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精選10篇)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1
最近讀了教育專家尹建莉老師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感到自己受益匪淺。該書序中寫到,真正的教育、真正的大愛,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所謂大愛無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說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讀過之后覺得不但對自己如何做好一個母親有幫助,對自己如何教育好學生也有很大的幫助。
尹老師強調要讓孩子們輕松學習,千萬不要用學習作為懲罰孩子的手段,引導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把所學的東西應用到生活中去,真正體會學有所用的樂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運用“逆向思維”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與我們常見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獎勵……這些觀點聽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點令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是細讀之后,你會恍然大悟,你會發現尹老師在向我們講述一個樸素的道理:要讓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讓孩子愛上它。
當我讀到“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歡;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牛黃解毒丸,孩子又如何會喜歡?”時,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我覺得自己正是那種把學習做成了牛黃解毒丸的一類人。“你這孩子挺聰明的,就是在學習上不用心,不刻苦。”這是我說得最多,而家長們又最容易接受的理由。我一直以來也是這樣認為的,并以此來教育我的學生和我的孩子,從不以為有什么問題。可是大部分學生還是不愛學習,不愿意刻苦付出。這是哪出了問題呢?尹老師的書讓我找到答案。她說:“學習為什么非得是苦的不可?我們都希望孩子喜歡學習,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歡;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牛黃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歡?”我們為了讓學生的學習成績理想,往往不遺余力的對他們進行教育,教育他們學習是如何如何重要,告訴他們不學習對自己的將來會有什么樣的影響。如此教育的結果是一學期下來,老師累得筋疲力盡,學生學得疲憊不堪,成績還不一定理想。那我們為什么不能把學習做成一顆酒心巧克力呢?為什么不能在學生的學習興趣上多下些功夫呢?如果像尹老師說的把學習當成一種游戲,像“開小賣部”、“當小老師”,學生又如何能不喜歡呢?
“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強迫他——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凡達不到目的,做得事與愿違的家長,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如果你想讓孩子喜歡課外閱讀,就千萬不要直接要求他‘讀書去’,也不要總拿他愛不愛讀書這事當話題來聊,更不要用閱讀的事來教訓他。”對此,我深有同感。在女兒讀書方面,我從來都是隨他所愿,她什么時候想讀了,自己拿書來讀,如果不想讀,你讓她做她也不愿做,當然很多的時候由于孩子的天性,兒子不會自己自覺地進行讀書,這個時候,我總是在一邊自己拿起一本書來讀,小孩子的模仿性很強,當他看到你在讀書時,她也會自覺地進行閱讀,當孩子不喜歡讀書的時候,我會盡量和孩子做她喜歡的游戲,如《開商店》、《奧特曼與怪獸》。
“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是家長最關心的一個問題。尹老師認為最關鍵的還是在于家長,在于孩子所生活的環境。孩子生活的環境里沒有人喜歡看書,孩子回到家以后爸爸媽媽不是在打麻將。就是在看電視,你說孩子會喜歡看書嗎?閱讀是一根“魔杖”,被“魔杖”點中的孩子學習能力強。“被魔杖點中的孩子學習能力強”,課外閱讀有一種魔力,不顯山不露水地賦予孩子不同的能量,閱讀對孩子的智力和學習有著很大的影響。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于良好的閱讀能力。正如教育家蘇霍姆林從心理學的視解分析,“缺乏閱讀能力,將會阻礙和抑制腦的極其細微的連接性纖維的可塑性,使它們不能順利地保證神經元之間的聯系。誰不善閱讀,他就不善于思考。”是的',學習能力的構建好比蓋房子,有好的工具和完善背景,整個蓋房子過程就是件比較輕松的事,也能保證質量;如果工具和背景都差,施工質量自然就可想而知了。
西方有句諺語:“地獄之路有時是好的意圖鋪起來的”。其實生活中,我們很容易就做到了幫孩子干這干那,但對孩子“袖手旁觀”,那可真叫做一種“煎熬”。經常看他那笨拙的樣子,我恨不得沖過去三下五除二幫他弄個服服帖帖的,在品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之后,很多時候我都忍住了。我不能剝奪孩子自己動手的機會!他還可以積攢經驗教訓,在可以犯的錯誤面前,為什么不給一點機會?人生中,還有很多不可以犯的錯誤呢!那處處呵護中長大的他又該如何去判斷?!
看這本書,真的覺得受益匪淺!教育就在身邊,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機,關鍵是你擁有什么樣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樣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導。讓我們記住她的一句話吧!“孩子不是為了“長大”或“成功”、“成才”活著,孩子首先是為了“童年”而活著。”教育不應該有功利性,愛孩子才要施教,施教應該溶于濃濃的愛中,正確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錯誤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鋤頭,我想今后我應該把手中的鋤頭換成刻刀,力爭既做一個好媽媽又做一個好老師。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2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感覺真是寫得好,使我受益多多。
作者尹建莉,是一位從事教育工作20xx年的老師,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媽媽,培養了一位出色的女兒,因此這本書可以說是作者從事教育工作,以及身為人母教育女兒的過程中總結出的經驗之談,同時這又是一本非常專業的教育書,書中的觀點與事例緊密結合,闡述得有理有據,又提供了大量切實可行的教子辦法。此外作者的文筆也頗為人稱道,不枯燥,讓人有一口氣全部讀完的沖動。
真正的教育,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是大愛無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說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作者也是秉承這一宗旨來教育孩子的,把生活中的孩子的一切事都按照這去做,確實不容易,能夠做到大愛無痕地愛孩子,才是一個成功的母親。
書中作者的一些觀點我也十分贊同,永遠尊重孩子,不使用暴力;教孩子有同情心,愛心,誠實,同時自己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充分的自由,不要管得太多太細,關心孩子,但不要監督孩子;發現孩子的優點,淡化孩子的缺點,孩子會越來越好;讓孩子愛上閱讀,愛上學習,要有方法,要保護孩子學習的興趣;和孩子一起端正學習態度,只關心學了多少,不關心考了多少。
我最感興趣的就是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的問題,作者認為閱讀是需要誘惑的。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強迫他,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讓孩子本身對閱讀有興趣,從閱讀中得到快樂。我想學校的閱覽室的工作也是要達到讓學生品味閱讀本身的興趣,這樣,我們的孩子就會愛上閱讀。
在對書的選擇上,作者提出,不看“有用”的書。不看“有用”的書,是在選擇中要以孩子的興趣為核心要素,不以大人所謂的“有用”為選擇標準。反思與對照我們在學生的讀書活動中,也給學生推薦了一些書,有文學名著、詩詞等。這可能是從老師的角度來選擇的,范圍比較狹窄,對學生興趣的培養是不利的。我們學校有20xx多名學生,他們閱讀的興趣一定是豐富多彩的,天文、地理、動物、植物、軍事、人文等,在這些方面,應該更放開。交給學生更大的選擇的自由與權力,讓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書,相信喜歡閱讀的學生一定會更多,閱讀的興趣也一定會更濃厚。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3
因為喜歡暢游書海,所以不管走到哪兒,我都會先找到當地的圖書館,辦一張圖書證,一逢周末便扎進圖書館,早出晚歸。
年少時,酷愛讀小說,有道兒女情長的言情小說,像《我為歌狂》《誰偷走了我的奶酪》;也有訴說刀光劍影的武俠小說,如古龍的《武林外史》;還有發人深省的世界名著,似《飄》。隨著年齡的增長,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心理、教育類書籍便成了案頭常見書籍,《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便是其中一本。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共包括七章,作者尹建莉女士既是一位媽媽又是一位教育工作者,而書中內容大部分取材于她和女兒的日常交流。在這部著作中,她經常從一個母親的角色進入問題,卻始終以專業工作者的學識和態度來看待問題和分析問題。閱讀此書讓我受益良多!
“如何提高愛的質量”是第一章,它讓我知道:對孩子要承受的痛苦應如實相告,盡量不夸大也不過分縮小,絕不通過哄騙或收買的方式達到目的。逗孩子應該是以兒童快樂為前提。“脾氣不好”在家長身上可能只是個小毛病,可它給孩子帶來的卻會是個大惡果……書中所說的事情都是我已經親身經歷的事情,然而對比之下,相形見絀。比如,我會在孩子打針時,騙他“一點也不疼”;“逗”孩子時,可能開懷了自己,卻給孩子帶來了羞辱、擔憂和失落;因為自己的“脾氣不好”,不僅讓孩子變得脾氣暴躁,自卑怯懦,也讓孩子身心俱傷,而在犯錯后屢教不改,一錯再錯。作為母親,我不懂我的兒子,而作為老師,我又不懂我的學生。
看完“把學習做成輕松的`事”這一章的內容,我突然了然:孩子原本不需要為學習而苦惱。兒童學業落后的原因,常在于他沒有學會思考。小學,甚至初中,沒有真正的學業落后,也不存在絕對的成績優秀,一切都是可逆轉的,使情況發生逆轉的神奇力量是:課外閱讀……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從心理學的視角分析:“缺乏閱讀能力,將會阻礙和抑制腦的極其細微的連接性纖維的可塑性,使它們不能順利地保證神經元之間的聯系。誰不善閱讀,他就不善于思考。凡是那些除了教科書什么也不閱讀的學生,他們在課堂上掌握的知識就非常膚淺。”關于這一點,我自己也深有體會。上小學時,我屬于那種不需要花費什么工夫在功課上也能考得好成績的學生,可年級越高越會力不從心,而這跟我那少得可憐的課外閱讀量不無關系。對于這一點,尹建莉老師在書中也提到過。
關于閱讀,尹建莉老師強調應該讓兒童感覺到閱讀是件有趣的事,除了有趣沒有任何其他目的。當然,閱讀有好壞之分,但這里的好壞絕不是以“有沒有用”為區分標準,而是以“孩子的的興趣”為核心要素。在書中,她談了自己心目中的好壞閱讀的幾個特點,其中說到“好閱讀在乎讀了多少,壞閱讀計較記住多少”時,她提到:書中的具體內容根本不需要孩子專門去記憶,即使他把三個月前讀的一本小說的主人公名字都忘記了,也不能說他白讀了。她打了一個既形象又讓我印象深刻的比喻,三個月前閱讀的書正如三個月前的一頓美餐,盡管我們可能根本不記得當時自己到底吃了什么,味道如何,可當時可口食物里的營養的確被我們吸收了。
此外,關于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她認為: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強迫他。讀書亦然!而我亦深以為然。……
著名學者、北京大學教授錢理群評價《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一本有勇氣、有思想、有智慧的書,能讓家長、老師以及那些關心教育的人從中得到教益。我想,的確如此。這正如我堅信閱讀不僅對孩子重要,還對作為家長和老師的我同樣重要一般。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4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是教育學者、教育碩士尹建莉16年的教女手記,全書共分七個章節,每個章節一個主題,從愛、學習、品格、習慣、家長的智慧、家教小事、教育誤區等多個方面向我們講述了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則。本書采用案例寫作的方式,呈現了一個優秀孩子的成長軌跡,內容通俗易懂,操作性強,有獨到的教育觀念,強調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含有諸多教育智慧,里面教了一些教育方法,告訴媽媽需要注意的問題,遇到孩子的各種問題怎么處理等等。比如,青春期的孩子比較叛逆,你越講什么,他越不聽什么,這時候不應該指責他、批評他,而是想辦法和他成為“朋友”,了解他的真實想法,再擇機出手。
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年輕的父母會得到一塊玉——可愛的孩子。多年后的結果卻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滿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著玉石的變化越來越失望。二者的區別,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鋤頭。”我們要求孩子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我們作為老師有沒有樹立起作為老師的理想;我們要求孩子從小認真學習,我們作為老師有沒有把“教育”作為一門功課來學習,如果我們沒有,又有什么資格去要求我們的孩子。作為一名老師,我們總是在強調一些客觀因素,小學老師說孩子沒有良好的家教,初中老師強調小學老師沒把孩子教育好,高中老師又抱怨初中老師無能,大學老師更是覺得沒有必要為學生的行為負責。如此,孩子便長大了,真的成為禍害別人的人了。誰為他負責呢?我們應該為此感到憂慮。沒有道德敗壞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我們沒法改變無法改變的事情,但我們可以讓每一個到我們手中的孩子感覺到幸運,要知道他已經不幸很久了。
作為一名老師,我越來越感覺自己的無知和無能。回想自己十幾年的`教師生活,許多事情感覺力不從心,我們總是寬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犯錯誤,可我們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我們犯了錯誤可以改,可我們孩子的生活卻永遠不能夠從頭來過。書中說“現代家庭教育中一個很大的問題是,父母可以為孩子付出生命,卻不肯為孩子付出時間和心思。”我們從來不否認一個溺愛孩子的父母對孩子深深的愛,所以我們也從來不否認作為一個良苦用心的老師對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這遠遠不夠,如果我們真正能夠愛孩子,那就從改變自己做起,從加強自身的學習做起。
書中說“不是所有成為父母的人都會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為老師的人都會做老師。教育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功課。作為一名老師,我越來越感覺自己的力不從心。我想只有更多的學習,不斷地提高才是我當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5
看完這本《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日本教育家依田新提出,厭學是因為個體“對自己的無能為力和怠惰產生沮喪,產生對自己的失望和厭惡”每到九月開學季,很多孩子出現了厭學的情況。在這里,勵志少年軍校的老師與您一起分享改變初中生厭學的對策。
一、厭學心理根源
厭學的學生一般沒有目標,更沒有崇高的理想,沒有對千年歷史文化的敬仰,沒有繼承科學知識的社會責任感,也沒有對父母的感恩,更沒有對個人知識能力提升的自我要求。當挫折來臨時,便不會產生抵御能力。加之初中學生自制能力差、情緒不穩定,便會因為一個小小的理由導致學習放一邊。有時某位老師的一個眼神、“男女朋友”吵架都可能造成逃學。漸漸地,“對自己的無能為力和怠惰產生沮喪,產生對自己的失望和厭惡”,成為厭學者。
二、外部因素
(一)社會因素
“讀書無用論”的影響。有些家長認為現在讀大學不包分配,讀書沒有“利用價值”。有些學生認為讀的書對以后工作沒有用處,別人賣手機的每天也有100元底薪。當他們看到這種情況時,如果自我因素不強大的,便很難熱愛學習。低俗文化因素的影響。
(二)家庭教育因素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最好的教育不是你教孩子什么,而是你是怎么做的,孩子就會怎么做。家長從不拿書報,孩子是不會愛閱讀的。家長的.不良榜樣與教育方式不當,會給孩子造成很大影響。還有,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沒有較大的期望值也會影響孩子。認為只要孩子在學校不鬧事就可以了。就算有事,也是老師你的事,不是我家長的事,所以老師不要找家長我。家長對老師的不尊重,對知識的不重視,很難讓孩子熱愛學習。
(三)學校因素
一些學校過于注重分數,而不是對孩子全面素質的培養,也會造成在學習考試上沒天分的孩子的心理負擔。教師的道德水平不高,片面追求應試教學的“業績”,個人人格魅力欠缺,也會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
三、厭學的矯正對策
依據以上對厭學心理根源的分析,勵志少年軍校把厭學的矯正對策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校要對家長進行必要的教育
1.學校要給家長進行讀書有用論的教育,給家長普及各學科的學習對我們的生產生活帶來的重大意義。
2.教育家長對孩子學習結杲進行正確陽因,不要盲目攀比而挖苦孩子笨。家長要學會運用賞識教育,必要時進行合理的懲罰。
3.幫助孩子樹立崇高的理想與人生目標。父母可以經常給孩子講些歷史故事、偉人事跡等。
4.父母制造和諧的家庭氣氛,增加家庭的文化氣息,多讀書報,做孩子的好榜樣。
(二)教師需要做的改變
1.教師應在課堂上下功夫。在備課過程中,要想盡辦法吸引孩子的學習興趣,讓知識以生動有趣的形式呈現給孩子,讓他們有跳一跳能夠得著的成就感。課堂上,尤其要注重對中下生的培養。
2.善于運用賞識教育。“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賞識。”教師要在課堂上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孩子都有表現自我的機會。教孩子發現自己的優點。在孩子一次次的小成功中給予鼓勵,給孩子成功的美好體驗。在孩子受到鼓舞后,要乘勝追擊,爭取學習成效,讓孩子更有信心。
3.善于運用競爭機制。初中生的孩子爭強好勝,樂于表現,爭取表揚。可以采取分組競賽,表彰進步學生等等。
(三)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
1.認識各科學習的意義,培養對各科學習的興趣。
2.學會對考試成功與失敗進行正確歸因。
3.養成努力學習的習慣,習慣成自然。
4.多知道些歷史,了解偉人的故事。
這些方法都是從實踐中得到的,但每一個環節的實施也并非易事,外界的限制太多,有的對策也需要改進,如果您的孩子有厭學的情況,歡迎您與我們聯系,針對您的孩子,與您一起探討,幫您解決問題。勵志少年軍校做最好的教育,與您共繪孩子美好的藍圖。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6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感覺真是寫得好,使我受益多多。
作者尹建莉,是一位從事教育工作20xx年的老師,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媽媽,培養了一位出色的女兒,因此這本書可以說是作者從事教育工作,以及身為人母教育女兒的過程中總結出的經驗之談,同時這又是一本非常專業的教育書,書中的觀點與事例緊密結合,闡述得有理有據,又提供了大量切實可行的教子辦法。此外作者的文筆也頗為人稱道,不枯燥,讓人有一口氣全部讀完的沖動。
真正的教育,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是大愛無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說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作者也是秉承這一宗旨來教育孩子的,把生活中的孩子的一切事都按照這去做,確實不容易,能夠做到大愛無痕地愛孩子,才是一個成功的`母親。
書中作者的一些觀點我也十分贊同,永遠尊重孩子,不使用暴力;教孩子有同情心,愛心,誠實,同時自己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充分的自由,不要管得太多太細,關心孩子,但不要監督孩子;發現孩子的優點,淡化孩子的缺點,孩子會越來越好;讓孩子愛上閱讀,愛上學習,要有方法,要保護孩子學習的興趣;和孩子一起端正學習態度,只關心學了多少,不關心考了多少。
我最感興趣的就是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的問題,作者認為閱讀是需要誘惑的。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強迫他,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讓孩子本身對閱讀有興趣,從閱讀中得到快樂。我想學校的閱覽室的工作也是要達到讓學生品味閱讀本身的興趣,這樣,我們的孩子就會愛上閱讀。
在對書的選擇上,作者提出,不看“有用”的書。不看“有用”的書,是在選擇中要以孩子的興趣為核心要素,不以大人所謂的“有用”為選擇標準。反思與對照我們在學生的讀書活動中,也給學生推薦了一些書,有文學名著、詩詞等。這可能是從老師的角度來選擇的,范圍比較狹窄,對學生興趣的培養是不利的。我們學校有20xx多名學生,他們閱讀的興趣一定是豐富多彩的,天文、地理、動物、植物、軍事、人文等,在這些方面,應該更放開。交給學生更大的選擇的自由與權力,讓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書,相信喜歡閱讀的學生一定會更多,閱讀的興趣也一定會更濃厚。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7
讀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后,給我留下影像最深的是兩個字:閱讀。
書中提到“閱讀是智慧的水分和陽光。” “那些除了教科書什么也不閱讀的學生,他們在課堂上掌握的知識就非常膚淺。” “如果沒有閱讀墊底,年級越高越會顯出力不從心。” “語文底蘊的缺失也會影響專業學習,因為自己的思維寬度和廣度比起那些博覽群書的人總是有很大局限性。”這幾句話我深有感觸:因為我從小在農村長大,在上師范之前除了語文課本外,從沒見過任何讀物,也不知道這個世界會有什么名著之類的讀物。上師范后明顯感到自己語文底蘊的不足。我非常羨慕和敬佩那些滿腹經綸、才華橫溢的同學。但不管我怎么狂補,最終還是不如他們。因此,我就很注重對我女兒閱讀這方面的培養。從我女兒會聽懂語言開始,我就買了很多童話故事的光盤,一有空我就放給她聽。當我女兒會說話時我就教她一些朗朗上口的兒歌和五言古詩,如:板凳板凳歪歪……等等,除此之外我還開始買書,最早買一頁就一行字的那種很簡單的故事書,色彩很鮮艷,情節也簡單,而且不容易撕壞。女兒很喜歡聽我讀,而且經常是我邊讀她邊看,漸漸地她就能記住故事,哪怕我講錯一個字,她也能立刻糾正。讀小班的時候,我就開始給她讀《格林童話》。她最喜歡里面的《白雪公主》,每次拿起書,必須先要讀完《白雪公主》。久而久之,她竟然能把《白雪公主》學我的樣邊指邊讀一字不漏地讀出來。當時我感到很欣慰。
書中提到的邊走樓梯邊數數,我也和作者一樣做到了。不過那時我純屬是為了減輕自己的“負擔”,而并不是有意滲透數數。因為我家住五樓,當她會走路的時候,上下樓梯都要我抱,我實在有些抱不懂,我就靈機一動跟女兒說:“我們一起玩一個游戲數樓梯好嗎?”女兒一聽是游戲就欣然同意了。我女兒覺得這個游戲也好玩,我們就經常邊走樓梯邊數。居然這對她的數數也幫了很大的忙。
書中提到不陪孩子寫作業,“不陪”才給孩子留下了讓習慣在內心生長的空間;學習不要刻苦努力,要讓孩子覺得學習是一種很有樂趣的事情;不追求100分和考好了不獎勵(學習一定不能功利)。這一點我們家也做到了。從一年級開始,因為我女兒的識字量也比較大,題目她都能讀懂。因此,我女兒寫作業,我和我老公是從來不陪的。我們還規定她無論如何作業必須在一小時左右完成(除復習外),質量還要保證。假如她碰到不會做的.題目,我們也不會輕易告訴她,要看題目的難易,難的稍作提醒,易的叫她再想,意在培養她獨立思考的習慣。考了100分也從沒物質鼓勵,讓她明白學習是她的義務,是她必須要完成的一件事,并且做一件事一定要把她做得最好——也就是考100分是理所當然的。沒考100分說明你還沒把事情做得最好。當然考得不理想了,我會和她一起尋找錯題的原因,幫她查漏補缺。
書中其他的一些做法,有的我沒有做過,有的比較實用,我正在學。但不是刻意去做。生活是自然狀態,教育孩子也應該是自然狀態的。作為父母,我們創造了一個孩子,不僅有責任讓她長大,更應讓她有質量的生活,更應教會她做人。
以上是我讀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后的點滴感受及一些膚淺的看法。與家長們共勉。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8
我們選擇了教育事業,就要積極進取,努力創新。作為教師我們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完善自己。今天的時代已經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學習的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教育學、心理學也有了很大的發展,對學生的成長規律也有了新的認識。教師只有不斷地更新和拓寬自己的知識領域,在工作中不斷地研究教材,研究學生,反思自己的行為,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適應教育新形勢和需要。
一、要快樂
在教學實踐中,有時也許因為壓力而感到煩惱,但是我想我們還是應該做一名快樂的教師。因為只有快樂,才能始終保持一種激情,只有快樂,才能將心中的溫暖與歡樂播撒。成長必須經歷痛的里程,但痛并快樂著更是一種成長。
二、熱愛學生
好的教師必須有愛的情感、愛的行為和愛的藝術。愛是一種信任,愛是一種尊重,愛是一種鞭策,愛是一種激情,愛更是一種能觸及靈魂、動人心魄的教育過程。教師的“愛”是真誠的。教師要真情對待學生,關心愛護學生。要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聯系,教師必須真情付出,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公平地對待學生,做到一視同仁。教師的“愛”是公正的。公正是學生信賴教師的基礎,學生最希望教師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不厚此薄彼。教師的“愛”是嚴格的。嚴師出高徒。愛學生就要愛中有嚴,嚴中有愛,嚴中有度,真正地做到寬嚴相濟。教師的“愛”需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創造精神,與他們平等相處,用教師的信任與關切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創造力。
三、要有扎實的專業功底和淵博的學識
教師要時刻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教師如果不具備廣博的學識見聞,學生問你問題你竟不曾聽說過,反而要向學生“取經”,這可大大折損了教師的威望和形象。具備了足夠的知識,加上扎實的專業技能,這才能將自己掌握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并能在教學中主次分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做到深入淺出,收放自如,游刃有如,保證教學質量。對于一個教師的最高評價莫過于學生在課堂上求知若渴,贊賞和佩服的眼光了!
四、要有創新精神
創新是教育的靈魂,沒有創新就沒有現代教育。所以做一名教師必須具有創新精神。為此,在教學實踐中應大膽突破,敢于向傳統挑戰,提出自己獨特的教學理念與方法,從而培養其積極進取、敢于創新的心理品質,以適應教育改革新形式的需要。
總之,老師只要本著一顆心,去愛自己的學生,愛自己的崗位,愛自己的專業,敢于去創新,做個在平凡的崗上有追求的老師,向學生捧獻真誠的心,和學生情感交流,心靈碰撞,一定能成為一名優秀合格的老師。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9
我有一個好老師,他就是教我打架子鼓的馬老師。
馬老師個子不高,有著一對炯炯有神會說話的大眼睛,和一張能言善辯的嘴巴,一雙靈活的手指能在各種樂器上彈出好聽的音樂。
馬老師是一個有耐心的好老師,在我第一次接觸架子鼓時,我連鼓棒都不會拿,他就手把手的教我怎樣拿鼓棒。學五線譜的時候,總會把五線譜的音符寫錯,他就一個一個的幫我改正。
馬老師是一個很和藹的好老師,有一次我不小心把鼓棒弄斷了。上課的`時候,害怕他看見鼓棒被弄斷,擔心被他批評,就磨磨蹭蹭不愿打鼓。后來他發現了這個小秘密,就和藹可親地跟我說,“愛護鼓棒就要像愛護我們的書本一樣”。我明白老師的用心,在以后的練習中好好使用和愛護鼓棒。
馬老師也是一個激勵我上進的好老師,由于我學打架子鼓比別人晚,常常跟不上其他小鼓手的進度,漸漸地產生了退學的念頭。馬老師知道了,就主動找到我,耐心的詢問原因,我小聲的講,“別人都笑話我,說我笨”。馬老師聽了就笑著說:“別人笑你笨,你就要比別人強,你不要被別人的看法把自己打敗”,我把老師說的話深深地記在心里。過了不久,我就超過了笑我的同學,也對打架子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這就是我的老師,一個和藹、有耐心、激勵我上進的好老師。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10
聽辦公室的同事介紹《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于是,我也從網上買了一本,一有空,我便拿出來看看。
這本書的作者尹建麗是一位成功的媽媽,更是一位好老師,她16歲的女兒參加高考,取得了超過當年清華錄取線22分的優異成績,書中,作者用樸實的語言,道出了對孩子的深深溫情;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細細講解了對孩子的呵護之法。我能從字里行間感受到作者女兒從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樂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感受到女兒所有的一切絕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績都來自于這個細心又有智慧的媽媽的教育。
看的時候,我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本自己一直認為正確的教育方式,事實上是完全錯誤的,從而大大地貽誤了我們的孩子。在這本書里,我學會了不少解決具體問題的方法,孩子逆反的.時候怎么辦?怎么和人交往?前言中說到:“年輕的父母會得到一塊玉,那就是可愛的孩子,多年后的結果卻不一樣,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滿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著玉石的變化越來越失望。二者的區別,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鋤頭。”讀完后,我會不知不覺地對照一下自己,發現我自己原來有時也在用“鋤頭”雕琢著自己手里的玉。書中說“不是所有成為父母的人都會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為老師的人都會做老師。教育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功課。作為一名老師,我想只有更多的學習,不斷地提高才是我要走的教育之路。
作者的教育理念讓我耳目一新,看完這本書,我從內心里感到自己在教育意識上的許多不足之處,甚至是自身的許多不足之處,包括為人處事的各種方面。看來想當一個好媽媽,一個好老師,我有許多要學習的地方。尹老師的很多教育教學方法值得我去學習,就閱讀這一塊而言,作者對閱讀極其重視,閱讀是一根“魔杖”,被“魔杖”點中的孩子學習能力強。讓孩子識字不難這篇中作者說:“我的做法談起來實際上非常簡單,就是從我第一次拿起一本書給她講故事時,就不‘講’,而是‘讀’,即不把故事內容轉化成口語或‘兒語’,完全按書上文字,一字字給她讀。”作者在對女兒的教育中,就是把學習生字融匯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閱讀基本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僅孩子學起來輕松,大人實際上也輕松,事半功倍。”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強迫他,這是非常有效地一招。
尹老師強調要讓孩子們輕松學習,千萬不要用學習作為懲罰孩子的手段,引導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把所學的東西應用到生活中去,真正體會學有所用的樂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運用“逆向思維”。針對如何培養良好學習習慣,作者提出了一系列與我們常見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獎勵”,這些觀點看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令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是細讀之后,就會恍然大悟,就會發現尹老師在向我們講述一個樸素的道理:要做好一件事,先要愛上它。
看完這本書,真的覺得受益匪淺!教育就在我們身邊,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機,關鍵是擁有什么樣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樣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導。讀過這本書,我最大的收獲就是:改變自已比單純地督導孩子更重要!看似不教育的教育比教育的教育更有效!身教永遠大于言教!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好家風好家訓的心得體會(精選13篇)04-22
傳承好家風好家訓活動總結04-10
爭做新時代好隊員心得體會10-28
表達歲月靜好的感言12-22
好媳婦事跡材料03-21
好家風主題活動方案04-07
好婆婆事跡材料05-16
“評好課”校本研修總結10-01
好姐妹結婚的祝酒詞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