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傅雷家書》有感(經典10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傅雷家書》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1
一封封家書,透露著濃濃的深情。母愛似海,父愛如山,在這一封封家書里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待人要謙遜,做事要嚴謹,遇事不逃避,戒驕戒躁。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藝術家,再其次才是做音樂家,最后是做鋼琴家。“這是傅雷對傅聰的諄諄教誨。他教育傅聰先成人,后成才。一個人只有履行做人之道,才能取得成功。
傅雷其實是一個為人果斷,做事嚴厲的一個人。可在他給兒子傅聰寫的一封封家書中,我們能讀到含情脈脈的話語。也許這就是為人父母對孩子遠在他鄉的思念,這種思念甚至于可以改變人的性格。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2
在一開始知道要讀《傅雷家書》時,我本是不情愿的。雖然在那時并沒有接觸過這本書,但一聽書名就感覺內容很枯燥了。但在暑假這短暫的時光里(每個學生的心聲)去接觸它時,卻發現現實跟幻想總是有很大的差距。
《傅雷家書》中記述的是傅雷夫婦與兒子傅聰之間以信的方式的來來往往。這里面并不是普通的書信,在這些不尋常的書信中飽含著一家人之間互相的愛和有助于我們成長的`廣泛的知識。
從這些家書中,我讀出了天下父母對孩子廣闊的愛。在傅雷夫婦寫給傅聰的每一封信中,都寫滿看對傅聰的關心、鼓勵與教導,很難想象,人們竟然會為了他人朝思暮想、牽腸掛肚,但轉而又覺得平常看,因為“人們”是一對父母,而“他人”則是他們辛辛苦苦哺育打的孩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夢想,所以,大部分家長都會對孩子嚴加管理,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嚴格規定每天的作息時間,還時不時地抽出點時間述說自己的辛苦,以此來激發孩子們的感恩之星,并開始發奮學習。我這不是諷刺,也絕沒有說家長這樣做事=是錯誤的,他們可以有這樣的權利。但很明顯,平凡和頻繁總能襯出特殊。相比之下,傅雷夫婦更知道該如何去教育孩子,他們也很愛、很關心自己的孩子,很想讓孩子待在身邊、有所作為,從信中就能讀出,這些滿到溢出的愛。但他們卻作出了作為父母偉大的一波:他們讓孩子提前出國,等于提前讓自己與孩子分別。有人可能會認為這是咆哮孩子的表現,但其實恰恰相反,他們這么做完全是為了孩子,這樣做為孩子帶來了更多自主、自由發展的機會,同時個,也讓孩子能更多地吸收外界文化,這無疑是為孩子的未來能夠充斥著光明做出了很大的幫助。在傅雷夫婦身上我們可以學到父母對孩子的愛有多么地深。
在讀《傅雷家書》時,竟然總會在那樸素無華的語言中感到溫馨。《傅雷家書》,不僅僅是傅雷一家的家書,更是天下家庭的家書。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3
《傅雷家書》是由傅雷先生寫給兒子傅聰的書信編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錄了傅雷先生從1945年至1966年5月間的186封書信。
傅聰到海外留學,與家里唯一的聯系就是書信。書中寫到過郵局不慎將傅聰的一封長信丟失,傅雷半個多月心神不寧。甚至一度懷疑:兒子是又不信任爸爸了嗎?由此可見,傅雷將對兒子的愛全都傾注在書信中。
傅雷也曾在書中寫到寫這些家書的目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發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想法,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的.養料;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只是文筆,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傅雷對兒子的教導不僅僅在藝術方面他曾勸傅聰改掉懶惰的習慣:“人人都多少有些惰性,假如你的惰性和偏向不能受道德的約束,又怎能實現我們教育你的信條。”“先為人,次為藝術家,再為音樂家,終為鋼琴家。”
《傅雷家書》是一位父親對兒子的苦心孤詣的證明,傅雷對兒女的愛不是普通的噓寒問暖,而是暗藏在他對兒女道德和藝術的要求中。傅雷于兒女而言既像朋友,又像老師。這些家書,拼出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愛,簡單真誠卻又偉大至極。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4
人與人本就是那么的有所不同,也不知他們每個人的性格是否一樣,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法也會有所不同。
傅雷對自己兒子的教育非常的嚴格,后來所寫的家書的開始就是寫的送別大兒子傅敏。前幾封家書都無時無刻的提起傅雷對兒子的道歉,一次次后悔自己年少時對兒子的教育方法,年少時,傅雷脾氣暴躁,對待家中的`人亂發火,傷到了自己的家人,老了之后便懂得了許多道理,在心中無數次愧疚,希望得到兒子的包容與原諒。
之前的傅雷與我媽現在差不多。
她十分的強勢,她想什么都叫我硬聽著,沒有任何資格去反對她,哪怕她講的是錯的,一旦你頂嘴了,她,又將你數落一頓。
有一次,她在教弟弟寫作業時,我在一旁看書,此時的我時而看書,卻有時被他們所講的提醒,我在一旁靜靜的聽著,時不時的還偷看一眼弟弟的題目,漸漸的發現她講的越來越不對,我就忍不住開口告訴她,說她講錯了,她當時聽我的話,臉色頓時下拉了一大截,當時,我并沒有察覺,還是繼續盯著我手中的書,頓了幾秒之后,她便沒有再講什么了,繼續按照剛才的思路講題。我聽著聽著發現,她還是按照剛才的思路講的,就又一次指出她講錯了,她頓時就發火了,怒氣沖沖的對我說:“叫你教你又不教,還說自己要看書,現在讓你看書,我來教,結果你自己又在這教,你到底想干嘛?”聽完之后,我一下子欲言又止,頓了頓,拿著書走開了,想離她倆遠點。內心還十分充滿不滿?明明是她講錯了。
現在將她和傅雷放在一起想了會吧,也許再等她老點就會感覺到不對了吧?也許會像傅雷一樣后悔吧!
想想傅雷寫給兒子的書信,一次又一次流露出對兒子的關心,也在信中一次次提醒著兒子,早些給自己回信,她會不會在不久的將來也會變成如此?等我們長大之后會時不時的關心思念我們?長大后的自己會不會體諒他們?都回家看看?未來很遠,但步步很艱難。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5
讀《傅雷家書》,感悟濃濃親情書是知識的寶庫,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通往成功大門的鑰匙。小時候,我很喜歡讀書,每晚都捧上一本書看看,否則就有罪惡感,難以入睡。然而現在的我,卻因學業沉重而“戒掉”了這一習慣,書離我越來越遠了。可是,在孤獨寂寞、傷心痛苦的時候,仍會很自然地想起初中時讀過的《傅雷家書》。
《傅雷家書》寫于1954年到1966年,是傅雷夫婦寫給兒子傅聰、傅敏的書信集,但它又不是普通的家書,因為其中蘊含的不僅僅是父母對子女的諄諄教誨,更是一部包羅了藝術探討、溫暖親情和人生態度的啟蒙書。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閑言絮語,一字一句都飽含了作者的愛子之情。每當想起這本書時,我就會想起我的父母。父母親都是工人,他們是大千世界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他們的文化程度不高,他們粗糙的手寫不出優美的.文章,在僅有的記憶中他們從未給我寫過信!在學校里,我經常羨慕地看著別人手中的書信,有時想,就是問一句平安也好啊!電話與書信不能比的,書信是可以時時刻刻拿來溫暖自己的,是可以永遠珍藏起來的。
雖說骨肉相連,可總覺得相距太遠太遠。于是總是閱讀《傅雷家書》,把其中的教導當成父母的話語。閱讀中我學到了很多,學會了關注生活細節,懂得了如何理解別人和如何幫助別人,印象最深的是如何理解父母對子女的愛和子女對父母的愛。《傅雷家書》中說“每個父母都是疼愛子女的”,這句話對嗎?想到這里,我嘗試著撥通了母親的電話,嘀嘀了兩聲后就傳來母親溫柔的聲音,接下來,仍是老生常談的話語,千篇一律得讓我感覺這種“母愛”是在走方程式。開學十幾天了,身在異鄉,思鄉之情總不經意地被碰觸,覺得委屈時晶瑩的眼淚就會在眼眶里打轉!父母,我是你們的女兒嗎?為什么在我無助的時候都是自己獨自舔著受傷的翅膀,獨自躲在角落里哭泣?失望之際,猛然看見鬧鐘已是10點15分了,我驚訝于母親的執著,因為曾多次讓母親9:30關機睡覺,可是母親每每都違背這個承諾,這次依舊如此。想象不出母親看到號碼的激動,更想象不出母親接不到我的電話時的失落。而我知道,她此時肯定激動不已,因為時隔十幾日耳邊又響起了女兒的聲音。10點多鐘,屬于早出晚歸的父母休息的時間,此時母親僅為等一通可能等不到的電話。剎那間,淚水奪眶而出,這是歡喜的淚水,因為我知道父母是愛我的!我的手指飛快地在屏幕上打下四個字——我愛你們!
《傅雷家書》讓我發現了愛,理解了父母。我想,在此后的成長道路上,我會像傅聰那樣主動把自己的成功、失敗、快樂、悲傷傾訴給父母親,讓他們不會覺得與女兒之間隔著千山萬水!
感謝《傅雷家書》!今后,我會與父母一起,共同到達成功的彼岸。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6
父愛是溫柔的印刻在血脈中的守護——題記
兩地之間,一封封真情的家書,一張張泛黃紙頁,一畫畫用心的筆墨勾勒出了無窮無盡的父愛。
在1954年的家書中,他說:“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遠對不起你!”“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樣地擁抱你才能表現出我的悔恨與熱愛呢?”父親對于孩子總是深沉的,在中國傳統的家庭中,父親往往在童年中是那個嚴厲而讓人望而生畏的角色,顯得不易近人,他們的愛不常表現,但卻異常申請,傅雷為自己從小對兒子的過分嚴苛道歉,三聲真摯的呼喚是一個父親在跨越父子之間的鴻溝。
“你現在的琴是租的.還是買的?多少錢?一個月的生活費大概要多少錢……?”父親如山這個比喻似乎再恰當不過,父親寬闊的背,厚實的肩,讓我們肆無忌憚的靠著,他們總是十分關心我們的身體健康、生活狀況,盡管我們已經有足夠的能力去照顧自己,但是在父親的眼里,我們永遠都是讓人擔心的長不大的小孩,盡管嘴上說著不耐煩,還是給予我們無盡的關懷。
父親的愛,往往會帶給兒子傲骨與氣概。“身在國外,靠藝術謀生,而不能奔走于權貴之門……”傅雷告訴傅聰做人不驕傲,但面對權貴,卻得有傲骨,傅聰“不摧眉折腰事權貴”的做法,秉持了藝術家的尊嚴,傅雷看到了兒子的傲骨,滿是欣慰與贊賞。
父愛如山的含義,也許是這樣,若山上沒有了繁花似錦,綠樹成蔭,也沒有垂流千尺的瀑布和溫和寧靜的小溪,但就是那春似裸露的山巒,卻也依然不動的可以為孩子遮風擋雨。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7
兒子老師的書信給傅在演奏姿態方面,傅先生曾經把兒子老師的書信寫給兒子看,信上這樣說道:“倘若他的演奏能更加樸素更加純真的話……”鋼琴演奏如此,寫作亦如此。與其對其一些華麗的詞句不如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書中最大動人的往往不是那些華而不實的辭藻,而是那些獨一無二的情懷。
若是說僅僅有名師似的指點,那這本書僅有肉體而缺少貫穿于中的`靈魂。而那靈魂就是傅雷平于常人的深深父愛。
在書中我常常看到傅雷夫妻噓寒問暖,“天冷時加衣”“注意身體”“不要太勞累了”類似于這樣的話常常出現。也許這樣才是為人父母最普通的關懷。這不禁讓我想到了我的父母,離家前的陣陣叮囑和關懷,飯桌上的送菜,家門口的一盞燈……在我的心里留下久久的痕跡。回報父母的方法不是每天對爸爸媽媽說甜言蜜語,而是在勞累之時,送上一杯熱茶。我要把諾言付諸在行動上,表明自己的心跡。
捧著《傅雷家書》,我站在窗口久久張望著,盼望著,盼望著,等待著勞累了一天的父母,不為別的,我只想為他們沏杯茶,捶捶肩……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8
翻開泛黃的紙頁,打開家書里的八音盒,聆聽一曲父愛的旋律……
一一題記
父親是個不善言談的人。于是,曾經一度以為生活中缺少了屬于父愛的那一抹色彩。翻開《傅雷家書》,仔細品讀雕琢,心中隱隱有一種沖動,精神的饑渴,思想的荒蕪,常常會讓回憶變得豐富,耐人咀嚼,我想起了我的父親,想起了那無處不在的父愛。
《傅雷家書》是傅雷在兒子長大成人,留學海外之后,仍通過書信對兒子的學習和生活進行悉心指導。這些家信匯編成冊,就是《傅雷家書》。“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在當時那個通訊不便的年代,傅雷及其夫人從1954年到1966年間寫給兩個兒子的信100多封。這些家信,凝聚著傅雷對兒子深沉的愛,或許每個父親對他的孩子都疼愛有加,但在疼愛的同時,傅雷不忘對其進行音樂、美術、哲學、歷史、文學乃至健康等方方面面的教育。字里行間,愛子之情,溢于言表。我們也可以從中學到許多。
傅聰留學海外后,學外語對他來說是一個難題。傅雷則說學習語言這事,我們不能操之過急,它是一個長期的事情,我們不可能在一天或一周之內把它全部解決掉,所以不能夠心急。我們應該在一開始學習時,就講究細節,要細雕慢琢。這不僅對傅聰有很大幫助,對我們也有指導意義。我們從幼兒園就開始了英語啟蒙,一直學到現在,乃至高中、大學,甚至一輩子,我們不可能在一個月內就能將英語全部學完,這樣是囫圇吞棗,是記不牢的。欲速則不達,因此,我們在學習時,一定要把基礎打扎實,耐下性子,認真慢慢的去鉆研,學習。
傅雷是一個特別細膩的人,如同母親般無微不至,特別認真而又仔細。他對于傅聰的教育可以說是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了生活中的細微之處。他告訴傅聰,穿西裝時一定要注意你的雙手,不要插在上衣的口袋里,第一不符合西方禮儀,第二會讓衣服變形;如果去別人家做客,記住不要只脫了大衣不摘圍巾,這樣也不符合規矩;吃飯時要注意盤子、刀叉放在桌面時,雙手也應該放在桌面上,而不應該放在桌子底下……也許很多人都覺得父母很嘮叨,管束很多,但我覺得這是一種諄諄教誨也好或者說是事無巨細也好,嘮叨中無不包含了父母對我們濃濃的愛。當我們現在能和別人體面地坐在一起,能夠講究禮節,禮數的時候,這都源于我們小時候從家長那里得到的教育,就是這樣一些事無巨細的指導,才讓我們成為今天一個講禮貌,懂禮數,彬彬有禮的少年。
當傅聰在藝術上遇到困難時,傅雷為他排憂解難;當傅聰獲得成就時,傅雷為他感到無比的高興與欣慰,并告誡他做人要謙虛;當傅聰遭受生活的打擊時,傅雷教育他做人要堅強。一個又一個的筋斗過去,只要爬過來,一定會逐漸攀上高峰,超脫在小我之上。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不經歷尖銳痛苦的人,不會有多大的成就……
傅雷對傅聰來說是一位父親,是一位知心的朋友,是一位心靈的導師。就是這樣的良師益友,慈父、嚴父合為一體,對傅聰傾注了殷切的希望,諄諄的教誨。《傅雷家書》可以說是一封一封的家書,是親人間的互相牽掛的惦念和對生活方方面面的關心;這是一篇嘔心瀝血、苦心孤詣的教子篇;這是家訓與家言,是家風最好的承載者!
傅雷對傅聰的深愛如同太陽光輝溫暖著傅聰。其實,世上的每一位父親對孩子的愛也何嘗不是如此。
會有那么一個人,在雨中撐著一把黑色的大雨傘,等待我從教室里跑出來,大手拉小手一起回家,只是每次他的衣服都淋濕了一半,卻從不讓我察覺。
會有那么一個人,在我跌倒時,從不肯幫助我,只在一旁鼓勵我,“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來,堅強地站起來,相信你能行”。
會有那么一個人,吃飯時總是往我碗里夾菜、夾肉,而他的碗里除了白米飯,則空空如也。
會有那么一個人,心甘情愿在烈日下,在寒風里,以他的駝背,他的`皺紋,他的白發,他的酸痛,他的堅持撐起一個家的和樂,給予他的子女一份美好的希望。
如果說母愛溫柔長綿似水,那么父愛則沉默堅毅如山。恐懼時,父愛是一塊踏腳石;迷失時,父愛是一盞照明的燈;枯竭時,父愛是一灣生命之水;努力時,父愛是精神上的支柱;成功時,父愛又是鼓勵與警鐘。
《傅雷家書》是留給后人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為人父母者,可以從中尋找教育子女的方法;為人子女者,我們可以從中感受那份溫暖永恒的愛,可以指正自我的成長。
無數個夜晚,傅雷一手執筆,一手執紙,在燈光下深情款款的給孩子寫著家書,寫著他的情,寫著他的愛,寫出了世上所有父親的心聲。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9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一封家書,凝聚多少詩人的情才,讓他如此反復的“拆“封”?一紙紙留言又聚集多少深沉的愛,才讓這零碎的傅雷家書編訂成冊?答案很簡單:深似海,寬如天的深情。
傅雷,一個偉大的翻譯家,給我印象最深的,卻是一位苦心孤詣的父親。這樣深的印象不僅源于他對兒子傅聰成功欣喜的同時教導兒子謙虛為本,更表露在:兒子身處低潮,以一位朋友的身份去勸誡兒子在困難中學會堅強。當一封封家書的字眼映入我的眼底中時,傅雷嚴父的形象便在腦海里種下種子,慢慢發芽,發芽的不是嚴父的“嚴”,而是嚴父的“慈”,嚴父的“情”。
“父愛如山”,這句話用在傅雷身上,絲毫也不為過,傅雷的愛確是如山沉重。為什么?因為里面包含的太多,有期盼,有欣喜,有憂愁,而更多的則是對兒子永恒不變的.“情”與“愛”。“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本是李清照抒發內心憂愁之句。但倘若將“愁”字替換成“情”字,用在傅聰身上,倒也押韻。但給傅聰的“情”卻不似李清照的愁,而是厚望與自豪之感了。
家書是真情的流露,若傅雷的家書不是凝于情,恐使我覺得乏而無味,有了情,自然給人一種難以言表的感受,但是我還得說說。
“情”一個簡單的筆畫,卻可以擬出很多詞,“親情”,“友情”,也包括當下最敏感的話題------“愛情”,但眾情之中,惟“親情”令我覺得可敬可佩。“血濃于水”,眾所周知,其實是古人驗證是否為親生子女的一種方式,雖無科學依據,但這詞確確實實體現出親情的“濃,厚,重”了。
汶川大地震,是汶川人永遠抹不去的傷心記憶,其中感人的畫面很多,很多。但我要說的是一個母親的行為。大地憤怒地吼叫,不幸的她被掩埋在瓦礫下,但她卻做了一個令我永生難忘的姿勢,她用那柔弱的脊背為自己的孩子撐起了一片天!最令人淚如雨下的是:當救援人員發現他們時,母親已然歸去,而熟睡的孩子的搖籃的手機中,有一封未發出的信息印在屏幕上--------寶貝,記住,媽媽愛你。正是這句簡單的話語讓我潸然淚下。這封信息是用母親有限的生命和無限的愛換來的。它凝聚著母親對孩子最真摯的“情”,所以變得珍貴無比。短短數字的一封“家書”不亞于傅雷的《傅雷家書》,換而言之,同樣是以“情”相聚,哪有好壞之分?
無論是簡單的幾個字,還是苦心孤詣的長篇家書,只要是凝于情,就足以讓天地萬物為他鼓掌歡呼,足以感動天地!這樣偉大的愛不是深似海,寬如天,又是什么呢?這份愛,這份情,銘記于心!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10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從古至今,天底下流傳了多少父母對子女的文章、圖片、事物。父母不論何形式,對孩子的愛一直在他們的心中。今天讓我們一起閱讀一個書香世家,與在外留學的孩子的一封封書信往來吧,讓我們一起感悟信中父母用千言萬語表達的關心和掛念,以及孩子對父母的尊敬和體貼吧!
傅雷是我國著名的文學翻譯家,在外他是聲名遠揚文學家,在家他卻是個節儉嚴肅又慈祥和智慧的父親,俗話說得好“望子成龍”。而他的大兒子則真的是人中龍鳳,是世界樂壇中活躍的音樂家。這樣的家庭怎會不談論藝術呢?在來來往往的幾百封信中有大量的信都在談論藝術。每一句都把美學詮釋的一清二楚,并進行了深度的見解,從中可以感受到父母的智慧和對孩子的細心教導。在大兒子傅聰結婚的時候,他們并沒有任何不滿和勸阻之情,也顯現出了傅雷一家的清高和不攀炎附勢,也顯現出父母對孩子的選擇和自由有信心,對孩子的做法都持有認同,也說明孩子的選擇是正確的,說明“名師出高徒”,一個好的'家長教出來的孩子也是體貼人意,優秀的。
在傅雷的最后一封信中,傅雷本人面對年幼的孫子流露出了喜愛之情,看著兒子過上了幸福的日子,當父母的怎么不會開心呢?雖未見到遠在異國他鄉的孫子,但對于家人的關愛絲毫不減,這才是一個稱職的家人。
可憐天下父母心。多年未見遠方的骨肉,但對家人的愛是永恒不變的。父母永遠是我們孩子堅實的后盾,讓我們對父母心存感激,過好每一天,讓我們無愧父母。
家人永遠是最重要的。
【讀《傅雷家書》有感】相關文章:
讀傅雷家書體會09-13
讀傅雷家書感想感悟09-27
《傅雷家書》心得05-26
傅雷家書心得03-22
傅雷家書教案01-02
2022讀傅雷家書心得收獲08-24
傅雷家書的讀書心得《傅雷家書》讀書心得12-30
傅雷家書讀書感受06-08
《傅雷家書》教學反思04-15
傅雷家書感悟心得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