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心理學故事讀書心得

時間:2022-11-16 14:05:57 志鎧 讀書心得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心理學故事讀書心得(通用20篇)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但是心得體會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心理學故事讀書心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心理學故事讀書心得(通用20篇)

  心理學故事讀書心得 篇1

  目前,我們的幼兒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我覺得就面臨了缺少同伴間的交往,當然,幼兒在幼兒園時,都會有很多的同伴,在家里就缺少了玩伴,對此,我看了《學前心理學》中的同伴交往,讓我明白了:同伴交往的意義和方式。

  孩子在家都是與大人接觸的多,這其實是一種不平等的關系,兒童所有事情,都被大人安排的井井有條的,所以孩子思考的事也就好少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存能力被弱化,生活能力沒有形成。還有可能身心早熟的隱患,可能會形成“小大人”的性格。由此看來,同伴交往對孩子非常重要。

  在和同伴交往過程中,同齡伙伴具有同步性,能夠促進身心全方位發展。這主要是由于同齡伙伴生理、心理和認知經驗的相似性決定的。有人說,只有兒童最了解兒童。確實是這樣的。有一次,我看到兩個媽媽分別抱著自己不滿歲的.寶寶在一起聊天,此時發現兩個孩子也在用無聲的語言進行交流:一個寶寶笑了,另一個寶寶也笑了;一個寶寶發出聲音,另一個寶寶也發出聲音……這就說明同伴交往認知的同步性,使他們的溝通非常容易,包括我們幼兒園的孩子也是這樣的,而大人就不明白他們的所思所想,所以,兒童也同伴交往更能促進其身心全方位發展。

  同齡伙伴認知的同步性,就決定了同伴交往影響的有效性。孩子的心理、生理的現有水平與同伴更為接近,在同一事物認知過程、情感體驗以及目的性、自控能力等方面極易產生共鳴。尤其是在社會化行為規范的形成上,具有同步進程。當孩子遇到矛盾時,我們成年人總習慣這樣教育孩子:“你是大哥哥(大姐姐),應該讓著小弟弟(小妹妹)”。這事兩種不同的暗示,可能對兩個孩子形成不同的影響和結果。一方會覺得我是大哥哥(大姐姐),我只好吃虧了,時間久了會形成性格傾向;而另一方會覺得我是小弟弟(小妹妹),他應該讓著我,久而久之,也會出現性格傾向。我覺得這種教育方式不利于兒童形成解決矛盾的能力,不具有交往影響的有效性。

  讀了這個同伴交往,我才明白,原來我們身邊的教育方式存在了很多的誤區,我會繼續了解如何正確教育孩子,提升我的教育能力吧!

  心理學故事讀書心得 篇2

  心理學這一名詞,對于我而言,已不再陌生,經過半個學期的學習,我對心理學的了解不斷增加。

  作為師范生,心理學是一門必修課。對于所有大學生在校期間及未來的職業生涯來說,也是重要的與終身的必修課程,學習心理學有以下重要意義:

  1.有助于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2.明確各專業活動應具備的心理品質,有利于自我教育與良好個性發展;

  3.掌握心理規律,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與辦學效能;

  4.有利于自我心理調節,保持個人身心健康發展。

  人的心理是大腦的機能,心理是客觀現實的反應。可見,我們正常的心理功能離不開我們的社會實踐。而人的心理活動對自己的行為,對實踐活動有巨大的指導和調節作用。所以我平時要有符合實際的計劃和目標,用行動去實踐。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認識能力和心理水平。大學可支配的時間真的很多,我總不能將其浪費于睡懶覺、玩游戲等。這需要增強自我控制能力,增強學習的自覺性,充分利用時間,學習更多的知識,參與更多有意義的活動,豐富我四年的大學生活,否則只能浪費青春罷了。

  學習這門課程,讓我了解如何提高良好的記憶品質。通過掌握科學的記憶方法,能增強記性,防止遺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在日常生活中,要養成良好的習慣;不要過分緊張疲勞,要勞逸結合,兼顧娛樂,學會放松與緩解壓力;增強體育鍛煉;保持樂觀的心態等也是必不可少的。

  為了培養我們良好的.思維能力,需要敢于幻想,敢于實踐,敢于質疑,敢于創新,不受定勢的干預,大膽的發散思維。

  在除了學習課本內容,張老師還給我們觀看《心理訪談》的節目,豐富了我的認識。同時,這些節目都是關于大學生遇到的問題,如如何告別依賴、面試技巧,有關的心理專家給了很多方法及建議。在今后遇到類似的問題,值得我學習借鑒。

  總之,心理學的學習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一個學期就能完成的,需要不斷地學習。

  心理學故事讀書心得 篇3

  有幸能在這學期修讀藺老師的《變態心理學》課程,讓我對變態心理學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我認為變態心理學是與實際生活關系很密切的一門學科,他能夠讓我學會辨別出一些異常心理障礙,以便及時的采取自助或助人的舉措。作為一名師范生,今后即將走向教師崗位,首先個人需要學會自我覺察,保持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同時,在與學生交往過程中,需要積極關注每位學生的狀態,及時發現可能存在的問題并做適當的輔導。而通過學習《變態心理學》這門課程,讓我具備了一定關于這方面的專業技能,我想,在今后的生活里,我將終身受用。

  對于《變態心理學》這門課程,內容比較多,一些心理障礙極容易混淆,且有的內容較難以理解,但是通過老師用一些簡單的語言,以及生動實際的例子,深入淺出,讓我們不僅記憶的快,而且更容易理解。上課過程中時不時放一些關于課程知識的錄像,通過生動的影像讓我們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入。

  同時在通過課前發放案例的方式,讓我們在學習某一障礙之前就對其有了初步的理解,對我們后面的學習有極大的幫助。很喜歡老師每章節給我們推薦的關于某一知識點的電影,雖然有些影片已經看過,但是那時看的`狀態與學習《變態心理學》后再去看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狀態。現在的我能夠以一些心理學的視角去分析影片中某一現象的原因,同時從一些影片中學到關于一些心理學知識的實際應用,突然發現,原來觀看電影有時也能學到很多有關心理學的一些知識與應用。

  關于這門課程的最后一次大作業,我們選擇了創傷后應激障礙這一主題,雖然上課過程中老師對其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講述,我們對創傷后應激障礙已經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是通過小組的方式查閱文獻,并對文獻內容進行分析以及小組內部的討論交流,我們對這一障礙有了更詳細以及更深入的理解。同時課堂上也有很多小組選擇了這一障礙進行研究并在課堂上進行了展示與分享,從他們的分享中我們又學到更多更深入的內容。

  總之,通過這一學期科課程,讓我學習到了很多知識,同時這一學期與老師同學的相處是愉快的,我想,這一切都將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心理學故事讀書心得 篇4

  一般人聽到變態心理學,都會覺得有些不自然,因為變態這個詞總是和怪異、恐怖的行為聯系在一起。心理學中的變態心理源自英文Abnormal Psychology,我覺得翻譯成異常心理學會更易讓人接受一點。在hk實習的時候,就聽說心理咨詢師不同于精神科醫生,只有那些不太嚴重的問題才能靠咨詢解決;如果是腦器質性損傷,再怎么咨詢都沒用,必須要精神科醫生用藥物控制病情。雖然我不是精神科醫生,但仍然需要了解異常心理方面的知識,原因是辨別出沒有精神障礙的案主,作為咨詢對象,而將疑似有精神障礙的轉介給精神科醫生,以避免錯把精神病人當作一般心理問題來對待。

  聽了郭念鋒教授的8堂課,真是受益匪淺,他用簡單的語言、生動的例子,把枯燥的異常心理學講述的深入淺出,不僅記憶得快也方便理解,真不愧是中國心理學第一人啊。尤其是他提到的例子,對于我這樣沒有經驗的準心理咨詢師來說,很有幫助。比如有些家長稱贊自己的孩子很聰明,是天才,能記住一年365天的天氣預報,又或者能記住城市所有的地鐵路線。這時,我們就要警惕了,這孩子是否是在記憶方面有所障礙。

  在記憶障礙里有一種癥狀叫作記憶增強,這是病理性的,表現為患者只專注于記憶某一件事,而且記得特別清楚,這類患者通常都是精神障礙的躁狂發作或抑郁發作,也有可能是偏執狂。作為80后的年輕家長,如果不多了解一些這方面的知識,很可能還真的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兒童,還很驕傲的向朋友炫耀呢。

  讀寫障礙也是在小學前半階段常發的思維方面的疾病之一,在hk我就遇過一例,患有讀寫障礙的兒童分不清類似的字詞,無法分辨b和d,p和q,對中文也是如此,左右偏旁的字他會寫反。如果家長認為這是因為孩子不認真讀書,反而進行責罵,那對于孩子無疑是雪上加霜。因此hk的家長都會在孩子在小學前去專業機構進行一些心理測量,防患于未然。

  不僅是孩子,我們也要注意身邊的大人。比如某個人特別執著于維護社會觀念,他每天都在努力尋找單位里的“壞份子”,對人家進行批評教育,如果行為嚴重的,還會去法院提起訴訟,即使被退回也堅持不懈。這樣的人,你能說他是維護社會公義嗎,這是典型的帶有超價觀念的人格障礙和心因性精神障礙。還有一些老人,年紀慢慢大了,也會有一些異常行為,作為子女,一定要特別關注他們,以便及早就醫。

  作為心理咨詢師,我們要做的除了對于一般性的心理問題進行輔導疏解,還要及時發現那些有疑似精神障礙癥狀的案例,轉介給精神科醫生盡早診治。隨著社會經濟迅速發展,壓力也在不斷的考驗著我們。面對壓力,是獨自疏解,還是找人傾訴,各有各招;但切記一定不能逃避,否則日積月累,你不處理它,它會來處理你。

  心理學故事讀書心得 篇5

  在暑假期間我閱讀了《學前心理學》它是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的是陳幗眉老師主編,全書供13章,其中三、五、六和十三章,有山東師范大學教授程學超編寫,第十一十二,有遼寧師范大學副教授鄒曉燕編寫,其余各章,有北京師范大學陳幗眉編寫。我從這本學前心理學的學習上汲取了許多東西。在未接觸心理學之前,我對她敬畏和景仰有加。雖然,現在的我也只是為了考試,但是,我它給我帶來了很大的收獲,不管在教育我在教的孩子上,還是對教育幼兒方面讓我學到了很多。

  學前兒童心理學是研究從出生到入學前心里發生發展有關規律的科學,幼教工作者只有掌握了學前兒童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基本規律可以提高自己了解孩子和教育孩子的能力,特別是他們的心理發展特點和學習活動規律。才能使自己“快速”了解“幼兒”的內心世界呢?學前心理學這一學科,本書將幫助我們了解學前兒童的發展,以及如何運用于教學實踐。如,它闡述學前兒童發展過程;;圍繞“學前兒童心里發展的年齡特征”、學前兒童注意到發展”、“學前兒童的記憶發展”等,簡述學前心理學的學科發展;

  讓我感觸最深的還是學前兒童注意發展,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性和集中性,它是一種心理狀態,特別是小班的小朋友我們平常也會說我們班某某幼兒的注意真是差,總是在抱怨怎么會這樣那樣的,我學了這章后我知道了3—6歲的幼兒兒童的注意發展的特征仍然主要是無意注意占優勢,有意注意初步發展。有意注意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水平底,穩定性差而且依賴成人的組織與引導,注意的選擇有賴于知識經驗好認真水平。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我受益匪淺,掌握了許多學前教育的理論知識,我一定在工作中不斷實踐,利用空余時間繼續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心理學故事讀書心得 篇6

  本書是以教育心理學為主線編寫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講述了學習教育心理學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學和兒童心理學的有關知識其內容緊密結合中小學實際,且針對性強實用性強,便于自學。在通讀本書后,對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將會有一定的了解,另外關于書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學及兒童心理學方面的知識,相信對于理解教育心理學方面的內容也是有幫助的但是鑒于我們教育心理學的學術沙龍主要關注教學心理。學生心理及差異心理,因此我就主要對本書中有關教育心理學方面的內容談談我的理解及感受。

  首先,關于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向。心理學作為研究人的心理現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動規律的科學,其內容是豐富多樣的教育心理學,是心理學體系中與教育工作關系最密切的一個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對它的對象,性質,內容,范圍和任務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其次,關于學習教育心理學的目的教師為什么必須學習教育心理學呢?我在讀完以后有這樣的認識:

  第一,是因為教師要形成優秀的心理品質必須學習教育心理學。本書所要強調的是,教師只有認真學習教育心理學,才能知道作為一位人民教師,必須具備哪些優秀的心理品質,從而自覺地培養這些心理品質。

  第二,是因為教師要提高教育業務水平必須學習教育心理學,本書對此作了比較精簡的歸納和概括: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只有學習了教育心理學,才能系統而全面地掌握學生認識過程的規律和年齡特征,才能選擇適當的'教材,采取相應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品德。學習過教育心理學的教師,就能夠掌握學生品德形成的規律,及在各種因素影響下形成的心理特點;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因材施教;可以科學地總結教育經驗,我覺得這也是第一點的基礎,是為提高教學質量作準備的

  此外,本書還提到了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如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總結法等,可以說從理論上歸納出了研究教育心理學的具體,有效的方法。總的來說,本書對于學習教育心理學的基礎理論知識,了解普通心理學和兒童心理學的相關知識是非常有幫助的。

  心理學故事讀書心得 篇7

  以前我對心理學一直抱著厭惡的態度,覺得心理學很枯燥無趣。但最近在老師的推薦下,我看了戴維·邁爾斯的《心理學》。看了這本書之后,我慢慢地喜歡上了心理學。

  美國心理學會前任主席《心理學與生活》作者菲利普。津巴多說過:戴維。邁爾斯清晰、嚴謹的寫作風格,優雅雄辯的文辭在整個心理學界無人可比。他撰寫的心理學導論性教材和社會心理學教材都無一例外極為暢銷。

  從內容上看,該書既包含傳統的主題同時又與時俱進。這本教科書包括序幕,共有19章,其內容依次為心理學的故事、對心理科學的批判性思考、神經科學與行為、行為的天性與教養、人的發展、感覺、短覺、意識狀態、學習、記憶、思維和語言智力、動機與工作、情緒、壓力與健康、人格、心理障礙、心理治療、社會心理學。它不僅系統地闡述了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論,而且還闡述了大量的心理學應用的內容;不僅闡述了普通心理學的傳統主題,而且還反映了大量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出了這些傳統主題的新的發展趨勢。與第6版相比較,本書的每個章節都有新的變化,特別是新增了進化論心理學、神經科學和跨文化心理學的研究成果。

  這本書不僅對于大家了解人“人們如何看待他人,如何影響他人,又如何互相關聯”,書中的內容非常的豐富飽滿。在此,只截取片段分享:

  1、“你永遠無法預言某一個人會如何行事,但卻可以對人的一般行為做出精確的判斷。個體雖然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中。”

  2、解釋分為不同層面,“知識本是一體的。把它分為不同的學科只是屈服了人類的軟弱”: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社會學—哲學—神學

  3、價值觀—需求利益—態度—認知—行動,是相互影響的,這對影響力研究有重大的啟發。

  4、社會心理學研究要區分好“相關”與“因果”的關系。推理要有確鑿的邏輯性。

  5、人是社會性的動物。人并非天生理性。人具有很多弱點。

  6、社會沖突性的根源與和解的方式。社會心理學對經濟學和管理學必然有深刻的影響。

  7、物質主義的富裕并無代表著幸福。人的幸福感是與人們的適應能力以及社會比較傾向緊密聯系的。金錢既能增加快樂也能減少快樂,這主要取決于它的使用辦法。那些轉而追求親密感,個人成長,和為社會事業而奮斗的'人會體驗到更高質量的生活。

  8、經濟的增長未必帶來社會幸福感的提升,不公平的財富分配和不良的社會秩序,將大大降低經濟增長對社會發展的貢獻度。

  9、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并不是物質,而是積極的體驗(常常是與社交有關的體驗)。

  10、宗教的存在對于提升社會的幸福感是有益的。

  社會中的自我,社會信念與判斷、行為和態度、從眾、說服、群體影響。這些章節已看,覺得寫得很好。特別是《態度與行為》這一章節,寫得真的是太好了。原來暢銷書中寫的“態度決定行為”是很片面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也對態度起著重要影響。

  行為何時決定態度?“思維是行為之子——本杰明迪斯雷利”“一直模仿下去,直到你變成它。——匿名酒鬼”“我們的自我定義并不是在自己的頭腦中構造的,而是被我們的行為鍛造出來的——robert mcafee brown 。” “我們由于行使正義而變得正義,由于練習自我控制而變得自我控制,由于行為勇敢而變得勇敢 ——亞里士多德”“在很大程度上我們并不是因為別人對我們好而喜歡他們,而是因為我們對他們好——托爾泰” “每次樂做一個決定,你就公稍稍改變自己重要的一部分——你所選擇的那部分”“了解自我的最好方式,不是沉思,而是行為。”

  有些心理學的東西我們應該了解,這讓我們更加聰明,更懂得生命的意義……

  心理學故事讀書心得 篇8

  1、據一項調查研究統計,在心理學中消極研究和積極研究的對比是21:1,鼓勵個人的成長,增進個人的健康比治愈自己的強迫行為和強迫觀念容易,也遠比治愈真正的心理障礙或精神疾病容易的多。消極研究多用于心理治療,是為了解除痛苦,把人從心理障礙和精神疾病中解放出來,恢復健康,但是難度比較大,占用了過多的精力和資源。積極研究多用于預防和心理障礙或精神疾病康復后的積極恢復,促成人向健康的方向變化,增強了應對挫折和不良情緒的能力,但是對已經陷入心理障礙的人作用有限。只關注消極研究會讓人只看到人性中消極的、黑暗的一面,而積極研究關注人性中美好的、善的一面,同時從這兩個角度看問題才會對人性有一個合理的認識。積極心理學讓心理學從只關注補救生活中最糟糕的事,到同時建立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情,形成了一種平衡。

  2、目前現實中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障礙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因為一方面人們的意識程度提高了,對于不良情緒障礙的`認識水平、診斷水平和相關知識的普及程度提高了,也就是說以前不良情緒障礙同樣存在,只不過由于以上原因人們沒有意識到存在的問題是不良情緒障礙,沒有診斷出來而已,并不是不存在。另一方面不良情緒障礙在客觀上確實增加了。

  ①隨著社會和文明的進步,人們對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的要求提高了,也就是說對于生活的滿意度標準提高了,而滿足需求資源的有限和匱乏特別是優質資源的稀缺始終存在,因此滿足需求的難度也提高了,需要的受挫容易導致不良情緒的產生。

  ②社會競爭壓力的增大和對物質、精神追求的不平衡導致不良情緒的產生,對舒適安逸生活方式的過度追求和對未成年人的不合理培養方式降低了我們的適應能力。

  ③信息的泛濫和傳媒的發達等原因讓未成年人在還沒有做好準備,沒有有效應對方法的時候就受到了不良文化信息的影響,辨別能力不夠容易被誤導,應對方式不合理容易導致不良情緒的產生。

  ④為什么應該研究和推廣積極心理學?

  因為首先集中研究有用的東西至關重要,會變成現實,在世界上起更大的作用。其次積極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領域的研究學科是重要的,這是因為快樂并非對痛苦的否定,擺脫我正在經歷的抑郁或者焦慮并不意味著我同時就變得快樂了,情況并非是這樣,問題不會這樣被解決。最后預防在今天來說非常重要,預防困苦,不管是抑郁還是焦慮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通過專注于培養積極心態來解決。

  4、專注于有效方法的重要性:積極心理學的目標是促成一種變化,讓心理學從只關注補救生活中最糟糕的事,到同時建立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情。專注于研究有效的東西至關重要,不管是對我們自身,還是對我們的關系,對于其他人和社會,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獲得更多有效的東西。問題的關鍵是如何專注于研究有效的東西?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在于我們提出的問題的本身,好的問題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問題可以引領我們去探索未知,讓我們去關注我們忽略了的重要的東西。

  5、幫助高危人群的研究,開始時是消極研究,考慮的問題是為什么這些人會失敗?健康的文化造就健康的個人,病態的文化造就病態的人。這些人的失敗中的確有文化因素和環境因素,但是要改變對人造成不良影響的環境和文化因素難度很大,付出巨大收效甚微,甚至情況還會繼續惡化。后來出現了范式轉移,也就是問了一個相反的問題,同樣是面對不理想的現實環境,為什么有的人成功了?把關注的焦點從環境轉向個人,對成功的原因進行研究,這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找到了問題的實質研究出了有效的東西才能模仿和推廣,對大家起作用。

  心理學故事讀書心得 篇9

  學前期是人的一生中生長發育最旺盛、變化最快、可塑性最大的時期之一。幼兒在環境與教育的影響下,在以游戲為主的各項活動中,心理發展異常迅速。作為幼兒教師學習心理學是自身發展提高的需要,是搞好幼兒教育工作的需要。 通過學習《幼兒心理學》,我深知:幼兒階段是人生的奠基階段,而幼兒教師是年青一代最初的啟蒙老師,在幼兒成長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作為幼兒教師,首先是要做幼兒的朋友,在平等的關系中,教師是幼兒的伙伴,使幼兒在心理上得到安全、放松,讓他們感覺生活在自由、尊重、平等、合作的氣氛中,在這氣氛中,讓幼兒充分的活動,獲得表達自己的欲望的能力與機會。

  我們班每個孩子的個性都不相同,有的孩子活潑大方,他們能主動表現自己,見到客人能主動打招呼,聽到音樂就能翩翩起舞,為大家表演,這樣的是我們所倡導的。但有些孩子,他們在幼兒園里比較活潑,一旦離開了他們熟悉的環境,或家里來了客人,或者幼兒園來了陌生人參觀等等,他們便很膽怯,不敢說話。這種膽怯性格的形成,大多因為缺乏鍛煉的機會,缺少表現自己的勇氣的條件,如果不及時加以引導,將嚴重影響幼兒一生的.發展。膽怯的幼兒往往沒有勇氣在眾人面前講話,或說話聲音很小,為改變這種膽怯的性格,我們努力為幼兒提供“說”的機會,讓幼兒在每個人面前表達自己欲望與自己的感情。

  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怎樣去教幼兒、怎樣主動與幼兒溝通是很重要的。

  第一、現在的教育觀,要求教師與幼兒的地位是平等的。

  教師要尊重每一位幼兒,作為朋友坐下來與幼兒談心,了解他們的性格特征。這些來容易的話,做起來卻很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權利,包括幼兒自己的權利,所以做什么都不要強制幼兒去做,可以去引導幼兒去做。教師以親切的話語,關心他們喜歡,做什么,需要什么。這樣既拉近了師生關系,又使我們目標得以實施。

  第二、開展豐富多彩的游戲,讓幼兒從中得到知識。

  在教育活動中,教師就盡量多設計一些與教育內容相一致的游戲。真正做到“在游戲中學習”。

  第三、抓住幼兒的閃光點。

  讓幼兒充滿自信做好每一件事,教師應多鼓勵幼兒,包括一些很小的事,對他進行贊美,他們定會有所發展,有所進步。

  我們班有一個小女孩,小臉胖乎乎,可說話聲音比較小,別的小朋友干什么,她就跟著干,很少主動自己做什么。不過她很愛笑,每次她從我旁邊經過,我就會摸摸她的小臉告訴她,你真可愛。每次這樣的贊美,樹立了她的自信心。有一次,她主動到我這里對我說:“老師,今天我吃飯很快,能讓我帶隊嗎?” 我當時真是又高興又驚訝,同時也感到老師一些無意的動作與贊美,對孩子來說卻是很重要的,她會覺得老師是注意我的,老師是我的朋友,是值得信賴的。 因此,做為一名幼兒教師,既要當好老師,又要做幼兒的朋友,保證他們幸福的成長。同時要認真學習心理知識,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積極開展幼兒教科研,為幼兒教育事業做出自的貢獻。

  心理學故事讀書心得 篇10

  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學習幼兒心理學是自身發展提高的需要,是搞好幼兒教育工作的需要。為了更好的從事幼兒教育,我選讀了《幼兒心理學》這本書。以前學習《幼兒心理學》時,不夠深入理解。通過暑期學習,我有了很大的收獲。現在談談我與書本的學習及體會吧! 幼兒心理就是研究幼兒的認識能力的發展特點,情緒情感的發展特點。行為活動的目的性及自我控制能力的'發展,以及幼兒個性的心理特征形成與發展的特點。

  通過對幼兒心理學的初步了解,我覺得了解幼兒的心理是必要的,甚至覺得幼兒的心理也是很復雜的。的確,當你真的想去接觸幼兒的時候,你就會感覺到很多現象其實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樣簡單,有時覺得很想知道“為什么”。如果不了解幼兒的心理特點,就難以更好的與孩子在一起,要教育孩子,首先就應該了解他們。

  這本書讓我明白,我們不能用成人的要求去要求孩子,不能將他們看成小大人。他們的心理正處于發展過程中,而幼兒的心理發展與周圍環境有直接的關系。因此,理解與認識幼兒生活與游戲的環境的意義十分重要,我們要重視并能夠為幼兒創造一個能使其很好發展的機會。環境對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是無庸置疑的。小朋友們所處的社會,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家庭狀況等都是影響他們心理形成與發展的社會環境因素。在不同的社會生活條件與教育條件下,兒童心理發展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通過學習與閱讀,我深深感知到,幼兒期是性格特征與改變顯露的最初階段。環境因素能夠影響著他們個性特征的形成與改變。幼兒的個性特征也影響著他們自身在各種活動中的體驗與收獲,并影響著他們與周圍人的交往。作為老師的我們應有意識的創設良好,適宜的環境條件,塑造幼兒良好的個性品質。這是我們作為啟蒙老師最應該注重的方面,多給孩子一些關愛,運用因材施教的方法來教育幼兒,使每個幼兒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心理學故事讀書心得 篇11

  關于記憶問題世界各國專家已經討論已久,出現了各種學說和觀點。最早把心理學與人類記憶的相關規律作為實驗的是德國心理學家Ebbinghaus。他對心理學和記憶相關的研究給后人提供了基礎。繼他之后Titchener采用內省法研究了記憶的表象,后象了和意向類型,探討了倒攝抑制,聯想干擾,和中介聯想等問題。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在信息論,控制論和計算機科學的影響下,通過將機器系統和生命系統加以類比,認知心理學出現了。通過不斷地發展,近幾年記憶研究又出現了一些新的領域,元記憶,自傳體記憶,內隱記憶,錯誤記憶等。

  隨著不斷的發展和相關科技領域的進入,發現了頭部關于記憶的主要組成。顳葉內側的海馬結構起到了長時記憶和儲存的重要性。顳葉外側的新皮質也對記憶有相當重要的作用個。通過各種實驗,顳葉的損傷可使人失去長時記憶的能力。

  在科學家揭開人類記憶之謎時,元記憶納入了記憶心理學的范疇之中。所謂元記憶是人對自己的記憶過程的認知和控制,通過本書能夠使人認識到記憶系統是如何工作的,我們的記憶容量有多大,為什么會產生遺忘,什么樣的`材料容易記住,如何能將學會的東西記住更長久,怎樣才能有效的學習等記憶。

  在記憶的種類中認識到人類的記憶方式可以分為:形象記憶、邏輯記憶、運動記憶和情緒記憶四大類。按照記憶的特點,記憶的儲能過程還有時間的長短分別有感覺記憶(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

  在德國心理學家Ebbinghaus的記憶心理學研究領域我們能夠看到,無意音節的速度與識記有意義材料的速度之間的差異,無意義材料的學習比有意義材料的學習在難度上幾乎高達9倍,材料的長度和數量對完全再現所必須的重復次數的影響,材料愈多,所用的時間越長。學習和回憶之間的時間歷程隨著時間的推延材料遺忘的越來越少。在各項研究的的過程中科學家通過曲線描述了遺忘的過程。在第一個小時內,保存在長時記憶中的信息迅速減少,然后遺忘的曲線逐漸變慢。通過該曲線發現了長時記憶中保持的和持續的時間,長時記憶中信息保留的時間為數十年。因此兒童時期學過的東西,即使多年沒有使用,一旦有機會重新學習,都會較快的恢復到原來水平。從這寫相關的實驗和比較當中發現了如何把已經記憶的內容提取出來,當回憶不起一件事情的時候,應該從多方面去尋找線索。例如情緒可以起到記憶的影響,通過令人高興和令人惡傷比較發現,當人高興時回憶起更多事情,相反則很少。一般來說積極情緒比消極情緒更有利于記憶,強烈的情緒體驗能導致異常生動、詳細、栩栩如生的持久性記憶。另外,當要記憶的材料與長時記憶中保持的信息沒有多少聯系時,情緒對記憶的作用最大。

  最后再談談我對怎樣提高記憶的方法。記憶和遺忘一樣都是有規律可循的,如果掌握了記憶的規律,學會組織信息的策略和方法,通過不斷地練習和實踐,每個人都能提高自己的記憶能力。其中幾種記憶方法比較實用和便于學習。

  地點法(位置法)是一種傳統的記憶術,將一組熟悉的地點與要記的東西之間建立起聯系,主要利用視覺表象,以地點位置作為以后提取線索。不過所采用的位置必須是自己熟悉的場所。延一條路線走,把所要識記的和這條路線上一個確定的位置聯系起來,建立生動的表象,要回憶時,所需要做的就是走一遍這條路線。一般來說地點和要記得東西聯系起來時,想象越夸張、越離奇,形象越鮮明,回憶的效果越好。

  韻律法,對一些純語言的材料,最明顯的記憶方法是韻律去記憶內容,又意識的利用口訣和押韻可以大大提高記憶效果。

  總體來說還有很多不同的記憶方法,關于記憶心里是根據每個人的不同時期不同境遇所面對的問題,記憶是人們最好的利用大腦,合理的安排大腦的過程。通過對本書的了解和學習,使我認識到了人無時不在往大腦里補充有意識、無意識的各種信息。

  心理學故事讀書心得 篇12

  近期讀完了華南師范大學遲毓凱教授的《學生管理的心理學智慧》,這本書主要是從學生的心理學特征出發,結合一些具體的案例,談了一些學生管理方面的方法,可謂干貨滿滿。

  讀完全書的一個比較大的感觸是,學生管理工作不僅僅是一項憑著愛心和耐心就能做好的工作,它也是藝術,也是科學。愛心是基本條件,但是愛心卻不能成為學生管理和教育影響的關鍵因素。這里需要將心理學知識用于學生管理實踐。

  全書讀來,滿滿的是教師的“套路”。而這些“套路”的背后其實也就是心理學的基本規律,借此引導學生積極健康地發展。

  全書分為“學生管理中的教師定位”、“學生管理中的影響策略”、“學生管理中的情境策略”三個大部分,我這里就其中一些感觸比較深的部分做一些記錄和分享。

  一、“在學生管理中的教師定位”

  其一,做學生的“重要他人”。

  即對一個人心里發展和人格形成極具重要性的人物。如果每一位教師都能成為學生生命成長中的“重要他人”,那么他對學生的影響和教育一定更有成效。在個體發展的不同階段,重要他人是變化的。總的來說,幼兒時期是家長,童年時期是教師,青少年時期是朋友,青年時期是戀人,你的一生,會因為這四個人而改變。教師應該根據青少年心理發展的特點做好教師自己的定位。既然高中階段,學生最在意朋友的看法,那么教師要想將思想工作落到實處,就需要去做他們的“朋友”。

  成為朋友的關鍵在于成為“有用的”、值得交的人。這主要包括了“有能力,會絕招”、“有個性,重儀表”、“有活動,善分享”、“真誠,夠意思”,最后還有一個問題“真的要和學生交朋友嗎”,這個問題的關鍵是,交朋友有益,但是時機很重要。

  教師不是不能和學生交朋友,有效的管理、深入的'溝通還必須以朋友的身份才能達成。教師的問題不是交不交朋友,而是交朋友的時機。教師應該在權威不容置疑,眾人皆敬且畏的時候,才和學生交朋友,即“先嚴后寬”。此時的學生會覺得教師的親密態度來之不易,愿意與之接觸;同時,也會對自己的言行有所收斂,不會得意忘形,無所顧忌。在教師權威形象還沒有樹立起來之前,不要急于交往。

  “先嚴后寬,嚴后必寬”不僅是教師管理學生的一般法則,也是教育、影響、管理的一般法則,做父母的教育子女也應如此。從人生發展來看,幼兒園小學之前,父母恰恰應該嚴厲一些,養成孩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在小學多和教師合作、溝通;到中學之后放下身段,來做他的朋友;大學之后讓他自己去外面闖世界。這里,其實也蘊含了一個先嚴后寬,先權威后朋友的過程。

  當老師不要怕學生罵。學生罵你,可能是你管理的一個必經階段。人性有善惡,學生也有善的一面和惡的一面,發揚學生的善端,抑制學生的惡端,可能教師就要采用一些必要的手段,而這并不能獲得每個學生的認可和滿意。當你嚴肅處理學生的錯誤,嚴格要求學生的紀律時,學生就可能會罵你,但即使學生罵,只要教師做得問心無愧,也還必須得做下去。

  其二,讓做有影響力的教師——如何讓學生喜歡你。

  成年人在學習中,只要覺得講課的內容有道理,就會記下來,不會太在意講課人的外貌,或是是否招人喜歡。但是青少年很多時候愿意學一門學科,不一定是因為自己擅長,或者課程有意思,而是因為喜歡講課者,即因為欣賞一位教師而愛好一門學科。

  從心理學上來看,我們會喜歡什么樣的人呢?

  我們喜歡美人、我們喜歡喜歡我們的人、我們喜歡和我們相似的人。

  其中,我們喜歡和我們相似的人這一點很有意思。每個人生來都是孤獨的,都需要、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可。而當一個人發現了另一個人與自己的相似之處,就覺得對方更可能認可自己。換言之,一個與自己有共同點的人,他存在的本身就是對自己的一種肯定和認可,他的存在就在某種程度上證明了自己的正確,而當一個人受到認可和肯定的時候,開心則是必然的事情了。

  然而,尋找共同點只是教育的開始,并不是教育的目的。我們之所以和學生一起尋找共同點,是為了讓學生受到我們的教育影響,讓教師說的話能進一步影響和改善學生的現狀。即有意識地“跟”上學生的思想和情感,而后面必須有一個“帶”的過程,即將學生從當前的不良狀態中“帶”出來。這是一個“先跟后帶”的過程。其實也就是先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其行為動機中的合理處,表達理解和認可,然后再加以引導。

  二、學生管理中的影響策略

  其一,學生發生沖突時如何處理

  青少年情緒容易激動,有時還會發生同學之間的肢體沖突。這時候其實教師跟他們說什么道理他們都是聽不進去的,所以當學生發生沖突,或者與學生發生沖突時,如果有旁人在場,一定要控制住自己,先把激動的學生情緒平穩下來為第一要義。不要用情緒處理情緒。學生情緒激動的時候,老師也用激動的情緒去處理問題,就很容易發生沖突。許多師生沖突的案例表明,沖突事件的起因往往并不大,但造成嚴重的后果,往往具備學生情緒激動、周圍人群圍觀、教師價值判斷三個條件。情緒激動,激動時容易做出錯誤的決策;人群圍觀,學生往往更為顧及自己的臉面;教師的價值判斷,即當場就指出誰對誰錯,即使說得對,也會使被批評者難堪。這三種因素集中在一起,就必然造成師生言語甚至肢體沖突的后果。

  比如當學生打架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叫其他同學將他們拉開,然后開始上課,這時候往往經過一段時間的冷靜,很多時候情緒也就平復了。當然課下還是應該再找來二人問明情況,做后續處理。這也就是書里提到的情緒策略。

  其二,學生如何表揚和懲罰

  表揚和懲罰應該注意時機:“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一個有效的表揚應該在學生心目中留下如此的感覺:只要我認真去做,就會得到老師的認可和鼓勵的,但老師什么時候表揚我,以什么方式表揚我,表揚的強度如何,我不知道。批評也是如此。

  教育是一門科學,需要教師不斷地學習、實踐、反思、調整。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內容在大學階段也學過,但是內容往往脫離一線教學,而且非常理論,所以收獲不大。工作以后經歷了一些教學實踐,結合自己的困惑再去看這些內容才感覺很有收獲。當然這與這本書巧妙地將晦澀難懂的理論深入淺出地結合具體案例來分析密不可分。以后還需繼續閱讀。

  心理學故事讀書心得 篇13

  上一篇文章介紹了本書第一部分:第一個是誰來管——學生管理中教師的定位問題,本文介紹第二個問題:如何管——學生管理中有哪些策略。

  本書第二篇包含四到七章,第四章重點講如何對付“差生”,針對這個問題作者著重強調了一個認知法則:認知失調論,這個理論認為好人有好的行為,壞人有壞的做法,每個人都在尋求心理平衡,一個好人,做了好事心理平衡,一個壞人,做了壞事心理才平衡,否則會覺得不舒服。

  所以,對于犯了錯的差生,教師的訓斥、苦口婆心、懲罰等等,往往換來學生的“無所謂”,多數教師面對所謂“死豬不怕開水燙”的學生往往都是深深地挫敗感。認知失調理論告訴我們方法是:救活了再燙。作者認為批評一個人的前提是他有自尊心,有好人感,所以有經驗的教師批評學生是從贊美和認可開始的,當他有了自我期待、有了自尊心,他對自己的錯誤才會感到痛苦,這種痛苦是他改變的開始。

  很多教師的做法恰恰相反,面對屢教不改的學生,總是當眾極力貶低他、羞辱他、否定他,其結果輕則換來學生的無動于衷,一臉不屑,重則引發激烈師生沖突。

  第五章講如何利用情緒法則做好班級管理,作者認為,當一個人情緒激動,心跳加速的`時候,是一個比較容易受別人影響的時候,這就啟發教師要善于各種活動來達到教育的目的,很多教師再談轉化差生經驗的時候,往往提到一個名詞:運動會。當一個在學習上毫無成就感的學生在運動會上得了名次,大家向他表示祝賀,他自己得意洋洋之際,老師的鼓勵語言就很容易轉化為該生進步的動力。其他的活動,比如藝術節、德育課、演講比賽等等都有可能給差生展示機會的同時給他的心靈打開一扇窗。

  這一章還談到教師教育學生要注意控制自己情緒和照顧學生情緒,遇到問題私下個別處理效果好,在學生情緒激動時當眾訓斥批評極易引發大的沖突,造成嚴重后果。教師情緒激動,往往失去判斷力做出錯誤決定,很多人在圍觀,學生顧及臉面,情緒會更激動,這個時候,事情本身的是非對錯已經沒有意義了,教師和學生無非都是在宣泄情緒,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第六章作者重點講如何利用良好的人際關系教育學生。盡管本書作者認為教師不應該把學生喜歡自己作為最重要的職業追求,但是誰也不會否認“親其師,信其道”的道理。作者分析中國人“恥感文化”,認為中國人自律性差,他律起主導作用,教師可以通過和學生建立良好關系進而對學生產生重大影響。作者強調了教師應該和多和學生私下交流,多占用學生私人空間,這符合人際交往的認知規律。作者提出一個現象來證明這種人際交往的科學性:寄宿學生比走讀學生好管一些。

  作者介紹了一個給學生提要求并且容易實現的“拒絕—退讓策略”,其原理是想要人同意你的一個請求,一個增加勝算的辦法就是先提出一個大的,對方極有可能拒絕的請求。然后再提出一個小的,你真正感興趣的請求。比如對于一個犯了錯誤的同學,教師直接說“讓你家長來!”他會很抵觸、很反感;教師說罰你背課文,他可能不去認真做。但是教師如果在拿起電話準備打給家長時,面色凝重,一言不發想了一會兒,然后放下電話:“先給你一個機會……”此時讓他去背課文一定沒有問題,而實際上教師壓根沒有準備讓其家長來學校。

  第七章講行為心理學,本章作者介紹了教師管理的第七個武器:強化。作者認為對于學生而言不管是好的行為還是壞的行為,之所以養成都是這種行為得到了某種“好處”的結果。對于學生不好的行為,教師要找到其背后的“好處”,去弱化它。比如教師們特別討厭的“課堂小丑”現象怎們處理?課堂上往往有個別學生不停地的插嘴,甚至故意出丑引發大家哄堂大笑,當老師批評時,他表現的不是愧疚而是洋洋得意,很是興奮。那么“課堂小丑”行為得到強化背后的“好處”是什么呢?是得到了眾人的關注、吸引了眼球。明白了這個道理,教師對付課堂小丑其實很簡單:冷處理,不理他,目光不與他交流,一旦哪節課他表現的很老實,就及時表揚他。

  本章強調用表揚強化學生積極行為的辦法,“物質性強化”強調不要總是給學生獎勵作業本等學習用品,否則容易麻木;社會性強化主張當眾表揚(批評要私下進行),活動性強化方面作者不贊成給學生輕易“封官”,因為一旦因為表現下降再去“免職”,學生的失望情緒會特別強烈。等等。

  本章還講了一個表揚時機問題,作者主張無論表揚還是批評,要做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不能讓學生找到教師強化的規律,如果表揚有規律,學生就會覺得受到表揚很正常,喪失了表揚的強化作用;如果批評有規律,學生就找到對付教師的辦法,有了心理防護,批評就難以奏效。

  這一編的結尾作者非常務實的表達了一個觀點:如果教師最終用盡了辦法,對某些學生仍然無效,此時可以承認自己的無能,“沒有教不好的學生”的觀點只是一種教育理想。

  心理學故事讀書心得 篇14

  一、《學生管理心理學智慧》第二編分析了教師管理的七種武器,簡單回顧一下:

  1、贊美。通過贊美,表達對她的認可,幫助他找回自尊心,提高自我認知。好人做好事,有自尊心的人自然知道自己做錯了事自己會改正。

  2、承諾。大轉變往往從小要求開始的,讓人承諾小要求,慢慢地,他自然會成長,甚至做到大要求。

  3、活動。同4。

  4、成功。活動和成功都是從人的情緒出發的,這兩者都能讓人心跳加速、情緒激活,而心跳加速、情緒激活的時候,恰恰是容易拉近關系,被影響改變的時候。

  5、榜樣。通過觀察學習榜樣的行為,從而得到進步。最好的學習榜樣是身邊的同學、過去的師兄師姐、和自己相似的人。

  6、人情。中國人處理事情很看重關系,如果跟學生關系好,你提出讓他進步的請求,他會更容易做到。根據互惠原理,可以先主動對學生好,學生也會更愿意接受建議。尤其是很講義氣的學生,更容易遵循這一條原理。

  7、強化。強化分為正強化和負強化,正強化是期待的行為出現時,給予他想要的獎勵。負強化是不期待的行為減少或消除時,撤銷他討厭的東西。比如有些學生課堂上總搞怪,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關注,為了消除他的搞怪行為,就可以無視他,不給予關注。

  二、第三編講教育的時機,核心理論是班級建設的四個階段和指揮—支持兩種行為。

  第一階段,組建階段。這一階段教師和學生互不熟悉,有問題的學生不敢輕舉妄動,在默默觀察。教師不知道學生中誰是班干部的得力人選。這一階段適合高指揮,低支持的管理方式。教師初步指定班干部,明確班干部的職責,控制決策權,提出班級的發展目標。這個階段,老師要立威,要展示自己嚴厲的一面。通俗點講就是:我來決定,你來做。嚇一嚇,恩威并施,樹立教師微信。

  第二階段,磨合階段。這個階段,矛盾逐漸出現,問題生逐漸抬頭,班干部與普通學生的矛盾、班干部與教師的矛盾都會出現。這一階段適合高指揮,高支持。我們討論,我來決定。班主任要實施教練式的.管理,發現并培養出合適的班干部。培養班干部可以分為牽著走、扶著走、放開走、跟著走四個階段。

  第三階段,規范階段。如果第二階段的矛盾能順利解決,則班級進入正常運作與規范階段,這一階段矛盾不多,就是有小的矛盾班級也可以通過機制化解掉。這一階段適合低指揮,高支持。從相信自己到相信學生,班干部可以做的事,班主任不必去做,小組長能做的事,班干部不必去做。我們討論,我們決定。在這個階段,要幫助班干部樹立威信,也要防止班干部犯管理錯誤。

  第四階段,成就階段。如果班級繼續良性發展,班級定位準確,學生之間互相信任,班級事務高效運轉,就進入可以低指揮,低支持的成就階段。此時教師授權要循序漸進,分散給多人,而且要勇于放手。授權階段,大事精明、小事糊涂就好。你來決定,你來做。

  第12章談了教師對學生管理的寬嚴問題。長期以來,到班主任對學生是嚴一點好,還是寬一點好?是民主一點好,還是專制一點好?專家一般會說兩者結合好,該寬就寬,該嚴就嚴,問題是這個時機怎樣把握?一方面作者結合班級建設的四個階段理論,提出在不同階段采取不同管理辦法的觀點,另一方面,作者著重強調一定要先嚴后寬,如果先去展示自己寬容、和善的一面,出了問題再嚴厲處理,這是教師的大忌,“先寬而后嚴,人怨其酷”。(《菜根譚》)

  心理學故事讀書心得 篇15

  感覺、知覺、記憶、思維等認知因素是影響組織管理中人的行為差異的重要心理條件之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驗、愛好、興趣及個性特征,這使人眼中的事物被打上了主觀的烙印,這也就是為什么不同的人對于同樣的事物會有不同的看法。管理主要是針對人的管理,所以管理學必須涉及個體行為的管理問題。人的個性是個體行為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只有了解了人的個性差異,做到人盡其才,管理工作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在一定的社會生活條件下,每個人都會形成自己待人處世的態度,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的工作行為和生活方式,因此在管理活動中,必須重視態度的作用。目標管理的概念擴大到整個企業,它是通過上下級共同參與制定企業目標,使個人從中受到激勵,共同為實現目標而努力,并檢驗目標實施情況和事實結果的管理方法,今天,目標管理已成為一種激勵技術,成為員工參與企業管理的一種有效形式。職工的心理健康水平對于工作效率有重大影響,人的智力、體力的發揮,不但要有健康的身體,還要有健康的心理作為前提條件,所以我們應該了解有關職工心理健康的知識,創造有利于職工心理健康的工作環境和心理環境,這是現代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人是社會性的,作為社會的一個成員,人不能獨立的生存,他總是生活在一定的團隊中,個人在團隊中的行為,同他在獨自一個人時的行為是不同的,有其特殊的規律。現代社會是信息的社會,信息把許多獨立的個人,團體貫通起來,成為一個整體,信息溝通是交流意見,傳遞感情,協調人際關系所不可缺少的手段,溝通是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個管理者,首要的一個任務就是有效的溝通。人不能脫離社會而單獨生活,人在社會實踐和團體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與他人發生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形成一定的人際關系,建立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才能使人們團結一致,協調工作,提高勞動生產率。

  合作、競爭和沖突是人類社會普遍存在的現象,人是社會性的動物,合作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和手段,同時,當人們具有不同的目標和利益時,對稀有資源的爭奪,就產生了競爭和沖突,如何管理和控制這些競爭和沖突,是管理者的重要任務之一。

  《管理心理學》是一門專門研究管理活動中個體、團體、組織的心理活動規律的學科。它強調以人為中心和人力資源管理和開發的理念,協調組織與團體的人際關系,改善組織與環境條件,改進領導與管理方法,調動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實現組織目標和促進組織與人員發展。

  合作有三個條件

  合作格言:心靈共鳴,方能長久合作。

  認識一致,目標一致,利益一致,是一切合作的前提條件。

  話說在原始森林中,三條饑餓的小狼狗見到一匹大斑馬,于是,他們一起撲了上去。第一只小狼狗一上去就咬住了斑馬的鼻子,無論斑馬怎么撞它,它都咬得死死的,一點不松口;第二只小狼狗一上去就咬住了斑馬的尾巴,無論斑馬怎么踢它,它都咬得死死的,也一點不松口;這樣,龐大的斑馬前后都受到了攻擊,

  已經喪失了自衛的能力。這時,第三只小狼狗開始咬斑馬的腿,斑馬無力反抗第三只小狼狗,只得任憑它嘶咬。不一會兒,斑馬倒下了。這時,三只小狼狗就撲到斑馬身上,享受它們的美餐。可見只有利益一致,分工明確,緊密合作,才會產生強大的力量。

  香港中信泰富主席榮智健,19年初意圖收購恒昌公司。恒昌旗下有七家全資子公司,資產70多億,主要經營汽車產業,年營業額三四十億元。但他面臨三大問題:一是集團內部有人不同意,力圖阻礙;二是沒有如此龐大的收購資金;三是恒昌公司有人反對,公開指責榮智健沒有管理能力,中資不可信,要搶香港人的飯碗等等。面對種種謠言,榮智健并沒有放棄他的理想,而是采取與李嘉誠、郭鶴年、鄭裕彤、百富勤等人合作,最終以40多億元的成本凈額成功收購恒昌97.12%的股權。由于他們心心相映,到19年x月,中信泰富全資收購恒昌股份,恒昌易性。這次收購中,李嘉誠等合伙人共獲利7800多萬元,榮智健也因此宏圖大展,大賺一筆。

  李嘉誠說:商業合作必須有三大前提:一是雙方必須有可以合作的利益,二是必須有可以合作的意愿,三是雙方必須有共享共榮的打算。此三者缺一不可。合作:

  1、一種聯合行動的方式

  2、書法名詞

  1、合作(co—operation)

  個人與個人、群體與群體之間為達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種聯合行動。合作的基本條件成功的合作需要具備的基本條件主要有:①一致的目標。任何合作都要有共同的目標,至少是短期的共同目標。②統一的認識和規范。合作者應對共同目標、實現途徑和具體步驟等,有基本一致的認識;在聯合行動中合作者必須遵守共同認可的社會規范和群體規范。③相互信賴的合作氣氛。創造相互理解、彼此信賴、互相支持的良好氣氛是有效合作的重要條件。④具有合作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一定物質基礎。必要的物質條件(包括設備、通訊和交通器材工具等)是合作能順利進行的前提,空間上的最佳配合距離,時間上的準時、有序,都是物質條件的組成部分。

  合作的類型按合作的性質,可分為同質合作與非同質合作。同質合作,即合作者無差別地從事同一活動,如無分工地從事某種勞動。非同質合作,即為達到同一目標,合作者有所分工,如按工藝流程分別完成不同的工序的生產。按照有無契約合同的標準,合作分為非正式合作與正式合作。非正式合作發生在初級群體或社區之中,是人類最古老、最自然和最普遍的合作形式。這種合作無契約上規定的任務,也很少受規范、傳統與行政命令的限制。

  合作是指具有契約性質的合作,這種合作形式明文規定了合作者享有的權利和義務,通過一定法律程序,并受到有關機關的保護。按合作的參加者分,有個人間的和群體間的合作等等。就合作本質而言,雙方具有平等的法人地位,在自愿、互利的基礎上實行不同程度的聯合。

  2、合作

  書法術語。唐代孫過庭《書譜》稱:“一時而書,有乖有合,合則流媚,乖則雕疏。”舊時行家們習慣于將書寫得理想和精彩的作品稱為“合作”。如唐代張彥遠《法書要錄》引張懷瓘、二王等書錄:“(王)獻之嘗與簡文帝十紙,題最后云:?下官此書甚合作,愿卿存之。?”

  吸收

  解釋

  ①把外界的物質吸到內部:海綿吸收水分|滴在紙上的墨水被粉筆吸收了。 ②

  接受;接收:吸收新會?員|吸收眾流,匯成大川。 ③獲取有益的成分:吸收營養|吸收外國的先進經驗、新技術。

  心理學故事讀書心得 篇16

  如果你想要戰勝拖延,那么從拿起本書的這一刻開始改變吧。翻開這本書,引入眼簾的這句話,深深地吸引了我。

  拖延,并不僅僅是一個貶義詞,他可能指一種有用的習慣,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投入以及因沖動而損耗的精力,他也可能指一種有害的習慣,是在完成一件必須要完成的任務中懶惰的表現。開始我以為拖延只是個人行為習慣的養成問題。一直到讀了這本書,我才感到,拖延,大部分的時候只是我們問題的冰山一角。

  深層的原因才是需要引起我們真正重視的。比如:心理障礙、生理缺陷、價值觀沖擊等等。書中所言:“拖延是由心理根源、生物因素和人生經驗這三者交織在一起而形成的。”倘若細究起各自拖延的根源,還會扯出諸如:早年記憶、對成功和失敗的各種恐懼、模糊的自我認識以及家庭的態度等等,這些我們自己都不太愿意去觸及的深層次感受仰或真相。

  我的生活存在了太多拖延的事情。例如想要減得肥,肉永遠長在身上,想要練習的瑜伽,身體總是拉不開筋,想要提高自己的技能,拓展人際關系等總是遲遲不能邁出第一步。

  總是告訴自己,沒事,還有明天。可是,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由于從小隨性慣了,害怕固有的圈子被打破,不習慣改變,懶于創新,喜歡成功,害怕失敗,對失敗的`恐懼,害怕自己固有能力的失去,害怕別人的評估,深層的不自信貫穿了我的生活,這些原因造成了自己的裹步不淺,淺嘗輒止,對事情不認真,不追求,沒有生活目標,不能做到創新,很快接受新事物。

  學習了這本書,我覺得自己的目標太含糊,想法總是說來就來,計劃不具體,具體做事情的時候,不知道該做什么,造成拖延。我們可以通過誠實地對待自己,分析自己,來明確自己生活的目標。看到自己的價值和力量。分析哪些只是人云亦云,哪些是我們真正想要的、必須要做的。我們大部分的精神生活都發生在自己的意識以外,這幫助我從外在的原因轉到對自己內在精神的尋找,從而保持不斷成長的心態,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一個收獲。我還學會了一種和自己的精神世界進行溝通的方法。

  如快樂來自于按照自己的價值觀健康的生活,來自于和他人和跟自己內心深處的溝通,來自于接受自己本來的樣子。這改變了自己的世界,讓自己時刻保持正念,保持對自己內心的關注,關注自己的意識以外的精神形態,充滿了對世界精神的敬仰。

  希望您聽到我的分享,雖然不能很快的戰勝拖延,起 碼可以更清楚的審視自己,從今天起,開始喜歡自己,知道自己想要的,了解自己。

  心理學故事讀書心得 篇17

  心理學最初的定義是“闡述靈魂的學問”。而現代心理學的定義是:關于行為和心理歷程的科學研究。可見,現代心理學是內外兼顧的,既研究內部的反映過程,也研究外部的行為表現。那么,心理學的研究是不是科學的研究?科學的特征是:客觀性,可驗證(重復)性和系統性。對照來看,現代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和結論都是符合科學研究特征的。 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如果用一個含糊的詞來說,就是“人性”。而人性是內隱的,對個體人性的研究是難以推論演繹的,情緒、思維等又是變化迅速、不穩定的,難以確定一般規律;而且在做心理測量時,被測量對象是可能有抵觸、回避等大量潛在心理因素介入的。這些都是心理學研究的先天困難。 把“人性”具體來說,普通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有三:個體心理、個體心理現象和行為、社會心理現象。其中對個體心理的'研究包括對由認識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構成的心理過程的研究,對個體傾向性(動機)的研究,對個體心理特征(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差異)的研究。對個體心理現象和行為的研究主要是對于表現于外的行為現象的研究,它包括對有意識和無意識的行為現象的研究。對社會心理現象的研究是指對于個人與社會群體交互作用時產生的心理現象和行為的研究。 現代心理學體系形成的淵源有二:現代哲學和現代實驗生理學。所以你在學習《普通心理學》時,盡量將其與人的情感過程、意志過程聯系起來,這樣知識就不單調不抽象了,這就是我學習的一點心得。

  心理學故事讀書心得 篇18

  《數學教育心理學》是我們大學要學的一個科目,但讀大學時,沒有經過教學,沒有實際的操作,所以當時讀書時學得沒有不好,現在,隨著自己教學遇到越來越多的問題,越來越感覺自己的心理學知識太薄弱,徐老師給我們看的書中,恰好有這本書,所以,現在,我又拿起這本書,細細閱讀,雖然,還是感覺不是很能看懂,覺得很高深,但結合教學實際,還是有一些體會。

  該書有一段話對數學老師出題(例題、習題、考題等)較有指導性,因為它介紹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有哪幾種深度,于是啟發了我們可以出哪幾種難度的數學題:

  “如何判斷學習者對知識的理解深度?標準大致有:

  (1)能否用自己的語言去解釋、表述所學的知識;

  (2)能否基于這一知識做出推論和預測,從而解釋相關的現象,解決有關問題;

  (3)能否應用這一知識解決變式問題,即保持關鍵特征不變,改變非關鍵特征,從而使原來的關系體現在新情境中,這要求學生對知識的真正含義有概括的把握;

  (4)能否綜合相關的知識解決問題,真正的問題往往不是單憑一個知識點就能解決,而是需要綜合幾方面的知識才能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案,知識的整合是與知識的.理解深度密切相關的,這就是建構主義者所追求的重要目標;

  (5)能否將所學的知識遷移到實際問題中去,在實際生活中廣泛而靈活地應用知識,是建構主義的重要初衷,這同樣要依賴學生對知識的深刻理解。

  對知識形成深層次理解,這是建構主義學習和教學的核心目標,建構主義的許多主張都與此相關。‘為理解而學習、教學’是建構主義的一條重要信條。當然,深層理解是一個逐步深化的過程,……”(第71頁)

  下面試著把這五個難度概括地予以表述,并略作些解釋或補充:

  (1)轉述:即用自己生活化的語言表達教科書對知識點的嚴謹表述,目的是防止非理解性的死記硬背。比如“什么是加法對乘法的分配律?那就是:一個數去乘一個加式時,可以先一個個乘,再把每個結果加起來”。此時不必過分追求邏輯嚴謹性,能基本說對就可以了。

  (2)揭示:把具體問題中隱藏的數學知識揭示出來。給出算式45-78+55=100-78=22,問:“這里運用了什么算律?”[45-78+55=45+(-78+55)=45+(55-78)=45+55-78=(45+55)-78=22,用了兩次加法結合率、一次加法交換律]。又如可問:“你覺得最近全校各班之間的足球賽中有哪些數學知識?”

  (3)變式:該書指出“變式可以區分為概念性變式和過程性變式兩類”。

  “概念性變式”有兩種:一種是我們熟悉的,即符合概念定義但外表與標準式不同,如底邊沒在水平方向的等腰三角形;另一種即常說的“反例”,即外表相似但不符合概念定義,如有某兩條邊形成凹口的“多邊形”(幾何學里的多邊形只指凸多邊形)。

  “過程性變式”該書沒給出嚴格定義,我理解它是指“得出某概念或某原理的多種數學過程”。綜合該書第118-119頁和第166-167頁內容,過程性變式無非是“化一為多”和“化多為一”兩種:

  化一為多:得出或表達概念、原理的方法是多樣化的。如導出方程概念時,表示未知量的可分別是黑框、空框、任意拼音字母、最后是x,它們等價;又如從一般四邊形變到正方形可以有多條途徑,先變成菱形或先變成矩形等。

  化多為一:把多樣化的數學知識化歸為一。如學了簡易方程之后,爭取把過去那些用算術方法做的題目化為用方程方法來做。又如弄懂只要會做分數題,百分數、比和比例之類的題就不難。

  運用過程性變式的意義在兩方面:一方面可讓學生通過多種過程獲得概念或原理,從而達到更好的理解;另一方面讓學生對多樣化的數學知識融會貫通,形成良好的知識結構,記憶深、好應用。

  (4)綜合:讓一道題里綜合多個數學知識點。

  (5)實踐:設置符合實際生活情境的問題。

  讀書過程中,我們慢慢地就提高了自己的思想,充實了自己,即使培訓結束,我都要堅持讀書。

  心理學故事讀書心得 篇19

  通常,幸福的人大多熱于奉獻,奉獻的時候可以擁有更多的幸福,這是一種良性循環。如果教師能夠成為播種幸福的人,則不僅自身可以擁有幸福,在生活當中充滿活力,培養出來的學生也將更有幸福感和創新活力。

  那時,我剛從事教育工作只有半年并且擔任了班主任,有時候真的茫然無措,不知道怎么去管理。所以我經常會板著臉,要樹威信,直到有一天,我從孩子的日記中看到了:“鄭老師極少笑,要是能夠多一些微笑,就更美了。有時候想跟老師多說一句話都不敢”。當我們班得到流動紅旗,獲得“先進班集體”榮譽稱號時,楊老師的'臉依然那么嚴肅,似乎這些蒙譽的得來本來就是應該的:當我們做錯了事,鄭老師的臉還是那么嚴肅,但嚴肅中更多的是斥責。雖然我們知道鄭老師都是為了我們好,但是她為什么總是不笑一笑呢?”當看到學生的這篇日記時,我感到有根無形的鞭子在抽打著我的心靈。我也何嘗不想“一笑泯思仇“呢?但是又很害怕一“笑“會讓學生爬到我頭上來,班級紀律就會松散。

  那讀了這本書之后,播種幸福是教師存在的價值,讓我感觸特別大。教師傳遞給學生的幸福不單單只有知識,更多的是做人的品德、理想、激情和樂現的心態。所有能讓孩子感覺幸福的體驗,都能體現我們的價值,所以很瓶愧的是,為了樹立自己的成嚴,而吝告于自己的微笑。所以,在接下來的教學時光。我希望能成為一個傳播幸福的人,讓我的學生因為老師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心理學故事讀書心得 篇20

  寒假里我加入了共讀共享活動,共讀《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讓我感受到閱讀的美好的同時,更感受到成長帶來的能量效應。

  幸福是人生永恒的話題,成為一名幸福的老師是每個老師的追求。教師的幸福感在哪里?我想幸福的老師一定是孩子喜歡,家長、學校、社會認可的老師,一定是有師德的老師!一定是熱衷不斷成長的老師!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意味著選擇了終身學習,學習,就是一個成長的路徑!

  心在哪,幸福就在哪兒!教書育人,任重而道遠。作為老師,我們既渺小又偉大,渺小于工作的平凡、枯燥和瑣碎,偉大于知識的傳授和靈魂的.塑造。孩子的成長路上總會有風有雨,只要你的努力、你的付出浸潤著愛和陽光,只要你用心、用愛、用智慧去對待每一個孩子,那孩子們就一定會回報你滿滿的幸福。讓我們一起做孩子幸福成長的引路人和守護者,做幸福成長的教育人!

  愿我們也擁有這份嬰兒般美好的初心---成長自己,幸福學生,20xx,砥礪前行!

【心理學故事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心理學的故事》讀后感一12-17

心理學讀書心得04-24

心理學讀書心得01-10

名人故事:心理學家華生的故事08-23

心理學書籍讀書心得04-29

拖延心理學讀書心得02-25

《教育心理學》讀書心得03-06

《學前心理學》讀書心得08-22

心理學書籍的讀書心得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