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學期末工作總結
不經意間,時光又悄悄地溜走了一學期。“來的盡管來著,去的盡管去著,來去的中間又怎樣的匆匆呢?“逝者不可追,來者猶可諫”,檢點一下足跡,評估一學年來的得失,作為新一學年的借鑒,面對喧囂和浮躁穩住自己,有一個主心骨,追逐高尚而又腳踏實地,“看庭前花開花落花落,寵辱不驚;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無意”。盡管在歷史長河中一學期只是倏然而逝的一個瞬間,但抽出一點時間整理一下自己,也整理一下的心情與情感。過去的日子仍然充滿激情與期待。
收獲一份平常的心態
人到三十,心已不在年輕,從教十年,時光已不短矣!佛教禪宗里有一句話:“平常心也是道“,三十歲給我最大的變化,是修煉成了心靜如水的平常心態。回顧參加工作走過的十年,曾經自卑過,也曾經彷徨過,也曾經沉淪過,每日里,在抱怨和惋惜中低鳴;在彷徨與頹廢間游蕩;在郁悒和掙扎中徘徊,有時,感覺自己就像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找不到前進的方向。去年冬天的時候,學校組織觀看了李桂林、陸建芬的事跡,給我的不僅是感動,更是心靈上的震憾,沒有水,沒有電,生活在海拔2800米的懸崖山顛上,寢食于深山惡水之間,條件極為艱苦,每天,桂林、建芬夫婦從猴子才能爬上的懸崖邊的天梯上接送孩子們上學放學,稍不留意,就會命喪黃泉。可就是這樣的環境,這樣的條件,桂林、建芬夫婦堅守了十九年,期間,有幾次走出大山的機會,過上級一點舒坦的日子,他們都放棄了。我一直在思索之中,在當今社會,金錢至上,拜金盛行的時代里,桂林、建芬老師能夠蕩平物欲橫流帶來的心靈上的漣漪與不安,保持對世事,對萬物一種平靜的心態,是多么的不易。有時,我感覺到教育就是為了守住心中的煩燥與沖動,保持一種心靜如水的心態。抱怨也好,煩惱也罷,都是傷情動感的,中醫說得好,傷則損心,煩則傷肺,與世無補,與己無益,不妨學學佛教中的“拿起”與“放下”,守住心靈的寧靜。我慶幸,我在三十歲的時候能夠捕捉到這一人生的重要禪理。
多讀了幾本書
“腹中有書氣自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我對讀書理想與向往,我喜歡一個人靜靜的看書,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溫柔的白熾燈環繞之下,我會開始一天讀書旅程。從大本頭到小小說,從雜志到報刊,從文本閱讀到網絡瀏覽。讀書不僅僅是為了求知,也可以為了休閑,更多的時候我讀書是為了追求心中的一份平靜。過去的一學年,我認真、仔細地讀了幾本書、摘抄了兩本讀書筆記、背誦了整部《中庸》、寫了十六篇讀書體會,存放自己的qq空間之中及電腦上,這些雖稚嫩、雖膚淺、雖暗淡無光、雖有血無肉,雖暗含羞澀之容、雖存有坐井觀天之識,但我相信一個詞語,有感而發,有了感才能生情,有了情,證明大腦是實在的,心是充實的,不至于是存在世間的一個軀殼而已,血管中還有些滾燙的東西,心中還有一絲絲的對生活、對工作、對學生、對自我的愿望和理想,有了這些,我感覺這就是人生的一筆巨額財富,若干年后,當再次看起的時候,也可能是一件珍貴古董。
關于教學
“天命之為性。率性之為道,修道之為教”是經典《中庸》對人性及道德所提倡的三種境界,其中“修道之為教‘是三種境界中的最高境界,意思是說,通過修行,通過修道、通過教化、通過教育,來影響人,改善人。我們所從事的教書就是這樣一種職業,這樣一種功能。新學期尹始,我任教又是一個五年級,是五二班,剛接手的時候,學生們基礎很差, 40名學生中,成績在80分以上的,就是15人,不及格的就有7人,他們中甚至不會背乘法口決,智力處于幼兒園水平。壓力真的很大。前面是一座陡峭的山坡,當我們怎么也翻不過去的時候,先要審視一下思路,必須繞到后面或借助工具才能爬過去。基礎不行,從方法上補,從習慣上改變。為此,從開學的第一天起,我制訂了每天十題制度,從作業出題、到作業批改、從作業比較到做后反思,從輔導到提高,都訂立了一系列的嚴格的制度,每天空余的時候,有人出題,有人檢查、有人批改、有人量化,有人輔導,人人有任務,人人有事做。哲學上有一個理論,叫量變必然引起質變,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真的,學生們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80分以上的學生也上升到28人,有的時候達到31人,每次考試也有好幾個滿分的。幾個低分的學生也由從前的十幾分到現在的五十多分,有幾個能得到六十多分甚至七十多分,看到孩子們一個個因為進步而充滿笑容充滿陽光的臉,我第一次體會到教育的成功與教育的幸福。
當然,我能覺察到自己的不足,簿言少語,知識欠缺,能力有限,課堂過于嚴肅,缺乏生氣、缺少快樂,管不住學生 ……未來還有很多路要走,得向老師們學習,向書本學習,不斷完善自我。
【教師學期末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學期末教師個人總結08-25
學期末教師的感言(精選6篇)08-29
小學教師學期末個人總結05-22
小學期末的工作總結10-30
幼兒園教師學期末個人總結10-02
班主任學期末工作總結06-03
幼兒園老師學期末總結06-07
數學期末教學工作總結08-11
數學期末教學個人工作總結02-07
學期末計劃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