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大國崛起》有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大國崛起》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大國崛起》有感1
今年,單位組織觀看電視紀錄片《大國崛起》一遍看過,意猶未盡,又買書接著來看,看過之后,感觸頗深。
《大國崛起》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以歷史故事的形式,運用富有思辨性的語言,描述了自15世紀以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九個國家競相登上世界舞臺中心的歷程。它站在整個世界文明的高度,以全球的視野和歷史的眼光,從政治、經濟、思想、宗教、藝術、軍事、外交等多個角度全方位深入分析大國興衰的成敗得失: 從面積和人口看來是小國的葡萄牙和西班牙,通過航海探險殖民掠奪成為第一代世界大國; 最先建立資本市場和信用體系的荷蘭,以發達的商業貿易創造了富甲全球的歷史; 法國以其獨特思想文化影響力和對理想主義的追求獨領風騷,始終躋身于強國行列; 英國以溫和漸進的方式實現社會變革,通過科技創新的力量率先走上現代工業化道路,稱雄世界達兩個世紀之久; 德國大力發展科技教育,實現國家統一,短時期內躍升為實力雄厚的強國; 曾閉關鎖國的日本重視學習西方先進制度和技術,一躍成為當時東方唯一世界性大國; 俄羅斯改革圖強,特別是前蘇聯以全新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開辟人類歷史新紀元,國力達到頂峰; 美國地理位置優越,通過迅速吸收歐洲科技文化成果,憑借一套較完備成熟的民主法制體系和深入人心的創新精神,在短短兩百年間成為超級大國。
《大國崛起》這部紀錄片無疑稱得上是一次“歷史教學片”,是對公元1500年以來世界9個主要大國發展史的一次集體學習。本片體現出來的跌宕起伏的大國命運同樣令人深思:有的因為走上戰爭道路而削弱,有的因為缺乏進取創新而退出大國行列,有的至今保持較強生命力。 對中國而言,讀懂這9個大國的興衰起伏,對于中華民族的復興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這9個大國在過去的150年間和中國都發生過直面接觸,對中國而言更多是不堪回首的.痛苦記憶。但沉浸在歷史的傷痛和仇恨中是沒有意義的,基于意識形態的偏見嘲弄和怒斥資本主義的罪惡更是無謂的。
在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中國要實現民族復興和大國崛起首當其沖地要融入這個世界。改革開放,制度創新,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的理念等等,這些既是中國從既往強國的興盛中總結的經驗,也是從某些強國的滅亡中汲取的教訓。
讀《大國崛起》有感2
不知道為什么,我總是對那個處在中歐的強大國家——德國有一種莫名的喜愛,那里的一切都在深深吸引著我。為此,我特意去借了《大國崛起》一書,能讓我在字里行間探尋有關德國的前世今生。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是歐洲中部最大的國家。這個在20世紀的世界歷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國家,曾經是歐洲大陸上一個姍姍來遲者。”這段話真切地表明了19世紀德國的現狀——四分五裂。偉大的德意志詩人席勒就發出過沉痛的呼喊:“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那塊地方。”由于各列強不愿看到一個強大的德意志的存在,希望能維持一種“歐洲均勢”。在反法戰爭勝利之后,在“德意志神圣羅馬帝國”的廢墟之上站起來的是松散的“德意志邦聯”,分裂為38個小邦國,主要的兩個是普魯士與奧地利。分裂的德國仍看不到最終統一的希望。
還好,一位巨人站在了歷史的轉折點上,經濟學家李斯特堅定的站了出來,正是他所提出的“全德關稅同盟”推動了德意志統一的'開始。他還竭力推動建設了德意志鐵路系統,讓德國在1872年,鐵路總里程達到22426公里,超過了英國,成為歐洲第一。但這位忠貞的愛國者,卻飽受那些諸侯的壓力與逼迫,不得不放棄職業,清貧一生。但李斯特對德意志的統一與未來發展的前途做出了卓越的不可磨滅的貢獻。
雖然德國在20世紀成為了一戰與二戰的發源地,給世界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但二戰后德國總理在紀念碑前的一跪就表明了德國民眾對過去歷史的懺悔。來到21世紀,德國在取得冷戰后的統一以后,更是取得了極大的發展,先是與法國和解,驅散了彌漫在兩國之間的仇恨陰霾。又倡導成立了歐洲煤鋼聯營體,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歐盟。它正以一種嶄新的姿態在國際社會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懷著對德國深深的喜愛,我要向大家推薦這本書。
讀《大國崛起》有感3
五百年來大國興衰更替的風云變幻,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傳奇發展之路,閱讀《大國崛起》,品讀歷史的鏡鑒,掩卷沉思,不由得想到,同樣有著大國之稱的中國走在腳下的是怎樣的一條崛起之路.
日本——這個所謂“大國”的崛起背后是中國血淚的苦難史,這個“在螺螄殼里做道場”的小國,雖然資源匱乏,她域窄小,起初也不很發達.可憑著一個“借”字,借雞生蛋,借刀殺入、借花獻佛,愣是從一個蒙昧落后的國家,借由軍國主義的利鞭,被馴化成了一個地域小而野心大的強國.從侵華戰爭的燒搶擄掠到堂而皇之屢次去靖X神社“拜鬼”,然后無賴的將歷史教科書全盤篡改,企圖粉飾其不堪的侵略擴張的歷史來蒙騙國民,東亞的日本小國就這樣走上了它的強國之路,轟然崛起.
日本的這種欲蓋彌彰,無法直面歷史的態度,讓人聯想到了一個與之截然相反的強國——德國.德國是兩次世界大戰的發動者,給世界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作者把德國比作一個年輕氣盛的年輕人,這位年輕人在自己力量壯大之后,面對老一輩人他要求有話語權,要有自己的地盤,因而發動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果可曉而知,年輕人在此次戰役中受到了重創,但是這樣的挫折并沒有使他變得成熟,他只是覺得委屈,一種認為自己應經有了足夠的話語權卻遭到排斥的委屈.正因為如此,他才會想要伺機報復,在幾年后再次化身為惡魔,給世界帶來災難.不用說,年輕人再次慘敗,但是這次他們接受了教訓,變得成熟了.由一個年輕氣盛的小伙子經由挫折蛻變成成熟穩重的男人.雖然日耳曼民族曾經走過擴張道路,然而,幾百年以后的今天,與日本形成強烈反差的那一幕讓世界為之動容,德國總理勃蘭特在華沙猶太人起義紀念碑前下跪.那句“勃蘭特跪下了,德意志站起了.”讓人在一個民族回眸歷史的眼神中,不僅看見了過去,更預見了未來.正如作者在書描述的:“這個民族在狂暴中體現出的力量是那么的可怕,而在沉靜中所表現出來的智慧又是如此的驚人而優雅,這個民族似乎生來就是為了創造奇跡,無論是他們的狂暴還是他們的沉靜,無一例外地令整個世界為之動容.”
——這,才是大國之風.
反觀我們國家的國情,我國無論從人口還是地域面積上來說都是名副其實的大國,然而這樣得天獨厚的大國特質卻讓我們在大國崛起的道路上遠遠落在了包括日本以及許多歐美資本主義小國的后面.這讓我們不得不在“大國”的問題上處于一種尷尬的境地.作為發展中國家的身份,與許多發達國家相比,我們像是一個高大魁梧卻步履蹣跚的`人,賣力的走著自己的一條路.然而,可曾想過,我們地域遼闊,但卻地大物薄,我們資源遼闊,但是人口密集,使得人均占有量僅僅是其他國家的幾十分之一,如果把那些發達小國家比作獨生子女家庭,那么我們國家就是拖著十幾口人過日子的大家庭,我們要用同樣的一份口糧去養活十多口人,這樣想來,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啊!我們承載著大國之難,帶著龐大的人口一步一個腳印的在發展道路上走的雖然艱難,但是一步一個腳印.
許多所謂“大國”,之所以為“大”,是因為他展示給世界的是他最光鮮亮麗的一面,當“大國”的富人們徜徉在燈紅酒綠的上的社會,用他們的規則主宰著一切時,可曾想到貧民窟的窮人們連黑面包也吃不上,當他們筑起高高的資產階級象牙塔時,社會已經無情的把底層的勞動人民拋棄了,貧富兩極急劇分化,富人的天堂,同時也是窮人的地獄.
我們沒有他們輕松的步履,是因為我們從未遺棄前進隊伍中任何一群的落后者,從未卸下身上的責任,走在隊伍最前列的人總會回過頭,向后頭的大部隊伸出援助之手,我們追求的富裕,是和諧的,全面的,我們要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但絕不是只讓一部分人富起來,在發展的道路上,超速度的快感只能造就虛華世界的表象,只有統籌兼顧的大國風范才支撐得起大國沉重的脊梁.
大國之大,終究要承受無數的考驗,才能成其“大”.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危機,使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而廣受稱贊.在這場危機當中,中國頂住出口大幅下滑的壓力,堅持人民幣不貶值,并向受災國提供援助,成為抵擋危機的堅強支柱.二零零三年在非典疫情陰影籠罩下,全國上下齊心協力抗擊非典,并且在最短的時間內建立了一個覆蓋全國的疫情監測網絡,遏制了非典肆虐的趨勢,成功的控制了疫情.當甲型h1n1疫情再次來襲,我們憑著成功的經驗,沉著應對.
大國之大,還在于每一個讓世界回眸凝視的每一個精彩瞬間.
北京奧運會,驚艷全世界,讓中國初露大國風采.“北京歡迎你”,中國喜迎八方之客,盡顯大國之風.開幕式上,金聲玉振,奏響中華文明的天籟之音;穹蒼浩瀚,璀璨星火蕩漾著新時代的流光溢彩.本次奧運會成為“地球村”最大的國際盛會,盛況空前,我們要借這一大好機會,充分展現出泱泱大國的優雅風度.我們既要向世人展示中華民族輝煌燦爛的歷史文化和優良傳統,作為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國之一,因為擁有五千年的深厚底蘊,我們可以充滿自豪地歷數家珍:長城、兵馬俑、“四大發明”、絲綢之路等等,我們也要向世人展示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年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有了這些成就,我們才有實力來承辦奧運會,建成以鳥巢、水立方等為代表的美輪美奐、巧奪天工的奧運場館和一系列的基礎設施,并決心把她組織成一次恢宏壯麗的盛會.我們看到,奧運會精彩的開幕式有中國元素,也融入了世界的色彩,這就是一種大國風度.大國風度,就是以博大胸懷迎接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不辨遠近,不分親疏,讓朋友們賓至如歸,如沐春風;大國風度,就是既對自己的文化、傳統充分自信,引為驕傲,也對他人的文化、習俗高度尊重,充分理解,取長補短;大國風度,就是以一種平常心對待勝敗,把善意的微笑、親切的問候、熱烈的掌聲送給各國參賽的運動員,全方位、多角度展現出一個文明古國的風采與氣度、智慧與理性、眼光與品位,給世界留下美麗的記憶.
中國,這個名副其實的大國,正是以其優雅的風度,絢麗的風采成就其大國風范,譜寫出壯麗的《大國崛起》!
讀《大國崛起》有感4
《大國崛起》為我們講述了15世紀以來9個世界性大國的崛起,它們分別是: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葡萄牙、西班牙;金融資本家荷蘭;十八、十九世紀的強國法國、英國;二十世紀熱衷于擴張領土的日本、德國;目前的世界第一強國美國。
俗話說:月滿則盈,水滿則溢。除了美國、俄羅斯外,另外七個國家似乎都越過了強盛的巔峰,淪落為二流國家,那它們的衰弱又是為何呢?以史為鑒,我們又能學到些什么呢?
在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葡萄牙、西班牙,它們探索整個世界,不僅完善了人們對我們生活的星球的了解,西班牙還獲得了美洲加利福尼亞成片成片的金銀;葡萄牙則獲得了非洲大量廉價的勞動力,亞洲迷人的香料。可這一切,卻并沒有給這兩個國家帶來多少利益。葡萄牙自身的問題非常之多:人口少,只有150萬人,無法派兵分配到大量的殖民地;財富大量流失,隨著香料的傳播,各國的商人也從地中海開辟了航道,地中海的航道不僅成本比經過好望角的航道低,速度也更快;國內享樂之風盛行,葡萄牙人只顧著手中的金錢,卻不顧生產,很少有除了香料的其他財富來源。而西班牙則犯了與葡萄牙人一樣的錯誤,貪圖享樂,導致了金銀所造成的價格革命,使國家迅速衰弱。
荷蘭的崛起源于它很早就采用了民主的政策,使它在貿易中迅速崛起。但失敗往往比成功容易得多,荷蘭將大部分資金投資在外國,又往往收不回來。法國大革命后,拿破侖發起的戰爭徹底摧毀了荷蘭的經濟體系,很快,荷蘭便走向了衰敗。
而英國的.崛起源于它工業、海軍的快速發展,在打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后,更是到達了巔峰,可是,英國卻在緊要關頭止步了,使自己的工業化發展大大低于德國、美國,很快就衰敗了。法國的衰敗恰恰與英國相反,英國使止步于工業發展,而法國卻是不停地擴張領土。拿破侖一世登上皇位后,便開始發動了戰爭,由于對待俄羅斯、英國、西班牙等國家的失誤,導致了稱霸一時的法軍迅速潰敗。而拿破侖三世重登皇位后,又采取了錯誤的政策對待普魯士、意大利,有了普法戰爭的慘敗,加上后來世界大戰的影響,法國就再也沒能東山再起了。
德意志和日本的失敗取決于他們的錯誤擴張,他們都想稱霸世界,一個入侵歐洲,一個入侵東南亞,最終,結局證明了一個想和整個世界對著干的國家注定是會失敗的。
那正在崛起的中國從他們身上可以學到什么呢?1、要積極參與國內的生產活動,不能過于依靠進口貨;2、投資的眼光要準,要在重要的方面投資;3、不能止步于現狀,成為現實“龜兔賽跑”的兔子;4、知足常樂,不能一味地擴張領土。希望中國可以以史為鑒,一直保持世界強國的地位。
讀《大國崛起》有感5
《大國崛起》以歷史的眼光和全球多樣化的視野,描述了自15世紀開始500年的時間里,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等九個國家相繼稱霸世界,并日益成為超級強國的歷程,從政治、經濟、思想、宗教、藝術、軍事、外交等多個角度分析大國興衰的成敗得失。探究其興盛背后的原因。
放眼位于歐洲伊比利亞半島西南部的葡萄牙,這論面積還不如中國的一個省份,15世紀時還不到100萬的人口的小國,當初僅僅是為了獲取香料這個簡單的愿望,卻開創了真正意義上的大航海時代。他的成長,如同一艘小船經歷了海上的大風大浪,日益看到聳立在海中央明亮的燈塔,到了16世紀出這個人口只有150萬的國家,成為了第一代世界大國。我們可以看到,國家的昌盛并不是以人口、面積來衡量的,葡萄牙所展示的就是他磅礴的勇氣和不屈的傲氣。
再觀位于歐洲中部的德國,記得普魯士國王威廉三世曾說過:“正是由于窮困,所以要辦教育。”在這個教育普及的國家中僅柏林洪堡大學就有29位科學家加冕過諾貝爾獎。難怪德軍總參謀長毛奇早就自豪的說過:“德國的勝利早已在小學生的講臺上決定了!”所以,培育下一代的幼苗是迫在眉睫的任務,人類不斷延續,永不熄滅的香火,是世世代代國家的精神傳遞的骨干,德國正以這一點換來了最終的勝利。而我們中國的教育制度存在著不可否認的弊端,教育體制改革勢在必行,但是社會現實告訴我們成效微弱。
在眾多國家中,我們不得不承認東亞島國日本,這個我們中國人口中的“小日本”如今卻以他強大的國力堂堂正正的屹立在我們的前頭。他曾經和我們的大清帝國一樣,資源外流,文化落后,同樣慘痛的遭受著西方列強無止境的入侵。然而,面對同樣的狀況,他們看到中國“落后便要挨打”的局面,否定了頂禮膜拜所帶來的暫時安穩,他們迅速圖強振國,維新求變,以驚人的速度迅速成為亞洲第一個擺脫西方列強侵略并實現工業化的國家。這其中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個始終都堅持團結,善于學習的民族創造了今日的輝煌。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有自強的.精神,才有自立的可能,才能贏得其它國家人們的尊敬。中華民族,在很多地方需要學習別國。德國在二戰后勇于反思和敢于悔過的行為,最終才得到了全世界的原諒與支持,德國總理勃蘭特在波蘭集中營紀念地長跪懺悔,真實地展示了這樣的精神,跪下去的是勃蘭特,站起來的是德國!這樣的總統,才能永垂史冊,這樣的國家,才能熠熠生輝。那么只有正視歷史,直面失敗,歷史才不會重演,成功才會到來。在務實上,我們做的比起別國也差的很遠,搞浮夸,搞假政績,搞表面繁榮等等無用的行為,根本不能從本質上,從實際上提升我國的國力。所以我們始終只能從面積和人口上說是一個大國,而從實力業績上、效率上講卻不能說是一個強國。因此,只有重視科學和教育,建立起適合本國國情的政治經濟制度,善于借鑒學習但絕不簡單模仿別國的經驗,提高國民素質,調動人民的積極性,努力促進經濟的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真正實現強國之夢。
讀《大國崛起》有感6
緣于對《大國崛起》這本書的鐘愛,不僅因為歷史性強、可讀性強,而且是教育性更強,特別是對我國近年來經濟形勢的分析與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方面的論述讓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淺。
《大國崛起》一書從多個角度闡述了五百年來在人類現代化進程的大舞臺上,相繼出現的葡、西、荷、英、法、德、日、俄和美國等九個世界性大國的興衰歷程。雖然各個國家的崛起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宜”的規律和公式,但是正如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一樣,歷史演進的一些細節,同樣能給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留下一些深刻的啟示。
通過對《大國崛起》的閱讀,我認為無論一個人還是一個單位,乃至一個國家,都要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素質和心態:
首先要不斷學習、不斷創新。知識是當今社會的生產力,誰掌握了知識產權,就是掌握了生產力。因此,我們每名國稅系統的干部職工,無論你的職務高低、工作、生活條件如何,都要不斷的進行學習,掌握多方面的知識,不斷的創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這樣一來,你才能勝任自己的工作,才能更好地體現個人人生價值。
其次要講誠信。如果向知道世界上什么東西比生命更重要?《大國崛起》中的荷蘭商人們用他們的行動作了很好的回答:那就是信用。他們用生命作代價,守望信念,創造了傳之后世的經商法則,贏得了海運貿易的世界市場。一個人,“言而無信,不知其可”;一個企業,如果偽劣盛行,人們互相猜疑,信用體系崩塌,企業是遲早要倒閉的;一個國家,更是要注重信用,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三要有自由的思想和創新的思維。人都會犯錯誤,但區分性質,如果是在為單位發展,開拓新空間、新思路上,犯了錯誤,我們可以及時總結,開拓思維,只要不是重復一個錯誤,我們就有發展。對人要寬容,更要對人的思想自由寬容。思想的自由,可以極大地激發人們的創造力、想象力、競爭力,為國家的發展提供綿綿不絕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在我們稅務系統也一樣,我們在工作中要善于發動群眾集思廣益,對不符合群眾利益的問題,我們要及時改正。
同時,必須重視人才隊伍的建設。人才是知識的載體,也是創新的主力,這一點通過近年來日新月異的稅收信息化發展形勢就最能說明問題。要想使自己跟上時代的步伐,不至于掉隊落伍,就必須要通過不斷的讀書學習,使自己不斷更新知識、增長才干,同時還要運用學到的知識,積極開拓思維,不斷創新各項工作,這樣才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可與尊重,才能做一名對國家、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
讀了《大國崛起》,我終于理解了魯迅先生對落后中國“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悲奮情感。千里之堤,毀于蟻穴,中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就注定了中國封建王朝千百年的命運。縱觀那些強國的歷史,我雖然無法感受當拿破侖為凱旋門墊下第一塊基石時是怎樣的喜悅,無法感受當年伊麗莎白一世女王在男尊女卑的環境下昂首挺胸所擁有的勇氣,無法感受當年的`羅斯福總統帶領整個美國走過血肉模糊,充滿硝煙的世界大戰所付出的艱辛,可我卻從中深切的體會到了,一個國家要崛起必須先學會讀書,學會思考,學會創新,必須首先要喚醒國民的思想意識。
中國是一個正在崛起中的大國,改革開放使我們走出了一條前所未有的發展道路,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政治、經濟和社會事業都有了質的飛躍,盡管在各個領域都還存在著不盡如意的矛盾和困難,但相信我們一定會通過自己的方式把這些問題逐一解決好。只要我們認真學習借鑒先進國家經驗,創造并堅持自己獨特的發展模式,一往無前的堅定走下去,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也必將列于大國崛起之列!
掩卷思考,感觸良多。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將會把讀書學習當作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工作責任、一種精神追求,堅持不懈、勤勉學習,潛心思考、豐富底蘊,進一步提高政治素質和工作能力,為寧強國稅的和諧健康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讀《大國崛起》有感】相關文章:
大國崛起12-08
讀大國崛起有感04-28
大國崛起讀后感04-30
《大國崛起》讀后感03-16
《大國崛起》讀后感12-16
大國崛起讀后感12-17
大國崛起讀后感09-01
創新成就大國崛起高中優秀作文09-07
《大國崛起》的讀后感范文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