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莎士比亞《李爾王》讀后感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莎士比亞《李爾王》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莎士比亞《李爾王》讀后感1
《李爾王》列為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歷來很受推崇,它取材于一個家喻戶曉的古老的英國民間傳說,表達了人民對那些口蜜腹劍的陰險家的譴責;同時也可以說,這個故事總結了人們在復雜的現實生活中得出的經驗教訓:現象與本質、外表與內容往往有很大的差距:“金光燦燦的不全是黃金。”它告誡人們絕不能像年老懵懂的國王一般,為表面的現象所迷惑。大女兒、二女兒說得天花亂墜,卻原來是狼心狗肺;小女兒質樸無華,卻有一顆純金般的愛心。從這一意義上說,李爾王和三女兒的.傳說帶語言的意味,概括了人們千百年來的人情世故。
李爾王作為一個封建王朝的最高統治者,長期生活在一呼百諾的宮廷里,周圍的人個個都爭先恐后得向他獻媚邀寵,都一步不離的環繞他的意志打轉。一切都以他的好惡為好惡、他的是非為普天下人的是非。無恥的奉承和獻媚像一片濃重的毒霧緊緊地纏住他。年深月久,他就像一個上了癮的吸毒者,奉承和獻媚成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了。他一刻都離不開那一片歌—功—頌—德。他感到了一個吸毒者的樂在其中。他暈頭轉向了,飄飄然了,仿佛自己當真處于宇宙中心,它的遺址就是主宰宇宙的法律,他的一句話就是使眾生萬物歡欣鼓舞的陽光,或是使大地震顫的雷霆。
如今,正當他兩個大女兒花言巧語,哄得他興高采烈之時,偏是小女兒卻拒絕搖尾乞憐的奉承,不怕和他頂撞,大大地掃了他的興,他一怒之下,完全失去控制,還有什么蠢事干不出來呢?
最后,李爾王失去了王位,權勢,歷盡磨難,卻因為恢復人性。他臨終的悲鳴不是為了當初他那么迷戀的煊赫的聲勢。帝王的威嚴,而是為著當初被他驅逐、受他詛咒的小女兒,在她懷中,卻再不能從長眠中喚回那顆洋溢仁愛的心了。正是她,以她的深情厚意教會他懂得了最寶貴的是不能用金錢、權勢收買的人間真情。
莎士比亞《李爾王》讀后感2
《李爾王》是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也是一部似乎在我們的生活中絕少見到的悲劇,畢竟我認為親情是最溫暖的也是最牢固的,它有著血緣的聯系,以及許多年的感情基礎。可是戲劇的背景一個充滿謀求權力和財富的宮廷之中,在這里,人們被財富與權力迷昏了頭,于是發生了父女手足相殘的悲劇。
李爾王因為自己的虛榮心,害了自己更害了那個唯一真心待他而且毫不虛偽的小女兒,在我們看來他遭到這樣的后果是是自食其果,亦是必然的。他平時身居高位,長期生活在爭先恐后向他奉承的之人之中,所有的人或事都圍繞著他轉動,他說煤球是白的就沒人敢說煤球是黑的。日復一日,奉承成了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這便使他極愛面子,以至于看不清事情的真相。正當兩個女兒都花言巧語,哄得他興高采烈的時候,小女兒沒有向他奉承與夸贊,不怕和他頂撞,大大掃了他的興,他一怒之下把小女兒趕出了自己的國家。造就了這個悲劇。
而李爾王的大女兒 和二女兒就是典型的宮廷中長大的孩子,沒有女子的溫柔,賢惠,孝順,她們狠毒、不忠、不孝、無知,為了各自的利益驅趕自己年邁的老父,為了自己心中喜歡的浪人毀滅自己的家,甚至相互殘害生命,直到死都不知道她們喜歡的`那個男人也同樣是一個狠毒的男人,在不斷地利用她們。她們直到死都沒有明白一個為人的道理!沒有找回心中的親情。
在中國的古代宮廷中為了權力而父子、兄弟相殘的事情也是數不勝數。李爾王的悲劇就在于人性因權力的的墮落。就算在這二十一世紀,家庭因遺產,房子,贍養父母而搞的家庭破碎的例子也是很多,每每在電視上看到這些的時候我不禁會想,為了錢而否定了了父母幾十年的養育之恩,手足的情誼…。值得嗎?也許我還沒有步入社會,不知道掙錢的辛苦,但是我知道的是,賺錢是為了生活的更好更快樂,而沒有親人的關愛的生活是不會開心的。
最后一句更是全文的經典:世人啊,擦亮你們的眼睛吧,含毒的針刺往往隱藏在美麗的花束之中。
莎士比亞《李爾王》讀后感3
閱讀可以使一個人的內心變得純凈。它如三月陽光普照大地的和煦;似清晨第一顆露珠的清澈;像傍晚微風拂國江面的粼粼。
去年,我曾借閱到《莎士比亞喜劇悲劇集》英文版。這本書是莎士比亞一生所撰寫的喜劇和悲劇作品的精品集。里面有耳熟能詳的愛情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有膾炙人口的喜劇《仲夏夜之夢》。還有充滿理性思考的《李爾王》。
英文版《李爾王》講述了一個關于女兒與王位的故事。年事已高的李爾王依據三個女兒贊美他的程度分配了封地與財產,兩個大女兒因甜言蜜語得到了她們想要的`東西,而小女兒考狄利婭卻因樸素真實遭到了驅逐。好在她受到了法國國王的青睞,入宮做了王后,李爾王退位后,兩個大女兒野心膨脹,把他趕處了王宮,悲憤交加的李爾王與自己的隨從逃走到荒野中,碰到了因弟弟陷害逃處家門的埃德加。
隨后,李爾王碰到了假扮圣徒的小女兒考狄利婭,他對女兒訴盡苦衷,考狄利婭聽后立即組織了一支軍隊向英國秘密進攻,期望能為父王奪回政權,最終,雙方開戰,法國軍隊大敗,考狄利婭慘死,埃德加殺死了陷害他的弟弟埃德蒙。而李爾王在遭受一系列的事情后,在巨大的悲傷中崩潰而亡。
本劇中的最大悲劇不在于李爾王的經歷,而在于小女兒考狄利婭被驅逐后仍然敬愛自己的父親李爾王,并為此付出了寶貴的生命。李爾王因殘暴蠻橫,目光短淺而落得如此下場。而他的兩個大女兒惡人有惡報,她們一生都沒有得到別人真誠的愛,可謂是自食其果,讀來真是酣暢淋漓。
瘋子領著瞎子趕路,是這個時代一般的病態。莎士比亞用這句話諷刺那些愛慕虛榮的人,在文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對我而言,書分為兩種,一種是中華文萃,一種是西方經典。如果說國文是晚飯的香糯,回味無窮;那么外國名著就是早餐的清爽,清脆利口。國文可以豐富我的知識蘊含量,外國名著可以激發豐富的想像力。
如果沒有閱讀的滋養就會像鐵籠里的獅子盲目徘徊。所以,樹起閱讀的船帆,在書的世界里遠航。
【莎士比亞《李爾王》讀后感】相關文章:
李爾王讀書個人心得600字11-23
精選《李爾王》讀后心得四篇01-12
《李爾王》讀后感01-09
《李爾王》的讀后感03-18
李爾王讀后感10-08
《李爾王》讀后感03-10
李爾王讀后感04-22
《李爾王》讀書感悟03-26
讀《李爾王》有感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