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讀書心得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資治通鑒讀書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資治通鑒讀書心得1
最近,學習了《孫權勸學》這一課。通過學習這篇文章,我對《資治通鑒》這本書有了很大的興趣。于是,這幾天,我用心閱讀了這本巨著。
《資治通鑒》這本書是宋朝司馬光主編的一部編年體史書,記錄了上起東周下至五代,一千三百多年的史事。司馬光編成這部四百多萬字的巨著,一共花費了十九年的時間。《資治通鑒》的內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系為主,兼及經濟、文化和歷史人物評價,目的是通過對事關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的統治階級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所謂資治通鑒,即“鑒于往事,有資于治世”,這四個字體現了中國傳統的資治育人意識。司馬光自己也說《資治通鑒》是“專取關國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
讀完《資治通鑒》這本書后,里面的故事讓我有許多很深的體會。掩卷回首,無數人物,許多場景,總要在眼前紛然活躍,讓我或是贊嘆,或是鄙棄,或是激動,或是沉思,從歷史事實中得到警悟的啟迪,同時很自然地對此書的編輯者司馬光油然而生欽佩之心。書中的人物的精神有許多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比如,藺相如的顧全大局,廉頗的知錯就改,蘇武的正氣,韓信忍受侮辱終于成就大事的胸懷等等。從韓信的故事中,我知道了要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要不然反而自己吃虧。韓信身為一個不可多得的奇才,最后卻落得了身死家破的下場,全因沒有聽取正確的計謀,真是可惜。讓我記憶深刻的還有唐太宗,唐太宗是個明知且有遠見的皇帝。一個人要知足,干什么都要前思后慮,適可而止。光知吃飯,不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稼穡之艱難,就不會珍惜糧食,就會大吃大喝,就會忘記勞動者的血汗,久而久之,則飯不常也。君猶舟,民猶水,水可載舟,也可覆舟。當權者不知愛護百姓,當頭頭的,不知關心下屬,則危在旦夕。這也就清晰明了地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一個人要知足,干什么都要前思后慮,適可而止。
我最敬佩的就是劉邦,他有懷仁之心,很會籠絡人心,最終逼使項羽自殺、創造了四百年漢朝。不過我覺得項羽太不懂得收買人心了,后來竟使曠古奇才韓信投奔了劉邦。在最后,項羽被劉邦圍在烏江時,不聽烏江亭長勸:“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笨伤麉s說:“天之亡我,我何渡為!”然后就自刎了。這多可惜啊!項羽也是一代英雄,逃回江東之后,好好治國,還是可以反攻的,何必如此呢?
《資治通鑒》是一部至今還無法替代的編年史的歷史巨著,問世千余來年,給了后人多少教益和啟迪!司馬光的勞績是永遠令人敬佩的!
資治通鑒讀書心得2
在這個暑假里,我讀了《資治通鑒》這本書,在書中,我認識了昏庸暴虐的秦始皇;機智聰慧的孔伋;巧言擊破六國合縱的張儀;賢德明智的齊威王;熱愛祖國能言善辯的藺相如;勇敢無畏的荊軻;足智多謀的韓信;猛悍剛強的`項羽。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人是以人才為寶的齊威王。
齊威王剛剛即位的時候,整天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各國紛紛入侵齊國,出現了“諸侯并伐,國人不治”的局面。后來他翻然悔悟,下定決心“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當時,周王室勢力十分衰弱,各諸侯大臣都不來朝拜。但齊王仍然堅持朝拜周王,這一舉動深深感染了百姓,夸贊齊王賢德。齊王十分注重人才的識別和利用。一次,齊王詢問大臣地方官政績如何,大臣們都稱贊阿城大夫,指責即墨大夫。后來,齊王派人去兩地巡查,發現事實與大臣所說相反,說明阿城大夫賄賂大臣,不好好治理阿城,齊王十分氣憤,殺死了阿城大夫和稱贊他的大臣們。而即墨大夫認真治理即墨,不賄賂大臣,受到了齊王的嘉獎。
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齊王不受蒙蔽,以人才為寶,經過一系列整頓和改革,齊國逐漸強大,開始稱雄于諸侯。到齊威王末年,齊國成為諸侯國中最強盛的國家。齊威王也因善于納諫用賢、勵志圖強而名著史冊!
我十分佩服齊王,他是一個心系百姓,積極培養人才,不徇私枉法,賞罰分明,理智果斷,顧大局,識大體賢德的好君王。
資治通鑒讀書心得3
最近我突然對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顿Y治通鑒》變成了我的閱讀對象,它讓我了解了許多歷史上的知識。
《資治通鑒》是我國第一部編年史巨著,由我國宋代著名史學家司馬光組織編撰,其中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的政治,軍事等重要史實,總結歷朝歷代衰敗的經驗教訓,具有很高的史學價值,文學價值和收藏價值。
然而對歷史了解多少,那是很重要的,例如在正常交談中,談論某一個人將他和成歷史上的某個英雄或某個小人做比較,自己因為不了解那時候的歷史背景等而插不上話,就算別人沒有注意到你這一點,自己也會覺得非常尷尬。
我們班上的王雨澤,他對于歷史的了解很廣,現在正在讀眾多史書中的《明朝那些事》,因為他對歷史很感興趣所以看過后常常能記得和陳述,所以在上《石灰吟》時這首詩的作者于謙是明朝的人,王雨澤能很好的陳述出當時的歷史背景,他口若懸河,說的形象生動,把當時于謙的品質和皇帝的.昏庸說的有生有色,直至下課鈴響了也不想下課。
可見歷史的了解可以改善人們的觀念,也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形象,還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氣質。
資治通鑒讀書心得4
《資治通鑒》宋代著名史學家司馬光歷時19年編纂而成的史學巨著。至今為止我國最大的一般編年史,貫古通今,全書294卷,上起周威烈王姬午前403年,下迄周朝顯得959年,包含了1362年的歷史文學,約300萬字。泱泱華夏千年歷史,史書之長歷任王儲不可能讀得完,因此司馬光將歷時中的經驗總結編纂進獻給皇帝,公其借鑒。以分析歷史角度講述歷代賢君明主治國待臣之道,言簡意深。書中精湛之處比比皆是,讓人拍案叫絕。
借古諷今,借故說今將歷史事件作為實例向君王講述治國之道,比如楚漢之爭,作為象棋的起源,從而為千秋百代提供了治國平天下的戰略倚策。劉邦項羽的斗智斗勇,張良韓信的英勇謀略。《通鑒》中記錄劉邦雖少,人物的豐滿度足以令讀者明確。對比手法的運用更是錦上添花。劉邦為人的豁達易交;更反映了項羽的多疑,優柔寡斷,他的心胸狹隘直接導致了他的敗北!顿Y治通鑒》中詳細的描述了垓下之戰,項羽戰敗之后并未輕言放棄,反而鎮定自若,一改原先的多猜忌,偏聽偏信,充分地表達了英雄末路之時的悲壯景象,當然這種折回之筆在《通鑒》中經常見到。在楚軍節節敗退的情況下也可以看到劉邦與韓信、彭越等大將之間的君臣關系出現了絲絲的.裂痕,這也最后導致了,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結局。
巫蠱之禍,也叫戾太子事件,戾太子原名劉據,漢武帝嫡長子,衛皇后所生,武帝朝前期,衛家顯赫一時,皇后受寵,劉據地位穩定,后因衛家衰敗后繼乏人,曾經顯赫的衛家光芒漸漸衰退。武帝子嗣原來越多,太子天生性格溫純,和漢武帝性格大異。武帝晚年遭遇一次朋黨之爭,自然波及到了衛氏一族與附屬國人直接的正面沖突,劉據作為事件的犧牲品,智者不敢言,辯士不敢說,臣竊痛之!唯陛下寬心慰意,少察所親,毋患太子之非,亟罷甲兵,無令太子久亡!臣不勝惓惓,出一旦之命,待罪建章宮下!司馬光在本章的最后對當朝天子提出勸誡左右前后無非正人,出入起居無非正道,然猶有淫放邪僻而陷于禍敗者焉借故解今的意味不言而喻。
資治通鑒讀書心得5
今年寒假,我讀了一本名叫《資治通鑒》的書。這本書是宋朝的司馬光編寫的。簡單地說,《資治通鑒》是一部歷史書,它所記載的歷史,從公元前403年起,到公元959年止,時間跨大達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之久,還包括了戰國時代、秦朝、兩漢、三國、魏晉、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國。它是按時間先后記錄歷史,所以稱為編年史。
其中我感覺最有趣的是《孟母三遷》。這個故事講述了:孟子小時候住在墓地旁邊,他天天學別人裝神弄鬼。孟母覺得很不好。于是就把家搬到了集市里?墒敲献佑謱W小販們吆喝叫賣。孟母就又把家搬到了一所學校的旁邊,孟子也跟著學生們學習知識和禮節。孟母很高興,便不再搬遷了。通過這個故事,我得到啟示,一個人想要成大器,和他的'家庭環境以及理想有著很大的關系,就像《三字經》說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人剛出生本性都差不多,但是生活環境的不同,人長大后性格就相差很大。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也要去對我們身心健康有幫助的地方,例如圖書館、科技館、運動場等等。不要去網吧、游戲廳等不良場所。這樣才能健康成長。
【資治通鑒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資治通鑒心得感悟02-04
《資治通鑒》讀書筆記04-26
《資治通鑒》讀書心得12-21
資治通鑒讀書心得【熱門】02-28
資治通鑒讀書心得(14篇)02-28
《資治通鑒》讀書心得3篇02-18
資治通鑒讀書心得14篇02-18
《資治通鑒》讀書心得7篇02-20
《資治通鑒》讀書心得13篇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