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語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時間:2024-09-24 09:55:48 心得體會 我要投稿

語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語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

  今年教師節,我們收到學校贈予我們的一份禮物:一本老師的心靈圣經——《做最棒的老師》。這本書就如同這冬日里的暖陽,和煦絢麗,沁人心脾。它用溫情、智慧和愛,詮釋了教育的真諦,用一個個生動而真切的教育故事,抒寫了教育的篇章。滌蕩著我們的心靈,催促著我們奮起。更有那如珍珠般的“共同品悟”,字里行間,蘊藏著最溫暖的心靈物語,飽含詩意,富有哲理,扣人心扉,浸潤心田。

  書中“愛是最好的教育”“成為杰出的班主任”“累,卻快樂著”等11個章節的每一個教育敘事,都值得我們去借鑒和深思。

  還記得那位年輕的語文老師嗎?他希望家境貧困、衣著單薄的曉宇能過上一個溫暖的`冬天,特意在班里設立寫景描寫作文競賽。讓曉宇感到驚訝的是一等獎的獲得者竟然是她,而獎品是她最需要的帽子、圍巾和手套。她不再寒冷,安然度過了一個冬天,直到春暖花開。“雪在掌心,會悄悄融化成暖暖的水。”多么美好的語言,多么美好的老師。他讓曉宇感到,那不是施舍,那是應得的獎勵,給予了愛,更給予了尊重。以至于成就了大學畢業后的曉宇一次一次地往福利院跑,以同樣的方式給孩子們最需要的東西和最溫暖的愛,讓愛延續!因為她懂得如何把這份快樂悄悄滲進孩子們自卑的心里!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影響學生的內心世界時,不應挫傷他們心靈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

  還記得那位胖胖的中年女教師嗎?她在上長度測量內容時,不僅不介意學生提出測量她的腰圍,反而一次次激發孩子們的熱情和興趣,保護了孩子們的好奇心。她一次次綻放的笑容,折射出她的寬容、智慧和博愛之心,孩子們感受到的是自由而快樂的課堂。

  還有“公主教師”袁文婷、善于傾聽的著名主持人林克萊特、擁有完美性格的陸老師、將愛無私奉獻給教育的劉老師……品讀著,總是帶給我們很大的心靈震撼。

  每個人都有學生時代,每個人都有難忘的童年。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跌倒的時候,希望有人扶持;憂慮的時候,希望有人分憂;痛苦的時候,希望有人陪伴;失敗的時候,希望有人鼓勵;成功的時候,希望有人分享。

  回想起自己的學生時代,也是被無盡的師愛暖暖地包圍著。記得小學時經常全身發紅發癢,鄭老師不止一次的用自行車載我回家。汗水濕透了他的衣背;每每學校水井抽不上水,我們沒水蒸飯,拿著飯盒向村里的農家討水時,住在學校不遠的潘老師總是為我們早早準備了一大缸的水,還親自為我們舀水淘米;還記得陳老師把在外地讀書的姐姐寄給我的信轉遞給我時那滿臉的微笑和溫暖的話語;忘不了初三時英語老師不辭辛勞,為我們參加縣英語競賽補習到很晚,讓我一生受益;更難忘在金師讀書時,恩師突然來學校看望時候的驚喜……記憶中的很多老師都已經不在了,但是他們曾經對我無私的關愛,將永遠定格在我的記憶里。生命有限,教育常青,愛將永恒。

  著名教育家巴特爾曾經說過:“愛和信任是一種神奇的力量。教師那載有愛和信任的眼光,哪怕僅僅投向學生一瞥,幼小的心靈也會感光顯影,映出美麗的圖像,她帶給學生的是精神導向和支持。”是啊,感人心者,莫過于情;暖人心者,莫過于愛。

  老師的生活是瑣碎的,忙碌的,艱辛的,因此我們在愛工作的同時,也要愛自己。雖然我們的物質不富有,但是我們的精神很富足,我們桃李芬芳,他們茁壯成長!瞧,我們多么幸福,這么大的校園都是我們的,我們有各種運動的器材和場地,我們有足夠空間為自己的健康和活力加分。讓我們擁有陽光容顏,陽光心態,沐浴冬日暖陽,感受鳥語花香,浸染琴棋書畫,投懷碧海藍天。用心工作,愜意生活,潤澤生命,感動心靈!

語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2

  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知識就是力量,”多學些知識是永遠不會錯的。自從走上了三尺講臺之后,由于這職業的原因,我更加喜歡看書、看報,并逐漸對教育書刊有所涉獵,其中我最喜歡《小學語文教師》。

  在我的心目中,《小學語文教師》就是我的良師。書中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對我今后的教學幫助很大。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助,《小學語文教師》將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造性教學方案等都為我們想到了。《小學語文教師》不僅有吸引人的故事,閃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藝術,還讓我認識和了解到像于永正、李吉林、支玉恒、薛法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從他們的教學中學習先進的教育手段,慢慢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工作中。

  《小學語文教師》滋潤了無數語文教師的茁壯成長,也為許許多多的青年語文教師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橋梁,是培育教師成長的搖籃。她的風格十分樸素平實。她的百家講壇特吸引人,教學點評忠懇,教案設計新穎,教學隨筆精致。她貼近教改前沿,是小學語文教改的沖鋒號。

  《小學語文教師》宣揚對學生作為“人”的尊重;宣揚對學生生命的喚醒與賞識;宣揚人格平等基礎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們用心靈感受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智慧開啟智慧。因此,每當我竭盡所能地傳授知識給學生卻看到學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時,我都能從《小學語文教師》中再次找尋到信心的起點;每當遇到教學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識時,《小學語文教師》為我解決了燃眉之急;每當我想在教學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時,都是《小學語文教師》為我導航,讓我有所創想,尋到教學的'"亮點。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一直堅信多讀一些好書,一定會有許多意外收獲,在這人生的黃金時間,我想我會一如繼往地多讀好書,在書的海洋中揚帆遠航。

  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知識就是力量”,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我一直認為趁著年輕多看些書,多學些知識是永遠不會錯的。一本書刊或雜志,能夠成為讀者的朋友,其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小學語文教師》一直與我相伴了好些年。據了解,《小學語文教師》已走過20多個風風雨雨,滋潤了無數語文教師的茁壯成長,也為許許多多的青年語文教師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橋梁,是培育教師成長的搖籃。

  《語文教師》的風格十分樸素平實。務實、樸實、平實是其魅力的源泉。樸素、精致、人文是其獨具的特點。她的園丁故事動人,教學點評中肯,教案設計新穎,教學隨筆精致。她貼近教改前沿,是小學語文教改的先鋒。

  閑來無事時,我喜歡拿一本《小學語文教師》細細品讀,在讀這本書時,經常會看到一個人的文章,那就是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范――竇桂梅。她提出的“尊重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課堂,超越課堂;尊重教師,超越教師”。這三個超越的教學思想在小學教育中引起了巨大反響。

  竇老師來自東北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中等師范學校畢業,不到30歲就被評為了全國特級模范教師,這里面有多少汗水。曾經在網上看到過竇老師講的課,每一次都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那她教學的底氣,特別是洋溢在課堂上的新意與靈感。蘇霍姆林斯基曾講過這樣的故事:一位教師的一堂歷史課上得十分精彩,令所有聽課者嘆為觀止。下課后大家請教他有什么良方,那位老師說,我是用我的一生來備這一節課的。這句話正道出了教師備課的境界。比如她上《秋天的雨》一課,僅一個導入環節,就讓人聯想到了,在那楓葉飄落的秋天,一場秋雨沐浴著大地,讓學生們能夠身臨其境著感覺到課本內容是那樣的接近。這些除了竇老師課前辛勤的備課外,肯定還有許多平日生活中的備課,比如,讀書、寫作豐富自己的人生經驗等等。而竇老師就是這樣,她也是把自己的每一段人生經歷,都在為教學做準備。

  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有竇老師這種精神,這種永無止境追求教育事業的精神,這樣我們才能對得起教師――這個百年育人的神圣職業!

  假期里閱讀《小學語文教師》這本雜志,認識了一個新的名詞

  “比較閱讀”。所謂比較閱讀是將兩個或多個材料對照閱讀,比較、辨別其中相同點和不同點,進而分析、綜合、概括、重組,形成新認識的過程。

  閱讀教學需要根據文本特點和具體學情來精準確立教學目標。通過比較閱讀教學策略能夠遷移運用,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幫助他們從“會讀一篇”走向“會讀一類”。

  比較閱讀帶來的創新和改變,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在教學內容上實現聚焦。單篇文本的教學,教學內容往往過于龐雜,教師什么都想教,結果什么都沒有教好。比較閱讀通過兩或多個文本或語段的異同比較,能集中、聚焦教學內容。

  第二,在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上凸顯自主,倡導發現。比較閱讀的重要目的是發現規律。

  在比較閱讀的課堂上,學生最主要的學習活動就是獨立閱讀、比較閱讀,教師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同學們,通過比較,你又有什么新的發現?”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自主閱讀,主動探究,有所發現,讓學生享受閱讀的快樂、發現的快樂、獲得閱讀、表達、思維等多方面能力的發展,這是比較閱讀的重要特征。

  比較閱讀有三大價值。

  第一,有利于學生發現讀寫規律。要從單一語段或單篇文本中發現讀寫規律比較困難,學生發現不了,怎么辦?教師只能講給學生聽。但是,如果把兩個語段或兩篇文本放在一起,學生就容易發現,就能自己去發現。這是傳統教學不具備的優勢。

  第二,有利于促進學生思考。語文課不僅要教給學生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給學生智慧。我們學校倡導智慧教育,智慧的核心是什么?就是思維。讓學生在兩個甚至多個相同或不同的觀點中比較、思考,形成自己的觀點,肯定有利于發展他們的思維。

  第三,能引發學生自主學習,從“教的課堂”轉向“學的課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語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3

  在床頭,我習慣放著幾本書。其實我不必須每一天都有時間看,有時純粹是為了心安,有時是等閑暇時間拿起來翻翻,讓自己有所收獲。其中吳非老師的隨筆錄——《不跪著教書》,我看得最多,感受也最深。買此書,那還是去年夏天在杭城逛書店時不經意間覓得的,《不跪著教書》,一個很有骨氣、很有個性的書名,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它透著倔強,透著理性,透著思索!我激動地捧起來翻閱,“永不凋謝的玫瑰”、“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愛與敬重的閱讀”、“往高處飛!”、“‘實話’怎樣說”和“在歡樂中沉思”等等系列文章中顯現出一種為人的道理,一種正直純潔的氣質。我立刻喜歡上了這本書。簡單地瀏覽之后,交款,攜書回來,細細品味。

  輕輕打開書的扉頁,一看作者的簡介才了解到,原先“吳非”是王棟生老先生的筆名,他是江蘇省特級教師,是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現任于南京師大附中。他還是一位頗有影響的雜文家,獲得過首屆“林放雜文獎”,出版過好幾個雜文集,著有《中國人的人生觀》、《中國人的用人術》、《污濁也愛唱純潔》等。這次,他把近幾年來寫的有關教育問題的隨筆雜感匯集成一本書,取名就叫做《不跪著教書》。

  這本《不跪著教書》記錄了吳非老師對當前各種教育問題的思考。書里沒有什么高深的觀點,也沒有那些晦澀難懂,拒人千里的理論,它收入的都是作者近年來有關教育問題的隨筆雜感,有的是對教育現象的反思,有的是教學隨想,有的則是和同行或學生的對話。但是,整本書讀下來,我感覺到了作者在用沉甸甸的思考印證著他幾十年教育教學工作的信條:"不跪著教書"。還有從吳非老師用心書寫的文字中,我感受到了一種思想行走的力量,胸中澎湃著一股教育的激情,為他言他人之所不敢言的勇氣而深深敬佩,對他充滿思辯理性的文字而拍案叫絕!這股力量讓我們思想徘徊者頓時猛醒,讓那些不思進取者努力奮進!

  在《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一文中,吳非老師曾寫下這么一段讓人振聾發聵的文字:“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就很難有獨立思考的意識。常有教師批評學生作文‘沒有思想’,然而教師超多的所謂‘教學論文’與‘德育論文’完全是文件資料的克隆與重組,沒有獨立的思考,缺乏個人智慧。應對一本教參,他不敢說‘不’;應對外行領導的錯誤指責,他會立刻匍匐在地。教師喪失了獨立思考精神乃至喪失尊嚴,能靠他去‘立人’嗎我一向有這樣的觀點:語文教師不能跪著教語文,如果教師是跪著的,他的學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這段文字可謂一針見血,切中了當今教育的要害。一個人,假如沒有自己的思想,那他只能是一個活在別人影子里的人;一位教師,個性是一位語文教師,如果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那他所從事的教學工作只能是不斷地重復自己的勞動,其工作完全沒有創造性可言,致使培養出來的學生,好像是從一個模子里出來的壓縮餅干,學生沒有自己的思想個性,沒有個人的立場觀點,鸚鵡學舌,人云亦云,成了名副其實的思想侏儒。

  吳非老師在《做最出色的教師》一文中秉持這樣的觀點:“要讓自己的學生出色,教師務必出色;想讓學生多讀書,教師首先應當多讀書,自覺地多讀書。”這句話,真可謂是實話實說,我們教師要堅持多讀書,才能讓自己成為學生的表率,得到學生的敬重,讀書應成為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語文課的源頭活水不能只是涓涓細流,照搬幾本教輔用書,而要有廣泛的來源。“征服”學生的不是強權和暴力,而是知識的光彩炫目。我們不能只是求別人,布置學生的閱讀任務,自己先要去完成,還有不盲目地排斥時尚和流行,要取得和學生對話的權利和主動。平時多與經典為友,以真善美的主旋律引導學生的閱讀。“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是當下流行的一句廣告詞,此言非虛!應對思想貧乏的語文教師,要求學生喜歡他的語文學科,喜歡他的語文課堂,實在是強人所難;要求他引領學生邁進瑰麗多姿的文學圣殿,走進浪漫自由的語文王國,也實在是“恨鐵不成鋼”!想想吧,如果我們語文教師自己本身是“缺鈣”的人,要求其培養出來的學生不患“軟骨病”,除非學生自個兒偷偷吃了“高鈣奶粉”,不然,要想學生強身壯骨便是癡人說夢!

  假如,我們的教師都有一些值得一讀的好書;假如,我們的教師利用一切能夠利用的時間和精力,為豐富自己而不斷地讀書;假如,我們的教師能夠把讀書作為提高生命質量的途徑;假如,我們的教師能夠邊讀書,邊研究思考,那么,我們教師的生活就充實了,精神就豐滿了,心靈就凈化了,生命就更有價值了,人生也就更有好處了。吳非老師在《只要肯讀書》說:“只要肯讀書,什么都好辦。”“不管以后課堂模式如何,老師還是要在課堂上與孩子們說話的;無論如何,別讓孩子們看不起你。”說得多么樸實,多么中肯呀。他是期望我們年輕一代的教師“能注意知識的積累,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條件有限,那也要有點自我提高意識,哪怕讀點閑書也是好的,哪怕明白一些掌故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讀書不多,聽聽別人說讀書也行”。但是,在現實中,對于讀書,我們許許多多的教師沒有過高地要求自己,磨練自己。教師是離真理最近的人,按理說,我們教師就應是用心的讀書,然而此刻,讀書有時也成了當下教師的“奢侈”。“書猶藥也,善讀之能夠醫愚”。我們教師應有這樣的'思想認識,語文教師更應奉它為至寶。假如我們語文教師平時不讀書,也不看報,課堂語言必然蒼白無力,學生聽之定然是索然無味。長此以往,語文便成了最難學的學科,

  語文課堂便成了學生最不歡迎的課堂了!用吳非老師的話說:“他們能把語文這種最有靈性的科目上得讓學生厭惡,也真難為他們啦!”

  還有《讀好書如播種》一文,著實讓我感動了許久。文中由青少年犯罪的報道談起,倡導人們要抓緊讓孩子們進行文字閱讀。我覺得吳非老師說得很有道理。青少年的道德養成雖然途徑多樣,但是透過讀書獲得禮貌教養,透過文字閱讀凈化心靈世界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途徑。吳老推薦,讓孩子們睜開眼看世界的時候,第一眼就看到最完美的東西,接觸最基本的道德理念,如誠實、友愛、自尊、善良、正直等等,讓愛和美充實孩子的心靈世界,讓崇高和尊嚴引領青春的目光。要想讓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從此刻起,讓我們教師早日養成閱讀的好習慣——捧起久違的名著,擠兌有限的時間,閱讀文學的經典,享用人類的禮貌,期望從此以后真正地告別跪著教書的歷史。

  另外書中《讀名著竟成罪過》一篇也曾講到這么一個例子:有個班主任介紹“思想工作經驗”說,有個學生迷上了世界文學名著,影響了學習,家長憂心如焚;經過她做思想工作,“該生改正了缺點,再也不看小說了”,之后成績名列前茅云云。對此,作者的感受是“我為她的學生感到不幸”。讀好書就如播種,學生要讀,教師更就應讀。我們有的教師除了習題集練習冊,多年不買一本書,這樣談何人格教育,談何培養有修養的人才人文閱讀只掛在嘴上,高喊的人文教育極有可能又被當成一種幌子。說起文字閱讀,自然會讓人聯想到文學經典,曠世名著,這些人類禮貌的精華,就像是一盞盞禮貌之燈,長久地照耀著世界。那么,我們教師就要為他們推薦一些十分經典的著作,要他們自由地暢游在其中,盡情地汲取文化的精髓,而不是像文中所說的“為了學生迷上了世界文學名著,而憂心忡忡”。誠如吳非老師所說的那樣,一本好書就像是一粒善良的種子,一粒誠實的種子,一粒愛的種子,一粒正直的種子,如果這些種子能夠在適時地播撒在孩子們的心田,相信就會有真善美品格的萌發,滋養感知,潛移默化,人的心靈就會變得充實、高貴而美麗,他就有可能始終站立著生活,就像一個人一樣活著。

  不可否認,書中會還有很多篇章,披露了人們熟知的中小學和大學教育的現狀,揭示了這個現狀方方面面的社會根源,能夠說,大凡與中小學有關的人們:家長,學生,老師,以及學校領導和社會上的各方人士,都能深切的感受得到,但又有誰能像吳非老師這樣直面現實,直逼人生,鞭辟入里地揭開種種教育問題的瘡疤,并剖析個中原因的呢由此,就憑這點,我完全能夠說,只有站著的人,才能寫就這樣一部站著的書。

  “想要學生成為站直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讀完《不跪著教書》,我想這句話應當成為中國教師群體每個人的心靈拷問。

  讀書能改變一個人的品德,提升一個人的思想,鑄造一個人的靈魂。通過讀書,讓我們學會了本領,掌握了技能,得以在這個世界上有了生存的資本,通過讀書,讓我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書是我們的良師益友。

  每天都會翻上幾頁的是畢淑敏著的《愛怕什么?》。她以心理學家的目光和作家的筆法,針對當代中國人紛繁驛動的心,寫下了那一篇篇令人耳目一新的散文。看著一篇篇娓娓道來的散文,猶如自己的內心沐浴在清新的風中,蕩滌得一如雨后的新葉。作為一名老師,繁瑣的工作,來自多方面的壓力常常有些讓人喘不過氣來,精心讀著這本書,正如書名所說,愛怕什么?于是,極力地吸收著書中的營養,告訴自己,活得好一點,快樂一點,善良一點,健康一點,光明一點……很喜歡其中一篇的書名《魚在波濤下微笑》,那么讓我在陽光下微笑,更是希望在平時,因為我的努力,我的學生們在陽光下微笑……

  書桌上《做一名有專業尊嚴的教師》、《聽竇桂梅老師講課》這兩本書是關于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的。因為看過竇老師的講課視頻,一下子就被她的課堂和她的人所深深吸引,她的課堂教學智慧、細膩、甚至是唯美。佩服她對文本的解讀,對學生的引導,從她的課,她的講座,甚至是每一個細節,展現出的是語文課堂教學的無限魅力。因此,認真讀了這兩本書,內心里甚至偷偷地奢望自己也能成為竇老師一樣出色,不是因為可以出名,而是因為這樣老師學生會喜歡,因為這樣的課堂孩子才會沉醉其中。認真琢磨竇老師的文字,仿佛能置身于當時的豐富生動的教學情境中,促使我也不斷反思我的課堂。我震撼于這段文字:“教師因讀書鑄就備課靈魂,便成就了教育的永恒愛心、理想信念、社會良知以及社會責任心,這,才是一個教師不或缺的精神底子”……所以,竇老師能夠超越教材,她的深度備課這一理念也伴隨著這段文字,深入我的內心。竇老師的課堂,竇老師的文字一次又一次地震撼著我的心,有智慧,有激情,有詩意,所以有魅力。我想,這就是我前行的目標。

  一杯清茶,一段音樂,徐徐的清風,此時加上一本好書,就有了安靜而又豐富的內心。書,因為有她,我們變得會思考,并充滿著靈性。

  每一次讀書便覺得自己的膚淺,于是,將繼續鼓勵自己,每天讀一點,厚積才能薄發。那么,靜靜看書吧,相信,我心一定有收獲。

語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4

  科學家們認為,成功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品質,而決定一個人能否獲得成功,智商卻并非主要因素,在成功者具有的特殊品質中,良好的習慣與健康的人格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韓愈給老師下的定義,于今已不大適宜,卻指出了為人師長的基本任務,我們不僅僅要傳授知識,還要教學生做人的道理,即要重視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性質的核心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在閱讀中能初步理角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當然,工具性是語文課程的基礎,是根本,失去了工具性,人文性就沒有了依托,但是,人文性更是語文課程的靈魂,失去了人文性,工具性也就失去了好處。一向以來,我們只注意到在語言技藝的層面上發揮孩子們的積極性,把語文學習孤立地理解為識記、理解、分析、綜合運用等,卻往往忽略了語言藝術中的思想意蘊,忽視了語文教學中的人文關懷,而語文教學中的人文關懷,則具體體現于對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

  那么,在我們的語文教學過程中,究竟應培養孩子們哪些健康的人格呢根據美國社會學家亞歷史斯.美克爾斯提出的現代人的基本特征及曾欣然教授對社會主義新人本質特征的理解,我認為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關鍵在于培養“四心”,即:愛心、誠心、自信心和職責心。現謹以初中語文教學為例,談談我對語文教學中人格培養的體會。

  一、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愛心教育;

  擁有一顆愛心,是做人的基礎。培養學生的愛心,首先是培養他們的孝心,沒有孝心,就沒有愛心。子曰:“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歟”“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余余力,則以學文。”(《論語》)可見,一個孩子如果連生他養他的父母都不孝敬,又怎樣去愛他人呢《三字經》中說:“養不敦,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孩子缺乏孝心,關鍵是并未體驗到更未理解到父母的艱辛,我們沒有喚醒他們沉睡的孝心。

  因此,我們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的愛心教育,讓他們從孝敬父母開始,感受愛,學會愛,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現行的初中語文教材中,能夠滲透愛心教育的篇目是十分多的:《金色花》《紙船寄母親》《背影》等文章,能夠讓孩子們體驗并理解對父母的愛;《阿長與〈山海經〉》《老王》等文章,能夠教孩子們用善良去體察善良,用愛心去換取愛心;《黃河頌》《最后一課》《木蘭詩》等文章,能夠讓孩子們感受到強烈的愛國情懷;《春》《濟南的冬天》《珍珠鳥》《敬畏自然》等文章,能夠激發孩子們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的高尚情操……

  二、在語文教學中滲透誠心教育;

  誠信,是立身之本,是全部道德的基礎。“言必忠信,非法言不道。”(清·陳瑚)有人統計,一部《論語》,“信”一共出現了三十八次,可見,誠信于做人之要義。

  “人之初,性本善。”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因各種因素的影響,他們童年時的誠實守信會受到嚴重的挑戰。有人分析:兒童說謊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成年人的不良影響,或讓孩子說真話而受懲罰,或自己就常常說謊……

  因此,在我們的語文教學活動中,首先要以身作則,“言必信,信必果”,讓孩子意識到,謊言才是災禍的導火索。只有讓說真話的孩子受到鼓勵,而讓說假話的孩子受到懲罰,并持之以恒,才會讓孩子逐步養成誠信的好習慣。

  余秋雨先生的.《信客》一文中,以誠信為準則的信客,以服務大眾為已任,歷盡辛苦,受人誤解甚至蒙受冤屈,卻依然能夠寬容和體諒別人,不就是一個很好的誠信楷模么

  三、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孩子們的自信心;

  自信心對孩子的發展起著決定作用,自信導致成功,自卑導致失敗。當前的孩子,自信心是顯然不夠的。由于長期受到優越環境的影響,他們害怕挫折,自我壓抑,敏感,孤僻,有的甚至因為一次考試成績不理想或老師的一句批評就走上了不歸路!“偉人之所以偉大,只是因為你跪著。站起來吧!”(但丁)我們千萬不可忽略,要喚醒孩子們心中的巨人——自信心。

  “故遇笨拙執拗之弟子,必多方以誘之,既得其機之所在,即從此鼓舞之,蔑不歡欣,而惟命是從矣。若曰以夏楚為事,則其弟因苦,其師庸樂乎”(王筠)成功的經驗是建立自信心的基礎,在經常的挫折和失敗的影響下,人就會懷疑自己的潛力而構成自卑心理。我們能夠利用《在山的那一邊》《走一步,再走一步》《紫藤蘿瀑布》等課文教孩子們正確應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我們應多讓孩子們體驗成功,對他們的一些小過錯,切忌動輒發怒,挖苦,諷刺甚至體罰,而對他們的每一點進步,則應多鼓勵,贊美,讓他們在日進月漸中,能有自得之樂,即使愚鈍,也不至于沮喪無為,讓他們意識到“尺有所短”,但“寸有所長”,增強自信心,做到競爭失利不灰心,競爭取勝不滿足,不怕失敗,屢敗屢戰!

  四、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孩子們的職責心;

  職責心,是社會主義新人的主要標志之一。沒有職責心的孩子,永遠也長不大。現代社會,人們相互依靠的程度越來越高,分工越來越細,分工越細越需要職責心。

  孩子們隨著年齡增長,獨立意識逐漸增強,而另一方面,又往往離不開對老師及家長的依靠性,這就需要培養他們的職責心,構成他們的獨立發展,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意識。

  在我們的語文教學活動中,應有的放矢地培養孩子們負職責的習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經常反省自身的言行,正確應對自己的過失,勇于承擔職責,在家庭和學校中承擔具體職責,自我服務,服務他人,有社會職責感等。我們有的師長要么認為孩子“還小,還不懂事”,不給孩子鍛煉機會,縱容其過錯行為,要么對孩子的過失大聲訓斥,甚至夸大其辭的恐嚇,都不利于培養孩子的職責心。

  當然,作為語文教師,要重視語文教學中的人文關懷,要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使之擁有“四心”,首先得學高為師,行高為范,為人師表,為人典范。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我們是否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了呢我們熱愛工作,熱愛學生了嗎我們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有過言而無信嗎我們做錯了事,傷害了學生時真誠地道過歉嗎顯然,如若不能正確的為人,亦便不能很好的為師。

語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5

  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為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十分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凈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

  不僅僅僅老師要讀書,每一個想提高學識的人都要讀書。在這短暫的一個學期里,我讀到了平時沒看過的書。讀書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這一個學期里,我感覺收獲頗豐。以下就是我這一學期來讀書的心得體會。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不需花。"我們渴望讀書,渴望獲得知識,但是我們卻常常會有這樣的疑惑:我們就應如何讀書?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為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十分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凈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同時我們也應拋棄古時舊的求知理念,什么"書中自有黃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為了使讀書到達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動腦,找到所讀文章的"眼睛",心領神會之外,還寫讀書筆記和讀后感。當然讀書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話所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思考的結果整理出來,寫成筆記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能夠幫忙我們記憶思考的結果,便于日后比較、綜合、分析。如果所讀的書是自己的書,我還在書的空白處寫下自己看法、疑問、評論等,或做一些記號。它會加強我們對文章的理解、記憶,作文時如果要參考、模仿渡過的文章,有沒有做過評注的,效果大不一樣。

  常聽學生家長說“我家的`孩子只聽老師的,老師的話簡直比圣旨還靈,回到家里就誰的話都不聽了。”在研讀中,我想到了學生的向師性,這是一種純潔的完美的心理品質,我們當教師的要好好地利用和開發。在教學中,我有意或無意中出了這個那個錯,學生都會及時地為我指出,這樣不僅僅師生之間的關系逐漸融洽,班級氣氛也極為活躍。

  讀書讓我更深刻得體會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里,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里話告訴我,向我訴說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因此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說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回想每一次學生在向我表達著他們對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情緒都莫名的激動,我總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毫不避諱地說,這種崇高,正是我在讀書工程中所獲得的最大的收獲,是我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

  更深的體會是教師的成功,來自學生要當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就認識教師是什么?要教好自己的學生,首先務必認識學生是什么?答案是顯然的:教師是人,學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實這不只是學生就應學會的,更就應是我們教師要學會的!從眾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們不難發現,做人貴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會善。我的這種感受是在學習過程中的積累,一向以來,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經驗為借鑒,堅持以“認真負責”處世,以“嚴于律己,寬于待人”為原則,我覺得,作為一位教師,首先務必做到:

  一、說到做到,從不失信;

  二、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三、尊重學生,一視同仁;

  四、講求效率,仔細認真;

  五、嚴于律己,寬于待人;

  六、精讀細講,教學相長。

  話又說回來,常言道: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應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我以為,教師不僅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后知困,學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學習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學習中最大的樂趣。學習型社會為全體社會成員帶給了充裕的學習資源。學習化社會中的個體學習,猶如一個人走進了自助餐廳,你想吃什么,完全請便。個體完全能夠針對自身的切實需求,選取和決定學習什么、怎樣學習、學習的進度等等。

  簡言之,同時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我覺得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難”。只要我們不斷的加強理論學習,不斷積累經驗,長期地持續一顆好奇心,想一想這天學生又將演出一幕怎樣的好戲?我這天又將看到孩子們的什么新花樣?我自己又該為他們做些什么事?處處為孩子們著想,在為學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時,你也必然有進步。

語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6

  識字是小學低年級的教學重點,是學生提高閱讀能力的基礎。新課程語文教學改革在教學指導思想上強調了識字教學的重要性,體現在實際操作上,就是在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中大量識字。但在教學中,有些教師對“低年級語文教學以識字為重點”的認識產生偏頗,錯誤地認為以識字為重點,就是要多認字,其他內容與形式的語文訓練便可以削弱、忽視,以致走入片面追求識字數量的誤區——識字教學方法簡單、機械,識字過程脫離語境、枯燥乏味。

  今天,我又捧起李曉紅、任慶世主編的《做創造的.教師——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55個經典案例》一書,當讀到“識字寫字教學”部分時,文中大量精彩的識字教學案例再次吸引了我,老師們在教學識字過程中都很注重識字方法的滲透,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去識記,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如劉淑貞老師的在生活情境中識字、陳美清老師的游戲鞏固識字、王群老師的創編兒歌識字以及張曉慧老師的巧用偏旁指導學生歸類識字等等,這種種識字方法的運用,其實也是在逐步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

  劉淑貞老師的識字課教學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啟發。創設豐富多彩的生活情境,滲透直觀形象的識字方法,可以使孩子們變得聰明起來,使識字教學變得生動活潑、生機勃勃,讓孩子們快樂地享受識字的樂趣。

  “語文教學的外延等于生活”,課堂的學習應與學生的生活密切聯系。以生活作為學生學習的背景和橋梁,是學生學會學習的根本。實驗證明:在課堂教學中,展現生活的情境,會使學生感到新奇有趣,學習熱情倍增。生活是語言的源泉,在生活情境中,學習記敘事物的詞語,具體形象,易于理解,易于運用,效果顯著。在上一識字教學環節中,以圖畫再現生活情境,學生只要能將圖畫與文字掛起鉤來,憑借日常生活中對這些事物的先期認識,就可讀出字的音來,把握它的意思,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從而為學生主動學習漢字,做到“無師自通”提供了途徑。

語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7

  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知識就是力量,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我一直認為趁著青春年少多看些書,多學些知識是永遠不會錯的在走上了三尺講臺之后,由于這職業的原因,我更加喜歡看書。看報,并逐漸對教育書刊有所涉獵,其中我最喜歡《中學語文教師》。

  一本書刊或雜志能夠成為讀者的朋友,其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中學語文教師》就是我的摯友。我和它的相識其實很平淡無奇,當我還是學生時,為了走好以后事業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準備,其中有一項就是到校圖書室借閱書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學方法,而這些,我都通過《中學語文教師》獲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有人說:一本教育雜志,也應當是一所學校,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切實。具體的可以給讀者以啟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務而《中學語文教師》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實用,可讀性強,內容實在,在推動教學改革。傳遞教學信息方面都有獨到之處。

  如今,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助,《中學語文教師》將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造性教學方案等都為我們想到了。同時《中學語文教師》推出的大語文教育文摘,從大語文的角度,精選報刊精華,為我們及時地提供了各方面的'教育信息,也打開了我們的教育視野。此外,園丁故事。封面人物,不僅有吸引人的故事,閃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藝術,還讓我們認識和了解到像于永正。李吉林。支玉恒。徐根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

  據了解,《中學語文教師》已走過20多個風風雨雨,滋潤了無數語文教師的茁壯成長,也為許許多多的青年語文教師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橋梁,是培育教師成長的搖籃。她的風格十分樸素平實。務實。樸實。平實是其魅力的源泉。樸素。精致。人文是其獨具的特點。她的園丁故事動人,教學點評中肯,教案設計新穎,教學隨筆精致。她貼近教改前沿,是小學語文教改的沖鋒號。

  在轟轟烈烈的教改之風中,《中學語文教師》宣揚對學生作為人的尊重;宣揚對學生生命的喚醒與賞識;宣揚人格平等基礎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們用心靈感受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智慧開啟智慧。因此,每當我竭盡所能地傳授知識給學生卻看到學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時,我都能從《中學語文教師》中再次找尋到信心的起點;每當遇到教學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識時,《中學語文教師》為我解決了燃眉之急;每當我想在教學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時,都是《中學語文教師》為我導航,讓我有所創想,尋到教學的亮點。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一直堅信多讀一些好書,一定會有許多意外收獲,在這人生的黃金時間,我想我會一如繼往地多讀好書,在書的海洋中揚帆遠航。同時我想《中學語文教師》也一定將與我攜手同行,共同成長,共創未來!

語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8

  看完本書,我應該更深入地思考怎樣做一名語文教師了。本書從母語、學生、讀書、教材、研究課、素養、修煉七方面加以統領。

  第一件事:認識語文的本質

  我們應該“敞開懷抱,品嘗母語的味道,體會母語的性情——給自己一個機會,感動于母語,感恩于母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從20xx年起,把每年的2月21日定為母語日。這番苦心,源于世界7000多種語言當中,每年有70種歸于淹沒。這聽起來有些駭人聽聞,但他事實存在的,就像亞馬遜河流的熱帶雨林在逐年遞減,如果我們再不重視也將走向消亡。正像竇老師所說“集體無意識”。

  我也要和竇老師一同呼吁:對母語要維護她自身的本色,同時要有一種深深的敬畏,在任何時候,這都應是我們最基本的語言操守。

  第二件事:學生,教學的全部意義

  一節低年級的課例,老師總叫前面的幾個同學發言,而其他也想得到小紅花的孩子一次次失望。下課后孩子向老師索要老師不給,還說:“你要在課堂舉手發言才能給呢!”這真是夠諷刺的。還有的老師動不動就在孩子臉上貼上一個小星星,動不動就拍手歡呼:“你真棒!”之類的“鬧”課。我們做教師的一定要注意在表彰一些孩子的時候,要照顧到另外一些孩子的情感。要小心輕放每一個孩子的心。

  在課上要學會傾聽,目前一些研究課熱鬧大于寧靜,言說多于傾聽。有一些教師甚至聽不出學生讀錯說錯的內容,這怎能談得上指導學生。所以,學生要學會傾聽,為人師表的教師率先學會傾聽學生的聲音。

  第三件事:讀書,我們必須的生活

  這一點是竇老師一直以來的提倡,“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澆灌,則塵俗生其間。照鏡覺面目可憎,對人亦語言無味。”“工資再低也要買書,交情再淺也要送書,屋子再小也要藏書。”

  閱讀《讀書,我們必須的生活》時,我似乎看到了身為副校長的竇老師,在繁重蕪雜的工作之余,充分利用點滴閑暇,堅持擠出時間來讀書的身影。經典著作、《人民教育》、《讀者》、《隨筆》……都是她生活的伴侶。會前會后,旅行途中……她都會拿出書來,作一次精神的短暫漫游。讀書,讓竇老師“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讓竇老師在教育教學上底氣十足,揮灑自如;讀書,讓竇老師的精神注入了鮮活的生命元素,永葆青春,永遠美麗!

  第四件事:擁有面對文本的力量

  給我感受最深的是竇老師對教材解讀的深刻認識。上好語文課是每一位語文教師最最重要的工作,但教過多年書的語文教師都會有這樣的感受:手里的教材那么多,當我們真的.要選出幾篇好好精講的時候,卻又不知何去何從,覺得無從下手;或是好不容易選好了文章,想好好講一講,設計教學時卻又覺得沒什么可教的;回望自己的課,讀、說、議的環節一點也不少,可自己總覺得課堂像一杯白開水,索然無味,卻又找不出原因在哪。看完竇老師的“擁有面對文本的力量”一章節,心中豁然開朗:我們缺乏的是對文本深刻的解讀。而要深刻解讀文本,更不是件容易的事,僅就《游園不值》一首只有21字的詩,竇老師寫的備課體會就有幾萬字。她循著作者葉紹翁的足跡走進宋詩、南宋后期文學。跟著葉紹翁游園的同時,又要走進宋朝園林與宋時東吳民俗。再跟著作者的心境,了解宋詩的特點、江南詩派的追求、古典園林藝術與詩中紅杏木屐的意蘊……這才是備課艱難的開始,怎樣把教師的理解轉化為學生的認識,怎樣引導學生走進文本,產生獨具個性的閱讀體驗,這些才是更為艱難的跋涉過程。竇老師告訴我們:思考,領我們走向清醒。可如果我們手中沒有直面教材的底氣,我們怎么去思考,又怎么能思考出有價值的問題來?又怎么能帶著對教材的獨特理解進入心靈的覺醒呢?

  手捧教科書,為自己,更為學生,我們必須懷著虔誠而又審慎的態度,從閱讀出發,或鉆進文字的里面,透視到文字的背后,主動索取文字里的巨大財富。拿到教材我們首先要將教材置于廣袤的林子。在如何解讀教材?這個問題上竇老師提出了教材解讀四問。第一,文本究竟說了什么?第二,文本想說什么?第三,文本能夠說什么?第四,文本應該說什么?闡述的非常清楚,讓我受益匪淺。解讀文本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座高山,我們必學積蓄力量攀登。

  第五件事:公開課,生命試練的地方。

  《公開課,生命試煉的地方》一章,竇老師以具體的案例,記敘了自己是如何通過公開課提升自己、修煉自己的。她主動而且是強烈地要求上公開課,向眾多的教師、領導、專家展示自己,既展示出自己的優勢,同時也將自己的不足暴露在眾目睽睽之下。肯定、叫好、喝彩是有的,可質疑、否定、批評同時也存在。甚至有時,被批評得“體無完膚”,感覺自己“不可救藥”、“沒出息”。可“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痛定思痛之后,竇老師能有選擇地接受中肯的批評、意見,加以思考、改進,不斷地進行“熔煉”。而她也在“公開課”這一“熔爐”中,獲得了“熔煉”成功的喜悅與歡樂!上公開課,真的是“痛而后快地成長。”

  每一位教師都有過這樣的心理:害怕別人聽課。怕的不是聽課的人,而是怕自己,怕自己不能完成教學任務,怕自己課堂設計不完善,怕自己不能駕馭課堂,不能駕馭學生,總之是怕自己的缺點暴露出來。竇老師卻有著她自己獨到的見解和親身的體會。她一直認為公開課是教師最好的平臺。她認為公開課可以給自己提供豐厚的“利息”,專家、領導的指點不知比自己的單打獨練要強多少倍。十年讀書,不如聽君一席話。寧靜的讀書只是點滴的積累,而公開課的“利息”,會讓自己的課堂教學奔馳在高速公路上。

  第六件事:朗讀、語言與寫作的素養

  讀完《朗讀、語言與寫作的素養》一章,更讓我感嘆、敬佩竇老師在教學上的努力、刻苦。每次公開課前后,她都會作有關的記錄,作為練筆。課前備課時,她會在深入鉆研教材后,寫一些題外話,彰顯自己把握文本精神的高度。備課時寫一些題外話,記敘自己的教學思路。課后,再寫題后話,整理出評課中有價值的觀點,以及自己對教學的深刻反思,長年累月,這已成了她的習慣,如吃飯睡覺一樣不可缺少。經常的寫作,不但讓竇老師“妙筆生花”,更讓“寫作”這輛推土機,將竇老師的思維推向縱深發展,去開墾靈魂深處最豐饒之地!對于語文教師來說,還有什么能比落筆、動口時呈現出來的語言修養更有獨具風采的說服力呢?伴隨著朗讀、語言、寫作的詞彩風流,教師各方面的風采和諧地交織在一起,外化為豐富而富有魅力的立體形象,語文教師就于有意無意間,引領熏陶著學生想著美麗健康的上方馳去。我決心努力提高自己朗讀、語言與寫作的素養。

  竇老師說的很清楚,為什么老師要用筆靜靜地記錄自己?是因為在寫作過程中會不斷發現和生成新的“我”。蘇霍姆林斯是這樣說的:“每一位教師都來寫教育日記,寫隨筆和記錄。這些記錄是思考及創造的源泉,是無價之寶,是你搞教科研的豐富材料及實踐基礎。”

  說到教師專業發展,更是離不開教師自己的努力,多讀書,多學習,多思考,立于實踐,用于實踐。竇老師認為教師作為一個“有學養的專業人士”,主動的意識是必須有的,教師專業培養的最好途徑是內在專業精神的生長,需要自覺主動學習、積極性向上的執著力。因為公開課磨礪、科研訓練這條快車道只給了很小一部分教師,這可能使大多數教師失去肯定自我的機會。“這樣的成長方式所帶來的做秀技術、科研時尚、官本位等,會異化教師們。”竇老師特別提醒我們千萬別“異化”,別“他我”。“在現實中,由于我們的教育教學受到了太多外來干預。……這些嚴重影響了教師專業自我決斷的權力。”說到這些的時候,竇老師依然告訴我們要反省自己,改變不了現實要改變自己,要讓自己有獨特的思想和獨立的人格,讓自己變得平和、平靜。確實,我們的教育教學隨時會受到外來因素的干預干擾,可能很多時候讓我們的工作不能夠清靜,讓我們的內心不能夠平靜,埋怨、牢騷是沒有任何作用的,只會增加我們的煩惱。這時,我們應該讓自己心如止水,平靜下來,平和的對待這些。那就需要改變自己,讓自己在實踐中讀書、學習、思考,讓自己在讀書中保持淡泊與寧靜,也讓自己逐漸有獨特的思想、獨立的人格,有特殊的教育教學魅力,從而給學生積極有益的影響。

  第七件事:修煉你的激情、思想與風格。

  擁有激情與思想,才會形成優秀教師獨特的教學風格,擁有了自我教學思想與風格就擁有了知識分子真正的尊嚴。所以我要向著優秀的方向,以激情與思想的自我修煉,鍛造那講臺上風格的我、獨特的我,讓人生放射出熠熠的光彩。

  一直以為優秀教師離自己還很遙遠,所以抱著學習的心態去閱讀竇桂梅老師的《優秀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初讀這本書,覺得優秀教師平時做的事和我們普通教師沒什么兩樣,可越是深入書中,越是發覺自己離優秀教師更遙遠了。一名優秀教師做的遠比我這普通教師更勤,想的遠比我這普通教師更深,付出的遠比我這普通教師更多。

  成為優秀教師的目的,不在于求任何功名利祿,而是在未來的日子里,純粹的感受到生命的創造力汩汩而來……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想我應該像孔子“樂在其中”,顏回“不改其樂”——這將成為我的座右銘。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是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竇老師憑著自己的加倍努力,一步一個腳印走來,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成功的教學之路。她贏得了眾人的掌聲和鮮花,成為了一名萬眾矚目的優秀教師。對照竇老師,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自己的不足,同時也明白了今后的努力方向。我有可能一輩子也無法成為一名優秀教師,但我愿意不斷完善自己,成為一名真正合格的小學人民教師!

  向著優秀,我永遠在路上……

語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9

  讀了葉瀾教授所寫的《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這篇文章,掩卷沉思,深有感慨。要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首先,我們要從書本中解放出來。正如葉瀾教授所說的:樹立課堂教學應為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作用、創造性地實現教學目標過程的新觀念。葉瀾教授這話說得真好!我想,隨著社會的提高,僅有創造性地教學才會使課堂煥發出勃勃生機,學生才能獲得多方面的發展,我們才能使學生真正喜歡上課堂,真正做到樂學、善學!

  記得一次口語交際課,我走進教室跟孩子們說:“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一齊到里野里去玩一玩。”學生們一齊歡呼起來。于是,我們排好隊走出了校門,一邊走我就一邊指著路旁的樹說:“這些樹過了一個寒冷的冬天,此刻有什么變化嗎?”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開了,“教師,我看見樹上長出了嫩嫩的小芽。”“我看見樹枝上長出了幾片尖尖的綠葉。”“我看見。”之后我們來到麥田邊上,有的孩子就嚷起來了,“快來看,小草從土里鉆出來了!”“教師,那一片金黃金黃的油菜花真美呀!”有些女同學張開雙臂自我陶醉地仰望著天空自由地旋轉著,時而大聲地叫著“燕子、燕子飛來了!”時而跑著追逐花蝴蝶,這一堂課我沒有組織回教室,而是就地坐了下來,開始回到這節課的主題《找春天》。出乎我意料之外,大家都爭著搶著說,連平時最不喜歡說的孩子此時也說了一兩句。從這個活動中能夠看出,口語交際的資料源于生活,貼近學生生活,在這種真實具體的情境里,學生不但樂于表達,勇于表達,并且句句是發自內心的感受,有益于加快提高口語交際本事,在平時的學生生活中,教師要做個有心人,及時發現和捕捉訓練點,抓住時機讓學生展開心與心的`交流,這樣既可讓學生得到切實的口語交際本事的培養,又使我們的語文課堂煥發出了生命的活力。

  夢想的課堂應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應是師生舒展靈性的空間,應是師生共同創造奇跡、探索世界的窗口。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需要樹立這樣一個理念:那就是課堂是動的、是活的、是情景化的、是富有個性的;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為實現教學任務和目的,圍繞教學資料,共同參與,經過對話、溝通和合作活動,產生交互影響,以動態生成的方式推進教學活動的過程。

語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0

  (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九百余句,兩千余字的《離騷》,對于我僅剩,或者說僅有這14個字: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僅此而己!〝靈均〞、〝攬蕙〞……太多太多的詞匯那么陌生!有人說:讀書會使人越來越感覺渺小。今天聽劉雙貴教授講文學修養,著實讓中文系畢業的我折服。

  屈原、李清照、徐志摩……文學巨匠的經典作品,經劉老師點撥,一個個鮮活的故事,展示了作者的心路歷程,豐富了我的人生閱歷。不愧是言為心聲!這么多經典作品,如果用心閱讀,一定能認識自己,改變自己。讀書讓我們有限的生命得以延長!劉老師一篇篇信手拈來,隨口成誦,那富有磁性的聲音,不得不讓我們感嘆:腹有詩書氣自華!

  細細聆聽,心隨所動,做老師需要提高文學修養。因為這不僅僅是為了提高教學水平,更是為了提高自身的生活品位。人之涵養就彰顯在由文化底蘊而散發出的自然之美。

  提高文學修養是一種修練,更是一種心志的礪煉。不能急、不能怠的平和心態是根本!我們以什么樣的心境讀名著,就會有什么樣的收獲,更會由此影響到工作、生活,波及到周圍的人。做一個擁有正能量,傳遞正能量的人,是自己的福,更是周圍人的福。

  每天寫些什么,積累點兒什么,在日積月累中提高、完善自我的涵養。這是一段苦旅,是每個人必須經歷的。先做好自己該做的--提高修養,再做自己想做的--成就學生,成就事業。萬事成敗皆講規律,積腋成裘,聚沙成塔,繩鋸木斷,鐵杵成針……無一例外,都在強調量與質的關系。個人成長的路漫長悠遠,需要每個人靜下來,沉下來去求索……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曰不能,心向往之……

  (二)國學之魅力

  一直以來,我對古詩文等經典都是斷章取義,鮮學鮮用,用過即忘。即使教畢業班復習古詩文,也是如此應付。畢業班過后,一切詩文皆忘。為此常信誓旦旦,要利用假期惡補,要與學生齊積累……可是總擱淺于半途。試思緣由,皆因無內需。

  今聽楊淑芝教授講座,單不說內容,僅從其年愈七旬,口齒清晰,頭腦清明,就令人感慨萬千。老太太國學經典娓娓道來,堅澀難懂的《周易》,經她旁征左引,日漸清晰。〝相似育人〞的教育教學理論漸漸浮出水面。〝相似、易簡、德圓〞的`過程中〝成人成己〞。陰陽自然之間〝隨姿順勢〞、〝以愚誘智〞,做水一樣的教師,行水一樣的教育,研天地之學問……看似高深莫測的教學論竟然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做支撐。〝厚德載物〞之理原來如此。

  邊聽邊記,更在不停〝百度〞,這些耳熟的經典似曾相識,卻不明其真正的含義。腦袋還停留在上句,楊老師已引入新句。只有不停搜索網絡,搜索大腦的每個角落,不然自己跟不上楊老師的步伐。看似與教學無關的經典,卻蘊藏深刻的哲理,聽著聽著,驀然有種〝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感覺。這或許正是國學經典之魅力。

  隨著教學之路上的不斷前行,我越來越覺得漢語之博大精深,故開始探尋《漢字樹》中字根字源。因古漢語不扎實,故邊看注釋邊聽《史記》。因感古詩詞之精妙,故下載《詩詞歌賦》,閑來隨看隨悟……今與楊教授相比,甚感汗顏。為用而學怎比楊老博學專攻之大義?

  國學之德在于明,國學之魅在于省,國學之魂在于承……由點及面,深研之,必有成!

語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1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夕陽之輝。一個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斷提高,與其始終如一的學習是分不開的,所謂活到老學到老,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無涯。知識是沒有窮盡的,堅持學習讓人始終處于不敗之地。反之,沒有知識的不斷補充和積累,人便會落后于時代。歌德說過,誰落后于時代,就將承受那個時代所有的痛苦。特別是在現今知識爆炸的年代里,不能接觸新的知識便會被時代所淘汰。

  對于我們教師學習新的知識來面對新的挑戰,更是不可忽視的。它能提供我們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爾基所說,沒有任何力量比知識更強大,用知識武裝起來的人是不可戰勝的。但是由于工作的限制,上班族們不能向學生那樣坐在課堂里學習,而讀書就成了我們最有利的知識武器,通過書本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業余時間,也不受空間的限制,方便的學到新的東西,擴展新的思路。總的來說,讀書對于我們個人成長的好處可體現在幾個方面。

  一、讀書可以讓我們站在更高的高度來看問題,從而少犯錯誤,少走彎路。

  牛頓說過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遠,科學巨人的虛懷若谷自然值得我們學習,我們還可以從中學到更有價值的東西。書籍對于整個人類的關系,好比記憶對于個人的關系。書籍記錄了人類的歷史,記錄了所有的新發現,記載了古今歷代所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只有認真的學習前人的經驗和理論,才能在一個更高的高度上來看問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并有一個較高的起點。書本是前人智慧的結晶,是他們的研究成果和經驗的體現,通過對他們的學習,發現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來不斷的完善自己,大大的促進了個人的成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這樣說,人類社會的延續和發展,也是這樣來實現的。試想,如果每個人都是從頭開始,那么,無論多么偉大的人,做出多么大的貢獻,人類社會最終還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見讀書的重要性了。

  二、讀書開闊人的視野

  書本中的知識可謂是包羅萬象,他能拓寬我們的視野,讓我們的知識更全面。從而能夠更深刻的思考問題,事物都是廣泛聯系的,現代的許多實踐都證明了各種信息的相關性,如果只知道一個領域的信息,必然會有礙于自身的發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識,才能使未來的不確定風險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應了解當今的政治經濟形勢,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勢一樣。研究物理學的學者們都要有一定的化學和其他基礎,才能有所成就。記得一位諾貝爾獲獎者在復旦做講演時就曾說過,現代科學已沒有明顯的界限,你必須對相關的科學都有所了解才行。

  在這方面,偉大的導師恩格斯就是一位廣泛學習的典范,他雖然只上過中學,但由于他發奮讀書,十九歲時就能用十二種語言說話和寫文章,在參加工作實踐后,他也沒有間斷過學習和研究,從而被馬克斯稱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書。廣博淵深的知識,對恩格斯指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準確的傳播科學共產主義理論有很大的幫助。

  從它的經歷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知識的力量,更能體會到書本作為人類掌握知識力量的有力武器的巨大作用

  三、讀書有助于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人生來無善亦無惡,關鍵是正確的引導。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有一位良師益友就能起到很積極的作用,書本就是這樣的一位。一本好書就如一個好的導師,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個于己于社會都有用的人。書籍能安慰我們的心靈,使我們擺脫悲哀和痛苦的羈絆;書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歲月化為令人愉快的時光。書必將各種信念注入我們的腦海,使我們充滿崇高的歡樂和思想,從而使我們入神忘情,靈魂升華。

  所以我們要倡導并支持讀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做一個稱職的教師,以帶動教育事業的蓬勃健康的發展。

語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2

  我是個愛讀書的人,自小我就最喜愛在書的海洋中遨游、暢想,多年下來我已有了眾多的“書朋友”,并且與它們感情篤厚。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知識就是力量”,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我一直認為趁著青春年少多看些書,多學些知識是永遠不會錯的。在走上了三尺講之后臺,由于這職業的原因,我更加喜歡看書、看報,并逐漸對教育書刊有所涉獵,其中我最喜歡《小學語文教師》。

  一本書刊或雜志能夠成為讀者的朋友,其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小學語文教師》就是我的.摯友。我和它的相識其實很平淡無奇,當我還是學生時,為了走好以后事業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準備,其中有一項就是到校圖書室借閱書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學方法,而這些,我都通過《小學語文教師》獲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

  人說:“一本教育雜志,也應當是一所學校,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切實、具體的可以給讀者以啟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務……”而《小學語文教師》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實用,可讀性強,內容實在,在推動教學改革、傳遞教學信息方面都有獨到之處。

  如今,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助,《小學語文教師》將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造性教學方案等都為我們想到了。同時《小學語文教師》推出的“大語文教育文摘”,從大語文的角度,精選報刊精華,為我們及時地提供了各方面的教育信息,也打開了我們的教育視野。此外,“園丁故事”、“封面人物”,不僅有吸引人的故事,閃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藝術,還讓我們認識和了解到像于永正、李吉林、支玉恒、徐根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

  據了解,《小學語文教師》已走過20多個風風雨雨,滋潤了無數語文教師的茁壯成長,也為許許多多的青年語文教師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橋梁,是培育教師成長的搖籃。她的風格十分樸素平實。務實、樸實、平實是其魅力的源泉。樸素、精致、人文是其獨具的特點。她的園丁故事動人,教學點評中肯,教案設計新穎,教學隨筆精致。她貼近教改前沿,是小學語文教改的沖鋒號。

  在轟轟烈烈的教改之風中,《小學語文教師》宣揚對學生作為“人”的尊重;

  宣揚對學生生命的喚醒與賞識;

  宣揚人格平等基礎上的情感交流;

  教育我們用心靈感受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智慧開啟智慧。因此,每當我竭盡所能地傳授知識給學生卻看到學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時,我都能從《小學語文教師》中再次找尋到信心的起點;

  每當遇到教學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識時,《小學語文教師》為我解決了燃眉之急;

  每當我想在教學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時,都是《小學語文教師》為我導航,讓我有所創想,尋到教學的“亮點”……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一直堅信多讀一些好書,一定會有許多意外收獲,在這人生的黃金時間,我想我會一如繼往地多讀好書,在書的海洋中揚帆遠航。同時我想《小學語文教師》也一定將與我攜手同行,共同成長,共創未來。

語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3

  我無意間在網上看到竇桂梅老師寫的《優秀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光看名字就很吸引我,就迫不及待地到書店去找這本書,可惜書店里沒有,就趕緊在網上購買,瀏覽了好幾個網站,終于讓我買到了。一個多星期后,書到了我的手。從拿到手的那一刻起我就開始認真閱讀。這是一本好書。

  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要成為優秀的語文教師,一定要知道哪幾件事?我想這是每一個語文教師都希望知道的事情。剛剛讀完竇桂梅老師的《優秀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咋一看,題目挺嚇人的。雖然許多一線的教師都不能成為像她一樣的優秀教師,但從中我們能學到很多。我們也應試著向著這個方向前進,能走多就走多遠。“我們應允許不同人眼中,‘優秀’有著不同的定義。每一位教師還是要結合自身的環境和條件,形成自己適合當地環境、個人存在的特色。”“優秀語文教師,一定要擁有一股自由的情感,一片思想的天空,進行專業探索。其專業不斷提升、不斷前進的過程,一定不是狹隘的“應試教育高手”的甬道。漸漸地,時間已將我推進教學的磨合期,有時方向真的很難把握,經驗慢慢成為自己的依靠,但也是我們前進的`屏障。但她的許多話剎時為我們開辟了一條陽光燦爛的大道。“我是用語文教人”,普普通通的一句話真正體現了一種大家的風范。沒有匠氣,沒有俗氣,有的只是一種真正的人氣,人文的氣息。讀完整本書,真有種“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當然書還是要好好讀,累土成丘,積沙成塔,聚腋成裘。雖然不可能成為像她這樣的優秀語文老師,但至少也要做一個合格的,讓孩子喜歡的語文老師。

  竇老師結合自己成長的經歷,加上自己對“優秀”的理解和思考,她向我們呈現了一些關鍵詞。我把它視為竇老師多年在語文教師這個專業領域總結出的經驗之談,這些肺腑之言我把它摘抄如下:

  1、永葆激情

  生命與激情同在。這是一種生活姿態,不因年齡的增長、環境的轉換、地位的升降而改變,最終內化為一種精神氣質。

  2、張揚個性

  特色就是卓越,卓越就是魅力。人云亦云,老生常談不談。創意教學,形成風格。站在課堂上,你就是語文。

  3、業精于勤

  每一種幸福的背后,都有一個咬緊牙關的靈魂。成長需要機遇,但機遇絕不能依靠等待。于無聲處,與不為人知處,默默努力,靜靜成長,機會總會對你傾心眷顧。

  4、讀書養氣

  不僅靜默涵詠、靜思體悟、更要高聲吟頌、激情噴涌。鍥而不舍,孜孜以求,涵養浩然之氣。

  5、合作共進

  內省言行、反思超越,就是教師專業素養的需求。溝通心靈、理解他人;傾聽意見,分享經驗;心有多寬,路有多遠。

  6、內省致遠

  以澄澈之心求灑脫之態,與繁瑣事外求自由寧靜。

  7、海納百川

  謙遜好學,有容乃大。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誰走在前面,誰就是我的老師。

  8、公共情懷

  拒絕坐井觀天、目光窄仄,走出“圍場”,關注時事,放眼世界,緊跟時代文明的腳步。使課堂成為思維激蕩、靈感勃發的語文的“場”。

  9、筆耕不輟

  勤于閱讀,述而也作。這既是積累經驗的方式,更是逼迫自己勤于閱讀和思考的強勁動力。

  10、關注細節

  語文課就是一堆細節。

  11、善待教材

  我們無權選擇課本,但我們必須清楚怎樣使用它。

  12、尊重寫字

  字,人的第二容顏。漢字是尊嚴,書法是國粹。學好漢語,當從寫好第一個漢字開始。

  13、黃金分割

  教師要勇敢地拒絕各種“看起來很美”的形式,考慮怎樣實現“講”與“不講”的黃金分割。

  14、理性視點

  我們應關注的是學生的真實收獲,而非評委們的打分牌。風行的理念,不是唯一的判斷標準。風起云涌之時,要用理性的視點坐看潮起潮落。

  15、把握自己

  永遠把自己定位在教育海洋中一枚微不足道的海星,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

  大家都知道有這樣一句名句:“書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而作為教師的我們,不是為“顏如玉”也不為“黃金屋”,而是為自身的育人底氣和性情冶養,可能更多是為我們的教學,我們的學生而讀書。書可以是人生的指明燈,也是我們教學的引路人。如果沒有源頭的活水不斷注入滋潤,我想我們很快會面臨黔驢技窮的窘境。

語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4

  課堂應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應是師生舒展靈性的空間,應是師生共同創造奇跡、探索世界的窗口。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需要樹立這樣一個理念:那就是課堂是動的、是活的、是情景化的、是富有個性的;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為實現教學任務和目的,圍繞教學資料,共同參與,經過對話、溝通和合作活動,產生交互影響,以動態生成的方式推進教學活動的過程。

  學習興趣是直接推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心理動因,語文課的導入設計必須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激發了兒童的興趣,能使兒童情緒高漲,腦細胞活動迅速,神經處于興奮狀態。因而學生的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感知力、理解力和創新力都處于最佳發揮狀態。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就能主動參與到新課的學習中去,并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新課標》指出:課堂的舞臺上,主角將不再是教師,而是學生。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幫忙者和引導者。沒有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教學,就不可能產生高效率。語文課堂教學要讓學生全方位地動起來,要經常啟發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自我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才能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最佳學習狀態中。進取為學生展示才華搭設舞臺:包括聽、看、說、讀、思、寫,唱、跳、演,畫、做、玩。既能夠搞同類詞語聯想,也能夠對對子、猜謎語;既能夠搞書法比賽、朗誦比賽,也能夠搞演講比賽、辯論賽;既能夠點評推薦佳作、概要介紹名家,也能夠進行作文競賽、改編課本劇、模擬表演;不一樣的教學資料,不一樣的教學要求,應有不一樣的“動”法,使課堂“活”起來。

  呂淑湘先生說過:文學最能喚起人們的聯想、想象,因為它本身就是作者運用豐富的聯想、想象進行創作思維的產物。由情感入手,激發學生想象的欲望,使學生進入釀情、入情、動情的情感美體驗活動中盡情地去發現美、創造美、表現美。教師要進入課文主角,創設情境,帶著學生一齊去體驗文章所表達的感情,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將這種感情內化為自我的情感因素。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激發學生動腦筋提問題的進取性,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做學習的主人,這是探究學習的基礎。《新課標》認為:在語文課堂上,要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讓學生在課堂上學生敢想、敢說,敢問,敢爭論,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讓學生在爭論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

  由于認識理解水平和知識駕馭本事的限制,小學生在學習嘗試中,對知識的理解往往難以到位,須加以引導,予以拓寬、引申、激活;在學生思維的關鍵處以適時的點撥,促進學生及時排疑糾偏,打通思路,準確理解。課堂中,教師如何對待學生,異常是對待那些中下等生,稍不適往往就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一旦失去自信心,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就會降低,當然提不起學習興趣了。所以,,教師要積極參與作表率,為學生吶喊、加油、助威,抓住時機給予獎勵。同學的'掌聲、教師的贊揚、小小的獎品,都是學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努力創造條件讓他們在課堂上獲取成功,每個人都能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才能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活起來。對待優等生,我一般都給予他們比較高的期望,說得好,我會說:你的看法很獨特!而對于那些中差生,我會鼓勵他們多舉手,如果他們站起來回答正確了,我會帶頭給他們鼓掌,或者伸出大拇指對他豎一豎,讓他明白教師很滿意,他們哪怕回答有錯誤,也不去批評,而是鼓勵他們再想想,用微笑或眼神去支持。諸如此類的評價,不但承認了學生的提高,并且強化了學生的提高,并使學生時刻感受到自我在提高。

  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生命與靈魂的一面鏡子,也是教師和學生的一段生命歷程。同時,每一堂課都是師生人生中完美的記憶,都是不可重復的生命體驗。夢想課堂就是磁力、張力、活力的和諧,她能用知識激活知識,用生命激揚生命,用心靈激動心靈,用人格激勵人格;夢想課堂能透過活潑的氛圍、活躍的思維和活生生的教學環節,無處不見鮮活的生命在律動、在交融、在成長,無時不見活靈的智慧在閃現、在流動、在煥發異彩。

語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5

  我閱讀了《小學語文教師》六月刊的《“隨文練筆”研究專輯》,讓我在作文練筆教學這一塊中頓感明朗,讀著讀著,時而倍有同感,時而像被指引導航,時而靈感頓生,讓我對“隨文練筆”教學有了更寬廣的了解,更系統的認識。

  “隨文練筆”是伴隨著閱讀教學進程,引導學生巧妙利用有關閱讀內容進行的一種“短平快”的寫作訓練。因為隨文練筆選材角度小,內容簡短,貼近實際,緊隨閱讀教學,而且形式多樣,豐富學生的習作色彩,學生負擔少,因而在課堂中是頗受師生歡迎的一項習作訓練。但在實際教學中,隨文練筆設計的隨意性,練筆的時機、方法、難易度把握不當等,往往導致訓練低效甚至無效。如何實施有效的“隨文練筆”策略,是我們當前值得思考和探討的問題。而在文本教學中找準切入點,是隨文練筆練習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與保證。本人就學習前人的經驗以及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為找準隨文練筆的切入點整理及提出以下幾點看法。

  對于選擇隨文練筆的切入點,我們常常會有“水滿汀洲,何處尋芳草”的困惑,其實在備課的時候,我們能夠潛心會文,何愁天涯無芳草呢?

  一、拓展文本空白處——與文本角色對話

  文本是一個召喚讀者參與的意義空間。文質兼美的文章大都有讓讀者自由想象的空間,只要我們善于挖掘,自有一片與文本交流的空間。如人教版十一冊《草蟲的村落》,課文的許多地方都留下了想象的空間,可以引發學生進一步思考,巧設練筆的空間。如,“它們意味深長地對視良久,然后一齊歡躍地走回洞穴里去。”“意味深長地對視良久”,這是甲蟲夫妻間愛意的流露,在這深情的對視中,作為與丈夫闊別多時的妻子的你,會與丈夫傾訴些什么呢?又如,“蜥蜴面前圍攏了一群黑甲蟲,對這龐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們友好地交流著,好像攀談得很投機似的。”如果你是蜥蜴,看著這群好奇的小甲蟲們,你會如何向它們講述外面的`大千世界呢?它們會向你提出那些新奇有趣的問題?在這里,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那奇異的想象得到馳騁,加上受到作者文中童心童語的感染,有了作者筆下草蟲的世界這個大環境的渲染,學生練筆的情感被激發了,必然又產生一幕幕生動、有趣的情景。當然學生的語言也得到了有質量的訓練。

  二、豐潤文本空白處——為文本主角代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而在閱讀教學中適時插入文本“空白”填補,讓孩子們充當故事的主人翁,想他所想,說他所說,填補故事中主人公心理、語言的空白處,在這過程中孩子們直接進入了角色,融入了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和主人公的感情融為一體,這樣的練筆是學生和文本的對話,是孩子們純潔的心靈與主人公的融合,這樣的練筆帶動的是孩子們真實的感悟和思考,在思維與情感引發主動積極的情態下,學生所言就會言之有物,言之動情,讓文本生色不少,同時也能更好地深化了文本的主題,達到以讀促寫,以寫促讀的互利效果。

  在教學人教版第九冊《地震中的父與子》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想象模擬被壓在廢墟底下的阿曼達在死神面前如何鼓勵同學與死神搏斗,爭取時間最后獲救的情景,讓學生從身心參與中感受到了阿曼達的了不起,豐富了阿曼達的勇敢堅強的形象。又如人教版第十一冊《老人與海鷗》一文中,“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一群海鷗突然飛來,圍著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叫聲和姿態和平時大不一樣,像是發生了什么大事。”“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它們大聲鳴叫著,翅膀撲得那樣近,我們好不容易才從這片飛動的白色旋渦中脫出身來。”老人生前視海鷗如親人,從他十年如一日般堅持給海鷗喂食中,從他對海鷗一聲聲熟悉而親切的呼喚中,可見他對海鷗的一片深情,然而海鷗們十多天找不到這位與它們相依相隨十多年的老人,它們心中是多么的焦急、憂慮啊!

  當它們眼前出現老人的遺像時,它們“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它們當時可能說些什么呢?當海鷗們意識到人們要把遺像帶走,它們要與老人永別了,“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它們再一次“大聲鳴叫著”,它們多么希望再多看老人一眼,希望遺像能多留一會,它們的大聲鳴叫想對老人說什么?想對人們說什么?此情此景,海鷗們的傷痛、無奈、焦慮,千言萬語讓學生們流瀉于筆下,人鷗情深的一幕便永遠定格于學生的腦海中。

  三、延續文本意猶未盡處——續作者未言之意

  有些課文結尾(或中間)的語言嘎然而止,耐人尋味,有一種余音繚繞之感。這種“余音”正是作者沒有言盡,情感表達最為強烈、深沉、含蓄的地方。在教學中,我們就可以把這種“余音”挖掘出來,這些語言的空白賦予了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和創作的財富。讓學生寫寫作者沒有言盡的話,把課文中情節跳躍的空白處補上,使已經接近尾聲的情節再掀波瀾,使文章內容更具體、完整,也使小讀者能過把小作家的寫作癮。如《小攝影師》一課,課文的結尾讓人覺得意猶未盡,想象的空間比較大:小男孩到底給高爾基照成相了嗎?如果他來,會做些什么,說些什么?如果不來,又發生了什么事呢?在此練練筆,學生興趣盎然,創意無限。

  又如《凡卡》一文的結尾處余意未盡,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課文在凡卡熟睡在那甜美的夢中結束了,然而夢總是要醒的,為此,我設計這樣一次練筆:凡卡美夢可以成真嗎?當他醒后會發生什么事?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基礎上展開合理想象,延續了故事的情節,道出了沙皇統治下俄國窮苦兒童的悲慘命運。他們有的寫道:“凡卡睡醒以后,他偷偷寫信的事被老板發現了,結果遭到了一頓毒打,他那虛弱的身體承受不住而死了。”還有的這樣寫道:“凡卡每天翹首期盼爺爺到來,但當時的現實社會是殘酷的,它沒有憐憫這可憐的小孩,凡卡的希望在一天天無了期的等待中撲滅了,凡卡在絕望中飽受老板的折磨,最終死去。”

  四、捕捉文本典型處——實現語言的遷移運用

  曾看過一同行說過,“語文的學習說白了,其實就是對課文規范語言的吸納后融會貫通,為我所用。所以,讓語文走在回家的路上,切不可丟棄文本的語言示范作用。”遇到好的文章或精彩、典型的片段,我們就不應該錯失學習和模仿的機會。仿寫可以針對全篇進行,也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片斷練習,可以是句式表達、開頭結尾、過渡照應、總分結構等模仿。仿寫時,首先找準具有鮮明特征的典型或精彩文段。如《北京的春節》一文中作者列舉了大量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但全文安排有序,脈絡清晰,銜接緊密,詳略得當,推進自然,是引導學生學習按一定順序,有詳有略的表達方法的典型文章。

  因此,在學習本文后我馬上指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寫一寫家鄉的傳統節日,主要訓練點落實到對文章寫作順序的安排以及內容詳略的處理方法上,結果收到了令人滿意的效果。當然有些文章的精彩片段的仿寫或遷移寫法也不容有失。例如《窮人》一文中對人物心理活動的真實描寫的片段,透過桑娜的心理活動充分展示了窮人寧可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心靈,尤其段中省略號的連續運用,更能逼真地寫出了桑娜當時時斷時續、忐忑不安的心理。學習本段后,我讓學生結合現實生活中自己遇到過的焦急、憂慮、擔心、害怕的生活情景寫一寫,例如早上睡過頭而遲到了、一個人處于黑暗無助當中、進行比賽前的緊張狀態中等,讓學生在練筆中實現語言遷移的運用,在先扶后放的過程中提高語言表達的能力。

  “隨文練筆”的切入點皆于文本中,我們要潛心會文,識于慧眼,找準落點,讓我們的學生妙筆生花。

【語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語文教師心得體會04-19

初中語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02-24

語文教師聽課心得體會04-17

語文教師聽課心得體會10-27

語文教師教學心得體會03-04

小學語文教師心得體會04-12

語文教師培訓心得體會03-25

小學語文教師教學心得體會03-03

小學語文教師培訓心得體會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