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地質實習報告

時間:2024-08-13 12:18:56 實習報告 我要投稿

【實用】地質實習報告錦集六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報告根據用途的不同也有著不同的類型。那么什么樣的報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地質實習報告6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地質實習報告錦集六篇

地質實習報告 篇1

  地質實習報告是對實習中見到的各種地質現象加以綜合、分析和概括,用簡練流暢的文字表達出來。寫實習報告是對實習內容的系統化、鞏固和提高的過程,是寫地質報告的入門嘗試,是進行地質思維的訓練。報告要求以野外收集的地質素材為依據,報告要有鮮明的主題,確切的依據,嚴密的邏輯性,報告要簡明扼要,圖文并茂。報告必須是通過自己的組織加工寫出來的,切勿照抄書本。

  報告章節如下:

  第一章緒言

  實習地區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狀況(附交通位置圖)、實習的任務、目的、要求、人員的組成及實習時間等。

  第二章地層

  首先簡述實習地區出露的地層及分布的特點,然后按地層時代自老至新進行地層描述。分段描述各時代地層時應包括分布和發育概況、巖性和所含化石、與下伏地層的接觸關系、厚度等(附素描圖)。

  第三章巖石

  描述各種巖體的巖石特征、產狀、形態、規模、出露地點、所在構造部位以及含礦情況(附剖面圖、素描圖)。

  第四章構造

  概述實習地區在大一級構造中的'位置和總的構造特征,分別敘述實習區的褶皺和斷裂。

  褶皺:褶皺名稱(如玉皇山向斜),組成褶皺核部地層時代及兩翼地層時代、產狀、褶皺軸向、褶皺橫剖面及縱剖面特征(附素描圖、剖面圖)

  斷層:斷層名稱、斷層性質,上盤及下盤(或左右盤)地層時代,斷層面的產狀,斷層證據(附素描圖、剖面圖)

  闡述褶皺與斷裂在空間分布上的特點。

  第五章地質發展階段簡述

  根據地層的順序、巖性特征、接觸關系、構造運動情況、巖漿活動過程等說明本區地質歷史上有那些階段。每階段有那些事件和特征。

  第六章其它方面,包括外動力地質現象。

  后記,說明實習后的體會、感想、意見和要求。

  報告中文字要工整,圖件要美觀。報告應有封面、題目、寫作人專業、班級、姓名、寫作日期等。并進行裝訂。

地質實習報告 篇2

  1 實習概要

  1.1 實習時間與地點

  實習時間:第十九周

  實習地點:番禺蓮花山、省博物館、華立校園內

  1.2 實習目的及任務

  工程地質實習是土木工程專業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實習實踐教學和課堂理論教學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工程地質實習的目的在于通過實習使學生具備分析、解決在實際工程中出現的簡單條件下的地質問題的能力。

  實習的任務:在實習實踐的過程中,通過實際操作和直接感觀的體會和認識,如通過對實物標本、模型、圖件等的觀察與分析,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鞏固理論課上所學的知識,并在基本技能方面得到初步訓練,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搜集了解區域地質、地形地貌、地震、建筑材料等資料后,學生通過野外的實習踏勘,進一步了解場地的地層巖性、地質構造、巖石和土的工程性質、地下水作用以及不良地質現象等。

  1.3 實習安排

  1、 常見造巖礦物、巖石的認識(2學時,實驗室)

  2、 地形圖、地質圖的閱讀與分析(4學時,校園內)

  3、 地質地貌構造認識(4學時,省博物館地質地貌館)

  4、 野外地質考察(8學時,番禺蓮花山)

  5、 工程地質勘察(6學時,教室、宿舍)

  (1)工程地質勘察理論;

  (2)教學錄像:工程地質基礎知識,不良地質現象(滑坡、崩塌),巖溶與工程、同的關系;

  (3)工程地質勘察報告閱讀與應用

  2 實習內容

  2.1校內實習部分

  通過一學期的基礎課程的學習,在實習的開始階段,為了保證實習安全,提高實習效率并激發學生們對實習的熱情,學院在實習一開始就召開了動員大會,動員大會由梁仕華老師主講。首先,梁老師向同學們介紹了實習地點:包括大學城、蓮花山、省博物館,并具體介紹了本次實習的課程安排,另外她還介紹了實習報告的要求并強調我們要認真完成。隨后,梁老師還闡述了實習中的細節問題,并重點強調了實習過程中紀律和要求。

  隨后老師給我們詳細講了地質圖閱讀與工程勘察的內容,地質圖的一般知識及讀圖方法步驟;在地質圖上分析巖層產狀、接觸關系、褶皺、斷裂構造、地質勘察報告的閱讀、工程地質勘察方法等。基本學會了閱讀地質圖的一般步驟和方法,首先要看圖名、圖幅代號、比例尺,然后才分析圖例并閱讀分析地質內容。掌握各種巖層產狀,包括走向、傾向、傾角要素,及其要素在地質圖上的表示方法。掌握了巖層的接觸關系,包括整合接觸,不整合接觸,假整合接觸,以及這些接觸在地質圖上的表現;掌握褶皺構造、斷裂構造、巖漿巖體在地質圖上的表現。此外還了解了工程勘察的一些內容。

  接著在老師的要求下,我們在宿舍觀看了不良地質現象錄像。當今,人類工程經濟活動對地質的影響起到了越來越大的作用。影片中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巖溶、等各類的不良地質現象。通過影片的觀看讓我們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不良地質現象的成因、過程和結果,聆聽專家是如何勘察地質現象和如果制定防治措施,比課本知識更加形象易懂。這些不良地質現象的形成條件都是地質條件、水文條件、氣候條件、地形條件和人類活動影響而造成的.。通過觀看錄像,我更加地懂得了這些不良地質現象的危害,與此同時也學會了一些防治它們的措施,如采取植樹種草、滯流與攔截等防治泥石流等。

  2.2校外實習部分

  2.2.1省博物館參觀

  通過書本對的學習,我掌握了礦物和巖石的基本知識,但書本上的知識與實際情況往往有很大差距,為了加深認識,我和幾位同學在星期六結伴來到了廣東省博物館。博物館首先看到廣東省各地質公園的介紹:其中最為出名的是丹霞山國家地質公園和湖光巖地質公園。著名的景區還有肇慶七星巖和前幾天踏勘過的番禺蓮花山。然后可以看到巖石和礦物琳瑯滿目地陳列在展柜里,有關礦物和巖石的介紹也掛滿了墻。這 里的巖石和礦物基本是在學校實驗室從未見過的,有些只見于書本上介紹,自然也沒有那種感性的認識,甚至未曾聽聞。如油頁巖、 孔雀石、黃銻華、 方鉛礦、車輪礦,異極礦等,薄片狀,鱗片狀,塊狀,土狀,球狀,鐘乳狀,黃的,綠的,紅的……,給了我們無限的視覺沖擊。我們一邊仔細觀察這些礦物和巖石的顏色和形狀,一邊看標本下面關于這些礦物和巖石的結構和構造的說明,以及他們的工程地質評價。另外還糾正了以前對巖石的誤區:以前認為大理石就是大理巖,花崗石就是花崗巖,其實不然,大理石包括大理巖、石灰巖、白云巖、泥質巖蛇紋巖等多種具有一定裝飾效果的巖石,花崗巖也是如此同樣收獲不小。

  2.2.2 蓮花山踏勘

  梁老師在講座時就已經布置好實習內容,要求我們仔細觀察巖石結構,巖石構造,并了解其形成原因,觀察當地的地質構造、地貌,以及可能存在的工程地質問題。為了不至于外業實習時手忙腳亂,我在空余的時間里積極到網上、圖書館查找相關資料,更好的了解蓮花山以及相關的工程地制裁知識,以求能夠更好地完成此次蓮花山實習,掌握實習任務所要求的。

  星期三早上,在到蓮花山之前就下起了大雨,但絲毫不減我們實習的熱情,秉承著考古學家一絲不茍的科研態度。蓮花山屬于丹霞地貌,首先來到古采石廠遺址,右以看到很多密度高砂質細的巖石,經老師介紹得知是紅砂巖,屬于三大巖類中的沉積巖,沉積巖是由各種地制裁作用形成的沉積物(碎屑物、化學和有機化學沉淀物、粘土等,通常還包括火山噴發物的墜落堆積物),在地表或近地表條件下經過固結、脫水,膠結及重結晶作用形成堅硬巖石。這里到處風化嚴重,給人一種古老的感覺。沿著石沿著石階往下走,就到了獅子巖了,其酷似雄獅,盤踞山崖, 石頭的巖性為沉積巖的棕紅色砂巖,層理構造明顯,極容易被風化,是典型的海蝕地貌,曾經被海水沖刷,后來滄海桑田,海水退去,陸地抬升。在獅子巖旁邊的那道山坡

地質實習報告 篇3

  林州市地處太行山東麓,西依太行山連接黃土高原,東連華北平原,位于我國地勢的第二階梯與第三階梯的分界線上,林州地區各種地質、地貌、氣候、水文、土壤、植被等現象典型多樣,并且出露良好,區內交通便利具有較好的實習條件,因此,從10月31日11月4日進行了為期5天的實習,主要的實習對象是林州野外地質地貌以及本區的土壤、植被、氣候等。

  本次實習的主要目的在于:一、通過實習來印證、豐富和鞏固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以達到理論聯系實際。

  二、通過實習,初步學會觀測和分析實習地區的地質、地貌、土壤、水文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現象,并掌握地質野外工作的.一般方法,掌握地貌、土壤等野外考察方法。培養學生獨立工作能力,為將來教學和進行鄉土地理調查打下基礎。

  三、通過實習,了解實習地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和制約的關系,以培養學生的辨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一、林州簡介

  對于此次實習地林州,根據一路所見及一些書本知識,我把林州的概況分為以下幾大方面。

  1. 地質基礎

  林州地區出露的地層最古老的是太古界片麻巖,最新的是近代沖積層。其中發育較為完善的是太古界、遠古界和下古生界地層,上古生界和中古生界地層本區缺失或為新生界地層所覆蓋。本區地質現象豐富多樣。三大類巖石: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都有分布,其中變質巖和沉積巖分布最為廣泛;地層多樣,太古界、元古界、中生界、新生界地層均有分布,太古界地層主要分布著各類片麻巖,元古界地層以石英巖為主,古生界的寒武紀地層分布有竹葉狀灰巖和鮞狀灰巖,奧陶紀地層主要為灰巖,新生界未膠結的沉積物,各種規模的褶皺、斷層等地質構造典型。

地質實習報告 篇4

  引言

  金秋十月,我們08級地理班踏上了實習的路程。此次實習對我們來說算是第一次真正的野外考察活動,一路上同學們都是十分的激動,似乎有著使不完的勁兒,在大巴車上左望望右瞅瞅。班里的同學有許多像我一樣是這么近的、清晰地接觸到山地和丘陵的勝景,個個喜不自勝。而一些從山區走出來的同學也是一個個想回到了家鄉一樣高興,為一些同學訴說著各種美景,而同時,我們的老師也在讓我們認識各種巖石、礦物等。

  林州市地處太行山東麓,西依太行山連接黃土高原,東連華北平原,位于我國地勢的第二階梯與第三階梯的分界線上,林州地區各種地質、地貌、氣候、水文、土壤、植被等現象典型多樣,并且出露良好,區內交通便利具有較好的實習條件,因此,從10月31日——11月4日進行了為期5天的實習,主要的實習對象是林州野外地質地貌以及本區的土壤、植被、氣候等。

  本次實習的主要目的在于:

  一、通過實習來印證、豐富和鞏固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以達到理論聯系實際。

  二、通過實習,初步學會觀測和分析實習地區的地質、地貌、土壤、水文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現象,并掌握地質野外工作的一般方法,掌握地貌、土壤等野外考察方法。培養學生獨立工作能力,為將來教學和進行鄉土地理調查打下基礎。

  三、通過實習,了解實習地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和制約的關系,以培養學生的辨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一、林州簡介

  我們這次實習的地點是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晉冀豫三省交界處——林州,林州市區處于林州盆地之內,北緯36°線大致橫穿林州盆地中央。盆地西界為太行山,東部為低山丘陵,北止于太行山與東部丘陵相接的姚村,難道東部丘陵與太行上相連接的合澗鎮。盆地略呈南北延伸的長方形,南北長35公里,東西寬約5-10公里。盆地形態很完整,構成一個獨立的自然單元。林州市位于盆地東緣,恰在盆地縱長方向上的中央。盆地海拔450米,盆地內為第四系黃土覆蓋,土層深厚,地表平坦。盆地走向為北北東—南南西向,西側的太行山受林州斷層制約并為斷層仰測,平均海拔高出盆地400—500米,東側為東部丘陵,高出盆地100—200米,為林州斷層的下降盤。

  對于此次實習地林州,根據一路所見及一些書本知識,我把林州的概況分為以下幾大方面。

  1. 地質基礎

  林州地區出露的地層最古老的是太古界片麻巖,最新的是近代沖積層。其中發育較為完善的是太古界、遠古界和下古生界地層,上古生界和中古生界地層本區缺失或為新生界地層所覆蓋。本區地質現象豐富多樣。三大類巖石: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都有分布,其中變質巖和沉積巖分布最為廣泛;地層多樣,太古界、元古界、中生界、新生界地層均有分布,太古界地層主要分布著各類片麻巖,元古界地層以石英巖為主,古生界的寒武紀地層分布有竹葉狀灰巖和鮞狀灰巖,奧陶紀地層主要為灰巖,新生界未膠結的沉積物,各種規模的褶皺、斷層等地質構造典型。

  2. 褶皺和斷層構造

  林州盆地地處太行山南段山前過渡帶(指太行山主要山體與華北平原之間的傾斜地帶),大地構造位置屬于山西臺背斜東部邊緣的太行山隆起,中生代的構造變動是太行山南段的前中生代地層形成寬緩的背斜隆起,并伴隨著大量的斷裂發育和巖漿侵入活動。林州盆地的西側為林州斷層,在地形上為陡峭的懸崖,斷層線走向為nne。斷層在盆地西部延長35公里,斷層的上升盤位于斷層西部,平均高出林州盆地400—500米,基部出露的是太古界片麻巖,上覆遠古界震旦系石英巖和古生界頁巖、鮞狀灰巖。林州盆地是伴隨著林州斷層生成的,又形成了盆地內許多強度不等的褶皺構造,在盆地邊緣常形成小型褶皺出現。在盆地西側山體,斷層的接觸關系是太古界片麻巖與中奧陶紀灰巖相接觸。

  3. 地表形態

  林州地區大致可分為三部分:西部是陡峻的太行中山,渾圓的中部丘陵和黃土覆蓋的林州盆地。

  4. 氣候狀況

  林州盆地位于華北大平原的`西南部和山西高原的交界地帶,東部距海不遠屬于北溫帶東亞季風氣候區的范疇。按行星風講,一年中受盛行西風的影響很重。氣團方面則是基地氣團和熱帶海洋氣團的交替又嚴重地支配了這里的氣候規律。

  5. 水文概況

  本區河流皆發源于太行山東坡,與太行山構造方向近于垂直,盆地北部為漳河,中部為洹河,南部是淅河,各和均由西向流經盆地,在盆地東部的平原地區先后與衛河上源各河交匯。各河谷水文均具有干燥氣候區域、山地和平原的河谷特征。河流在山中時,比降大,下蝕力強,到盆地中心河流干涸成礫石淺灘。

  6. 土壤概況

  本區土壤磷、鉀肥充足,透水、蓄水性適中,肥力較高,但植被稀疏,坡陡土薄,沖蝕作用嚴重。若能按坡度的急緩,劃分宜農、宜林、易牧的范圍,開展水土保持,增施氮肥,則土壤的肥沃程度必能更高。

  7. 植被概況

  林州地區的天然樹木,早被砍伐破壞,現有樹木基本上是近幾十年植樹造林的結果。植被中主要的樹種有槲、櫟、槐、楊、板栗、山楂、山皂莢等,草本有蓑草、苦草及木本科草類等為優勢種。

  8. 交通狀況

  林州市交通、通信便利,境內鐵路連接京廣線;國家干線公路膠(東)長(治)線橫穿東西,新(鄉)河(口)線縱貫南北,地方干線公路直通境外;行政村道路硬化率達到85%以上,全市通信建設已達到90年代國際先進水平。

  9. 物產狀況

  本區物產資源豐富。境內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鐵、鉛、鋅、銅、煤、石灰石、白云石、石英巖、大理石、花崗巖等20多種農業方面,盛產小麥、玉米、谷子、紅薯、大豆、花生、棉花、油菜等。傳統的土特產品享譽海內外,新的名優特產品不斷涌現,柿子、核桃、山楂、板栗、花椒、蠶繭等土特產品和花崗巖、大理石等優質工藝品,帶著林州人民的勤勞、純樸和紅旗渠故鄉的深情厚意,走出國門,奔向世界,架起了一座座友誼的金橋。( )

  10. 經濟概況

  本區經濟發展迅速。創造了紅旗渠奇跡,并培育了“紅旗渠精神”的林州人民,在經濟建設中再顯身手。10萬建筑大軍以“紅旗渠傳人”的姿態。遍布全國22個省、市、自治區的500多個縣、市,建立了北京、天津、上海、太原、長治、鄭州、西安、新疆等12個建筑基地,并已打入南也門、科威物、俄羅斯、等國際市場。近幾年來,林州旅游業發展迅速,有大量游客前來觀光旅游,拉動當地各項產業的發展。

  11. 旅游業發展情況

  林州市自然風光秀麗多姿,名勝古跡聞名遐邇,素有“太行天然公園”之稱的林濾山風景名勝區、龍頭山風景名勝區和“人工天河”——紅旗渠、國家級森林公園——五龍洞,以其獨特的雄、險、奇、秀、幽令中外游客留連忘返。王相巖、惠明寺等文物古跡更引發華夏子孫的悠悠情思。“亞洲第一|世界一流”的林濾山國際滑翔基地,吸引中外滑翔運動健兒來此大展風姿。

  二、區域地層與巖性

  林州地區的地質現象比較典型,出露良好,最古老的是太古界的片麻巖,最新的是近代沖積層。其中,發育較完善的為太古界、元古界和下古生界地層。上古生界和中生界地層本區缺失或為新生界地層所覆蓋。太古界時期,以片麻巖、片巖為主的變質巖類居多,元古界中石英巖廣泛分布,其波痕、泥裂構造清晰可見,古生界中的灰巖較多,尤其是寒武系的鮞狀灰巖、竹葉狀灰巖和早奧陶的白云質灰巖,在林州地區分布較廣。新生界的礫巖在該區也很具有代表性。

地質實習報告 篇5

  前言

  在學校學習地質基礎已經有一年的時間了,對一些地質現象和一些巖石與礦物有了一些理論和概念上的了解,并為了對以后工作的需要我們要進行一次野外的地質實習工作。此次實習,一方面使理論聯系實際,加深和鞏固課堂知識,提高在野外識別各種地質現象的本領,另一方面,通過學習培養和鍛煉學生體質,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成為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和格人才。通過這一實習,熟悉區域地質調查工作的全過程,培養我們獨立從事地質調查設計和野外調查研究的能力。其次,地質實習也是我們專業最為重要的實踐環節之一,涉及到很多基礎地質知識、技能和方法,是大學階段的一次比較系統的綜合訓練過程,在將來的工作中會受益匪淺。

  實習紀律要求

  1.實習期間嚴格聽從實習帶隊老師的要求和安排。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在四天野外實習中結合所學知識,識別簡單的構造現象,能對一般的工程地質問題進行分析和評價,對理論知識和實際相結合得到初步認識。

  2.對實習中所見到的各種現象要現場做好原始記錄。

  3.每天結束實習后,要及時總結,做好實習日記。

  4.實習結束后,按要求認真編寫實習報告。

  實習內容及要求:

  學習內容:

  1、主要以常見的地質現象為主,包括外力地質作用,內力地質作用,巖石及礦物的識別,各種地質構造現象,地層古生物和石油地質方面的知識及野外的基本工作方法。

  2、本次實習我們進行了地質測量、踏勘、實測地層剖面、記錄、描述觀測點、填繪地質圖;學會綜合分析和解釋的能力;通過野外實際材料、圖表,自己完成實測地層剖面圖、測區綜合柱狀圖。 實習中要求達到:

  1、能比較正確地辨別觀察到的各種地質現象,并能初步進行成因上的分析

  2、能利用礦物的物理性質鑒定識別常見礦物,特別是造巖礦物。

  3、對實習及出露的巖石能夠正確的描述和命名。

  4、了解實習區侵入巖和噴出巖的產狀及時代。

  5、了解實習區變質作用類型及引起變質作用的因素。

  6、熟悉實習區出露地層的時代、巖性及化石。

  7、初步分析實習區中的.構造現象及掌握野外識別方法。

  8、較正確的學會地形圖、地質圖的使用和閱讀,能利用地形、地質圖尋找地質點,識別地質構造。

  9、學會繪制信手地質剖面圖。

  10、掌握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包括方位測量及測量巖層產狀要素)

  一、實習地點所屬范圍及地質特征

  1、實習地點所屬范圍為鄂爾多斯盆地

  鄂爾多斯盆地的廣義地理界線:北起陰山,南到秦嶺,東自呂梁

  山,西至賀蘭山,六盤山一線。盆地含油氣地層主要為侏羅系的延安組合三疊系富含延長植物群的一套地層。盆地內出露的地層包括:太古界至奧陶系,石炭系至白堊系,第三系和第四系,以陸相中生代地層和第四系黃土最為發育且廣泛分布,缺失志留系和泥盆系.

  2、鄂爾多斯盆地的地質特征:

  鄂爾多斯盆地地表主要出露沉積地層系統,包括下古生界寒武—奧陶系以碳酸鹽巖和碎屑巖組合而成的廣闊陸表淺海沉積;上古生界中石炭統—二疊系和中生界的三疊—侏羅系的碎屑巖夾含煤巖系及白堊系的碎屑巖沉積。上古生界記錄了由陸緣濱海海陸交互相沉積向陸內沉積盆地轉化的地層組合,中生界則為陸內沉積盆地的特征河流—湖泊相沉積組合其中陜北地區的中生界河流—湖泊相沉積和陜西富平趙老峪的上奧陶統海相深水碳酸鹽重力流沉積秦嶺造山帶因普遍遭受變形變質改,以發育變質沉積地層系統、變質火山—沉積地層系統和變質雜巖異地地質體的復雜構造組合。秦嶺造山帶中的華北陸塊南緣構造帶是造山帶與穩定陸塊間的過渡帶,除出露新太古界—古元古界結晶基底變質雜巖和中元古界淺變質火山—沉積巖外,主要發育中新元古界—下古生界的海相和二疊—三疊系的陸相沉積巖系。北秦嶺構造帶則突出發育古元古界的變質雜巖,中新元古界—下古生界的中、深變質的海相火山—沉積巖系,后者中殘留洋殼的殘余片段。在上述基礎上,上疊了石炭—二疊—三疊系的陸相沉積。

地質實習報告 篇6

  1、實習概況:

  20xx年10月,我們土木工程專業進行了工程地質實習,工程地質實習是整個工程地質學教學中十分重要的實踐環節,使學生在課程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透過對基本地質現象的野外實地考察和現場實踐,獲得感性知識并鞏固和深化課程理論,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為畢業以后的設計、施工中應用有關地質資料打下必須的基礎。

  2、實習目的

  理解基本的地址概念,了解基本知識,學會基本技能。透過簡短的野外地址實習,鞏固學過的《工程地質》資料,加深對課程有關資料的理解;此外,透過實習培養對大自然的熱愛,陶冶情操,提高隨地址科學的興趣:同時充分認識到地質實踐對地質科學的重要性。同時,培養學生吃苦耐勞、艱苦努力、遵守紀律、團結協作等優良品質和增強群眾觀念,掌握實地操作技能和編寫實習報告的潛力,總結此次實習與我們所學專業的聯系。

  3、實習資料:

  xx火山口

  xx火山口,距今1800萬年是新生代第三紀玄武巖火山口。火山口呈圓錐形,石頭呈紅褐色,氣勢極為壯觀,數萬根六棱石柱,由山底到山頂,直插云天。

  此火山口是火山筒內充填的玄武巖栓,經過200多萬年的長期風化剝蝕,被剝露出地面,巖栓柱狀節理發育,呈輻射狀,向上收斂,向下散開,形象地記錄了當時火山噴發的自然景觀,展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據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考證認定,該火山口為第三紀玄武巖火山口,距今約1800多萬年,它的發現,對地求物理和地震科學研究都有很大參考介值。一色的紅褐圓棱柱石,豎指蒼天,凡經開鑿者皆顯露出明顯的噴發紋理,證明其成因于火山噴發,近百平方公里內的幾十座山包構成了蔚為壯觀的遠古火山群。

  山東山旺國家地質公園

  山東山旺國家地質公園位于山東省臨朐縣城東約22公里處,面積約13平方公里。地質公園地處魯中隆起區中的臨朐凹陷,公園內總體由兩個次級小盆地組成,即解家河盆地和包家河盆地,其外圍均為由玄武巖組成的低山丘陵,地形起伏較大。為季節性河流。地質公園以聞名世界的山旺古生物化石及反映其構成環境的火山地貌為特色。

  公園內各種地質遺跡豐富,一是第三紀中新世時期距今1800萬年山旺瑪珥湖沉積巖層(科學上劃分為山旺組地層——-硅藻土),沉積厚度25米左右,具有標準的層型剖面,現已成為國際上中新世生物建階的重要依據。由于層薄如紙,稍加風化即層層翹起,宛若書頁,被古人形象地比喻為"萬卷書"。超多古生物化石含在其中。尤其是山旺地層層型剖面所處位置,是由早期的牛山組玄武巖、第三紀中新世時期湖相沉積巖(山旺組)、第四紀黃土和晚期的'火山巖浸入等地質現象組合而成。二是新生代時期(距今xx萬年)火山作用構成的古火山錐、熔巖流動特征等各種火山地質現象,如黃山、堯山、擦馬山、靈山等都是典型的古火山口,因此亦是研究新生代火山巖區的理想場所。個性是擦馬山玄武巖柱狀節理,直徑近于80cm,規模宏大,氣勢壯觀。堯山西側,火山作用構成了高高的臺地,經長時間風化剝蝕,構成了自然景觀,人們稱之為"石樓"。

  山旺組地層中的化石,構成于距今1800萬年的第三紀中新世時期。目前已發現的動、植物化石有10幾個門類700多種,其中大部分是已絕滅的物種。植物化石包括真菌、硅藻、苔蘚、蕨類、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及藻類。動物化石有昆蟲、魚、兩棲、爬行、鳥及哺乳動物。個性是山旺山東鳥、齊魯泰山鳥等鳥類化石的發現,填補了中新世時期的空白,山旺成為我國鳥化石豐富的產地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發現鹿類化石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化石產地。新發現的帶胚胎的犀牛化石是世界上的,在國際學術界引起了轟動。植物化石枝葉最多,花、果實和種子也保存得十分完美。

  山旺古生物化石主要保存于中新世山旺組硅藻土層中(距今約1千4百萬年),其種類之多、保存之完整為世界罕見,目前已發現的化石有十幾個門類600多種。動物化石包括昆蟲、魚、蜘蛛、兩棲、爬行、鳥及哺乳動物。昆蟲化石翅脈清晰,保存完整,有的還保留絢麗的色彩,已研究鑒定的有11目46科100屬182種。山旺鳥類化石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完整鳥化石最豐富的產地,三角遠古鹿化石和東方祖熊化石是世界上中新世該化石保存最完整的標本。植物化石有苔蘚、蕨類、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及藻類。除100種藻類外,其它植物有46科98屬143種。它們在世界上研究古生態、古氣候、動植物演化等方面有著重要的地位。被中外專家譽為研究中新世的“綜合實驗室”。

  山東地下大峽谷

  高峽深澗,鬼斧神工。飛瀑流泉,濺玉噴珠。天賦幻境,兆年孕育。暗河漂流,驚險刺激。管軌滑道,激越航程。江北溶洞,魅力所在。

  山東地下大峽谷位于沂水縣城西南8公里龍崗山下,是一座風貌奇特的溶洞王國,洞體長度6100米,是江北第一長洞,中國特大型溶洞之一。洞穴沿290-320度方向延伸,由一條西北/東南走向的巨大喀斯特裂隙發育而成,構成于約0、65億年至2、3億年前。

  特點:

  一、氣勢雄偉壯麗,峽谷深切近百米、兩壁如削、寬處百余米、窄處僅可容身,成具體而微之地下三峽。洞內有一河、九泉、九宮、十二瀑、十二峽等景觀100余處,構成了一幅氣勢恢宏的洞中峽谷雄奇畫卷,令人嘆為觀止。

  二、地下暗河漫長而曲折,水量充沛,四季長流,實習相關大全地下河瀑布十分壯觀,在我國北方溶洞內實屬罕見。

  三、利用暗河水勢開發的1000米漂流項目,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記錄總部認證為“中國最長的溶洞漂流”項目。漂流道的設計充分體現了溶洞內的幽深莫測,起伏高下,波激浪涌,抑揚頓挫的特點。將地下河漂流的原生野始,驚險刺激演繹的淋漓盡致。

  4、實習總結:

  短短一天野外實習很快結束了,但是我們從中實在學到了不少東西,在實習過程中能把所學的知識靈活的理解。增加我們對工程地質學這門課程新的認識。實際觀察到各種地理特征。本次實習令我們加深了對地質學的了解,更深刻認識到了學習地質的好處,鞏固了學習成果,體會到“學以致用”的道。知識從感性認訓升華到了理性認識,從抽象變得具體起來,我學習到了很多書上沒有的東西,了解了工程地質對實際工程建設的重要性。在那里深深的感謝老師在的認真指導。在實習中學會了必須的觀察地質地貌的方法要領和細節。例如,出外實習要對考察對象做必須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資料,注意研究的方法,一些考察的細節,充分認識到地質地貌考察的必要性和艱苦性,激發了我們自己考察地理和各地典型地質地貌的興趣。同時,懂得和組成員合作的重要性。這些都將對我們日后的學習乃至工作起到用心的作用。

【地質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地質實習報告個人11-23

地質認識實習報告05-05

地質專業實習報告05-30

關于地質實習報告模板10-16

地質學實習報告05-12

工程地質實習報告10-16

地質實習報告(15篇)09-27

【熱門】地質實習報告10篇05-22

精選地質工程實習報告13篇03-08

有關地質實習報告(精選10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