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穿行中國》課程總結與個人反思 -個人工作總結
《穿行中國》這門課程設計的初衷是通過教師講授各個不同地方的風俗,在有條件的情況下能夠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來加深對不同地方不同特色的認識,如壯族對山歌以及傣族的潑水節。原本認為學生對外面的世界終究還是充滿期待的,能夠在很多時候用心和行動去體驗不同地方的特色。然而,在課程實施過程中,諸多問題不斷出現,導致課程開展背離原本目的甚遠,甚至在知識講授方面都出現了與原本所備材料相異的狀況!洞┬兄袊返谝徽n時詢問了孩子們心中關于"穿行"的定義之后,所講授的內容是從廣西出發,初衷是期望孩子們所熟悉的環境能夠很好地從最初就調動學生們對這門課程學習的興趣以及積極性。在課程開展過程中,事實上孩子們都異常的活躍,對自己所熟知的知識總是很有話說。關于桂林山水,關于壯族的服飾以及對歌等,孩子們都能夠基本說出一二,與事實基本符合。五六年級的孩子在認知水平上明顯高于三四年級的孩子,在知識講授的過程中,五六年級孩子可以接受一些事實性知識,即使是以一種比較書面的語言形式來表達,但是三四年級的孩子對事實性知識的興趣卻顯然不大,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往往需要夾雜著一些"自編自創"、與真實情況相去甚遠的情節。而且紀律控制問題方面一直是該課開展過程中的重要問題,一旦老師開始提問,孩子們便會一發不可收拾的你一言我一語說起來。當然,這也是授課教師不能很好維持課堂秩序的表現,這點也需要反省。在三四年級開課時,由于當天情況比較特殊,只有一名老師在授課班級,秩序實在無法維持,因此并沒有按計劃完成教學任務。孩子們十分積極活躍,不斷聯系生活實際,這是這門課程想要看到的效果,但是過度之后變為課堂秩序的混亂,這就需要教師去深刻反省自己在課堂中維持秩序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還出現了一個讓我十分無奈的問題,孩子們基本都是壯族的,但是他們對壯族的服飾等一些傳統文化所表現出來的態度全是不屑地拋出"過時了"這個形容詞,我想,在孩子們關于少數民族文化的價值觀方面還是需要教師去努力的。當前中國少數民族漢化的情況十分嚴重,如何才能夠讓孩子們意識到雖然我們現在可以不以曾經那種傳統的少數民族形式生活,但是那樣一種具有特色的文化始終應該是不能夠被忘記的,那里面有著這個民族最鮮活的精神,最原始的精髓。由于課堂秩序一直處于一個相對比較混亂的局面,因此曾經預期的分組討論自然也就無法順利開展。但最后關鍵詞總結部分還是看出孩子們一節課中的收獲還是不少的,至少提到這個省份的時候腦海中能夠涌現出一些相關的特色物品。在第一課時結束之后,對比了五六年級與三四年級課程開展的情況,發現無法按照之前所設計的"線"的思路將課程內容在3個課時內完成,因此將課程改為"點"的形式?紤]到北京作為我國的首都,我們都來自北京,孩子們對北京充滿了好奇與向往,因此將北京作為我們課程的第二站是個不二選擇。原本在北京這一課時中所設計的內容是十分豐富的,當然,換言之也就是繁雜。在講解的過程中,發現關于四合院、胡同等話題對學生來說有點遙遠,會有些晦澀難懂的感覺,因此往往圍繞一個事物,如北京之最就描述了很久(尤其是針對三四年級的學生)。加上條件設備不足的原因,原本計劃要給孩子們展示的京劇、皮影戲等都直接跳過了,甚至在課堂中都沒有提及,使得課堂形式流于簡單。在授課過程中,發現孩子們對北京的興趣點有著驚人的相似,如都對北京烤鴨印象深刻,每次涉及這個問題時回答的聲音總是最嘹亮的;對教師是否在北京見過各種領導人、演藝明星或是球星等充滿好奇等。然而,一說到是否想到北京去看看時,孩子們都會表達出想去的愿望之后直接自我否定,提出關于經濟條件的問題。人們常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難道山區的孩子就不可以擁有遠大的夢想,難道山區的孩子就不可以懷著遠行的滿滿期待?在聯歡會上,一名六年級學生朗誦的《山區的孩子》深深感動了我。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如何才能夠給每個孩子力量,給每個孩子關于未來的信念,給每個孩子一個機會去努力圓心中那看起來十分遙遠的夢?由于在團隊協作過程中,每一名成員基本都會聽過其他成員的課,在需要的時候還能夠站出來"伸出援手"。因此,在《穿行中國》的課堂中,我們的隊長也曾展現過他的風采。在講到北京之最的云居寺時,他臨場發揮,編出的一個關于云居寺的神話傳說極大地吸引了學生,充分調動了課堂,著實令人驚嘆。北京一站留給我最大的感觸是如何找尋最好的方法挖掘學生的興趣點,如何讓自己的語言表達類型變得豐富,使得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會有不同的作用,共同帶來良好效果。隨著課程的進一步開展,我越來越發現基本上原來備好的關于各地風俗禮儀等基本常識的內容在課堂中很少能夠用得上了。對三四年級的孩子來說,一堂課往往會變得十分空,內容很少,常常都是圍繞一個話題就開始天南地北地扯起來,而最容易扯上關系又不會過于有失偏頗的便是神話故事。本來第三課時安排的是希望能夠天南地北講講各地不同的風俗,如廣西、海南、湖南、河北、廣東梅縣、上海等地,真正實現之前所計劃講解的"穿行",然而考慮到之前的課堂效果都不是很好,課堂講解內容容量較小,加之北京實際上還是有很多可講之處,因此對三四年級以及五六年級最后一個課時的安排都講解的是關于北京的內容,由于學生對北京烤鴨還存在熱情,對北京的諸多未知依然充滿著好奇,因此課程還是順利告一段落,只不過"穿行"的含義顯然沒有表達出來,這是這門課程最大的遺憾。課程雖然算是告一段落,但由于開展的效果與之前的預期終究還是存在一定差距,因此總體感覺課程設計方面存在著嚴重缺陷。1)在課堂控制方面,或許是由于和孩子們過于熟悉,或許是自身的定位事實上還并非老師,因此即使具備了親和力卻還是缺少教師應有的威嚴,致使課堂秩序即使在3位老師的輔助下依然會出現失控的局面。2)在尋找學生興趣點以及教師語言表達形式方面,我想我還是不夠成熟的。各地的學生在學習方面往往會出現不同水平層次的問題,在與學生接觸之前,在開始正式的課程之前,我們所設想的學生可能存在的興趣點與事實并不一定是相符的,因此課程設計很有可能在課程開始之后被完全顛覆。而且由于這門課程僅僅只有3個課時,在發現問題之后即使想要及時彌補也是十分倉促的,倉促的狀態往往會導致很多方面的不完善與缺失。同樣的知識點,不同的語言表達形式與風格對學生的影響也是很不同的。如果僅僅只是教師講解,缺乏互動,學生往往會覺得枯燥無趣,課堂氣氛沉悶,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如果教師給學生足夠的機會表達自己,卻不能夠很好地控制課堂秩序,容易引發的問題便是課堂秩序的混亂。如何在這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如何不斷完善教師自身的個人魅力以及教學技能是值得我們一直不斷思索與探討的問題。3)課程適宜性問題方面,由于處于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心智成熟度不同,對世界的認知不同,因此課程設計應該符合孩子們的認知水平。雖然本次開展的這門課程不算十分成功,但至少發現了孩子們對各地不同的風俗還是很感興趣的。如果能夠在課堂教學形式以及教師語言風格方面多下點功夫的話,還是一門適宜于三到六年級孩子的課程,有益于拓展孩子們的視野,對外界世界擁有更多好奇心,對樹立遠大理想有一定作用。2010-08-08 MSN空間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穿行中國》課程總結與個人反思 -個人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個人期末總結 -個人工作總結07-13
公司個人總結 -個人工作總結05-27
中國移動營業員個人工作總結05-22
個人的工作總結06-05
銀行個人2006工作總結 -個人工作總結06-07
銀行個人工作總結 -個人工作總結07-22
個人工作總結(教學) -個人工作總結09-01
回顧與展望:個人總結 -個人工作總結08-23
(人大秘書)個人總結 -個人工作總結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