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讀后感(精選)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紅樓夢》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紅樓夢》讀后感1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一曲紅樓蘊含人間悲歡情愁,是多少人留下了惋惜之淚。
曾經,我一直認為那富麗堂皇的大觀園是溫柔的女兒鄉,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地方。而現在重讀紅樓夢的我知道自己錯了。在那如此富裕的紅燈綠酒生活下,竟掩蓋了世界如此骯臟的一面。
說到這,紅樓夢里的愛情故事還真是數不勝數。首先力推的,就是寶黛的紅粉癡戀。在紅樓夢里要數這兩個人的愛情最純潔了。從兩小無猜,青梅出馬,到長大后的墜入愛河。曹公簡直就是順水推舟,讓讀者感到,世間又一份千古流芳的愛情故事誕生了。它的出現是那么的自然,幾乎沒有人懷疑過,它的出現是那么純潔,纖塵不染。但是生不逢時的愛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詞。黛玉性格里獨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對世俗的不屑一顧,令她處處顯得特立獨行,卓爾不群。花前癡讀西廂,毫無避諱;不喜巧言令色,言隨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種種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獨放的荷花,始終執著著自己的那份清純,質本潔來還潔去,一如碧玉般盈澈。
用一個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賞的還是黛玉的詩情畫意,靈秀慧黠。黛玉每每與姐妹們飲酒賞花吟詩作對,總是才氣逼人,藝壓群芳。無論是少年聽雨歌樓上的詩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畫意;還是草木黃落雁南歸的凄涼,花氣溫柔能解語的幽情;無不體現出她娟雅脫俗的`詩人氣質。最嘆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紅顏薄命。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獨無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憂傷。縱使大觀園里人來人往好不熱鬧,可是這里沒有她可以依靠的親人,沒有她可以傾訴的知己,只有風流多情的寶玉讓她芳心暗許,卻又總是患得患失。于是她無奈著“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悲哀著“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套無情“,傷感著“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終落得“一縷香魂隨風散,三更不曾入夢來“的凄涼結局。
也許有人會說花謝是自然規律,又那樣假惺惺的葬花呢?你們不懂,黛玉這是把花比喻自己,感嘆自己會不會這些花一樣,等到花期一過,也會像花兒一樣孤零零的落下,沒人問?我只能佩服作者了,黛玉葬花已經暗示了最后她悲慘的結局。
當所有人都沉浸在與親人團聚時的喜悅中,只有黛玉在哪獨自一人傷心。沒人會懂她,自從她踏進賈府的那一刻,她必須小心謹慎,注意自己的言行,一不小心說錯了什么或做錯了什么,就會惹來人的嘲笑。寄人籬下久了,使她變成了在一些人看來小肚雞腸的樣子。
當賈府一片喜氣洋洋時,所有人都在為賈寶玉和薛寶釵的婚事做準備的時候。瀟湘竹院卻是另一番景象,面色蒼白的黛玉等著賈寶玉的到來,沒想到等待的卻是心上人要成親的消息。哭,恨已經無濟于事了,黛玉帶著無奈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有些人認為這本書無非只是寫了一個三角戀愛的糾葛,但《紅樓夢》也折射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以及人們不知反抗的觀念。·葫蘆僧亂判葫蘆案,尤二姐的吞金自殺。都證明了當時社會的黑暗。
從這本書中,我明白了,我們要有反抗精神。如果當時薛寶釵不答應嫁給賈寶玉,那故事的結局就不會這樣了。所以我們在現代這個社會,要有反抗精神,不要到以后再后悔!
《紅樓夢》讀后感2
一樣花開到底遲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到底遲。——題記
是九月,秋意漸濃。
有風從墻外自由的天空吹入賈府,那四角的天空,終被風慢慢吹成了秋天。
風從竹籬吹過,浸入即將盛開的菊花的經脈中,喚醒了枝頭上貯藏了一春一夏的蓓蕾,以常人看不懂、也看不清的方式緩緩張開慵懶的蕊,清涼的香氣,不知不覺在微涼的空氣中彌漫開來。
只不過,會有人看懂,只不過,時間未到罷了。
千古紅樓,夢一回。前生,是那棵世外仙姝;這一世,化作了這個叫作黛玉的女子。她那照水姣花、扶風弱柳的嬌弱身軀里,蘊藏著超越脂粉的不凡稟賦。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這樣精致婉轉的'別樣情懷,還有那深深隱藏在思想深處的叛逆情懷,在那世俗小人眼中是那樣的不和諧。又該怎樣同那冰冷森嚴的封建制度相融合呢?
只好格格不入。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
那是個怎樣的女子啊。如冰雪般晶瑩剔透,如玉般純凈無暇。從小寄人籬下,“風刀霜劍嚴相逼”,而她只是想與心愛的人在一起罷了。她那樣的孤標傲世,可又有幾人懂她?人們常把女子比作花,卻很少把女子比作菊花。的確,那淡泊疏野、那孤標傲世、那頑強清高的菊,怎會和纖弱的女子聯系在一起呢?千年之前,有一個叫陶淵明的男人,把菊花的魂升華到了百花之外;千年之后,那個不食人間煙火的林黛玉,用她纖纖玉手摘下了菊花沉睡千年的魂。花的魂魄和她的靈魂就這樣契合在了一起。因為她本是這樣的人啊!
有人說黛玉不如寶釵穩重、寬厚,可寶釵那樣老成、圓滑處世的富貴花,又怎能和林黛玉這瓣瓣傲骨的世外仙姝相提并論呢?
不禁想起爺爺的大書柜。從那里,我翻出了多少書?猶記得那四本《紅樓夢》啊,淺青色的書面、老式的線裝本,微微泛黃的紙,連“夢”字都還是繁體。舊舊的樣子,猶如一位在歲月里模糊了背影的女子。然而,那金陵十二釵卻活靈活現地在紙上浮動了。那么多的人物,那么多的哀傷,讓我一時不禁莞爾,一時不禁落淚。在別人大叫讀不下去時,我無可救藥地愛上了《紅樓夢》,和那個,孤傲脫俗的女子。
會忍不住想象,她在一百多年前某個睡不著的夜晚,怎樣的落寞,怎樣的黯然神傷。口齒噙香對月吟。無人懂。
那樣的孤獨無助,讓人不禁隱隱地心疼。在秋后的某個午后,徘徊在滿園清香中,聽伶人們唱道:“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偶抬頭,迎風一笑,那樣的林黛玉一定冷到了極點,孤到了極致,猶如一枝秋菊俯視那早已成為春泥的落紅。那一刻的清香,逍遙了整個秋天,逍遙了她的一生。
想,瀟湘館那里的竹籬是否日日被黛玉那沉靜悠然的喃喃細語所敲打?黛玉又是否常坐在那石上,看著書,輕念一句“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還是,如后人所道,瀟湘妃,枉凝眉,千古紅樓夢一回。還是如往常一樣,不悲不喜。
或,面對那菊花,輕攏水袖,漫展柔荑,輕捻一朵菊,念道:“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到底遲。”
庭院深深,沒有回答,只有回音。
《紅樓夢》讀后感3
夏夜清燈讀董橋,讀到一篇《晴雯挽著頭發闖進來》,說晴雯的種種美態,都牽扯到頭發。
晴雯病著,釵斜鬢松,王夫人見了竟生氣了,害怕了,怕她把寶玉勾引壞了,罵道:“你天天作這個輕狂樣兒給誰看?”晴雯又病著,聞聽抄撿大觀園,“挽著頭發闖進來”,怒掀箱籠,痛罵王善保家的,大快人心。
晴雯還是病著,見寶玉的雀金裘燒了個洞,怕他挨罵,便“一面坐起來,挽了一挽頭發,披了衣裳”,補了一宵,令寶玉憐惜到心痛,亦成為一則紅樓經典。
病也好,怒也好,青絲竟作解語花,無言盡訴晴雯的美好性情。董橋說:“濃郁烏亮的長發加上那匆匆一挽的姿態,早就成了中國言情文字的關鍵語言。”讀到此處,頓覺萬千青絲,實在惹人牽掛。
絲絲縷縷地從古到今,或飄垂,或綰束,一樣的嬌柔,卻變幻出萬千氣象,襯托出萬種風情。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溫庭筠一語道破天機,古典的秀發,正是云的意象。難怪他一句香艷詞,傳誦到今天。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綠鬢云垂,旖旎腰肢細。”“香霧云鬢濕,清輝玉臂寒。”哪怕是“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或隱或顯,或動或靜,都看得見綠云長,翡翠低,云鬢掩映著花顏,在閨房的閑愁里,在離人的思念中。
當“鬢怯瓊梳,容消金鏡”,“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風鬟霧鬢,青絲斷雪,因為愛,因為情,首先憔悴了的,枯萎了的,還是頭發。青絲連著心,古今中外,都是一樣的。像歐。亨利筆下的故事,盡管那頭為愛情犧牲了的美發,在他筆下不是云,而是“褐色的瀑布”。古典的云朵游移著,變幻著,到了今天,模樣改了,質地卻沒有變。
只是,命運越發地令人操心。現代的女性,給予頭發的關注不輸于前人,撫摸頭發的手勢卻有點不同,似乎不再那么小心翼翼。頭發可剪、可燙、可染……固然是進步,卻也……叫人難免心疼起來。曾看到一則報道,說時下校園里有女孩扮酷,剃了光頭,當時便十分的吃驚和疑惑。光頭美女,我只在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小說《百年孤獨》里見識過。她是魔幻的,邪門的,盡管光頭,并穿著像麻袋一樣的衣服,卻仍使每一個看見她的男人都因為她的`美而痛苦。她沐浴,群蝶偷窺,紛紛暈眩地墜落。最終,塵世是留不住她了,她在洗被單時忽然像安吉爾一樣生出翅膀,飛到天外去了。那些剃去秀發的女生,夠膽識,夠自信,只是,都有著怎樣的容顏?
又在上海,見到許多染發的女子,絕大多數,也令我疑惑。金發、紅發……那是白種人的。白膚而金發、紅發……天生的配。東方的女子,總是透出淡淡蜜色的黃種女子,除了一頭天然的烏發,還有什么異樣的發絲,能壓得住陣腳?
古典的云鬢,千年的青絲,依然被無盡地懷想著,玩味著。于是,我悄悄地想,女人,尤其正青春著的,千萬要珍重青絲啊,染頭發、剃光頭,誰知一刀下去,剪斷的是怎樣的心情,等它復原,又需多少等待的時光。
輕輕一扯,就會有微微疼痛的斷裂之聲。那是亙古已有的青絲,精魄之所系。
《紅樓夢》讀后感4
張愛玲曾這樣評價過《紅樓夢》——有人說過“三大恨事”是“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第三件不記得了,也許因為我下意識的覺得應當是“三恨紅樓夢未完”。
周汝昌也曾這樣評價過《紅樓夢》——使我們中華民族的一部古往今來、的“小說”。從所有中國明清兩代重要小說來看,沒有哪一部能像《紅樓夢》具有如此驚人廣博而深厚的文化內涵的了。
《紅樓夢》到底是本什么樣的書呢?我花了半個月的時間研讀了一下《紅樓夢》,才理解了為什么有那多人鐘情于它,為什么有那么多人研究“紅學”。
就思想內容來說,《紅樓夢》有著卓越的成就,在藝術技巧上也有同樣的很高的造詣,前幾天在網上看過有法國人這樣的評論說,《紅樓夢》的作者具有普魯斯特敏銳的目光,托爾斯泰的同情心,繆塞的才智和幽默,有巴爾扎克的洞察和再現整個社會的自上而下各階層的能力。
曾經對《紅樓夢》的認識僅限于寶玉,黛玉和寶釵之間的愛情,也曾為過他們的愛情而嘆息,可惜。現在重讀一遍,就像品嘗濃郁的茶一樣,覺得愛情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個不能缺少的元素罷了
《紅樓夢》這本名著是曹雪芹以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賈、史、王、薛四個家族為背景,并且以賈府家事利益和寶玉的一生為主題,通過對這個封建家族由盛到衰的過程的講述,揭露并深刻批判了腐朽和黑暗的封建社會,并暗示著封建社會走向滅亡的趨勢。
《紅樓夢》第一章就講了一個神話,在靈河畔那一抹降珠草,受神瑛待者灌溉,又因灌溉過多故五內郁結。到最后石頭變成了神瑛待者,神瑛待者又如何成了寶玉,我們不知道,只覺得充滿著神話的神秘和浪漫的色彩,頗引人入勝。
書中的金陵十二釵是核心的一部分,分別寫林黛玉、薛寶釵、賈元春、賈探春、史湘云、妙玉、賈迎春、賈惜春、王熙鳳、賈巧姐、李紈、秦可卿十二個奇女子。每個女子都有不一樣的命運,她們統統被放在了“薄命司”。與此對應,在歌曲的最后,寶玉又形象的對其,像欠淚的淚已盡的黛玉,富貴的金銀散盡的寶釵,欲知命短問前生的元春,分離聚合皆前定的探春,還有為官的家業凋零的湘云,無情的分明報應的妙玉,欠命的命已還的迎春,看破的'遁入空門的惜春,癡迷的枉送了性命的鳳姐,有恩的死里逃生的巧姐,老來富貴也真僥幸的李紈,冤冤相報豈非輕的可卿。所謂紅顏薄命,也就如此了吧。
開頭曲《枉凝眉》中這樣唱道“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曹雪芹運用了詩歌,繪畫,書法等各種藝術手法,詮釋了這樣一部笑著含淚的悲劇,
魯迅曾這樣評價過,《紅樓夢》是中國許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這名目的書。誰是作者和續者姑且勿論,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在我的眼下的寶玉,卻看見他看見許多死亡;證成多所愛者當大苦惱,因為世上,不幸人多。惟憎人者,幸災樂禍,于一生中,得小歡喜少有罣礙。然而憎人卻不過是愛人者的敗亡的逃路,與寶王之終于出家,同一小器。
《紅樓夢》讀后感5
《紅樓夢》又叫《石頭記》,介紹的是賈、史、王、薛四大家族從開場的榮華富貴到后來逐步衰敗,最后滲淡落幕的故事。作者曹雪芹在整理這個故事時,內心深有感觸,題了一首詩,詩這樣寫道:“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詩雖然內容簡略、文筆淡雅,卻充分描述了作者的感受和隱隱的期望。
《紅樓夢》中的人物眾多,各有特色:有懦弱怕事的迎春;舉止大方的探春;精明能干、機關算盡的王熙鳳;浪漫、豪放的史湘云;直率、任性的晴雯;善良、聰慧的平兒…在一眾人物中,作者重點寫了三個人:林黛玉、賈寶玉和薛寶釵。這三個人物幾乎貫穿了整部小說。
林黛玉從小就體弱多病,被林氏夫婦視為掌上明珠。不幸的是,黛玉的母親在她幼年早逝,父親無奈之下只好把她送到外祖家生活。外祖家的生活尤其風光,府中又十分富貴。寄人籬下的黛玉在那里事事小心、步步謹慎、不肯說錯一句話,行錯一步路,生怕被人恥笑;賈寶玉剛出生時,嘴里就含著一塊寶玉。賈家都把這塊玉視為他的命根子,賈母平時也是把寶玉寵得不成樣子。所以,他隨心所欲,完全跟著感覺走,只干自己想干的事情。在外人看來,他時而甜言蜜語,時而瘋瘋傻傻;薜寶釵出生名門,舉止端莊。她父親在世時就十分疼愛她,親自教她讀書識字。雖然她有個哥哥,但是哥哥整天吃喝玩樂、一事無成。在這種情況下,寶釵很早就在家中幫助母親料理家事,分憂解難。
這三個人物中,寶釵的性格最為隨和,時刻都會像一個大姐姐一樣去安慰自己的弟弟妹妹,在三人之中她的年紀最大,做法最理智、頭腦也最清醒;寶玉在三人中排行老二,卻總是扮演一個被勸服或被安慰的角色。他性格執著,有時執著的讓人有點看不下去。但是,寶玉身上有一點讓我佩服:他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會非常認真、勇往直前、干脆利落;黛玉在書中被描述成一個敏感、孤傲、追求完美的女生。她比較好強,不愿給人添麻煩,即使是自己生病時,也不想讓他人知道、讓人擔心。如果發覺自己做錯了事,也會非常慚愧,及時彌補。
我之前讀過一本書,書里提到每個人的性格跟他個人的經歷和所接受的教育有非常大的關系。其實,無論是寶玉、黛玉還是寶釵,或是《紅樓夢》中的任何一個角色、我們和身邊的`任何一個人,性格都會受到自身經歷的影響,所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局限。
就連曹雪芹本人,也是如此:曹雪芹生活于18世紀上半期,在曹雪芹的童年時期,他過著錦衣玉食的富貴生活,喜樂無憂。后因叔父騷擾驛站、織造虧空,全家被查抄,不得不遷居北京。從此,曹家日益衰敗、生活凄苦,曹雪芹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逐漸過上了隱居的生活,在隱居的這些年里,他創作了一生唯一的一部小說--《紅樓夢》。正因為有了切身的經歷和體會,讓他體察到世間的人情冷暖,他在寫《紅樓夢》時才能更好地刻畫人物,描寫故事沖突。
從曹雪芹的身上,我也看到了另一種力量。在逆境中,有人的自暴自棄,有的人卻選擇迎難而上,積極地面對生活。我希望自己也能擁有這樣的力量,勇往直前、向善、向上。
《紅樓夢》讀后感6
沙上的痕跡早已被大海掩埋,可當我們回首,那海螺靜靜的躺在沙灘上,放著憂傷的旋律,訴說著被掩蓋的一切……
每件事物都有魂,詩魂是詩人賦予的,而在曹雪芹筆下,他賦予花最潔的花魂——林黛玉。
在那個昏暗的朝代,到處彌漫著腐朽的氣息,但在一角,卻綻放出一朵潔白的花。
她體態嬌弱,風流標致,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似弱柳扶風,身體面龐雖怯弱,卻有一種自然的風流態度。
她像縷輕煙,需小心翼翼去呵護,否則一絲微風,她就會消香玉隕。似琉璃的她則是仕宦家的掌上明珠。
她出身于鐘鼎世家,書香之族,是林如海和賈敏的女兒,但因母親過世,又無親生兄弟姐妹,外祖母便接來榮國府撫養,結識了寶玉寶釵等許多人,雖然府上人都對她不錯,但一種寄人籬下的凄感卻籠罩著她,常暗暗流淚,身體更加病弱。
黛玉葬花是曹雪芹最好的一筆。一次,花兒落了,寶玉要把他們丟進水里,黛玉怕它們流到臭水溝,便把落花放進錦囊中,埋在土里,這是黛玉第一次葬花。第二次葬花,是因為和寶玉發生誤解,借葬花來表達本身的苦悶,芳華易逝的傷豪情緒,于是便有了《葬花詞》,來暗示自己。
她的葬花,是近乎完美的行為藝術。潔白的花,經歷艷麗的一生,最終落下,落下后,遠遠離開那充滿昏暗的`世界,靜靜回歸大地,去一個沒有喧囂,沒有陰謀的地下,她就是這種藝術。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落花曾經一時驚艷,但待春秋已過,便紛紛落下,卻沒有誰會去憐惜,唯有她……華麗的登場,最終卻落寂的離去。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這是花的一生,也正是她的一生。她有著令人悲痛的命運,她也渴望一個美麗的結局。可這個脆弱的女子卻總是被現實蹂躪,碾碎……“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這柔弱的女子,卻整天生活在勾心斗角,陰謀詭計中。“”愿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她也曾想過放棄生命,跟隨落花歸去,但”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最終”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黛玉身上有一種濃濃的貴族氣質,她清高孤傲卻超凡脫俗宛若仙子,她身世凄苦卻才情過人詩冠群芳,她敏感多疑正是她高貴而又自尊的表現,她時時刻刻維護著自身的人格尊嚴,從不向世俗禮法低下高貴的頭,她孤苦無依的生活境遇造就了她清冷孤傲的貴族氣質。如果寶釵屬于樸素高潔黛玉就屬于高雅浪漫。
她是枝頭桃花最艷的一朵,雖可以左右擺動,擺脫不了枝莖縛束著,除非,華為春泥。她是天上最潔的云一朵,雖可以自由飄蕩,卻逃不出天的籠罩,除非,化雨落下……她的生,如詩,如畫,如凄,如慘,長歌當哭,動人心魄;她的死,如詩,如歌,如夢,如幻,異常美麗,異常動人……
她是花,不,她是花魂,是花的升華!她追求純潔,不讓自己有一點污染,不愿被污受辱,不甘低頭屈服,永遠孤傲的仰著頭向著太陽!她雖隨落花離去了,但她孤傲不阿的精神卻一直回蕩在這世間……
她是一曲鋼琴曲,一生都是落寂,聲音優美似水,細聽卻透著另一種韻味,當完成最后一個音符,琴聲依舊回蕩在上空……
《紅樓夢》讀后感7
群艷大觀中,柳弱絮春風。惜花與度曲,笑看利名空。
元春在宮中,想來也是寂寞無趣,思家無處可訴。只能抓住一點點的燭火熒光,以慰溫暖。
平日里為人處事隨和一些,需要幫忙的時候別人也愿意。鳳姐的嘴,成與不成的,全在掌握之中。事情來了,理由想想便有了,還合情合理。在她的手里,翻云覆雨,甚至顛倒黑白,不在話下。
賈政干預了這件事,鳳姐就沒辦法再說什么話了,只能威逼利誘賈璉。“頭一梗”、“筷子一放”、“似笑不笑”,女領導不高興了,動作描寫的簡直傳神。
賈蕓求錯了人,每次找賈璉不會空手,自然打了水漂。賈璉的十句話不如鳳姐一句管用。求生活,求生存,各自的痛點。
供給肯定是足夠用的,賈芹隨手就給人一塊,自己還能留下不少了。鳳姐像是搖錢樹,賈府里很多人對她應該是又愛又恨吧。
庚辰眉批:大觀園原系十二釵棲止之所,然工程浩大,故借元春之名而起,再用元春之命以安諸艷,不見一絲扭捻。
元春偏愛寶玉,欣賞姊妹的才情,況那花園冷落了也不好。
寶玉喜出望外,挨不了一刻,不啻驚雷。賈母也是溺愛。“一步挪不了三寸,蹭到這邊來”,極不情愿。動作上和劉姥姥極像,姥姥是羞恥感,寶玉是害怕。
“趙姨娘打起簾子”,她是丫鬟,雖然做了賈政的妾。探春、惜春、賈環比寶玉小,所以站了起來,足見家教之嚴。大家族更注重倫理禮教,得靠這個來管理約束,人一多,麻煩就多。
賈政剛對寶玉有幾分好感,不成材的氣啊,難消。好歹保住了襲人的名字。蒙混過關交了差,好高興呀。襲人真真是姐姐母親的角色,我的心思都在你身上了。
各人住的地方和其性格是十分搭配的,就像是為他們量身定做的院子。和姐妹們一同搬進園子中去,是寶玉最快樂的時光了,也是那些女兒們最快樂的時光,美好到心碎。
詩句的含義好幾重,實景,聯想,名字,仿佛看到花園里寶玉無所事事,恰好看到一處景色,再想到身邊的女子,偶得一妙句。別人奉承幾句,就得了意,在所難免,誰能經得住夸呢?讀書之事自然是拋在腦后。再好的日子也有過慣過膩的時候,來來去去就是這些東西,這些人,煩了,該有些新鮮的玩意兒了。
茗煙收拾來的書是禁止貴族子弟看的,大約就是小黃書一類的`,在當時是這樣。現在看《西廂記》,大家都可以接受,還覺得言辭優美,禮教盛行的時候是嚴厲禁止的,傷風敗俗。
花瓣“落的滿身滿書滿地皆是”,讓我想到“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美不勝收。寶黛是心有靈犀的,世間知己,兩小無猜,甚至是完美的情感,滿足了我對愛情的最美幻想,尤其是黛玉聽從寶釵教導之后。
黛玉憐惜花瓣,比起寶玉的癡情來,有過之而無不及。這個畫面讓人充滿憐愛之情。
蒙府側批:兒女情,絲毫無淫念,韻雅直至!
寶玉大概這輩子都騙不了黛玉了。那時候女孩對于婚姻愛情的事情是極為避諱害羞的,寶玉如此吐露,是受不住的。黛玉又是渴望這樣的話語的,她一直想印證。
“偶然兩句吹到耳內,明明白白,一字不落”,無不令人心神蕩漾。
落花,流水,美人遲暮,花便是紅顏,身世飄零,哀及自身。
《紅樓夢》讀后感8
俗話說:“男不看紅樓,女不看西廂”,一直以來我認為《紅樓夢》是一部憂傷的書,它不像《水滸傳》和《三國演義》那樣涉及歷史、軍事、神話而吸引我。但媽媽說:“《紅樓夢》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總有它的與眾不同之處,不妨一試。”就這樣,今年暑假,我開啟了我的《紅樓夢》閱讀之旅,沒想到它的情節是如此的跌宕起伏,令我愛不釋手。
我很佩服作者曹雪芹,他能把書中的人物寫得那么栩栩如生,仿佛就站在我面前。無論是寶釵躡手躡腳地撲蝶,最后香汗淋漓、嬌喘細細;還是晴雯天真率性,要求撕扇來解氣;又或是湘云醉臥青石,被芍藥花飛了一身,每一個人物都如此生動傳神,躍然紙上。在這本書里,人們最記得的人,莫過于林黛玉了。她強烈的自尊心,讓她在寄人籬下的處境下,變得敏感多疑,因此曹雪芹用“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恥笑了她”這樣的句子來描述她在大觀園里的生活。
看似簡單的句子,卻好像把林黛玉的一言一行生動地展現在讀者的眼前。“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也許有人會說花謝是自然規律,而黛玉以花自喻,對落花的哀悼其實也是對自己的哀悼。曹雪芹用這樣巧妙的方式暗示了林黛玉的悲慘結局。主人公賈寶玉更是一個性格鮮明的人物。表面上看他好像不學無術,不讀圣賢書,還要嘲諷熱衷功名的人是“國賊祿鬼”。然而作者塑造賈寶玉這個人物就在于流露他對當時社會現象的種種不滿,對孔孟之道的.批判與挑戰。不得不說當時的曹雪芹思想覺悟是很高的,他能夠寫出賈寶玉這樣一個封建叛逆者形象,讓我十分佩服他。這本書的劇情引我入迷,曹雪芹高超的寫作手法更是《紅樓夢》吸引我的地方。
《紅樓夢》這本書讓我從中學到了很多寫作手法。比如王熙鳳出場時的特點是未見其人,先聞其聲。這樣寫,一下子就表現出了她身份地位的與眾不同,更是寫出了她的潑辣性格。又比如寫《林黛玉進賈府》這章時就是通過林黛玉的視角對賈府眾人的容貌、性格進行了描寫。再比如劉姥姥二進大觀園時,劉姥姥一句“老劉老劉,食量大如牛;吃個老母豬不抬頭!”引得眾人大笑。作者根據每個人身份地位的不同和性格特點可以寫出多種笑態:湘云豪爽開朗,所以笑得一口茶噴出來;黛玉天生嬌弱,因此是扶著桌子叫“噯呦”;寶玉在賈母面前愛撒嬌,才會笑得滾到賈母懷里。而傭人只能躲出去蹲著笑或忍笑……我覺得以后我在寫作時可以學習《紅樓夢》中的這些手法,并且多注意一些細節描寫。當然,所有的細節描寫都是源于生活,只有在平時的生活中注意觀察,才可能寫出精彩而又令人難忘的文字。
我讀《紅樓夢》時而高興時而憂傷,時而憤怒時而感慨萬千,我的心情也隨著書中情節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紅樓夢》不愧是中華文學史上一顆耀眼的明珠,值得大家細細品味!
《紅樓夢》讀后感9
作為一部時代的著作,《紅樓夢》是了不起的,它是舊時代的“反骨者”,它從女性的視角來出發,尊重女性,賦予女性無比高尚的地位,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給人們帶來了一種全新的、前所未有的東西。在當時女權低下的時代,他卻能反其道而行之,刻畫出一個個個性鮮明,敢愛敢恨的女性角色。《紅樓夢》不僅是女性的頌歌,也是女性的悲劇。
故事的中心地位是賈寶玉和他的表妹林黛玉、和表姐薛寶釵之間的愛情婚姻糾葛,在書中,顯而易見的,賈寶玉心里更多的是他那靈動的知己表妹林黛玉,而不是強勢的薛寶釵。但是對于一個龐大的家族體系來說,孱弱的林黛玉顯然無法擔任一家主母的角色,而強勢的薛寶釵是正好適合的。可想而知,他們的選擇絕不會是有些任性的黛玉。至此,一樁包辦的婚姻就此產生,就造就了寶黛二人后來的悲劇。在那個封建的社會,封建的婚姻制度,封建的道德禮教。受到封建社會荼毒的,當然不止寶玉和黛玉,還有一大群少婦少女,守寡的史湘云、李紈,出嫁一年便被丈夫折磨死的賈迎春,悲觀絕望出家的賈惜春……等等。如此顯貴的上層社會的女性尚且如此這般悲慘,下層女性所受到的折磨,可想而知。這是一個時代的女性悲劇。女性們在那個時代,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一身的際遇無法言說,在那個可怕的悲劇時代,女性是不值一提的,如同男人們把玩的“寵物”。在這么一個男尊女卑的社會環境中,男人們很難變成了大男子主義。
作為當時代的“新”人,為貴族家庭出身的賈寶玉,沒有像其他男性一般的蔑視女性,而是給了女性足夠的'尊重和愛護。在當代,一個丫鬟如何敢生主人的氣,在當時,有十條命都不夠砍的,而賈寶玉的丫鬟卻敢,如果不是給予足夠的尊重和愛護,又怎么敢如此放肆。所以,大觀園中所有的女性都喜歡寶玉,都愿意與這個“混世魔王”一同玩耍,這不僅僅是因為寶玉對女性有著基本的尊重,更是因為他把女性當成一個人。并且賈寶玉對女性的評價也是極高的,所有女性在他的眼里都是“水做的骨肉”,而男性在他眼里也是“泥做的骨肉”,他見女兒便覺得清爽,見了男兒就覺得臭氣熏天。這就足以表示了賈寶玉對女性的尊重。
作為《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無疑是成功的。他不僅敢于為女性發聲,他還給人們帶來的東西是前所未有的。帶來的影響也并非一時,直到今日,《紅樓夢》對人們的影響還是不可估量的。書中的賈寶玉不可或缺的可能也帶著曹雪芹的影子。正是因為有了作者本人的認識,才有的書中人物形象的生動。才能如此準確無誤的反應當時的社會問題,才能令如此多的人產生共鳴。
雖被人評為“滿口荒唐言”但是這“荒唐言”卻自有其道理,不同于其他官僚的冠冕堂皇,個中道理又有多少人才能夠理解,作為當時代的“另類”,曹雪芹所忍受的壓力與所遭受的際遇,并非常人所能想象,才能寫出如此富含道理的著作。
對于如此富含哲理的著作,《紅樓夢》不失為時代的瑰寶,文化長河中璀璨的明珠。他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一時的影響,其個中的價值,更是需要人們去深深的體會,作為一個時代的“新”書,它所帶給人們的,何止是“新”,更是帶給人們一種全新的價值體驗。以自身為主體的際遇,更是為書中的內容增添了其影響力,增添了書的魅力。
《紅樓夢》讀后感10
我總以為紅樓夢的偉大之處在于它體現了一種敗落的趨勢,不管是家族的,愛情的,仕途的,都是走向沒落,這在喜聚不喜散,愛好大團圓結尾的中國古典小說中并未幾見。
我不得不感謝續者高鄂,盡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讓黛玉死了,管她登仙還是辭世,至少她別了寶玉,很好很好。
不是說我天生殘忍喜歡看別人的悲劇,但是,不是有句話說嗎?因禍得福,焉之非福?對于黛玉這樣一個脆弱的封建少女來說,死,是她的解脫,是她所有悲劇的終結,是她的幸福。當她在地下安靜的沉眠時,看著寶玉仍在凡世尋找出路,不得不說,她還是幸福的。
或許兩個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該相遇,由于生活不是浪漫,生活會將浪漫消磨得一干二凈,終極,紅玫瑰變成了墻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著的白米飯。所以,就讓浪漫在最美的時候畫上句號,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憶。
可是也許你會說,黛玉死的很悲慘,一點也不浪漫,關于這點,我是不贊成高鄂的續書的,也許曹雪芹的本意非此,也許黛玉確實應該淚盡證前緣,這樣不是更好嗎?她牽掛著寶玉,用她全部的熱情為這一知己痛哭,懷著深深的思念,這樣的死,何嘗不是高貴神圣的,然而高鄂沒有這樣寫,他終極讓黛玉很庸俗的指天憤恨,氣極而亡。這不象我們熟悉的那個高傲自賞的黛玉,反而象個情場失意的一般女子。
盡管如此,她終極是在賈府垮倒前離開這是非之地的,否則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么大的刺激。寶玉是個紈绔子弟,他不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他能給予黛玉的實在很少,談不上保護與安慰,他自己尚且是需要別人保護的弱者,所以在他身邊,黛玉是得不到幸福的。
所以能帶著回憶離開他,是一種幸福。寶玉自己能給予黛玉的'只是幾句好話,他連癡情都談不上,看看寶釵的下場,不得不說黛玉是幸福的,當然有人說寶釵需要的只是寶二奶奶的寶座,她并不在乎寶玉,是這樣嗎?難道有一個天生喜歡孤獨的女子嗎,不管怎么說,寂寞的獨守空房總是悲慘的。何況所謂寶二奶奶的寶座她是不是坐上了還是個題目。
假如賈府不倒臺,至少寶釵還有容身之地,至少沒了丈夫還有富貴,但是不是這樣呢?終極賈府淪落到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凈的地步,那寶二奶奶的頭銜之于寶釵還有何等意義呢?沒有幸福的生活,沒有丈夫的關愛,寂寞的獨自生,獨自死,難道不是更大的悲劇嗎?
我一直疑心寶玉并不是由于黛玉而離開賈府的,否則他不會娶寶釵。他終極的出世是由于他的世界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他的象牙塔坍塌了,他終于明白他的斗爭,他的思想實在全部是依附著家庭,他的家倒了,他的一切也完了,什么思想啊,斗爭啊,統統沒了,他不得不離家出走,也許是為了避禍。
可以試想一下,你能想象黛玉洗手下廚做羹湯的場景嗎?
《紅樓夢》讀后感11
“說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癡。”隨著寶玉了卻塵緣,紅樓一夢終于歸結。也許是由于閱歷過淺,在這一部綿長細膩的經典面前,我竟有些啞言,如同涓涓溪流無意間初入大海,《紅樓夢》那高不可攀的藝術性與思想性,即便是在世界文學作品中,也理應。
若是把《紅樓夢》單純地當x悲劇來讀,未免低估了其中的內涵。寶黛的愛情悲劇,固然反映了封建時代的x那時有情人難成眷屬的無奈、痛苦,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曹雪芹對封建制度的抨擊。而賈府上上下下所有的人物,是否都可以代表封建時代某些典型的人物?賈府的興衰史,是否又可來影射中國整個封建社會的興盛與衰亡?當然,這都是一些宏觀的角度。就個人而言,賈府的命運是否也就是曹雪芹及其家族的命運?他思想的先進,又未嘗不是隱含著對功名未就的抱怨?
這些的確是讀過《紅樓夢》之后應有的共識,但從那些華美傳神的文字背后,我讀出的則大多是曹雪芹對后人的諄諄教誨。
每每讀到賈府豐裕的家產,諸如黃金幾千兩,白銀幾千兩,綢緞多少匹,總會隱隱擔心,如此富貴的家族到底能不能成功地延續下去,畢竟“富不過三代”的定律似乎很少被打破。果不其然,賈府中鮮見勤奮的身影,大多是笙歌不斷,鼓樂不休,結果難逃敗落凋敝的命運。這不免為我們敲響了警鐘:由簡入奢易,由奢入簡難。另一個生動的例子,就是曾經活躍于歷史風煙中的那一群五陵少年。他們多是皇親國戚的'后代,大富大貴,衣食無憂,不必考慮學業,不必操勞生計,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讓他們變得百無聊賴。為了打發難以消磨的時光,他們互相攀比,互相炫富,為非作歹,花天酒地,結果如何?終被世人遺棄,被歷史遺忘。
現今中國人常懷著一種暴富的心態,各式各樣的奢侈品難以滿足其欲千金散盡的胸懷,更為可怕的是,這種風氣正逐漸蔓延至年輕一代的學生身上,并且就發生在你我身邊。不難想象,這種無節制的享受最終將演變成國民性,讓整個中華民族都失去前進的x更難以完成復興的使命。這并不是危言聳聽,巴西的一只蝴蝶揮動翅膀尚能引發美國一場龍卷風,一代一代的“耳濡目染”又何嘗不會釀成不堪的悲劇!我不愿再進行痛斥,柏楊先生早已發出振聾發聵的吶喊,我唯愿獨修其身,卻又不忍責任的折磨。
整個社會的大風氣,早已不是你我能夠左右的了,保持住內心的一方凈土,是周國平先生、余秋雨先生、王蒙先生等,以及所有有良知的讀書人的心愿。我愿做這樣的踐行者,踐行著心中永遠簡樸安靜的生活,踐行著美好的祈愿。想必曹雪芹先生也是這個意思,字里行間,他仿佛在對我們說,一切繁華都是紅樓一夢,何苦為兒女情長苦苦糾纏,何苦為人情世故操勞奔波,何苦為瑣屑小事爭喋不休,何苦為追求金錢嘔心瀝血,何苦徒增無盡煩惱。心安即是歸處。
雖然《紅樓夢》只是一部文學作品,但它真是把“人”寫絕了:人的美好,人的智慧,人的劣性,人的悲哀。讀這樣的作品,我們便懂得了自己,懂得了我們的家庭,懂得了我們的民族國家。向曹雪芹先生致敬,正因有了他,榮辱興衰、人性冷暖盡收眼底。向那些努力修行品德的志士致敬,英雄造時勢,唯愿不再是個。
《紅樓夢》讀后感12
青春:自我個性的彰顯
大觀園是特別為了接駕元春貴妃回賈府省親而蓋。元春走后,為了不荒廢大觀園的美麗風景,就給這些弟弟妹妹住進去了。在這里,一步一景,別有洞天。
這里更是賈府少男少女擺脫教條,擺脫繁文縟節的倫理文化的秘密基地。
這群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渴望一種來自對生命的探索,對個性彰顯的渴望,對情義,對文學的追求,趁著大家長賈政在外出差,創辦了海棠社。大家志同道合,憑著對詩歌的濃厚興趣,約好定期組織聚會,用自制的游戲規則,進行詩歌的創作比拼。
社團是賈家三姑娘探春提出,她的邀請函中表達用詩來作為聚會的主題,讓大家圍繞著共同的愛好、興趣,擺脫現實中對名利的追求和奪取,從而找到更高的生命理想。
在儒家倫理思想的長期壓抑下,每個年輕人都渴望得到個性上的彰顯。渴望突破牢籠,渴望權威,渴望叛逆。海棠社規定,每個參與的人都必須給自己取號。這是他們擺脫倫理,渴望顯露自我的方式。因為青春就是自我的彰顯。
深入骨髓的世家文化熏陶
海棠社充分展現了大家的內心對于美的追求和向往,一種高雅的生命情趣。探春創辦詩社前,寫的.邀請函,先是讓讀者窺探了這群孩子隱藏的文化底蘊。
第一次正式的詩歌比拼,大家用菊花做賓,用人做主。分用12種人與菊花不同的對話來擬詩。這一場比拼,每個人可謂是信手拈來就是一首詩,每首詩包含的典故足以證明,賈府的少爺小姐們平時在飽讀詩書上沒少下功夫,每個人作的詩充分展現了她們的品味與生命哲學。從這一首首詩歌中,窺探出他們的文化的深厚。不禁思考:他們小小年紀,怎么會具有如此超越一般小孩的品味和文化底蘊?
我想這大概是源自貴族文化的傳承吧。貴族的傳承不是物質的傳承,而是文化的傳承。富不只是財富,更是精神上的富裕。賈府的孩子們從小在這個家族中耳濡目染,傳承了貴族的精神與文化。文化已經滲透在他們日常生活中,在他們身上,有著深入骨髓的高雅。
就如,家常螃蟹宴后,大家酒足飯飽,即興就這螃蟹作詩;又如,寶玉與戲子蔣玉函在酒樓行酒令,每一個酒令都是詩,夾起一塊食物就要念出食物有關的詩句。再如,牙牌酒令,一副在我看來滿是小點點的牌,他們卻能以此聯想,吟誦出名人詩句,由衷讓人佩服。
文化是滲透在人身上的,自然而然散發的氣韻,這是如此著迷的東西。高雅的文化追求讓賈府的這些人與普通的家庭的小孩區別開來,它讓人擺脫庸俗,讓人對生活更加熱情,讓人有更高的生命覺悟。
成為有生命情趣的人
上周公司年會上,一位女領導向我們分享,她想成為貴族女人。有人便告訴她,她成就不了。因為貴族是幾代人的文化傳承。然后她總結了一句:既然不能成為貴族后代,那就努力成為貴族的母親吧。
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貴族家庭,但大部分都是普通家庭。我們都是普通家庭出生的孩子。然而,我們的內心也有著對美好的向往,所以我們不斷地讀書,擺脫俗氣,努力讓生命得到更高的層次。
記得素黑說“我們出生的意義,就是不斷地優化上一代,讓一代比一代好,這就是文明的意義”。愿所有沒能擁有像賈府這樣貴族出生的人,都能夠找到自己生命的情趣,并不斷地堅持我們所追求的。讓我們心懷好夢,讓這美好永遠地流傳下去。
《紅樓夢》讀后感13
最近,因為疫情,所以只能宅在家中。閑來無事,我不禁又從書架上取下了許久未看的《紅樓夢》。前前后后已經讀了不下十次,每次重品,都會有所收獲。就比如這次,我又發現了幾處新奇的地方。
首先,我不討厭寶釵了。曾經,我一度討厭薛寶釵這樣一位人物,因為她是寶黛二人之路上的一塊絆腳石,處處心機。她起初只是為了進京參選公主郡主入學陪侍的,卻一住就住下來了。特別是在講述冷香丸和誤聽小紅墜兒談話的情節中,厭惡感達到了極致。但是現在看來,我覺得寶釵只是個很正統的人,沒有那么壞。人家確實身子不好吃那么一味藥,那一串瓔珞上的字也是賴頭和尚送的和她本人意愿沒什么關系;而且,她使得“金蟬脫殼”的法子其實只是想要裝作聽不見,并沒有惡意嫁禍給黛玉的意思。她那時的心理活動當真讓我覺得她其實是個正統的女子,她把屋中二人歸為奸淫狗盜之人一列。我現在更是在想,寶釵那么好大家怎么可能不喜歡她。她處處周到,不耍小性子,待人隨和,樂于助人,還是長輩眼中的乖姑娘,在現在看來可就是萬人迷了。反觀黛玉,拋開她在我們眼中的主角光環,在現實中她可能在性格方面就有些瑕疵了,或許說是難伺候。
第二個讓我比較新奇的是,我現在看薛蟠覺得他是個很有趣的人物。書中第二十六回中有這樣一段話:
“薛蟠道:'要不是,我也不敢驚動:只因明兒五月初三日,是我的`生日,誰知老胡和老程他們,不知那里尋了來的:這么粗這么長粉脆的鮮藕,這么大的西瓜,這么長這么大的暹羅國進貢的靈柏香熏的暹羅豬、魚。你說這四樣禮物,可難得不難得?那魚、豬不過貴而難得,這藕和瓜虧他怎么種出來的!我先孝敬了母親,趕著就給你們老太太、姨母送了些去。如今留了些,我要自己吃恐怕折福,左思右想除我之外惟你還配吃。所以特請你來。可巧唱曲兒的一個小子又來了,我和你樂一天何如?'”
有一說一,薛蟠,十幾歲第一個少年郎,的的確確文化水平不那么高,可這一段話中,連著幾個“這么”讓我覺得他講話的方式很好玩,他在講這段話的時候,也一定用兩只手在空中起勁地比劃了吧。“左思右想除我之外惟你還配吃”這句讀來更是讓人啼笑皆非,心想著誰給他這么大臉的。他雖然才學上不那么過得去,在好色方面尤為出眾,在鬧事方面更是頂呱呱,在現代社會中可以算是一個問題少年。可他其實本心并不壞,只是因為早年就喪父,一個母親就他一個兒,所以對他過于溺愛而造成的這種紈绔子弟風。
但之前也說了,雖然他不學無術做過些壞事,但是他本心不壞,他其實是一個很重情義的人。他很識人情,在這藕和瓜上面更能看見不一樣的東西,價值這樣通常被放在第一位的標準反而被他挪后了,他知道這鮮藕和大西瓜是夢晨的珠子。而且他重情又孝順,確實難得。后來他的結局也只是想要說,浪子回頭金不換。薛蟠不是一個壞透的人,他或許是個壞人但有很多優點。事實上,壞人和好人很難界定。
另外,薛蟠的另一個場景讓我覺得他很有趣。出自《紅樓夢》第二十五回,薛蟠又是護著薛姨媽,又是護著寶釵的,手忙腳亂的模樣肯定令人忍俊不禁。
《紅樓夢》是一本鴻篇巨制,是中國傳統文學中的一樣瑰寶,是一部反應現實社會的鏡子,應細細品。
《紅樓夢》讀后感14
說不完的《紅樓夢》,更有道不完的金陵十二釵。細讀原文,感想頗多,今天特別想說說兩位女主角。
不久前,我聽過一件真人真事,是說上海有一條小街,街上開了一家很平常的小餐館,餐館的名字叫“瀟湘館”。有一個路過的人看到了,就進店憤憤不平地質問餐館老板:你的店怎么能叫瀟湘館?瀟湘館是林黛玉的住所。可見這位紅迷朋友是多么的喜愛林黛玉。
曹雪芹把林黛玉、薛寶釵同列金陵十二釵正冊之首,合用一首判詞:“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可見曹雪芹對黛釵的喜愛和重視。
雖然她們在性格、待人處事的方式上截然不同,但她們都是才貌雙全的女子,而且喜歡同一位男子,可謂是情敵或者說是天生的情敵。有人評說:薛寶釵是林黛玉的克星,因為判詞上說的很清楚,林黛玉是一棵草,薛寶釵是冬日里的雪,雪是會把草凍死的,除非春風及時化了雪。
賈寶玉是稀缺資源,且看她們二人是如何爭奪這稀缺資源的?第一步:來到賈寶玉身邊。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林黛玉是早年喪母,賈母憐愛,親自派人把黛玉接到身邊,與賈寶玉同吃同住。薛寶釵是跟隨母親到京城走親戚,入住到王夫人家,本來自家在京城有房子,但偏要長期寄宿在賈家。
第二步:在賈府打造良好的人際關系網。首先對待重要下人表現,比如王夫人的心腹周瑞家的送宮花,一開始周瑞家的來到薛姨媽處,順便看望一下寶釵,寶釵是立刻起身,熱情接待,周到有禮,讓周瑞家的倍感親切與尊重。林黛玉呢?周瑞家受人之托把宮花(禮物)送到林黛玉手上,黛玉說:“是單送我一個人的,還是別的'姑娘都有?”周瑞家的說:“各位姑娘都有,這兩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別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給我。”其次對待同等地位人員表現。比如史湘云。她是一位表面風光實際窮酸的貴族小姐。林黛玉與其才華相當,時常與之比詩斗才,還在賈寶玉面前吃史湘云的醋(金麒麟與寶玉的金玉良緣)。寶釵則是與史湘云同臥聊天,深入了解史湘云不為人知,不愿人知的秘密。
在史湘云做東就客付不起費時,寶釵主動為其付費。深得人心。再次對待家中長輩表現。比如賈母為寶釵慶祝15歲生日的時候,賈母問她:“愛聽何戲,愛吃何物啊?”,寶釵點的所是賈母喜歡的戲和食物。就是對待人人嫌棄的趙姨娘,寶釵送禮物時也不從懈怠,讀后感一直用心對待。可以處事周到圓滑。黛玉對趙姨娘這些人都沒有什么特別的動作,好像事不關已,高高掛起。最后是對待賈寶玉的表現。林黛玉是哭鬧多,動不動在寶玉面前撕扇子、剪香囊。但賈寶玉本著不管自己對還是錯,最后都是認錯的態度。兩人相知相愛。寶釵從來都不在賈寶玉面前哭鬧,只是默默付出。但寶玉一直都不贊同寶釵的求取功名的觀點。
第三步:盡人事,聽從父母之命。自由戀愛在今天是再平常不過,但是在她們那個年代只有父母之命。賈寶玉的父母看重的是誰更與之門當戶對。半點由不得寶玉做主。林黛玉的悲劇是注定的,是封建社會禮教的犧牲品。寶釵就幸福了嗎?也注定幸福不了。雖然不知道曹雪芹最后真正怎么寫寶釵的結局,但一定是悲劇。
《紅樓夢》讀后感15
紅樓夢是一部中外聞名的寶典,是我國古典小說發展到高峰的代表。我利用上個暑假把紅樓夢讀了一遍,覺得紅樓夢太深,太奇,太雜。作者的思想和藝術手法,我似乎只領略和欣賞的到其中的十之一二,的確,我現在雖然是個大學生,也不能完全領會其主旨。但在這,我還是想談談書中的人物給我留下的印象和多多少少給我的一點啟示。
首先,我想談談書中的男主人公賈寶玉,賈寶玉身上散發著許多新奇古怪的思想,從他銜玉落草起,他就整日與女兒廝混在一起,他欣賞和贊美女兒的天真,樂觀和無畏,感傷和體恤女兒的悲慘命運。他不喜歡仕途經濟且痛恨八股,認為文武百官都很虛偽,為考取功名而讀書的人是庸碌的。所以,他盡可能地與姐妹們玩笑嬉戲,能活一天就樂一天。死后,化成煙和灰,隨風而逝,無影無蹤。我認為這就是他的反叛和追求自由的表現。然后,在他的生命中,一件最重要的事情莫過于和林黛玉相愛了,但是他們的愛情被無情的封建制度和習俗扼殺了。在寶黛二人身上都燃燒著對封建制度的不滿和反抗,但他們這種反抗就像茫茫黑夜中的幾顆明星,無論它怎么閃,怎么亮,在封建制度和習俗這一毒熱的太陽出來的時候,他們就必須消失得無影無蹤,即使身不由己。林黛玉身為金陵十二釵之首,在她的身上的確洋溢著與眾不同的叛逆氣息,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個情節就是榮國府在慶元宵擺夜宴時,賈寶玉給林黛玉斟了一杯酒,林黛玉順手將酒杯送到寶玉唇邊,寶玉將順勢一飲而盡,這一舉動引起了在座許多人的.驚異和不滿。寶玉吃的是合歡酒,在當時,只有結婚了的男女才可以有這樣的舉動,但她二人卻置腐朽桎梏的封建習俗于不顧,一心追求自由和幸福,這不得不引起我對他們的敬佩。提起林黛玉,我相信讀者們印象比較深的就是他的眼淚了,正像她所說的她要用一生的眼淚來報答神瑛侍者,他這一生的確流了許多眼淚。首先,她的命運很不公,她自小父母雙亡,被迫寄人籬下,這使本來小性的她越發多淚了。其次,她要面對著“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風刀霜劍嚴相逼”的挫折和困惑。但在她的一生并不總是風霜和陰影,她也有陽光的時候。這主要表現在詩社的比賽中出類拔萃,贏得喝彩。與黛玉的才華不相上下的就是薛寶釵了,她的詩作的確雄渾深厚,但我在她身上最注意的并不在這方面。有的人認為寶釵的城府很深,的確,她為人深沉老練,做事總能顧全大局,不失體統,是一位標準的封建婦女形象,但我也為她感到悲哀,因為她太封建了,雖
然這樣做,贏得了周圍人的好評,但這卻恰恰葬送了她的幸福,在后面寶玉失玉癲瘋后,她雖然深知寶玉是為黛玉而瘋,且此時神志不清,嫁給他很可能喪失了后半生的幸福,但由于賈母和薛姨媽做出的決定,她也只好佯作滿意接受了。可憐的寶玉只能“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秼寂寞林”。我不禁悲寶黛,悲他們那無法締結婚姻的愛情,嘆玉釵,嘆他們那沒有愛情的婚姻。
以上是我讀完紅樓夢的感想,對書中內容的一點膚淺見解,紅樓夢確實深奧,書中的一個個鮮活生動的形象至今還活躍在我的腦海中,一個個大膽新奇的思想一直影響著我、直伴終生。
【《紅樓夢》讀后感】相關文章:
《紅樓夢》的讀后感03-23
《紅樓夢》讀后感06-13
紅樓夢讀后感06-14
紅樓夢的讀后感02-22
紅樓夢的讀書讀后感04-10
關于紅樓夢讀后感05-25
名著紅樓夢讀后感05-26
【精】紅樓夢讀后感03-09
【熱門】紅樓夢的讀后感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