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主持人工作心得體會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主持人工作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主持人工作心得體會1
從“內修”到“傳遞”——有感于優秀工作室主持人的分享
本次研修,我們得以與眾多優秀的省、市、區名師工作室主持人近距離學習和交流,無論是xx附小“抱團式”的優秀團隊、xx中學吳xx老師“家庭式”的工作室,還是xx小學“品牌化”的工作室;在聆聽他們無私的分享中,在參觀個性鮮明、特色各異的工作室時,我深深被吸引,由衷敬佩的同時,也深切感覺到自身的不足與責任。從“潛心內修”到“無私傳遞”是我對優秀工作室主持人的整體印象。以下分享兩個印象深刻的工作室。
(一)吳向東工作室——要把自己當回事
華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赫赫有名的吳向東老師其貌不揚,話語不多。他給我們分享的第一句話:“要把自己當回事,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吳老師的(科學、綜合)工作室成員并不局限于“指派的”學員,他的鳶尾花團隊成員遍布全國各地;他工作室的工作時間不只是在“跟崗期間”,而是在每時每刻。吳老師的分享就如他的外形一樣樸實無華。吳老師從(學員)“學什么”、“怎么學”、“如何出成果”三個方面簡明扼要地向我們介紹了他工作室的運作經驗。在短短的十幾分鐘分享里,我們也許不能“吃透”他的經驗,但我記住了吳老師說的:“學習要開放悅納”,“正確價值觀體系的建立才能改變教學行為”,“要讓成果系統化”;我更深刻理解了“學習和堅持是個人和團隊成長的生命力”。
(二)吳xx工作室——有思想,有幸福
xx中學吳xx老師的名字很硬(三個石頭),但她卻是一個柔軟、美麗、知性的優雅女性。她的(歷史)工作室讓人留戀:不僅因為工作室內的布置彌漫著“歷史感”——紅色底板金色門釘的大門、青瓦紅框的陳列墻、明晃晃的“文物”陳列柜、羊皮四方燈籠、古裝布衣裙、長案書桌;還因為她命名為“民師——普通的、草根的老師”、“明師——明白的、為明天的老師”、“鳴師——樂于爭鳴的老師”的工作室理念;更因為她有內容、有深度、有幸福感的工作室行動。吳老師說話慢慢的、柔柔的,不張揚但透著堅定。在吳老師徒弟——同樣成長為名師的雙學峰老師的分享中,我更深刻理解了工作室作為環境、平臺的角色和責任。我們需要建一個有思想的工作室,做一個有思想的名師,帶出有思想的學員;讓工作室有內涵,有溫暖,有幸福。
從“自話”到“對話”——有感于教師的交流協作意識
本次項目培訓最具活力的課程當屬“活動課程”,從第一次“認識他人”的拘謹,到“認識自己”的投入,再到“幸福你我他”的瘋狂,我們這些以四、五十歲為主的學員們經歷了一個不一樣的課堂,課堂中伙伴及我們自己的表現也讓我們更清晰地認識自己,認識自己與團隊的關系,認識團隊中伙伴的`意義。
在韓裕娜博士設計的“七巧板”游戲中,我們領略了“集體失敗”的痛苦,失敗的原因有很多,沒有全局觀,沒有對話,不善于合作是根本原因。聰明如我們,在領到任務卡后,很快就明白了老師發的四片七巧板是無法獨立完成任何一個任務的,必須與其他小組分享與合作;也知道一個課室相互有距離的七個小組,在不能移動座位的情況下,有效的合作是應當產生一個“指揮”。可是,40分鐘的游戲時間里,不到5分鐘時就明白的道理,卻在一片嘈雜聲中,“道理”、“規則”不堪一擊。在“盡快完成小組任務獲得加分”的利益驅動下,主動分享出去的七巧板,不一定能歸還回來;希望得到幫助的,只能無助地請求;原想規規矩矩不動的,最終也加入了“搶奪戰”中;終于醒悟過來的“領導組”,“號召”無力后最終放棄……
這讓我想起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協作精神”、“學會合作”這些話,我們要培養學生學會合作,可是我們老師真的懂得合作嗎?!小組中必須產生一名領袖成員,我們老師為什么不愿意去當“領袖”呢?!
又記得宋春燕博士設計的“我是誰”活動中,在題板上歸納小組類型的“優勢、劣勢、機遇、挑戰”時,部分小組成員開始選擇離場休息,只留下了幾名組員完成任務。還記得北京師范大學朱旭東教授不斷“追問”的課堂,朱教授一直努力與老師們“對話”,但顯然老師們很不習慣甚至回避這種“毫無準備”的對話,大家似乎更習慣于“準備好了”再回答,習慣于“聽聽別人怎么說”。
我們可能會很輕易地批評學生“不會合作”、“不愿開口”、“不懂表達”,作為老師的我們今天以學員的身份,同類型的任務給我們,我們“會嗎?”、“愿嗎?”、“懂嗎?”,我們想過這個問題嗎?
也許以往的經歷使我們習慣于獨立思考、自說自話,也許這只是游戲不必太較真。但我覺得,在這開放的、多元的、新鮮的,強調交流、對話、合作的社會里,不認真對待自己的學習,不與時俱進、身體力行的老師,不可能帶領出“想象中、愿景里”的積極進取、勇于表達、創新協作的學生和團隊。我們,肩負責任。
主持人工作心得體會2
做婚禮主持培訓其實已經有八個年頭了,這八年帶了五十多位學生,算一算這個過程挺長的,就像帶孩子一樣,看著他們慢慢長大。有的有出息了已經進入影視圈、有的還在原地踏步在等待機會,也許有的還在埋怨老師沒有給他們搭建更好的平臺。
確實很愧疚這么多還沒有走出來的學生,如果不是我們沒有更好的平臺,也許你們早就光鮮亮麗的站在舞臺上了,為什么這么多年我們就是自己虧本也是一如繼往的對待你們,因為婚禮主持是一條很長的路,需要在舞臺上不斷的歷練才會成為一名優秀的主持人,試問我們自身有沒有做到學習再學習、爭取機會再爭取機會!
我現在淺談一下婚禮主持培訓的心得:當我還在扛攝像機時,發現主持人在臺上二十多分鐘就可以掙我們8個小時的費用,我們回去后還要做后期,如果攝像技術出現問題還要牽涉到賠償客戶,無形之中這種風險太大了!偶然機會我的婚慶啟蒙老師賈玲讓我上了一次舞臺,看我的臨場反應是否適合上舞臺,當然結果是沒有經驗、沒有詞匯、臺風也沒有等等,所以我后來又下定決心跟著我的老師再學習婚禮主持!
我的性格以前是偏內向的,不喜歡展現自己,過于沉悶;所以即便我有學習的機會也放棄了;我的老師帶我們就像帶孩子一樣,我們遇到主持問題馬上就打電話給老師,心里就像吃了一個定心丸,所以我們為什么要找培訓機構、要找到一個可以帶領到這個行業的.老師,我們不要埋怨老師教得不好,首先要審視自己是否用心、是否進入狀態。
現在想想當年的自己失去了多少鍛煉的機會,我的老師也給我們創造了很多實踐的機會,可是自己別別扭扭不大方,總怕說錯;現在想想那為什么回家后不練習呢?那個時候我們奔走于各個酒店聚會,我們的師弟師妹都是一些酒店的經理,也許機會太好了,并沒有好好把握。這就是我們培訓心得最多的方面,我也經歷了長達十二年的過程,反反復復總結、學習,才會有帶學生的機會,試問我自己都不能虛心好學,我何德何能擔當老師這個重任。
當初我的老師為我們提供了主持人大賽的平臺、行業協會的平臺,我也是這樣反復磨礪過來的。
在學習的道路上我們要學會感恩自己的導師、感恩第一次提供上舞臺機會的婚慶公司老板、或朋友等等,不要一味覺得交了培訓費就應該怎樣?試問老師能幫你上舞臺嗎?老師能幫你說話嗎?婚禮主持是一份神圣的事業,你是帶著使命感為新人主持婚禮,因為你的主持讓新人終身難忘!我們承載著這樣使命,能讓自己說話信口開河嗎?婚禮現場眾多嘉賓都是來自不同行業的人,都見識了很多婚禮現場,如果我們不朝專業的方向學習,又怎樣贏得觀眾的掌聲?
婚禮主持的培訓工作一定是帶著使命感的,我們對婚慶行業的現狀和發展、婚禮主持人所具備的修養、婚禮主持人的著裝、形象禮儀、臺風、語言、聲音塑造、文稿撰詞、策劃等一系列都需要學員具備,只有練好了內功,才能在舞臺上有臨場應變的能力!
所以沒有上過舞臺的朋友學婚禮主持,除了大量背臺詞外,一定要脫稿主持、學會邏輯思維訓練、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爭取每個能上舞臺的機會,不要漫天要價談主持費用,要抱著付出的心態,認真完成每一場現場;只有經過了行業比賽你才能有話語權說自己是否是金牌、銀牌;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朋友們,你大量出鏡了,每一場婚禮都有200—300人認識你,你有了自己的風格后,新人指定選你,婚慶公司就一定會找你的。這就是要進入一個行業一定要懂得先付出意味著什么,先付出意味著你比別人搶先一步,早成功一步!不要總問別人為什么成功,成功的法則是什么?成功就是要有付出的心態。
婚禮主持和培訓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要經過無數次的舞臺經驗來總結自己,培訓的道路不是只有一家培訓機構或一個老師,在你成長的道路上你需要不同的培訓機構和老師來提升自己,當你有了自己的風格后你會去尋找你更欣賞的老師,而我們永遠都是你的朋友,亦師亦友,共同成長!
當我整理這些文字時,淺談婚禮主持培訓心得,這何嘗不是一條漫長艱辛的路,不善于反思、不善于流露真情表達,我們怎能有一顆溫暖的心向我們的新人表達、向我們走在培訓前列更多優秀的培訓機構交流!
時勢造英雄,這早就是一個新的互聯網時代,線上、線下、微課堂已經占領了新的培訓模式,我們將繼續堅持研發專業課程,讓更多入門的婚禮主持愛好者登上舞臺,實現自己的婚禮主持夢想!
主持人工作心得體會3
獲取對象感的另一方面取決于創作主體——播音員要有“感”。這是根據自我感受而言的。你要有“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的“感”;要有“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感”;要有“大江東去浪淘盡”的“感”,要有“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感”。感情是引發共鳴的全部體現,你要時刻感受聽者的存在,并努力地把你的“感”與之交流,呼應,深切于一體,渾然于一體!
“感”中要有情。有情的對話才吸引人。如果播音員是畫家,他一定會在用情處用水彩淡淡地涂抹一層再一遍遍地浸潤,而不會狂甩幾點火紅的油彩了事。情發于聲,亦止于意。
“感”中要有“意”。像極了古代的絹畫,意在筆先,筆停意存。比如我們最懼怕朗誦的“再別康橋”,在播音員陳醇老師的播講中慢慢化為“魂斷康橋”,意于情中,余音裊裊,繞于聽者之梁。
“感”中要“暢”。我們在播講中總想找到一種“暢所欲言”的感覺,這樣說起來才有動性,聽起來也會舒展。只有讓受眾在你的語言中覺得“暢”,才可能毫無阻礙地找到你所傳達的'“情”和“意”。
在所有央視的節目里,一直難以忘懷張悅主持的《為您服務》。曾經不懂得運用專業術語時,總以“舒服、愜意”來形容她的主持,而今終于找到了合適的詞語——“對象感極強”來概括她的優秀。她用她親切溫和的語言傳達方式展示了一種東方的美,非明艷之美,非華麗之美,而是氣質之美,人情之美。記得在一次中央臺慶的晚會上,張悅總結她的風格時說:“每次上鏡都是一次回家,不是‘破門而入’,而是‘翩然而至’”。現在回頭想想,才品出其中滋味:心中有情,又怎會矯揉造作?心中有意,又怎會虛張聲勢?
總之,獲取對象感是播音“言之有物”的根據,“對象感”的把握也是“言之有情”的升華。而這一切技巧手段的應用都需要深厚的積累和踏實的付出。我們思想就像是種子,如果你播種的是劣質的果核,就別幻想會結出大大的蘋果!寡情心枯才會有淡而無味,言為心聲才會有情溢于表!
我曾經一度以為“此聲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的優美之聲才是播音的光環所在。可一千多天的專業學習讓我懂得了:只有發自內心的聲音,才是最美的。現在的電視不缺笑料,也不缺信息,可就是缺少了點兒享受后的一縷余音,一點兒回味
“紙上談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大眾傳播個性化成功先例在身邊,網絡傳播個人化別致風景在眼前,我們還有許多希望可以創造,亦有很多艱辛要去闖蕩。路很長,古有“莫嘆生不逢時,貴在奮斗不息。”今日,讓我們“莫嘆生無奇跡,貴在奮斗不息!”,且永不止息
主持人工作心得體會4
在西方傳媒的定義里,播音員意味著一種職業性,權威性,個性化的力量。作為傳播者,宣傳有的放矢,宣傳深入人心尤為重要。這要求傳播者要與受眾溶為一體,以“有人來聽”為基礎,成為“有人要聽”。說話是要看對象的,播音更應如此,努力地獲得最準確最積極的對象感,才可以使播音員主持人不但悅耳悅目,而且賞心。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說過:“沒有對象,這些話就不可能說得使自己和聽的人都相信有說出的實際必要。”所以,獲取對象感是播講稿件“有的放矢”的關鍵。對象感也就是“心中有人”,為著他們而想著他們,時刻不忘記他們。也就是受眾群總在你心中存在著,做聆聽狀等待著傳者的字字如珠。
關于對象感,播音學張頌教授是這樣定義的:“對象感,就是播音員必須設想和感覺到對象的存在和反應,必須從感覺上意識到聽眾的心理、要求、愿望、情緒等,并由此調動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之處于運動狀態。”對象感是被播音員用來作為使思想感情處于運動狀態的一種手段,一種途徑。只有當你充分了解受眾對你宣傳的內容可能會有的反映,了解你所面對的受眾的情緒和情趣之后,你的播音才會更有針對性,“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才能迎刃而解!
西方的傳播行業對于“對象感”也極為重視。英國廣播公司教員羅伯特·麥克利什說:“融洽的關系是靠著為觀眾設想建立的,尋求這種無形間的溝通是‘無線電波的延伸’。”所以,融洽的'氛圍是交流的前提。在當今大多數的聽眾都是以廣播為背景聲音的環境下,如何使“文字脫離稿件”飛入受眾的耳朵,并引領他深入其中,幾乎成為了所有傳者的難題。面對“去創造有生命力的語言,并讓它以自由的個性與聽者坦誠相見”這種極致化的追求,傳播者依然把“集中精力,調動情緒,把心思放于受眾”首當其沖地推為重中之重,這千錘百煉之后的“青睞”可見一斑。在專業學習中,我們經常會聽到老師說:“你播音像自言自語”,或者經常會在播完稿件之后自己都不知所云,面對同組同學面無表情的反應,尷尬萬分。
這些都是沒有找到準確的“對象感”并沒有由此深入理解稿件所帶來的窘境。沒有動已心,又如何動人容?沒有在尋找對象時“入乎其內”,又如何在播講中“呼之欲出”?
推而廣之,凡能受到聽眾、觀眾歡迎的節目,其“對象感”都很強。像《為您服務》這種服務性的節目,在聊天似的談話中充分的實現了互動的交流感。而且由于對象感的作用,使播音與主持具備了真誠熱切,情感積極,語言豐富,平易親切特點,其播講的成功也就不言而喻了。
然而,正如馬克思所說:“如果你想欣賞藝術,你必須成為一個在藝術上有修養的人。”“出乎其外”如果被稱作是質的飛躍,那么“入乎其內”則定是積累質的基礎。“手到擒來”的前提依舊會永遠是“鐵鞋踏破”,這一點在播音創作中仍是真理!
主持人工作心得體會5
獲取對象感是一個不斷地積累和沉淀的過程。
在播講稿件之前,我們一般都要對受眾進行具體的設想。而設想的依據則是語言內容所反映的主題和目的。因此,理解語言內容是根本,深入主題是挖掘之器。
在此,我想談談獲取“對象感”使“言由心聲”的途徑。
從西方對于播音員的定義不難看出,“權威性”對于播音員的重要。這里的“權威性”與“可信性”并不完全重合。權威性是指一種狀態,而不是單純的`聲音。“權威性”是“你對你所談論的事很了解,而且能給人信服的解釋,并隨時準備向別人解釋清楚。”它來自于冷靜的頭腦和豐富的內涵。傳者必須深入了解所言之物,把自己要表達的事物溶化在自己的血液里,才可能在與受眾交流時做到“言之有人”
“言為心聲”。
所以提到“寫作”的重要,英國廣播公司《世界報道》的新聞主持人約翰·伊說:“關鍵在于完全搞清楚你所要念的東西,然后再開口。如果你明白了,聽眾也明白了。”熟悉播講內容并且使自己的思索蘊含其中是播講愿望有所激發的動力。知道講什么,才明白要講給誰聽;知道受眾聽什么,才明白要怎么講。英國ABC新聞的經理曾批評一些年輕的播音員并不理解所念的東西,把新聞節目做的像在猜謎,甚至錯詞不斷,這都不是有前途的新聞人士應該犯的錯誤。可見,在播音中做到“心明眼亮”并非易事。
《婦女時間》的主播珍尼·莫瑞說:“如果你不能寫的話,你就不是稱職的主持人。”——寫作能力是一個傳者必須具備的素質。在這里,“寫”所包含的不僅有語言組織能力及譴詞造句的功力,還包含了播音員主持人個人的思考和角度。同時“寫”的過程也是傳者消化信息的過程。英國四頻道主播認為“所有的信息新聞都要了如指掌,否則會影響其播音風格。”“有些報道要動手寫,使其可以適應我的風格。”這種深入稿件,努力尋求對象感,挖掘內心感染力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也值得我們深思。
正如美國新聞單位的策略是“微笑微笑再微笑”,英國則是“微蹙微蹙再微蹙”。其實表情只是他們定位對象感的一種方式,而努力做到“由已達人”才是他們的真正意圖所在吧!
主持人工作心得體會6
此時的窗外是天地間濃妝艷抹的時候,陽光失了些先前純粹的燦爛,仿佛染上了一點兒暈色,有種想要招惹些回憶的味道。而此時的我手中翻啟著厚重的專業書,感慨著自己的專業學習竟如此飛逝而去,付出了幾許?又收獲了幾分?心中不覺像極了窗外交錯的欣喜與無奈。
記得初學“氣息控制”時,我始終都找不到“氣息流動”的感覺,反復練習仍不得其法,而后,我的小課老師告訴我:“現在你干脆忘記任何具體的理論指導,記住,每一句話都是發自內心說的,從心里向外抽取的!”我隨即想起媽媽告訴過我的“為文只是因為心坎里的話要出來。”是的,為文,為人,播音都是一種心靈的傳遞,無論是“故人西辭黃鶴樓”的蒼茫,還是“八百標兵奔北坡”的生動,言為心聲才會有情,有流動。在專業學習里,從“氣息控制”到“播音創作中的感受”,從“情感的引發和聚積”到“對象感”的.把握,我一次次地透徹著“言為心聲”的真正含義,也領悟了它在稿件創作中的重要。所有優秀的播音都是由于與受眾形成了共鳴,所有“言之有物,言之有情”的播音都是由于傳者與受眾間精彩的溝通——“對象感”合適積極的把握。專業學習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而我也在不斷地摸索著“心中有人,心中有情”的播音狀態。今天在安靜中梳理我專業積累中最深的體會,心有惶恐但仍無限感激。仔細地揣摩和斟酌,算是對專業學習之路段落的獻禮,也是在新的起程里再一次的拋錨吧
主持人工作心得體會7
一年的時間很快過去了,在一年里,我深刻體會到了做主持人的艱辛和快樂,在同學們的關心與幫助下圓滿的完成了各項工作,在思想覺悟方面有了更進一步的,本年度的工作總結主要有以下幾項:
一、認真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及業務水平。作為一名班級主持人,我深知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對周圍的同學產生影響
文字語言的表達上,注意口語規范化的練習。通過練習使我具備了一定的文字總結、統計分析能力,在具體的工作中也形成了一個清晰的工作思路,能夠順利的.開展工作并熟練圓滿地完成主持。
二、學會總結經驗和技巧,提高工作效率。主持對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工作領域,我清醒地認識到,主持工作是承上啟下、溝通內外、協調左右、聯系四面八方的樞紐。在工作的這段時間里,同事們教會了我很多行之有效工作方法和技巧,就牢牢記住,在操作過程中面對出現的問題也要好好思考分析。我想只有通過不斷的積累經驗,總結失敗的教訓,才能不斷提高工作的能力。面對繁雜瑣碎的大量事務性工作,我注意加快工作節奏,提高工作效率,主持節目時能冷靜辦,力求周全、準確、適度,避免疏漏和差錯。
雖然在上學期我在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我認為還有一些不足之處。一是我缺乏學習的緊迫感自覺性。二是在工作較累的時候,有過松弛思想;三是工作中有些隨意性,主觀臆斷,這也是自己政治素質不高的表現。
【主持人工作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主持人的自我介紹04-26
主持人自我介紹03-01
大學主持人自我介紹04-25
關于主持人自我介紹04-21
主持人比賽自我介紹04-22
主持人簡短的自我介紹04-23
主持人個性自我介紹04-23
主持人大賽自我介紹04-08
主持人面試自我介紹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