,其中受益良多漸漸的也積累了一些對導學案的反思。

  結合我校數學科課堂的教學情況,可以把數學導學案分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學習目標、學習重點、難點和預習自測,第二部分是課堂研究和要點歸納,第三部分當堂檢測,第四部分是課后練習。

  第一部分中的學習目標包含三維目標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使學生清楚每節課的要求和重難點,學起來有針對性。課前預習其實也就是學生的自學環節,學生以前之所以不預習,很大程度上是學生根本就不會預習或不知道預習什么。有了導學案,學生在課前的自學過程中不再茫然,學生有清晰的思路,對數學知識點的形成和其中的重點、難點,目標,借助導學案完成課前數學學習。因此,讓學生在課前明確學習目標,并在學案的指導下對課堂學習內容進行自主學習;帶著問題看書,找出重點、難點,獨立完成導學案中預習自測部分,帶著問題進課堂,使學生逐步掌握正確的自學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老師在上課時就能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教學,有的放矢。總的來說,課前預習確實提高了學生學習和老師教學的效率,老師在新課引入時也省了很多時間,有時直接由學生來說或提出疑惑,有時通過簡單的實例一帶而過,然后把教學的重點放在通過例題總結出題型與規律、方法與步驟。

  當然在使用過程中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1、學習目標、重難點在編寫上還欠妥當。很多時候我們的學習目標、重難點都來源于原來的教案,把教案中的“教學目標”在導學案中改成了“學習目標”,“重難點”則基本上是照搬照抄,實質內容沒有多少不同,事實也是這樣,絕大多數老師編寫的導學案基本沒有跳出教案的圈子。

  2、課前預習有時就忽略了學生“感受新知、推導新知”的過程。預習的內容多是將要學的一些概念、定義,于是導學案上就會羅列一大堆概念和定義,其中多數編成了填空的形式,期望學生填寫幾個關鍵詞或是幾個問題來達到預習的目的。相反,如果學生沒有經歷預習式填空,教師可在課堂上借助多媒體展示幾個實例,引導學生對比觀察,探尋出幾個例子的共同特征,再類比已學知識,十分自然的得出新知的定義。然后針對其不完善之處,教師可通過反例啟發學生不斷糾錯,直至得出正確概念;最后可適當配一些判斷題,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如此處理,親歷了觀察、歸納、反思和完善的學生,才真正參與了知識形成的教學,才能真正理解概念。否則最后的結果可能是學生會解很多題,但卻說不出數學的基本概念,更領會不了數學知識的本質。這樣的課堂教學滿足于學生記憶結論并模仿應用,認為“學生記住了也就會了”。這種方式的教學,也許學生學到了計算的技能,但卻學不到研究數學的方法,更領會不到數學思維的快樂。

  3、課前預習也給學生加重了課業負擔。學生在完成原有的作業之后,還要通過閱讀新課預習新知,實際上加大了學生的作業量,其次,對一些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原來新知完全靠老師一邊演示一邊引導獲得的,現在讓他們自己推導無疑是雪上加霜,拿著問題不知從何下手。

  第二部分的課堂探究主要是例題的展示、分析與總結。有了導學案,教師往往會放手讓學生安靜的讀題思考,嘗試自己解決,突出學生主體作用,但是,卻忽視了教材編寫的意圖,教材對較難的例題不僅提供了證明的書寫范例,而且還提供了分析思路。教師應該首先引導學生關注分析的方法和思路,再讓學生去做。課堂要以學生為主,但并非放棄教師的講解作用,尤其是引領作用。事實上,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對課堂中學生臨時出現的個性化問題要有針對性地回應和引導,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時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比如,學生會提什么樣的問題?是什么原因導致他問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涉及的學科本質在哪里?對這個問題該如何作答?當不能立即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怎么辦?上課不能停留在表面的熱鬧,學生講了很多,但對知識點更深層次的挖掘還需要教師來揭示。

  另外,我覺得恰當適時的小結,一方面可以配合課堂教學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從而達到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教學目標;另一方面,學生在對所學內容進行總結的過程中,語言表達能力(包括從文字語言到符號語言的轉換能力,對自己想法的整理、驗證及歸納能力等)能得到有效的鍛煉和提升。存在的問題:由于慣性思維和時間的限制,學生往往在寫小結時只是呆板的把老師的板書和書上的要點摘抄下來,用一句廣告語就是“我不是在小結我只是文字的搬運工”,缺少了自身的感悟和體會,也許這就是我們所謂的創造性的缺失。所以在使用中,教師應引導學生不僅要補全知識和結論,更應做好方法與技巧方面的批注,每位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各有側重。其次,數量不能多,1~2點足矣,否則對整個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會產生時間上的影響。對于有些難度比較大的內容,教師也可適當幫助啟發。

  第三部分是當堂檢測。在完成小結后,留下10~15分鐘的時間,讓學生當堂完成課堂檢測題,其實也就是自我考試,因此在練習題的選擇上既要注重基礎知識,又要注重能夠把剛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方面的訓練題,要保證訓練的形式像考試那樣完全獨立地、快節奏地按時完成,如此能有效的提高作業布置、批改的質量,提高訓練檢測的效率。存在的問題:要保證學生緊張、有序的完成當堂檢測,對教師在時間的掌控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必須把握好每個環節的時間安排,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學情特點靈活設置。有時上課內容比較簡單,學生問題比較少,時間相對寬裕,可是碰上內容難,不易理解,學生疑惑比較多,老師必須在課堂上解釋清楚,勢必費時較多,當堂檢測的時間就難以保證。課堂的任務很可能留到課后,無形中就加大了學生的作業量。

  總之,導學案是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設計方案。“教”的最好方式是“導”,學的最好方式是“研”。導學案實踐涉及使用前“如何教給學生自學的方法”、設計中“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教學時“如何在學生自學基礎上體現教師的主導和引導”。

  在設計導學案過程中,要符合學生的現有基礎和認識規律,以思維為核心,以知識為載體,設計有一定思維空間的板塊型宏觀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力,從而讓學生進行自主的深度學習。既關注知識、關注過程、關注學科方法,又滲透學法。要控制學習總量和每個板塊教學時間,如果加重學生負擔或無法完成教學任務,都不值得推崇。

  在利用導學案教學中,要體現與采用其他方式教學的不同。教師更要尊重學生,讓學生彰顯自己學習所得,要把握學生主講,教師少講的原則,但絕對不是不講,畢竟學生的自學、助學、組學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

  初中數學課心得體會 篇7

  我們數學組教師在課余時間學習了《初中數學課程標準》,對于新課標我有一定的心得體會, 數學課標中要求并強調數學學科本身要注意的一些規律:實際問題數學模型,并最終利用數學知識來解決;讓學生懂得數學與生活有廣泛而密切的聯系;這就是課標中提到的人人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要獲得不同的發展。它是學習初中物理,化學,技術等課程和進一步學習的基礎。同時,它也為學生終身發展,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奠定基礎,對提高全民族素質具有意義。

  我們要在具體教學中做到以下幾點:

  一、備課時的教學設計

  知識點的設計要少而精,做到重點問題重點講解,且要舉一反三,瞄準知識的生長點。把基礎知識放在首位。上課過程中要注意讓學生進行解題方法及解題過程的總結及整理,并注意知識點的提煉與總結。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成功的課堂教學。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實踐證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

  二、授課中教師的角色

  教師首先要當好組織者。把機會交給學生,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這樣培養學生對數學鉆研并提高合作能力,豐富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其次教師要做一個成功的引路人。一堂新課開始,教師可通過新課導入的設計、學習氛圍的創設,用學生感興趣教學因素,讓學生產生學習的意愿和動力把課堂放手給學生,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與空間個體嘗試并合作探究,讓學生表現自己,可樹立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精深與魅力,培養學生對數學鉆研的精神,提高合作能力,同時激發他們學習的樂趣與積極性,豐富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

  三、營造教學情境

  結合當前課改與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理論聯系實際在數學教學中根據教材的特點、教學的方法和學生的具體學情,在課堂上營造一種富有情境的氛圍,讓學生的活動有機地投入到學科知識的學習之中,情境教學講究強調學生的積極性,強調興趣的培養,以形成主動發展的動因,提倡讓學生通過觀察,不斷積累豐富的感性認識,讓學生在實踐感受中逐步認知,發展,乃至創造,以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四、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

  初中數學課程應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 。包括評價理念,評價內容,評價形式評價體制等方面。既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的變化,在數學教育中,評價應建立多元化的目標,關注學生個性與潛能的發展。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提高學生在課堂45分鐘的學習效率,要提高教學質量,我們就應該多思考,多準備,充分做到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

  初中數學課心得體會 篇8

  10月21-23日我非常有幸參加了玉溪市教育局、易門縣教科所牽頭主辦,由龍泉小學承辦的“2014年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競賽活動”。

  在這短短的一天半時間里,我觀摩了來自八縣一區的小學數學教師的課,此次聽課收獲很大,受益匪淺。不僅讓我領略到了各位出類拔萃的數學教師的教學風采,也讓我感受到了參賽選手們背后強大的教研團隊,更讓我從中感覺到自己在課堂教學方面的缺點與不足。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還要繼續向身邊的優秀教師們學習,努力上好每一節課。下面談談我的一些體會:

  一、輕松的課前交流,讓孩子們更容易進入狀態

  這10位教師幾乎都精心設計了自己的課前交流,有的介紹自己家鄉的人文特色,有的用學生感興趣的游戲、猜謎、唱歌、舞蹈來緩解學生課前的緊張氣氛,有的以笑話的形式、自我介紹的形式??02號老師用他風趣的語言和抑揚頓挫的語調幫三年級的孩子們克服了緊張的心理,從而使整節課師生互動默契。06老師用不同的掌聲(× ×× ×× ××)既緩解了氣氛,也為下面的教學埋下了伏筆??他們都給學生營造了輕松地學習氛圍,使學生迅速進入到自己組織的教學活動中,拉近了師生距離,使學生的向師性更強,積極參與到教師的教學活動中來,提高了課堂學習的效率。

  二、巧妙的情境創設,讓孩子們學習興趣更濃厚

  在這10節課里,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學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并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學習興趣。老師是教學的引路人,引導孩子揭示新知識,讓學生用數學思想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他們在質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學到知識。

  三、積極的師生互動,讓課堂氛圍更融洽

  教師們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把枯燥、呆板的課堂教學改變了,從而也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了孩子們的求知欲。看到每個老師精心的設計每一堂課,從語言、板書、圖片、內容,那種工作態度與熱情都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學習,在他們的課堂上很少見到不學習的孩子,因為他們都深深地被老師的課所吸引著。我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學習他們的優秀經驗,讓自己的課堂也活躍起來,真正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充分讓學生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從而切實感受到了數學的魅力,也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

  四、及時精當的課堂評價,讓孩子們學習更踴躍

  在教學過程中,幾乎每位教師都注意了及時評價及激勵評價,對學生的鼓勵和贊揚不斷,如“把你的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嗎”,“謝謝你給課堂帶來了不同的聲音”, “同意的同學把你們的掌聲送給他”,“你知道的可真多”等等。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評價語言,在學生的心里卻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瀾,對于整個課堂的教學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當程度的積極影響。

  五、精良的多媒體課件,讓教學更引人入勝

  老師們都知道,數學課堂上運用課件的目的一是為了節省時間,二是為了將教學內容直觀形象地展示給學生。這次的課件制作水平相當高,而且使用效果好,無論從課題材料的搜集上還是從視聽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創意,如花似錦,引人入勝,而且大多數都引用了視頻型的文件,既形象又生動,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每一節課都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展示使抽象的知識更直觀,更讓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也更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牢固掌握。

  一天半的學習,共聽了10節課,細細地品味下來,感覺每位授課教師都對每一節課作了周密而細致的準備,所以每堂課都有很閃光的亮點供我們參考、學習、借鑒。我將努力把其中的精華加以吸取,嘗試運用到以后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來逐步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路漫漫長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初中數學課心得體會 篇9

  20xx年5月10日我參加了縣初中數學課培訓活動。聽了韓翠華老師和韓冰的兩節課。又聽了樂安學校和陳戶一中的報告。對于年輕教師來說是個很難得的學習機會,對于步入教師行業行業不久的我來說,教學經驗自然不足。眾所周知,學習才能獲得更多的教學經驗。通過聽課學習培訓,雖然已間接獲得了一些教學經驗,作為教師有一種更好的方法獲得教學經驗,那就是聽課。通過聽課能給我帶來更直接更有效的幫助。通過聽課活動,讓我看到課堂上上課的那些老師從容不迫的教學風度和深厚豐富的教學語言,這些深深地折服了我,我感覺到了自己的不足,更感覺到要提高自身素質,趕上新課改步伐的緊迫性。通過培訓我感受到要上好一堂課必須要做好這么幾點:必須要有一定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必須要有對教材的充分理解。必須作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必須要對所教的學生有一定的了解。

  我們說教師教的是一群活生生的學生,那么人自然要有感情,我們在教書中就應該投入自己的感情。從聽課中我也發現我們新教師也像老教師一樣對自己的學生非常地愛護,哪怕是第一次上課的老師也會在課前跟孩子培養一定的感情,因為只有有了感情的教學才會擦出教學的火花,使教學變得精彩。但同時我也覺得我們新教師自身存在著一些缺點如:體態語不夠豐富不能和孩子充分溝通,在臨場發揮上也不能象老教師一樣揮灑自如。

  總得來說,通過聽課,它豐富了我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給我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幫助。聽課、培訓是教師的必修課,是教師成長的一條捷徑。今后我將通過這條捷徑獲得更多的教學經驗,來幫助我更好地完成教學工作。

  初中數學課心得體會 篇10

  本周,我認真學習了永城市教育體育局教研室周學良老師所寫的文章《初中數學課堂上的教育學》,其中對教師在課堂上做什么?學生如何做提出了如下建議教師首先要實現“兩個轉變”,其次要做到“一講、一寫、兩聽、兩看、三引、四評、四不教”,對于學生的學要做到“聽、說、讀、寫、畫、劃、問”,這些建議對我以后的課堂教學有著很好的指導作用。

  其中,我體會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一、“兩聽”。即聽學生的口頭展示,聽小組討論及評價。

  在這一點上,我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更多的知識傾聽學生的口頭展示,聽學生展示時表達的結果是否正確,方法是否得當,表達是否清晰。而對小組討論這方面關注似乎不夠只是在看小組是否討論了,但對問題解決情況聽得不夠認真細致,通過學習,我明白了教師要學會傾聽,學生討論時,教師不要輕易插話,不要輕易打斷學生,在聽的過程中要確定,哪些問題需要在全班進行討論?那些小組回答問題的語言表達更準確、更清晰更有新意?在學生展示時要通過傾聽及時作出合理準確的評價,教學時做到有的放實。

  二、“三引”即在聽課開始時引,在學生爭論不休時引,在學生啞口無言時引。

  現在的課堂教師不再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管理者和控制者,而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并引導學生學會提問、學會質疑,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覺、主動的獲取知識。而我自己目前在教學時,當學生爭論不休或遇到較難的問題啞口無言,無從下手時,自己還總是迫不及待地忍不住想一講為快,所以,我認為,我們教師在每教一節課,都要認真反復地問問自己:“學生的知識是你直接給的,還是經過你的引導,學生通過自己努力獲得的?”

  三、學生:聽、說、讀、寫、畫、劃、問。

  語文老師經常會說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而我覺得,與其說是培養能力,不如說是培養習慣。葉圣陶先生也曾說過:“語言文字的學習,就理解方面說,是得到一種知識,就運用方面說,是養成一種習慣。只有養成了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才能熟練的駕御語文知識,形成運用語言的能力,才能促進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而我們的學生仍有多數自制力比較差,所以在學習習慣養成方面我們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初中數學課心得體會 篇11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教學的導入,猶如跳高運動員起跳前的“助跑”,電影的“序幕”,演講的“開場白”必不可少。心理學對人的“注意規律”研究表明:人在注意力集中的情況下,更能清晰地、完整地、迅速地認識事物、理解事物.因此,有效的導入,不僅能“未成曲調先有情”,磁石般吸引住學生,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興趣,激起學生的求知欲,而且能有效地消除其它課程的延續思維,使學生很快進入新課學習的最佳心理狀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有效的導入應根據教學內容,考慮學生的學情和年齡特征,聯系現實生活進行精心設計。

  一、溫故導入,循序漸進

  《數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從而激發他們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強烈愿望。在學習一個新概念之前, 頭腦里要具備與之有關的準備知識,它們是支撐新概念形成的依托。 所以可以在復習有關舊知識的基礎上,來引入新知識。

  例如,學習分線段成比例定理時, 先復習等分線段定理,然后在此基礎上提出: 等分線段即兩線段的比為1,如兩線段的比不等于1,結果會怎樣呢?

  借舊知導入就是以學生學過的知識為基礎,從而引出新的教學課題.教師通過提問、做習題等教學活動,提供新舊知識的聯系點,溫故而知新,連貫自然,既鞏固了舊知識,又為新知識做了鋪墊,使學生感到新知識并不陌生,接受新知識水到渠成。

  二、生活導入,身臨其境

  新課程提倡自主、探究與合作的學習方式。強調在數學活動中,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活動學習數學;強調恰當的數學交流。這就必須最大可能地創設讓學生參與到自主學習中來的情境與氛圍。教師根據教材的內容和需要,選擇與其相關的故事片段,讓學生在聚精會神的同時,進入新課的意境。

  例如:我在教學“一次函數的應用”一課時,可以這樣導入的:

  師:“十一黃金周”期間,兩名教師帶著若干名學生準備旅游,現有甲、乙兩家旅行社可供選擇。甲、乙旅行社的服務質量相同,且報價都是每人240元。甲旅行社表示:教師打全票,每名學生可按五折優惠付費;乙旅行社表示:教師學生均可按八折優惠付費。現在,讓你來選擇,你認為選擇哪家旅行社旅行更為合算?

  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過來,以決策者的身份進入求知狀態,沉思后七嘴八舌發表見解。于是,順勢引入:

  今天,我們就來探索一次函數的實際應用。

  三、懸念導入,引發沖突

  懸念導入是設置情境利用與學生已有觀念或知識造成的認知沖突來導入新課的方法。它使學生置于認知矛盾中, 學生單憑現有數學知識和技能暫時無法解決,故容易激起他們解決矛盾的強烈的求知愿望,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開始探究。

  例如(教師給出圖形),在一塊長方形木板的四周, 鑲上等寬的木條, 得一新長方形,內外兩個長方形相似嗎?學生齊答“相似!”產生這種錯誤的根源在于“負遷移”所致,學生們把日常生活中的“相像”當做了數學中的相似。此時,當教師把學生認為“千真萬確”的生活經驗否定時,學生十分吃驚, 思維馬上被激活起來, 注意力十分集中,由此順勢導入了新課。

  這種導入方法不僅可以集中注意力,而且有利于深刻理解所學知識,在頭腦中打下深刻的烙印,更重要的是能使學生明白科學來不得半點虛偽和馬虎,某些結論在沒有經過嚴謹的科學分析之前是粗淺的、片面的、甚至是錯誤的。這對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逐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十分有益。

  四、問題導入,設下疑問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認為:“思維從問題、驚訝開始。”課堂教學中,適當的問題可以使學生產生疑慮困惑,積極思考。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理論也認為,在學習時, 教師最好不要把教學內容直接告訴學生, 而是向他們提供問題情境, 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探究,讓學生有所發現。

  例如,初中幾何關于切線性質的教學可以這樣導入:教師先拿出一個圓紙片說:“這是一個圓,當中去掉一個同心圓。”一邊說一邊用手一捅,捅去中間的一個(事先做好的)同心圓,然后問學生:“這個圓環面積多大?”教師拿出一個事先準備好的細棒放在圓環內,使它恰好既是外圓的弦,又是內圓的切線。再把細棒從中間折斷,以其中一段為半徑在黑板上畫一個圓。并對學生說“圓環面積與右邊這個圓的面積恰好相等。你們相信嗎?為什么?”

  從而激起學生研究切線性質、探求問題答案的強烈興趣。這是教師通過精心創設問題情境,把學生置于問題之中,從而引起學生的共鳴來導入。

  五、設障導入,啟發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使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教師在導入教學過程中,還可以設置障礙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學生的好奇心。

  例如:“代數初步知識的活動課”

  師:我們班一共有45位同學。請問,如果每兩位同學均相互問候,握手致意,誰知道你們一共要握多少次手?

  學生思索,似乎摸不著門,有同學比劃一陣后,微微搖頭,用渴求知識的眼睛看著老師。(由此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這種狀態下,學生會興奮地循著老師的思路從兩人握手次數開始去探求規律。

  教無定法,課堂導入也是如此。數學教學的開場白是為了整個數學課堂教學服務的,為整個課堂教學做鋪墊,是為了讓學生“收心”,為了解決問題而來的。有效的課堂導入需靈活多變、簡單巧妙、新穎自然.教師只有針對每節課的內容、學生的基礎以及學生的風格,設計出適宜的課堂導入,在極短的時間內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思維處于最佳的活動狀態,才能為整堂課的和諧自然發展定下基調,從而去實現有效教學,把“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變成現實。因此,整個課堂教學應該前后呼應,精心處理好每一個環節去獲得課堂教學的成功。

  初中數學課心得體會 篇12

  作業與教育活動的其他各個方面有著密切的關系。它既是教師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又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布置作業對教師來說既是一項必需做的任務,又是一項重要的技能,因此,對這個問題進行深入而細致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對學生而言“學數學而不做數學題,等于入寶山而空返”為切實減輕學生的負擔,對數學作業的有效性的研究是尤其重要的。

  目前,隨著《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頒布和實施,要求我們把握新課程的理念,積極轉變傳統的觀念,在教學中營造學生主動學習的氛圍,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動手能力、創新意識、探索精神等等。這些目標的實現不僅依賴于課堂教學的改革,還依賴于作業的改革,因為作業是為鞏固課堂教學效果而設計的供學生課內外進行的練習。它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擴大知識面,發展學生的智力和創造才能,是教學過程中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而傳統的作業體系,存在著形式機械重復、方式一刀切、內容枯燥乏味、評價方法單一等種種弊病。所以,需要我們在輕負優質的要求下,積極探索新的數學作業途徑及評價方式,提高數學作業的有效性。結合實際情況,我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嘗試新的布置作業方式及評價方式,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一、影響作業有效性的因素

  一般認為,影響數學作業有效性的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因素。

  第一方面因素是作業的性質。對于機械的、重復的練習,或純粹概念的記憶,學生在完成這類作業時往往是十分被動的過程,所以也常常是無效作業,或者是低效作業。

  第二方面因素是學生對作業的可接受量。不同的學生,感覺“課業負擔”的標準也是不一樣的。因此,教師應該“因材布置作業”,要在考慮學生不同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不同的思維和認知特點、不同的基礎與潛力等后,科學合理地安排課外學習任務。

  第三方面因素是教師作業設計的意圖是否明晰,學生對作業意圖能否準確體會。如果教師在設計和布置作業時沒有明確的理由和清晰的意圖,為圖省時省力,只是發下各種各類同步練習,要求學生課上到哪,練習就做到哪。那么,這種隨意、盲目的作業很有可能變成無效作業,白白浪費了多數學生的寶貴時間,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

  第四方面因素是合理的作業難度。在布置一些較復雜的學習任務時,如果教師沒有對作業意圖給予一定的提示、點撥和剖析的話,可能會因難度過大,超過學生的認知負荷,成為學生“負擔”,出現無效作業。

  當然,這些因素在影響數學作業的有效性時,哪種影響最為突出,哪種影響比較輕微,在學生完成數學作業時的實際情形怎樣,如何指導教學實踐,都需要去摸索,去研究。

  二、布置有效作業必須遵循的原則

  傳統的數學作業僅僅被視為“課堂教學的延伸與補充”,而新課標理念下輕負優質要求下的數學作業不應再完全是課堂教學的附庸,也不應再是強加給學生的負擔,而應是學生成長中的一種生活需要、學習需要。做到這一點,在布置作業必須遵循的原則:

  1.尊重自主性. 學生可以在教師引導下自主參與作業內容的設計,自己布置作業。教師則針對學生的差異,設計多梯級的分層型作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選擇,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而且,還應讓學生可以自主選擇作業的數量和完成方法。避免一刀切,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作業的針對性,讓學業負擔停留在適當的位置上。同時應當允許學生選擇完成作業的方式,鼓勵用合作方式完成。這樣的作業給學生提供了自由探索和自主學習的廣大空間,作業的效率相對就提高了。

  2.體現開放性. 新課標指出:學習和教學方法必須是開放而多樣的。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創設有利于學生發展的開放的空間,激發學生的學習活力,充分考慮學生學習活動過程的多樣性和多變性,促進學生健康和諧的發展。也就是說, 這類作業的解決不拘泥于某一種特定的方法,可以在啟發學生探索各種解法的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操作、發現、歸納,鍛煉學生的多種能力。

  3.顯示實踐性. 新課標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認為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還是看學生能否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也應給學生創造進行實踐的機會,不拘泥于教材,既關注課本,又關注生活,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主動參與社會實踐,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近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同在,在解決生活問題的過程中,學到有價值的數學知識。

  4.呈現整合性. 學科整合的思想是新課程改革的又一重要指導思想,學科整合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所以,布置數學作業時要重視充分調動教育資源,為學生構建多角度、多方位、立體化的有助于學生生動活潑的發展的環境,提倡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感受數學的美,讓學生在愉悅中進行數學作業。

  合理、優化的作業,可以啟迪智慧,培養能力,激發興趣,是課堂教學的有力延伸,是為學生自主探索搭設的廣闊舞臺。

  三、改進數學作業的評價體系,是提高作業有效性的方法

  隨著課程改革的全面展開,作業的評價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評價目標多元化,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評價的方法和手段多樣化等觀點已成為人們的共識。那么,如何落實這些觀點,怎樣讓作業的評價真正發揮重要的作用呢?可以在這幾方面入手。

  1.使學生參與作業評價的全過程. 數學學科每天都有作業,根據不同的作業性質和教學要求,除了采用傳統批改方式外,我們準備嘗試各種方式。如,學生自我批改訂正法、教師巡回批改法(課堂作業時采用)、學生互批法、師生共批法(選取幾個典型作業進行投影,師生共評,互相啟發、爭論,真正弄懂錯誤原因及糾正的方法)等。

  2.讓作業批改符號更明晰. 傳統的作業評改只打“×” “√”,有很大的局限性。我們考慮在教學實踐中研究、設計一套新的評改符號體系,力求使這些符號能讓學生清楚的看出:錯在什么地方,屬于哪一類錯誤;哪些作業屬于優秀而且有創意;作業的書寫是否受到了贊許等等。這樣就更有利于評價的反饋,有助于促進學生的發展。

  3.把等級制與百分制相結合. 每位學生都想作業成績好,都想得優,但是這對學困生來說都有一定難度。為了滿足所有學生的需要,我們設想在作業評價中把等級制(優、良、及等)與百分制有機結合。既用等級制區分作業整潔程度,使學生只要付出心血,都能給予滿意的回報,從而提高學生作業興趣,養成良好書寫習慣。也用百分制顯示作業正確程度,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調動學習積極性。兩者的緊密結合應能使學生獲益良多。

  4.以激勵為評價的根本宗旨. 在作業評價中,我們的想法是:要重視用適當的、豐富多彩的評語激勵學生,實現師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針對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適時舉辦面向全體的,多種類型的作業評獎活動,并把優秀作業進行展評、全班傳閱等,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體驗作業的成就感。

  簡而言之,數學作業的評價,不能只停留在對、錯上,更要評價學生是怎樣思考的,其中所包含的良好學習品質、學習方式,而且還要讓學生從評價中感受到老師的關注和愛,使學生從評價中看到希望、產生動力。

  初中數學課心得體會 篇13

  教育改革的關鍵在于教師觀念的轉變,現代教育理論告訴我們:教師的職責現在已經越來越少地傳授知識,而是越來越多地鼓勵、思考……將越來越成為一位顧問、一位交流意見的參加者、一位幫助發現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必須拿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從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創造性的活動:互相影響、討論、激勵、了解、鼓舞。這說明了一個道理:教師的地位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不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還要確定“以人為本”的觀念,把課堂教學看作自己也是學生人生中的一段激蕩的生命經歷,鼓勵、激發學生去不斷探索,把學生的“發現”與“創造”視為最有價值的勞動成果,教師與學生平等地對話,與他們共同感悟思潮的跌宕涌動。我想從三個方面談談自己在教學時的一些認識:

  一、聯系生活、感知數學

  “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而且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遵循學生的思維規律,在實際問題和數學模型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走進數學、感知數學。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主體(學生)在思考問題時,既符合自身的認知規律,又有直覺洞察、直觀猜想、合理歸納與活動思維過程,有利于提高自己對數學的認識。

  二、身臨其境,探索規律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識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

  在教學時教師應根據知識的內在結構和學生的學習規律,提供現象和問題,創設思維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進行觀察、思考、探索。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熱情,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比如在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系數的關系時,我們可以按下列步驟來創設情境。

  1.求三個一元二次方程的兩根之和與兩根之積。一般來說學生都是先把方程的根求出來,然后計算,學生可能體會不到什么,此時課堂氣氛比較平穩。

  2.求一元二次方程的兩根之和與兩根之積,這時很多學生會感到很繁,怕動手計算,課堂出現沉悶現象。此時教師立即口答出答案,學生就會感覺到很驚奇,為之一振,進而產生疑問:“老師怎么會看出答案?這里會不會有規律?”課堂出現竊竊私語,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活躍了課堂氣氛。

  3.提出問題:你能根據你開始的計算和老師的結論觀察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系數之間的關系嗎?學生們躍躍欲試,開始投入到觀察、思考、探索中去。

  4.提出問題:你敢肯定你所猜測到的結論是正確的嗎?再一次激發學生的斗志,使他們敢于說理、敢于證明,給予他們充分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

  三、由點到面,觸類旁通

  復習不是簡單的知識重復,而是一個再認識、再提高的過程,復習中的最大矛盾是時間短、內容多、要求高。復習既要做到突出重點、抓住典型,又能在高度概括中深刻揭示知識的內在聯系,讓學生在掌握規律中理解、記憶、熟練、提高。比如在復習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別式和根與系數的關系時,可以把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別式、根與系數的關系和二次函數的有關知識相聯系,根的判別式可以作為判別二次函數的圖像與x軸的交點個數的依據:當△>0時,拋物線與x軸有兩個不同的交點;當△<0時,拋物線與x軸沒有交點;當△=0時,拋物線與x軸只有一個交點即頂點。如果拋物線與x軸有兩個不同的交點,用根與系數的關系可以求拋物線與x軸的兩個交點之間的距離,可以判別拋物線與x軸交點的位置(交點是在坐標原點的左邊還是在坐標原點的右邊)等等。這樣在復習過程中把知識拓一拓、伸一伸,能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運用知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課堂教學面對的是獨立、有個性、有思維的學生,課堂教學設計應適應學生的發展,應隨“學情”的變化而變化。課堂教學設計的成效如何,完全取決于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對學生情況的了解。只有教師具備“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才能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一切為學生考慮,才能真正做到教學服務于學生,實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初中數學課心得體會 篇14

  這段時間學習了尹志錦老師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即時評價研究>>,我對課堂教學的即時評價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以前在教學過程對這種評價不怎么重視,對學生的對與錯只是簡單的加以表揚與批評。現在認識到了這種評價的重要性,并對這種評價有如下幾點心得體會。

  第一 ,“即時評價”作為師生之間交流的一種及時、有效的方式而貫穿于數學課堂教學的始終。及時、準確、積極、有效的“即時評價”方式,不僅對數學課堂教學起著重要的導向和激勵作用,同時也對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起著良好的促進作用,更能高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不僅如此,課堂中良好的“即時評價”因增添了許多情感和人文因素,而使得課堂生動、活潑了起來。

  第二,“即時評價”重視對學生在一節課中各個環節的評價。要選擇恰當的語言,適時的時機,評價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對待數學學習的態度; “即時評價”有著及其深遠的意義和廣泛的使用價值,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也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最大受益者是學生,同時也有利于教師課堂教學水平的發揮和自身業務的提升。

  第三,“即時評價” 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在評價中我們要遵循激勵性、真實性、時效性、多維性等這些原則 。對學生的日常表現,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采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引導。對學生的表揚要有標準,要有分寸,要得體,要一視同仁。我們的評價越真實,越有“透明度”,就越容易得到學生的認可。我們教師從怎樣的角度、用怎樣的語言、在怎樣的時候進行評價,學生的優點是什么,問題在哪里,怎樣評價,這樣不僅對回答問題的學生有很好的激勵作用,還對其他聽課的學生也有很好的警示作用。只有把握好評價的最佳契機,才能真正積極地推動學生的發展。

  總之,我們教師應不斷提升自身的修養,認真做好“即時評價”,只有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才能運用自如,才能使“即時評價”真正起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的作用。

  初中數學課心得體會 篇15

  生命化課堂以教師與學生的生命發展為基礎,把學生作為生命的整體來看待,注重開發每一個生命蘊藏的潛能,讓課堂上的每一個生命都煥換發出活力,享受學習生活的樂趣,在提升學生生命活力的時,教師也因自己的生命實踐而不斷確認工作的意義和自身的價值,從而獲得生命本身的豐富感和成就感,下面就是數學課堂的生命化教學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一、更新教學理念,改變教學方式

  生命化數學教學是對學生生命的喚醒,是對生命精神,生命活力的激發,也是對創新潛能的誘導,對生命發展的奠基一句話,生命化數學教學把點化或潤澤生命、把學生的生命發展作為教學的根本目標,在生命化數學教學理念來,數學教育有三件事要做:授受數學知識,開啟學生智慧,點化和潤澤生命,這三件整改是相互貫通的,既要逐層遞進,又要相互制約,點化或潤澤生命是數學教學的深層命意,而不是停留,陷于數學知識授受的泥沼。

  數學教學應有利于學生“生活再現”和“終身發展”入手,建立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在教師的指導下,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老師應與時俱進,轉變角色,從知識傳授者轉向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探究者、開發者、在民主教學氛圍中,師生形成“學習共同體”形成互動交流的學習過程,擺脫過去學生被動接受、教師以“灌輸”為主的教學方式,為學生主動學習創造機會,為學生改變學習方式創造條件上,讓學生在創設的問題中滿懷興致的自主學習;在分享經驗的同時進行有序的合作學習;在體驗數學知識的生成過程中,養成具有探究精神的合作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探究思維能力,形成寬松的課堂環境、和諧的師生關系、充滿生活氣息的數學課程,使課堂成為學生張揚個性可持續成長的沃土。

  二、根據個性差異,復印件的生命化的學習方式

  高質量的教學依賴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共同參與,而非智力因素是教學得以順利進行的有力保障,只有當學生以負責作的態度參與學習時,學習才能獲得較大的成功,通過智力因素的調動,教師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利于學生積極思考的氣氛,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自由的發展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生命活力才能得以充分展現,智力因素得到較好的發展,首先要使學生明確數學學習的目的:為什么要學習數學呢?一方面數學是重要的基礎學科,是通向科學大門的金鑰匙,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經濟學、軍事學等都越來越需要數學,數學也是應用技術、生產建造、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另一方面、數學是鍛煉思維能力的體操,學習數學可以使你思考問題時更符合邏輯、更有條理、更嚴密精確、更簡潔深入、更善于創新……

  三、選擇利于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式

  以往長期的灌輸式學習使學生變得內向、被動、缺少自信,忽視了學生生命體驗,自然也就窒息了人的創造性,要提倡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倡導通過改變學習內容的顯現方式、確立學生的主體方位,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老師應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讓學生選擇授受、探索、模仿、體驗等不同的學習方式,也就是人的認識方式,是教學的重要途徑之一,它是學生建構知識,理解意義的有效手段,作為一種認識方式,在對話式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本之間展開“對話”活動,通過相互的演說和傾聽,交流彼此的見解,并提出質疑,進行討論,學會反思,不斷完善自己的觀點,從而達到“我”和“你”的世界融合。

  四、充分調動學生的多元智能

  我們每個人都具有多元智能,現實生活中也需要每個人都利用各自的多元智能來解決各種實際問題,所以,要求老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要通過使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調動不同學生的不同潛能,去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使每位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所發現,收獲并獲得發展。

  初中數學課心得體會 篇16

  小學數學教育不僅僅是教授課堂知識那么簡單,它更關乎小學生心智與靈魂的培養,在其成長過程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小學數學課堂在新課標改革的影響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數學教學過程中已經將以老師教學為主成功轉型為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課堂效率也得到了有效提高.作為小學教師更應該有意識地注意培養學生學習能力,通過歸納演繹達到高效課堂的目的.

  1.在探索中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課堂效率

  1.1通過有趣問題情境的設置,有效激發學生好奇心

  學生可以通過運用觀察、類比與歸納的方法在自己的認識、技能與經驗的基礎上進行合情的推理.小學數學教師在為激發學生好奇心時所設置的具有挑戰性與有趣性的問題情境,應充分考慮到學生本身的認知水平.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處處都隱藏著數學問題,生活與數學息息相關.小學教師在教授數學理論知識的過程中應讓其變得生活化,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置一些具有生活性的教學情境,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對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是十分有利的.此外,教師應該做到多激勵表揚學生.由于小學生階段的特性,老師的鼓勵對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與學習興趣有很大的推動作用.教師過多的批評學生將阻礙學生學習興趣的調動,阻礙開展小學數學教學.例如:《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的教學過程中,在學生學習過三角形、梯形以及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采取先讓學生回憶這些圖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猜想圓形面積公式推導過程的問題情境來引導學生學習圓面積計算公式的過程.在這樣的問題情境下,可以有效地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1.2在小學數學實驗中培養學生觀察推理能力,并進行歸納總結

  教師可以在數學試驗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與實驗能力,從一定程度上提高其推理能力.學生通過觀察現象了解本質,懂得其中的數學理論.數學實驗實質上是思維實驗,其不同于一般的實驗,數學實驗中通過采用抽象的方式模擬或人為地控制某些現象.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具有一定的價值觀對教師培養其科學研究經驗是十分有利的.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所設置的教學應注意結合教學內容以及其中的數學原理.在數學實驗最后階段進行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的歸納總結,這也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也容易被學生接受.通過實驗歸納得出的法則,公式會讓學生記憶深刻,有助于培養其邏輯思維能力.例如:在講述《三角形內角和》一課中,教師可設置一個實驗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驗證其內角和為180°,首先預備一些不同形狀的紙質三角形,在課堂中發揮小學生的動手,思考能力.可以提示學生用量角器量出三個內角,看其加起來是否等于180°,或將三個內角剪下來拼一拼看是否能拼成一個平角等方法進行驗證.最后得出結論后進行歸納總結,加深學生的印象.

  1.3加強習題練習,在實踐中提高學習能力

  教師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應從實際出發設計教學內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應該以學生的認知能力為依據,不斷加強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教師編寫習題時應時刻堅持教育性的基本原則,讓每一名學生都有機會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同時,教師還要考慮到學生水平參差不齊,設置難易程度適宜的題型,最終達到訓練的目的.

  2.在猜想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效率

  2.1教師為學生創造推理機會,提升學生的猜想能力

  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應該主動創造機會進行驗證猜想,從而提升學生的演繹推理能力.教師可以通過辯論等一系列的實踐活動來培養學生的證明能力,并對此加強鍛煉與發展.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出合理的質疑情境,并對學生的自由回答給予鼓勵,使得學生對于演繹推理擁有足夠的興趣,從而使學生的演繹能力得以提升.例如,教師可以在學生完成數學習題后,通過詢問學生“做的對嗎”來為學生創設出質疑情境,使得學生產生對所作答案的懷疑心理.接著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是對或者不對”,鼓勵學生自行找到對或者不對的理由,鍛煉學生進行推理演繹的能力.如果出現學生不能通過數數或實驗來進行答案驗證的情況,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學會用其他的方法來對學生所做結果的正確性進行驗證.

  2.2教師要注重教學過程,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發展,數學的教學過程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重視.所以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以教學實際為基礎,組織學生對于演繹推理能力的相關訓練,重視教學過程中學生對于課堂知識的掌握,注重學生對于數學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效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讓學生真正的掌握到演繹論證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演繹推理能力.例如,在講授《奇偶數》一課時,教師可提出兩個奇數的和是否是偶數的問題,然后讓學生帶著這樣的問題進行推理驗證,通過舉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例子,例如奇數為一和三的一個蘋果加三個蘋果,可得出偶數為四的四個蘋果的結論,從而加深了學生對這一結論的理解.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在探索中讓學生積極地思考,在猜想中讓學生不斷地推理,將培養學生能力作為基礎,提高課堂效率作為最終目標,使得學生能夠將課堂知識與生活實際問題相聯系,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得以有效的提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傳授其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其學習能力,使得學生能夠全面發展.注重能力培養,涌動高效課堂。

  初中數學課心得體會 篇17

  新學期開學了,因為我數學成績很好,所以,數學老師唐老師選我當數學課代表。千萬別以為當個課代表是叫人羨慕的事,其實做個課代表不容易,特別是做唐老師的課代表更不容易。唐老師做事特別嚴謹認真。做他的課代表不僅要數學成績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還要一絲不茍地工作。就先說說工作吧,唐老師是學校少先隊大隊部大隊長,每天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作業本一定要按時交,才能及時批改。有一次,我上學遲了,數學作業本搬遲了。到唐老師辦公室時,我驚恐萬分,把本子放到唐老師辦公桌上時,不小心把本子掉在地上,灑了一地。唐老師看見我這狼狽樣子時說:“你看你呀,遲交不說,還把本子弄得亂七八糟。”我一收拾好本子就逃,害怕唐老師再次批評我。自從那次以后,盡管學校規定每天早晨8:00后到校才算遲到,我還是每天7:40就到教室了,早早把作業收齊,然后再按時搬給唐老師,唐老師對我的工作很滿意。直到有一天,班主任陳老師在班上宣布每天早晨不得早于7:50到校。可是第二天早上,我忘了班主任的話,跟往常一樣7:40就到了學校。正好被班主任抓住,只好寫了保證書,保證以后不早到了,否則就把數學課代表撤掉。這件事促使我只有提高工作效率,按時到校,快速送好作業本。雖然數學課代表的工作很忙,但是我還是經常給同學們講題目。有一次,劉其耀問我題目,我耐心地講解了六遍,才把他講懂。王彬天天有題目問我,竟然考試時又問我,我只好給他一個錯誤的答案,以后他考試時就再也不敢問了。

  做個數學課代表真的不容易。

  初中數學課心得體會 篇18

  上星期三下午最后一節是數學課,本來課上得好好的,可到了快下課時,卻發生了一段“小插曲”。事情是這樣的:

  陽洋同學說他有一道題要考考數學老師,老師欣然答應了。陽洋的問題是什么數的138735684次方減去什么數的2752次方等于1。老師想了一會兒,想不出來。我和幾位知道答案的同學都笑了,我大聲告訴急得快團團轉的老師,答案是1的138735684減去0的2752次方結果是1。老師聽了,笑了起來。同學們也都笑起來,說老師上當了。我就開玩笑說:“老師,既然你答不出來,那么你得獎我們兩顆糖!”這本來是開玩笑,可沒想到老師卻說:“我還真的有兩顆糖呢。”說著,她從口袋里掏出兩顆糖,問我們誰要。大家都說要,老師吃了一驚,說:“我還以為同學們會客氣一下呢。”我說:“我們才不會客氣呢!”馬上有人說:“對啊,不用客氣!”大家又笑了起來。

  下課鈴就在這時響了。老師走向辦公室,我跟在她后面要糖,老師就給了我一顆,幾個圍上來的同學也向老師要糖。老師把糖扔過去給他們時,我眼疾手快,把在空中的糖打落在地,并迅速撿了起來,然后開始逃跑。好險,后面一個同學馬上追了過來……老師站在后面,望著我們,笑了。

  這就是我們班那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數學老師。

  初中數學課心得體會 篇19

  初二的新生經過初一一年的學習,對于初一內容很多學生都有這樣的體會,在學習初中數學相關知識內容時只要認真聽老師講解,都能聽得懂,因為初一的數學學習還是處于過度階段,學習內容大部分都是加減乘除!習題訓練中的很多題目都可以一步到位,即使與新知識有關的題也并不難做,較復雜一點的題目也是以之前學過知識聯系在一起的綜合題。

  數學學習最大的特點:一步步加深,新知建立在舊知識基礎之上,知識深度不斷加深。初一到初二,初二數學學習無論是廣度和深度都會不斷加大,這時或許一部分學生就開始不能適應初中數學,自信心下降,與其他同學拉大了差距。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這種差距在有可能還會不斷加大。

  那么怎么樣才能在初二的數學學習中不掉隊,及時跟上?首先要樹立下面幾個數學思想:

  一、培養方程運用能力,建立方程思想

  初二數學會增加大量方程的知識內容,方程反映出來數量關系是一種等量關系。方程內容知識在生活中的體現無處不在,如路程、速度和時間三者之間就有一種等量關系,可以建立一個方程:速度*時間=路程,在這樣的等式中,一般會有已知量,也有未知量,像這樣含有未知量的等式就是“方程”,而通過方程里的已知量求出未知量的過程就是解方程。

  初中數學按照各地教材不同的布局,會有序的學習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組等方程與不等式。到了高中我們還要學習指數方程、對數方程、線性方程組、參數方程、極坐標方程等。

  解方程的思維幾乎一致,方程會以實際應用問題或現實生活為背景,取材新穎,時代感強,立意巧妙,主要考查學生的應用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問題轉化能力等,是中考的熱點,同時也是難點。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展開及中考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實際應用問題的突出特點是知識容量大、解題方法多、能力要求高、突顯數學思想方法的運用以及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等特點。

  二、開發、建立初步數學思想

  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的靈魂,是數學知識的精髓,是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的橋梁,對數學思想方法的考查的層面很多,方式也很靈活,但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代數綜合題,它綜合了初中代數相當多的知識點,有些又與生產生活實際內容相結合,用到的數學思想方法有化歸思想、分類討論思想,整體思想以及代入法、消元法、待定系數法等。二是代數與幾何的綜合題,此類型題目所涉及到的數學思想方法很多,以數形結合思想為主線,綜合考查其他思想方法的靈活運用,難度較大,一般為中考中的壓軸題。

  中學數學中所涉及到的思想方法很多,但應用廣泛,重點考查的有化歸思想方法、分類討論思想方法、數形結合思想方法、數學建模思想方法。

  對于初二學生而言,要著重強調基礎知識的把握,加強基本技能的培養。要學會在生活中發現數學,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讓我們的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引導學生參與到學習軌道中來,不斷反思和總結,才能提高數學成績。

  初中數學課心得體會 篇20

  今年我參加了工作室,綜合聽課經驗,聽了幾節數學課,及各位專家的精彩點評,使我感受頗深,受益匪淺。針對這次活動,談談自己的感受。

  一、應用題和解決問題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原來我一直認為應用題和解決問題是一回事,只不過是換個名稱而已。聽了專家的點評,我終于明白二者不光是名稱的改變,而且有質的區別。應用題關注的是它的結構,重點要進行數量關系的分析,在此基礎上正確地列式;解決問題關注的是情境,讓學生進入情境后,自己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

  二、關注問題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教學的藝術,不是傳授而是激發和喚醒,所以老師要利用學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材料,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在《解決問題》一課中,教師從學生感興趣的團體操,列方陣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讓學生切實的感受到了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生活中數學問題處處存在。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為接下來的數學教學進行了情感鋪墊。

  三、注重在活動中體驗感悟和思考,讓學生享受數學的樂趣。

  新課改革中強調,教師要讓學生“學會”變為“會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成為了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合作者、引導者。每一個教學環節,教師只作恰如其分的點撥,并未一問一答的大包大攬。創設自由、和諧地學習氛圍,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交給學生,指導學生學會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掌握學習的方法。

  四、教師的激勵到位。

  在本次活動中,三位教師對學生的贊揚和鼓勵不斷。如“你說的真好”“你真棒”“你的方法可真多”“等等。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評價語言,在學生的心里卻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瀾。對于整個教學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當程度的積極影響。

  五重小組合作的實效性。

  本次活動,幾位教師不是把小組合作流于形式,更注重了小組合作的實效性。

  1.正確處理好了合作學習與自主探究的關系,也就是說獨立思考是合作學習的前提。

  2 小組合作學習,在時間安排上恰到好處

  什么時間合作學習?必須在突出本課重點,突破難點時,幾位教師都做到了這一點。

  3合作學習一定要有時間作保證

  合作學習的過程一定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廣泛的空間,這樣對問題的理解才能深入、到位

  六.練習設計有層次性

  練習設計重視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不斷發展。俗話說得好熟能生巧。數學離不開練習,所以要有針對性地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不同水平的題目,將數學思考融入到不同層次的練習者,使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并能解決這一類簡單的實際問題。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學習過程中有所收獲。

  總之,本次校本教研活動,讓我受到了很大的感觸,感觸最深的就是覺得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努力加強學習,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不斷改進,爭取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初中數學課心得體會 篇21

  針對樂老師第一天上午講的背景情況和交大的優秀教學傳統及引進實踐環節方面談談自己的感受:

  一、背景情況

  高職高專類學校的學生數學課程基礎差,他們的學習能力相對來說也比較差。許多簡單的題目都不會做,考試成績往往偏低,大面積不及格,達不到教學要求。學完《高等數學》一個學期下來,有的學生連導數都不會求。這表明這些學生不僅僅是基礎差,甚至學習態度,學習習慣都是不好的。所以如何應對由于生源質量下降和生源差異帶來的提高教學質量難的問題,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學生的特殊情況使教師的負擔加重,好的教學傳統難以繼承,人常說:好學生才能練出好老師。確實,教學是相長的。教師的敬業精神下降,也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有人說,高職教育的出現是為了培養高級技術型人才,是社會生產發展的必然產物,在未來競爭中他們將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我國鄙視職業教育,輕視職校生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人事部門也在人才標準上仍存在嚴重的普通高等教育優于高職高等教育的偏見。因此,就業問題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也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二、我的看法

  1、針對高職高專類學校的學生數學課程基礎差的問題,要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抱有人人皆可以成才的信念,對學生要因材施教。高等數學以“必需,夠用”為原則,要降低教學的理論難度,改革傳統的考核方式,使目前的考核方式與時俱進。變終結式考試,為過程評價。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

  2、教師工作壓力過重,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領導者對教師的關愛,就要體現在如何減輕其負擔上,學校應盡可能從各方面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讓教師得到“賞識”,激發教師積極性。盡管學生成績不高,領導要看到學生基礎差的事實,賞識教師的成績。當領導的有時會認為“成績不說跑不了,缺點不講不得了。”其實,每一位教師哪怕取得一點進步,得到一點鼓勵,就會給他帶來一種成就感,相信自己還會做得更好。所以,倘若領導多賞識他們的成績,會讓他們得到更多的精神動力。用激勵機制調動教師積極性。使其發揮內在潛力。

  3、拓展高職高專生就業的問題。高職高專教育主要培養面向實際應用的操作技能型人才。教育部已經明確提出,高職高專教育要以就業為導向,鼓勵“定單培養”,走產學結合的路子。更新觀念,轉變企業選擇人才的思路。讓學生認識到一定會學有所用,以此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交大的優秀教學傳統和引進實踐環節

  樂老師談到的:交大的優秀教學傳統1、注重基礎,強調質量。2、多層次多模式的高等數學課程教學改革。3、學生能夠按照自己的情況選擇層次。引進實踐環節:1、融進教學軟件教學和應用實踐。2、改革數學模式,教學中結合現代教育技術方法和手段。3、提高學生的應用實際問題能力和學習主動性。對我的啟發很大,尤其是應用實踐和現代教育技術方法和手段兩方面我深有感觸,在幾何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教學,采用數形結合的思想使繁難抽象的數學問題變得易懂,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效果。在應用實踐方面,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加強了對抽象概念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談談我的體會:

  四、我的做法

  我在對非數學專業的學生進行高等數學教學時通常都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來授課,由于數學本身是一門分支比較多、難度比較大的學科,如果不對數學教學進行創新,那我們的學生學起來比較吃力,教師教起來也不是一件易事。在進行傳統教學的同時適當地利用一些非常規方法來組織教學將會起到一個很好的效果。

  1、預習式教學

  在高等數學教學中,許多老師通常都強調課堂教學,而忽視了課前預習的環節。預習式教學就是要求老師在講授下一部分內容前給出其中的要點和注意點,最好以一個提綱的形式給出,并且在下次授課時進行課堂提問,對于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可以重點進行講解,而不需要再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從頭至尾來講所有的內容。這種方式的教學既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和學習的熱情,同時也節省了許多寶貴的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

  2、實習式教學

  在傳統的教學中,一般都是教師在講臺前講授,學生在下面聽課,師生之間的交互性不夠,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僅僅充當了一個知識的接受者,這種接受是被動的,缺乏互動性,作為高數老師為了能使自己的學生更好地掌握那些比較抽象的數學知識,應該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適當地安排一些時間來嘗試實習式的教學,當學生學完一些章節的內容時,教師可以組織一些好學生自己挑選其中的某些內容在課堂上講解,讓學生自己充當一次教師,而老師可以在旁邊進行適當的記錄與提示,當學生講解完畢,老師可以就其中所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糾正或補充,這樣,學生能夠通過這種復習方式更好更熟練地掌握住所學知識,同時還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這種教學主要應用于一些習題課或復習課,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地去處理。

  3、討論式教學

  數學是一門非常枯燥而又乏味的學科,在數學中的各個分支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各個知識點之間環環相扣,數學中所存在的各種問題也非常多,因而,數學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設定一些和教學內容密切聯系的數學問題,并安排適當的時間組織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討論,教師也可以加入到其中,當學生的討論出現較大錯誤時教師可以適當地進行提醒,確保討論的正常進行,通過這種設疑與討論更能鍛煉學生積極探索的能力,使枯燥的數學問題不再神秘與可怕,增長了學生勇于克服困難的信心與勇氣。這種教學法主要應用于那些內容比較多、概念比較含糊以及學生容易混淆的章節。

  4、游戲式教學

  高等數學對于我們非數學專業的學生來說是非常地難學,一些概念根本搞不清楚,一些重要的公式不容易記住,在這樣的情況下,數學教師應該將一些枯燥的數學公式和概念進行游戲化,在教學過程中來組織一些數學游戲,而游戲的參與者就是學生,通過游戲能夠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趣味性,能夠使學生從中感受到數學所帶給他們的快樂,而不是痛苦與迷茫。這種教學法是一種集知識性、趣味性和娛樂性為一體的一種好的授課方式,也是學生普遍比較喜歡的一種方式。

  總之,在共同的教學情景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實際上是一種相互探討和共同學習、共同解決學習中的各種問題的探究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數學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是整體的,有機的,全面的,而不是只讓學生參與練習、回答問題等局部過程。這有利于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取長補短。有利于使教師、學生的角色處于隨時互換的動態變化中,促進學生的創新思維。良好的數學課堂教學應該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多邊活動的有效合作過程。教師要以啟發式教學思想為指導,嘗試運用發現法、探究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充分運用變式教學,發揮教師的向導作用,創造性地運用提問技巧,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使教學過程成為一種有利于學生產生穩定的探究心向和積極探究的過程。另一方面表現為教師引導之下的學生之間的合作。教師要在充分研究和了解學生的基礎上,運用討論法、研究法等鼓勵學生相互探討、爭論、交流思維方法,相互啟迪,產生共鳴,使學生的思維由發散而集中,由集中而發散。這種合作必須是人人平等參與的合作,每個人都能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同時,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幫助學生選擇恰當的合作方式,使合作過程成為一個愉快、歡樂和充滿智能挑戰的過程。

  對授課的安排方式和處理方法的建議:

  1、首先遠程教育授課方式是比較好的,我們可以在第一時間聽到和感受到教授們的現場講解。

  2、教授們的新的教育理念和好的解題思路能直接傳授給我們。

  對新舊知識的連結和靈活的運用有一定啟示。

  3、對高職高專類學校的學生基礎差的情況如何教學多做指導。

  例如:從知識深度、學習興趣的提高、考試方式和難度、實踐性實驗等方面如何去把握。

  4、在增強高數的趣味性講解方面多做指導。

  如何增強高數的趣味性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初中數學課心得體會 篇22

  時間過得真快,十天的上海研修即將結束,在這短短的十天里,我天天都有雙份的收獲,一種是生活上的收獲“開心、快樂”;一種是我們老師業務上的收獲,讓我在教學中碰到的許多迷茫,在這次研修中得到了一定的解惑,給我指明了前進方向。當然要等我回到自己的崗位上,在平時的教學中身經百戰,方可教學能力有所提高,在課堂教學天地中暢所欲言。

  下面是我這幾天最深刻的體會:

  1、認真備課、上課,合理設計學案、教案,精心設計練習題,有效的進行分層教學,讓學生成為真正的智慧型、探究型人才,希望自己也能上出“北虹中學胡浩老師,田林中學蔡潔平老師”那樣高質量、高水平的課。

  2、在今后的工作之余,加強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的學習和研究,多讀一些有價值的教育書籍,平時注意積累材料,多研究一些論文,爭取在開中心組會議時,開質量高一些的講座,向這幾天的專家們學習。

  3、聽了胡軍老師的講座“教師到底如何設計和批改作業”,我想回到教學崗位中,把我去年研究的課題“作業批改有效性”繼續研究,爭取推廣。

  4、聽了“勾股定理”和“分類討論在三角形中的應用”這兩節課,我認為中考的壓軸題也并不是高不可攀的,我們從初二年開始就可以把壓軸題分解成幾個淺易懂得習題,根據中考壓軸題的模式,用一個個專題的形式,由淺入深地開展壓軸題各種類型的講解,細致地分析各種題型的解題方法,循序漸進地讓學生在圖形變化過程中輕松體驗、認知、把握壓軸題,給初學壓軸題的學生鋪設一個又一個臺階,讓學生從不斷的成功中體驗數學興趣,中考滿分也是可以實現的。

  5、加強幾何畫板的研究,特別是怎樣讓我們畫的圖形動起來。

  6、空談不如實干。今年九年級的中心組組長是黃老師,我相信通過這次研修,他能帶領成員向老師們展示更多高質量、高水平的“復習課、試卷講評課、專題課”等,讓參會的老師有所感悟,從中學到一些東西。

  一份耕耘,一分收獲,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會更加努力,我們全體同行都會努力,龍海數學教育教學質量的飛躍指日可待,謝謝龍海進修學校的老師為我們一線老師提供絕好的平臺,同時也希望數學研修班的工作越來越好。

  初中數學課心得體會 篇23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教育也不斷地改革更新,發生著時代性的變化。在注重學生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同時,更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關注對數學的情感與態度,關注學生的發展。使數學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新課程改革強調發現學習、研究性學習、探究學習。這些學習方式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即:規律讓學生自主發現、方法讓學生自主尋找、思路讓學生自主探究、問題讓學生自主解決。通過研究性、探究學習,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探究、在質疑問難中探究、在觀察比較中探究、在矛盾沖突中探究、在問題解決中探究、在實踐活動中探究。

  一、教師進行課改要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盡量地搜集,制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學生的心里,使學生能夠與老師發生共鳴。數學學科和生活,生產密切相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共同參與,發揮想象,積極思維來解決問題的意向。

  二、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應確定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對于教學課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是為學而教,以學定教,互教互學,教學相長的過程。

  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壓抑學生創造性的教學環境,通過教學模式的優化,改變教師獨占課堂、學生被動接受的信息傳遞方式,促成師生間、學生間的多向互動和教學關系的形成。教師不是數學知識的傳授者、解惑者,而是知識的促進者、引導者;學生不是知識的接受者、復制者,而是知識的發現者、創造者。

  教師的作用主要在于“導”,就是通過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善于對學生進行啟發誘導,點燃其思維的火花,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數學結論的形成過程,體會科學家走的路,充分體現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形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的特點具有開放性、創造性、不確定性。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必須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關注每一位學生。注重加強教學的情感性設計,實現課堂教學民主化,建立平等、寬容、和諧的師生關系。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著心態開放、主體性凸現,個性張揚,創造性得到釋放;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著與學生一起分享理解,意味著角色定位的轉移,是自己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實現自我的過程。時刻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態,賞識、期待和鼓勵是學生成長的最好動力,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敢于質疑,勇于標新立異,給學生展示自我、探索創新的機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和充分發展。

  初中數學課心得體會 篇24

  我們五年級組開展了《小學數學生態課堂環境開發的研究》這個課題,收獲不小,本人心得如下:

  首先,我很喜歡我們的組長趙老師組織的這個團隊。趙老師博學、嚴謹、風趣、對我們又和藹可親,沒有一點架子,總是對老師充滿了肯定與鼓勵。課題組的其他老師們,個個都很能干,上課、評課、做調查、寫文章……樣樣都拿手。而自己卻有那么多的不足。但是,與壓力相比,有機會向趙老師及其它的優秀老師學習,我更多的是感到榮幸。

  其次,我喜歡我們的活動形式。每次活動,我們都是在課例的基礎上進行專題研討交流,然后趙老師對我們進行課題研究的理論輔導,不僅如此,還輔導我們寫調查報告、寫論文、寫案例、賽課,以及參與數學生態課堂的活動。一年來,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讓我開了眼界,逐漸轉變了教育理念。

  再次,我喜歡《小學數學生態課堂環境開發的研究》這個課題。通過每次活動的學習,我逐漸認識到老師教育學生,就像栽培植物那樣,是讓植物自然生長,而不是像工業那樣用模具去鑄造成批的產品或機械零件。面對植物的種子,你只要準備好土壤、肥料,充分利用好陽光和水分,順其內在的生長規律,相信種子內在的力量,它們一定能順利的發芽、開花、結果!

  在數學生態課堂上,不僅要強調知識與技能,更應關注學生的創新精神、情感意志及健全人格的培養;既要重視預設性目標,更要關注課堂生成,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新的思路、方法,教師的任務不只是完成預設的方案,而應和學生一同探討、分享、創造美好的生命經歷。

  在這一年中,在聽課學習時,我也會不自覺地從生態課堂環境的角度去觀察,觀察課堂的物質環境,觀察師生、生生的交流,觀察師生的評價與情感交流。優質的課堂上師生間、生生間在如朋友般的合作與交流中,在經歷了一次次思想的交鋒、一次次原汁原味的爭論后,留下的是一次次知識的收獲、一次次能力的提升、一次次情感的滿足,學生始終保持著高昂的學習熱情,感受著學習的快樂,品嘗著成功的喜悅。我特別喜歡這樣的課堂氛圍,哪怕作為聽課教師,也吸引著我的思維快樂和積極地參與,我想,我正是身處于數學生態課堂環境之中,所以才有這樣的感受,它的魅力影響的也許不止我一個人。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我也在嘗試著營造生態的課堂環境,除了課件、板書設計等要簡潔美觀,我在傳授新知的環節,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學生喜歡和容易接受的方式。課堂中保證小組合作交流的次數與時間,教師注意傾聽、對學生的評價多了鼓勵與期待等。自己的教學觀念隨著課題研究的參與逐漸發生著轉變,但是轉變的程度還算不上理想,在課堂上對學生的“引導”,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以及和學生的情感交流等,一直是讓自己困惑的地方。什么時候,自己的課堂環境也能 “生態”呢?

  是呀,教育是“農業”,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只有自己在教學與研究的領域真正地投入,學生才會送給自己一個滿意的課堂。

  初中數學課心得體會 篇25

  在幼兒園數學活動中,集體教學還是很普遍的,老師的活動設計也是按照本班孩子的實際水平來設計,這就容易造成能力強的孩子“吃不飽”而能力弱的孩子“吃不下”,兩極分化越來越厲害,使得能力弱的孩子逐漸失去數活動的興趣。本學年我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開展了能力差異教學活動的研究。關注幼兒差異,讓幼兒學習不一樣的數學,下面是我在本學期研究中的一些體會:

  一、制定目標時——針對差異

  我們不求能力差異的幼兒同時達到預定教學目標,允許他們異步達標。因此,在目標的制定中,針對不同差異的幼兒設計不同層次的目標。首先強調基礎目標,重視目標的統一性,突出教學要求的一致性,以確保目標指向大部分幼兒,同時考慮目標的彈性,突出教學目標的層次性,對不同水平的幼兒要求不同。能力弱的幼兒注意基礎目標,適當降低要求,以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為目標;能力中等的以教材為基礎,培養初步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樹立爭上游的態度和信心。能力強的幼兒在教材的基礎上適當增加難度,注意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如中班“排序活動”的目標:讓幼兒初步學會按物體數量的AABCDAABCD排序。能力弱的幼兒:在教師的幫助下,觀察圖的排序規律完成ABCABC練習。中等能力的幼兒能根據教師要求按ABCDABCD的規律排序,能力強的幼兒:鼓勵幼兒自定規則,按物體特定規律排序,能創造不同的排序方法等。

  二、方法選擇時——尊重差異

  教師在選擇方法時對不同水平的幼兒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幫助他們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實現異步達標的目的。如在學習排序時我針對佳妍、景倫、翰楊三個存在明顯的認知差異的幼兒選擇了不同的指導方法。對于翰揚在串珠子中表現出思考型的認知特點,在串珠子之前,他用一定的時間去思考、觀察模仿表現出一定的認知策略,呈現的作品也相對比較好。對待這樣的幼兒,我對他提出了新的要求,讓他串出與教師不一樣的項鏈。而對于已有一定的歸類意識景倫,我采取了“讓他跳一跳就夠得著的策略”,鼓勵他學習簡單的單維排序來串珠子。對于佳妍,她屬于無目的的玩,缺乏思考和歸類方面的能力,針對她的表現我利用同伴影響的作用鼓勵他模仿旁邊的同伴把相同顏色的串在一起。我們只有正視幼兒能力的差異,尊重這種差異,讓幼兒有自主選擇學習方式的機會,使幼兒積極主動地參學習過程,從而獲得有差異的發展。

  三、投放材料時——考慮差異

  在提供數學操作材料時,既要考慮活動目標,又要考慮幼兒的發展水平和能力差異。要根據數學知識的特點和幼兒思維發展的規律投放材料,體現由簡單到復雜,由易到難的循序漸進性,使每個幼兒都能輕松自如地使用材料,達到真正意義上的自我發現、自由探索、自我發展的目的。如在數學活動“排排隊”中我們班級孩子們的照片拍下來,從矮到高或者從高到矮排序。一番觀察下來,我發現兩極分化特別厲害,能力強的孩子一會兒功夫就能把三個小朋友從矮到高或者從高到矮整齊地排好,而能力弱的孩子拿著小朋友的頭像,不知怎么放才好。于是,我馬上調整了游戲材料,給能力強的孩子一筐材料里放了4-5個小朋友,讓他們想想人多了該怎么排隊,而能力弱的一組,我就在底板上畫了從高到矮的矩形圖,暗示孩子高個子應放哪,接下來放哪,最矮的矮個子應放哪,并形象地把它說成是高房子、中房子、矮房子,暗示他們一一對應擺放,果然能力弱基本都學會了。又如在中班進行關于分類的教學時,我給能力強的幼兒提供形狀、顏色、大小各異的圖形片,要求按不同的特征分類;給能力弱的幼兒則提供只有一個變量的圖形片,如顏色不同,而大小、形狀相同的圖形片,這樣分類時沒有干擾,就顯得簡單了;能力更弱一些的,則提供花片、紐扣等實物進行分類。只有讓每個幼兒進行適合自己能力層次的操作,數學活動才不會流于形式,真正做到既面向全體,又注意個別。

  四、教學評價時——承認差異

  幼兒之間的差異是客觀的,也是永恒的,教育不是消除差異,而是承認差異,并尊重差異,使每個幼兒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在評價中,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兒,教師評價的要求也不同。對于特殊幼兒,教師采用“拉一拉,幫一幫”的態度多鼓勵、多引導,及時給予幫助和輔導,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信心;對能力強的孩子多采用“比一比、賽一賽”的方法,提高的競爭意識,高標準,嚴要求,使他們更加努力奮進。評價的過程,教師可以讓幼兒參與,給孩子一個靈活的評價標準,啟發他們多看到同伴的長處,引導他們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通過互動讓幼兒在參與評價的過程中得到提高。

  總之,數學教學要面對每一個有差異的個體,適應每一個幼兒的不同發展需要。更要教師能正確對待幼兒客觀存在的差異,積極探索數學教學中的差異問題,承認差異,尊重差異,關注差異,最大限度地滿足每一個幼兒的數學需要,最大限度地開啟每一個幼兒的智慧潛能,就一定可以讓不一樣的幼兒學習不一樣的數學,在不同的機會中獲得不同的發展!

  存在不足:

  1.如何在活動內容的選擇上和在課后的反思中也關注幼兒之間的數學差異這將是我今后繼續研究的內容。

  2.案例的說服力還有待繼續斟酌。

  3.每個年齡段幼兒的分析還有采取的措施如何更具有針對性還有待加強。

  初中數學課心得體會 篇26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習慣于“知識本位”的教學觀,將學生作為一個知識的容器,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從“書本”到“書本”,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社會現實聯系不緊密,沒有體現數學知識的背景和應用,沒有體現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學生缺乏應用意識,缺乏體驗性的學習。

  這個學期我接手初三(15)班,我發現這個班的學生,而且成績好的學生上課就比較認真,而且圍繞老師的問題積極思考,甚至還能舉一反三。但是成績中等的學生就只是坐在教室里,只帶了耳朵在聽,不舉手也不發表自己的看法,甚至在我提問的時候莫不關系,就像自己只是一個旁觀者。而成績差的同學干脆就不聽課,懶洋洋的趴在桌子上,只有遇到我講笑話的時候才興奮一下,過后就又是老樣子。

  于是我改變教學方法,從“拓展知識”轉向“回歸生活”,還給學生一個充滿靈氣的數學空間,還學生以生活,還學生以快樂,交給他們思維的方法,為學生創設積極思維的氛圍,讓數學課堂成為學生學習樂園。

  讓學習背景活起來。《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中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我遵循“捕捉生活素材——源于生活——數學內容生活化”的原則,設計數學教學活動。

  (1)從生活情景中發現數學問題數學教學要創設一定的生活情景,把干枯的數字、數學計算放到日常生活的事例中去,引起學生對新知的共鳴,從而緊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積極愉快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如果教師能在深刻領會教材編寫的意圖的前提出下,充分開發教材的潛在功能,結合實際用活例題、習題,給學生提供開放的、自主的、趣味性強的、參與度高的探索背景,捕捉貼近生活的素材,選取學生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采擷數學生活實例,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生動有趣與豐富多彩,以喚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數學學習過程成為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通過這樣的實踐,學生就會體驗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滿著數學,學生就會逐漸在不知不覺中參與到數學課堂中來,也就達到了讓數學課堂“活”起來的目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從生活事例中尋找數學“原型”數學的許多概念、原理在現實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如果我們能把生活中的問題變為數學研究的對象,學生就會在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認識到把現實中的具體問題轉變成數學問題來研究,就能更清楚地認識事物的特征,更準確地認識事物的變化規律,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從而增加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如講授平移的內容時,我提供了現代社會生活中的大量實例。從報刊雜志、電視廣播、計算機網絡等方面尋找素材,也從學生的生活實際中提取了他們感興趣的問題,這樣的素材能引導學生更多地著眼于對實際問題的探索,理解數學概念的實際意義,在學習數學的同時更好地認識現實世界。

  (3)讓學生在體驗中活躍思維 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只有要兒童作用于環境,其認識發展才能順利進行。只有當兒童對環境中的刺激進行同化和順應時,其認識結構的發展才能得到保障。”這就是說,從學生生活出發,從學生平時看得見、摸得著的周圍事物開始,在具體、形象的感知中,學生才能真正認識數學知識。如在講授幾何中旋轉的性質時,我既讓學生動眼觀察,動手操作,又讓學生動腦思考,動口敘述,多種感官參加活動,在活動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以動促思,體現了“動中有學”、“玩中有學”的思想。

  (4)讓學生在實踐中激活思維 從實際出發讓學生體會數學從生活中來,精心設計課堂的每一環節、每一道例題和練習,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抓住初二學生的特點,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感受數學,知道怎么樣?為什么?用活生生的身邊的數學事實,引導學生去發現、掌握生活中的數學,這樣長期潛移默化地訓練,培養了學生對現實生活中規律的關注和發現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5)用平等對話構建師生關系 美國課程專家多爾說得好:“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一個平等者中的首席”。這就是說,一方面教師與學生在人格和權利上是平等的;另一方面,教師又肩負著把學生培養成材的重任。在傳統教育中,教師是知識的權威,學生的主宰,學生是知識的需要者和接受者,教師控制和操縱學生的學習活動。這樣的教學過程是單向的,無平等互助可言。要做到充分尊重學生人格,關心學生的發展,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在認知和情感兩個領域的有機結合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要告訴學生:“我非常愿意做同學們的朋友,我愿意幫助你們解決學習上的、生活中的任何問題和困難”。教師和學生不只是在教和學,他們還在感受課堂中生命的涌動和成長,只有這樣的課堂,學生才能獲得多方面的發展,教師的勞動才會閃現出創造的光輝和人性的魅力。

  通過這一個學期的努力,現在15班的學生明顯的對數學有很大的興趣,從被逼學習到自覺學習,有了很大的轉變。我將繼續改進我的教學方法,爭取讓更多的學生愛上數學。

  初中數學課心得體會 篇27

  3月24日,中心校在我校組織了課改課觀課議課活動,通過這次活動使我們更清楚地認識到課改課、小組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面就來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和深化,我們廣大數學教師與其他學科教師一樣,在課程改革的浪潮中,一路走來,接受著諸多的沖擊與洗禮。在此期間,我們有過成功的體驗,也有頗多問題的困惑。幾年來,教師的知識觀、質量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原來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轉到注重學生態度、情感、人格、能力的發展,由過分追求學科的嚴密性轉到注重數學教育的育人性;由注重學生學習的結果轉到注重學生實踐探索和交流的主動學習。互動、和諧、教學相長的師生關系逐步形成,學生已基本形成探索性學習方式,養成獨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但學會了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索,懂得了如何與他人合作、交流,還學會了評價、質疑與反思;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得到了培養,創造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與此同時,新課程改革下的數學課堂也存在一些問題。所有的這些都值得我們去深刻的反思,下面就具體談談課改幾年來的收獲和困惑。

  一、課改中的收獲

  (一)教師素質整體提高

  在課改過程中,教師自覺地進行新理念的學習,不僅理論水平有了顯著提高,課堂教學中的理性思考逐漸增多,并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體現用教科書教學生,而不是教教科書的理念。新課程的實驗促進了教師的成長,為教師個性化教學提供發展的空間,提高了教師的素質,使我們從普通的教書匠成為研究者,設計者。

  (二)課堂教學發生可喜變化

  教師在課堂上放下了教師的尊嚴,以平等、民主、和藹的態度引領學生開展學習,教室內從以往的“教”堂變成了“學”堂,教師在教學中以引導者、合作者,促進者的角色出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也普遍喜歡學習數學,善于提出問題,對問題有自己獨特的想法,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是課改前的學生遠不及的。課改使學生開闊了思維,豐富了語言,課堂上再不是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情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學得輕松,學得愉快,課堂真正成了孩子們的天地。課堂教學凸顯。

  (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課改中的數學教師為課程實施所付出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學生能學習有價值的數學,獲得必要的數學,在數學上得到盡可能充分的發展。幾年的課改表明,孩子們身上發生了可喜的變化,我們的愿望逐步得到實現。學生們逐漸形成了樂學、愛學、興趣濃厚、善于提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并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以及學會與他人合作學習,獲得成功體驗。

  二、問題與思考

  1、新教材注重解題策略的多樣性與教學中個別學生知識掌握不扎實的矛盾。新教材信息的呈現形式多樣且有可選擇性,解決問題的策略多樣性,強調思維的多層次、多角度、全面性,答案不唯一而有開放性。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教師在教學實際中發現,思維能力強的學生,課堂學習中能掌握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但對學困生可能是一種方法也沒有掌握。久而久之兩級分化的現象出現。

  2、新教材重視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和解題策略多樣化,但對于純計算題的練習相對少,以至產生學生算得慢,容易錯,計算能力較薄弱的問題不可忽視。

  3、新教材有的內容編排較難,跨度大,超出孩子的認知規律。對于學生是難點,課時又少,難掌握。

  4、教學班規模大,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還存在許多商榷的問題。要給學生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但有限的45分鐘時間若留給學生足夠的合作與討論的時間又與課時進度發生矛盾,如何把握給予“時間”的度?是我們值得商榷的問題。

  課堂教學作為教學的一種基本形式,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都是學校教學的主陣地,數學教學的目標必須在課堂中完成。新課標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把以往的“鴉雀無聲”變成“暢所欲言”,“紋絲不動”變成“自由活動”,“注入式教學”變成了“自主探索”。要求我們不但要教給孩子們知識,更要教給孩子們掌握知識的方法。這一點在我們的課堂上落實的不是很好,這里折射出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打造適合自己的高效課堂,讓數學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

  三、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深入解讀教材是基礎

  小學數學是一個多層次、多方面的知識體系。課程改革使小學數學教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材是教師和學生進行教學活動的主要媒介,解讀教材成了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解讀教材即有效研讀教材,把握教材的內涵,以保障教學活動高效的開展。我個人認為,了解教材應首先從整體上把握教材,知道本學年要交給學生那些知識,并知道各個知識點與前后知識點的聯系。同時要領會教材意圖。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課標要求教師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師不能認為讓教材再現就是完成了教學任務,必須經過再加工重新創造,使教材“新鮮出爐”,更大程度上把知識的教學伴隨在培養態度、能力的過程之中。

  四、以快節奏的課堂教學引導學生積極的參與意識

  我相信,一個人在一支慢吞吞的隊伍里排隊等候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他的心理感受只可能用“焦急、厭倦、沮喪”來形容。在我們的教學中,由于受“希望學生盡快掌握所學知識”的心理影響,教師往往更樂意將知識嚼得碎碎的喂給學生,期望學生都能體會到獲得知識的欣喜,所以突破難點時總愛嘮叨幾句,練習中總愿意等最慢的一個學生也把題目做完,哪怕減緩上課節奏都在所不惜,美其名曰:以學生為本,卻不知這正是消磨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癥結所在。美國“啟發策略研究所”的研究表明:當老師在整堂課里快節奏地講解。

  初中數學課心得體會 篇28

  小學數學優質課聽課反思x月xx日,我有幸參加了x小學舉行的“威海市小學數學優質課評選活動”。對參賽的幾節課進行對比學習反思之余,發現這幾節課的設計思路竟然有幾處不謀而合。

  一、從生活實際出發,激發探究欲望。

  榮成于老師的《雞兔同籠》一課,通過向學生展示自己的特長,“你想擁有老師這樣的本領嗎?”這個問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牢牢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

  文登侯老師《比的基本性質》中,由于這部分內容有些枯燥,所以教師也是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設計了手工課上剪紙的一個情境,小紅剪4個時,小明剪2個。按照這樣的速度,小紅剪6個時,小明剪幾個?小明剪6個時,小紅呢?學生馬上會思考出兩人之間的數量關系,而學生從不同角度回答,正好引領大家復習了除法中商不變的規律和分數中分數基本性質兩方面的舊知。從而遷移到比的基本性質中來。

  二、實現知識遷移,化解教學難點。

  還說《雞兔同籠》一課,從探究課前問題開始,引導學生逐步掌握“一一列舉”的數學方法后,過渡到買票問題中的“跳躍列舉法”和假設法;最后遷移到“雞兔同籠”問題中,自然而然地輕松解決了這道歷史名題。 《比的基本性質》一課中,通過讓學生聯想、猜測、觀察、類比、對比、類推、驗證等方法探討“比的基本性質”這一規律。由于在推導比的基本性質時要用到比與除法、分數的聯系,除法的商不變性質,分數的基本性質等知識,因此教學新課時對這些知識做了一些復習,引導學生回憶并運用這兩條性質,為下一步的猜想和類推做好了知識上的準備。事實也證明,成功的鋪墊有利于新課的開展。學生通過比與除法、分數的聯系,通過類比,很快地類推出比的基本性質。這樣一來節省了很多的時間,二來也讓學生初步感知了新知識。

  整節課無處不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無時不滲透著學生主動探索的過程,不論是學生對比的基本性質的語言描述,還是對化簡比的方法的總結,都留下了學生成功的腳印。同時采用講練結合、說議感悟、對比總結、質疑探索、概括歸納的方法,掌握知識、應用知識、深化知識,形成清晰的知識體系,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探索精神。學生學的輕松,教師教的愉快!

  三、“猜想——驗證”,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幾節課的設計中都著重體現了“猜想——驗證”這一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例如《雞兔同籠》一課,在探究課前問題時,先讓學生猜想5元和2元的張數。學生的猜測也不全是盲目的,至少他們知道總張數應該是8張。最后老師將學生無序的猜測有序排列起來,并逐一驗證。而《比的基本性質》中,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商不變的規律和分數基本性質來猜想比的基本性質,然后再進一步驗證猜測。

  初中數學課心得體會 篇29

  今天下午有幸聽了獅山實驗小學組織的晨曦杯數學課的比賽。下午三節課的內容都是以復習課的形式呈現。聽完課,可以明顯的發現復習課較于新授課,孩子們積極性有所下降,導致課堂的氣氛不是很活躍。我想很大的原因在于復習課不像新授課那樣有"新鮮感",也不像練習課那樣有"成就感"。

  在年月日的復習課中,老師課前讓學生整理了知識點,搜集有關知識。我認為這是一種有效教學,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梳理能力,還可以促進知識的系統化,幫助學生更加深刻的記憶。

  在時分秒的復習課中,老師充分利用學具。不僅提高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能力;還提高了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師生互動,調節課堂氛圍。

  復習課一直是老師們感到教學起來比較困難,同時又覺得十分重要的一種課型。

  它不像新授課有“新鮮感”,也不像練習課有“成就感”,還擔負著查漏補缺、系統整理以及鞏固發展的重任。

  昨日,我學習了六年級徐老師的數學總復習課,收獲頗多。

  教學特色:

  教學環節緊湊、流暢,課堂容量較大達到了復習的目的

  注意了與學生的溝通,有較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善于啟發

  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提高與滲透引入

  我的思考:復習時注意兼顧不同水平的學生。真正使所有學生通過系統的復習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最后一節是分數的應用題復習課,讓我感受最深的是每道題目中都灌輸著"轉化"的數學思想。老師重于引導,起到了傳道授業的作用。

  聽完三節課,深刻的感受到了復習課難教。不僅要教學生獲取新的信息,舊知識以新知識呈現,引導學生從新的角度去探索學習、去分析思考解決問題,比上新授課更難。

  初中數學課心得體會 篇30

  我們學校的“五小”教學模式,在摸索中逐漸成熟,成為一套適合我們學校校情的教學思路。以下是我在教學改革中的一點心得體會。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在數學教學“總目標”中明確提出學生需要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增強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雙基”到“四基”的轉變要求我們的數學教學不再是傳統的教和學,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也隨之發生著變化。以培養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個維度為目標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學前臺。

  教師不單純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課堂的組織者,促進者,也是課程的開發者。在課改實施中,我常有一種感受,我和我的學生一起成長。傳統意義上的教師只是一個技術人員,或者說是一個工匠,僅是用他人設計好的方案去達到他人設計好的目標。在課程改革中,在新舊理念的不斷碰撞中,一個個的問題和需求,激發我們數學教師“我要學,我要改,我要做”的參與意識。新課程的實施促進了教師的成長,為教師個性化教學提供發展的空間,提高了教師的素質,使我們從普通的教書匠成為研究者,設計者。

  我們的課堂,力爭讓每一個不同程度的學生各得其所,各有奔頭。小自習,培養了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小交流,培養了孩子與人合作、溝通、交往的能力。小展示,培養了孩子的自信心,使其敢于在公眾面前表達自己的觀點看法,有助于自我意識的建立。小練習,培養了孩子獨立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小總結,引導孩子發現規律,學會分析梳理,學會欣賞同伴。課改使學生開闊了思維,豐富了語言,課堂上再不是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情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學得輕松,學得愉快,課堂真正成了孩子們的天地。

  新的時代對我們數學教師有了新的要求,我們會與時俱進,不斷進取,跟上時代的腳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初中數學課心得體會 篇31

  一、備學生

  課堂教學面對的是全體學生。我們在備課前要了解學生的年齡特征,興趣愛好,認知水平。要了解哪些知識學生能夠學會,哪些知識需要教師引導和點播。根據學生的能力特征,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環節。只有適合學生實際的教學策略才能行之有效。所以備課要全面了解學生,做到因材施教。

  二、備教材

  教師備課的前提條件之一是吃透教材,我在備課過程中先把教材反復閱讀,了解全冊教材的所有知識點在各單元的分布情況,建立起知識的聯系;最后把教材的內容整合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實現知識的內化。

  新課程理念主張教師應該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對學習內容、教學方法的需求,充分調動教學雙方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我在教學二年級萬以內數的連加時,大膽改變了課本情境,在體育老師的幫助下我在班上組織了小組跳繩比賽,記錄學生成績。新授連加時,學生已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自己小組的得分,所以在學習中他們的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起來。而且整堂課的教學,我都以小組比賽的形式展開,每個同學的集體榮譽感都被激發出來,學習勁頭很足。

  三、備教學目標 、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預期結果。教師在備課時,要明確教學目標,既要把握雙基目標,又要把握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此外還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又是什么。只有把握好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才有可能設計出一節成功的數學課。

  四、備預設與生成

  教學的主體是學生,他們作為一種活生生的力量,因此,在備課時要充分考慮課堂上可能會發生的情況,并制定好相應的對策。這樣上課時,遇到特殊情況才能游刃有余。我在教學正負數時,有一位同學展示出了5+2+-3這樣的算式,可我在備課時根本沒想到學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當時不知如何處理,課后想想,如果在備課時多以學生的角度思考如何列式,遇到這樣的情況自己就不會措手不及,而是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

  初中數學課心得體會 篇32

  課堂教學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通過這幾年的探討學習,使我領悟到了教學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一、變“備教材”為“備學生”

  老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做復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一位老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僅表現他對知識的傳授,更主要表現在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三、變“權威教學”為“共同探討”

  二、變“權威教”’為“共同探討”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系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

  三、變“教師說”為“學生多說”

  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理解數學概念或通過數量關系,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從而掌握最基礎的知識,這個思維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有利于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對全班學生也有指導意義。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組織學生講。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說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說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初中數學課心得體會 篇33

  20xx年12月10日,我到XX參加了數學優質課評比大會。在短短的一天時間里,觀摩了來自XXX地區的小學數學優質課,聽了專家的點評,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

  通過聽課,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

  這些課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目的明確,為教學服務。不但激發了學生們學習的欲望,而且興趣也被調動起來,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氣氛中享受著學習,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這種情境的創設非常適合低年級的學生。

  創設的情境真正為教學服務,如果只是為了情境而情境,那就是一種假的教學情境。

  在整整一天的時間里,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學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并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問以創造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老師們提出疑問,設置懸念,啟迪學生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激起他們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促使學生的認知情感由潛伏狀態轉入積極狀態,由自發的好奇心變為強烈的求知欲,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

  在一天的時間里,共聽了5節課,在這些優質課中,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整節課,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執教者的語言精練、豐富,對學生鼓勵性的語言非常值得我學習。這些優質課授課教師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為學生創設現實的生活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初中數學課心得體會 篇34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中強調: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景,引導學生從數學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以及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感悟數學的作用。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離不開生活,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而最終服務于生活,對于小學數學,更能在生活中找到其原型,使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讓數學貼近生活,讓學生發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而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的我常常在想:在數學教學中怎樣把這些現實的問題與之相聯,怎樣在教學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現有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去重新體驗數學發現的過程,怎樣讓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一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在與新課程共同成長中使我逐步體會到如果數學教師能和學生一起走進生活,這些問題就會迎刃而解。與此同時,也會使非常抽象的數學變得通俗易懂;會使枯燥的數學內容變得生動有趣;會激勵學生們更加熱愛數學,更加主動地去學習數學;會促使學生們不斷地在學習中去應用數學;同時也會啟發他們不斷地提出更多更有價值的數學問題,會促進他們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數學素養,甚至也會發現一些新的數學內容。教學實踐中,我力求從學生的生活經驗走進數學課堂,為學生提供親身體驗和動手操作的機會,指導學生更好的學習數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下面我就談談自己的幾點做法:

  一、為學生創設現實的、有意義的生活情景

  新課程標準中提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數學教學內容應與生活息息相關,教師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要從學生實際出發。所以在課堂教學時,必須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從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挖掘數學內涵,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從而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已有的生活經驗,結合數學的實際,轉化以教材為本的舊觀念,靈活處理教材內容,根據實際需要對原材料進行優化組合。如在教學多些.少些一課時,課本為我們呈現的是通過比較三種不同顏色金魚的數量來體會多些.少些的概念,可備課時我怎么設計導入都覺得別扭。恰巧那天有幾位老師到我班聽課,我靈機一動,何不從比較聽課人數與班級人數這一身邊的生活實例入手呢?于是課上我提問:今天有一些老師到我班聽課,跟他們打個招呼吧!比較一下聽課老師與我班的人數,你發現了什么?學生開始只是初步的得出:我班人數多或多得多.這時教師進一步追問:為什么這么說?學生通過數感受到:我班有41人,聽課老師有5人,從41到5經過很多數,所以說我班人數比聽課老師人數多得多或聽課老師人數比我班人數少得多。在學生興趣正濃時,教師進一步引導:比較我班男生.女生的人數,你又有何發現?學生有了剛才的 經驗,自然得出:男生24人,女生19人,24到19經過的數很少,所以說男生比女生的人數多一些或女生比男生的人數少一些.這看似不經意的發問,卻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 使學生對數學逐漸產生親切感,從而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愿望。又如在教學相遇問題時,存在著三種類型的題目:相向而行(或相對而行)、相背而行和同向而行。為了讓學生能夠搞清三者之間解題規律的聯系和區別,我組織學生搞了一次小小的表演:同桌兩人為一組,將相遇問題中的三種情況作演示,表演場地在教室內外自由尋找,將相遇問題中的情節作表演,并口頭編題,再解答。在活動時,兩位同學站在兩個不同的地方(兩地),面對面地站著,喊預備走,一齊面對面走來(同時相向),經過一定時間,兩人的手緊緊握在一起(相遇)過5分鐘后集中交流表演情況。學生們興致勃勃,個個洋溢著笑容開始了自己的演出。通過這次實際演練,使學生加深了對相遇問題三種情況的理解。在學生對此類問題的結構和解法有了基本了解時,我又布置一個活動:如果沒有同桌幫忙,你一個人可以表演這個節目嗎?學生興趣很濃,紛紛舉手示范:將兩手掌豎直,掌心對掌心,慢慢靠攏,經過一會兒兩手掌合在一起。就是相遇經過活動,學生對相遇問題的三種類型都有了實實在在的了解。

  二、引導學生發現校園中的數學問題

  校園生活是豐富多彩的,這里也是學生們最熟悉的、最感興趣的內容,教師更要特別關注學生的校園生活,要善于發現校園內的數學素材。記得剛剛學完米和厘米時,我就帶著學生拿著卷尺到操場上測量,孩子們三個一群五個一伙,分工明確,有的按住一個端點,有的看另一頭記數,還有的檢查測量方法是否正確。在體育園地里,學生量出了雙杠的高度;操場上他們又知道了領操臺的長度,孩子們的臉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升旗臺旁、花壇邊整個校園里都活躍著孩子們的身影。其實校園里到處都能感受到數學的存在,像校門或大廳里的柱子、體育室里面的各種球等;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像跳繩游戲、老鷹捉小雞、丟手帕,等等,其中都包含著許許多多的數學問題。只要教師能細心研究把這些校園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搬進課堂,學生們就會感到非常真實、有趣,同時學生們也會充分地認識到數學,并非枯燥無味,會感到數學就在他們身邊。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認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心理學研究也證明:學生對生活中熟悉的場景,能產生一種特定的興趣,能激發學生的探究、合作交流的愿望。因此,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將教材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踐聯系起來。例如學習了《找規律》一課后,我布置了你在生活中發現了那些規律這一實踐活動,學生興趣盎然,他們在公園發現園林工人在擺放花盆時是按一定規律排列的;馬路兩旁的地磚、居民樓前的柵欄他們在生活中發現無處不存在著規律。當孩子們滔滔不絕的匯報自己的發現時,你會在他們眼中找到快樂。生活中我還鼓勵他們可以單獨或隨家長一道走親訪友、結伴外出旅游,可以到書店里走一走在這些社會活動和交流當中,也會發現許許多多的數學問題,如走親訪友中的購買禮品問題,外出旅游中的行程規劃問題,走路(或騎車)中的行程問題,所需費用問題.這一切都可以從中提出一些數學問題,然后搬進課堂,讓學生自行解決。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他們更加熱愛數學。

  初中數學課心得體會 篇35

  通過初中數學新課改教學,我有以下幾點粗淺體會,在教學中一定要:

  一、激發學生潛能,鼓勵探索創新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而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家長、同學)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主動地采用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這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挖掘學生的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要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過程中獲得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使他們覺得每項知識都是他們實踐創造出來的,而不是教師強加給他們的。

  例如“多邊形的內角和”一節的教學,我先復習了三角形的內角和知識,然后提問:我們如何利用已有的三角形知識來解決多邊形的內角和問題?學生經過討論不難得出:

  (1)想辦法把多邊形轉化為三角形;

  (2)具體轉化方法采用添線來分割多邊形,使之成為若干個三角形。在此基礎上,我繼續提問:

  1你們有哪些具體的分割方法(從一個頂點出發連對角線、從一邊上任一點出發連不相鄰的頂點、從多邊形內任一點出發連各頂點等)呢?

  2從一個頂點出發連對角線可以有多少條?那么一個多邊形一共應有多少條對角線?

  3根據對角線的條數你能確定是幾邊形嗎?

  4你還能得出其他結論嗎?通過學生思考探索,他們總結出許多解決多邊形的內角和的方法,還因勢利導探索多邊形對角線的有關知識,活躍了學生的思維,鍛煉了他們的創新能力。

  二、轉變教育觀念,發揚教學民主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變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師要走出演講者的角色,成為全體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激勵者、引導者、協調者和合作者。學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師不能代勞。教師的主要任務應是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在恰當的時候給予恰當的引導與幫助。要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和應用過程來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即教師扮演好導演角色,學生扮演好小演員角色。 例如在學習同類項概念時,我針對初一學生的年齡特點,組織“找同類項朋友”的游戲。具體做法是這樣的:把事先準備好的配組同類項卡片發給每個學生,一個同學找到自己的同類項朋友后,被“擠”出座位的另一個學生再去找自己的同類項朋友,比一比誰找得既快又準。這種生動的形式和有趣的方法能使學生充分活動,學習興趣大增,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掌握了確定同類項的方法和合并同類項的法則。

  三、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習興趣

  某些學生不想學習或討厭學習,是因為他們覺得學習枯燥無味,認為學習數學就是把那些公式、定理、法則和解題規律記熟,然后反反復復地做題。新教材的內容編排切實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思想,通過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或我們身邊的數學事例來闡明數學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好教材列舉的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數學素材和形象的圖表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尊重學生,熱愛學生,關心學生,經常給予學生鼓勵和幫助。學習上要及時總結表彰,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感受到學習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過自己的教學,使學生樂學、愿學、想學,感受到學習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為學習而勤奮,不會有一點苦的感覺。

  例如在學習“實踐與探索”中的儲蓄問題時,我提前一周布置學生到本縣的幾家銀行去調查有關不同種類儲蓄的利率問題。教學中,讓每個學生先展示自己所到銀行收集到的各種新教材中編排的有關內容,如“地磚的鋪設”、“圖標的收集”、“打折銷售”等等,教師都可以充分利用,讓學生走出課堂去學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關注個體差異,促使人人發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教育要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即要為所有學生打好共同基礎,也要注意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由于各種不同的因素,學生在數學知識、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異,教師在教學中要承認這種差異,因材施教,因勢利導。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兼顧學習有困難和學有余力的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 新教材設計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討論”、“觀察”、“試一試”、“做一做”等問題,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在小組成員的安排上優、中、差各級知識水平學生要合理搭配,以優等生的思維方式來啟迪差生,以優等生的學習熱情來感染差生。在讓學生獨立思考時,要盡量多留一些時間,不能讓優等生的回答剝奪差生的思考。對于數學成績較好的學生,教師也可另外選擇一些較靈活的問題讓他們思考、探究,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數學成績。

  五、媒體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益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大力開發并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恰當地運用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空間,提供更為豐富的數學學習資源。 總之,只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能堅持利用新課程的理念來指導課堂教學,善于運用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方式和教學手段,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動口、動腦、動手的機會,讓他們更多地參與教學,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會得到不斷加強,學生的數學素養和創新能力就一定會得到全面的提高與發展。

  初中數學課心得體會 篇36

  面對課程改革,我一邊實踐,一邊成長,不斷地吸取新的教學理念。通過本期的教學,在課程改革的實施進程中,我越來越深切的感受到課程改革推行的必要性,對我們的教師更是一次全新的洗禮,師生同舟共濟,共同發展,充分地體現了以生為本的發展理念。

  一 本期課改收獲

  1、注重教學方式的轉變。新課程教材內容已經改變了知識的呈現形式,這是一大亮點,我在教學中注重讓數學走向生活,讓生活走進課堂,這樣將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聯系起來,使學習真正服務于學生的成長,根據知識特點的不同,我在課堂教學中注重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通過教學方式的轉變,設立了相應的情景教學環境,學生不僅能夠在讀中學,玩中學,做中學,聽中學,在思考中學習,在游戲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而且獲得了學習中的樂趣和自身全面、和諧的發展機會。

  2、注重學習方式的轉變。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積極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分析和解決問題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改變學生從前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加強學科之間的有機聯系,摒棄過分強調學科本位的思想,更加注重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培養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3、注重評價方法的轉變。

  教師必須關愛每一個學生,充分發揮激勵導向功能,與學生平等相處,以人格感染學生,以學識打動學生,以要求規范學生,以行動引導學生,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關注不同學生的不同發展。

  ①關注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興趣、情感是否得到培養,課堂氣氛的和諧程度等,讓學生輕松愉快地進行學習。

  ②關注學生是否從自己實際出發,在不斷提高和發展的基礎上達到“人盡其才”的效果。

  ③關注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表現、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是否能從不同角度去靈活解決問題。

  ④在掌握雙基的方式時是否省時高效扎實。從以上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合理、客觀公正的評價

  從而使不同的學生都在原有基礎發展。甚至有些學生的進步是非常明顯的。如:王鵬、劉翰陽、瞿思穎、劉一丁、周為、劉黃鑄等,正確使用評價會使更多的學生積極主動發展。

  4、注重師生關系的轉變。新課程標準認為學生是數學教學過程的主體,學生的發展是數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所以在課堂上,我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創新能力,讓他們有充分發表自己看法和真實想法的機會,努力做到:問題—讓學生提出;過程—讓學生參與;內容—讓學生講解;新知—讓學生發現;結論—讓學生歸納;學法—讓學生總結。倡導教學民主,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同學之間合作學習的良好氛圍,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創造有利的條件。

  二、今后努力的方向

  課改中,教師都很重視對學生的尊重、信任、賞識和肯定,這很有必要;但也的確看到這方面存在誤區。有的不管學生表現如何一律給予夸獎,即使是一個十分簡單的回答都表揚為“真了不起!真聰明??”,有的還誤認為當前不能批評學生,批評就是否定,就會刺激學生,影響其上進心,對課上的一些不良行為視而不見,名曰“保護學生的積極性”。以上種種,會給學生的全面成長帶來不可忽視的消極影響。應該指出,表揚與批評都是對兒童行為的一種強化手段,恰如其分、實事求是的強化,并得到學生的認同,對于學生行為的規范、學習態度的轉變和學習習慣的養成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與課改同行的路上,我深知:實施新課程改革任重而道遠,但是,課改引發我們深思,課改促使我們蛻變,課改為課堂帶來了新的生機,課改也引領了我們走進新的天地。

  初中數學課心得體會 篇37

  對小學生來說,最重要的是學習過程,學生能從學習內容入手、在教學中堅持兩個原則、即學生能自己說出來的,教師不引導,學生能自己學會的,教師不教、課堂上教師將方法交給學生,然后放手讓學生自學,如三年級的乘、除法計算中,都是先出現學生熟悉的,有意義的實際問題的場景,提出數學問題。接著組織學生用自己的方式,經驗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并組織相互間的交流發現、總結算法,然后出現類似的數學問題或通過情境變式,讓學生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去解決。談出自己的觀點后,并作出自己的解釋。教師再進行點撥。這樣,教師從知識傳授者的角色轉變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種學習過程,學生充滿成就感,有了信心,這一切又激發他們投入到新的學習生活中。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為了完成共同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相學習.合作學習如何在課堂上落實呢?讓每個學生承擔著不同的學習任務,每個人承擔的角色隨時改變,這樣,每人都需要與他人交流、合作。課堂上需要教師完成的工作,現在可以有學生小組合作完成。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體現,產生了求知和探究的欲望,教師也真正成為學生學習過程的促進者。通過合作學習的形式,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提出自己解題的方法,同時有分享別人的解題方法,共同討論不同方法的優缺點。這對于發展學生的解題思路、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創造性思維十分有利。

  總之,數學教學要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他們積極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全過程,讓他們認識到數學價值,生活中離不開數學,使他們喜歡數學,樂于數學。

  初中數學課心得體會 篇38

  三月下旬,我有幸參加了“湖北省教育學會第七屆小學數學專業委員會會員大會”。會議內容主要是湖北省各地區選拔的教師優質課競賽。3月20日,我只聽了四節課。印象最深的是黃石鐵山三小方儒廣老師講的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的《統計》一課。方老師這節課通過創設一個“動物踢球比賽”情境,讓學生當裁判,嘗試記錄數據。從中學習統計圖、統計表的知識。這節課我認為整個設計比較好,一是設計的“小動物踢球比賽”的情景導入很適合一年級的學生;二是課中設計了一個學生比賽夾球,完成統計圖表。學生既體驗了緊張的比賽,又學習了統計的知識,真是玩中學,很輕松;三是本節課最出彩的地方,老師告訴學生本節課的知識學完了,請同學們看動畫片,同學們樂不可支,但只有三部動畫片供大家選擇,,在同學們選擇的同時,又運用了統計的知識,這個設計真是巧妙,對整節課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讓人回味。講這節課的方老師教學語言也很有激情,善于把握和調動整個課堂,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注意力集中,學得輕松而快樂,整節課也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3月21日上午,我先是聽了兩場專家報告,后來又聽了武漢東西湖區吳家山一小特級教師朱小麗的一節五下的數學課——《分數的意義》,碰巧我也教五年級數學,周四剛上的這個內容,所以這個內容我非常熟悉,更能感悟特級教師的風采。這也是我第一次現場聆聽特級教師上課,以前總是聽同事們說特級教師上課怎么好,怎么好,今天如愿以償。整節課沒有很精彩的設計,也沒有很精美的課件,只是按書上的內容講,但老師教學節奏緊湊、語言準確精煉,重難點很突出,學生學習效果也非常好。數學課的原汁原味,讓人細品,韻味無窮。我覺得很適合平常的教學。不像賽課,或多或少都有表演的性質。一節這樣的大型賽課,反復修改演練,至少不下十幾次,課件要求多么精美,設計也要求有新意,能創新。雖然賽課有許多學習借鑒之處,但能運用推廣嗎?平時,數學老師上兩個班的數學課,課多,作業批改也多,哪有時間對一節課反復研究,根本就沒這個時間,連備課都是晚上在家里備。而且這樣的表演課可害苦了執教老師,每天一心二用,甚至沒心思正常上課,白天累了一天,晚上在家里還要反復研究課,上了改,改了上,教案都不知要寫多少遍詳案,晚上熬夜到一兩點正常,真是勞命傷財,老師的壓力還要背負至少一個月。請問這種賽課難道不是表演嗎?能推廣到平常幾乎不能用課件的常規課嗎?

  我希望不在基層上課的領導們,不要給我們夠忙夠累的一線老師再加負,讓我們安心教書,有點時間學習,搞點研究。我想這是每位老師的心聲,賽課應搞點實用方案。

  初中數學課心得體會 篇39

  這次的停課已經結束了,我作為一名教師,感覺自己的教學方式還是有的,進步的聽課當中,我也聽取了別的老師在上課期間是一個什么樣的方式,是一個什么樣的教學方式,就讓我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也讓我在這個過程當中了解到了更多的教學方式,知道了,自己有哪些缺點,應該怎么去面對這一點是非常非常開心的,也是值得一提的,這是停課期間,我也學習到了很多教學方式,就是技巧,我在后面聽課感受到了,作為一名數學老師,應該做好哪些東西應該做好哪些教學規劃學習到了很多珍貴的教學經驗,我也有了一些心得。

  首先在這次聽課當中,我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聽課當中,我學習到了很多先進的教學方式,也了解到了各種老師在教學當中發揮的一些能力,這就讓我更加看清了自己在工作當中應該做好哪些,我的教學方式一直都是在挑戰自己,我希望自己能夠有所進步,這次的聽課讓我更加堅定了自己,也讓我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習到了很多很多知識,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有很多種方式,但是在聽課這個過程當中是直接看到別人的教學經驗,這也讓我成長了很多,也讓我吸收了很多知識,不僅僅對我來講是一個非常有難度的挑戰,也是在接下來的工作當中有著非常大的意義。

  這份工作已經不斷地打磨了,我也讓我在這個過程當中需求了足夠多的經驗,聽課的過程雖然說比較枯燥,但是我卻感覺是非常充實的,也是感覺非常的有樂趣,能夠看到別人的一個教學方式,對于我來講是十分有趣的,也是有很大幫助,因為這其中直接牽涉到的別人的教學經驗,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時刻都清楚自己在教學方式當中有哪些不足,需要做到哪些地方?有什么東西要改正,這都是我面對的一些問題,所以在下一階段的工作當中,我一定會加強對自己教學方式的一個完善,也會提高自己的能力,做好了這些才能夠有希望,在下一階段的工作當中處理到位,積極的做好相關的工作規劃,讓自己時刻處在一個清醒的狀態,下面保持好狀態,這份工作對我而言是非常好的,也是有一個正面的影響作用,讓我也能夠把控好機會,從這個聽課過程當中吸取到的學習經驗,教學經驗,讓我受益匪淺,我一定會更加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的。

  初中數學課心得體會 篇40

  數學教學不僅只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獲得的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應用技能;體會數學與人類社會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的價值,加強對數學的理解,對學習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和決心。

  1、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系。

  2、獎勵激勵,提高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采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聰明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欲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

  面對新課程,教師應確定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

  對于教學課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那種追求“能夠教好一節課”或“教出了幾個能考高分的學生”為目的的教學已經不符合課改精神了。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

  學生應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形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追求形式和效果統一的課堂

  現在,一些課堂濫用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不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和科學的指導,使課堂流于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組織有效的、科學的活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問題情境必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活動內容必須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讓學生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讓他們帶著自己的觀點去充分地討論研究,發現自己的不足,構建完整全面的知識體系;還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觀點,讓學生在交流、探究、比較的過程中將知識優化組合,完成篩選,做出正確判斷。

【初中數學課心得體會(精選40篇)】相關文章:

初中數學課程方案04-22

普通初中數學課程方案(通用6篇)04-25

數學課程建設方案(精選6篇)04-21

數學課后服務課程計劃(精選5篇)04-25

小學數學課后總結04-25

復課后數學課程計劃(精選6篇)04-21

初中暑假心得體會04-23

初中地理培訓心得體會04-19

小學數學課本知識點總結04-25

初中家長會心得體會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