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于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么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 篇1
終于讀完了。
當我讀到還剩幾百頁的時候,我不經意間就會這樣想:真的快讀完了嗎。之所以這樣想是因為一開始我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會讀完,太長了,應該是我讀過的最長的書了吧。
現在,真的讀完了。但是一回想好像具體的人物,事件并沒記住多少。基本上都是讀的'過程中激情澎湃,甚是感慨,讀過之后就忘了個干凈。這跟自己的讀書狀態有很大關系,我是以讀小說的心態來讀,閑來無事就看幾頁,一目十行常有的事,筆記也不怎么做,這畢竟是一個朝代的故事,怎么可能一遍就知道個詳盡。
但我應該不會忘記讀這本書過程中所帶給我的震撼。一個個人物躍然紙上,十分生動,他們或忠誠,或奸詐,或堅忍,或懦弱,或耳熟能詳的大人物,或不曾聽說的小配角。如果沒有讀這本書,我很可能永遠都不知道他們或者對他們有抱有一種固有的偏見,慶幸自己現在對他們的了解略全面了一些。
這本書也算是我的歷史啟蒙書了。讀這本書讓我感覺:歷史,可真有意思。于是又剁手買了不少歷史書,也告訴自己一定要堅持讀下去。即使我們不可能改變什么,但我們在了解的過程中為之感慨,為之感動,為之嬉笑怒罵,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了。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 篇2
馬皇后,一個了不起的女人。
她救朱元璋于危難中,在朱元璋被困、就快餓死的情況下,冒著生命危險給朱元璋送飯。她雖然是一個女子,卻頗有膽量。陳友諒進攻龍灣時,她捐出自己所有的首飾財務勞軍。并組織婦女為軍隊縫補衣物。
即使在大富大貴后,她也保持了簡樸的作風。不驕不傲,并告訴朱元璋不要忘記民間的痛苦。甚至在用人上,她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愿得賢人共理天下”,被朱元璋引為至理名言。更難得可貴的是,她阻止了朱元璋的很多惡行。
朱元璋要殺朱正文,她勸告朱元璋,朱正文是你的侄子,立有大功,請你不要殺他;朱元璋要殺李文忠,她勸告朱元璋,李文忠是你外甥你是你的養子,留他一命吧;朱元璋要殺宋濂,她跪下求朱元璋,宋濂是太子的老師。老百姓尚且尊師,何況帝王家呢?
她就是這樣用她的慈愛去關懷每一個她認識,或是不認識的人,把他們從朱元璋的屠刀下救出來了。她比朱元璋更知道人命的可貴。
她重病后自知很難醫好,拒絕醫生為她醫治。朱元璋問她原因,她的回答是在感人心魄:“人的生死是由命運決定的,求神拜佛是沒有用的,醫生只能醫病不能醫命,如果讓醫生為我醫治服藥無效,陛下一定會相對于醫生,這是我不想看到的。”
這是一個始終用自己的'愛心關懷她人的人,即使在生命即將結束的時候,她還是這樣做的。她在病床上留下給朱元璋的遺言:“愿陛下有始有終,子孫各個賢能,百姓安居樂業,江山萬年不朽。”
馬皇后這個平凡的女子在困難的歲月里,她沒有嫌棄出身貧賤的朱元璋,而是跟隨著他為他奉獻了自己的一切,無論環境多么險惡情況多么復雜,她始終遵守了自己當年的承諾:
“無論貴賤,生死永不相棄。”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 篇3
假期里,我閱讀了《明朝那些事兒》。作者用風趣幽默的筆觸,將人物刻畫得入木三分,把戰爭描述得淋漓盡致,讓我欽佩。
從和尚到皇帝
朱元璋是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他曾是個一無所有的和尚,隨郭子興對抗陳友諒,親自領兵在鄱陽湖上與陳友諒展開激戰,最后大獲全勝。后來,朱元璋又滅了張士誠等人,逐步建立了明王朝,成為赫赫有名的洪武大帝。在我看來,和尚和皇帝有著天壤之別,許多人做不到的事情朱元璋卻可以做到,是因為他遇事冷靜沉著,不半途而廢,在困境中也善于發現并把握機會,從而成就了光輝燦爛的.帝王霸業。的確,命運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上,執著的信念、堅強的意志可以戰勝一切。
亂臣or明君
朱棣是一位備受爭議的皇帝,他以藩王的身份爭奪皇位,發動了靖難之役,殺戮無數,是名副其實的亂臣賊子。但他登基后遷都北京,建造了恢宏的紫禁城,派人編撰了“世界上最豐富的百科全書”——《永樂大典》。他還派鄭和七下西洋,把軍事、外交、經濟等多方面都推上了巔峰時期。從朱棣身上,我體會到了他的雄才大略,敢作敢為,為了建功立業,作了不計其數的準備。盡管朱棣不是一個好人,但絕對是一位明君!
每個王朝的建立、興盛、再到衰敗,都是一部血淚史,許多皇帝都有他們過人的才干,也有陰暗的一面。從朱元璋、朱棣身上,我要學的是他們的大智大謀,抱有堅定的信念,為著自己的目標而奮斗努力!生在和平時代的我們更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牢記“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為祖國的富強美麗貢獻智慧和力量!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 篇4
《明朝那些事兒》,是一部別開生面的歷史著作,講述了明朝自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建立,到1644年吳三桂引清軍入關,共有將近300年的歷史了。它用通俗易懂、幽默風趣的語言為我們講述了一個不要樣的朝代。
明朝是一個不一樣朝代,是一個完全是漢人說了算的朝代,是一個雄霸的朝代,你能從中了解到明朝的經濟繁榮、政治霸權,還能增加你民族自豪感,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英雄輩出,從清廉正直的代表海瑞,到滿身抱負,以安天下,為己任的張居正;從七下西洋溝通國外的三保太監鄭和,到以敗壞朝廷為己任的魏忠賢,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實在是精彩無比。
但是,明朝自滅亡以來,離今已有300多年了,離我們現今的生活很遙遠,我們只能從一篇篇支離破碎,晦澀難懂的文言文中了解它,但現在卻有一套書,完完整整的'闡述了明朝276年的歷史,它以詼諧的筆調,告訴你歷史的真相,以及糾纏在歷史背后那些洶涌澎湃的暗流;它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告訴你每一位偉人的成長都需要忍耐,以及忍耐過后的寂寞和無人能懂的痛苦。那套書就是——《明朝那些事兒》。
一本好書,能讓人受益終身,特別是一本好的歷史小說,更為難得,培根曾經說過,讀史使人明智,希望大家有時間靜下心來聽,史書中的那些人物用自己的一生指引你正確的方向;安下神來看,細細品味“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蒼涼,你會發現自己變得更成熟。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我在這里說得再多再好,也不如大家親自去笑一笑,讀一讀,所以,我在這里為大家推薦《明朝那些事兒》,希望大家能喜歡。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 篇5
在孜孜不倦的努力之下,終于,把《明朝那些事兒》從頭到尾翻完了,從開學到現在,就快一個學期了。
從朱重八到崇禎,兩百多年的歷史,皇帝、文臣武將、太監、宮女皇妃、社會知名人士等等等,當年明月就這么慢慢說,一個一個說,然后我慢慢看,一個一個慢慢看,由剛開始的感情會隨著作者的筆觸大悲大喜莫大感慨到后來慢慢的寵辱不驚,無論里面的人物經歷著什么,我都僅僅在旁邊慢慢看他們的經歷,因為歷史,是我無法改變的。有人說《明朝那些事兒》有點胡說八道,是的,這點我贊成,但是這是一本正兒八經講歷史的書,我肯定看不下去。里面的每一個人物,都是摻雜有作者個人的喜好和評價的。看書的過程,僅僅是一個借當年明月的視覺來感受明王朝興衰起伏的過程。當然,里面的'每一次權謀都驚心動魄,每一個英雄都感天動地,每一個壞人都得有道理,好人卻好得沒有道理。可是他們終究的結局都是:成為歷史。
朱重八、朱棣、朱允炆、朱厚熜、萬歷、崇禎、劉伯溫、于謙、徐階、張居正、嚴嵩、李成梁、李如柏、毛文龍、袁崇煥、高迎祥、魏忠賢……他們的嘴臉,好的壞的,一個個在大腦揮之不去。可惜的是,明朝歷史,連皇后,也只記載是馬皇后、王皇后、客氏,很少有正名。
高興的是,終于看完了,終于不用再考試復習的時候再糾結是看課本還是看《明朝那些事兒》——很多時候,選了后者,如果考得太爛,就是《明》的錯,如果考得很好,那是我努力的結果,哈哈!嗯,安心復習,考完試干正事去。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 篇6
為什么會正兒八經的開始看《明朝那些事兒》這部書,我也不太清楚,或許是因為厭倦了所謂的正統,所謂的學究吧。歷史本身的事情是很有趣的,就像史記里面的很多故事,百讀不厭,很有趣味。只是不知道為什么,傳統的涉入歷史的角度,有人選擇搞學究,有人選擇戲說,要么太正經,要么瞎胡說。
《明朝那些事兒》我個人感覺,就是這樣一本書。看似調侃一般的語言,卻呈現真實的`歷史事件,讓人輕松的就能進入那些曾經或輝煌或暗淡或榮耀或恥辱的歲月,去了解去認識那些曾活躍在歷史歲月中的人。當然,也可能是鄙人才疏學淺,看不懂太學究的東西,所以覺得這種文體比較好接受。但是,我記得白居易先生寫文章有個習慣,寫完之后會拿給街上的老太太看,他的用意很明顯:爭取讓最普通的老百姓都看得懂。正所謂:通俗易懂。再有就是今天很流行的大家上講臺,百家講壇,也是在普及歷史,讓普通的老百姓也能輕松的了解歷史。所以我覺得,今天有人能夠用這樣的方式來呈現歷史,很難得。不過客觀的講,不會不朽。但是不簡單。有機會的話,大家也可以讀一下這本書!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 篇7
石悅(《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網名“當年明月”)本來只想娛樂自己,想不到發表以后捧場的人數以百萬計。這精彩“一網打盡”好多識文斷字的地球人。呵呵,看了一篇兩篇就會上癮。為什么呢?精彩唄。為什么能精彩呢?我想不外乎這幾點:
一 把歷史人物當“人”看。朱重八能征善戰,鐵腕治國,也是一個“念舊”的人,對發妻馬皇后恩愛有加。被某些人抬上天了“清官”海瑞,除了會折騰再無任何政績。一代名臣張居正權力欲不得了,抗倭名將戚繼光貪財。大奸相嚴崧和發妻恩愛終老。呵呵,還原歷史原貌,也讓我們感慨,膜拜,憤怒,為這些有血有肉的帝王將相,或者販夫走卒。他們也像我們一樣,也像鄰家阿哥一樣,渴望愛和溫暖,渴望揚名立萬,渴望良田美宅。
二 故事說話。政治爭斗、權謀之術、疆場之策,這些刀光劍影,運籌帷幄,官場職場潛規則顯規則,全在有聲有色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里。故事扣人心弦,環環相扣,懸念叢生,叫人欲罷不能,任他忽悠到底,愛它(《明朝那些事兒》)沒商量。
三 語言鮮活。石悅特別能來事兒,常常通過史料今譯,情景置換,打比方,做類比,等等,總之,是將我們看不懂的冷著面孔的古人生活、心態還原到當下,讓他們和我們面對面,嬉笑間接受了魯豫大家豫的采訪。他稱朱皇大仙們為“朱老板”“朱同志”。嚴崧為“老牌的職業流氓”。亙古罕有的文武奇才王守仁仙逝后,他引用毛爺爺的話:“贊:王守仁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這樣的史書怎不精彩?怎不叫人擊掌叫好呢?
我們的語文課堂能否從里面吸收點營養呢?
一 把學生當成成長中的人。既要放眼學生的未來,也要關注孩子的當下。他們需要老師的理解、尊重、呵護和關愛。一代名相張居正用畢生的心血培養皇帝學生萬歷,想讓他與漢武帝、唐太宗并列,千古傳誦,青史留芳。結果怎么樣呢?這位張大哥死后差點叫學生萬歷爺鞭了尸。多么刻骨的仇恨!看來我們真的要蹲下身子,走進學生的心靈,想學生之所想,才能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二 教師要善于講故事。美國孩子最喜歡侃故事。我們的孩子喜歡聽故事,聽多了也會侃嘛。課堂上,講點文字的故事,作者的故事,成語的故事,課文背后的故事——老師侃,學生侃,師生總動員,還怕學不好語文,還怕課堂不精彩?
三 教師要會“善喻”。古人云:善教者善喻。字寫得好的,管他(她)叫大書法家“王羲之’。讀書讀得好的,管他(她)叫小黃鶯小“趙忠祥”。會侃大山的叫“于丹”“易中天”。習作好的叫他“韓寒”或者什么“寶貝”。會管事的叫“老總”或某某老師。讀課文時,孩子們又自我設定角色,“我是小露珠”“我是天空”“我是太陽公公”——娛樂的情境中,受到語感和朗讀的訓練。這樣的課堂又怎不風生水起呢?精彩無限,叫人期待呢?
歷史永恒。
歷史沒有對和錯,只有成和敗;歷史是無情的,但也是公平的,歷史給了每個人同樣的成功的機會,我們沒有必要為失敗嘆息。
歷史上的成功與失敗,似乎都僅有一步之遙,微不足道的失誤可能會導致慘烈的失敗;小人物卻往往是決定歷史發展的關鍵因素。很多讓人遺憾的歷史,許多的人似乎都是好像就在接近成功的時候失敗了,或許成功本來就是一種能力,既然他們已經失敗,那就只是證明了他么還不具備成功的能力。
開國容易建國難。開國需要得更多的或許是拼殺的勇氣,但是建國需要的是權謀的智慧。更多的時候,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比氣拔山兮力蓋世的武夫更為可怕,金筆一揮,橫掃千軍萬馬。
爾虞我咋似乎就是官場上的潛規則,改變這個潛規則的人是悲哀的,卻也是偉大的。手段對歷史來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結果,成功了錯誤的`也是正確的,失敗了正確的也是錯誤的,歷史從來不講究仁慈,有時候為了仁慈卻不能不殘忍,這是歷史的無奈,卻也是歷史的精彩。
皇權的衰落必然導致相權的興起,這是歷史的必然。只有當皇帝具有強大的統治力量的時候,皇權的權威才會存在;欺軟怕硬并不關乎人格問題,這是人類在沖突中的必然反映,人們在權衡利益的時候,總會選擇用最低的成本去獲取最大的利潤,當他們的敵對勢力比較弱小的時候,他們具備了反抗的條件,理所當然的要維護自身的利益,而當他們的敵對勢力比較強大的時候,他們選擇的沉默也是符合他們的自身利益的。欺軟怕硬顯然是利益傾向問題,并且這個傾向總是維護自己的利益,也就沒有了道德上的評判標準了。
或許當皇帝無能的時候,在他的統治時期并沒有太多的統治危機,因為這個皇帝憑借祖宗傳承的遺產可以將這個帝國維持下去,所有的矛盾似乎都是理所當然的,危機只是在逐漸累積,并沒有爆發;一旦這個皇帝駕崩,這個帝國的統治危機就會立刻顯現出來,人們也迫切的需要改變現狀,而如果現實沒有滿足人們的需要時,危機就會無法掩蓋下去。
奸險的小人似乎都有過輝煌的經歷,甚至是最后的成功;而正直的人卻都遭受苦難的命運。這并不是歷史沒有了公論,如果那些小人物沒有了讓他們炫耀的歷史,他們就不可能能成為某段歷史的主角,自然也就不存在讓人唾棄的歷史情節;而如果那些值得我們紀念的人沒有他們坎坷的命運或許就只能默默無聞的湮沒在歷史中,也就不會有他們抗爭的豐功偉績?在批判奸臣漢奸宣揚偉人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承認歷史是公平的。所有的一切沒有脫離歷史的正常軌道,存在即合理,看來也是有道理的。
歷史就像一個巨大的舞臺,歲月在期間上演了一幕幕成功與失敗、歡樂與哀愁的鬧劇。等到風消云淡的時候,驀然回首,才發現人們終究無法改變歷史。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 篇8
這個冬天的夜晚,我終于讀完了當年明月的大作《明朝那些事兒》。雖說窗外無輕揚的雪花,屋內也沒有溫暖的火爐,但我依然讀得很舒服。
在這本書的后記中,當年明月講述了很多他讀史和寫作時的感受。按照作者的說法,他所讀過的歷史故事中,幾乎無一例外地全都是悲劇結局。
想想我們的歷史,可以說真的是這樣。
“每一個人,他的飛黃騰達和他的沒落,對他本人而言是幾十年,而對我來說不過只有幾頁。前一頁他很牛,后一頁就慫了。”這大概是作者內心最真切的感受。
我看著書桌上那七本并不是很厚的.書——大明王朝從建立到滅亡前后三百年的時光,就呈現在這寥寥數千頁的紙上。三百年,是十萬九千五百七十五天,是二百六十二萬九千八百小時,還有明朝十六位皇帝,大明帝國的前前后后繁華衰落,都在這七本書中。其中一些著名人物的命運,他們每個人幾十年的風風雨雨,的的確確就只有幾頁。比如常遇春,這位大明開國第一功臣,自太平之戰時自告奮勇,在其后幾年中參與了帝國建立的所有重大戰役。后北出大漠取得大勝,班師回朝,經柳河川時暴病而亡,年僅四十。即便是這顆耀眼的將星,在這本書中的記述,也不過就數頁而已。
仿佛是逃脫不掉的魔咒一般,無論什么人自出世那天起,就注定了死亡的結局。每一個人都逃脫不了消逝,王朝也逃脫不了坍塌,地球總有一天也會因為太陽的消亡而消亡。再想想,其實毀滅又何嘗不是新生命的開始?
春去秋來,斗轉星移,在這滄桑的轉換中我們終究還是把握住了一項權力——這就是能夠駕馭自己生命的過程。是的,如何去駕馭生命的過程,演繹出屬于你的精彩,是我們每一個生命個體自己的權力。或許每個生命都不能決定自己出生時的形態——或許我是一只飛翔的小鳥,或許我是一條游動的小魚,或許就是現在這個樣子……但我們可以決定自己入世的態度與方式:是鳥兒就要振翅翱翔于天空,是魚兒就要游川入海躍向龍門……每一個生命體都要將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精彩中去,去沖擊生命的極限。
面對最終的毀滅,我們唯一所能倚仗的就是那個過程。我們必須以百倍的精力去充分裝點、盡情享受這個美好的過程。毛澤東說“萬類霜天競自由”,我看到的就是每一個個體在生命的過程中盡情享受著自由的可貴與歡樂。
也許,生命的真諦就在于此——按自我獨有的方式去創造和經歷一個精彩的過程!
我們喜歡歷史,喜歡的是他那豐富多彩的故事情節,是他那發人深思的歷史現象。你要明白史官也是人,是人就會有感情。所以史官一定會曲筆,不同的只是程度罷了。既然我們已經無法還原歷史的第一現場,那我們為什么不向前看?
我們有什么樣的理想,我們就會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力。也許有人說,是現實太殘酷,使我不得不放棄了自己的理想,但我想說,正是因為現實太殘酷,我們更不應該放棄自己的理想!正是因為有它,才使得我們在這徹骨的現實中保有一份溫暖,保有一份信念,保有一份不放棄的精神。支撐著我們一路走下去。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 篇9
每個朝代的覆滅都是因為最后一位皇帝的昏庸無能,然而明朝卻沒有隨歷史的軌跡走下去,因為他的最后一位皇帝是崇禎。
幾百年來,關于崇禎是一個昏庸無能的皇帝還是一位奮發圖強的明君,一直是眾說紛紜。然而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位偉人,一代梟雄。他足智多謀,一切盡在掌握之中,也許你會問,既然有這樣的一位皇帝,那么明朝為什么會滅亡?原因很簡單,沒錢。沒錢當軍費,更沒錢安撫百姓。可以打個比方,一堵城墻,經過長期的日曬雨淋漸漸腐爛,這時候你無論用多么優質的油漆來粉刷,最終也逃不脫塌陷的命運。準確的'說,明朝就是那堵墻,而崇禎就是漆。崇禎上任時,明朝已經是千瘡百孔,氣數已盡,無論崇禎多么努力地挽回局面,最終只能是大局已定。
在當時,天啟皇帝在閹黨魏忠賢等人的壓迫下,已經拋棄了所有的治國理念,換句話說,他就是魏忠賢的傀儡,瓜分大明江山的工具!東林黨與閹黨相互對峙,自相殘殺。朝廷中的官員為了活下去爾虞我詐,無心治政。就連貪污都是小菜一碟,沒有誰沒干過!所以說談不上什么犯法。當崇禎上臺后,對閹黨趕盡殺絕,可謂一個不留。由此可見崇禎的聰明機智。但仔細想想,又何必呢!大家都是被逼的走投無路,只是為了混口飯吃,殺閹黨頭目就可以了,又何必一連解決幾百人。人都被你弄走了,誰來干事。這是要你假慈悲饒了他們,他們會感激不盡,然后死心塌地的為你做事。再說閹黨雖不是好人,但東林黨也不是善類。尤其是言官,比閹黨更厲害,一天不找幾個人干一下就難受,所以當時朝廷沒幾個在干正事,大家都在相互告狀,非拼個你死我活,就算崇禎是神那都是沒辦法的事呀!
我們再看看關外,后金軍在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的訓練下越來越能干,八旗的威脅也十分嚴重!崇禎就是想打仗也沒人愿意干,原因是什么,沒軍餉!普天之下除了特種兵關寧鐵騎有錢拿之外,其他地方的士兵有幾年沒拿一分錢了,結果便是賣兵器的賣兵器,賣馬的賣馬。總不能餓肚子吧!這樣沒兵器的打什么仗!國庫沒錢也不是崇禎同志的錯呀,他連自己的私房錢都拿出來了,祖上沒留錢給他,他能怎么辦?
那老百姓的稅收都到哪兒去了?真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呀,天災人禍都來了,打從崇禎即位那天,就一直災荒,不然人家皇太極同志也不至于父汗剛死就來打仗,你想想,關內都搞饑荒,關外不更慘。沒辦法,只能操家伙來搶。農民被搶了沒糧,朝廷又不賑災,只能發動農民起義了,由此李自成的時代開始了。
最后,崇禎無法,為了尊嚴,為了不當俘虜,他只能踏上煤山,自盡……
我想如果在太平盛世,他一定是個好皇帝,明朝也一定會在崇禎的手里變得更強大。可惜的是,有太多的巧合同時上演,偶然的災荒讓皇太極打中,偶然的裁掉驛站創造了李自成的“輝煌”,偶然的地點讓明朝走向滅亡。如果沒有這三個“偶然”同時發生的話,也許就不會有最后的滅亡。可是崇禎都遇上了,時運不濟,命運多舛啊!即便知道自己無論做什么也不能挽回,但還是做了,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每天聽群臣們唇槍舌戰,他孜孜不倦,勤勤懇懇,可是他的一生不像電視里的主角一樣歷盡千辛萬苦終于有了一個美滿的結局。
因為他是真實的,而真實的東西,往往都很殘酷!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 篇10
《明朝那些事兒》,由當年明月創作的史學小說,敘述了百余年前曾經鼎盛一時的明王朝種種的血雨腥風。
當歷史老師第一次向我介紹它的時候,我便愛上了這本勾人心弦的小說,我一直為它牽掛。一次偶然,我同學在書城里發現了它,把它收入囊中。一天后,她將它帶到了我的面前,我興奮不已!喊著求著的,才好不容易把它借了過來。那一晚上,我都是興致盎然的讀著它。它在我心里早已不是一本普通的書了,而更像是我的一個朋友,他孜孜不倦的.和我探索著明朝的過往煙云。
當年明月不愧于他的那些頭銜榮耀,他是真正做到了把枯燥的史實寫成了故事,讓不懂歷史的人看了都能懂的故事。我仔細地看著他寫出來的字里行間,每次有歷史邏輯的時候,他都要向人們解釋明白,這些話語雖然淺顯易懂,但這才是最難得的,我仿佛看到了他在思索表達方式時那眉頭緊皺、處處堪憂的樣子。很明顯這本書證明他想通了,他頓悟了。其實,小說不需要華麗的修飾詞,也不是寫給某個人看的,它是給予每個人的,每個熱愛它并為之著迷的追求者的。
只有大眾的熱愛,才能使它成名,才能使當年明月成功!當一個想要服務大眾的人明白這些道理了之后,他就可能成功了……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 篇11
陸陸續續的讀,讀了足足三個月,一開始是一天一二百頁,最近是一天幾百頁,終于一氣呵成讀完了它。
很多人在我的印象中就給我留了個影子,如雪泥鴻爪,在我腦海里一閃而過,但是卻又有那么幾個人卻讓我悄悄地記下了名字……
徐階智斗嚴嵩,以惡制惡,在這場戰斗中,沒有原則,沒有憐憫,善良就是對人間邪惡的最大縱容!原則不重要,目的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他勝了,這種勝利需要一種堅韌,忍辱方能負重。沉默方見爆發。我在想,他在打敗嚴嵩之前,在那黎明前的漫長的黑暗中,自己默默忍受著一切的一切,獨立堅守,直到等到足以滅亡對方的時機,一網打盡……這是一個多么勇敢而偉大的人呀!
戚繼光,一個努力賺錢和上級搞好關系,卻只為打仗,只為保家衛國的人,死前和死后家里貧窮之極,必須這樣的行為,才能在官場上混,在官場上混方能保家衛國,其行為可敬可悲,正是這種人方可稱之為民族的.脊梁,一個愛國將領要這樣才可以報國,其趨于滅亡也不遠了……
這本書可看,“有料”,有內容。雖然不后悔看了這本書,但以后絕不要再讀這么長的書。總覺得黑黑的看不到未來的盡頭!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 篇12
這個學期,我迷上了《明朝那些事兒》。剛開始,是因為在書架上翻書,偶然間發現了這已有9年歷史的書,我對歷史很有興趣,你讓我說說各個朝代的名人,我也略知一二。一看“歷史書籍”這四個字就激動起來,翻開書皮又看見“明朝”這兩字就更激動了。看一本歷史書,猶如穿越到古代,與古人對話,看盡這個朝代的名人故事與興盛衰敗,真是棒極了!我立刻拿起書,津津有味地看起來。看了一章,覺得耳目一新:哇,這不正是我想要看的歷史書嗎?看到好玩的片段,我要哈哈大笑;看到奸臣貪污,我又氣得牙齒磨得沙沙作響;看到喜歡的忠臣被設計害死,禁不住扼腕嘆息,難過好久。記得每個朝代都有幾位正直的君王,可是這個明朝倒好,從明太祖朱元璋到明思宗朱由檢,就愣是一個正直的君王都沒有,還好出了很多忠臣,才讓我感覺這幾百年明朝沒白活。
我還注意到本書作者了,作者名叫當年明月,當然這是他的網名,讀了這本著作,真是對他的文筆佩服得五體投地。這本《明朝那些事兒》,一改人們對歷史枯燥乏味的定位,使歷史成為鮮活的有血有肉的身邊故事。對這本書,我還有幾個細節感受:
第一:幽默,充滿趣味性,人都可以活起來,好錢好色不管國家大事的皇帝、貪污的.奸臣、只留清白在人間的忠臣、以及好斗的蒙古人。這些人仿佛就在我的眼前演繹著他們那個朝代的故事。當年明月還特別喜歡跟古人打交道,一會兒稱兄,一會兒叫弟,一會兒還攀個i“老大”,輕松詼諧的語言,讓我不時捧腹大笑。
第二:嚴謹,這些故事很多都是經過作者查閱資料得來的,有憑有據,不是想象,也不是賈雨村言,是正史,既系統又連貫的文章。
我以后也要像他一樣寫出自己的文章特色來!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 篇13
趁今年寒假有空余的時間,我又捧起了講述明史的書《明朝那些事兒》。
這本書開頭主要講述的是自幼是農民出身的朱元璋因為忍受不了元朝的統治,先是出家做了和尚,后被人誣陷說他要起義,被迫投靠了當時的起義隊伍。慢慢的,他在軍事方面的才能漸漸顯露了出來,他先是打敗了其他比他強的起義隊伍,后又經過與元的數十年的征戰,最后趕走了元朝的皇帝,統一了中國。
在這本書中,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個。嘴臉丑惡的小人,一個個專治奪權的宦官,一個個見利忘義的奸臣,當然更看到了舍生取義的將領,還有獨守正道的孤膽英雄。讀完了這本書,回過頭來想想,才發現自己從書中看到了好多的改變,人的改變,物的'改變,環境的改變……而這些改變都是因“利益”起,兄弟互相殘殺,父子反目成仇,將好好的一代王朝攪和的烏煙瘴氣,不都是因“利益”而起的嗎?
在這本書的。末尾我看到了一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這一生是我想。鐵線正是靠著對國家熱愛的心和隨時準備為國家獻身的信仰而活著的吧。我們要想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就必須樹立我們人生的目標,只有準確地認識到我們每時每刻應該做什么,應該怎么做,才是正確的。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 篇14
有人說中國古代的歷史是乏味與無聊的,僅是朝代的興盛到衰敗,再到被其他朝代所取代。我原先也抱有同感。
可是,當一本叫做《明朝那些事兒》的書出現在我的書架上后,我對這些看法改變了。
的確,這本書很生動,很幽默。但這并不是重點。這本書告訴我,歷史是有情感的,時間是公正的。書中每一個人物都有他自己的情感,比如寫朱元璋:當史料中告訴我們,每個開國皇帝是多么英明偉大時,《明朝那些事兒》告訴我:其實他們很普通。
朱元璋,僅出生于一個農民家庭,出生時其實啥事都沒有,童年也很苦,按作者的說法,叫“在一間冬涼夏暖,四面通風,采光良好的破茅草屋里度過”的,那么,這樣一個人怎么就當了大明帝國的開國皇帝?就是憑借著信念。這就是歷史,有趣的,但又嚴肅的歷史。如果有人只把《明朝那些事兒》當成小說看,那可能就錯了,因為我們應去看歷史的本質。
元末的統治是極其腐敗的,元朝的統治階級,任何時候都可以找理由向人民要錢————盡管人民也沒錢。元末了,黃河泛濫,淮河旱災,元朝腐敗的.F眼中的人民百姓,像牲口一樣,被使來喚去,無數人的父親、母親、哥哥、姐姐被餓死、累死,朱元璋就是這樣一個可憐的人,一無所有,連做和尚都被欺負,但他活下來了,而且名垂千古————他有信念。
他親眼見到了親人被餓死,災害的發生,他一無所有,只剩信念。他不再是牲口一樣的人民,他是能面對一切困難的勇敢者,一個堅持不懈的斗士。長期困難、痛苦的生活可以改變一個人,朱元璋就被改變了,成功地被改變了,他經歷過無數常人無法想象的磨難,災難給予其信念。用三個詞來形容一無所有的朱元璋:可憐、可悲、可嘆。
這樣一個可憐的人,用他充滿悲哀的前半生,換來了無數的贊嘆————他已經把那顆脆弱的心,變成了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的來源。書中有一名話也可形容那時的朱元璋:不要以為弱小的人,就沒有力量,不要以為卑微的人,就沒有尊嚴,弱者與強者的唯一區別,就是信念的堅定與否。我想,這就是歷史想讓我們學到的吧。于是,明朝出現了,讓一個雄心壯志的農家孩子一手支起。
書中只寫了這個嗎?只告訴我們朱元璋的偉大經歷嗎?不,還有許多,明朝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無數偉大在這里誕生、在這里展現信念。世界上首個巨型遠洋船隊,鄭和的船隊名揚世界,展現了強盛的東方帝國那無法掩蓋的光輝,一艘艘般的寶船,“將士卒二萬七千八百余人”的無敵艦隊,七下西洋,沒有戰爭、流血、掠奪,而是四個字:以德服人。
是的,中華民族那閃爍著光芒的品格就照向了西洋,書中說,為和平的使命,我說,為和平的信念,為了沒有欺壓,沒有痛苦。大家都是兄弟,朋友,彼此互相尊重。我們不宣揚自己是多么高尚偉大的民族,不亂教說自己為和平而來,明朝人實在,直接帶給弱國小國豐富的商品,援助品,盡著大國的風范,大國強盛再去幫助弱小,用和平架起橋梁。
這樣才會有美好的世界與未來。我想,這就應是全世界、全人類的偉大信念。這樣偉大的精神,再與那些后來的帝國主義國家相比,先進了多少?幾百年嗎?幾千年嗎?我看連現在的某些國家,可能都無法擁有這些精神。一句話說的好,暴力不解決問題。這就是歷史,偉大的歷史,讓你去看,去想,去贊嘆,也去對比。
讀《明朝那些事兒》,讓我看到了世界的殘酷,人性的貪婪,但還讓我看到了信念,忠誠,仁德,堅持。書的最后,有寫血書“綱常萬古,節義千秋,天地知我,家人無憂!大明孤臣黃道周”的黃圣人,也有為了兌現承諾“故雖死,無憾!”的徐霞客,這些都是歷史,也只表達同一個歷史的主題:信念決定成功,信念成就未來。就讓我們以歷史為鑒,讓信念帶領我們去愛,去感動,去創造奇跡!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明朝那些事兒閱讀感想10-19
我和明朝那些事兒12-18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精選21篇)11-07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精選19篇)11-04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精選21篇)08-30
明朝那些事兒作文500字10-08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10-19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經典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