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通用31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書筆記吧。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 1
利用平時空暇的時間,我不間斷地拜讀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讀完后,感觸很多。真實的感受是要從今天起,我要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老師!
書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鎮西校長對教育工作無比赤誠,對學生無比熱愛的一顆教育者的心。而這種愛心成就了他的輝煌。愛孩子,才能理解孩子;愛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愛心;愛孩子,才能無微不至地關心、關注成長的每一個細節;愛孩子,才能成為孩子的親密朋友;愛孩子,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作為一名教師,愛孩子就應該尊重每一位孩子學習的不同方式、能力和感受。
有人說:“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藝術,都產生于教育對學生無比熱愛的熾熱心靈中。”因此,做最好的一名教師,首先應該做到愛學生。這些話聽得多,看得多,而做起來卻沒那么容易。我曾經對我的學生說過,只要你發言,沒有對和錯,只有自己的不同想法。因此在我的課堂,每個學生的起點都一樣,都是平等的,學生在師愛的沐浴下輕松快樂地學習。即使他們違反了紀律,老師嚴厲批評時,也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盡量不讓他們產生逆反心理或歧視情緒。春天播下師愛的種子,秋天必定結出尊師的碩果。更重要的是,“師愛”如無聲的春雨在不知不覺中滋潤著學生們的心靈,實現了愛的遷移,教給了學生們如何愛別人。
還有教師真摯、深厚的情感可以發出強大的愛流,有利于傳導。做最好的教師要把心里的情感用語言、行為表達出來,師生間通過精神的交流,達到思想感情上的聯系和信賴,教師真摯的情感在學生的情緒上就會產生共鳴。曾經有個學生上課總是不太專心,后來有一次稍微表現得較好時,我立即表揚了她,還請他當老師的小幫手,得到我一次又一次的信任。從此她的成績就大變樣了。
并且最好的.教師要給學生以長輩式的關懷和愛護,從不以家長式的態度對待學生。愛學生始終堅持對學生持尊重的態度。即: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感情,不傷學生的自尊心,有禮貌地對待學生。教師尊重學生是學生進步的外因,學生自尊自強是他們進步的內因。實踐中的許多事例使我感受到:只有尊重人,才能感化人。尊重學生,學生就會向老師敞開心扉,用全心來接受教師的愛。在課堂中,我不僅自己做到尊重學生,對學生的思路總給予正面評價,還要求學生不輕易取笑別人,評價別人時先說優點。每次當有學生在課堂上表現不如意時,我總是將學生單獨留下來,先問清楚原因,再和她交流應該怎么做,因此有學生給我寫到:您雖然很溫柔,不像有些老師很嚴厲,但同學都很聽您的。看著這些話,我很欣慰,也很幸福。
在今后的人生中,無論做什么事情,讓我們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獻出自己最大的愛心,做最好的老師,做孩子最喜歡的老師,讓自己無悔!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 2
讀了《如何做最好的老師》這一教育專著,收獲極大,書中的許多教育理念、教育方法都給了我很大的啟示。本書為我的教育教學工作點燃了一盞明燈,也為我能走出“教育誤區”,真正實施素質教育樹立了信心。有這樣一段話:“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或自由的發展。”讓我更深深地感受到作為一個老師想做到最好,對孩子、對教育事業的愛便是那深深的基石。
有人說:“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藝術,都產生于教育對學生無比熱愛的熾熱心靈中。”因此,做最好的一名教師,首先應該做到愛學生。對全班學生,無論他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或是令人頭疼的后進生,均應一視同仁,愛得公正,愛得讓學生信服。“愛的力量是無窮”。學生在師愛的沐浴下輕松快樂地學習、生活。這樣,在“嚴師”面前他就不會產生逆反心理或歧視情緒,而理解了老師的苦心。“師愛”如無聲的春雨在不知不覺中滋潤著學生們的心靈,實現了愛的遷移,教給了學生們如何愛別人。
做最好的教師要把心里的情感用語言、行為表達出來,師生間通過精神的交流,達到思想感情上的聯系和信賴,教師真摯的情感在學生的情緒上就會產生共鳴。曾經班里有個同學,罵人、惡作劇、作業經常不做,上課經常遲到和做小動作,批評教育他當耳邊風,嘴上說改,事后還是屢屢犯錯,真讓人頭疼。在一次勞動中,我發現這個學生勞動起來竟那么積極,不怕臟不怕累。我及時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了他。回家后他把我表揚他的事告訴他媽媽。不過我私下里又把他叫到一邊,指出他的許多不足之處,最后我還充滿信心地對他說:“老師相信你一定能管好自己的。”采取"先揚后抑"的辦法教育他,這樣在表場之后批評,他進步了很多,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其實就是給學生最大的鼓勵。后來他變了許多,紀律明顯好轉,作業也完成了,學習上遇到不懂的問題也向同學請教。
做最好的老師,愛學生,首先必須尊重學生。尊重學生要以信任學生和理解學生為前提。能將學生看作是一個平等的對象來看待。人都是有自尊的,老師要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對學生要公平,一視同仁,不能因為學生成績的好差、相貌的美丑、經濟條件的好差而對學生另眼相看。對學生要始終表現出關注和熱情,巧妙地對學生進行獎勵和批評。這樣同學們就會覺得在這個集體中有溫暖、有希望,從而更加熱愛這個集體,熱愛你這位老師,才能成為他們學習的動力,才會對學生人格的培養起潛移默化的`作用。
做最好的老師,愛護學生,關心學生,了解學生不應表現在語言上,更重要的要落實到行動上。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使學生無時無刻不在感受到老師的關心與愛護。學生生病,輕輕關心幾句,為他送上一杯暖暖的開水,學生是不會忘記你的。老師與學生之間有了真情,有了愛,我想沒有的比這更具有凝聚力的了。做最好的教師對學生的情況還要深入了解,對學生的心理變化要細致觀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更好地接觸到學生情感的“點子”上,這種接觸點就好像是“心竅”,是個突破口,它往往是教師傳授愛的門路。
做最好的教師,愛不是偏愛,要無選擇地、公正地、無例外地愛每一個學生。做最好的教師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不能對優秀學生偏愛,對后進生另眼相待。教師對優秀生要嚴格要求,對后進生要給予更多的關懷。幾年的教育經驗使我懂得,教師愛學生,不是一個純粹主觀的過程,如果學生從來不向他們信任、愛戴的老師敞開心扉,學生的心靈之門打不開,那么教育就無法進行。相信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微笑著面對學生,學生會把全部的愛心和敬意奉獻給我們,我們的工作也一定會開展的生動活潑,卓有成效。
做最好的教師,應該無私地把愛灑向每一個學生,平等地對每一個學生,了解他們特有的情感世界,懂得他們失敗的痛苦和成功的喜悅,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時時體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懷,時時感受到努力得到的肯定,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當老師把一顆真誠的心交給學生,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公平地把愛和溫暖送給每一個學生時,學生的心定會融化在師愛中,在學習生活中找到快樂,愉快地接受教育。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 3
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感觸很深。這本書是李老師25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粹,全方位地闡述了李老師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語文教學的理念與實踐。李老師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與教育情感融為一體。語言樸實而富有詩意,形象而充滿激情。讀著書,讓人不禁為之激動、贊嘆、折服!啟示一:童心是師愛的源泉李老師提出教育者是否擁有一顆童心,對教育至關重要。教師的童心意味著懷有兒童般的情感,能夠自然地與學生“一同哭泣,一同歡笑”的教師無疑會被學生視為知心朋友,贏得學生的心靈。教師的童心意味著擁有兒童般的興趣,教師的職業要求我們應該在任何方面都與學生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多一種與學生共同的興趣愛好,你便多了一條通往學生心靈深處的途徑,他們會不知不覺地把老師當作朋友。
在與學生嬉笑游戲時,教師越是忘掉自己的“尊嚴”,學生越會對老師油然而生親切之情——而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點。啟示二:沒有愛,便沒有教育李老師深深打動我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終如一和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愛”是李鎮西老師永恒的教育理念,他可以和孩子一起過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學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師愛”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間。在沒有讀李老師的書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愛”學生的。讀完這書我捫心自問,我愛每一位學生嗎?我對學生的“愛”真的是無怨無悔嗎?我暗下決心,一定要改變自己過去的教育方法。當學生犯錯時,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心平氣和地了解學生犯錯的原因,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李老師讓我對熱愛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愛,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著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
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愛,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對學生的寬容”。愛,也不應是對學生的縱容,而是“必然包含著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懲罰”。愛,不只是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身體,而是要“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學生的精神世界“學會用他們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學生一起憂傷、一起欣喜”。愛,不僅僅是只對自己所教的這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愛,不是用一顆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顆顆童心,而是“需要一顆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愛就是“一份純真,一份莊嚴,一份責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還給童年”,就是為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美好的開端。只有這樣的愛,才是真正的愛,只有這樣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 4
在骨干教師培訓班中我有幸讀到了教育名家李鎮西老師寫的《做最好的教師》一書,書中講述怎樣的教師是最好的,怎樣做才算是最好的,讓我耳目一新,茅塞頓開。
做最好的老師,首先要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我!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敬;你也許不是最聰明,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是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與其整天怨天怨地悲悲戚戚過日子,不如輕輕松松高高興興過好每一天。
做最好的老師還要有愛心!“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的'確,教師這個職業是需要愛心的職業,沒有愛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師的。做幼兒的好老師,首先就要愛幼兒。要把孩子當作自己的親生孩子一樣對待,用慈母般的心情去教育、去關懷每一個幼兒,去愛護和培養每一個幼兒。對待后進生更應該如此,李老師向后進生伸出了溫暖的雙手,獻出了真情和愛心,幫助他們一步步成長。
我認為這很實用,因為我們班有插班的幼兒,有些孩子習慣差,對老師又有一定的抵觸情緒,使我的心情也很郁悶,但我還是去關心愛護他們,讓他們明白老師的良苦用心。通過一段時間對他的關愛和鼓勵,他們的情緒有了好轉。可以說,對待孩子如果用真情和愛來感化會你收到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
“做最好的教師!”是一種平和的心態,也是一種激情的行動;是對某種欲望的放棄,也是對某種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細節,也是輝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輕勝馬”的閑適從容,也是“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蕩氣回腸……通過對李鎮西老師的教育思想的學習,使我對教師這一職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無疑是我教育生涯中的加油站,給我注入了工作能量和熱情。
一個人雖然永遠達不到所謂的“最好”,但他相信今天的自己一定會比昨天的自己好,一天天不斷地超越自己,一定會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 5
前不久,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讀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這本書記載了李老師從教25年的經驗與收獲,書中從作者步入崗位初期寫起,從青澀寫起,到有一定的經驗,到經驗豐富,滿腹經綸,將自己的成長與成熟一步步介紹給了我們。讀后,使我受益匪淺。李鎮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對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學生思想工作、學生心理健康、語文教學的理念和實踐,都有其獨到的見解。他的觀點,他對班級的管理,使我感動,折服。同時,使我這個頗有一定教齡的教師,從中找到了前進的方向,更看到了未來和希望。在這里,我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在這里我可以學到寶貴的經驗總結。從李老師成長的印記中,我們可以看到自己進步的影子;從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適合我們的方法。它讓我明確了作為一名教師的目標,那就是成為一位勇于自我批評、善于積累、善于反思、有愛心、勇于挑戰、有目標的老師!
有人說,愛是一盞燈,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愛是一首詩,冰冷中溫暖渴求的心房;愛是夏日的風,冬日的陽,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是啊,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教育理念《愛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正是證明了這一點。他把自己所有的愛,全部傾注給了他所熱愛的教育事業,25年如一日,愛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燒的歲月”,譜寫著一幕幕愛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級這個集體大家庭里,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里面去,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學生的喜怒哀樂,去贏得學生的信任與敬佩。
對照李鎮西的教育方法,我發現: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著很多不當之處。例如:在對待學生的態度上,由于急于求成,常常忍不住對學生發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時,對完不成作業的學生,缺少耐心輔導,缺少個別引導,使學生對我敬而遠之,師生之間缺乏代溝。
通過讀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我對比反思自己,深感愧疚,覺得自己與一個好老師的差距太遠了,這哪是愛學生?反思后才認識到:教育上的愛,不是為了達到一個目的而做出的一種姿態,它是一種思想,一種情感,一種氛圍,運用得恰當,它會把“愛”自然而然的貫穿于教育的某一個環節,也會不聲不響的體現在教育的每一個細節,更會潛移默化的浸潤著每一個學生的心靈。所以,我深深感悟到:因為愛,冰雪會消融;因為愛,枯木會逢春;因為愛,希望綻放華彩,因為愛,能撥云見日,未來永值得期待;因為愛,所有的生命才收獲了圓滿。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決心以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為榜樣,以“愛”為己任,在今后的工作中,積極進取,顧大局,識大體,努力按照上級的要求,按學校要求,高標準要求自己,樹立競爭意識,不但要自己思想過硬,品行端正,業務水平高,樂于敬業,端正態度,明確責任,勇創佳績,還應想方設法投入到學校集體的建設中,增添自己的一分力量,為校增光、添彩。自覺維護學校利益,遵守規章制度,服從安排,舍小家顧大家,潔身自好,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甘為人梯,愛生如子。
最后,借著名教育家鎮西小語作為我的座右銘,“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愛心是教育的靈魂”鞭策自己,激勵自己,這就是我——一位人民教師在學習中的心聲。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 6
“做最好的老師!”書的封面上大大的印著這么六個字。這話乍一聽,感覺挺狂的。曾經風靡全國的澳柯瑪空調的廣告語“沒有最好,只能更好”,幾乎家喻戶曉,人盡皆知,為大家所認可,成為一句至理名言。當然也是深入我心。懷著一顆好奇心,我翻開書本。這本書是畢老師25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粹,全方位地闡述了畢老師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語文教學的理念與實踐。畢老師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與教育情感融為一體。語言樸實而富有詩意,形象而充滿激情。讀著書,讓人不禁為之激動、贊嘆、折服!
“做最好的自己。”畢老師多次這樣對學生說。他說:“‘最好’是相對的,因為這是永遠沒有止境的`追求——從這個意義上說,‘最好’其實就是‘更好’。”這就是一種“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的自覺的追求更好的境界。這與“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所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都在不斷追求“更好”。“但是,理直氣壯地提出‘做最好的自己’,則表明了一種更高的人生和事業的標桿,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比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 7
與同學聊天,偶爾說起暑期讀書的事,介于她的推薦,我去拜讀了一下著名教育家畢鎮西老師所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
翻開此書,看到序言部分,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畢老師的那番“最”字論:“每個人都是一棵樹。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讀到此,不免有些慚愧!每每看到學校在表揚優秀教師時,會想盡職盡責的老師便是如此了!相反對比自己,對比過去幾年來的工作歷程,哪及得上,更別提畢老師所說的“超越自我”,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讀完全書,讓我深切體會到了畢鎮西老師對教育工作的無比赤誠,以及他那顆對學生無比熱愛的教育者的心。桃畢滿天下,這是我對教師最早的認識!以前的想法是你能做個桃畢滿天下的教師已經是相當偉大了!而要讓滿天下的桃畢都能幸福的去度過一生,這又是多么遠大的志向啊!而畢老師此生的教育追求便是“每一個從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
正是源于這個追求,畢老師首先付出的'是他的愛。書中,畢老師說,“童心是師愛的源泉”,和學生相處時,不要老是拿著大人的思想來衡量這幫孩子,畢竟同學們還不是大人。所以,你要允許學生去犯錯,犯了錯允許他去改正,這樣學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長。看到這句話,反觀自己,又是在學生犯錯以后,自己老早就開始“批評教育”,甚至是火冒三丈了。哪還會心平氣和地去了解學生犯錯的原因,站在學生的角度的去思考問題。愛學生,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和“對學生的寬容”。愛孩子,才能無微不至地關心、注視同學們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才能為同學們的每一點微小進步而衷心喜悅,才能感知同學們的苦惱和困惑,并且為解決這些問題而費盡自己的心血。當然,畢老師也認為教育并不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教育之愛絕不是遷就學生,絕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著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因此這種愛必然包含著對學生的嚴格要求。
對后進生的教育上,畢老師的種種觀念及一個個成功的案例無疑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曾經面對班級中的調皮的學生、不愛聽課的學生、搗亂的學生無比的頭疼,一次次的提醒、甚至訓斥都無法長久,偶爾的好將其放大并表揚,但這一方法僅僅只是短暫的。當看完了這本《做最好的老師》之后,我明白了后進生犯錯的“頻繁性”,以及進步過程中的“反復性”的特點,懂得了對后進生教育的“長期性”和“艱難性”,懂得了對同學們的教育不能只用一種方法,而且需要我們有足夠的耐心、理解之心和寬容之心,需要有足夠的智慧,而愛和尊重則是成功地對同學們進行教育的前提。如果只是期望一次談心、一次批評、一次電話“告狀”等等就能讓他變好,甚至從此成為一名優秀生,無疑是把教育想得太簡單了。“犯錯—認錯—改錯—又犯錯—又認錯……”這是“后進學生”普遍存在的循環。讀完了這本書,我才明白原來應該要容忍“后進學生”的一次次“舊病復發”,與此同時,又繼續充滿熱情和信心地鼓勵學生一次次戰勝自己,并引導學生從自己“犯錯周期”的逐步延長或者錯誤程度的逐漸減輕的過程中,看到自己點點滴滴的進步,體驗進步的快樂,進而增強繼續進步的信心。
畢鎮西老師告訴我們:“‘做最好的老師!’是一種平和的心態,也是一種激情的行動;是對某種欲望的放棄,也是對某種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細節,也是輝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輕勝馬’的閑適從容,也是‘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蕩氣回腸!”做最好的老師,應該成為每個教師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態和人生追求!而畢老師的這些教育理論將成為我們這些教師的指路明燈,把教書育人當做是自己畢生的追求,一次一次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 8
寒假期間,我拜讀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真是受益匪淺!這本書全方位地闡述了李鎮西老師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學生思想工作、學生心理健康、語文教學理念和實踐,其中羅列了很多具體的操作方法,值得我們模仿。
其實作為一名教師,當然都想要“做最好的老師”。那什么樣的老師才是最好的老師呢?在李鎮西老師看來,“最好”就是“更好”,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因此,李鎮西老師說:“我所謂的‘做最好的教師,’不是與我所敬仰的于漪、錢夢龍、魏書生等老師相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鎮西與昨天的李鎮西相比——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他說:“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攏。”強調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便意味著要盡可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學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這就是這本書首頁序言里非常樸實的語言,卻讓人會有深思和回味。 在序言中,李鎮西老師的這一段話也令人回味無窮:“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當技術最出色的的工人;你若是營業員,就要當服務質量最佳的營業員;你若是醫生,就要當醫術最高的醫生;你若是教師就要當最負責任的教師。”
這是寫給他學生的,也是寫給他自己的。讀到這兒時,我的內心便會受到觸動:對啊,自己和自己比,今天和昨天比,每天反省自己的行為,不正是在“做最好的自己”嗎?是的,“做最好的'老師”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所以,只要我從每天最平凡的小事做起,每天反省自己一天所做的事,理清思路,相信自己,就一定能有所進步。 李鎮西老師說到,愛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沒有愛便沒有教育。他認為教育中的“愛心”意味著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這是我非常欣賞的觀點,一直以來我也堅信自己是個有愛心的老師,再次讀完這本書,我對教育中的“愛心”問題也有的新的認識和理解,在書中他談到“教育并不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教育中真正的愛必然包含著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懲罰。”有時我也在懷疑,對于我們班的那些調皮搗蛋的學生到底要不要懲罰?如今我明白了這其實只是一個教育的必要手段,需要老師用愛心去把握的“度”的問題了。因為教育之愛絕不是遷就縱容學生,絕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在李老師從教之初,他也曾經諷刺過學生,曾經辱罵過學生,曾經體罰過學生。但是后來他將這一切都變成了教育財富,這一次又一次的教育困難、一次又一次的教育失誤最終將他磨練成了一位著名的教育專家。
給我印象最深還有第八章學生思想改造工程——后進生的轉化。在李老師看來,轉化“后進生”是最好的教育科研,他寫出了許多有價值的教育論文乃至教育專著。李老師之所以把關注“后進生”,一是因為素質教育充滿了對人的尊重。二是因為素質教育的要義第一是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全體就必然面向為數不少的后進生。李老師在書中向我們介紹了他在轉化后進生的過程中采用10種有效的具體方法:寫家校聯系本;填報喜單;游玩;集體評議;寫每日九問;對手競賽;寫靈魂的搏斗;安排當干部;學生作文表揚;推薦好書。讀了他的后進生轉化手記——我和萬同的故事,讓我非常感動。一個老師創造一個感人的場面并不難,但一個老師,能夠長期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那樣對待每一個學生,難!在萬同的身上,我們看到轉化一個后進生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為人師者的愛心,耐心,信心。萬同的每一點變化,無論是朝著哪一個方向,都牽動著老師的心。而萬同身上所體現的反復,足以考驗最有耐心的老師,只有愛心的堅持才能創造這樣的奇跡。我清楚的記著有這樣一個情節他讓萬同代表班級在全校進行國旗下演講。為了不失去教育萬同的機會,李老師不斷鼓勵萬同,讓萬同連寫三稿,最后抓住“班級的愛就是祖國的愛”這一句閃光的話寫的演講稿,還利用自習課和下午放學后一遍又一遍地練習,最后終于讓萬同信心十足地進行了演講,贏得了全校師生的掌聲。李老師目中有人,始終把對學生的培養塑造放在教學工作的首位。李老師滿懷愛心在學生心田耕耘,真令我佩服!
讀完他怎樣對待“后進生”,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作為教育者,我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是否做到了關愛每一位學生? 在我們班,問題學生很多,有了李老師的指點迷津,心里也有了些許準備, 我想在新學期里再面對周志鵬、高立尚、王磊、張磊等孩子時,我一定不會再像以前那么著急、困惑,一定會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找到更適合這些孩子的方法,也更快地為孩子引領一條適合他們學習、成長的道路。 回首自己走過的路,不禁慚愧萬分。今天讀李老師的書,仿佛進行了一次精神洗禮。我也愿“做最好的老師”!從現在開始,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爭取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 9
作為一個老師,能與學生擁有那么多快樂的往事,留下那么多美好的記憶,得到那么多學生的尊重,談何容易?“做最好的老師!”什么樣的老師才是最好的老師呢?帶著崇拜與無窮的疑問我認真的閱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
讀后我才明白,李老師所謂的“做最好的老師”,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這與“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所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都在不斷追求“更好”。“但是,能理直氣壯地提出‘做最好的自己’,則表明了一種更高的人生和事業的標桿,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比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感受著這份“最好”,我開始每天審視自己,看今天的課上的比昨天進步了沒有,今天處理學生的問題比昨天冷靜了沒有,今天為學生做得每一件事盡力了沒有。同時我也引用李老師的“做最好的自己”來教育我的學生,并告訴他們凡是做一件事就必須盡心盡力,凡是做一件事就必須盡善盡美,凡是做一件事今天就要比昨天盡如人意。
從書中得知,李老師每天堅持完成“五個一工程”——上好一堂語文課,找一位學生談心或書面交流,思考一個教育問題或社會問題,讀不少于一萬字的書,寫一篇教育日記。很佩服李老師在繁忙的工作中每天還能擠出時間完成這么多工作。每天上好一堂語文課也許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每天找一名學生談心也可以做到。但每天與學生書面交流、思考一個教育問題或社會問題、讀一萬字的書、寫一篇教育日記談何容易?我們時常抱怨自己的時間不夠用,但與李老師相比,我們的時間要充裕的多。那么,我們能不能在繁忙的工作中擠出5分鐘時間與學生談談心呢?我們能不能偶爾把一些比較棘手的問題以書面形式與學生交流呢?我們能不能每天寫一篇教學日記呢?
李老師對“優生”的培養和對“后進生”的思想改造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他讓“優生”更優和引導“后進生”發現自己身上的善良之處、高尚之處,以幫助他們樹立“我是有缺點的一個好人”的道德自信的做法,讓我深深折服。我們也是教育者,當我們面對著我們眼中的差生,我們是怎樣對待的。對他們,我們輕則嗤之以鼻,重則諷刺挖苦。還記得書中列舉的那個經常遲到的女孩的事例。李老師當時的做法也許是我們大多數人的做法,李老師當時對后進生的態度也許是我們大多數人現在依然存在的態度。想想我們對待自己的孩子,可以說是無微不至,不管孩子怎樣,我們都會發自內心的去關心他,愛他。而我們的后進生,他們的父母也會像我們疼愛自己的孩子一樣疼愛著這些孩子——我們眼中的`這些后進生。當我們對這些后進生大發脾氣甚至把他們說的一文不值的時候,請想一想孩子的父母,請想一想我們自己的孩子也許有一天也會被別人說的一無是處的時候,我們內心的感受。
李老師說過這樣一段話:“‘做最好的老師!’是一種平和的心態,也是一種激情的行動;是對某種欲望的放棄,也是對某種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細節,也是輝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輕勝馬’的閑適從容,也是‘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蕩氣回腸。“我不知道選擇教師這個職業對不對,我也不知道我將來會不會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但至少現在我一直在努力,一直在盡我心去做我作為一名教師應盡的一切義務和責任。我想這樣就夠了。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 10
我最近一直在讀了李鎮西老師所著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書中的內容猶如陣陣清風吹進我的心里,讓人感動,蕩滌心靈。這本書是李鎮西老師25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萃,它集中展示了李老師的教育教學思想、藝術和具體操作方法。他從自己身邊的故事講起,樸實形象的語言中透露著詩意,包含著深情。
其中有句讓我印象深刻:“‘做最好的老師!’是一種平和的心態,也是一種激情的行動;是對某種欲望的放棄,也是對某種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細節,也是輝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輕勝馬’的閑適從容,也是‘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蕩氣回腸。”這段話我是這樣理解的,覺得話中蘊含很深的哲理:做最好的老師,應該成為每個教師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態和人生追求。
想想自己每天的教學過程中,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免會走一些彎路,我用恨鐵不成鋼和急功近利的方法矯正他們的行為時,卻不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那么我不妨向李鎮西學習,手持愛的燈盞,用心靈的燈光為之引路。給孩子一分信任,就搭起了溝通的橋梁;給孩子一分鼓勵,為他的每一進步喝彩;期待他下一次可以做的更好,那就為孩子點亮了一盞心燈;給犯了錯的孩子一點寬容吧,讓我們無私的愛來面對學生的錯誤,——因為,愛學生就等于愛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畢老師多次這樣對學生說。他說:“‘最好’是相對的.,因為這是永遠沒有止境的追求——從這個意義上說,‘最好’其實就是‘更好’。”這就是一種“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的自覺的追求更好的境界。這與“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所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都在不斷追求“更好”。“但是,理直氣壯地提出‘做最好的自己’,則表明了一種更高的人生和事業的標桿,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比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讓我們從現在開始,樹立人生和事業的標桿,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 11
北有魏書生,南有李鎮西。近來拜讀李鎮西老師教育專著《做最好的老師》使我真正全方面了解他多年的教育心得及理念。這本書對我的教育意義很大,李老師身上有許多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地方。
首先,我十分敬佩李老師高尚的人格。雖然他如今已成大名鼎鼎的教育專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他至今仍戰斗在教育第一線,一直站在講臺上,一直都和學生保持零距離!由此我想到自已,剛從大學畢業時,我也曾滿懷激情地投入到教育事業,并為之驕傲自豪地奮斗了上十二年,可是隨著工作的調動我由大學來到中學,我遇到了從教多年來最大的困惑,教育的對象一下變成了中學生,我原來的那套方法似乎全不靈了,學生不理解我的苦心,通常只需講一遍的問題我要重復很多遍,他們還是會犯同樣的錯,作業也常有拖欠不交現象,課堂紀律也時常是讓人頭痛我一度十分懷念以前的日子,那些學生多勤奮啊,根本不讓我操心欠作業,違反課堂紀律方面的事。現在無論我怎么努力,那些后進生的成績還是提高不了,我有時累得直嘆氣,很懷疑自己的價值和能力;可是李老師卻把做最好的老師當做自已畢生的追求。可見當老師最重要的還是心態問題,心態調整好了,很多困難都會迎刃而解。
說到心態問題,我們來看看李鎮西老師是怎么衡量自己的教學工作,他所謂的做最好的老師,其實是做更好的老師,因為他從不拿自已和那些教育專家比,他說: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攏。看到這里,我受到了啟發,也增強了信心,只要我爭取每天多讀些書,每天都用心去處理每件事,力爭每天都做得更好,我想我一定會有很大的收獲。
李鎮西老師認為教育中的愛心意味著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這是我非常欣賞的觀點,一直以來我也堅信自己是個有愛心的老師,讀完這本書,我對教育中的愛心問題也有的新的認識和理解,在書中他談到教育并不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教育中真正的愛必然包含著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懲罰。這幾年我一直比較困擾猶豫,對那些調皮搗蛋生到底要不要懲罰如今我明白了這其實只是一個教育的必要手段,需要老師用愛心去把握的度的問題了。因為教育之愛絕不是遷就縱容學生,絕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
讀這本書還有一個最深的感受就是李老師是個很有文化底蘊的人,他淡薄名利,才思敏銳,文字功底十分深厚,這與他堅持每天讀不少于一萬字的書,每天堅持思考一個教育問題或社會問題,堅持寫一篇教育日記是分不開的。我恐怕做不到每天讀那么多書,但有一點我卻深信,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反思,不斷積累,才會不斷取得優秀的教育成績。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 12
選擇這本書是因為書名吸引了我,“做最好的老師”是我一向以來的追求,其實什么算是最好,自己心里一向存在著疑問,拿到這本書我好像找到了通往目的地的指路燈,迫不及待的翻開了這本書,書中沒有通篇的大道理,完全是李鎮西老師的教育教學實錄。一個個真實的事例,一個個鮮活的學生仿佛就在我們身邊。說實話我從沒有這么認真的看過一本教育專著,而這本書卻一向深深的吸引著我。
在這本書中最喜歡李鎮西老師在序言中說的幾句話:“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能夠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能夠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能夠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能夠最樂觀……所以,你若是工人,就要當技術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營業員,就要當服務質量最佳的營業員;你若是醫生,就要當醫術最高明的醫生;你若是老師,就要當最負責的老師;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個體戶’。也要當最受顧客稱道的勞動者!你也許不能成為名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能夠成為同行業中千千萬萬普通人里最好的一個!我所謂的‘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日的自己和今日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著要盡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到達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我把這段話寫到了我的空間里,我想與我的學生,我的朋友共同分享。
經過閱讀,發現貫穿李老師的教育思想的就是一個字“愛”。他在書中極力強調“沒有愛,便沒有教育”,用愛去感化學生,用愛去啟迪學生。“在老師素質的諸多因素中,對學生的`奉獻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職責之心等老師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他說我們教育對象的心靈絕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生長著完美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所以,老師的職責首先在于發現并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讓它不斷壯大,最終排擠掉自己缺點的雜草。如果我們用成人的冷漠去對待孩子的真誠,那么一切“語重心長”的教育都無濟于事。對于那些讓人頭疼的孩子李老師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個難題,如班團體建設呀、“后進生”轉化呀、早戀呀、作弊呀等等,都當作科研課題來對待,把每一個“難教兒童”都當作研究對象,心態就平靜了,教育也從容了。當然,李老師也認為教育并不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教育之愛絕不是遷就縱容學生,絕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著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所以這種愛必然包含著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懲罰。總之,“愛”、“理解”、“尊重”、“平等”與“職責”在李老師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這正是老師的氣度,老師的魅力。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八章學生思想改造工程——后進生的轉化,有這樣一句話:“即使是某些教育者心目中“一無是處”、“不可救藥”的學生,其心靈深處或多或少也有著完美道德的萌芽,所以,對后進生的成功轉化,與其說是老師向他們:灌輸(即使是很巧妙的灌輸),不如說是引導他們發現自己身上的善良之處、高尚之處,幫忙他們樹立“我是有缺點的一個好人”的道德自信。”讀完他怎樣對待“后進生”,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作為教育者,我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是否做到了關愛每一位學生?
在我們學校也存在這樣一批后進生,包括我當班主任時所在班的學生,其實當你真正用心去和他們相處和交流時,你會發現他們每個人身上都有可愛的地方。在這本書中李老師向我們介紹了他在轉化后進生的過程中采用10種有效的具體方法:寫家校聯系本;填報喜單;游玩;團體評議;寫每日九問;對手競賽;寫靈魂的搏斗;安排當干部;學生作文表揚;推薦好書。其中很多方法我們都能夠嘗試,我相信只要我們有愛,必須會喚起他們心中的愛。
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會不斷地提醒自己,用愛心溫暖童心,做個富有愛心和童心的人,愛學生,愛生活,愛世界,做最好的老師,做學生最喜歡的老師。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 13
讀完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后,我感慨頗深。這本書是李老師用自己的心血寫成的,里面包含了他漫長25年的教學生涯中的點點滴滴,雖然其中有些令他耿耿于懷的痛苦經歷,但更多的則是他與學生之間那種純粹的友誼之情。我認為,李鎮西老師是一位十分幸福的人,而他的幸福則來源于他對學生無私的愛。他說:“生活在學生中,就是幸福,就是‘最好’!”看來,要做最好的老師,最最重要也是最最根本的一點就是老師對學生的愛。
有這樣一則寓言:一把堅實的大鎖掛在大門上,一根鐵棒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還是無法將它撬開。鑰匙來了,瘦小的身子鉆進鎖孔,只輕輕一轉,大鎖就“啪”的一聲打開了。鐵棒奇怪地問:“為什么我費了那么大力氣也打不開,而你輕而易舉地就把它打開了呢?”鑰匙說:“因為我了解它的心。”是啊,“愛”就是打開心靈的鑰匙,愛得有多深,工作就有多細,效果就有多好。李老師對“優生”的培養和對“后進生”的思想改造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異常是他讓“優生”更優和引導“后進生”發現自己身上的善良之處、高尚之處,以幫忙他們樹立“我是有缺點的一個好人”的道德自信的做法,讓我深深折服。正是這種無私的愛,才會無悔的付出。我們也是教育者,當我們應對著我們眼中的差生,我們是怎樣對待的。對他們,我們輕則嗤之以鼻,重則諷刺挖苦。
還記得書中列舉的那個經常遲到的.女孩的事例。李老師當時的做法也許是我們大多數人的做法,李老師當時對后進生的態度也許是我們大多數人此刻依然存在的態度。想想我們對待自己的孩子,能夠說是無微不至,不管孩子怎樣,我們都會發自內心的去關心他,愛他。而我們的后進生,他們的父母也會像我們疼愛自己的孩子一樣疼愛著這些孩子——我們眼中的這些后進生。當我們對這些后進生大發脾氣甚至把他們說的一文不值的時候,請想一想孩子的父母,請想一想我們自己的孩子也許有一天也會被別人說的一無是處的時候,我們內心的感受。魯迅先生有句話說的好:“教育是植根于愛的。”愛是教育的源泉,老師有了愛,才會用伯樂的眼光去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對自己的教育對象充滿信心和愛心,才會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創新的精神。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的過程是學習的過程,成長的過程,讀書就是在讀人生。這次讀李老師的書,仿佛進行了一次精神洗禮。我也愿“做最好的老師”!從此刻開始,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爭取今日比昨日做得更好,明天比今日做得更好!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 14
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以后,我深深的被書中的偉大感染了,只要我們用愛無私的奉獻,不但的學習,我們就是一位優秀的老師。
書中“最好的老師”指的是老師本人和自己階段上的成長與反思相比!也就是今天的我自己和昨天的我自己比——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今天我組織班隊活動是不是更有趣?我今天幫助后進生是不是更細心?……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老師”靠近。讀了這本書以后,我明白要做一名好老師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要有愛心;愛心是好老師的基本條件。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但這種感情,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誠的感情,這種感情是對學生將來一生的負責,因此這種愛必然包含著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懲罰,因為教育不僅意味著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和知能力水平,同時意味著按文明社會與他人交往的準則規范人的行為,即通常所說的“養成教育”,帶有某種強制性——這種養成良好文明習慣的“強制性”與我們現在反對的思想專制不是一回事,作為社會人,不遵循起碼的公共規則和次序是很難與人交往的。同時,在一個集體中,一個人違紀必然防礙其他更多的人,這樣為了尊重多數人學習的權利,有時不得不對違紀者必要的懲罰。凡是離開了嚴格要求,遷就和縱容學生的愛,絕不是我們所提倡的真愛。
其次要有奉獻之心;愛即為付出。從古到今,教育是無私奉獻的`職業。但令人們遺憾的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潮澎湃的今天,一些教育者自覺不自覺地偏離了職業付出的底線,教育也因此失去了“心心相印”的情感魅力。陶行知識先生不僅自己有奉獻之心,而且還反復強調教育學生要有教育之心。他認為最重要的教育“給的教育”,教學生拿出己有的力量來為社會服務。這樣的愛心,也正是我們所缺乏的。
再次,要不斷的進行反思,在反思中進步;所謂反思就是當你做完一件事情以后進行總結歸納,想一想你哪一些地方是做的好的,而哪一些做的是不好的,然后把它記下來,以后碰到類似的情況你就有經驗了。做的好的地方發揚下去,做的不好的地方改正。作為任課老師,你可以每天對你上的課進行反思;把這節課好的地方記錄下來,不好的地方進行分析原因。思考:我成功的地方在哪里或者說這節課精華之處在哪里?我失敗的地方在哪里?我為什么會失敗?學生學了以后效果如何,如果錯的話錯在哪里,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是老師的原因還是學生粗心),為什么這么多學生都是這個地方錯呢?為什么這節課舉手的學生會這么少呢(是你提的問題太難了還是他們對你設計的課不感興趣)?為什么學生的注意力總是那么不集中?為什么學生寫的字總是那么難看?等等一系列問題我們都應該好好的反思反思,寫一些反思日記,而且一直的寫下去,那么你不僅是一位好老師而且是一位研究型的老師。
第四,要不斷進行閱讀和寫作;閱讀不但賦予我們獨立思考的信念,而且讓我們從發展的角度俯瞰教育。俗話說的好,“書中自有黃金屋……”,閱讀可以從書中吸收精神財富,作為計算機專業老師的我,可以看一些和計算機專業有關的書。書中就用現成的閱讀例子僅供參考:一、要日積月累,不能急功近利;二、要獨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三、要自然樸素,不能故作高深;四、要讀寫結合,不要讀寫分離。如果一位老師只會上上課那是不夠的,一定要學會閱讀和寫作,向研究型老師邁進。
總之,閱讀提高了我的認知,閱讀提升了自己的品味,閱讀引導我在工作中面對自己不滿意的態度,就是要不斷地學習。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 15
拜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他的教育思想在我的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樣作為一個老師,但是做老師的心態卻不一樣。我以前知道教育需要“愛”,卻從來不知道應該如何更好的表達,我認為“嚴”就是愛,讀了李鎮西老師“童心是師愛的源泉”,我明白了教育,需要我們常常站在兒童的角度看問題,所謂的“理解兒童”,不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理解,而是以兒童的心去理解兒童的心。平時我總是拿一個成人的標準來看待我的學生。我經常對他們說“你們都有這么大了,什么道理不明白?”“成天只知道吃、玩,什么時候才能把勁兒用在學習上!”
冷靜下來想想,他們才多大,也不過十二三歲左右,正是愛玩的年紀,如果都把他們變成我們心目中懂事、聽話、尊敬老師、孝敬父母、多學習少玩的完美類型,那孩子們就成了我制造的模具中的工具。我忽略了孩子們的內心,忽略了孩子們真正需要的東西,而李老師能夠在教育學生的同時“向學生學習”,他真誠的尊重學生,勇于在學生面前承認自己的錯誤。李老師說的好:“教育是心靈的藝術。如果我們承認教育對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過程便決不是一種技巧的施展,而應該充滿人情味……讀著李老師的文字,感悟著他的心靈,回憶自己的教育行為,我陷入了沉思:“親其師,信其道”,古人尚且明白的道理,而我實在是做得不夠好。作為教師,在學生的面前要保持著一份童心,用自己的童心喚醒當代孩子的童心,這樣才會走進孩子的世界,讓孩子感受你的'愛。我想,只有真正做到這一點才能夠去教育你的學生,說是教育,或許更多的是一種行為的感染。
“也許有人會問:“難道就沒有讓你頭疼的學生嗎?”有呀!怎么可能沒有呢?但我換一種眼光去看這些讓人頭疼的孩子,我便不再頭疼了。換一種什么眼光呢?那就是“科研”的眼光。我把在教育上遇到的每一個難題,都當作科研課題來對待,把每一個“難教兒童”都當作研究對象,心態就平靜了,教育也從容了。每天都有新的發現,每天都有新的領悟,每天都有新的收獲,因而每天都有新的快樂。”這是摘自李老師書中的一段話。再對比自己對待后進生時的厭惡及不耐煩的態度,簡直是天壤之別。是呀,正是因為我們平時對學生缺少發現,不懂得用“科研的眼光”來看待學生,而總是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他們。教師本身對問題學生都心存一種抵觸、排斥的情緒,在面對他們的時候又怎么能把心平靜下來,對學生循循善誘呢?誰都會犯錯誤,何況是孩子呢?我想更大的原因是因為我的心態沒有擺正,雖然我的出發點是好的,動機是好的,但是我面對問題時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沒有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思考,難免會狹隘,取得的效果也是事倍功半。
李老師說得好:“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強調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因此,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著要盡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自己所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你也許不能成名成家,不能名垂青史,但是你可以成為同行業中千千萬萬普通人中最好的那一個自己。”是的自己和自己比,每天都問問自己:學生喜歡你這個老師嗎?相信肯定了這個問題才可以去開展你的教學,也只有這樣才可以體現出你的愛。
李老師認為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同時必定又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素質教育,首先應該是充滿人情的教育,一個受孩子喜愛的老師,一定是最富有人情味的。
李老師的這些教育理論將成為我的照明燈,把教學育人當做是自己畢生的追求,一次一次地趕超自己,立志做最好的老師。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 16
在很多人的眼里,教師是一份輕松的職業,可是我卻不這么認為。教師肩負著神圣的使命,不容許有半點的閃失。一個人的靈魂可以很強大也可以很脆弱,而這一切的改變可能就在教師的一個眼神里,教師的一句真誠的鼓勵就可能改變孩子的一生。
在讀此書以前,我一直認為:做好一名老師,只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有滿腔熱情就足夠。讀了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我為自己的狂妄與無知汗顏。我從書中感受到:在實踐中成長的老師將要經歷那樣多的磨礪,學生對教師的愛戴是多少點滴的累積,教師對學生的付出又是多少歲月里的嘔心瀝血。書中字里行間流露出老師對學生的真誠的情感是那么的自然,洋溢著李鎮西老師對教師這一職業的熱愛,我想:可能其他職業的人讀起這本書會是另一種心情,另一種感受,而作為與李鎮西老師同一職業的我卻更能體會書中老師對學生的情誼,“做最好的老師”,是任何一個做教師的人的理想,可什么樣的老師才是最好的老師呢?用李老師的話說,“最好”就是“更好”,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
他說:“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攏。”看到這里,我想到了自己,說實話,我對自己的某些方面是缺乏信心的,總覺得自己不管怎樣努力都是無濟于事的,李老師的話使我受到了啟發,也增強了信心,只要我爭取每天多讀些書,每天都有點進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進步,我想我一定會有很大的提高。正如同我們希望自己的學生每天進步一點是一樣的道理。只要自己肯付出,認真地去想,努力地去做,使自己每天都有新的發現,每天都有新的領悟,每天都有新的收獲,那每天就都會有新的快樂。實實在在的做法以及自身的不斷的自我超越的境界就是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另外,書的序言部分也讓我頗有感受,雖然《序言》僅僅只有四頁,但也是書的.精髓所在,其中李老師談到本學期他擔任著兩個班語文課,連早讀和輔導課在內,周課時二十一節,此外還擔負著校長的一些職務,他很坦率:“我現在感到累,的確累。“
但他本人對于“走路都在備課的狀態而感到高興,準確的說,感到內心的寧靜,因為這種狀態能夠讓他感到踏實,感到不浮躁,這是一種與學校與學生真正融合在一起才有的心態。“做最好的自己”正如李鎮西老師講的那樣,才有了:踏踏實實上好每一堂課,仔仔細細批改每一本作業,認認真真對待每一位學生。當遭到非議和誤解時,雖有過灰心但不氣餒。正因為這樣,李老師才會有今天的成就,而更難的可貴的是如今“碩果累累的他還依然保留著那份對學生對課堂的摯愛。李鎮西老師的書里有這樣一段話:我可以非常自豪地說:“從教25年來,風華正茂也罷,人到中年也罷,默默無聞也罷,暴得大名也罷,普通教師也罷,教育專家也罷……這一切都沒有改變我的生活狀態,那就是——我一直在一線,一直都在講臺,一直都和學生零距離!”讀完這段文字,頓時覺得真的好佩服李鎮西老師,更是崇拜。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是作者對教育事業的一份執著,文字樸實無華,都是作者的真情流露,讓我感受到了什么才是好老師,更想努力地去做一名好老師。
現在我才深刻的明白,要承擔起教師的職責,不僅需要我不斷的自我學習增加文化素養,更重要的是要學會用愛心去灌溉。只有充滿對職業和對學生的愛,才能令我肩負起一名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最后,我想引用附錄中的一段話:教育是美麗的——美在理解、美在機智、美在創新!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 17
讀李振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讓我收獲頗豐。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第四章《走出教育誤區》中的一節《教育也是“遺憾的藝術”》。在這節中,李老師這樣說:根據我的教訓,教育者要盡量避免在這四方面對學生心靈造成傷害:打學生,用語言傷學生的自尊心,冤枉學生,在學生面前表現出對他絕望。
當我讀到這四個方面時,感覺有如五雷轟頂,映照出我的種種不足。其中,冤枉學生這一條,使我備感慚愧。這讓我想起多年前的一件事。
一次上課鈴響了。我站在教室門口“監督”學生上課。同學們大多都飛快地回到教室。第二遍鈴響過后,我突然看見我班頑皮男生小勇興沖沖地跑進教室。我想:“這小子肯定是跑到操場上玩了,才會遲到!肯定是這樣的.,準沒錯!”一下課,我把他叫到講臺前,嚴厲地批評他上課遲到。平日里大大咧咧的他這下可急了,我看到眼淚在他眼圈里打轉。“您冤枉人,我根本沒玩。一年級二班的小同學在廁所里沒有了紙,我給他送了紙才回來晚的!”我的腦中“轟”的一下,是呀,為了改掉他的一些壞毛病,我讓他多多做好事的!我知道錯怪了他,連忙道歉。他卻氣乎乎地走了,以后幾天都不怎么理我。
這件事對我觸動很大,作為老師的我們,一定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學生都是可教育可塑造的。我們不能用一成不變的老眼光看學生,而應該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要注意到學生取得的每一點進步。學生都是在不斷成長的,我們不能拿老眼光去看人,這樣很不利于學生改正錯誤。有時老師由于急躁的情緒或一時不冷靜會說出一些過火的話,如:“你真是咱們班的害群之馬,我怎么會遇上你這樣的學生!”“咱們班有了你算是完了,你就是一個小流氓的坯子!”“你真是無藥可救了,還是回家自學去吧!”“你永遠也學不好,你要能及格,太陽就從西邊出來!”這些定性的話、消極的斷言,嚴重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使他們失去了努力改正缺點的勇氣和信心,嚴重抑制了學生的主體性。有時,教師一句傷學生的話,就可能使學生永遠不能原諒老師,產生對立的情緒,教育工作就更難進行了。
李老師的書通俗易懂,是他多年的經驗總結。好好讀,認真品味,我們一定有很多收獲。相信學生,學生具有可塑性,是我最大的讀書體會。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 18
今天有幸拜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在平等中培養平等一文,感觸很深。讓回憶起在教學工作中,發生的一個小插曲。有一次上課,我發現有倆個男人互換了座位,我非常嚴厲的說:“你們倆個給我把座位換回來。”其中一個男生非常大聲說:“我就坐在這怎么了?”作為老師,我的自尊心受到極大的傷害,我理所當然認為學生對老師就應該畢恭畢敬,因為他們是學生,就應該聽老師的話。最后在我的威逼下,男人很不情愿的換回了座位。
課下我不斷在反思自己,并找了哪位男生談話,為什么對老師這種態度,對老師非常不尊重。那位男生對我說:“老師,我并非故意要跟您作對,也沒有想過不尊重您,因為您當著全班說我,感覺很沒面子。”他的話突然點醒了我,讓我突然明白,在我本身就沒有給孩子平等,也沒有跟孩子尊重,一起都是源于根深蒂固的潛意識:師生不是平等的。我逐漸改變了自己對學生的說話方式,有時一個眼神,或者走到身邊的動作,就可以讓孩子們認識的自己的錯誤。老師和學生平等與否,往往通過一些司空見慣的細節表現出來,而且這些細節都是不經意的.。在逐漸改變自己的同時,讓學生們意識到,人與人之間的智力、才能、學習成績、性格特點、家庭經濟情況等等存在客觀差別,但每個人的尊嚴和權利都是平等的。
基礎教育界流行一句話:“蹲下來和孩子說話”我理解這句話中“蹲下來”的本意主要不是指“肢體的蹲下”而是“心靈的放下”,我們要在心靈深處平視學生。作為肩負教育使命的引領責任的教師,我們應該在思想上成熟,學識上淵博,但這不妨礙我們擁有一顆童心,童心與童心相遇,才是真正自然而然的平等,也是在平等中培養平等。
平等只能在平等中培養——今天的老師如何對待學生,明天的學生就會如何對待他人。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 19
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我感觸很深。這本書對于剛剛走上教師崗位的我來說是最好的路燈、航標。聆聽著名教師的殷殷叮囑,邁著他們成長的步伐,我會反思自己的言行舉止,創造屬于自己的教育未來路。
“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兒的人。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這是這本書中我最喜歡也深有感悟的一段話。希望某一天我也能做到用自己真誠的童心與愛心來筑起我與學生之間的純潔真摯的師愛之橋。
“愛”是李鎮西老師永恒的教育理念,他可以和孩子一起過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學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師愛”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間。
我也把熱愛學生放在第一位,有了這種心境,師生之間就能處于一種和諧的狀態,許多事情便迎刃而解,只要是我的學生,無論成績好壞,我都一視同仁,對性格孤僻的學生,更多給以熱情幫助。意圖使他們恢復自信,走出自我評價的誤區。對成績較差的學生,我對他們經常進行鼓勵,消除他們的自卑心理;有時在課堂上提問他們一些容易回答的問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讀了這本書,讓我知道了作為一名教師,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顆真誠的愛心——愛每一位學生的心。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 20
李鎮西老師說:“我所謂的‘做最好的老師,不是與我敬仰的于漪、錢夢龍、魏書生等老師相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鎮西與昨天的李鎮西相比。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
“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便不斷地向最好的老師的境界靠攏。”李鎮西老師強調自己和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便意味著要盡可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學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李鎮西老師告訴我們:“做最好的老師,是種平和的心態,也是一種激情的行動;是對某種欲望的放棄,也是對某種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細節也是輝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輕勝馬’的閑適從容,也是‘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蕩氣回。”這段話蘊涵著極其深刻的哲理:做最好的老師,應該成為每個教師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態和人生追求。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免會走一些彎路,如果恨鐵不成鋼和急功近利的矯正不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那么我們不妨向李鎮西學習,手持愛的燈盞。用我們心靈的燈光為之引路。給孩子一分信任,就搭起了溝通的橋梁;給孩子一分鼓勱,為他的每進步喝彩;期待他下一次可以做的更好,那就為子點亮了一盞心燈;給犯了錯的孩字一點寬容,讓我們無私的愛來面對學生的錯誤。因為愛學生就等于愛自己。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 21
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愛”學生的。讀完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后,我自愧不如。李老師深深打動我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終如一和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愛”是李鎮西老師永恒的教育理念,他可以和孩子一起過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學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師愛”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間。我深深地感受到,愛,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著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愛,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對學生的寬容"。愛,也不應是對學生的縱容,而是要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懲罰。愛,不只是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身體,而是要"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學生的精神世界。
在以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加關愛我的學生,當學生犯錯時,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心平氣和地了解學生犯錯的原因,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于細微處賞識,發現他們的優點,在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的過程中,多一點表揚、多一點鼓勵、多一份細心,不斷激發他們身上的潛能,相信我們的孩子一定會不斷進步!
長路漫漫,上下求索。在以后的每一天,我都將堅守著那顆不變的心,那份執著的愛。我愛我的課堂,我愛我的學生,我愛老師的稱呼,我愛拖著一身疲憊仍激情滿懷的自己。愛在每一天,一路無怨無悔。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 22
懷著崇敬的心情拜讀完這部書時,我突然覺得豁然開朗。積郁在心中的百思未得其解的問題頓時煙消云散了,從未有過的釋懷!
作為一名曾經工作在教育第一線的專家。李鎮西老師以敏銳的觀察洞悉了教育的本質,用鋒利的筆觸把讓教育者頭痛的焦點問題化于無形。這一切,讓同樣作為教育者的我深深折服。同時覺得受益匪淺。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靈深處。”重溫李鎮西老師關于師愛的論述,感受他對孩子的一顆晶瑩純潔的愛心,我被深深的震撼了。沒有愛。便沒有教育。正是有了執著的愛和不計回報的付出。聰慧卻不懂謙遜的程樺才能讓思想自由飛翔。正是有了執著的愛和不計回報的付出。生性自卑又自暴自棄的萬同才在短暫的迷失后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李鎮西老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愛的教育,也給當今的教育工作者上了一節漂亮課。我終于明白: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想做好教育,愛心是開路先鋒,耐心和恒心是必勝法寶。
“做胸襟開闊,心靈自由的班主任!”在對學生付出愛的同時,李鎮西老師又以理性的目光開展了自己的班級管理工作。“依法治班。”“讓每個學生都成為班級管理者。”這些班級管理的經驗之談讓迷途中的班級管理者找到了工作的.方向。作為班主任,我有茅塞頓開之感。因此,班級管理工作中。我比以前更輕松,工作成效也更顯著了。班內每個學生強烈的主人翁意識,讓班級更像一個溫暖的家。因為是家,所以溢滿了愛的芬芳。班級更和諧,同學們更團結了。大家的集體榮譽感有了,凝聚力向心力強了,自我管理也發自內心了。班主任不再是監督者,而是管理參與者。同學們,不再是被管理者,而是自我管理者。師生關系親密融洽,整個班級一團和氣。沒有對學生的滿腔大愛。何來班級的愛意融融?
“”語文教育——給學生以心靈的自由!”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育工作者,在學生牢固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應該允許學生寫他們自己的文章。允許學生在文章中說真話。寫真事,抒真情。讓學生的文字成為掠過晴空的云彩,美麗多姿而又個性鮮明。只有在遼闊的藍天,精神的鳥兒才能無拘無束的自由飛翔。學生才會真的喜歡上語文課。聽說聽說讀寫能力才會在愉悅的氣氛中迅速提高。沒有敢于解放學生心靈的大愛。何來語文課上的各抒己見?而一些語文教育工作者,以應試教育為目的束縛學生思維發展的做法,值得深思。李鎮西老師曾這樣說。“教育是美的——美在理解,美在機智,美在創新。”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愛心是教育的基礎。作為教育工作者,讓我們用愛心去感化,用耐心去引領,用誠心去開啟,用信心去創造。讓這些天賦各異的孩子們,在我們的培育下,點燃激情,放飛夢想,鷹擊長空!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 23
近段時間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看到其中一章“把更多的關愛給后進生”,不由使我想起了前幾年發生在我班上的一件事:
放學的鈴聲剛剛響過,我正準備回家,班長急沖沖地跑進辦公室,說:“李龍趁前面兩個女同學專心做作業時,把人家的辮子綁在了一起,還在上面插了片樹葉!”
我頓時火冒三丈,氣沖沖直奔教室而去,這個李龍,從進了我們班開始,就沒讓人省過心,遲到、曠課、不做作業、上課不專心聽講、打架……讓我頭痛不已。
李龍坐在座位上,一臉的`倔強和不以為然。我耐心地等同學們走完,想著他的種種劣跡,我醞釀著情緒,準備著給他來一場雷霆之怒。我正思考著要如何爆發,突然,有個同學氣喘吁吁地跑來告訴我,他的媽媽今天來接他,想見一見老師,了解一下他平時在校的情況。于是,我趕緊去接待學生家長。
那位家長對學生非常關心,細細地問了各方面的情況,我一一詳細地做了介紹。等到結束談話,已暮色沉沉。我自己也準備回家。就在鎖門的時候,我想起了李龍,我想他大概早跑了吧。不過我還是走向教室。
出乎意料的是,在昏暗的教室里,李龍那瘦小的身子還站在那兒。我的心頭一動,怒氣也隨之而散了。我想,教育也不是萬能的,也有失敗的時候,算了,讓他走吧。
就在他走出教室,融入暮色的時候,我發現他有一絲恐懼的神色,我想他大概怕黑吧。于是,我緊走幾步趕上他,和氣地說:“李龍,天黑了,我送你回家,好嗎?”他猛然抬起頭來,滿臉驚喜,但隨即又低下了頭,支支吾吾地說:“不……不用了,我爸媽都沒在家。”我笑著說:“我只是想送你回家而已。”他沒有說話,只是跟在我身后,一步步向他家走去。按照他的指點,到離他家不遠的地方停下腳步,他一邊大聲說著:“謝謝老師!”一邊飛快地跑了。
很快我有了新發現:李龍再也沒有遲到過;作業也能認真完成;上課也能專心聽講;也沒再和其他同學打架……我想他有些反常,堅持不了多久。但我還是及時表揚了他。從此李龍像變了個人似的,學習不斷進步。
一次作文課上,我出的題目是《謝謝》,交上來的作業,題材多樣,感情真摯,都很不錯。但是,李龍的作文只有這樣幾句話:“謝謝您老師!那天晚上您把我送回家,這是第一次有老師專門送我回家,而不是為了向我爸媽揭發我在學校所犯的錯誤。我會努力學習的!”
當我看到這句話時,心底久久不能平靜,這是意外的收獲。同時,我也明白了,只要我們付出一點點,對孩子們多一點關愛,一切就會變得美好起來。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 24
寒假中我讀完了這本《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充滿了智慧和哲理,我被它深深的打動了,它告訴我要在愛中找到教育。
作為一個教育者,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把自己看作或者當作一個孩子,從孩子們的角度去多思考,去聆聽,去探索,去散發出自己的情感,這樣才能與孩子們的思維和情感保持一致,更好的和孩子們相處與交流,也能讓孩子們對老師更加的親切和熱愛!
我覺得要做最好的老師:
首先,要有自己的思想并且要善于思考。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品質,同時也能培養出學生這樣的品質。想要培養出這樣的品質就必須對我們自己有更高的要求,要有創新的意思和豐厚的文學底蘊。因此李鎮西老師將“讀書、教書、寫書”看作是自己生活中不可少的部分。我們要學習老師的這種精神,用自己的空余時間去過學習,把這個養成一種習慣。作為老師我們要以身作則,作為學生的榜樣,去引導和督促學生多看書,多學習。把這些培養成自己和學生的一種習慣,讓自己和學生們都體會到讀書和自己寫作的樂趣,并且分享給大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有人問我,生活中什么是最主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猶豫地回答說‘愛孩子’”,因此對待學生要有奉獻、理解、平等的。教師首先要點亮學生心中的那盞燈讓它不斷的照亮,直到照亮整個自己。同時用嚴格的紀律和道德規范去要求兒童,并注重通過集體教育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
然后,要做最好的老師。每個老師都有過作為一個偉人巨匠的夢想,但是想成功并沒有那么容易。怎么才能成為一個最好的老師呢,需要我們一點點的`積累,發揚水滴石穿的精神,慢慢的積累,最終定會成為一個最好的自己,也是最好的老師。要不停的拿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做對比,對比今天有沒有進步?有沒提高?今天有沒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對?要不斷的自我思考,這樣才能進步。每天都進步一點點,經久累月之后你會發現前進的便是一大步。我們要對做最好的老師這個目標充滿著激情,同時也要保持平和的心態和敬畏的態度。因為你不僅要做自己心中最好的老師,也要做學生心中最好的老師。也許沒有最好,但是我相信未來總能夠越來越好,成為自己心中最好的教師,讓自己以后在教育的生涯之中做最好的自己,也不枉費以后桃李滿天下的自己。
最后,作為一個老師應該要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要有對教育的熱愛和獻身教育事業的精神,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責任感,要將自己的生命融于人類和民族的發展之中,不斷提高自己,警醒自己。同時,教師要具有修身意識,正人者必先正己。教師要處處嚴于律己,要有言行一致的人格風范,讓學生以自己為榜樣,為人師表,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要以積極樂觀向上的態度和崇高的敬業精神,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去感化和教育學生。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 25
三年前,有幸聽了李鎮西老師的一節作講評課,記憶猶新。課一開始,李老師便這樣說道:"同學們,我們許多人可能覺得自己不會寫作,其實不然,我看了你們交上來的作,覺得每一位同學都會寫章。"接著,李老師挑出每一篇章中的亮點讓學生自己讀,自己分析為什么這樣寫。那是一篇寫親情的章,所以學生讀來,說來都特別有感染力。最后,李老師在講完了寫作要旨后,還朗讀了自己的下水作。那是一堂精彩的課,每位學生都受到了李老師的關注,賞識,他們興致高昂。當時我想,能如此賞識學生,如此平易親切,如此富于激情而又執著的老師,學生能不喜歡他嗎能不學他的課嗎?
最近,又讀了李老師的教育專著《做最的老師》,我不由地思考,老師和學生究竟應該保持一種怎樣的關系才最有益于學生的成長
曾讀過萬瑋老師的《班主任兵法》一書,不禁為他的教育機智而折服。萬老師在書中敘述了將兵法運用于班主任工作和學生管理的成功事例。在實踐方面,作者強調在"愛"的前提下,在充分考慮到學生心理和人格的健康發展的情況下,老師要擅用謀略,機變的教育智慧和膽略。書中生動曲折的故事,大起大落的情節以及那些不落窠臼,機智靈活地處理問題的方法,讓我們不禁會像孟老夫子一樣,發出"教亦多術矣"的感慨。在理論方面,作者開創性地將兵法的理論與原則運用于教育領域中,探究了兵法與教育之間的關系,并對許多中國古代兵法理論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具體演繹和運用上作出了獨特的闡述。
半年前,在學校舉行的教育教學工作研討會上,顧建民老師戲稱師生之間是一種貿易關系。商家要把產品推銷給顧客,他必須與顧客搞關系。而老師要把知識推銷給學生,也要與學生搞關系。他的談話樸實,幽默而令人思索。
我從事教學工作已經第七年了,這期間有很多的'困惑都源自"心態問題"——究竟應與學生保持一種怎樣的關系,在面對學生時如何擺正自己的心態。我想,只有處理了這個問題,教學才能變得從容,教育學生時才能處事不驚。看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的老師》一書,我的收獲極大。李老師是蘇霍姆林斯基的追隨者,他在書中極力強調"沒有愛,便沒有教育","在教師素質的諸多因素中,對學生的奉獻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責任之心等教師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他說我們教育對象的心靈絕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生長著美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
因此,教師的責任首先在于發現并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讓它不斷壯大,最后排擠掉自己缺點的雜草。如果我們用成人的冷漠去對待孩子的真誠,那么一切"語重心長"的教育都無濟于事。對于那些讓人頭疼的孩子李老師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個難題,如班集體建設呀,"后進生"轉化呀,早戀呀,作弊呀等等,都當作科研課題來對待,把每一個"難教兒童"都當作研究對象,心態就平靜了,教育也從容了。
當然,李老師也認為教育并不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教育之愛絕不是遷就縱容學生,絕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著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因此這種愛必然包含著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懲罰。總之,"愛","理解","尊重","平等"與"責任"在李老師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這正是教師的氣度,教師的魅力。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 26
最近我有幸拜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感觸頗豐。他的那份質樸,那份對學生深深的愛深深的感染了我。
書中最喜歡李鎮西老師的幾句話:“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當技術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營業員,就要當服務質量最佳的營業員;你若是醫生,就要當醫術最高明的醫生;你若是教師,就要當最負責的教師;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個體戶’。也要當最受顧客稱道的勞動者!你也許不能成為名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可以成為同行業中千千萬萬普通人里最好的一個!我所謂的‘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著要盡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今天和昨天比,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近。”
作為一名新教師我總覺得自己的教學經驗不足而導致自卑,總覺得不如別人,有時候甚至對未來有些迷茫,但讀了李老師的書后我不再自卑,我可以自信的對自己說我和昨天的我比,我在進步,我在超越,今后我會做得更好!
愛是永恒的教育,李老師極力地強調這一點。沒有愛,便沒有教育。我們要用愛去感化學生,用愛去啟迪學生。最陰暗的角落也需要陽光的照耀,素質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孩子都抬起頭來。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懂得換位思考,孩子如果做了錯選自。要及時地去幫助他們,不是冷漠或惡語相對,這樣他們才會明辨是非,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學會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個學生,不吝嗇自己的表揚,讓他們在充滿陽光的壞境中茁長成長。,作為教師,我們要注意觀察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肯定他們,賞識他們,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是優秀的,關注他們的亮點和號的一面,只要相信我們的學生是優秀的,相信他們會做得更好。
平平凡凡的過著每一天覺得很幸福,分分秒秒都那么的開心。作為普通教師的我們,只要我們每天都在進步,每天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更好,久而久之,許多更好組合在一起就會變成最好的。成大事不在于力量多少,而在于能堅持多久,讓我們向李老師學習,一起努力來感受教育的美麗吧!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 27
三年前,有幸聽了李鎮西老師的一節作文講評課,記憶猶新.課一開始,李老師便這樣說道:"同學們,我們許多人可能覺得自己不會寫作文,其實不然,我看了你們交上來的作文,覺得每一位同學都會寫文章."接著,李老師挑出每一篇文章中的亮點讓學生自己讀,自己分析為什么這樣寫.那是一篇寫親情的文章,所以學生讀來,說來都特別有感染力.最后,李老師在講完了寫作要旨后,還朗讀了自己的下水作文.那是一堂精彩的課,每位學生都受到了李老師的關注,賞識,他們興致高昂.當時我想,能如此賞識學生,如此平易親切,如此富于激情而又執著的老師,學生能不喜歡他嗎 能不學好他的課嗎
最近,又讀了李老師的教育專著《做最好的老師》,我不由地思考,老師和學生究竟應該保持一種怎樣的關系才最有益于學生的成長
曾讀過萬瑋老師的《班主任兵法》一書,不禁為他的教育機智而折服.萬老師在書中敘述了將兵法運用于班主任工作和學生管理的成功事例.在實踐方面,作者強調在"愛"的前提下,在充分考慮到學生心理和人格的健康發展的情況下,老師要擅用謀略,機變的教育智慧和膽略.書中生動曲折的故事,大起大落的情節以及那些不落窠臼,機智靈活地處理問題的方法,讓我們不禁會像孟老夫子一樣,發出"教亦多術矣"的感慨.在理論方面,作者開創性地將兵法的理論與原則運用于教育領域中,探究了兵法與教育之間的關系,并對許多中國古代兵法理論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具體演繹和運用上作出了獨特的闡述.
半年前,在學校舉行的教育教學工作研討會上,顧建民老師戲稱師生之間是一種貿易關系.商家要把產品推銷給顧客,他必須與顧客搞好關系.而老師要把知識推銷給學生,也要與學生搞好關系.他的談話樸實,幽默而令人思索.
我從事教學工作已經第七年了,這期間有很多的困惑都源自"心態問題"——究竟應與學生保持一種怎樣的關系,在面對學生時如何擺正自己的心態.我想,只有處理好了這個問題,教學才能變得從容,教育學生時才能處事不驚.看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我的收獲極大.李老師是蘇霍姆林斯基的追隨者,他在書中極力強調"沒有愛,便沒有教育","在教師素質的諸多因素中,對學生的奉獻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責任之心等教師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他說我們教育對象的心靈絕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生長著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師的責任首先在于發現并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讓它不斷壯大,最后排擠掉自己缺點的雜草.如果我們用成人的冷漠去對待孩子的真誠,那么一切"語重心長"的教育都無濟于事.對于那些讓人頭疼的孩子李老師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個難題,如班集體建設呀,"后進生"轉化呀,早戀呀,作弊呀等等,都當作科研課題來對待,把每一個"難教兒童"都當作研究對象,心態就平靜了,教育也從容了.當然,李老師也認為教育并不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教育之愛絕不是遷就縱容學生,絕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著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因此這種愛必然包含著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懲罰.總之,"愛","理解","尊重","平等"與"責任"在李老師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這正是教師的氣度,教師的魅力.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 28
三年前,我有幸參加了李老師的作文講評課,至今記憶猶新。課程剛開始,李老師就鼓勵我們說:“同學們,或許很多人覺得自己不擅長寫作文,但實際上并非如此。我讀了你們交上來的作文后,發現每位同學都能寫出優秀的文章。”接著,李老師挑選出每篇作文中的亮點,讓同學們自己閱讀,并分析為什么會這樣寫。其中一篇作文是關于親情的,讀起來特別感人。最后,李老師講解完寫作要點后,還朗讀了自己下水的作文。整堂課精彩紛呈,每位學生都受到了李老師的關注和賞識,大家都興致高昂。那時候,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李老師對學生的賞識和關懷,他平易近人、富有激情又執著的教學方式讓我們都喜歡他,也更加用心地學習他的課程。
最近我剛剛讀完了李老師的教育專著《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讓我深思,探討了老師和學生之間應該保持怎樣一種關系才能對學生的成長最有益。最近我讀了一本名為《做最好的老師》的教育專著,這本書是由李老師撰寫的。閱讀過程中,我不禁開始思考老師和學生之間應該保持一種什么樣的關系,才能最大程度地促進學生的成長。
曾閱讀過萬瑋老師所著《班主任兵法》一書,不禁為他的教育智慧所折服。在這本書中,萬老師分享了將兵法運用于班主任工作和學生管理的成功實例。在實踐方面,作者強調在關注學生心理和人格健康發展的前提下,教師要善于運用策略和智慧來處理問題。書中生動曲折的故事情節以及靈活處理問題的方法,讓我深受啟發,仿佛看到了孟子所說的“教亦多術矣”。在理論方面,作者開創性地將兵法的原則應用于教育領域,并對許多中國古代兵法理論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具體演繹和應用進行了獨特的闡述......
半年前,在學校舉行的教育教學工作研討會上,顧建民老師幽默地提到了師生之間的關系類似于商家與顧客之間的貿易關系。他指出,商家需要與顧客建立良好的關系才能成功推銷產品,同樣地,老師也需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才能成功傳授知識。這番話讓人既感到樸實幽默,又引發了深思。
我從事教學工作已經七年了,在這期間我遇到了很多困惑,其中大部分源自于我的心態問題。我一直在思考應該如何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以及如何正確調整自己的心態面對他們。我相信只有解決好這個問題,我才能輕松地進行教學,處理學生的問題時才能保持冷靜。最近,我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收獲非常大。李老師是蘇霍姆林斯基的追隨者,在書中他強調了“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師素質中,對學生奉獻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和責任之心等非智力因素是最重要的'。他說我們所教育的對象并不是一片不毛之地,而是一個已經滋生著美好思想和道德觀念的肥沃土壤。因此,教師的首要責任就是發現并培養學生內心的每一個萌芽,讓它們不斷成長,最終排擠掉學生自身的缺點。如果我們用成人的冷漠對待孩子的真誠,那么所有的“教育之道”都將無濟于事。對于那些讓人頭疼的孩子,李老師以科研的眼光去看待,將教育中遇到的每一個難題,如班集體建設、“后進生”轉化、早戀、作弊等都當作科研課題來對待,把每一個“難教兒童”都當作研究對象,這樣心態就會變得平靜,教育也會變得從容。當然,李老師也認為教育并不是只有愛就足夠了。教育之愛絕不意味著縱容和遷就學生,也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真正的教育之愛意味著對學生的成長以及未來一生的負責,因此這種愛必然包含著對學生的嚴格要求,甚至必要的合理懲罰。總之,在李老師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愛”、“理解”、“尊重”、“平等”和“責任”的完美結合,這正是教師應該具備的氣度和魅力。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 29
在閱讀中,我常常會被李鎮西老師那些充滿智慧和哲理的語言所深深打動。這些引人入勝的片段激勵著我前行,我愿意摘錄其中一些精彩的片段,作為自己不斷進取的動力。
所謂"最好的老師",并不是與我仰慕的于漪、錢夢龍、魏書生等老師相比較——他們的人格魅力、學識深度、能力水平乃至天賦才華,我是永遠無法企及的,比較也毫無意義;然而,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我與昨天的我相比較——我今天備課是否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否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與學生談心是否比昨天更真誠,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否比昨天更機智,我今天組織班級活動是否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幫助"后進生"是否比昨天更細心,我今天積累的教育智慧是否比昨天更豐富,我今天進行的教育反思是否比昨天更深刻,我面對學生的建議或意見是否比昨天更虛心,我聽到各種"不理解"后是否比昨天更冷靜……每一天都不是最好的,甚至每一天都可能有遺憾,但只要堅持不懈地和自己比較,我就不斷地朝著"最好的老師"的'境界靠近。
我為了學生而工作,為了同事的好評、校長的表揚、獎金和職稱而努力也很重要。但是,如果這些與學生的評價產生了沖突,我會優先考慮學生的意見。在我看來,一個教師是否優秀,首先應該看學生的評價。因為教師是為學生存在的,我也是為了我的學生而存在。
培養學生具備開放的思維方式是十分重要的,這種思維方式包括了海納百川的文化胸襟、高屋建瓴的文化視野、不畏權勢的民主意識以及獨立思考的批判精神。
我們生活的世界就像一片廣袤的大海,其中有的人是巨浪,有的人是小浪,有的人是磅礴的巨浪,有的人是輕盈的漣漪。你也許不是最耀眼的,但你可以最真摯;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堅持;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滿足;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
"不是槌的打擊,乃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臻于完美。"(泰戈爾)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 30
三年前,我有幸參加了李鎮西老師的一堂作文講評課,至今仍然記憶猶新。課程剛開始,李老師就這樣說道:“同學們,可能很多人覺得自己不擅長寫作文,但實際上,我看了你們交上來的作文,每一位同學都有寫作文的天賦。”接著,李老師挑選出每篇文章中的亮點,讓學生自己閱讀并分析為什么會這樣寫。那次,我們寫的是關于親情的文章,所以每個學生都充滿感染力地分享了自己的觀點。最后,李老師講解完寫作要點后,還朗讀了他自己的作文。這節課非常精彩,每位學生都感受到了李老師對他們的關注和賞識,大家的興趣都被激發起來了。當時我想,有一個如此欣賞學生、如此平易近人、如此熱情而又堅持不懈的老師,學生們又怎么會不喜歡他呢?又怎么會不努力學好他的課呢?
最近我讀了一本關于教育的專著,書名叫做《教師之道》。這本書讓我開始思考,老師和學生之間應該保持怎樣的關系,才能最有助于學生的成長。
曾閱讀過萬瑋老師的《班主任智慧》一書,深為他在教育方面的機智和智慧所折服。在這本書中,萬老師分享了他成功將兵法運用于班主任工作和學生管理的案例。他強調在實踐中,在關注學生心理和人格健康發展的前提下,老師需要善于運用謀略和智慧來應對各種教育問題。書中生動曲折的故事情節以及靈活處理問題的方法,令人印象深刻,讓人不禁想起孟老夫子的“教亦多術矣”的感慨。而在理論方面,作者首次將兵法的理論與原則應用于教育領域,探索了兵法與教育之間的關系,并獨特地闡述了中國古代兵法理論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具體演繹和運用。
半年前,在一場學校舉行的教育教學工作研討會上,顧建民老師以幽默的口吻戲稱師生之間是一種貿易關系。他指出,商家為了將產品推銷給顧客,必須與顧客建立良好的關系;同樣地,老師為了將知識推銷給學生,也需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他的言辭既樸實又幽默,引人深思。
我從事教學工作已經七年了,這期間遇到了很多困惑,其中許多源自于我的心態問題。我一直在思考,應該與學生保持怎樣的關系,如何正確調整自己的心態來面對學生。我相信只有解決好這個問題,我才能在教學中更從容自如,處理學生問題更得心應手。最近我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受益匪淺。李老師是蘇霍姆林斯基的追隨者,在書中強調了“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的重要性。他指出,在教師素質的諸多因素中,對學生的奉獻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和責任之心等非智力因素是最關鍵的。李老師說,我們所教育的對象的心靈并不是一塊荒地,而是一片富饒的土地,已經生長著美好思想和道德的幼芽。因此,教師的首要責任在于發現并培養學生心靈中每一個幼芽,讓它們不斷壯大,最后擠占掉自身缺點的雜草。如果我們以成年人的冷漠態度對待孩子的真誠,那么所有“說教”都將無濟于事。對于那些讓人頭疼的孩子,李老師用科研的眼光來看待,把遇到的每一個難題,如班級集體建設、后進生轉化、早戀、作弊等等,都當作科研課題來對待。將每一個“難教兒童”視為研究對象,心態就會平靜下來,教育也會變得從容自在。當然,李老師也認為教育并不僅僅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教育之愛絕不是縱容學生,也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真正的`愛意味著對學生的成長負責,甚至是對他們未來一生的負責。因此,這種愛必然包含對學生的嚴格要求,甚至需要進行必要的合理懲罰。總之,愛、理解、尊重、平等和責任在李老師身上得到了充分體現,這正是教師的氣度和魅力。
孔子教育學生時,很少使用激烈的言辭和嚴厲的態度。他通常以溫和的方式引導學生,并與他們商討問題。這不僅是孔子教學的態度,也是儒家的一種態度。有時候,我們會因為束手無策而用嚴厲的語氣批評學生的錯誤做法,但這樣的方法顯然無法產生理想的效果。真正優秀的老師會寬容和平地與學生商討問題,將問題講清楚。這展示了老師從容不迫的氣質和謙遜的態度,這也是中國人的人格理想。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 31
我最近一直在讀了李鎮西老師所著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書中的內容猶如陣陣清風吹進我的心里,讓人感動,蕩滌心靈。這本書是李鎮西老師25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萃,它集中展示了李老師的教育教學思想、藝術和具體操作方法。他從自己身邊的故事講起,樸實形象的語言中透露著詩意,包含著深情。
其中有句讓我印象深刻:“‘做最好的老師!’是一種平和的心態,也是一種激情的行動;是對某種欲望的放棄,也是對某種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細節,也是輝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輕勝馬’的閑適從容,也是‘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蕩氣回腸。”這段話我是這樣理解的,覺得話中蘊含很深的哲理:做最好的.老師,應該成為每個教師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態和人生追求。
想想自己每天的教學過程中,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免會走一些彎路,我用恨鐵不成鋼和急功近利的方法矯正他們的行為時,卻不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那么我不妨向李鎮西學習,手持愛的燈盞,用心靈的燈光為之引路。給孩子一分信任,就搭起了溝通的橋梁;給孩子一分鼓勵,為他的每一進步喝彩;期待他下一次可以做的更好,那就為孩子點亮了一盞心燈;給犯了錯的孩子一點寬容吧,讓我們無私的愛來面對學生的錯誤,——因為,愛學生就等于愛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畢老師多次這樣對學生說。他說:“‘最好’是相對的,因為這是永遠沒有止境的追求——從這個意義上說,‘最好’其實就是‘更好’。”這就是一種“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的自覺的追求更好的境界。這與“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所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都在不斷追求“更好”。“但是,理直氣壯地提出‘做最好的自己’,則表明了一種更高的人生和事業的標桿,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比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讓我們從現在開始,樹立人生和事業的標桿,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11-28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04-08
做最好老師讀書筆記05-20
2022做最好的老師優秀讀書筆記11-13
《做最好的自己》讀書筆記02-01
《做最好的自己》的讀書筆記11-03
做最好的自己讀書筆記04-04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通用22篇)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