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考古實習報告

時間:2024-09-14 06:19:26 實習報告 我要投稿

考古實習報告3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報告十分的重要,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避免篇幅過長。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寫報告很是頭疼的,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考古實習報告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考古實習報告3篇

考古實習報告 篇1

  為了配合11年北京奧運會敦煌研究院攜手天津博物館隆重推出了《絲路放歌情系奧運---20xx年天津敦煌藝術大展》,而我則非常榮幸的成為了此次敦煌展的一名志愿講解員。

  我們都知道敦煌石窟在中國,但它的聲名卻遠播世界。它的輝煌過去再為人所知,竟起于19XX年一次傳奇性的發現——敦煌莫高窟藏經洞的發現,舉世震驚,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但時逢晚清國勢衰微,列強橫行,藏經洞文物慘遭浩劫,其結果是發現的數萬件文物流散異國他鄉,寫下中國文化史上最傷心的一章。待到國人驚魂甫定,回首西顧,猶幸它的母體——敦煌石窟本身,依然靜默地屹立在大漠深處,遺留下大量精美絕倫的藝術品,成為世界上連續營造時間最長、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和文化寶庫。

  百年滄桑,古老的中華重新崛起于世界東歡迎;并昭示國人勿忘國恥,振興中華,再造新的輝煌。

  這次展出為了讓觀眾對敦煌有全面的認識,我們的展出分為以下幾個大塊:1,序幕展示敦煌的歷史文化背景2,輝煌燦爛的敦煌石窟藝術3,敦煌藏經洞的發現與被劫史實展示4,敦煌藏經洞文獻展示。而我們的講解就是帶領著大家全面的欣賞這些瑰寶。

  1,序幕展示敦煌的歷史文化背景

  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么在敦煌會有留下這么多的文化遺產,這就要從歷史追溯淵源。答案就是:絲路咽喉,文化重鎮。敦煌位于甘肅省河西走廊西端。它南枕祁連,襟帶西域,鳴沙為環,黨河為帶,前陽關而后玉門,控伊西而通漠北,是古老的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和中西經濟、文化交流的薈萃和集散之地,也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自西漢張騫通西域后,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建敦煌郡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多元文化共處的地區,歐亞大陸諸文明及多重交通網絡在此交匯,是中國一體多元的區域文化重鎮,也是古代中國與世界文明交往最頻繁、影響最深遠的地區。

  2,輝煌燦爛的敦煌石窟藝術

  輝煌燦爛的敦煌石窟藝術。這是展出數量最多,也是最吸引觀眾之處。圖版展示的敦煌石窟建筑、復制洞窟、敦煌石窟彩塑、敦煌石窟壁畫。共有6個復制洞窟分別是:莫高窟158號窟、莫高窟249號窟、莫高窟220窟、莫高窟45號窟、榆林29號窟、莫高窟17號窟。復制洞窟除158窟外都是1:1臨摹復制,也就是在真正的敦煌這些洞窟是什么樣子,我們在這里展示出來的就是什么樣子。這些復制洞窟都是敦煌石窟中的代表。就像開鑿于南北朝西魏時期的249窟,此窟壁畫內容中最富特色最有意趣的是窟頂四披的壁畫。覆斗形窟頂,中心飾垂蓮藻井,四披“圖畫天地,品類群生”;上部為天空,是神仙的世界,正披畫阿修羅王、前披畫摩尼寶珠,都是典型的佛教題材;右披和左披畫東王公和西王母,較多地體現神仙思想;四披下部繞窟一周則盡是山林野獸及狩獵等地上人間的生活場景,構成天地神人共處的想象空間。

  從文化角度來說這里壁畫的內容融合了佛、道和中國古神話。我們可以看到佛教中的阿修羅,道教中的飛仙、東王宮、西王母,還有古神話中的風雨雷電四神。這些充分說明了佛教從古印度傳入我國,深受我們文化的影響,這也許就是為什么我們的佛教和東南亞的佛教有很大的不同。更能反映這種中國化的還有這座石窟兩側壁畫中央的說法圖,在說法圖里我們看到四尊飛天,有兩尊是典型的西域式的飛天,她們的特點是上身裸;而與她們形成對比的則是身著大袖長袍的中原式飛天。我們都知道正是我們受傳統儒家思想的影響才產生了大袖長袍的中原式飛天。文化的交融在這里又一次被展現的淋漓盡致。建于初唐的220窟,記載了明確的開鑿時間,典型的家族窟,翟氏家族歷代供養了300余年。莫高窟中的特窟,建于盛唐時間的45窟,正壁佛龕中保存非常完好的佛、弟子、菩薩、天王塑像,美輪美奐,形象逼真。在這里你可以體會到什么叫做盛世唐風。榆林29窟,帶有濃厚的西夏特點,走進她帶給人一種神秘感。莫高窟17號窟,她的另一個舉世聞名的名字——藏經洞。中華文明的瑰寶,中國近代的劫難,從這個不到十米見為,塑造和描繪的結合,表現人體的肌膚,面部表情,須發的蓬松,服飾的質地。它是石窟藝術的主體,信仰崇拜的主要偶像,與石窟建筑,繪畫共同構成完整的石窟藝術。現在的.我還是一名大學生,公司的其他員工對我也就十分的照顧,給我解釋工作時都十分耐心,有什么不懂得的事情請教他們時,無論多么復雜他們都能不厭其煩的幫我講解,有時還會手把手的教我如何去做。

  作為一名內勤,每天做的工作都很瑣碎,每天做的也都不盡相同,這和我在社聯辦公室的工作也有了共通之處,讓我更好更快的適應一個新的環境。作為內勤要盡全力為外勤做好后勤保障工作,這樣才能讓他們更好的工作。我手頭工作做完后也會盡自己所能幫助其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幫他們在宣傳冊上蓋上他們的名字和電話再打包幫他們拿走,或許事情并不復雜,但是這樣能讓辛苦了一天的他們得到片刻的休息,我也是非常開心的。

  這一個月讓我了解了工作的艱辛,內勤每天有做不完的小事,而且要仔細、認真,不能出一點差錯,否則錯誤很難查出來。外勤每天東奔西跑,風吹日曬,有時連水都喝不上,離辦公室遠的地方坐車得兩個小時,還要提很多東西……一直在社聯工作著,曾以為自己早已能夠適應社會上的節奏,面對工作也能夠比其他人顯得更加的從容些,不過真的實踐了才發現,我還差得很遠。社聯只是讓我們初步適應,它與實際的工作還有很大的區別,這次的實踐讓我更清楚的認識了自己。當然,工作雖然辛苦,可是有時的一句“謝謝”或者“干得不錯”就能讓我無比快樂,忘了所有煩惱。

  最后還要感謝學校讓我們走出校門感悟工作中的辛酸,更要感謝國家干細胞產品產業化基地間充植干細胞庫的各位領導給我提供了一個實習的場所,及各位員工對我的關心和照顧,這一個月的經歷將成為我以后工作時的一筆來之不易的寶貴財富。

考古實習報告 篇2

  三峽考古實習記略考古學在公眾心目中是一門充滿浪漫色彩與神秘氣息的學科,尤其是在具有悠久歷史文化傳統的中國,人們常常把它與奢華富麗的陵墓、湮沒于荒漠的古城以及各種奇珍異寶聯系起來,這就更為考古學增加了一層朦朧的面紗。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新聞媒體對各地的考古工作給予了更多的關注,隨著老山漢墓發掘、雷峰塔地宮開啟等一系列電視直播人們才驚奇地發現,古代文明的輝煌原來就重現于小小的手鏟和竹簽之下,由此公眾才貼近了真正的考古學。

  回想起考古實習前的情形,就連我們這些憑著理想與激情從全國各地走到一起來的考古專業的學生,在經過兩年系統的理論學習后,還是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與緊張,一想到自己即將投身到火熱的三峽庫區文物搶救工程之中,想到自己所學的知識即將在現實中接受考驗,心中不免有些忐忑不安,想象著該如何用雙手叩開大地的胸膛,聆聽千百年前先民生息勞作的歷史回響,如何在無言的遺址上復原出古人生活的生動場景,如何在一個遠離塵囂的小村莊度過生命中一段重要的時光……

  也許因為大家都是剛剛二十歲的青年,雄心勃勃,意氣風發,所以與緊張不安相比更多的是難以抑制的興奮和對前途的`憧憬。出發前夜,在與親朋一一電話話別后,我在日記中寫道:“明天及以后幾個月的日子里會有許多我生命中的第一次發生吧!不管是喜是憂,好好體驗,熱愛生活吧!”

  XX年9月18日下午,以廈門大學考古專業98級同學為主組成的廈門大學XX屆考古隊一行22人離開了陽光下的鷺島,乘火車奔赴實習地——重慶市云陽縣巴陽鎮畬家嘴村。

  一、早段

  XX年9月21日凌晨,考古隊到達重慶。

  早晨八點左右,我們登上大客車由重慶前往實習地點。客車在離開前先在市內兜了一圈,以便我們瀏覽一下山城風光。這時薄霧已經散去,山城的錚錚鐵骨和雄渾氣魄昂然顯露,群山如聚,廣廈如鱗,長橋似虹,大江如怒,整座城市仿佛一位在藍天下振臂高呼的巨人,渾身充滿了力量和斗志,讓觀者深感振奮!

  客車離開城市駛向群山,不久之后就駛上了驚險的盤山公路,每逢轉彎都會讓人感覺整輛車已突入空中,即將下墜,就在重力和恐懼抓住人心前一剎那,客車又回到了路上,虛驚環生!

  黃昏時分,老師告訴我們目的地就要到了。同學們心中的緊張和好奇又開始蠢蠢欲動,經歷了幾天的舟車勞頓后最終會到達怎樣一個終點,這是盤繞在每個人心中的問題,忽然開始希望汽車就這樣一直行駛下去,永遠與目的地相距遙遙。在等待的焦灼與微弱的抗拒中,巴陽鎮移民新村已將我們包容。汽車轟轟而去,把我們留給了寧靜的小村莊,在下車的一刻我似乎有些失落,失落了什么,難道是旅途中的幻想?

  我們住在一幢老鄉剛建好的四層小樓里,一樓是餐廳和公共活動場所,老師住在二樓,三樓是女生宿舍,四樓是男生宿舍。走進宿舍,推開窗戶,眼前的視野十分開闊,長江就橫亙在眼前,蜿蜒而來,又浩蕩而去。但新鮮和驚奇很快就讓位于疲憊,吃過晚飯后大家很快都休息了。新的生活、新的見聞都留給明天吧!

  22日清晨,酣睡醒來,輕輕登上天臺開始仔細端詳整個村莊。青山為鄰,長江作伴,讓人心曠神怡。整齊的樓房像雙翼一樣在我的兩側展開,勾勒出新村里唯一的街道。山間薄霧仍未散盡,老鄉卻已早起務農,牛哞雞鳴遠遠傳來,感覺清新而自然。似乎一夜之間,擁擠的街道、無邊無際的高樓大廈、奔馳的車輛都永遠在眼前消失了,從心中抹掉了,目光得以舒展,心靈可以松馳;似乎一夜之間,永無休止的噪音、味道難聞的廢氣都蹤跡全無,不復出現,鼻子更加敏感,靈性重歸雙耳。這種身心得以釋放的感覺讓人悠然陶醉。

  順口做首打油詩:起而望長江,睡而棲竹床。辛勤掘黃土,忘憂回故鄉。

  當天上午我們在云陽縣文管會聶所長的陪同下,首先來到江邊,見證這條流淌著中華民族的精魂與血脈的大河!當地一位同志很自豪地介紹:長江最窄、最深處——巴陽峽就在畬家嘴村附近。然后我們大致熟悉了附近的地形和道路。

  田野調查工作于23日開始進行。我們學習利用自然或人工形成的地層剖面尋找文化層,根據地面上的遺跡、遺物尋找文化遺存。考古調查進行了近3天以后,老師和同學們已共同確定了幾個適合發掘的地區,并從25日下午轉入考古發掘階段。為了方便規劃,整個畬家嘴遺址以巴陽小學為基準點被分為北、西、南三區,首先開始的是北區的發掘。

  在發掘正式開始之前,看著地面上劃好的整齊方格,不由回想起自己一段短短的經歷:因為對歷史的興趣而喜歡上考古,渴望有一天能目睹世界七大奇跡的壯觀、秦始皇陵的珍奇。1998年參加高考并如愿以償地來到廈門大學考古專業學習,兩年后的今天終于要開始企盼已久的考古發掘了,這應該是我一生中極有紀念意義的一個時刻。當時我們像做早操一樣整齊地站在屬于自己的探方中,望著老鄉帶著各式各樣的工具從遠處趕來。在民工被分配給各位同學以后,大家不由先對視一眼,然后又好奇地審視著腳下的地面,這片當地農民世代耕種的土地下會有什么“寶藏”呢?鋤頭揮起來了,這正是考古人向大地和時光求解的方式。

  30日,在云陽縣文管所有關領導的熱情邀請下,我們冒雨參觀了著名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飛廟,并有幸欣賞了一些云陽縣境內的出土文物,最后還順便游覽了一下云陽縣縣城。老師們決定在10月1日放假一天,但是因為大雨連綿,所有人只能固步室內,假期名存實亡。

  10月2日,當全國大多數人或在家中靜享節日的輕松,或外出旅游時,我們考古隊員順著泥濘的山路來到了探方旁,驚訝地發現大部分探方都積了二、三十厘米深的水,有的探方甚至有近四十厘米的積水,當天的發掘被迫改為排水,男生把鞋一脫,用水桶倒水,女生則負責把水舀進桶里。大家一起動手,分工明確,秩序井然,連鐘老師也跳進了混沌的泥水中與我們一起勞動,手指劃破了都毫不在意。大家群策群力終于用半天時間把水排干了。吃過午飯之后,誰也顧不得衣服上濺滿了泥星就躺倒在床上,來不及叫苦就進入了夢鄉。此后,當地“秋冬多雨”的氣候還給發掘工作制造了不少麻煩。烈日與暴雨輪番出場,生旦凈末,反復展示著考古工作的辛勞,我們就像無知的晚輩任由它們數落。

考古實習報告 篇3

  四月的西安,似已入夏,我們便來到古都西安,在接下來的日子里,百二十余師生,先后考察了秦始皇兵馬俑,半坡遺址,永泰公主墓,乾陵,漢陽陵,陜西省博物館,大雁塔,碑林,古城墻和陜西師范大學博物館。在為期一周的考古實習工作中,我們付出了汗水,去也收獲了知識,了解了田野考古發掘方法和技能,知道了歷史文物的的保護和修繕。工作之余的生活,在陜西師范大學的幫助下也度過的很愉快。整個實習,既鍛煉了身心,又拓寬了眼界,大家收獲良多。

  現將本人所考察的有代表性的遺跡和文館做歸納整理,詳述如下:

  一、秦始皇兵馬俑

  兵馬俑多用陶冶燒制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蓋一層細泥進行加工刻劃加彩,有的先燒后接,有的先接再燒。其實當年的兵馬俑各個都有鮮艷和諧的彩繪。我們發掘過程中發現有的陶俑剛出土時局部還保留著鮮艷的顏色,但是出土后由于被氧氣氧化,顏色不到十秒鐘瞬間消盡,化作白灰。現在能看到的只是殘留的彩繪痕跡。兵馬俑的車兵、步兵、騎兵列成各種陣勢。整體風格渾厚、健美、洗練。如果仔細觀察,臉型、發型、體態、神韻均有差異:陶馬有的雙耳豎立,有的張嘴嘶鳴,有的閉嘴靜立。所有這些秦始皇兵馬俑都富有感染人的藝術魅力。

  據《漢書》和《水經注》記載,秦始皇陵于公元前206年被項羽鑿毀。北魏酈道元在其《水經注》中說,項羽入咸陽之后,以30萬人運了30天還沒有把東西運完。以后,關東盜賊又將銅棺竊去。后又有牧羊人因尋找遺失的羊,持火把迸入墓穴,不慎失火,將陵墓徹底燒毀, 說大火延續燒了90天都沒滅。據說,方圓數十里的陵區地面,也隨著一些陪葬坑和陪葬墓的坍塌而下陷了好幾米。這樣使秦始皇陵的地面建筑蕩然無存,地下埋藏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這些記載都被當今考古發現所佐證。秦始皇陵發現的陪葬坑、陪葬墓幾乎都遇到過被盜和火焚的破壞。

  二、半坡遺址

  半坡遺址是黃河流域一處典型的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遺址,距今5600-6700年之間。該遺址1953年春發現,遺址面積50000平方米。從1954年9月到1957年夏季,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組織近200名考古工作者,前后發掘5次,延續近4年時間,揭露遺址面積達10000平方米,獲得了大量珍貴的科學資料。共發現房屋遺跡45座、圈欄2處、窖穴200多處、陶窯6座、各類墓葬250座(其中成人墓葬174座、幼兒甕棺73座)以及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約近萬件文物。

  半坡聚落的范圍為不規則圓形。居住區在中央,分南北兩片,每片有一座供公共活動用的大房屋,還有若干小房子,其間分布著窖穴和牲畜圈欄。居住區有濠溝環繞,溝北是公共墓地,溝東有陶窯場。據研究,此聚落是集聚兩個氏族的部落住地。半坡居民的經濟生活為農業和漁獵并重。出土斧、鋤、鏟、刀、磨盤、磨棒等石制農具,鏃、矛、網墜、魚鉤等漁獵工具。還發現粟的遺存和蔬菜籽粒,以及家畜和野生動物骨骸。常見陶器有粗砂罐、小口尖底瓶和缽。彩陶十分出色,紅地黑彩,花紋簡練樸素,繪人面、魚、鹿、植物枝葉及幾何形紋樣。從陶器上發現22種刻劃符號,有人認為可能是一種原始文字。半坡成人死后埋入公共墓地,常隨葬陶器及骨珠等裝飾品。發現兩座同性合葬墓,分別埋著 2個男子和4個女子 ,一般認為是母系氏族社會的葬俗。死亡兒童埋在居住區,多采用甕棺葬。一座女孩土坑墓中隨葬品精致豐富,有木板葬具,表明當時對女孩的愛重。

  三、永泰公主墓

  關于永泰公主之死,《資治通鑒·則天順圣皇后》中說“太后春秋高,政事多委張易之兄弟,邵王重潤與其妹永泰郡主、主婿魏王武延基竊議其事,易之訴于太后,九月壬申,太后皆迫自殺。”這段話意思是永泰公主之死是武則天下的毒手,是張易之兄弟向武則天告密所致。

  永泰公主墓于1960年至1962年發掘,是屬封土堆墓,其墓穴是用磚砌的,由墓道、過洞、天井、雨道、墓室構成,全長87.5米。墓道是一條寬約2米的斜坡,進入過洞直至狹窄的雨道,兩旁洞墻內有6個小龕,里面 放著彩繪陶涌、騎馬俑、三彩馬及陶瓷器皿等隨葬品,造型逼真、工藝精湛。從墓道到墓室還繪有豐富多彩的壁畫,有宮廷儀仗隊,以及天體圖、宮女圖等。尤其是墓室中放置的一具石槨,石壁上線刻著15幅畫面的仕女 人物畫,其造型之美,實為罕見。在這些人物中,有的上著披貼、下穿長裙;有的身著男裝;有的身穿長褂,腰束錦帶,帶上綴有荷包;有的腳穿如意鞋;有的身著短襖長裙,或捧壺,或托盤,或弄花,或拱手,或對話等等,所有這一切均展現了當時宮廷生活的情景。此外,石槨兩扇門的頂部,還刻著一對鴛鴦,張開羽翼,相向飛舞,象征著墓內主人夫妻恩愛。

  此墓曾被盜過,墓道中有一處留有盜賊進入的痕跡。出了墓道,可從墓的兩旁道路直上墓頂,在墓頂上可看到臨近的章懷太子、懿德太子墓等。墓前還有陳列室,存放出土的隨葬品。

  四、乾陵

  乾陵修建于公元684年,經過23年的時間,工程才基本完工。氣勢雄偉壯觀。乾陵位于陜西咸陽市乾縣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陵區仿京師長安城建制。梁山是圓錐形石灰巖山體,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乾陵就在北峰之上。梁山南面兩峰較低,東西對峙,中間為司馬道,故而這兩峰取名叫 “乳峰”。據史書記載,陵墓原有內外兩重城墻,四個城門,還有獻殿闕樓等許多宏偉的建筑物。勘探表明:內城總面積240萬平方米。城墻四面,南有朱雀門,北有玄武門,東有青龍門,西有白虎門。從乾陵頭道門踏上石階路,計537級臺階,其臺階高差為81.68米。走完臺階即是一條平寬的道路直到“唐高宗陵墓”碑,這條道路便是“司馬道”。兩旁現有華表1對,翼馬、鴕鳥各1對,石馬5對,翁仲10對,石碑2道。東為無字碑,西為述圣記碑。有王賓像61尊,石獅1對,周圍還有17座陪葬墓。“唐高宗陵墓”墓碑,高2米,是陜西巡府畢源為高宗所立,原碑已毀,現在這塊碑是清乾隆年間重建的。此碑右前側另一塊墓碑,是郭沫若題寫的“唐高宗李治與則天王帝之墓”12個大字。另外在南門外有為高宗皇帝和武則天歌功頌德的《述圣記碑》和《無字碑》二通以及參加高宗葬禮的中國少數民族首領和友好國家使臣的石刻像六十一尊。在中國歷史上,陵前石刻的數目、種類和安放位置是從乾陵開始才有了固定制度的,一直延襲到清代,歷代大同小異。

  五、漢陽陵

  漢陽陵,又稱陽陵,是漢景帝劉啟機器皇后王氏塋異穴的合葬陵園,位于今陜西省咸陽市一體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區,是中國占地面積最大的博物館。渭城區正陽鎮張家灣、后溝村北的咸陽原上,地跨咸陽市渭城區、涇陽縣、高陵縣

  三縣區。始建于公元前153年,至公元前126年竣工,陵園占地面積20平方公里,修建時間長達28年。

  漢陽陵出土的.漢俑十分引人注意。他們只有真人的三分之一大小,約60厘米高,赤身裸體且沒有雙臂。據研究,這些陶俑在剛剛完工時都身著各色美麗的服飾,胳膊為木制,插入陶俑胳膊上的圓孔,以便木胳膊可以靈活轉動,但經過千年的風霜之后,衣服與木胳膊都已腐朽,因此只剩下了裸露而殘缺的身軀。兵馬俑的隊伍中有一部分是女子,大多面目清秀,身材勻稱,但也有一些顴骨突起,面貌奇異,可能是當時的異民族兵員。比起秦始皇兵馬俑的肅穆與剛烈,陽陵漢俑顯得平和而從容,正反映了“文景之治”中的安詳的社會氛圍。

  六、陜西省博物館

  三秦大地是中華民族生息、繁衍,華夏文明誕生、發展的重要地區之一,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周、秦、漢、唐等十三個王朝曾在這里建都。豐富的文化遺存,深厚的文化積淀,形成了陜西獨特的歷史文化風貌,被譽為“古都明珠,華夏寶庫”的陜西歷史博物館則是展示陜西歷史文化和中國古代文明的藝術殿堂。陜西歷史博物館是一座綜合性歷史類博物館。

  陜西歷史博物館館藏文物370,000余件,上起遠古人類初始階段使用的簡單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會生活中的各類器物,時間跨度長達一百多萬年。中國歷史上強盛的周、秦、漢、唐等王朝曾在陜西西安附近建都,擁有豐富的文化遺存,深厚的文化積淀,文物數量多、種類全,品位高、價值廣,其中有精美的商、周青銅器,千姿百態的歷代陶俑,以及漢、唐金銀器,唐墓壁畫。堪稱陜西悠久歷史和文化的象征。陜西歷史博物館被譽為“華夏珍寶庫”和“中華文明的瑰麗殿堂”。

  七、大雁塔

  大雁塔始建于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玄奘法師為供奉從印度帶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經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五層磚塔。在武則天長安年間重建。后來又經過多次修整。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覽勝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題記,僅明、清朝時期的題名碑就有二百余通。

  大雁塔是樓閣式磚塔,塔通高64.5米,塔身為七層,塔體呈方形錐體,由仿木結構形成開間,由下而上按比例遞減,塔內有木梯可盤登而上。每層的四面各有一個拱券門洞,可以憑欄遠眺。整個建筑氣魄宏大,造型簡潔穩重,比例協調適度,格調莊嚴古樸,是保存比較完好的樓閣式塔。在塔內可俯視西安古城。

  大雁塔是西安市的標志性建筑和著名古跡,是古城西安的象征。因此,西安市徽中央所繪制的便是這座著名古塔。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法師為供奉從印度取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經典,在慈 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高180尺的五層磚塔,后在武則天長安年間改建為七層。

  大雁塔通高64.5米,塔體為方形錐體,造型簡潔,氣勢雄偉,是我國佛教建筑藝術中不可多得的杰作。

  在實習的過程中,既有收獲的喜悅,也有一些遺憾。喜悅的是,親眼見到了很多文物古跡,領略了古城西安的風土魅力,感覺自己的閱歷和見識長了不少。遺憾的是,畢竟實習時間短暫,我們對考古工作的認識還不是很深,只是在看別人成果,聽人講如何做,未能夠親身感受、處理一些具體工作,所以未能領會其精髓。但時通過實習,加深了我對歷史(考古)知識的基本理解,豐富了我的歷史(考古)常識,使我對考古工作有了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認識。認識到要做好歷史(考古)工作,既要注重管理理論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是要把實踐與理論兩者緊密相結合。

  不要以為考古工作是很無聊和乏味的,老祖先留下來的這些東西都是無價之寶,我們以及我們的后人一定要懂得珍惜和愛護,并向身邊的人宣傳保護文物遺跡的重要性。

【考古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熱門】考古實習報告四篇09-23

實習報告格式 -實習報告08-12

實習報告總結 -實習報告07-08

實習報告范文 -實習報告08-28

畢業實習報告 -實習報告10-13

金工實習報告 -實習報告06-10

測量實習報告 -實習報告08-04

酒店實習報告 -實習報告06-01

實習報告的格式 -實習報告10-03

金工實習報告鉗工 -實習報告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