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風險管理制度

時間:2023-04-25 17:01:50 管理制度 我要投稿

風險管理制度

  現如今,制度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大,制度就是在人類社會當中人們行為的準則。我們該怎么擬定制度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風險管理制度,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風險管理制度

風險管理制度1

  1.目的

  持續對公司范圍所有危險源進行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的策劃,為消除事故隱患,依據《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體系建設指南》制定本制度。

  2.術語與定義

  2.1危險有害因數:簡稱危害因素。是指可能造成人員傷亡、疾病、財產損失、工作環境破壞的根源或狀態。這種“根源或狀態”來自作業環境的不安全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有害的作業環境和管理上的缺陷。

  2.2危害因素辨識:識別組織整個范圍內所有存在的危害因素并確定每個危害因素特性的過程。

  2.3風險:某一特定危險情況發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組合。風險有兩個主要特性,即可能性和嚴重性。可能性,是指危險情況發生的概率。嚴重性,是指危險情況一旦發生后,將造成的人員傷害和經濟損失的大小和程度。

  2.4工作危害分析法:是指通過對工作過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其有危險的工作步驟,進行控制和預防。適合于對作業活動中存在的風險進行分析。

  2.5安全檢查表分析法(SCL):依據相關的標準、規范、對工程、系統中已知的危險類別、設計缺陷以及與一般工藝設備、操作、管理有關的潛在危險性和有害性進行判別檢查。適合于對設備設施存在的風

  險進行分析。

  2.6風險評估:評估風險大小以及確定風險是否可容許的全過程。

  3.職責

  3.1公司主要負責人組織本公司危險源的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的工作。

  3.2安全辦是本公司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的工作的歸口管理部門。

  3.3各部門負責其管轄范圍內的危險源辨識工作,參加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工作。

  4.工作程序

  4.1危險源辨識和分析按評價過程

  確定生產作業過程→識別危險源→安全風險評價→登記安全風險。

  4.2危險源的辨識

  4.2.1各部首先摸底排查部門的崗位和各崗位作業活動內容,工段填寫《作業崗位清單》和《崗位作業內容清單》。根據清單所涉及內容進行危險源辨識,危險源的辨識應考慮以下方面:

  4.2.1.1所有活動中存在的危險源。包括公司管理和作業過程中所有人員的活動、外來人員的活動;常規活動(如正常的工作活動等)、異常情況下的.活動和緊急狀況下的活動(如開停車、搶修等)。

  4.2.1.2公司所有采購、使用、儲存、報廢的物資(包括公司外部提供的)中存在危險源,如燃料、設備設施等。

  4.2.1.3公司所有工作場所的設備設施中存在危險源,如建筑物、車

  輛等。

  4..2.1.4各種工作環境因素帶來的影響,如高溫、噪聲、粉塵、有毒有害物、低溫、照明等。

  4.2.1.5識別危險源時要考慮五中典型危害、三種時態和四種狀態

  ⑴五種典型危害

  a有毒有害化學品危害:化學品的揮發、泄漏所造成的人員傷害、火災等;

  b物理危害:造成人體輻射損傷、凍傷、燒傷、中毒等;

  c機械危害:造成人體砸傷、壓傷、倒塌壓埋傷、割傷、刺傷、擦傷、扭傷、沖擊傷、切斷傷等;

  d電氣危害:設備設施安全裝置缺乏和損壞造成的火災、人員觸電、設備損害等;

  e管理不良危害:不適宜的作業方式、作息時間、作業環境等引起的人體過度疲勞危害。

  ⑵三種時態

  a過去:作業活動或設備等過去的安全控制狀態及發生過的人體傷害事故;

  b現在:作業活動發生變化、系統或設備等在發生改進、報廢后將會產生的危險因素。

  ⑶四種狀態

  a日常操作:工藝操作、設備設施操作、現場巡檢。

  b異常情況處理:停水、停電、停氣(汽)、停風、停止進料的處理,

  設備故障處理。

  c開停車:開車、停車及交付前的安全條件確認。

  d作業活動:動火、受限空間、高處、臨時用電、動土、斷路、吊裝、盲板抽堵等特殊作業;采樣分析、巡檢、測溫、設備檢修、裝卸車、包裝、庫房叉車運轉、輸送皮帶檢查等危險作業;場地清理及綠化保潔、設備管線外保溫防腐、機泵機組維修、儀器儀表維修、設備管線開啟等其他作業。

  4.2.2識別的方法

  ⑴收集國家和地方有關安全法規、標準,將其作為重要依據和線索。《河北省輕工行業風險辨識分級管控指南》。

  ⑵收集本單位和其它同類單位過去已發生的事件和事故信息。

  ⑶通過收集其他要求(如:客戶的要求等)和專家咨詢獲得的信息。

  ⑷通過現場觀察、座談和預先危害分析進行辨識:

  現場觀察:對作業活動、設備運轉進行現場觀測,分析人員、過程、設備運轉過程中存在的危害;

  座談:召開安全管理人員、專業人員、管理人員、操作人員,討論分析作業活動、設備運轉過程中存在的危害,對現場觀察分析得出的危害進行補充和確認;

  預先危害分析:新設備或新過程采用前,預先對存在的危害類別、危害產生的條件、事故后果等概略的進行模擬分析和評價。

  4.3風險評價方法

  4.3.1矩陣法

  作業風險分析方法―風險矩陣,就是識別出每個作業活動可能存在的危害,并判定這種危害可能產生的后果即產生這種后果的可能性,二者相乘,得出所確定危害的風險。然后進行風險分級,根據不同級別的風險,采取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

  風險的數學表達式為:R=L×S。

  其中:

  R---代表風險值;

  L---代表發生傷害的可能性;

  S---代表發生傷害后果的嚴重程度。

  L和S取值參照《秦皇島中輕啤酒原料有限公司風險辨識分級管控體系建設方案》確定。

  4.4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價的實施

  4.4.1各部門按照上述規定,對危險源進行識別,填寫《危險安源辨識統計表》中的“序號”、“場所/設備設施/活動”、“危險源”、“可能的損害”、“現有控制措施/制度”等內容。

  4.4.2各部門根據“矩陣法”,對已識別危險源進行評價,填寫《危險源辨識評價表》“風險評估”和“風險級別”的內容。根據評價結果,將重大安全風險匯總填寫《重大安全風險清單》。

  4.4.3各部將《風險評價信息表》和《重大安全風險清單》上交安全辦。安全辦對各部的《風險評價信息表》和《重大安全風險清單》進行審核和確認,匯總編制公司的《危險源辨識結果統計表》和《重大安全風險清單》以及《風險等級分布信息》。

  4.5風險控制

  4.5.1風險控制應首先考慮消除或減少危險源,其次考慮采取措施降低風險,最后考慮個體保護。

  4.5.2重大安全風險控制

  ⑴在一段時期內需要采取專門措施控制時,應建立詳盡的實施計劃(即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⑵緊急情況下的重大安全風險,應制定應急預案。

  ⑶建立和完善制度,編制相關安全操作規程或作業指導書。

  ⑷監控各項安全制度和措施的落實。

  ⑸對有關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和培訓。

  ⑹加強有關設備、設施的檢查和維護。

  4.5.3一般風險控制

  對一般風險源,對職工進行安全風險教育,車間及相關部門完善現有制度和措施,加強運行監控。

  4.6危險源的更新

  各部門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情況,隨時進行危險源的更新工作,對新增危險源進行風險評價,確定新增重大安全風險,制定相應的控制措施;

  ⑴相關法律法規變化時。

  ⑵在工作程序將發生變化時。

  ⑶開展新的活動前(如新建公司等);

  ⑷采用新設備、設施前或設備技術改造后投入使用前;

  ⑸采用新的物質。

  ⑹發現新的危險源時。

  各部門根據補充辨識和評價的結果,填寫新增《風險評價信息表》和《重大安全風險清單》,報安全辦備案。

  4.7管理體系培訓考核

  4.7.1安全辦負責公司管控體系培訓考核工作,對各部門的安全風險負責人培訓,各部門負責人對其內部人員培訓講解。

  4.7.2安全風險辨識工作的獎懲按照公司《安全獎證制度》執行,安全辦對各部的風險辨識工作完成及辨識管控記錄進行檢查考核。

  5.記錄

  5.1《作業崗位清單》

  5.2《崗位作業內容清單》

  5.3《公司風險源辨識標準》

  5.4《公司危險源辨識結果統計表》

  5.5《風險評價信息表》

  5.6《重大安全風險清單》

  5.7《風險等級分布信息》。

********公司

  xx年xx月xx日

風險管理制度2

  通過對醫療器械的安全控制和風險分析,采取相應措施從而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

  適用范圍:

  通過正常招采程序進入我院的醫療設備(含科研、教學)、配件。

  醫療器械使用安全風險管理是對醫療器械臨床使用環節可能發生的安全風險進行分析、評價、控制和檢測工作的管理方針、程序及其實踐發系統運用。

  1、《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國務院令650號,自20xx年6月1日實施;

  2、《國務院關于修改〈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的決定》,國務院令第680號,自20xx年5月4日實施;

  3、《醫療器械使用質量監督管理辦法》,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令第18號,自20xx年2月1日實施;

  1、《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實施細則》(20xx版),第六章醫院管理6、9、4、1“有醫學裝備臨床使用安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相關工作制度與流程”。

  2、《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實施細則》(20xx版),第六章醫院管理6、9、4、1“有生命支持類、急救類、植入類、輻射類、滅菌類和大型醫用設備等醫學裝備臨床使用安全監測與報告制度”。

  1、病人和操作人員不能覺察的危險因素,如放射線、電離輻射、磁場。

  2、昏迷、麻醉狀態或臥床病人,尤其老人、兒童、殘疾人,對危害無法采取正常反應。

  3、作為生命支持和功能替代的醫療器械,其安全性、可靠性能直接影響人體生命安全。

  4、使用中的醫療器械絕緣程度下降,保護接地措施不當等因素造成的電氣安全隱患。

  5、多種醫療器械連接使用,可能產生更大的安全隱患。

  6、不同醫療器械之間相互干擾,如電磁干擾產生的安全隱患。

  7、有源醫療器械通過皮膚或直接插入體內時,電氣安全性能造成的'危害。

  8、特定環境如濕度、溫度、可燃氣體、有毒氣體、易爆物質,使醫療器械在應用中可能造成安全性、可靠性下降。

  10、年久失修或大修理后未按常規進行設備有關數據檢測,使電氣、機械等部件安全性能下降未被發現。

  11、使用人員操作失誤或無關人員在無意或無知情況下變動醫療器械的工作狀態和預設置,造成的安全風險。

  12、未重視生產廠家提示的適應證、禁忌證及風險因素或可能產生的副作用。

  1、為防止醫療器械在使用中對病人和工作人員造成傷害,必須設置警示標志。

  (1)危險標示:對放射線、電離輻射、高磁場等區域的通道與入口處,應設置明顯的警告標志。

  (2)狀態標示:對X線機房、CT機房、直線加速器和SPECT等機房,當設備處于工作狀態時,通常設置紅燈以示警告。

  根據國際電工委員會(IEC)的標準IEC60601-1-1988〔《醫用電氣設備第一部分:安全通用要求》第一版〕及其第一號修訂標準0991-10制定了醫用電氣設備安全的國家標準GB9706、1-1995《醫用電氣設備第一部分:安全通用要求》。該標準是醫療設備在整個使用壽命周期中必須達到的安全基本要求。

  醫療器械必須采用保護接地,配電方式為三相五線制、保護接地母線接地電阻應小于4Ω。大型醫療設備如CT機、MRI、DSA、直線加速器、SPECT等,應按設備安裝說明書中接地電阻要求,設置專用接地保護。對有特殊要求的供電系統如心胸外科手術室,應采用1:1隔離變壓器與專用接地線,隔離變壓器的二次回路不接地。

  國家對放射診斷、治療設備,包括X線機、CT、DSA、核醫學設備如SPECT、PET、PET-CT、γ計數儀,醫用直線加速器、鉆機,模擬定位機、x-刀和γ刀等,國家己有成熟的防護標準和安全規范,主要的防護規范有兩項,《GBW-3-80醫用遠距離γ射線治療衛生防護規定》和《GBW-2-80醫用治療X線衛生防護規定》。

  在采購醫療設備時,應選擇通過電磁兼容性安全認證的醫療設備。在設備的安裝布局中,應考慮醫療設備之間的相互干擾與影響、在使用前應分析各種醫療設備的電磁兼容性問題,制定操作規程時應充分強調電磁輻射的防護措施。

  設備使用前對醫護人員、操作人員及工程技術人員的技術培訓,可采取現場培訓和工廠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大型醫療設備培訓可分多次完成。

  (2)了解使用說明書、維修手冊及與該設備有關的國際、國家標準。

  (3)科室所購置設備應具備說明書,并隨機器放置。醫學裝備部按使用說明書,協助臨床科室制定設備操作規程,內容如下:

  ①有關醫療設備適用的對象、設備保管人員、應用范圍、開機前檢查、注意事項及標準程序。

  ④操作中的注意事項、安全風險、禁忌、操作人員要求等。

  (5)大型貴重精密儀器設備操作人員必須具備操作人員上崗證。

  (2)大型貴重精密儀器設備應指定專人操作與專人負責管理。

  (4)使用人員應與工程技術人員合作,共同開發醫療設備的全部功能,做到物盡其用。

  (5)為確保醫療設備始終處于最佳的性能狀態,并及時發現設備性能的變化,對大型醫療設備日常的質量控制,由使用科室醫技人員及工程技術人員對設備作穩定性檢測,并進行評價。

  (6)操作使用人員應按設備使用說明書及操作規程要求對設備定期進行日常維護和保養。

  (7)根據《醫療設備三級質量控制具體要求規范》及設備技術要求,醫學裝備部制定設備維保周期及內容,并定期對維護報告進行分析。

  (8)醫學裝備部按照《急救生命支持類設備管理制度》,《大型醫療設備管理制度》等對全院醫學裝備進行定期巡檢及預防性維護,并對巡檢中發現的問題及時解決,并做好記錄。

  (9)設備維修人員在維修醫學裝備后應進行相關的性能檢測和電氣安全檢查,并對檢測內容進行登記,經檢修仍不能達到使用安全標準的醫療器械,不得繼續使用。

  (1)科室應將設備日常維護及使用情況定期報告醫學裝備部。

  (2)醫療設備出現故障,應立即停止使用該醫療設備,懸掛設備停用標識,并立即通知醫學裝備部,可撥打63910296(外線)、2296(內線)或與設備責任人直接聯系。

  對培訓記錄、預防性維修、醫療器械不良事件、計量管理及維修數據進行分析評估,評估數據作為下周期管理依據。針對數據分析原因,持續改進。

風險管理制度3

  一、目的

  為認真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健全部門的“安全風險,安全制約,安全激勵”機制,實施責任到人的目標管理。同時,激勵部門及項目相關人員積極開展安全管理工作,努力爭創安全先進,全面提高整體安全管理水平,使公司在安全方面取得優異的成績,特制定本方案。

  二、適用范圍

  總經理、生產副總、行政副總、行政部經理、生產部經理、工程部經理、副經理、車間主任、副主任、組長、車間員工。

  三、實施依據

  1、公司對部門的安全檢查、考核情況;部門對各班組的安全檢查、考核情況。

  2、各車間、班組安全文件、制度的傳達落實及報表完成情況。

  3、各車間安全管理目標實現情況。

  四、安全風險金實施及標準

  1、安全風險金

  1.1公司建立單獨安全風險金賬戶,由公司統籌支付,不足部分由公司補貼。

  1.2財務部在發放上月工資時按本制度獎罰本月安全風險金。

  2、安全風險金標準(見附表一)

  3、安全風險金獎罰

  3.1員工的安全風險金獎罰均以車間為單位,每月作為安全風險金獎罰的.一個周期。

  3.2安全風險金獎勵時,行政部(安全管理員)提交被獎勵人員名單及標準,交行政副總和生產副總審核,報總經理批準后,由財務部實施。

  3.3各崗位對應的所轄范圍內,每月全面實現安全管理目標,不出一起工傷事故,安全考核成績符合獎勵標準的,依據安全風險金標準予以0.5倍獎勵。

  3.4各崗位對應的所轄范圍內,沒有完成安全管理目標或發生安全事故,安全風險金將按比例從工資中扣除。所轄范圍內在一個月內出現兩次或以上的安全事故,安全風險金按累計比例扣除,安全風險金扣除100%封頂。死亡事故在安全風險金扣除比例之外另行計算,不納入累計范疇。(見附表二)

  3.5一般性事故、輕傷、重傷事故按照以下標準劃分:治療費用:重傷≥15000元,20xx元≤輕傷<15000元,0元<一般性事故<20xx元。

  3.6公司設立年度安全風險金:

  3.6.1安全管控費:

  (1)一年內公司0死亡事故,給予發放安全管控費:總經理5000元、副總20xx元、經理1000元、副經理800元,安全管理員800元。

  (2)一年內公司重傷事故累計低于2起(含2起),給予發放安全管控費:總經理3000元、副總1000元、經理800元、副經理600元,安全管理員600元。

  (3)一年內公司輕傷事故、一般性事故累計低于6起(含6起),給予發放安全管控費:總經理20xx元、副總級500元、經理級400元、副經理級300元,安全管理員300元。

  (4)一年內公司出現1例死亡事故,取消以上三項安全管控費;一年內公司重傷事故超過3起(含3起),取消以上三項安全管控費;一年內公司輕傷事故超過7起(含7起),取消以上三項安全管控費。

  3.6.2年終安全獎:

  (1)車間主任(含)以下的員工給予發放年終安全獎:給予車間主任、組長等管理人員安全風險金標準的3倍年終安全獎,給予員工安全風險金繳納標準的5倍年終安全獎。

  (2)若在該年度任何一個安全風險金獎罰周期內,受到安全風險金處罰人員不再享受該年度安全獎勵。

  五、本辦法自20xx年12月1日起實施,本制度由行政部負責解釋。

風險管理制度4

  為全面辨識生產中的各種危險源,明確危險源可能產生的風險及其后果,并對危險源進行分級、分類、監測、預警、控制,預防事故的發生。

  一、危險源辨識、評估、監測

  1、組織員工對危險源進行全面、系統的辨識和風險評估,對辨識出的危險源進行分級分類;

  2、發生事故(包括未遂)、出現重大不符合項時及時進行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估;

  3、對危險源進行監測,以確定其是否處于受控狀態。

  二、風險預警、控制

  1、采取措施對危險源產生的風險進行預警,使管理層和責任人能夠及時獲取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2、建立程序以確保風險管理標準、風險管理措施及相關法律、法規、制度的.貫徹與執行,以實現對風險的控制。

  三、風險保障管理

  1、建立健全安全風險預控管理組織機構;

  2、建立健全與安全風險預控管理制度;

  四、人員不安全行為管理

  對人員不安全行為進行識別和梳理,制訂員崗位規范和控制措施,以實現人員準入、培訓、監督全過程的流程管理。

  五、生產系統安全要素管理

  建立生產系統安全要素管理程序,對生產全過程安全要素進行有效管理。

  六、檢查

  對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進行檢查,以確保體系的持續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風險管理制度5

  摘要:商業銀行的平穩運行與健康發展是整個社會經濟穩定發展的基石。加強商業銀行貸款風險管理制度建設,是有效應對宏觀經濟環境不斷變化的需要,是促進經濟金融整體穩定和協調發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商業銀行經營效益和核心競爭力的需要。我國商業銀行貸款風險管理制度雖然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是在貸款風險評價制度、貸款審批制度、貸后風險監管制度、貸款風險補償機制以及貸款風險保障制度等方面仍然存在諸多問題,這就需要我國從這些方面加以完善。

  關鍵詞:商業銀行;貸款風險管理;制度

  銀行業作為高風險行業,其風險貫穿于銀行經營活動的全過程。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貸款風險管理水平大幅提高,但仍與國外優秀商業銀行存在一定差距。而隨著國內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多樣化的融資渠道使商業銀行失去越來越多資信等級較高的貸款客戶,整個信貸市場的平均客戶質量呈下降趨勢,給商業銀行信貸業務造成巨大的風險隱患。為了獲取利潤,商業銀行被迫參與到信息不對稱且風險復雜多變的信貸市場中,并展開了激烈的競爭,這給我國商業銀行貸款風險管理帶來了更大的挑戰,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當前國內外激烈的競爭環境下,研究我國商業銀行貸款風險管理問題有著重要意義。

  一、商業銀行貸款風險的基本概述

  (一)商業銀行貸款風險的內涵

  貸款風險,是指商業銀行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因受各種事先無法預料的不確定性因素影響,使得銀行的貸放資金無法按期收回本息和正常周轉或其他原因而使商業銀行遭受資金損失的可能性。貸款業務是銀行的主要業務,因此,銀行面臨的主要風險就是貸款風險。

  (二)商業銀行貸款風險的內容

  一是信用風險。信用風險通常是指在貸款過程中,由于各種不確定性因素,使借款人不能按時償還貸款,造成銀行貸款本金及利息損失的可能性。二是市場風險。市場風險是金融領域中最常見的風險之一,它通常是指市場變量變動而帶來的風險。三是操作風險。操作風險是指金融機構因不完善的內部程序、人員及系統、外部事件等所造成損失的風險,包括道德風險、技術風險、模型風險等。四是其他風險。其他風險主要包括流動性風險、法律風險、政治風險、政策風險、偶然性風險。

  二、商業銀行貸款風險管理制度的問題分析

  (一)貸款風險評價制度存在的問題

  一是我國商業銀行在對借款人進行評估時,更多是考量借款人過去的狀況,常常忽視其未來歸還債務的能力。受評對象過去的財務和非財務指標是銀行考量的'主要內容。二是忽視各個指標之間的關聯,缺乏整體識別與判斷。實際上,僅是單獨分析某一個指標是無法正確判斷受評對象信譽等級的,只有把各種因素相互聯系起來分析,將這種相互影響的因素考慮進來,才能做出合理的判斷。三是對現金流量指標缺乏預測和應用。我國銀行內部信用評級方法基本沒有涉及現金流量的預測,所以也就無法準確評估其未來真實歸還債務的能力。

  (二)貸款審批制度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雖然對信貸前、后臺崗位職能進行了分離,“審貸分離”卻還不夠徹底,后臺審查審批部門人員雖然工作上要向上一級審查審批部門匯報,卻仍受本行領導的行政管理,實際上是出現了雙重領導的模式,必然令信貸審查和決策工作無可避免地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擾。我國商業銀行實行的是行長負責制,各級行長既要對經營業績負責,又要對風險管理負責,但在現行偏重對經營業績指標考核的激勵機制下,各級行的行長往往為了追求經營業績,而難免不對本行負責審批的風險管理人員施壓,影響他們的判斷和決策。因此,從現有的貸款審批制度來看,并沒有真正規避“審貸合一”的問題。

  (三)貸后風險監管制度存在的問題

  一是貸后監控流于形式。在我國商業銀行貸款風險管理的全過程中,普遍重視貸前調查、貸中審查兩環節,卻經常忽略對貸后監管工作質量的把握,往往將其形式化。二是缺乏配套的激勵機制。目前我國商業銀行還普遍缺乏對貸后管理工作的激勵機制,使信貸業務人員片面追求信貸營銷業績的提高,而對貸后管理工作卻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三是缺乏有效的貸后風險管理手段。我國商業銀行在貸款風險管理的貸前和貸中兩個環節,將客戶信用評級制度、設定抵押擔保條件等措施視作防范、控制風險的主要方法,但在貸后環節卻缺乏有效措施來監控風險,彌補在貸前和貸中可能存在的道德風險、操作風險等。

  (四)貸款風險補償機制存在的問題

  與國外商業銀行相比,我國商業銀行貸款風險補償機制存在嚴重不足,主要表現為我國商業銀行呆帳準備金存在提取水平過低、提取范圍過窄、呆帳核銷控制過嚴及銀行對準備金的提取和核銷缺乏自主使用權的問題。長期以來,我國呆帳準備金提取和壞帳核銷制度一直執行1988年財政部頒發的《關于國家專業銀行建立呆帳準備金的暫行規定》,雖經歷數次修改,但內容變化不大。呆帳貸款核銷要報財政和稅收部門審批,可以核銷的貸款也僅限于借款人破產、死亡、遭遇重大自然災害和國務院專案確定可核銷的逾期貸款等,呆帳準備金本來就提取不足,提取之后又難以核銷,導致了不良貸款比率居高不下。

  (五)貸款風險保障制度存在的問題

  一是沒有形成全員的貸款風險管理文化。業務部門特別是一些基層業務人員,對風險管理有抵觸情緒,誤認為業務多風險自然就大,風險管理會限制其業績的實現。二是缺乏專業人才。貸款風險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它不僅以現代管理學、經濟學、數理統計學的知識為基礎,而且還引入了系統工程學等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要求從事風險管理的人員具備較高的素質。而我國商業銀行缺乏對相關專業人員的培養,致使我國商業銀行在貸款風險管理思想和水平上與國際同業存在不小的差距。

  三、完善商業銀行貸款風險管理制度的對策建議

  (一)完善貸款風險評價制度

  一是要完善商業銀行信用風險評級流程。我國銀行應進一步細化和完善信用評級流程,按照規模和行業制定不同的信用風險評價標準,杜絕“一刀切”。二是要合理定價風險。風險定價與客戶風險評級正相關,客戶信用風險越高,風險定價就越大。銀行的具體操作時,不僅要考慮風險級別的違約概率來確定具體風險溢價,也應衡量在該級別發生違約時的預計損失。三是要建立客戶價值指標。我國商業銀行急需建立客戶價值指標體系,以便能夠充分認識客戶價值,挖掘客戶價值,提高客戶管理水平與核心競爭力。

  (二)健全貸款審批制度

  針對我國貸款審批制度的不足,要建立垂直型風險管理組織架構,使業務風險管理線由總行進行獨立地垂直管理。具體做法是,在總行設立授信審批部門,作為業務風險管理線的“源頭”,并在各分行和二級分行設置相應的授信審批分部。在人員設置上,將負責信貸業務評級授信、審查、審批工作的人員全部歸入該部門,具體工作由不同人員負責,各負其責、互相制約,以保證其工作的獨立性。在管理流程上,所有的授信審批分部都由總行授信審批部門垂直領導,下一級授信審批分部直接向上一級授信審批分部匯報工作,同時將相關信息反饋給其所在行的負責人。

  (三)建立貸后風險監管制度

  一是實行信貸資產多級分類。《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對貸款風險分類提出了較為具體的細分要求。按照我國監管部門的要求,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普遍執行信貸資產質量五級分類制度,這不僅與《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而且從銀行自身防范風險和加強信貸管理的要求來看,五級分類也是不夠的。二是要組建專職貸后風險管理部門。我國商業銀行應在二級分行及以上機構設置隸屬貸款風險管理部門的獨立的貸后風險管理部門,專職負責對貸后風險進行監控和管理。三是建立貸后管理考核機制。貸后管理考核機制包括針對各級行和信貸業務具體執行人員兩部分內容。

  (四)建立貸款風險補償機制

  一是要完善貸款呆賬準備金的提取制度。建立呆賬準備金就是形成這種物質基礎的合理方式。由于呆賬準備金是銀行基于對貸款可能損失的分析、判斷,屬于帶有估計性的會計事項,因此準備金的計提應符合審慎會計原則的要求,即計提呆賬準備金一要做到及時,二要做到充足開拓資本的補充渠道,努力提高資本充足率。我國商業銀行目前普遍存在資本金不足、資本充足率偏低的現狀。具體措施從內部方面看,收益留存是商業銀行充實資本最便捷最廉價的途徑。從外部方面來看,外部資本的增加包括普通股、優先股、次級債券等。另外,還可以通過發行長期次級金融債券補充我國商業銀行附屬資本是提高資本充足率最為現實的途徑之一。

  (五)完善貸款風險保障制度

  從宏觀角度看,要保證銀企雙方都能在法律范圍內運作。對借款人,能獨立自主的運作貸款資金,取得最大效益。對銀行,保障能安全、合理的發放、回收信貸資金。從微觀角度看,首先,放貸時要求借款人以受信額度為標的向保險公司投保保證險,并作為貸款條件之一,一旦發生保險事故,由保險公司代為償還,以保證銀行資產安全;其次,要求借款人向銀行預交貸款違約金或風險保證金,如果借款人完全履行合同,則銀行全額奉還并附帶相應利息,否則,銀行除清收全部貸款本息外,還可將違約金作為罰金處理,從而增加對借款人的信用約束力;最后,銀行自身要在完善貸款審查體系的基礎上,強化內部稽核,建立健全風險管理責任制。

  參考文獻:

  [1] 唐旭,《現代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xx年

  [2] 魏國雄,《信貸風險管理》,中國金融出版社,20xx年

  [3] 毛愫磺,《美國次貸危機與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當議》,《商場現代化》20xx年第569期

  [4] 李賢,《治理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思考》,《商業文化》20xx年第12期

  [5] 李平葉,《我國國有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原因探析》,《經濟師》20xx年第12期

  [6] 張茂榮,韓健,《論改善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的必然性和可行性》,《經濟研究導刊》20xx年第19期

  [7] 柴用棟,《商業銀行流動資金貸款的風險與方法》,《經營管理》20xx年第10期。

  [8] 何樺,《我國商業銀行信貸經營中風險預警機制的建立》,《中國城市金融》20xx年第2期。

  [9] 陳四清,《以新巴塞爾資本協議為指引,提高信用風險管理水平》,《國際金融研究》20xx年第4期

風險管理制度6

  施工風險是影響施工項目目標實現的障礙。施工風險包括三個基本要素,一是風險的存在性;二是風險因素發生的不確定性;三是風險后果的不確定性。風險因素可按風險的類別,預計風險事件,做到有備無患。

  施工風險管理是識別和度量項目風險,制定、選擇、管理風險處理方案的過程。施工風險管理的目標是,使造價、工期、質量、安全目標得以控制。

  1、風險識別

  立足于數據搜集、分析和預測,重視經驗在預測中的特殊作用;從項目風險管理的目標出發,通過風險調查、信息分析、專家咨詢和實驗論證等方法,對項目風險進行多維分解,從而全面認識風險,形成風險清單。

  2、風險分析評價

  將風險的不確定性予以量化,評價其潛在的影響。它包括的內容是:確定風險事件發生的概率,對項目目標影響的嚴重程度(具體如經濟損失量、工期延遲量);確定項目總周期內對風險事件實際發生的經驗、預測力及發生后的.處理能力;評價所有風險的潛在影響,得到項目的風險決策變量值,作為項目決策的重要依據。

  3、施工項目風險控制對策的規劃

  風險管理對策的目的在于減少項目風險潛在損失,基本對策有三種形式:風險控制、風險自留、風險轉移。

  風險控制對策是對使風險損失趨于嚴重的各種條件采取措施、進行控制,從而避免或減少發生風險的可能性及各種潛在的損失。具體講來,其一是風險回避方法,例如:為禁止某項會引致風險產生的活動而頒發規定等;其二是損失控制方法,通過損失預防和損失減少的手段來控制損失,諸如制訂安全計劃、災難計劃、應急計劃,重復檢查工程建設計劃,評估及監控有關系統及安全裝置等。

  風險自留對策是一種重要的財務性管理技術,由自己承擔風險所造成的損失。主要有計劃性風險自留和非計劃性風險自留兩種類型,對非計劃性風險自留應通過風險識別和風險分析工作,盡量避免。

  風險轉移對策是指工程保險這樣的方法,將施工中的風險盡可能的轉移出去。通過保險合同投保,將項目風險轉移給專業的保險機構,以獲得最優的工程保費和最理想的施工保障。

  總而言之,風險管理應根據工程項目的特點,從系統的觀點出發,考慮風險管理的思路與步驟,制訂與項目目標相一致的風險管理對策。

  4、實施決策

  制定安全計劃,損失控制計劃,應急計劃,確定保險內容,保險額,保險費,免賠額和賠償限額等,并簽定保險合同。

  5、檢查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不斷檢查以上四個步驟的執行情況,對照實踐效果評價決策效果;確定在條件發生變化時的風險處理方案;檢查有無遺漏的風險項目;新發現的風險項目及時提出對策。

風險管理制度7

  一、醫療技術風險管理體系

  醫療技術風險管理納入醫療質量管理體系,實行醫院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委員會及科室質量與安全管理小組兩級管理。醫務科負責醫療技術風險上報統計、組織專家討論、反饋整改意見等具體工作。

  二、造成醫療技術風險的可能因素

  (一)醫療技術設計方面:新技術操作規范不成熟,技術操作流程不夠科學或者過于復雜等;

  (二)醫務人員個人因素:新技術應用經驗不足、技術能力不足等;

  (三)設備因素:設備和設施發生改變,不能正常運轉等;

  三、風險管理和預警工作流程

  (一)執行技術操作的經治醫師負責監測技術風險,發現有潛在風險或已經造成損害時,應立即現場采取處理措施。現場經治醫師采取措施后仍難以處理時,應立即向上級醫師報告直至科主任,必要時報告醫務科或分管院領導。參照《醫療安全(不良)事件報告制度》和《醫療糾紛(事故)防范、預警與處理規定》進行上報。

  (二)醫務科根據《醫療技術管理制度》相關規定,必要時組織醫院質量與安全管理委員會專家進行分析討論,指導相關人員做出正確處理。

  (三)如需繼續應用該技術,主管醫師應向患者或家屬告知情況,征得患者或家屬的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后施行。

  (四)經治醫師對緊急意外情況后出現的病情變化、診療方案、上級醫師意見及診療情況應及時記錄,同時必須堅守崗位,不得擅自離開,至患者病情穩定為止。

  四、醫療技術風險的'預防

  落實我院《醫療技術管理制度》、《新技術準入和評估制度》和《高風險診療操作的資格許可授權制度》等相關規定,醫務科定期對上報的醫療技術風險進行匯總和分析,呈交醫院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委員會討論評估,對醫療技術的安全、質量、療效、費用等情況進行全程追蹤管理和評價,及時發現醫療技術風險,并將評價結果反饋給相關科室,督促其采取相應措施,保證醫療技術管理持續改進。

風險管理制度8

  第一條 為保證基金管理規范化運作,有效地防范和化解經營風險,促進公司誠信、合法、有效經營,保障客戶及公司資產的安全、完整,維護公司及基金投資人的合法權益,本基金管理人建立了科學、嚴密、高效的內部控制體系。

  第二條 公司內部控制的總體目標

  (1) 保證公司經營管理活動的合法合規性;

  (2) 保證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3) 實現公司穩健、持續發展,維護股東權益;

  (4) 促進公司全體員工恪守職業操守,正直誠信,廉潔自律,勤勉盡責。

  第三條 公司內部控制遵循的原則

  (1) 全面性原則:內部控制必須覆蓋公司的所有部門和崗位,滲透各項業務過程和業務環節,并普遍適用于公司每一位職員;

  (2) 審慎性原則:內部控制的核心是有效防范各種風險,公司組織體系的構成、內部管理制度的建立都要以防范風險、審慎經營為出發點;

  (3) 相互制約原則:公司設置的各部門、各崗位權責分明、相互制衡。

  (4) 獨立性原則:公司根據業務的需要設立相對獨立的機構、部門和崗位;公司內部部門和崗位的設置必須權責分明;

  (5) 適應性原則。內部控制與公司經營規模、業務范圍、競爭狀況和風險水平等相適應,并隨著情況的變化及時加以調整。

  (6) 成本效益原則:公司運用科學化的經營管理方法降低運作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力爭以合理的控制成本達到最佳的內部控制效果。

  第四條 內部控制的制度體系

  公司制定了合理、完備、有效并易于執行的制度體系。公司制度體系由不同層面的制度構成。按照其效力大小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公司章程;第二個層面是公司基本管理制度;第三個層面是公司各機構、部門根據業務需要制定的各種制度及實施細則等。它們的制訂、修改、實施、廢止應該遵循相應的程序,每一層面的內容不得與其以上層面的內容相違背。公司重視對制度的持續檢驗,結合業務的發展、法規及監管環境的變化以及公司風險控制的要求,不斷檢討和增強公司制度的完備性、有效性。

  第五條 控制活動

  公司對投資、會計、技術系統和人力資源等主要業務制定了嚴格的控制制度。在業務管理制度上,做到了業務操作流程的`科學、合理和標準化,并要求完整的記錄、保存和嚴格的檢查、復核;在崗位責任制度上,內部崗位分工合理、職責明確,不相容的職務、崗位分離設置,相互檢查、相互制約。

  (1)投資控制制度

  ①投資決策與執行相分離。投資管理決策職能和投資執行職能嚴格隔離,公司投資決策委員會與項目組成員有不同人員擔任,人員之間保證相互獨立。

  ②投資授權控制。建立明確的投資決策授權制度,防止越權決策。投資決策委員會負責制定投資原則并審定資產配置比例,并評判各投資項目;項目組在投資決策委員會確定的范圍內,負責項目篩選、項目立項、項目調研和項目分析報告。

  ③禁止性控制。根據法律法規和公司相關規定,明示股權投資過程中各種禁止性行為。

  ④多重監控和反饋。投資部負責人對項目組投資行為進行一線監控;風險管理部進行事中的監控;審計部門進行事后的監控。在監控中如發現異常情況將及時反饋并督促調整。

  (2)會計控制制度

  ①嚴格執行國家統一的會計準則制度及相應的操作和控制規程,確保會計業務有章可循。

  ②做好會計審核工作,經辦財會人員應認真審核每項業務的合法性、真實性、手續完整性和資料的準確性。編制會計憑證、報表時應經專人復核,重大事項應由財務負責人復核。

  ③公司真實、全面、及時地記載各項業務,充分發揮會計的核算監督職能,確保信息資料的真實與完整;建立完整的業務臺賬系統,并通過業務臺賬系統和會計核算系統交叉印證,防止出現帳外經營、賬目不清等問題。

  ④制定了完善的檔案保管和財務交接制度。

  ⑤公司建立財產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制度,強化資產登記保管工作,確保公司及客戶資產的安全完整。

  (3)人力資源管理制度

  公司建立了科學的招聘解聘制度、培訓制度、考核制度、薪酬制度等人事管理制度,確保人力資源的有效管理。

  (5)審計制度

  公司設立了審計部門,負責公司的監察工作。監察制度包括違規行為的調查程序和處理制度,以及對員工行為的監察。

  第六條 信息溝通

  公司建立了業務匯報體系,通過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渠道,公司員工及各級管理人員可以充分了解與其職責相關的信息,信息及時送交適當的人員進行處理。

  第七條 內部監控

  公司設立了獨立于各業務部門的風險控制部門,通過定期或不定期檢查,評價公司內部控制制度合理性、完備性和有效性,監督公司各項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情況,確保公司各項經營管理活動的有效運行。

  第八條本制度與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的有關規定不一致的,以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的規定為準。

  第九條本制度由公司負責解釋及修訂。

  第十條本制度自批準發布之日起實施,修改時亦同。

風險管理制度9

  (1)保證金制度

  保證金分為結算準備金和交易保證金。交易保證金標準在期貨合約中規定。

  期貨合約交易過程中,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的,交易所可以根據市場風險調整交易保證金標準,并向中國證監會報告:

  ①出現連續同方向漲跌停板;

  ②遇國家法定長假;

  ③交易所認為市場風險明顯增大;

  ④交易所認為必要的其他情況。

  調整期貨合④約交易保證金標準的,交易所應在當日結算時對該合約的所有持倉按新的交易保證金標準進行結算。保證金不足的,應當在下一個交易日開市前追加到位。

  (2)價格限制制度

  價格限制制度分為熔斷制度與漲跌停板制度。每日熔斷與漲跌停板幅度由交易所設定,交易所可以根據市場情況調整期貨合約的熔斷與漲跌停板幅度。

  股指期貨合約的熔斷幅度為上一交易日結算價的正負6%,漲跌停板幅度為上一交易日結算價的正負10%,最后交易日不設價格限制。

  每日開盤后,股指期貨合約申報價觸及熔斷價格且持續一分鐘,該合約啟動熔斷機制。

  ①啟動熔斷機制后的連續十分鐘內,該合約買賣申報在熔斷價格區間內繼續撮合成交。十分鐘后,熔斷機制終止,漲跌停板價格生效。

  ②熔斷機制啟動后不足十分鐘,市場暫停交易的,熔斷機制終止,重啟交易后,漲跌停板價格生效。

  ③收市前三十分鐘內,不啟動熔斷機制。熔斷機制已經啟動的,繼續執行至熔斷期結束。

  ④每日只啟動一次熔斷機制。

  (3)限倉制度

  限倉是指交易所規定會員或投資者可以持有的,按單邊計算的某一合約持倉的最大數額。

  同一投資者在不同會員處開倉交易,其在某一合約的持倉合計,不得超出一個投資者的持倉限額。

  會員和投資者的股指期貨合約持倉限額具體規定如下:

  ①對投資者單個合約單邊持倉實行絕對數額限倉,持倉限額為20xx手。

  ②某一合約總持倉量(單邊)超過10萬手的,結算會員該合約持倉總量(單邊)不得超過該合約總持倉量的'25%。

  ③獲準套期保值額度的會員或投資者持倉,不受此限。

  會員和投資者超過持倉限額的,不得同方向開倉交易。

  (4)大戶報告制度

  投資者的持倉量達到交易所規定的持倉報告標準的,投資者應通過受托會員向交易所報告。交易所可根據市場風險狀況,制定并調整持倉報告標準。

  投資者的持倉達到交易所報告標準的,應于下一交易日收市前向交易所報告。交易所有權要求投資者補充報告。

  達到交易所報告標準的投資者應提供下列材料:

  ①《投資者大戶報告表》,內容包括會員名稱、會員號、投資者名稱和交易編碼、合約代碼、持倉量、交易保證金、可動用資金;

  ②資金來源說明;

  ③法人投資者的實際控制人資料;

  ④開戶材料及當日結算單據;

  ⑤交易所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管理制度《期貨風險管理制度》。

  (5)強行平倉制度

  強行平倉是指交易所按有關規定對會員、投資者持倉實行平倉的一種強制措施。

  會員、投資者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的,交易所對其持倉實行強行平倉 :

  ①會員結算準備金余額小于零,并未能在規定時限內補足的;

  ②持倉超出持倉限額標準,并未能在規定時限內平倉的;

  ③因違規受到交易所強行平倉處罰的;

  ④根據交易所的緊急措施應予強行平倉的;

  ⑤其他應予強行平倉的。

  強行平倉的執行原則:強行平倉先由會員執行,時限除交易所特別規定外,一律為開市后第一節。規定時限內會員未執行完畢的,由交易所強制執行。

  強行平倉的執行程序 :

  ①通知。交易所以“強行平倉通知書”(以下簡稱通知書)的形式向有關結算會員下達強行平倉要求。通知書除交易所特別送達以外,隨當日結算數據發送,有關結算會員可以通過交易所系統獲得。

  ②執行及確認。 1、開市后,有關會員應自行平倉,直至達到平倉要求;2、結算會員超過規定平倉時限而未執行完畢的,剩余部分由交易所執行強行平倉;3、強行平倉結果隨當日成交記錄發送,有關信息可以通過交易所系統獲得。

  (6)強制減倉制度

  強制減倉是指交易所將當日以漲跌停板價申報的未成交平倉報單,以當日漲跌停板價與該合約凈持倉盈利投資者按持倉比例自動撮合成交。同一投資者雙向持倉的,其凈持倉部分的平倉報單參與強制減倉計算,其余平倉報單與其反向持倉自動對沖平倉。

  (7)結算擔保金制度

  交易所實行結算擔保金制度。結算擔保金是指由結算會員依交易所的規定繳存的,用于應對結算會員違約風險的共同擔保資金。

  結算擔保金分為基礎擔保金和變動擔保金。基礎擔保金是指結算會員參與交易所結算交割業務必須繳納的最低擔保金數額。變動擔保金是指隨著結算會員業務量的變化而調整的擔保金。

  (8)風險警示制度

  交易所實行風險警示制度。交易所認為必要的,可以分別或同時采取要求報告情況、談話提醒、書面警示、公開譴責、發布風險警示公告等措施中的一種或多種,以警示和化解風險。

  出現下列情形之一的,交易所有權約見指定的會員高管人員或投資者談話提醒風險,或要求會員或投資者報告情況:

  ①期貨價格出現異常;

  ②會員或投資者交易異常;

  ③會員或投資者持倉異常;

  ④會員資金異常;

  ⑤會員或投資者涉嫌違規、違約;

  ⑥交易所接到投訴涉及到會員或投資者;

  ⑦會員涉及司法調查;

  ⑧交易所認定的其他情況。

風險管理制度10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規范公司股權投資業務流程和已投資項目管理,實現投資決策和投資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確保投資資金的有效增值和安全,依照公司章程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適用于公司股權投資業務管理中的所有環節和相關人員。

  第二條基本準則

  (一)分工協作

  為高效完成投資業務和控制投資風險,公司各部門和投資部門內部應分工協作完成投資項目各環節工作。

  (二)分工協作

  書面報告

  投資部門應定期、不定期對投資項目的情況給予書面正式報告,報告流程按既定管理流程逐級上報。

  (三)分工協作

  例會討論

  為更好地溝通協調投資管理工作,投資部門應每周至少舉行一次項目例會,對項目投資各階段的情況進行討論和總結。例會由執行總裁或其授權的人員主持,如有必要,可召開臨時討論會。

  (四)分工協作

  實地調研

  投資管理人員應每半年至少對已投資項目進行一次實地調研,以了解企業狀況,并核實報告內容,同時根據投資協議規定參加項目方的重要會議。

  (五)檔案管理

  投資部門應以投資項目為模塊建立業務檔案,其他部門及相關人員應予以配合。項目階段性結束及每季度結束后15日內,投資部門應將相關資料,交由運營部門歸檔保管。

  第二章投資業務流程

  第三條項目搜集

  公司的投資項目主要來源六個方面:

  1、依托證券公司投資銀行業務的直接投資機會;

  2、與國內外投資公司結成策略聯盟,聯合投資;

  3、中介或顧問機構介紹;

  4、各省市政府管理部門推薦;

  5、公司業務開發,包括研究利用公司產業鏈業務延伸的投資機會、內部員工推薦等;

  6、各基金合伙人推薦。

  第四條項目初審

  投資經理在接到商業計劃書或項目介紹后,經初步判斷具有投資價值的',填寫《項目入庫申請表》,列入公司項目庫。

  第五條簽署保密協議

  在要求提供完整的商業計劃書之前,投資經理應主動與企業簽署《保密協議》。若企業一開始提供的就是完整的商業計劃書,則在接受對方的商業計劃書之后就可與之簽署《保密協議》。

  第六條立項申請與立項

  投資經理經批準可與研究員討論分析項目、與業內專家交流、初步洽談投資方案、明確退出預案、展開初步調研論證,并提交投資項目初步分析報告。

  如果投資經理判斷該企業基本符合公司的投資方向、標準和要求,則由投資經理填寫《項目立項審批表》,報立項小組討論形成是否立項意見,每次立項會須形成《會議紀要》。《項目立項審批表》經執行總裁批準后,投資經理可以推進后續盡職調查工作。

  第七條盡職調查

  投資經理應填報《盡職調查方案審批表》,擬定盡職調查方案和調查提綱,擬參加盡職調查人員名單,并報執行總裁批準執行。必要時,投資經理可申請聘請第三方專業機構進一步協助和完善盡職調查。盡職調查一般在15個工作日內完成,投資經理負責編制《盡職調查報告》。

  投資經理在收到企業提供的盡職調查資料時,應妥善保管,并在項目未獲通過或項目投資完成后10日內將該資料整理歸檔。

  《盡職調查報告》應經另一位投資經理復核后,報執行總裁批準。經執行總裁批準后,投資經理應根據《盡職調查報告》制作《投資建議書》,《投資建議書》經執行總裁批準后可報投資決策委員會評審。

  第八條投資決策委員會評審

  投資決策委員會是公司所管理的各股權投資基金專設的投資決策機構,并按照各股權投資基金批準的《投資決策委員會工作規則》負責對各投資項目的投資方案進行評審與決策。評審和決策工作應自執行總裁批準《投資建議書》之日起10日內完成,并形成《投資決策委員會決策意見表》。

  如在項目投資實施過程中,發生與投資決策委員會決策所依據的《投資建議書》表述的情況有重大變化時,投資經理應撰寫書面報告并提交投資決策委員會重新決策。

  每次評審決策會均應形成《會議紀要》。

  第九條簽訂投資協議

  經投資決策委員會評審同意投資的項目,經公司法律顧問審核相關章程、投資合同或投資協議后,由董事長或董事長授權代表與被投資方簽署投資合同或投資協議。

  第十條委派董事、監事和股東代表

  在投資協議生效后,公司根據投資合同或投資協議,決定對被投資企業委派董事、監事或股東代表人選。

  第三章已投項目管理

  第十一條股東代表具體負責已投項目的跟蹤管理,除了監控企業經營進展外,還應組織為企業提供各種增值服務,幫助企業快速增值。

  第十二條信息收集

  股東代表應定期(每月或每季,視投資項目具體情況而定)取得企業資料,每月或每季20日前遞交《項目管理報告》,主要信息包括:企業一般管理信息、企業營銷信息、生產或服務信息、人力資源信息、研發信息、財務信息、戰略規劃信息、行業信息和利益相關人信息等。

  第十三條動態監測

  股東代表應按規定及時參加企業重要會議,如股東會、董事會、上市工作項目協調會以及投資合同或投資協議中規定公司擁有知情權的相關會議,并形成《會議紀要》。股東代表還應每半年對企業進行至少一次實地調研,了解企業經營狀況、存在的問題、提出相關咨詢意見,并向公司提交《被投資企業調研匯報》。動態監測的主要內容包括:經營計劃執行情況、制度執行情況、企業異常變動情況和重大事項等。

  第四章投資的退出

  第十四條在項目評審之初,投資經理應為項目設計退出方案,并隨著項目進展及時修訂。具體的退出方式包括五種:IPO(首次公開發行)、回購、出售、重組、清算或破產。IPO(首次公開發行)指國內上市,國外上市等;回購指向公司控制人出售股份或公司回購股份;出售分為向管理層出售、向其他公司出售或通過產權交易市場掛牌出售;重組指通過制定各種股權重組方案實現股權退出;清算或破產指所投資項目經營狀況差且難以扭轉時,經股東會批準解散或向法院申請破產清算。

  第五章附則

  第十五條本制度與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的有關規定不一致的,以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的規定為準。

  第十六條本制度由公司負責解釋及修訂。

  第十七條本制度自批準發布之日起實施,修改時亦同。

風險管理制度11

  1、目的

  為切實抓好項目公路橋梁、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風險工作,在施工階段建立安全風險評估制度,開展定向或定量的施工安全風險估測,增強施工安全風險意識,改進施工措施,規范預案預警預控管理,有效降低施工安全風險,嚴防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降低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保障公路橋梁、隧道施工建設安全。

  2、編制依據

  依據《公路橋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風險評估指南》(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20xx年4月),結合項目工程實際,特制度本制度.

  3、術語定義

  風險:某一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和嚴重程度的組合。

  施工安全風險評估:針對工程施工過程中各項作業活動、作業環境、施工設備、危險物品等所潛在風險進行風險源辨識、風險源分析、風險估測的系列工作。

  4、適用范圍

  本規定適用于目公路橋梁、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風險評估管理。

  5、職責

  5.1各施工單位應根據風險評估結論,完善施工組織設計和危險性較大工程專項施工方案,制定相應的專項應急預案,對項目施工過程實施預警控制。專項風險等級在ⅲ級(高度風險)及以上的施工作業活動(施工區段)的風險控制,還應符合下列規定:

  5.1.1重大風險源的監控與防治措施、應急預案經施工單位技術負責人和項目總監理工程師審批后,由建設單位組織論證和復評估。

  5.1.2施工單位應建立重大風險源的監測和驗收、日常巡查、定期報告等工作制度,并組織實施。

  5.1.3施工項目經理或技術負責人在工程施工前應對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技術教育與交底;施工現場應設立相應的危險告知牌。

  5.1.4適時組織對典型重大風險源的應急救援演練。

  5.1.5當專項風險等級為ⅳ級(極高風險)且無法降低時,必須提高現場防護標準,落實應急處置措施,視情況開展第三方施工監測;未采取有效措施的,不得施工。

  5.2監理單位在審查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文件、危險性較大工程專項施工方案、應急預案時,應同時審查施工安全風險評估報告;無風險評估報告,不得簽發開工令。

  5.2.1工程開工后,監理單位應督促施工單位安全風險控制措施的落實情況,并以記錄。對施工中存在的重大隱患應及時指出并督促整改,對施工單位拒不整改的,應及時向建設單位及公路工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報告

  5.3風險評估報告經監理單位審核后應向建設單位報備。建設單位應對極高風險(ⅳ級)的施工作業,組織專家或安全評估機構進行論證和復評估,提出降低風險的措施建議;當風險無法降低時,應及時調正設計、施工方案,并向公路工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備案。

  5.4公路橋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風險評估應遵循動態管理的原則,當工程設計方案、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施工隊伍等發生重大變化時,應重新進行風險評估。

  5.5公路橋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風險評估應遵循動態管理的原則,當工程設計方案、施工方案、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施工隊伍發生重大變化時,應重新進行風險評估

  6、評估范圍

  公路橋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風險評估范圍,由各施工單位根據自身工程建設條件、技術復雜程度和施工管理模式,以及工程建設經驗,并參考以下標準確定。

  6.1橋梁工程

  6.1.1多跨或跨徑大于40m石拱橋,跨徑大于或等于150m的鋼筋混凝土拱橋,跨徑大于或等于350m的鋼箱拱橋,鋼桁架、鋼管混凝土拱橋;

  6.1.2跨徑大于或等于140m的鋼式橋,跨徑大于400m的斜拉橋,跨徑大于1000m的懸索橋;

  6.1.3墩高或凈空大于100m的橋梁工程;

  6.1.4采用新材料、新結構、新工藝、新技術的特大橋、大橋工程;

  6.1.5特殊橋型或特殊結構橋梁的拆除或加固工程;

  6.1.6施工環境復雜、施工工藝復雜的其他橋梁工程。

  6.2隧道工程

  6.2.1穿越高地應力區、巖溶發育區、區域地質構造、煤系地層、采空區等工程地質或水文地質條件復雜的隧道,黃土地區、水下或海底隧道工程;

  6.2.2淺埋、偏壓、大跨度、變化斷面等結構受力復雜的隧道工程;

  6.2.3長度3000m及以上的隧道工程,ⅵ、ⅴ級圍巖連續長度超過50m或合計長度占隧道長度全長度30%及以上的隧道工程;

  6.2.4連拱隧道和小凈距隧道工程;

  6.2.5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的隧道工程;

  6.2.6隧道改擴建工程;

  6.2.7施工環境復雜、施工工藝復雜的其他隧道工程。

  7、評估方法

  7.1公路橋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風險評估分為總體風險評估和專項風險評估。

  7.1.1總體風險評估。橋梁或隧道工程開工前,根據橋梁或隧道工程的地質環境條件、建設規模、結構特點等孕險環境與致險因子,估測橋梁或隧道工作施工期間的整體安全風險大小,確定其靜態條件下的安全風險等級。

  7.1.2專項風險評估。當橋梁或隧道工程總體風險評估等級達到ⅲ級(高度風險)及以上時,將其中高風險的施工作業活動(或施工區段)作為評估對象,根據其作業風險特點以及類似工程事故情況,進行風險源普查,并針對其中的重大風險源進行量化估測,提出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

  7.2評估方法應根據被評估項目的工程特點,選擇相應的定性或定量的風險評估方法。具體評估方法的選擇,可參照《公路橋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風險評估指南》(試行)。

  8、評估步驟

  公路橋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風險評估工作包括制定評估計劃、選擇評估方法、開展風險分析、進行風險估測、確定風險等級、提出措施建議、編制評估報告等方面。評估步驟一般為:

  8.1開展總體風險評估。根據設計階段風險評估結果(若有),以及類似結構工程安全事故情況,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初步分析本項目孕險環境與致險因子,估測施工中發生重大事故的可能性,確定項目總體風險等級。

  8.2確定專項風險評估范圍。總體風險評估等級達到ⅲ(高度風險)及以上橋梁或隧道工程,應進行專項風險評估。其他風險等級的橋梁或隧道工程可視情況開展專項風險評估。

  8.3開展專項風險評估。通過對施工作業活動(施工區段)中的風險源普查,在分析物的不安全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的`基礎上,確定重大風險源和一般風險源。宜采用指標體系法等定量評估方法,對重大風險源發生事故的概率及損失進行分析,評估其發生重大事故的可能性與嚴重程度,對照相關風險等級標準,確定專項風險等級。

  8.4確定風險控制措施。根據風險接受準則的相關規定,對專項風險等級在ⅲ級(高度風險)及以上的施工作業活動(施工區段),應明確重大風險源的監測、控制、預警措施以及應急預案。其他風險等級的橋梁、隧道工程可根據工程實際情況,按照成本效益原則確定相應的風險源控制措施。

  9、評估組織與評估報告

  9.1公路橋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風險評估工作原則上由項目施工單位具體負責。當被評估項目含多個合同段時,總體風險評估應由建設單位牽頭組織,專項風險評估工作仍由合同施工單位具體實施。

  9.1.1當施工單位的經驗或能力不足時,可委托行業內安全評估機構承擔相關風險評估工作。

  9.2評估工作負責人應當具有5年以上的工程管理經驗,并有參與類似工程施工的經歷。

  9.3風險評估工作應形成書面報告。評估報告應反應風險評估過程的主要工作。報告內容應包括評估依據、工程概況、評估方法、評估步驟、評估內容、評估結論及對策建議等。評估結論應當明確風險等級、可能發生事故的關鍵部位、區域或節點、事故可能性等級、規避或者降低風險的建議措施等內容。

風險管理制度12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推動公司全面風險管理的實施,建立規范、有效的風險控制體系,提高風險防范能力,保證公司生產經營活動的安全、穩健運行,提高經營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本制度旨在實現公司以下目標提供合理保證:

  (1)將風險控制在與公司總體目標相適應并可承受的范圍內;

  (2)實現公司內外部信息溝通的真實、可靠;

  (3)確保遵循國家法律法規;

  (4)提高公司經營的效益及效率;

  (5)取保公司建立針對各重大風險的應對策略和方案,使其不因災害性風險或人為失誤而遭受重大損失。

  第三條按照公司目標的不同對風險進行分類,將風險分為:戰略風險、市場風險、運營風險、財務風險和法律風險五大類。

  第二章全面風險管理組織體系

  第四條為開展風險管理工作,公司設立三級風險責任體系:

  (1)風險決策機構:風險管理決策委員會,由公司班子成員組成,負責重大風險決策和制度發布。

  (2)風險專職機構:全面風險管理辦公室設在企管審計科,負責具體和日常風險管理工作的開展和組織工作,并向公司總經理報告工作。

  (3)風險執行機構:公司各職能部門,各部門應設置兼職風險員,開展日常風險工作,執行過程中發現問題及建議及時向全面風險管理辦公室反饋。

  第五條公司成立全面風險領導小組:

  組長:趙慶民

  副組長:裴光旭薄其山王欣馬兵范

  張金波黃新生王洪濤

  成員:副總工程師、副總會計師、各單位及部門負責人為成員。

  第六條風險管理組織體系職責

  風險管理決策委員會職責:

  (1)對年度風險管理提出總體目標和要求;

  (2)審議全面風險管理年度報告和季度報告;

  (3)審議風險管理策略和重大風險管理解決方案;

  (4)審議重大決策、重大風險、重大事件和重要業務流程的判斷標準或判斷機制,以及重大決策的風險評估報告;

  (5)審議風險管理組織機構的設置及其職責方案;

  (6)確定、審核風險管理考核方案;

  (7)審議簽發風險管理制度;

  (8)審議內部審計部門提交的風險管理監督評價審計綜合報告;

  (9)辦理有關風險管理其他事項。

  全面風險管理辦公室職責:

  (1)擬定和修訂公司風險管理制度;

  (2)組織年度風險管理工作報告;

  (3)研究提出全面風險管理工作報告;

  (4)做好風險信息匯總;

  (5)負責組織協調風險管理日常工作;

  (6)負責指導、監督有關職能部門風險管理工作;

  (7)辦理全面風險管理其他工作。

  風險職能部門職責:

  (1)執行公司風險管理制度和基本流程;

  (2)研究提出本業務部門重大決策、重大風險、重大事件和重要業務流程的判斷標準和機制;

  (3)負責本部門風險信息的收集和評估;

  (4)負責本部門內部控制制度改進和完善工作;

  (5)及時按規定提交上報風險管理信息、工作報告等;

  (6)做好本部門風險預警和監控;

  (7)辦理風險管理其他有關工作。

  第三章風險信息的收集和評估

  第七條戰略風險信息收集的內容:

  (1)國內外宏觀經濟政策以及經濟運行情況,本行業狀況、國家產業政策;

  (2)科技進步、科技創新有關內容;

  (3)市場對煤炭產品的需求和要求;

  (4)公司主要客戶、供應商及競爭對手的有關情況;

  (5)與周邊對手相比,公司實力差距;

  (6)公司戰略規劃、投資計劃、年度經營目標、經營戰略以及相關編制依據;

  第八條財務風險信息收集內容:

  (1)負債、負債率、償債能力;

  (2)現金流、應收賬款及其占銷售收入的比重、資金周轉率;

  (3)產品存貨及其占銷售成本的比重、應付賬款;

  (4)制造成本和管理費用、財務費用、銷售費用;

  (5)盈利能力;

  (6)成本核算、資金結算和現金管理業務中曾發生或易發生錯誤的業務流程或環節;

  (7)與公司現行的行業會計政策、會計估算、稅收政策等信息。

  第九條市場風險信息收集內容:

  (1)公司煤炭價格及供需變化;

  (2)能源、原材料、關鍵設備、配件等物資供應的充足性、穩定性和價格變化;

  (3)主要客戶、主要供應商的信用情況;

  (4)稅收政策和利率變化情況;

  (5)潛在競爭者和替代品情況;

  第十條運營風險信息收集內容:

  (1)產品結構

  (2)新市場開發、市場營銷策、市場營銷環境狀況等;

  (3)企業組織效能、管理現狀、企業文化、高中層管理人員和重要業務流程中專業人員的知識結構、專業經驗;

  (4)質量、安全、環保信息安全等管理中曾發生或易發生的流程和環節;

  (5)企業內外部人員道德風險知識企業遭受損失或業務控制系統失靈

  (6)給企業造成損失的自然災害以及其他情形;

  (7)企業風險管理的現狀和能力;

  第十一條法律風險信息收集內容:

  (1)國內外與本企業相關的政治、法律環境;

  (2)影響公司的新法律和政策;

  (3)員工道德操守的遵從性;

  (4)本企業簽訂的重大協議和有關合同;

  (5)本企業發生重大法律糾紛案件的情況;

  第十二條風險評估內容

  公司內部風險識別:

  (1)公司管理人員的職業操守、員工專業勝任能力等人力資源因素;

  (2)組織機構、經營方式、資產管理、業務流程等管理因素;

  (3)戰略目標制定、執行和戰略評估以及考核因素;

  (4)市場變動、價格變動、信用管理;

  (5)研究開發、技術投入、設備采用、信息技術運用等自主創新因素;

  (6)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等財務因素;

  (7)營運安全、員工健康、食堂食品、環境保護等安全環保因素;

  (8)法律法規執行、政府公共關系、政策變動執行因素;

  (9)外委工程及外部施工人員管理等因素;

  (10)其他內部風險因素;

  外部風險識別:

  (1)經濟形勢、產業政策、市場競爭、資源供給等經濟因素;

  (2)法律法規、監管要求等頒布和注銷等法律因素;

  (3)政治形勢、文化傳統、社會信用、教育水平等社會因素;

  (4)科技進步、工藝改進等科學技術發展因素;

  (5)自然災害、環境狀況等自然地理環境因素;

  (6)其他外部風險因素。

  第十三條風險評估的方法

  (1)全面風險管理辦公室和風險職能部門應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按照公司和本部門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及其影響程度,對識別的風險進行分析,評估和排序,形成風險信息數據庫;

  (2)勞動人事科和各職能部門應準確分析和掌握關鍵崗位各級管理人員的風險偏好,采取適當的控制措施,避免因個人風險偏好給企業帶來重大損失;

  (4)風險評估主要從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影響程度兩個方面進行評估;

  第十四條風險評估的流程

  (1)各風險職能部門開展風險信息收集、風險評估等工作,形成本部門風險信息數據庫;各單位和部門收集本部門的風險信息可根據各自實際情況和職能范圍,進行風險收集和評估,并要7

  求提出采取的`預防措施,整個風險信息的收集要具體化,實事求是,符合現場實際,不能出現空話、套話。

  (2)各風險職能部門將風險信息收集和風險評估結果報全面風險管理辦公室;

  (3)全面風險管理辦公室將風險信息和評估結果審核匯總形成公司風險信息數據庫;

  (4)各風險職能部門風險信息收集和評估每季度至少開展一次,并形成風險評估報告;

  第四章風險管理策略和解決方案

  第十五條風險管理策略內容:

  (1)由風險管理決策委員會提出并制定公司總體策略,主要圍繞公司發展戰略,確定風險偏好,風險承受度,風險有效性標準,制定企業風險管理策略。并配備與風險管理相關的人力和財力資源;

  (2)各風險職能部門制定各自重大風險策略:根據公司總體目標,結合本部門實際和職能,險確定風險偏好,風險承受度,風險有效性標準,制定重大風險管理策略,報全面風險管理辦公室審核,經風險管理決策委員會批準后執行;

  (3)風險管理策略工具包括風險承擔、轉移、對沖、轉化、補償、規避、控制等策略形式。

  第十六條風險解決方案內容:包括風險解決的具體目標、組織領導、涉及的管理和業務流程,手段和資源配備,以及事件事前、事中和事后所采取的具體應對措施。

  第十七風險管理策略和解決方案制定流程

  (1)公司總體策略由風險管理決策委員會制定;

  (2)重大風險管理策略和解決方案由各風險職能部門根據公司目標策略和各自職能制定,形成重大風險管理策略和解決方案草案;

  (3)各職能部門將重大風險管理策略和解決方案草案報公司全面風險管理辦公室審核匯總;

  (4)公司全面風險管理辦公室對風險管理策略和解決方案進行審核匯總,重點檢查風險應對策略的完整性和可行性,管理策略是否涵蓋事前、事中、事后三個環節,是否明確責任人,并上報風險管理決策委員會審核批準。

  第五章風險預警和風險監控管理

  第十八條公司風險預警體系為五級,分為綠色(安全)、藍色(關注)、黃色(提示)、橙色(預警)、紅色(危機響應)五個預警空間并分別設定域值指標;

  第十九條風險預警指標可采取定量和定性的方式加以確定,應盡可能采用量化指標作為預警指標,

  第二十條風險預警指標的確定流程

  (1)各風險職能部門年初確定預警指標及指標數值范圍,并報全面風險管理辦公室;

  (2)全面風險管理辦公室對年初風險預警指標進行審核匯總后,報風險管理決策委員會審議;

  (3)公司風險管理決策委員會對重大風險預警指標進行審定,并批復執行。

  第二十一條風險預警分為一般風險和重大風險預警。對于

  一般風險預警各風險職能單位按照風險管理制度執行,將監控和預警情況及時報全面風險管理辦公室。

  第二十二條對于重大風險預警,指標值超出藍色預警范圍,應將預警情況按照制度要求進行上報;指標值超出黃色預警范圍,應將情況直接上報全面風險管理辦公室;指標值超出橙色預警范圍,應將預警情況直接報總經理和風險管理決策委員會;指標值超出紅色預警范圍,直接上報總經理和風險管理決策委員會,并啟動重大風險危險處理預案。

  第六章風險管理監督與改進

  第二十三條風險管理的監督與改進包括持續的風險管理監督和風險管理活動評價。

  第二十四條全面風險管理辦公室應定期和不定期開展風險管理監督檢查工作。重點檢查各風險職能部門風險信息庫是否完善加以改進;日常監控是否及時并加以改進;風險信息報告是否真實,風險管理策略和風險管理解決方案是否有效;檢查重大風險、重大事件、重大決策風險管理的有效性和完備性。

  第二十五條全面風險管理辦公室和各風險職能部門應加強自查工作,不斷改進風險管理流程,完善風險信息庫和風險管理策略,加強風險指標的監控和預警,每季度至少進行自檢一次。

  第二十六條公司全面風險管理辦公室應定期向風險管理決策委員會提交各項重大和重要風險管理的策略和解決方案的落實情況,并接受風險管理決策委員會的監督和考核。

  第七章風險管理考核

  第二十七條風險管理考核原則:

  (1)公正原則

  (2)可控性原則

  (3)適度激勵原則

  (4)年度考核與日常考評相結合原則

  第二十七條風險考核內容

  (1)風險管理組織運行系統:包括組織建立、制度建設、人員配備、日常運行等;

  (2)風險信息收集和風險評估情況:包括風險信息收集完備性、信息真實、信息提煉和風類詳細性、風險評估流程完備性、評估分析工具方法的科學性,風險信息數據庫建立和完善等;

  (3)風險管理策略和風險解決方案制定和執行情況;

  (4)風險預警和監控情況,風險預警指標體系的全面和準確性;

  (5)風險管理自查和報告情況:風險自查工作、自查報告上報、風險管理改進和整改工作情況。

  (6)風險管理實施階段性評估報告制度。每季度首月中旬,,由全面風險管理辦公室主任組織各成員,召開全面風險信息與評估報告會。根據各單位提報的風險信息及評估報告,由全面風險管理辦公室形成書面評估報告,報全面風險管理領導小組。

  第二十八條風險管理考核方法采取日常考評和年度考評相結合的方法。考核過程要同全員業績考核體系相結合,公司風險管理決策委員會對全面風險管理辦公室進行考核,全面風險管理辦公室對每月對各風險職能部門進行考核,主要從風險信息的報送、信息質量、評估報告、預防措施等幾個方面考核,并將考核

  結果向公司風險管理決策委員會匯報。

  第二十九條年度風險考核采取現場調查、人員詢問、資料抽查等方法按照評分標準進行打分,考核評分采用百分制。

  第三十條全面風險管理應結合公司全面預算管理開展工作。切實防范日常運營過程中發生的各類生產經營風險,確保公司各項生產經營管理工作安全運行。

  第三十一條,公司對全面風險管理工作實行專項獎懲,對考核結果前三名的分別實施3000元、20xx元、1000元獎勵,后三名者分別給予同等處罰。為了推動全面風險管理工作順利開展,季度對順利完成全面風險管理工作的相關管理人員給予一定獎勵。

  第八章風險管理報告

  第三十二條建立健全風險管理報告制度,各風險管理部門定期向全面風險管理辦公室報送本部門風險管理報告;全面風險管理辦公室定期向公司風險管理決策委員會上報公司風險管理報告。

  第三十三條風險管理報告內容:

  (1)風險信息收集和風險信息數據庫建立完善情況;

  (2)風險評估基本情況以及重大風險確定情況;

  (3)風險偏好和風險承受度的確定;

  (4)風險管理策略以及風險解決方案制定情況;

  (5)風險預警和監控情況;

  (6)風險管理方案執行情況;

  (7)內控制度建立和完善情況;

  (8)風險管理方案調整以及方案整改情況;

  (9)其他風險管理信息。

  第三十四條年度報告各風險職能部門應對上年度本部門風險管理情況進行認真總結,回顧上年度風險管理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績存在的問題,下年度工作安排,風險管理意見和建議等內容,并對報告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

  第三十五條全面風險管理辦公室,每年年底,對各風險職能部門年度管理報告進行審核和匯總,形成公司年度風險管理報告,報公司風險管理決策委員會審議,并對報告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

  第三十六條本管理制度自印發之日起執行,同時亭南煤業公司發〔20xx9〕113號文同時廢止。

風險管理制度13

  一、什么是財務風險

  近幾年來,無論是理論界還是實踐工作者都在探討如何規避企業財務風險的問題,然而,對于什么是“財務風險”卻沒有統一的明確的界定。主要存在如下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企業財務風險是企業財務活動中由于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使企業財務收益與預期收益發生偏離,因而造成蒙受損失的機會和可能。企業財務活動的組織和管理過程中的某一方面和某個環節的問題,都可能促使這種風險轉變為損失,導致企業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的降低。第二種觀點認為,財務風險是企業用貨幣資金償還到期債務的不確定性。這種觀點認為的財務風險與負債經營相關,財務風險是因償還到期債務而引起的(即償還到期的本金加利息),沒有債務,企業經營的資本金靠投資人投入,則不存在財務風險。

  以上兩種觀點有其相同之處,即對風險的描述是一致的。不同之處主要在于兩種觀點對“財務”的理解不同,兩種觀點所表述的財務風險的內涵和外延不同,第一種觀點從財務本質角度出發來界定財務風險,第二種觀點理解的財務是從財務的中心出發來界定財務風險。筆者比較贊成前一種觀點,即符合人們對財務概念的理解,又便于人們站在更寬廣的角度來研究財務風險,即企業財務風險是企業財務活動中由于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使企業財務收益與預期收益發生偏離,因而造成蒙受損失的機會和可能。

  二、企業財務風險的表現形式

  (一)資本結構不合理

  資本結構是指企業長期資本構成及其比例關系。資本結構的不合理將使企業財務負擔沉重,償付能力嚴重不足,導致財務風險的產生。由于很多企業自身資本有限,市場競爭激烈,要在嚴酷的市場競爭環境中實現快速發展,很多企業不得不通過銀行貸款解決問題。從企業負債結構來看,長期負債較少,短期負債過多,企業對銀行的依賴較大。企業過分依賴銀行,當出現支付危機時,一方面使自己失去信用而加大其財務風險,另一方面又因逾期借款而使融資成本加大。可見,企業資本結構存在比較大的問題。

  (二)投資缺乏科學性

  企業投資包括對內投資和對外投資。在對外投資上,很多企業投資決策者對投資風險的認識不足,盲目投資,導致企業投資損失巨大,從而財務風險不斷。企業對內投資主要是固定資產投資。在固定資產投資決策過程中,很多企業對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統的分析和研究,加之決策所依據的經濟信息不全面、不真實以及決策者決策能力低下等原因,使得投資決策失誤頻繁發生,投資項目不能獲得預期的收益,投資無法按期收回,這也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財務風險。

  (三)資金回收策略不當

  現代社會企業間廣泛存在著商業信用。一些企業為了增加銷量,擴大市場占有率,大量采用賒銷方式銷售產品。從會計核算的角度看,這可以增加企業利潤,但相當多的企業在信用銷售過程中對客戶的信用等級了解不夠,盲目賒銷,造成大量應收賬款失控,相當比例的應收賬款長期無法收回,直至成為壞賬。資產長期被債務人和存貨占用,使得企業缺少足夠的流動資金進行再投資或歸還到期債務,嚴重影響企業資產的流動性及安全性。

  (四)收益分配政策不規范

  股利分配政策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分配方法的選擇會影響投資者對企業狀況的判斷和企業的聲譽,從而影響企業資金的來源,也可能影響企業潛在投資者的投資決策。如果企業的利潤分配政策缺乏控制制度,不結合企業的實現情況,不進行科學的分配決策,必將影響企業的財務結構,從而形成間接的財務風險。與國際上廣泛采用的股利政策相比,我國企業較少分配現金股利,代之以配股或送紅股的分配方法,這一方面有意無意間助長了證券市場上的投機氣氛,另一方面無助于投資者形成正確的投資理念。不僅如此,我國企業股利政策的制定也往往無章可循,股利分配方案常常朝令夕改,令投資者無所適從。

  三、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措施

  (一)提高財務決策水平,建立財務預警系統

  1。建立短期財務預警系統,編制現金流量預算。建立短期財務風險預警系統,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任務是編制現金流量預算,而該預算的編制主要是通過現金流量分析來完成。通過現金流量分析,可以將企業動態的現金流動情況全面地反映出來。當企業經營性應收項目或存貨大幅度減少時,則表明企業貨款回籠情況較好,產品積壓少,企業具有較強的經營能力;相反,當企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小于凈利潤時,則應引起投資者的高度警惕,這種情況下,由于應收款項及存貨的大幅度上升,將使企業經營能力下降,同時也易形成潛在損失。應收款項、應付款項及存貨項目中的任何一項失衡,均會引起企業危機,可將這三個項目作為短期財務風險的警源。為能準確編制現金流量預算,企業應該將各具體目標加以匯總,并將預期未來收益、現金流量、財務狀況及投資計劃等,以數量化形式加以表達,建立企業全面預算,預測未來現金收支的狀況,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為期,建立滾動式現金流量預算。

  2。建立長期財務預警系統,構建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從根本上講,企業發生財務風險是由于舉債等導致的,對企業而言,在建立短期財務預警系統的同時,還要建立長期財務預警系統。從綜合評價企業的經濟效益即獲利能力、償債能力、經濟效率、發展潛力等方面入手防范財務風險。從資產獲利能力考察,監測的.指標有:總資產報酬率(息稅前利潤資產平均總額),表示每元資本的獲利水平,反映企業運用資產的獲利能力;成本費用利潤率(營業利潤成本費用總額),反映每耗費一元所得利潤水平越高,企業獲利能力越強。從償債能力考察,監測的指標有: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該指標反映企業資產的流動性,該比率越高,償債能力就越強;資產負債率,資產負債率一般為40%~60%,在投資報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時,借款越多,利越多,同時財務風險也越大。從經濟效率考察,監測的指標有:反映資產運營指標的應收賬款周轉率與產銷平衡率。從發展潛力考察,監測的指標有:總資產凈現率=(經營活動所產生現金凈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潤所收到現金+現金利息支出+所得稅付現)平均總資產;銷售凈現率(經營活動產生現金凈流量銷售收入凈額);股東權益收益率(凈利潤平均股東權益)。

  (三)加強企業財務風險控制

  面對財務風險通常采取回避風險、控制風險、接受風險和分散風險策略。控制風險是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核心。加強企業財務風險控制,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籌資風險控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籌資活動是一個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起點,管理措施失當會使籌集資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由此產生籌資風險。企業籌集資金渠道有兩大類:一是所有者投資,如增資擴股,稅后利潤分配的再投資;二是借入資金。對于借入資金而言,企業在取得財務杠桿利益時,實行負債經營而借入資金,從而給企業帶來喪失償債能力的可能和收益不確定性。籌資風險產生的具體原因有幾方面:由于利率波動而導致企業籌資成本加大的風險,或籌集了高于平利息水平的資金,此外,還有資金組織和調度風險,經營風險,外匯風險。因此,必須嚴格控制負債經營規模。

  2。投資風險控制。企業通過籌資活動取得資金后,進行投資的類型有三種:一是投資生產項目上,二是投資證券市場,三是投資商貿活動。然而,投資項目并不都能產生預期收益,從而引起企業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降低的不確定性。如出現投資項目不能按期投產,無法取得收益,或雖投產不能盈利,反而出現虧損,導致企業整體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下降,雖沒有出現虧損,但盈利水平很低,利潤率低于銀行同期存款利率;或利潤率雖高于銀行存款利息率,但低于企業目前的資金利潤率水平。在進行投資風險決策時,其重要原則是既要敢于進行風險投資,以獲取超額利潤,又要克服盲目樂觀和冒險主義,盡可能避免或降低投資風險。在決策中要追求的是一種收益性、風險性、穩健性的最佳組合,或在收益和風險中間,讓穩健性原則起一種平衡器的作用。

  3。資金回收風險控制。財務活動的重要環節是資金回收。應收賬款是造成資金回收風險的重要方面,應收賬款加速現金流出。它雖然使企業產生利潤,但并未使企業的現金增加,反而還會使企業運用有限的流動資金墊付未實現的利稅開支,加速現金流出。因此,對于應收賬款管理應在以下幾方面強化:一是建立穩定的信用政策;二是確定客戶的資信等級,評估企業的償債能力;三是確定合理的應收賬款比例;四是建立銷售責任制。

  4。收益分配風險控制。收益分配是企業財務循環的最后一個環節。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兩方面。留存收益是擴大投資規模來源,分配股息是股東財產擴大的要求,二者既相互聯系又相互矛盾。企業如果擴展速度快,銷售與生產規模的高速發展,需要添置大量資產,稅后利潤大部分留用。但如果利潤率很高,而股息分配低于相當水平,就可能影響企業股票價值,由此形成了企業收益分配上的風險。因此,必須注意兩者之間的平衡,加強財務風險監測。

  總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要完全消除風險及其影響是不現實的。所以,企業在確定財務風險控制目標時不能一味追求低風險甚至零風險,而應本著成本效益原則把財務風險控制在一個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圍之內。因此,要加強企業財務風險防范,如何防范企業財務風險,化解財務風險,以實現財務管理目標,是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重點。

風險管理制度14

  安全評估報告應包括:安全評估的主要依據;重大危險源的基本情況;危險、有害因素辨識;可能發生的事故種類及嚴重程度;重大危險源等級;防范事故的對策措施;應急救援預案的評價;評估結論與建議等。

  重大危險源的生產過程以及材料、工藝、設備、防護措施和環境等因素發生重大變化,或者國家有關法規、標準發生變化時,酒店應當對重大危險源重新進行安全評估,并將有關情況報當地安全監管部門和酒店安全生產管理部門備案。對新產生的重大危險源,應當及時報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備案;對已不構成重大危險源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及時報告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核銷。

  按照重大危險源的種類和能量在意外狀態下可能發生事故的最嚴重后果,重大危險源分為以下四級:一級重大危險源:可能造成特別重大事故的;二級重大危險源:可能造成特大事故的; 三級重大危險源: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四級重大危險源:可能造成一般事故的。

   第四章 重大危險源的管理

  酒店的決策機構或主要負責人應當保證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與監控所需資金的投入。酒店各部門應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和技術培訓,使其全面掌握本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在緊急情況下應當采取的應急措施。酒店應將重大危險源可能發生事故的.應急措施,特別是避險方法書面告知相關部門和人員。

  酒店在重大危險源現場應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并加強對重大危險源的監控和對有關設備、設施的安全管理。 第五章 重大危險源缺陷和隱患治理整頓 建立健全重大危險源缺陷和隱患的立項、監控、整改、審核、銷項工作制度。

  對構成重大事故隱患的重大危險源,必須根據實際情況責令其暫停經營、限期整改,經評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酒店應當制定重大危險源應急救援預案,并報當地安全監管部門和集團公司安全生產管理部門備案。應急救援預案應當包括以下內容:重大危險源基本情況及周邊環境概況;應急機構人員及其職責;危險辯識與評價;應急設備與設施;應急能力評價與資源;應急響應、報警、通訊聯絡方式;事故應急程序與行動方案;事故后的恢復與程序;培訓與演練。

  酒店應當根據應急救援預案制定演練方案和演練計劃,每年進行一次實戰演練或模擬演練。

   附則

  本制度由酒店安全生產委員會負責解釋。

  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執行。

風險管理制度15

  1、目的

  為實現公司的安全生產,做到事前預防,達到消除減少危害、控制預防的目的。識別生產中的所有常規和非常規活動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產現場使用設備設施和作業環境中存在的危害,采用科學合理的評價方法進行評價。加強管理和個體防護等措施,遏止事故,避免人身財產的傷害和工作環境破壞。結合公司實際,特制定本制度。

  2、范圍

  本制度適用于公司安全生產風險辨識額評價評價管理工作。

  3、危險源辨識

  (1)危險源辨識的方法可分為直觀經驗法和系統安全分析方法兩大類.

  (2)常見危險、危害因素為易燃易爆物質、腐蝕和腐蝕性物質、生產性毒物、生產性粉塵、噪聲、振動、輻射、高低溫、采光與照明等.

  (3)危險、危害因素的識別要全面、有序地進行,禁止漏項,按規定以廠址、總平面布置、道路及運輸、建筑物、生產工藝過程、生產設備裝置、作業環境、安全管理措施等順序和方面進行.

  (4)重大危險源辨識申報登記工作須按國家標準《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一20xx)進行.

  4、評價方法

  (1)工作危害分析法

  工作危害分析法:從作業活動清單選定一項作業活動,將作業活動分解為若干個相連的工作步驟,識別每個工作步驟的潛在危害因素,然后通過風險評價,判定風險等級,制定控制措施。該方法是針對作業活動而進行的.評價。

  (2)安全檢查表分析法

  安全檢查表分析法:安全檢查表分析法是一種經驗的分析方法,是分析人員針對分析的對象列出一些項目,識別與一般工藝設備和操作有關已知類型的危害、設計缺陷以及事故隱患,查出各層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確定檢查項目。再以提問的方式把檢查項目按系統的組成順序編制成表,以便進行檢查或評審。安全檢查表分析可用于對物質、設備、工藝、作業場所或操作規程的分析。

  5、評價時機

  常規活動每年一次,非常規活動開始之前.

  6、評價準則

  采用風險度r=可能性l×后果嚴重性s的評價法,具體評價準則規定為:

  事故發生的可能性l判斷準則

  等級

  標準

  5

  在現場沒有采取防范、監測、保護、控制措施,或危害的發生不能被發現(沒有監測系統),或在正常情況下經常發生此類事故或事件。

  4

  危害的發生不容易被發現,現場沒有檢測系統,也未發生過任何監測,或在現場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執行或控制措施不當,或危害常發生或在預期情況下發生。

  3

  沒有保護措施(如沒有保護裝置、沒有個人防護用品等),或未嚴格按操作程序執行,或危害的發生容易被發現(現場有監測系統),或曾經作過監測,或過去曾經發生類似事故或事件,或在異常情況下類似事故或事件。

  2

  危害一旦發生能及時發現,并定期進行監測,或現場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執行,或過去偶爾發生事故或事件。

  1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監測、保護措施,或員工安全衛生意識相當高,嚴格執行操作規程。極不可能發生事故或事件。

  事件后果嚴重性s判別準則

  等級

  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

  人員

  財產損失

  /萬元

  停工

  公司形象

  5

  違反法律、法規和標準

  死亡

  >50

  部分裝置(>2套)或設備停工

  重大國際國內影響

  4

  潛在違反法規和標準

  喪失勞動能力

  >25

  2套裝置停工、或設備停工

  行業內、省內影響

  3

  不符合上級公司或行業的安全方針、制度、規定等

  截肢、骨折、聽力喪失、慢性病

  >10

  1套裝置停工或設備

  地區影響

  2

  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作程序、規定

  輕微受傷、間歇不服

  <10

  受影響不大,幾乎不停工

  公司及周邊范圍

  1

  完全符合

  無傷亡

  無損失

  沒有停工

  形象沒有受損

  風險等級判定準則及控制措施r

  風險度

  等級

  應采取的行動/控制措施

  實施期限

  20-25

  巨大風險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繼續作業,對改進措施進行評估

  立刻

  15-16

  重大風險

  采取緊急措施降低風險,建立運行控制程序,定期檢查、測量及評估

  立即或近期整改

  9-12

  中等

  可考慮建立目標、建立操作規程,加強培訓及溝通

  2年內治理

  4-8

  可接受

  可考慮建立操作規程、作業指導書但需定期檢查

  有條件、有經費

  時治理

  < 4

  輕微或可忽略的風險

  無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記錄

  7、評價組織

  評價活動是由安全生產領導小組進行評價

  公司的各級管理人員應參與風險評價工作,崗位員工要積極輔助風險評價和參與風險控制工作。

  8、其它要求

  根據評價結果,確定重大風險,并制定落實風險控制措施。

  評價出的重大隱患項目,應建立檔案和整改計劃。

  風險評價的結果由各部門組織從業人員學習,掌握崗位和作業中存在的風險和控制措施。

  按照實際情況不斷完善風險評價的內容。

  9、附則

  8.1本制度自批準之日起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