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低頭找幸福》讀后感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低頭找幸福》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暑假有幸讀了《低頭找幸福》這本書,這是一本講述俞老師自己故事的訪談錄,收錄了他生活中的種種有關于教學的事件,他的特立獨行或者是怪才,讓人驚嘆。俞老師說:“有很多人老是抬頭看高處,希望從那里得到幸福。其實幸福就在身邊,低頭就能找到。我就是低頭找幸福的人。”
俞老師告訴我們,人來世上,不是來獲取什么,僅僅是來體會一種叫幸福的東西。上帝讓人因握著拳頭,是想讓人低頭看下,手心有什么。學會低頭,看看支撐自己的土地,心存感激,于感念之中體會幸福,于幸福中謀得信念,用這份幸福的信念支撐起高貴的頭顱、深邃的世界、踏實的勞作,如此不斷往復,幸福,便常駐人心。學生們都說他是位好老師,但是又憤憤他好在哪里。在別人的眼里,他是一位另類的教師,但是他卻堅信平平淡淡才是真。他說其實美滿就在身邊,低頭就能找到。
俞正強老師的《低頭找幸福》這本書,我很喜歡俞老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風格。其中有兩個小故事對我的影響特別大。
第一個故事的主題是“老師也是要進步的”。俞老師在每學期結束的時候喜歡問小朋友一個問題:小朋友們說說看,一學期結束了,你有什么進步呀?小朋友們就一個一個的說,其中有個小女孩舉手說:“俞老師,那你說說你一學期下來你有什么進步呀?”俞老師就這樣,突然被你問懵了,然后他耍了一個滑頭,說“時間差不多了,讓老師把這個問題作為家庭作業帶回去,明天向大家匯報好不好?”然后當天晚上,書上原話是,我人生當中第一次認真思考這個問題,我進步沒有?我們老是想著學生進步了沒有,其實我們也應該經常問問自己,我進步了沒有?俞老師想了一夜也沒想出來自己哪兒進步了,然后第二天他就實事求是的對孩子們說:“孩子們,請你們說說看,俞老師這學期有什么進步,因為我不知道自己有啥進步”,然后孩子們就開始說,“俞老師,我發現你普通話進步了不少,以前你講課有好幾句我們聽不懂,現在全部能聽懂了”,還有同學說:“以前你罵我們的時候是打頭皮,現在打完了以后,還會搓搓我們,這讓我們感覺很舒服”。俞老師,聽完了就特別感動,真誠的說:“謝謝你們,孩子們,我想了一個晚上,想不出自己有什么地方進步了,但是今天你們講了我這么多的進步,你們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老師其實也是要進步的”。
第二個故事的主題是“學生不聽課的責任在老師”。俞老師上課給學生立了一個規矩,上課講話不要緊,但不要講的讓我停下來;說兩次不要緊,但不能讓我停三次。如果我停三次的話,當天放學后要罰全班學生靜坐15分鐘。然后有一天就有個小朋友,真的讓他停下來了三次,他就立了規矩:今天放學后所有人都留下來罰靜坐。坐的時候,哪個人動一下就增加一分鐘,這個辦法很靈,用這個辦法既沒有打他,又沒有罵他,卻讓學生感覺很難受,俞老師說,自己當時對這個管理辦法很得意,然后放學后一個小朋友拿了一個作業本過來,塞給他就走,上邊寫了一句話:俞老師,如果你能讓他們忘記吵,算你厲害!俞老師當時的心情特別復雜,他覺得學生看不起他,潛臺詞就是你有什么了不起,你有本領的話,你讓學生忘記吵,憑什么讓我們陪?但冷靜之后,俞老師開始反思自己,我們總是認為學生不聽是學生的事情,這是不對的,老師有一個任務就是讓學生在課堂上忘記吵鬧,因為學生還是小朋友,不是大人,他自律能力很差,他就是會吵會動,但如果你講的很精彩,他就會忘記吵鬧,如果我們只是憑著自己是老師,便一味的要求學生:你要聽,不聽就罰你,可是我們從沒想過,我講的好不好聽?如果我講的不好,憑什么要求學生?俞老師說這件事兒對他的教育太大了。
其實這兩個故事的本質都指向教師的反思能力和專業成長,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一個和學生共同成長的過程,因為每個人的生命狀態都是一個動態和流動的過程。
俞老師就根據他的工作和人生經歷積累了“一個中心”和“兩個基本點”,一個中心就是他從教的座右銘,即“改變自己,影響學生”,作為教師,不能老是讓學生怎么變怎么變,自己也應該求變,其實變化就是進步。兩個基本點指的是俞老師在教學上的兩個研究方向,也可以說是他的追求,一是讓學生喜歡上他的課,二是不讓一個學生落后。以后我也會以俞老師的“一個中心”和“兩個基本點”要求自己,爭取在自己的努力下,讓自己和孩子一起進步。
【《低頭找幸福》讀后感】相關文章:
低頭族作文07-05
抬頭與低頭作文07-18
低頭的智慧作文12-15
學會低頭作文12-12
學會低頭作文06-07
低頭族的作文02-27
低頭族作文04-10
關于低頭作文02-02
不做低頭族作文05-01
不做低頭族作文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