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隨筆讀書心得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大家都聽說過隨筆吧?有的可能還經常寫隨筆?隨筆是散文的一個分支,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兼具議論和抒情兩種特性。為了幫助大家更多的了解隨筆,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培根隨筆讀書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培根隨筆讀書心得 篇1
弗蘭西斯·培根,是英國十七世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說起他,我第一想到的就是他的名句“知識就是力量”。這個暑假,有幸讀了他的《培根隨筆》,從中受益匪淺。從書中我感受到的是他對于哲學的熱愛和對生活的追求。
《培根隨筆》分為《論求知》、《論美》、《論善》、《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可謂處處都是精華,我細細品味其中。
“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句話是《論友誼》中的一句話,他將友誼的真實含義描寫了出來。是啊,朋友對于一個人來說太重要了,友誼對我們來說也太珍貴了。
就我們來講,從入幼兒園,開始慢慢接觸社會之時,我們就擁有了朋友,從一個到幾個,從單純友好到刻骨銘心,我們漸漸讀懂了友誼。從小學至今,我和一個朋友擁有了7年的友誼,7年的死黨,讓我們不必在每天面對對方時,裝作一番笑臉,而是喜怒哀樂盡情地展現在對方眼前,與她一起分享。所以,好好珍惜友誼!
最讓我感慨的`還有《論死亡》這篇隨筆。因為,我認為生命是最重要的,且人的一生只有一次,沒有了生命,你何談家庭,何談友誼!所以,我們必須得活著。曾經看到過類似的報道,xx高中xx同學因學習壓力過大而跳樓身亡。
的確,在中國應試教育背景下的學生心理負擔是過于繁重,但無論怎樣,我們不能悲觀到結束自己的生命呀。人應該活著,而且應該認認真真地活著,而不是每天虛度光陰。我們應該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每一分,即使是每一秒也不能錯過。人生在世,你應覺得有意義,所以你一定要為自己的目標而不懈努力。敢問如果你的生命中沒有目標,成天行尸走肉一般,與死亡又有何區別呢?
《論美》著重論述了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其中有一段話,讓我記憶猶新。“善猶如寶石,以鑲嵌自然為美;而善附于美者無疑最美,不過這美者倒不必相貌傻秀,只須氣度端莊、儀態怡人”。讀完后不禁要問一句,那么美到底是什么呢?聯想起近幾年的最美媽媽、最美老師、最美司機……
其實,在他們身上無不彰顯著美的魅力。也許他們的相貌還不足以傾國傾城,但他們的心靈美到足以傾國傾城。所以,不要太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與其我們每天上街買衣服買飾品裝飾自己,每天關注自己的形體之美,還不如打扮得素雅些,多做一些善事,變成可愛的人,因為人是因為可愛而美麗。
人的一生掌握在自己手里,我們要把握自己的命運,要讓生命變得絢麗多彩。《培根隨筆》,感謝你,因為你讓我懂得了什么是人生!
培根隨筆讀書心得 篇2
在我們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習慣一直陪伴著我們。
習慣是什么呢?習慣就是在長時期逐漸養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傾向或社會風尚。
比如平時我們按時起床、睡覺,按時上學、放學,按時吃飯等,這些我們自以為習以為常的事情就是習慣。
養成良好的習慣對我們的學習和生活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讓我們熟練的掌握各種知識,讓我們學習進步的更快;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可以讓我們體力充沛、身體健康;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可以使我們精力旺盛,讓我們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去;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可以讓我們少生病、少打針、少吃藥,讓我們的身體更健康。
現在許多青少年迷戀上網,整日整夜泡在網吧里,他們沒有良好的`上網習慣,上網沒有節制。
腦子得不到休息,眼睛也得不到休息。
有些人玩游戲時,精神總處于高度興奮狀態,如果長時間得不到休息,很有可能導致猝死。
養成良好的習慣需要長期的堅持和監督。
在家里,父母教我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學校里,老師教我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就是教育。
老師在學校里教給我們知識的同時,也在幫我們養成良好的習慣。
教育就是一種早年開始的習慣,書中提到"幼年時代學語言、舌頭學習表達方式和發音時更柔順,學習各種技巧動作時,關節更靈活",突出強調了早期養成習慣的重要性。
我們還處于青少年時期,我們應改正自身存在的一些壞習慣,養成一些好習慣,這將為我們以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培根隨筆讀書心得 篇3
這個暑假我讀了《培根隨筆》這本書,我喜歡他的一句名言:“知識就是力量”。
這位被馬克思稱之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的英國思想家出生于1561年,是莎士比亞的同時代人。他生于豪門,聰穎早慧,從劍橋大學畢業時僅15歲。三年后父親病故,由于他是繼室所生的小兒子,沒有分到什么遺產,只得獨立謀生,一時債務壓身,飽嘗時態炎冷。后來他通過自修獲得律師資格并步入政界,幾經浮沉后成為國家重臣,最后因一樁至今仍眾說紛紜的賄賂案被國會彈劾去職。
培根最重要的成就是他在思想和哲學領域內的建樹。他倡導通過實驗揭示自然的奧妙并身體力行從事科學實驗,他的散文隨筆一共有58篇,內容涉及哲學、倫理、處世之道等。英國文學專家王佐良先生說培根“對每個題目都有獨到之見,誅心之論,而文筆緊湊,老練,銳利,說理透徹,警句跌出”,這是中肯的評論。
在《論猜疑》中,培根說道:“當你產生了猜疑時,你最好還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于外。這樣,當這種猜疑有道理時,你已經預先作了準備而不愛其害。當這種猜測疑無道理時,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誤會了好人。可見在人生中猜疑,是人的思想在做亂。”
《隨筆集》中包含許多洞察秋毫的經驗之談,其中不僅論及政治而且還探討許多人生哲理。但是培根最重要的作品是論述科學哲學的。可以說培根是一位真正的現代哲學家。他的整個世界觀是現世的而不是宗教的`。他是一位理性主義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經驗論者而不是詭辯學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現實主義者而不是理論家。他那淵博的學識連同精彩的文筆與科學和技術相共鳴。
《隨筆集》中有大部分的篇章都是膾炙人口的,我們所熟悉的:“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句話將友誼的真正含義描寫了出來,而且使我們切身體會到,即使剛剛吵完架的朋友看到了這句話,也回不由自主地想對對方道歉,因為友誼對我們來說,真的是太重要了,然而培根又將友誼的真諦描寫的那么自然,無論是誰,都不會否認這點。
培根隨筆讀書心得 篇4
讀書使人明理,讀書使人智慧,最近自己有幸品讀了一本《培根隨筆集》,對作者其中一篇“論習慣”印象深刻、受益匪淺,一個良好的習慣可以受益一生。
作者這樣闡述習慣,“性格可以左右人的思想、學識能夠影響人的談吐,但人的行動往往取決于長期養成的習慣。可以主宰人生。有極大的力量。對人的一生至關重要。”
這篇文章使人耳目一新,振奮精神。人們常講“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今天讓我說“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第一步”,好習慣從小事做起,好習慣從細節做起。不要小看細節和小事,好的習慣從點滴開始,日積月累才能鞏固,才能堅持住,保持良好的習慣,才能成就優秀的品質和充實的`人生。
工作中,我們要嚴于律己,愛崗敬業,發揮能力,這些都要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只要牢記心,行成一種積極的心態培養成良好的習慣,才能支撐我們的思想和行動,才會更加堅強,不畏困難,敢于挑戰,敢于擔當,才能更好的發揮自身的才干,才能更好的干好工作。自身努力拼搏,為集體增光添彩。
生活中愛護家人呵護孩子,誠實可信、善待他人,除了工作就是生活,生活中的好習慣也非常重要。影響家人孩子周圍,好習慣,自覺改變周圍的人和事。壞習慣能讓周圍的人和事很糟糕,我們每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一定要做到培養好習慣,言傳身教,樹立榜樣的作用和力量。
培根隨筆讀書心得 篇5
這幾天,我讀了朋友的《培根隨筆》。讀完之后,我深有感觸。
《培根隨筆》里不僅是一篇篇論文,還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人類文學的寶庫,里面裝滿了無窮的真理。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論友誼》和《論時機》。
培根說過:“把快樂告訴朋友,快樂就會加倍。把憂傷告訴朋友,憂傷就會減半。”但是,人生中,有多少友誼是真誠的呢?正像《論時機》一樣,要把握一切好的機遇,才能成功。否則,只能到頭來感概機遇的流逝。所以,如果我們不懂得抓住友誼的機會,友誼就會離我們而去。
想著想著,我突然想到了我自己。是啊,友誼的機會一定要抓住!但是我呢?每次都會為了一點小事和朋友們吵架!跟友誼比起來,那些小事又算得了什么呢?以前,還沒有小學畢業時,我恨不得早點畢業。而現在,心中卻有點淡淡的傷感。心中總會浮現出那一幕幕快樂的情形。我開始后悔,開始害怕了,后悔當時沒有抓住友誼,害怕再也見不到同學們!但是,后悔和害怕又有什么用呢?誰叫我那時沒有好好珍惜友誼呢?
我一定要好好的抓住友誼的機會!不再讓友誼離我而去!
一定要好好抓住友誼的機會!否則,友誼將會一次次離你而去……
在《論友誼》中,培根說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說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
在《論猜疑》中,培根說道:“當你產生了猜疑時,你最好還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于外。這樣,當這種猜疑有道理時,你已經預先作了準備而不愛其害。當這種猜測疑無道理時,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誤會了好人。可見在人生中猜疑,是人的思想在做亂。
在數十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深刻的,是《論美》篇。這是一篇關于“美”之作,語言簡潔,土獨特,充滿哲理性。“美”本身是個很廣泛的問題,本文著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人生觀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出光輝。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于顏色之美,優雅行為之美又勝于形體之美。”形體是一個人的.整體形象,體形。顏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臉部,是局部的。而行為之美,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態,是后天的,是內在美的折射表現,在三者中最高。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麗,而忽略了內在,他們雖然具有美貌,卻由于缺乏優美的修養而不配得到贊美。所以一個打扮并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因此,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吧。只有這樣,每才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論嫉妒》中,我也領會不少彼此越了解,嫉妒心將占據越高。人可以允許一個陌生人的發跡,卻絕不能容下讓身邊人的種.種上升的趨勢。一個循序漸進地高升的人也不會招來嫉妒。因為這種人的提升被看作是正當的。
嫉妒在人的生涯中是畢竟的道路,同情心總是醫治嫉妒的一味良藥。但有多少人能明白文中的道理呢?
培根隨筆讀書心得 篇6
每當我聽見“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被人們敬仰信奉的話時,就會忍不住的想起培根——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散作家、哲學家。他所著的《培根隨筆》中的每一句話都令我回味,令我思考,令我贊不絕口。培根的全名是弗朗西斯·培根。他是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思想家和科學家,被馬克思稱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他不但在文學、哲學上多有建樹,在自然科學領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培根是一位經歷了諸多磨難的貴族子弟,復雜多變的生活經歷豐富了他的閱歷,隨之而來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論深邃,富含哲理。他的整個世界觀是現世的而不是宗教的(雖然他堅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義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經驗論者而不是詭辯學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現實主義者而不是理論家。
《隨筆集》共五十八篇,內容涉及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語言簡潔,文筆優美,說理透徹,警句迭出,幾百年來深受各國讀者喜愛。培根學識淵博且通曉人情世故,對談及的問題均由發人深省的獨到見解。培根的生平經歷十分坎坷,他有過高人一等的官職,卻也有過被人誣陷、身敗名裂的.苦楚。但他不屈不撓,以堅定的腳步向著真理邁去。他所創作的《培根人生論》、《新工具》以及《培根隨筆》等書,成為的世世代代人們心中永垂不朽的精神食糧。
在《培根隨筆》中,給我印象最深的,要數《論友誼》。在這一篇中,培根說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說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以前,我一直認為,朋友,只是是在我遇到困難時拉我一把的救命稻草。直到讀完這一篇,我才明白了友誼不僅是以獲得利益為出發點,更是在我們傷心或快樂時的一個剪切鍵和復制鍵。
一本好書,不在于它的作者有多高的地位,更不在于它的包裝有多么精美,而在于它的價值。《培根隨筆》就是一本真正的好書,它讓我成長!
培根隨筆讀書心得 篇7
說實話,對培根真的說不上有多少了解,知道有這么個人,有這么本書,但什么由來說不上一二。書拿到手的時候,粗粗的翻了幾頁,以為和羅蘭小語一樣,就是一個人隨感的隨寫。仔細讀了,才發現有所不同,雖然都是就一個話題展開的隨想,但羅蘭小語更多的是在解讀生活,培根隨筆則有了更直觀的哲學內涵,一個像是夜話般的娓娓道來,一個則好像老師授課,一個更多追求的是心境,一個更多想說明的是道理。
有的時候,想讀懂作者的'作品,要首先了解作者的背景,在看了培根隨筆的序和目錄后,我覺的應該先對作者有個深入了解。
弗蘭西斯·培根(1561—1626)是英國哲學家和科學家。培根是一位經歷了諸多磨難的貴族子弟,復雜多變的生活經歷豐富了他的閱歷,隨之而來的,使他的思想成熟,言論深邃,富含哲理。
他竭力倡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論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他推崇科學、發展科學的進步思想和崇尚知識的進步口號,一直推動著社會的進步。這位一生追求真理的思想家,被馬克思稱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他在邏輯學、美學、學方面也提出許多思想。著有《新工具》、《論說隨筆文集》等。后者收入58篇隨筆,從各個角度論述廣泛的人生問題,精妙、有哲理,擁有很多讀者。培根提出了“知識就是力量”的著名論斷,至今影響我們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
在了解了作者以后,我開始隨著隨筆錄入內容的先后進入了培根
培根隨筆讀書心得 篇8
弗蘭西斯·培根是英國哲學家、思想家、作家和科學家。被馬克思稱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在他有生之年撰寫了這部舉世聞名的著作《培根隨筆》。
《培根隨筆》包含了《論美》、《論善與性善》、《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共五十八篇,內容涉及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語言簡潔,文筆優美,說理透徹,警句迭出,幾百年來深受各國讀者喜愛。培根學識淵博且通曉人情世故,對談及的問題均由發人深省的獨到見解。
在《論財富》中培根說道:“千萬別為擺闊炫耀二追求財富,只掙你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施之有樂且遺之有慰的錢財。”使我明白人要有目的的賺錢,決不可盲目。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
在《論友誼》中,培根說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說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培根隨筆》中的`《談讀書》、《論嫉妒》、《論死亡》、《論美》等著名篇章,是培根文學方面的代表作,語言簡潔文筆優美,說理透徹,警句迭出,蘊含著培根的思想精華。
我想,這,就是我喜愛培根,喜愛《培根隨筆》的原因吧!
培根隨筆讀書心得 篇9
這篇文章說得對,用法律管不到的手段進行報復,還情有可原。如果用卑鄙狡猾的手段報復,則——用原文的話說——不得好死。但是在全文中,有這么一句話我認同:如果一個人完全是出于生性兇惡而作惡,那又如何?充其量僅像
荊棘刺玫,除了扎劃鉤擦,別無能耐。我認為這里的生性兇惡有一個標準,如果這個人泯滅人性,何止扎劃鉤擦!恐怕他什么事也做得出來!曾經就有這么一件事:有這么一家人的孩子被無冤無仇的.人綁票了,然后綁匪就跟孩子的父母要錢,孩子的父母也把錢悉數給了他們,按常理,他們該放人了吧?但是他們把孩子給殺了,殺了不說,還給煮了,煮了不說,還給切成了200多塊兒,最后還給扔進下水道里了,感受《培根隨筆》(讀書心得)。這應該算生性兇惡了吧?但他們做的事何止扎劃鉤擦!
培根隨筆讀書心得 篇10
弗朗西斯·培根1561年生于一個官宦之家。翻開他的《培根隨筆》第一印象便是文章短小精煉。
五十八篇隨筆,篇篇語言簡短凝練,最長的文章也只有五千多個字,就像他自己在《談快捷》里說的“冗長而玄妙的講話不利于快捷,就像長袍拖裙不利于賽跑一樣。”而文學巨匠莎士比亞也說過類似的話“簡潔是智慧的靈魂,冗長是乏味的枝葉,膚淺的花飾。”這樣的簡潔在他的文章中便可以看出。短短的五十八篇隨筆,卻包括了為人、處事、治國、藝術、情感、德行。諸多內容,且要每篇都能與人或國家的利害扯上關系。每一篇都如小說一般布局、結構嚴謹,卻又像詩一般圓滑凝練,精短雋永。也難怪大詩人雪萊會稱贊:培根勛爵是一位詩人,他的語言有一種甜美與莊嚴的節奏,這滿足我們的感官。”
他在官場幾經浮塵,歷經大風大浪,飽受世態炎涼,閱歷豐富,思想敏銳,他筆下的文字發人深省,篇篇名言警句層出不窮。“德行猶寶石,鑲嵌在最素凈處最佳。”“成人懼怕死亡恰如兒童怕進黑暗。”“美德如同名貴的香料,焚燒碾碎時最顯芬芳”用短小的句子講清了道理,適當摒棄了空洞,膚淺,聒噪,使句句深刻,深入人心。他并沒有像一般的隨筆一樣,文字悠閑,幽默,閑適,田園清新風撲面而來,而是猶如聆聽一位德高望重,閱歷豐富的長輩的'教誨,這不是普通的隨筆,也不是故意賣弄的文字游戲,而是飽閱人世百態后的的喟嘆,來自長者的警告。有趣的是,他的那一套治國理念有些相似于中國的法家,且大有法家之氣度。
雖然文中不難看出培根明顯的貴族立場,利己之心,熱衷于權力,做官的野心,但是“取之精華,去其糟粕”還是很重要的。
培根隨筆讀書心得 篇11
這篇文章說得對,用法律管不到的手段進行報復,還情有可原。但是在全文中,有這么一句話我不認同:如果一個人完全是出于生性兇惡而作惡,那又如何?
充其量僅像荊棘刺玫,除了扎劃鉤擦,別無能耐。我認為這里的生性兇惡有一個標準,如果這個人泯滅人性,何止扎劃鉤擦!恐怕他什么事也做得出來!曾經就有這么一件事:有這么一家人的'孩子被無冤無仇的人綁票了,然后幫費就跟孩子的父母要錢,孩子的父母也把錢悉數給了他們,按常理,他們該放人了吧?
但是他們把孩子給殺了,殺了不說,還給煮了,煮了不說,還給切成了200多塊兒,最后還給扔進下水道里了。這應該算生性兇惡了吧?但他們做的事何止扎劃鉤擦!
培根隨筆讀書心得 篇12
培根的《論求知》則是單刀直入地以“求知可以作為消遣,可以作為裝飾,也可以增長才干”開頭,進而談及讀書求知的種種用途、由于目的不同而讀書求知的結果不同以及讀的方法種種和種種書籍帶給人們種種效果等等。
培根的《論求知》通篇找不到半點為狹隘的切近的政治功利服務的痕跡。文藝復興時期的一代散文大師培根處在個性解放、個性發展的黃金時代,整個社會洋溢著崇尚自由思想、追求高度個性化文風的氣氛。沖破乃至掃除封建傳統觀念束縛、粉碎無形的思想“框子”,是當時散文創作的主要內容,因此散文的形式也是毫無顧忌、毫無粉飾的,它的自由奔放、活潑新鮮正是人們自由思想的標志。培根在《論求知》中,一開始便把思維的焦點調節到“求知可以作為……”這樣極其樸實的客體上,并且始終暢達輕松地議論著“赤裸裸”的“求知”(它的性質、目的、過程、方式等等)
培根《論求知》的這種強烈的非政治功利性非影射隱喻性和非引絡據典性,就更顯出一種天然、清純和質實,因而就更容易逾越歷史時代和民族的障礙而同更多的讀者馬上產生共鳴。
培根《論求知》的另一個特點正在于完全擺脫“自我”的高度的客觀實在性。盡管就培根個人品質而言,頗有些為世人不稱道的趨炎附勢,為追求個人仕宦之途通達而走過旁門左道的劣跡,但未必“文如其人”。《論求知》以一種超然的態度,平正翔實地闡述著“求知”的來龍去脈、前因后果,沒有個人恩怨摻雜其間,沒有個人行跡出沒其間,沒有偏執的門戶之見操縱其間。培根的其它論著也都有這種“無我”的境界和“忘我”的精神,因而容易引起廣泛的共鳴,具有特別豐富的思維覆蓋層次和很大的思維覆蓋面。具體以《論求知》為例來看,作者從各種方位、各種層面論及求知的作用、方式、過程、結果等等,猶如一位來自上界的全智全能的獨具慧眼的神,不帶任何人間難免存在的個人偏見,向人類詳盡而透徹地闡述“求知”,毫無個人情緒的沖動,毫無“利己”的動機,因而令人信服。
培根《論求知》所展示的高度的通俗流暢性、可讀性和強烈的感性色彩和具象傾向。
“當孤獨寂寞時,閱讀可以消遣。當高談闊論時,知識可供裝飾。當處世行事時,知識能增進才干。”這段話看似簡潔明快的說理,但同時又勾勒出幾種人逼真的形態。
“書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須咀嚼,慢慢品味。”這幾句,看似頗為淺顯的形象比喻,實為高度概標的.深刻哲理。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邏輯修辭使人善辯。總之,‘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這段傳頌了幾百年的格言式的論斷,讀來既無劍拔弩張、提耳面命之感,又無閃爍其詞、牽強附會之嫌。而使人覺得這是一種平易誠摯的忠告,是信手拈來的人生經驗之談,正如黑格爾所說,“培根是根據一種有教養的閱歷,”根據“他對人的研究”在談論“人們所關注的種種對象”。因而“他的著作雖然充滿著最美妙、最聰明的言論,但是要理解其中的智慧,通常只需付出很少的理性努力。因此他的話常常被人拿來當作格言。”(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第四卷,“關于培根”。)
培根隨筆讀書心得 篇13
《培根隨筆》就是一部寫道理的文章集錦,沒有華麗的辭藻和聲情并茂的`人物,只有無限的討論與研究,真是是物必談,無所不談。
這本書作者,自然就是弗蘭西斯—培根英國著名哲學家和文學家。一六零三年被封爵士,一六一三年升為首席檢察官,一六一七年成為掌璽大臣,一六二零年被封為子爵。一六二一年被控受賄,從此下野,脫離官場。一六二六年死于實驗。本書的道理,均是其一生中經歷中總結出來的。
還有其中一些完全是十七世紀的思想,例如:世上的確有人好見異思遷,視固守信仰為枷鎖纏身,故而在思想行為上都追求自由意志。
雖說專講道理,但也不乏有趣的比喻:一位先人曾因詩能滿足想象而稱其為魔鬼的酒漿。而有些話也是經典:所有感情中最令人神魂顛倒這莫過于愛情與嫉妒。
這本書也似乎是借助《圣經》來說明道理。從書中所用的人名、地名、事名,更可以看出他的才識來。我悶在生活之中總會不經意之間說幾句富有哲理的話,只要用心記錄,你也會成為培根。
【培根隨筆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05-09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09-10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04-26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賞析04-25
《培根隨筆》讀書心得02-26
培根隨筆的讀書心得09-07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精選16篇)06-10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精選15篇)06-15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1000字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