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帶上靈魂去旅行讀后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帶上靈魂去旅行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帶上靈魂去旅行讀后感1
歷時一個多月終于把畢淑敏的《帶上靈魂去旅行》拜讀完了。其實,像我這樣忙碌的人,又這樣追求閑散的人,這本書是非常適合我的。這本書,連序一起共33篇,每一篇都是較短的散文。作者旅行所到之處,恰都是我所向往而不得去之處,閱讀時隨著字里行間,幻想著,我也在作者身邊,一起觀察,一起思考,所得頗豐。
每個人的心里其實都應該有一顆熱愛旅行的靈魂,那是人類愛冒險的天性,那是心底殷切的盼望。總有人說,旅行需要時間、需要金錢,我既沒有閑也沒有錢,怎么去旅行?是啊,凡人總是被繁事所累,其實,旅行不在乎去的哪里,走得多遠,而在乎的是你在旅行中怎樣看,怎樣聽,怎樣思考,怎樣處事,怎樣為人,這也就是畢淑敏說的——你可得帶上自己的靈魂?
“我固執地認為,要真正認識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塊土地,一處山水,你必得獨自漫游。”是啊,從東北來到江南,我是如何認識江南、融入江南的.呢?那就是到處漫游。小城的每條街道,各處山水,都留下了我的足跡,小城周邊的城市,也有我流連的身影。從最初的我一開口別人就知我是東北人,到現在說明我是東北人時,別人的驚訝之狀,是的,正是旅行,才使我真正融入了江南的生活。
“久久的蝸居,易使我們的視野狹小,胸懷仄斜,肌力減弱,肺廓扁平……這個時候,收拾好行囊,告辭親人,踏上旅途吧。”城市生活不似鄉間,它是平淡的、匆忙的、擁擠的、喧囂的、緊張的,常常感嘆,城里的人們是可憐的。呼吸的空氣不新鮮,飲用的水和吃的菜不安全,工作不僅累且精神壓力大,睡眠也往往是在幾十分貝的噪音下度過的。鄉間則不同,但是城里人會說,我們醫療條件好,我們教育好,我們居住方便……所以,很多城里人選擇了到鄉間度假,到民居中休閑。我常想,等退休了,到鄉間,租個房子,侍弄一小塊田地,養幾只雞鴨,日落而眠,日出而作,伴蟲鳴鳥語,聞花香品草綠,雖年邁體衰,不能遠足,但在這一方天地之間也不失為一次旅行!
“人們常常在旅途中,猛地想起湮滅許久的往事,憶起許多故人的音容笑貌。好像旅行時一種溶劑,融化了塵封的蓋子,如煙的溫情就升騰出來了。”是啊,無論是高中、大學時期回家的途中,還是工作后返鄉的漫漫旅途,那個時候思鄉、念舊,都是那么強烈,心中那么殷切。
當你孤寂時候,請不要選擇喧鬧的酒吧或是安靜的小窩,去旅行吧,因為,旅行使人性中溫暖的那些因子,彌散開來。
當你收獲滿滿,得意洋洋的時候,請不要約朋會友大肆慶祝,去旅行吧,因為,旅行使人性中謙虛的因子,顯現出來。
當你疲勞不滿的時候,請不要牢騷滿腹,怨天尤人,去旅行吧,因為,旅行使人性中善良的因子,胸懷寬廣起來。
……
旅行使我們不再是井底之蛙,不再是可憐的夏蟲,也不再是那個原來的“我”!
帶上靈魂去旅行讀后感2
我喜歡品讀一些作家寫的游記,現代作家葉永烈,馮驥才,畢淑敏寫的我都讀過,他們的文字優美,觀察細致,從作家個人的閱歷和品味來敘述所到之處的風土人情,別有一番韻味。剛剛看了畢淑敏寫的《帶上靈魂去旅行》,想來這本書的書名真好,每次的旅行對我來說,何嘗不是帶上靈魂去旅行呢?!
我是個比較粗枝大葉的人,所以旅行起來也是隨遇而安,很少做細致入微的觀察和考證。履行之前我很少會事先作一番功課,將要去的地方好好研究一番,對感興趣的景點做一個大致的圈點和了解。作為一個散漫的旅游者,我從來不做自由行,因為我是個嚴重的地理盲,出門就迷路,又不是個細心周到的行者,干脆就跟著旅行團一站一站地走,每到一處就休息一番,然后輕松上路,不用操心吃什么,住哪里,怎么去景點,一切都是上車之后跟著導游走。
在荷蘭我做過所謂的自由行,是因為利用培訓的機會去了一趟鹿特丹,結果由阿姆斯特丹去路特丹探望朋友時,坐火車時糊里糊涂,險些錯過,畢竟說英語的荷蘭人不那么多,這叫我大大地感嘆不如在美國旅行時那般自由和坦然,第一次去歐洲的經歷讓我第一次感到了在異鄉旅行的寂寞和迷茫。在澳大利亞出差期間,我也從悉尼坐飛機去墨爾本探訪過以前公司的澳洲朋友和老板,算起來我獨自旅行的經歷也不算少了。
今早讀畢淑敏的《帶上靈魂去旅行》頗有同感。不同的是文中提到一個人的靈魂是后于軀體抵達目的地,而我卻是靈魂的提前預演與無畏的探尋。每次出行前一月左右我總是先確定大致的目標,然后搜集相關的信息。目標一旦確定,我的靈魂便沿著我預定的路線對沿途的交通、食宿、文化等等作一一地探訪、標識,甚或作情感的醞釀。時機成熟,出發!我的靈魂引導我的軀體在幾近熟知的環境里自由地呼吸。當我的軀體到達目的地后與我的靈魂完美地融合,把我的心交付于我所造訪的每一寸土地。本書為畢淑敏的散文作品選集之一。王蒙說:“畢淑敏有一種把對于人的關懷和熱情悲憫,化為冷靜的集道德、文學、科學為一體的思維寫作方式與行為方式。”畢淑敏是作家,又是醫生,又由于她有在“世界屋脊”特殊的生活經歷,使得她的散文有著極強的'現代意識和專業的心理分析,但是這部散文新作中的游記散文,貫注著一個心理醫生充滿洞察力和穩定感的目光。她的這部游記散文于中見深刻哲理,語言樸實生動,記錄了她探索大千世界的歷程。
旅行不是盲目的,旅行可以開闊自己的眼界和心靈,不做井底之蛙就去旅行吧,沒有錢只要有時間只要想去。旅行和旅游最大的區別大概就在于,旅游時觀光性質的走馬觀花,心得就是:哦,我去過了。旅行大概就是用心看世界,可以不用規劃不用走多少地方,有的時候我們走的太快
隨著陸云修為的加深,也漸漸了解到了所謂的七界傳說,并從修身界,逐一進入其余六界,展開了一段神奇詭異,別開生面的旅行。講述的是發生在身上的十六件離奇之事,個個窺探人心智,震懾人靈魂。懸念迭生之余,它留給我們更多的是有關人生死、
帶上靈魂去旅行讀后感3
因為熱愛旅行,和公司新發展的旅游項目所以選了這本書。帶上靈魂去旅行,看到書名時,以為只是讓大家在旅行時不要只看風景,也要有一些內心的感觸。殊不知,讀過才明白,此靈魂是旅者的靈魂和當地靈魂們的完美結合與交織。
我覺得本書能夠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是作者專門走訪各地的臨終關懷醫院、華人學校等與特殊人群的交流。后一部分則是一些真正的游記。我用3個月的時間在公司斷斷續續的看完這本書,此刻記憶最深刻的卻還是前半部分作者在臨終關懷醫院的些許體驗。
所謂臨終關懷醫院,就是在人臨死前對其進行照料的一些公立或私立機構。類似但又不完全等同于中國的養老院,或者說也有一些像中國的養老院一樣,以老人為盈利工具的機構組織,但這完全是臨終關懷醫院的反面案例。
不想說中國的養老院有多麼無良和破落了,說說我對臨終關懷醫院的一些認同吧。他們認為人就應在家里死去,在自己最熟悉的環境,在最親最愛的人得陪伴下離開這個世界。而不是躺在醫院冰冷的病床上,身上插著一堆管子,在化學儀器無法搶救下,在兒女們哭啼或者與醫務人員的爭吵聲中,漸漸地閉上雙眼。對此,臨終關懷醫院的工作人員會在預計老人快要離開人世的前幾個星期,將老人送回家中,定期的去為老人檢查身體狀況,為老人及其親屬做適當的心理輔導,將死亡看做一件圓滿而安詳的事情,待老人離開人世的那一天,心態平和的微笑的看著自己最愛的人們安靜的閉上雙眼,并有專業的工作人員在旁為老人進行禱告。有人說這但是是心理安慰,也有人說因為他們信仰耶穌,其實生老病死是最自然地自然規律這是每個人都明白的。我們總是為一個生命的呱呱墜地而欣喜不已,為什么不能讓自己心態平和的送一個生命回到他來的地方呢。
在臨終關懷醫院,也有一些孤寡老人,醫院就是他們的家,他們無兒無女來照顧他們。于是他們會在臨死前做一些小禮物掛在一顆特殊的樹的枝丫上,作為對這個世界的寄托。來到醫院參觀或者做義工的人們能夠買走樹上的禮物,我想,如果在天堂的老奶奶看到自己親手做的.禮物被人帶走,有人喜歡,肯定也是一件個性安慰的事情吧。
也許關于臨終關懷醫院作者還寫了很多,但這是我記憶最深刻的部分,我也不想再去翻書看有沒有落下,因為當他日后被放在書架上時,他真正的好處已經留在了我的腦海里,而這部分也是這本書對我來說最有價值的部分。就好像書中后半部分的游記,雖然不像前半部分讓我有心靈上的強大震撼,但也讓我受益良多。
比如,我此刻能記住的。原先地球上有一個北緯66度33分的虛擬緯度,那里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比如,我才明白原先母馴鹿也是要長長長的犄角的,因為要抵御寒冷……也許你會說,你才明白呀,這些我早就明白了,但對我來說,知識的增長,什么時候都不算晚。
何為一本好書如上即是。
不管擺在多高的書架,總有一部分在你心里任誰都無法抹去。
帶上靈魂去旅行讀后感4
靈魂?行走在路上有多少人忘了自己的靈魂?
我不想忘了自己的靈魂。我不喜歡復制粘貼別人的思想,不想照搬別人的東西,這世界也沒有一勞永逸的事情。我只是抱著一種寧缺毋濫的態度對待著我的文字。我不要被形式的東西而變得對自己不負責,不要像《肖申克的救贖》所言般“被形式化”了。可不可以不要用數量來評價,能不能用心來讀讀一個一個打出來有思考的文字。真正的思考難道不比盲目地拷貝寶貴嗎?心理學上說,人的本質是渴望被肯定。我希望我們的渴望不要被無情扼殺,但事實告訴我們的是,從形式上來肯定一個人一件事總比從本質上來得容易來得省事。
以前總在同學錄“我的理想”那欄寫著:我的理想是環游全世界!現在長大了,覺得自己挺渺小。環游世界的愿望只好默默放在心底。我其實很羨慕能在生命未結束時環游了世界,能用自己一生的積蓄去開始自己的旅途。去很多的地方,見很多的人,感受別樣的生活,領悟不一樣的人生。我只能在字里行間體驗他們曾去過的世界,好像自己也到過那兒。所以,我喜歡書,書帶我穿越,沒有了時間空間的界限。在書的世界里,我們是貪婪的,不停尋找著我們的喜好。有時看到那些為著自己的旅行而努力的人,就覺得他們好幸運。一輛自行車或者一輛改裝過的大車,沒有很多的錢,憑著自己的能力和毅力去經歷不一樣的東西,真的很幸運。我們需要很多的勇氣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但愿我們都有這樣的勇氣。我們的人生便會開出花朵。
記得那么一句話,旅行是從一個自己活膩的地方去到另一個別人活膩的地方。想想也挺有道理的。我們為什么要去旅行?有的人是為了逃避現實的壓力,有的人是為了去冒險一次,有的人是為了……有的人或許真的沒有為了什么。聽說梁朝偉會坐一趟飛機去外國的一個廣場去喂鴿子,然后又飛回來。不知道這是真是假,但這樣的生活的確讓人艷羨。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人則會吐槽這是奢侈,浪費資源。在這個浮躁的時代,能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真的很不容易。有太多的牽絆,有太多的顧慮,途中的人們患得患失,行尸走肉。還得說說的是,尸位素餐的人也不少。很多事情大家看在眼里,卻也乏力了。
上了大學,也常聽到身邊的人談論旅行的事情。旅行途中,在網絡上會時不時看到他們激動地發各種景點的照片。某種程度上,相機代替了我們的眼睛。我們總以為相機能把美好的東西留住,一定格似乎就是所追求的永恒。照片可以讓我們知道那時在哪里看過怎樣的風景,卻沒把那時的感覺留住。忙于拍照的時候我們也許真的會錯過很多的感覺很多的感動很多的感情。用心去珍惜,用心去感受,那個世界會變得不一樣的把。
去旅行總不是件錯事,請帶上你的靈魂好嗎?
帶上靈魂去旅行讀后感5
因為熱愛旅行,和公司新發展的旅游項目所以選了這本書。帶上靈魂去旅行,看到書名時,以為只是讓大家在旅行時不要只看風景,也要有一些內心的感觸。殊不知,讀過才知道,此“靈魂”是旅者的靈魂和當地靈魂們的完美結合與交織。
我覺得本書可以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是作者專門走訪各地的臨終關懷醫院、華人學校等與特殊人群的交流。后一部分則是一些真正的游記。我用3個月的時間在公司斷斷續續的看完這本書,現在記憶最深刻的卻還是前半部分作者在臨終關懷醫院的些許體驗。
所謂臨終關懷醫院,就是在人臨死前對其進行照料的一些公立或私立機構。類似但又不完全等同于中國的養老院,或者說也有一些像中國的養老院一樣,以老人為盈利工具的機構組織,但這完全是臨終關懷醫院的反面案例。
不想說中國的養老院有多麼無良和破落了,說說我對臨終關懷醫院的一些認同吧。他們認為人應該在家里死去,在自己最熟悉的`環境,在最親最愛的人得陪伴下離開這個世界。而不是躺在醫院冰冷的病床上,身上插著一堆管子,在化學儀器無法搶救下,在兒女們哭啼或者與醫務人員的爭吵聲中,漸漸地閉上雙眼。對此,臨終關懷醫院的工作人員會在預計老人快要離開人世的前幾個星期,將老人送回家中,定期的去為老人檢查身體狀況,為老人及其親屬做適當的心理輔導,將死亡看做一件圓滿而安詳的事情,待老人離開人世的那一天,心態平和的微笑的看著自己最愛的人們安靜的閉上雙眼,并有專業的工作人員在旁為老人進行禱告。有人說這不過是心理安慰,也有人說因為他們信仰耶穌,其實生老病死是最自然地自然規律這是每個人都知道的。我們總是為一個生命的呱呱墜地而欣喜不已,為什么不能讓自己心態平和的送一個生命回到他來的地方呢。
在臨終關懷醫院,也有一些孤寡老人,醫院就是他們的家,他們“無兒無女”來照顧他們。于是他們會在臨死前做一些小禮物掛在一顆特殊的樹的枝丫上,作為對這個世界的寄托。來到醫院參觀或者做義工的人們可以買走樹上的禮物,我想,如果在天堂的老奶奶看到自己親手做的禮物被人帶走,有人喜歡,肯定也是一件特別安慰的事情吧。
也許關于臨終關懷醫院作者還寫了很多,但這是我記憶最深刻的部分,我也不想再去翻書看有沒有落下,因為當他日后被放在書架上時,他真正的意義已經留在了我的腦海里,而這部分也是這本書對我來說最有價值的部分。就好像書中后半部分的游記,雖然不像前半部分讓我有心靈上的強大震撼,但也讓我受益良多。
比如,我現在能記住的。原來地球上有一個北緯66度33分的虛擬緯度,那里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比如,我才知道原來母馴鹿也是要長長長的犄角的,因為要抵御寒冷……也許你會說,你才知道呀,這些我早就知道了,但對我來說,知識的增長,什么時候都不算晚。
何為一本好書?如上即是。
不管擺在多高的書架,總有一部分在你心里任誰都無法抹去。
帶上靈魂去旅行讀后感6
在旅行的過程中,要去體驗、學習、思考,獲得人生的感悟。——題記
人總是在碰到不如意的時候才會深刻的思考,尋求心靈的安慰。
于不經意中看到畢淑敏的《帶上靈魂去旅行》這本書,不經意間就在心靈那條冰冷的河上泛起層層溫暖的漣漪。
這本書向我們說明不同的文化豐富了我們的世界,我們要用短暫的一生盡可能的去了解,去感受。在收獲視覺盛宴的同時,升華對人生的見解。作者記錄了她旅途中的所見所感,并從一個醫生的角度,感悟人生,感慨生命,感恩人間溫情。這是一本充滿愛的書,它讓我們感受到愛,珍惜被愛,并學會去愛。愛自己、愛周圍的人與物、愛上帶著靈魂去旅行。
我以前在網上看到一名杭州網的義工,她被人們親切地成為“背包客紫漫”。她說,一個女子,能夠清貧地生活,行走世界,但不允許渾渾噩噩,虛度光陰。于是,辭掉工作,僅帶著簡單的行李和9000塊錢說走就走,一路搭車、逃票、徒步,三個月時間,走過了81個城市。
當被問及什么是“清走”時,紫漫說,“其實,這只是一種把窮游、搭車、徒步、沙發客等結合在一齊的旅行方式,最主要的.是,當我們處在一個陌生的地方,試著去把自己清零,用心觀察世界,帶著靈魂去旅行,去看世界的色彩,去聽世界的聲音,你會發現,空空的行囊,會變成滿載的收獲。”
我想,在路上的旅行者們都有不同的目的吧,有的是因為壓力太大逃避現實,有些可能是自我膨脹的炫耀極致,還有一些是為了尋找艷遇,追求刺激,或者更多的是因為熱愛生活、熱愛自由。
人生,又何嘗不是一場旅行呢?看到的人,看到的事,都將成為沿途的風景。
對于有些風景的離去不必悲哀,因為重逢的美麗更讓人難以忘懷;對于有些風景的姍姍來遲不必生氣,因為她注定在對的時間與你相遇;對于有些風景的驚艷不必過分注重,因為她的短暫風韻只可記憶里珍藏。
靈魂,高貴而不可直視的字眼。靈魂似乎是個身負重擔或是手腳不利落的弱者,慢吞吞地經常掉隊。你走得快了,它就跟不上趟。現實里,有多少人沒有等待他們的靈魂?失去了靈魂,就如一具飄飄蕩蕩的驅殼蹣跚。
然而這本書,對我來說,最為深沉最為值得思索的就是文中關于“死亡”的旅行,十分值得我們去關注,去思考。
那么一個人要怎樣獨立的走向死亡?所有走過的人都不會告知我們有關的經驗。死亡是需要學習的,只有懂得生命好處的人,才有勇氣探討死亡。當死亡悄悄來臨,很多人不知所措,沒有人教授這種知識。只有對死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人才可能更深刻的把握生命。當給予適當的條件,我想人們是很愿意討論死亡的,當生命的最后瞬間,只有你一個人,你將如何走向死亡。有的人依然在恐懼中死亡,有的人有太多未了的心事,還未學會放下,死亡是個過程,我們對它要有準備,如果不可避免,平靜就是最好的應對。
人生未免太短暫,花開花落,年華消逝。就讓我們放任情緒去旅行,離開驅體的靈魂,漂泊在清新的世界!
【帶上靈魂去旅行讀后感】相關文章:
帶上靈魂去旅行讀后感05-01
《帶上靈魂去旅行》讀后感08-28
畢淑敏《帶上靈魂去旅行》讀后感09-01
帶上文明去旅行作文02-26
帶上心靈去旅行散文10-04
帶上靈魂去旅行大學生讀后感09-19
帶上胡楊去旅行作文800字09-09
帶著靈魂去旅行作文700字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