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千陽》讀后感(通用23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燦爛千陽》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燦爛千陽》讀后感 篇1
《燦爛千陽》是我最近閱讀過的一本書,由于這本書的作者是阿富汗籍美國人,因此他描寫了在阿富汗發生的故事,以兩個婦女為主角揭示在戰爭和社會矛盾的背景下,阿富汗人民生活的艱難,而當全球絕大多數人都生活在安定和諧的國度里時,誰又會在意阿富汗人民的生活?作為一個有愛國主義情懷的作家,胡賽尼為了展示了阿富汗的社會面貌和國家現狀,引起了我深深的思索!
兩個少女的童年經歷了戰爭的陰影,因此也沒有機會去上學,即便她們都非常渴望獲得知識,但這對她們來說實在太奢侈了。在15歲那年,母親的自殺可謂雪上加霜,讓少女瑪麗雅姆不得不選擇嫁人求得生計,而另一個萊拉也因為戰爭失去了家人和戀人,被迫嫁人。
兩個少女屬于不同時代的人,但她們都經歷了戰亂帶來的苦難,家庭面臨著生計問題,到處都遭受著壓迫,她們的悲痛經歷讓全世界的讀者感受到了和平的可貴。讀后感。而讓她們得以生存下來的力量就是忍耐,國家因為強國的武裝力量打擊而妥協和忍耐,人民為了茍延殘喘的.生存而忍耐。
這本書一經上市就得到了廣大讀者的贊賞和喜愛,看似僅僅描寫了兩個少女的童年記憶,但實際上是通過她們來回憶兩個時代的阿富汗社會面貌,國家個人民遭受的創傷,老百姓為了生計苦苦的煎熬,這些慘痛的回憶更加讓我們珍惜和平,為了正義而站出來,變得更加勇敢。
燦爛千陽不僅僅是對阿富汗人民遭受的一切感到同情和憐憫,更是引起我們對“珍愛和平”四個字的思考!
《燦爛千陽》讀后感 篇2
“哈拉米”的身份讓她從小在泥屋里過著與世隔絕、單純一無所知,對母親娜娜的指責與抱怨產生懷疑,而無比期待一周一次來探望她的父愛…
離開家去找父親真正的家,感受到大家庭的虛偽和拒絕,又回到泥屋,但是母親自縊身亡…
又回到那個虛偽的大家庭…母親去世的自責還沒有消退…一門荒唐的親事上門,與其說征得愿意不如說逼迫她接受,最重要的是,父親當時未曾考慮考慮過她的感受和未來…
新家的陌生與丈夫對她剛開始時的假面客氣,因為她還有用…多次流產后(7次?)他對她的憎惡與家暴的`真面目顯露無疑!任何事情她都是出氣筒,無論做的對與否,包括后面萊拉剛開始犯錯都是由她承擔…一切都是默默忍受,或者說談不上忍受,剛開始的她沒有反抗意思…直到萊拉的女兒讓她感受到了濃濃的愛意,心中有了要守護的東西和萊拉和解共同扶持與默默反抗…
到后面拉希德家暴到極點想要掐死萊拉時,幾十年來不知反抗的她打死了拉希德…并主動承擔罪名,讓萊拉帶著倆孩子與塔里克遠走高飛………
瑪利雅姆與萊拉兩位同位舊時代風俗禮節所約束并且受著拉希德殘忍家暴!和阿富汗戰爭時期的女性在后期共同扶持共同反抗相互信任的友情讓人敬佩。當每次讀到一個情節的時候,頭腦中浮現出很多畫面…真實感受到了處于戰爭中苦難民眾…
《燦爛千陽》讀后感 篇3
我依然選擇“救贖”。也確實不輸《追風箏的人》。
第一層救贖:殺死拉希德。這是瑪麗雅姆用生的希望救贖了萊拉,用死的無懼救贖了自己。她讓萊拉逃生,自己承受所有后果。擺脫了暴君式的丈夫拉希德,瑪麗雅姆相信萊拉在未來會過上更好的日子;她也感謝萊拉以及萊拉的兩個孩子,給予她幸福與溫暖,感覺到自己的存在還對別人有著意義。
第二層救贖:扎里勒的'遺信。這是父親扎里勒對私生女瑪麗雅姆童年的懺悔與救贖,他曾經拋棄了她,這也是他乞求女兒的原諒與救贖。在戰亂中,他失去妻子兒女、財富被掠奪、身體被病痛折磨,最終幡然悔悟。他用自己最后的綿薄之力,給女兒留下信、錢、錄影帶,祈求贖罪。可惜最終也沒有等來瑪麗雅姆,稍許欣慰的是瑪麗雅姆后來理解了父親1987年的造訪。
第三層救贖:重返阿富汗。這是萊拉攜家人放棄在巴基斯坦的美好生活,重回阿富汗對國家的不棄與救贖。
1)她回到瑪麗雅姆的故鄉,通過哈姆薩拿到瑪麗雅姆父親的遺物,讓瑪麗雅姆的故事畫下完美結局。
2)她重建恤孤院成為老師,見證這個城市的復蘇,成為父親當年口中的“等到這場戰爭結束了,阿富汗將會需要你”。
3)她再次懷孕,期待新的生命。這是瑪麗雅姆的重生,是逝去故人的寄托,是這個國家生生不息的希望。
最后,張昕宇大哥說過:
我們不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時代,只是很幸運地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
《燦爛千陽》讀后感 篇4
去年在家讀完了《追風箏的人》,現在讀完了《燦爛千陽》,感覺兩個故事都令人震撼,讓人深思。我想,沒有什么能比戰爭更加給人帶來深重的災難。戰爭的勝利遠遠比不上一個失去孩子的母親的悲痛。或許我們會在各種電影的感染下,對英雄充滿敬佩和向往,但是,真正面臨和經歷過戰爭的人相比,電影描述的任不夠真實。戰爭所帶來的創傷又是何等的深重啊。沒有食物,疾病蔓延,殘疾,死亡,冷酷,兇暴,陰險……隨戰爭一起滋長。能避免戰亂,實屬不容易。人的貪婪和野心無時無刻不不助燃著戰火。戰爭中受苦的人,他們能活下來,是萬分艱難的。和平只有經歷戰爭的人再懂得其珍貴。
在讀《燦爛千陽》過程中,深刻地意識到人性在災難面前則會盡顯,求生的本能會使人們干出瘋狂的事來。世界越來越動蕩,大國強國的人民的美好的物質與精神生活是建立在他國人民的生命上。放眼望去,由戰爭,可以進一步深挖人性,看到的是血腥的自然法則和人性道德的共存。弱肉強食的同時又存在幫助弱者的力量。沒有這力量,人類與野獸的距離也就不明顯了。這力量的根源,是一種愛,我們可以謂之“博愛”。
我們可以自己問問自己,是否具有博愛之心。看完這兩本書,我先想到戰爭,隨后又考慮到戰爭所帶來的災難,從災難中,又思考人的本性,作者也將人的本性在兩本書中一一展現。思考人性,又進一步想到了人類的前進道路。由此,想到的是如何拯救人類自我毀滅的方法,因為,不論多么文明的國家,都會有從盛轉衰。人類的盛衰在于自己的認識。這是取決于人類整體而不是少數智慧者。因此,我很想知道人類本身與戰爭的關系,以及人類自身與自己今后所面對的毀滅之間的關系。人類自身具有毀滅自我的性質,就是說,人類的毀滅很大程度上與自己的作為關系密切。但是,人類仍然具有其它生物所沒有的特性,人類能反省,會改正,能學習,能吸取教訓,能有智慧的思考。我相信,人的好品質與惡性是有一樣強大的力量,能讓人存活下去。因為人類仍然有好的本性,能讓其獲得不可小視的力量,從而生存下去。或許,人類會毀滅,但不會消失。人的惡劣行徑的確與日俱增,人人都是有自私的一面,使得人與人之間,存在矛盾。我想,要思考出這些東西的根本需要花很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見解。
我是很愿意去思考,想弄明白宇宙,人,生物,以及世間的種種奧妙。我知道,自己才疏學淺,這的確是事實,但我覺得,努力去試試,肯定會有點進展的。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去思考一些難以解答的問題,或許能改變人的思想,起到好的引導,這也是有可能的。書籍還是很好的,這個時代,書籍所起的作用,沒有減少,而且,也有越來越多的其他形式的事物出現,讓人們的認知和理解有了增強和提高。我們需要思想火花的碰撞。越多的交流,就會有越來越多的進步,可以改善人的思想,得到更多的智慧結晶。批評和包容,使我們更應該學習的品質。而現在,批評似乎多于包容,這需要平衡。和諧,是共存知道,但絕不是解決人類自身問題的良方,和諧能解決生物與生物之間的問題,緩和人與人的矛盾,但不能真正完成指引的使命,但我們的確需要先做到和諧,這是必須做的。
《燦爛千陽》讀后感 篇5
自《追風箏的人》之后,一直沒有勇氣再讀胡賽尼的作品,太殘酷太絕望太虐心。果不其然,《燦爛千陽》,苦痛與折磨繼續延綿不絕,讓我數度哽咽。
阿富汗幾十年的揪心歷史里,國家命運關乎個人生存,戰爭、饑餓、生離、死別、私生女、虐待、家暴、冷漠、謊言、男權相互交織,政權的更迭讓悲劇無限循環,暴力就象一個無底洞,根本無法想象那里的家庭、孩子、婦女他們究竟在經歷什么,而古老的'阿富汗早已在無數新聞里幻化成一個有關恐怖主義和戰爭的符號,讓每一個人的故事都充滿了迷惘、失去和不可想象的悲哀,這是一個不可寬恕的時代,卻有不可能的友誼和不可毀滅的愛,那里生活著有心跳、有思想、有感情的真實的人!她們渴望的真情和追求的自由同樣如此真實,她們迸發的最后的光芒一如燦爛千陽,令人無法直視。
胡賽尼的敘事手法更加精妙了,語言也更加純熟優美了。而對書里涉及到的政治歷史事件,不是很了解,影響了讀書的酣暢,得補補了。繼續讀他的《群山回唱》,繼續感受這片土地里的動人心魄的故事。[難過]
[擁抱]愿世界沒有戰爭,只有和平,只有平等,當然,還有那美麗的姑娘[擁抱][擁抱]
《燦爛千陽》讀后感 篇6
“人們數不清她的屋頂上有多少輪皎潔的月亮,也數不清她的墻壁之后那一千個燦爛的太陽”這是詩人賽依伯的詩作《喀布爾》里贊美阿富汗喀布爾這座城市的詩句,從詩句中也能想象出未遭戰火蹂躪的阿富汗有多美!書名《燦爛千陽》取自其中。
《燦爛千陽》猶如一部阿富汗民族的血淚史,胡賽尼將阿富汗這個動蕩不安的國家,最黑暗血腥的幾十年,毫無保留地抖露出來,暴露在陽光下。它讓全世界了解了阿富汗,了解了一個積貧孱弱的民族數十年的紛繁動亂與內憂外患;無數平民百姓在歷史大河里載沉載浮、無力掙扎;以及阿富汗女性如何在最不利的條件下,隱忍著傷痛與傳統家庭倫理奮勇對抗。
兩個普通的阿富汗女性,呈現給我們整個阿富汗女性的悲劇以及阿富汗國家動蕩不安,民不聊生的境況。
瑪利亞姆出生在一個被父親拋棄了的單親家庭,童年時代活在母親永無止境的仇恨中,同時也讓她一直都幻想著渴望著父愛,沒有人教給瑪麗雅姆反抗和自由,在被迫嫁給拉希德以后,瑪麗雅姆默默地忍受著家暴、羞辱、奴役。
丈夫拉希德形象威嚴,觀念保守,信奉男權至上,并把女性當成生育和做家務的工具。他要求女性為他洗衣做飯、生養男孩;要求凡事服從丈夫,對妻子稍有不滿,就拳打腳踢,甚至棍棒相加;他限制女性自由,強迫女性戴面紗穿黑袍,禁止她們在沒有自己陪同下出門。她一生戰戰兢兢地服侍著丈夫,但這一切都沒有換來丈夫的半點尊重,面對丈夫的屈辱,她不是沒有不滿,只是她并不知道如何反抗。
甚至在試圖從拉希德的魔爪里救下萊拉的時候,瑪麗雅姆也懷著也許拉希德會醒悟的希望,但是當她從拉希德的眼神里只看到了窮兇極惡的魔鬼臉龐而沒有看到一絲悔改時,她意識到了自己別無他路可走。忍耐不會讓惡魔醒悟,忍耐只會姑息甚至造就惡魔,瑪麗雅姆已經忍耐地夠久了。
對于她這樣隱忍了一輩子的人,她的反抗是殺死了這個她順從了一輩子但卻都不為所動的丈夫。判決那天,瑪利亞姆只要想到,萊拉從此將會和她的兩個孩子重新過上幸福的生活,她便覺得這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當她堅定默然地走向死神的那一刻,她才覺得自己是真正地活著。帶著這個世界的偏見,她再也可以不用畏懼了。
在這場暴力家庭下和瑪利亞姆相依為命的萊拉,出身于阿富汗中產家庭,從小受到良好教育,有一個青梅竹馬的戀人,除卻戰爭,童年度過的算是比較快樂。
但戰爭改變了這一切,她的兩個哥哥在武裝沖突中喪生,她和父母在搬家過程中遭遇流彈,父母雙亡,她本人則被瑪利亞姆及其修鞋匠丈夫收留。當她知道自己懷孕的時候,為了她和塔里克的孩子,她選擇忍受屈辱和痛苦。就這樣以一種強悍的神經來支撐她在拉希德眼皮子底下不動聲色地瞞天過海。
不像瑪利亞姆的隱忍,萊拉在受到屈辱時會反抗,即便這么做會遭受到拉希德的暴打;她會偷偷集資,策劃一場不為人知的逃離計劃;會在戰后選擇回到那個可怕的地方,為了參與故鄉重建。
就像萊拉的爸爸小時候對萊拉的教導一樣:我知道你還小,但我希望你現在就明白并且記住這個道理。婚姻可以等待,教育卻不行。你是一個非常、非常聰明的女孩,真的是。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都可以如愿以償,萊拉。這一點我很清楚。我還知道等到這場戰爭結束了,阿富汗將會像需要它的.男人一樣需要你,甚至比需要它的男人更加需要你。因為,如果一個社會的女人沒有受過教育,那么這個社會就沒有進步的可能,萊拉,沒有可能。
面對嚴酷的社會環境,她們的微弱的個人意志無法和殘酷的時代抗衡。無止境的忍耐,是無數個瑪麗雅姆們和無數個萊拉被教育著用于自保的方式,她們被馴服或被強迫著一而再而三地低頭。可是她們并沒有因此就一味的臣服,做一個沉默的弱者,而是以或許溫和或許強烈的姿態進行著抗爭。
文章最后寫道,每個阿富汗人的故事都充滿了死亡、失去和無法想像的悲哀,這讓她吃驚不已。然而,她也看到,人們找到了一種茍且偷生、繼續生活的辦法。
就像,人們數不清她的屋頂上有多少輪皎潔的月亮,也數不清她的墻壁之后那一千個燦爛的太陽。
愿世界和平!
《燦爛千陽》讀后感 篇7
如果說看中國的文學作品能讓我更加的了解歷史,了解我們的中國,那么《燦爛千陽》則把我帶進了另外一個世界,這個世界中,有我們從來沒有看到過的一面,這一面,盡管很陰暗,很殘酷,但能讓我的世界觀更加的健全,而不是狹隘的。
故事的主人公瑪利雅姆是一個阿富汗的女子,在阿富汗中,女人的地位有點像中國古代的女性的地位,男人是一家之主,掌控了全家的權力。更加令我感到驚訝的就是阿富汗的女人不能單獨的外出,得有丈夫的陪同才能出遠門,這在我們看來是多么的不可思議,但這就是她們的生活狀態。在飽受家庭暴力中,她們沒有人可以投訴,她們唯一能做的只是選擇默默的忍受,她們的痛,我不能真正的體會到,但是,我能感受到她們的痛苦。她們為了自己的家庭貢獻了自己的青春和時間,換來的只是丈夫時不時的打罵。作者展示給我的是人性的光輝,人們心底埋葬的關于希望的種子,無論在怎樣艱難的處境,這粒種子永遠不會死去,終有一天,希望會萌生出嫩綠的芽,救贖每一個虔誠的人。兩位阿富出身汗完全不同但又普普通通的女性各自帶著不屬于同時代的悲慘回憶,共同經受著戰亂、貧困、與家庭暴力的摧殘,心底潛藏著的悲苦與忍耐相互交織,讓她們曾經水火不容,又讓她們締結情誼,如母女般相濡以沫。在不可寬恕的年代,有著無法抹去的記憶,最終,自由與幸福抵達了穿越了戰亂的萊拉,用瑪利亞姆的生命。這是20世界70年代到21世紀初的阿富汗,這使我十分震驚,我意外于此般生活竟然在這么近的年代發生,這并不是過去,或者這還是未痊愈的傷疤。
曾經的中國婦女們曾經也經受過這種痛苦,但是在我們國家的不斷進步中,她們的地位得到了提高,現在可以說已經撐起半邊天了,的確,人人生來平等,沒有誰比誰更加高貴,男女都一樣。眾所周知,阿富汗是全世界比較亂的國家,戰爭不斷,民不聊生,所有的這些不公的社會制度,都是因為沒有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沒有穩定的社會環境,何來發展?何來改革?人民只有的是仇恨,不滿與痛苦。表面上是中亞國家領導人的問題,屬于內部問題,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所有的`一切都與我們這些所謂的發達國家分不開。像美國等發達國家,看一個國家,不是想著如何幫它一把,而是想著如何從中撈到好處,真的只是只有永恒的利益,沒有永恒的朋友嗎?其實,我們不僅僅可以這樣的,我們也可以互利共贏。
當世界某個地方的人民出于水深火熱之中時,我們活在如此美好的環境之中,我們不應該整天還在埋怨這個世界的不公,我們命運的艱苦,其實,每個人的人生都不易,我們看到的永遠只是他們面前的光環,他們背后的汗水與淚水我們不得而知,所以,人人都需要給這個世界一點點的愛,我們的世界將會更加的美好!
《燦爛千陽》讀后感 篇8
兩派敵對政治勢力互相向對方統治下的地區發射火箭彈。每一發炮彈爆炸,都有若干個被炸飛的老百姓軀體,造成新的殘垣斷壁……
戰亂導致極端貧困,大人孩子面臨瀕于死亡的境地……
前蘇聯的悍然入侵制造了國家動亂的源頭……
美國大兵對“9。11”的報復造成新的百姓傷亡和社會動亂……
多災多難、苦難深重的現實毀掉了無數個在生存線上掙扎的家庭,其中受害最深的是被野蠻傳統束縛的女性……
這些場景是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新作《燦爛千陽》給世人描繪的情景。
地處中亞,溝通東西方,連接中亞、西亞和南亞的阿富汗,因為從16世紀至今長期遭受英國、俄國、前蘇聯、美國的反復蹂躪,一直被全世界所矚目。大家都知道這個處于大國政治旋渦之中無法自己的國家,也會從媒體上各種各樣的新聞中斷斷續續地知道一些他們國內發生的大事。但這個國家的老百姓是怎樣生活的`,承受著什么樣的苦難,卻是一片空白,無從得知。
《燦爛千陽》以一個一夫兩妻家庭的悲劇故事,對以上內容全方位進行了展示。第一次使世界上知道了在數次動亂和戰爭中,阿富汗普通百姓的悲慘境遇。所描述的一切,令人揪心、令人悲催、令人發指。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一切竟然就發生在當下,發生在中國的近鄰,而不是追憶一個久遠的故事……
戰爭與和平,這個困擾古今中外無數人的話題,隨著二戰和冷戰的結束,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淡忘了。人們享受著和平時光,關注著小家庭生活和小環境圈子。尤其是中國,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幸福指數的增加。戰爭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了。
但樹欲靜而風不止。人類社會發展史,可以說就是一部戰爭史。縱觀古今中外,戰爭年代遠多于和平時期。一個戰爭結束了,很快就開始孕育著下一場戰爭。因為國家利益、因為經濟糾紛、因為強權政治、因為對政府的不滿……
而長期處于和平年代的人們,總是會忘了戰爭的殘酷性,忘了戰爭對國家、對百姓、對社會的摧殘。為了一件自己感覺氣不過的國際糾紛、為了自身利益的遭受損害,一些人會瘋狂地高喊“太氣人了,應該打一仗”。
輕言戰爭的結果,是戰爭機器一旦啟動,就會猶如一匹脫韁的野馬,完全不由人們控制,誰也無法左右。無論是小范圍的局部戰爭,還是多國混戰,最終倒霉的總是手無寸鐵的百姓。這一切不是妄言,《燦爛千陽》中描述的場景就發生在昨天。而中東地區頻繁的炮火乃至歐洲一些地方時而發生的造成尸橫遍野的轟然爆炸聲,還猶在耳邊。
讓我們珍惜和平,遠離戰爭吧!
《燦爛千陽》讀后感 篇9
這兩天讀了一本書。
算上這一本,作者寫的書一共讀了兩本。《追風箏的人》好像是初中讀的,具體時間已經忘了。這一本《燦爛千陽》是今天下午看完的。
小說有兩個女主人公:瑪麗雅姆、萊拉。
兩個人有著不同的成長經歷,最后兩人的命運卻相互交織,緊密相連。小說描寫了阿富汗地區將近半個世紀的事。
瑪麗雅姆算得上是一個私生女,從出生開始就和母親娜娜住在一個泥屋里。只有每逢星期四才有機會見到外面的世界,不過不是看的,而是她的父親描述的。在母親上吊死去之前、被父親嫁給老男人之前,她對父親一直是美好的。
在嫁人之后,經歷了懷孕流產,隨后開始了被家暴多年的人生。因為戰亂頻發,萊拉的家人都沒了,她誤認為塔吉克死去,嫁給了拉希德。瑪麗雅姆卻是極為厭惡的。
直到萊拉的女兒出生,二人才冰釋前嫌。隨后萊拉的兒子出生,兒子逐漸長大。從萊嫁人后的第十年,遇見了塔吉克。青梅竹馬的'感情是說忘卻忘不掉的,但被拉希德發現了,他想殺了萊拉。一番搏斗后,拉希德被瑪麗雅姆用鐵鍬殺死。
瑪麗雅姆為了讓萊拉活著,進了監獄,也執行了死刑。萊拉和塔吉克回到了家鄉。
看到瑪麗雅姆毫無反抗的嫁人,我是恨其不爭的。但繼續讀下去,發現在那個時代,如果逃婚的話,能活下去嗎?兩個主人公都經歷了長達多年的妥協,最后卻為了彼此選擇了抗爭。她們的人生看起來是沒有光彩的,誰也不能保證光會不會照進來。
《燦爛千陽》讀后感 篇10
上星期讀完了胡塞尼三部曲里面的最后一部《燦爛千陽》,這本書有人評價說是女版的追風箏的人,我認為不盡然,整本書描寫了三個女人的故事,背景很顯然也是以阿富汗的戰爭為主,但沒有像《追風箏的人》那樣描寫了種族凈化和歧視,倒是點出了私生子身份和女人的地位,先從瑪麗雅姆說起,作為一個私生女,和哈桑的身份是很相似的,主人和仆人的私生子,一輩子得不到承認,一輩子受人歧視,一輩子的哈拉米!瑪麗雅姆的父親虛偽的愛,無情的拒絕和被迫嫁給四十多歲的拉希德,她認為是因為對父愛的渴望和追求,害死人母親娜娜,一個同樣悲哀的女子。
已嫁從夫,但是拉希德并不會因為瑪麗雅姆的順從而善待,畢竟在拉希德看來女人只是生孩子的工具,在反復的流產以后,瑪麗雅姆已經成了一個可有可無沒有人格的奴隸還是拉希德的施暴對象,飽受煎熬,瑪麗雅姆已經變得無欲無求,不害怕失去不渴望得到,活著只是意味著呼吸,好像她的生命就這樣終結了,但是萊拉的出現重新照亮了她的生命,萊拉作為一個在戰爭中失去家人的孤兒,十四歲的她被拉希德救出,同時也被拉希德這個禽獸不如的人看上,上演了一出塔里克被炸死的悲劇徹底讓萊拉絕望崩潰,作為萊拉的對于家庭的侵犯,瑪麗雅姆顯然是不歡迎的',出于本能出于自衛。但在拉希德的武力和折磨上緊緊的抱在了一起,并相互取暖,在最后設計了出逃,在被欺騙抓回來后飽受摧殘和逼迫,還有塔里克的重新出現,讓拉希德勃然大怒像萊拉大打出手,瑪麗雅姆為了保護萊拉出手打死了丈夫拉希德,并為此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兩個女人悲壯而又凄慘的一生。阿茲莎看似沒有很大的波折和故事,但是阿茲莎國藥的成熟和奇怪的行為卻讓我為之擔心,故事的結尾全是一個很好的結局,阿茲莎在那種家庭和社會中成長,心理會變成怎樣的,我一直在想,長大后的阿茲莎會成怎么樣的?她會不會經常在夢中驚醒會不會半夜失聲痛哭?
阿富汗的戰爭結束了,一切都在重建中,學校草坪花園等等,另外還有每個人心靈的重建……
《燦爛千陽》讀后感 篇11
那天傍晚的夕陽很美,赫拉特的風拂過了市區,搖曳到了古爾德曼這個小村莊。我沿著一條漫長而崎嶇的山路,找到了一片樹林掩映中的空地,那里有一座陳年舊屋,雖然看似牢固了不少,卻也難掩它曾破敗的模樣。房子外圍圍出了簡易的籬笆,以及一道簡易的門,并沒有上鎖,于是我走進了這個“院子”。門里走出了一個阿富汗婦女,沒有穿著布卡,只是簡單地系了一條圍巾,兩邊飄揚的頭發灰白,但絲毫沒有擾亂她眼中的堅定與熱情。她用赫拉特口音邀我坐下,萊拉拿來了一套餐具,很精美的中國式。“中國人寧可餓三天肚子也不能一天不喝茶,對嗎?”她微微一抿,“你想聽聽嗎,我的故事?”我端起了一杯茶。
人們數不清她的屋頂上有多少輪皎潔的明月!
人們也數不清她的墻壁之后那一千個燦爛的太陽!
我出生在喀布爾,這兩句詩是我爸爸交給我的,來自米爾扎。他曾經是位教師,阿富汗的政府禁止婦女接受教育,禁止看電視,強制婦女穿布卡,從頭包到腳的。但他常和我說,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都可以如愿以償,萊拉。在炮火和槍聲中,他教會了我讀書寫字,他教我如何計算體積,解二元一次方程,是他讓我知道在美國加利福尼亞有個靠海的城市……直到他被炸死的那天。
塔里克是和我一起長大的,他是我這一生第一個愛過的人,也是唯一一個。和他的分離重逢,才讓我明白。
《燦爛千陽》讀后感 篇12
“人們數不清她的屋頂上有多少輪皎潔的明月;也數不清她的墻壁之后那一千個燦爛的太陽”
這句堪稱本書靈魂所在的詩句,在我看來,明月是歷史和文化,太陽是女性的美德,主人公的國家女子苦難中隱忍而不改善良的本性,追求自由平等的勇敢和不忘初心的付出,就像瑪麗雅姆和萊拉。以往的認知里,全身上下從頭到腳只看得到眼睛的穆斯林女子總讓我感覺神秘而有些微的畏懼,是瑪麗雅姆和萊拉讓我看見了,她們其實也是我們童年的玩伴,鄰居家的姐姐,舅舅新娶的妻子,有兩個孩子的女同事,電梯里遇見的送孫子上幼兒園的奶奶……不同的是,在我們國家,一千個燦爛的`太陽是掛在天上的,而在主人公的國家,它們被隱藏在墻壁之后。
我們永遠不會支持戰爭、歌頌戰爭,但是如果落后、腐朽的思想已經給人們帶來太多痛苦,如果它已經讓一個國家由內而外的潰爛,被欺辱而毫無還手之力,如果戰爭已經無可避免,那么,就面對它,讓這戰火燒起來,燒掉的不只是房子,還有不公、婦女的屈辱和眼淚、種族歧視、盲目自大……然后讓所有人懂得,唯有自強才能抵御外辱,唯有尊重每一個個體人格的平等,才能團結,唯有團結才能撐起一個國家的脊梁,而唯有愛和善良能讓人找到內心的平靜和幸福。
《燦爛千陽》讀后感 篇13
2003年,阿富汗裔美國醫生卡勒德·胡塞尼重返喀布爾,他看到穿著傳統蒙面服裝的女性三三兩兩走在街頭,后面尾隨著她們衣著破爛的孩子,乞求著路人施舍零錢。那一刻,胡塞尼對阿富汗戰亂而飽受苦難的阿富汗女性及阿富汗民族充滿悲憫之心,于是,他拿起手中的筆,以史詩般的格局架構,寫就了小說《燦爛千陽》。
書中以阿富汗三十年滄桑變遷為背景,講述了一部關于家庭、友誼、信念的動人故事,成功地把我們帶進了那個殘酷、絕望、苦難和貧困的世界,同時又以希望、救贖和愛來撫平痛苦。
私生女瑪麗雅姆的童年在十五歲生日時一去不復返:母親自殺,定期探訪的父親扎里勒也仿佛陌路。她成為了喀布爾中年鞋匠拉希德的妻子,生活在動蕩年代的家庭暴力陰影下。十八年后,戰亂仍未平息。個性張揚的少女萊拉與男友塔里克私定終身。由于戰爭,萊拉失去親人與戀人,也被迫嫁給拉希德。
兩名阿富汗女性各自帶著屬于不同時代的悲慘回憶,共同經受著戰亂、貧困與家庭暴力的重壓,心底潛藏著悲苦與忍耐相互交織,讓她們曾經水火不溶,又讓她們締結情誼,如母女般相濡以沫。
隨著戰事的激烈,拉希德的鞋店被焚燒,家境愈發困難。這時,塔里克突然出現在萊拉的視野中。原來,拉希德當年為了能得到萊拉,使用了陰謀。多年的騙局被揭穿了,瑪麗雅姆打死了威脅萊拉和孩子們的拉希德,讓他們遠走高飛。瑪麗雅姆被判死刑。
多年以后,阿富汗戰事平息。萊拉和塔里克回到故土,見到了瑪麗雅姆的父親扎里勒的懺悔信和留給瑪麗雅姆的遺產。而這一切,都太晚了。
阿富汗的興衰對于略知國際新聞的人們來說并不陌生。但是通過小說的渲染,這一切以全新的方式震撼著我們。它迫使我們思考:如果注定要面對慘淡的人生,我們將何去何從?
多數時候,我們生活在外部世界上,忙于鎖碎的日常生活,忙于工作、交際和娛樂,難得有時間想一想自己。可是,當我們遭到突如其來的災難時,我們忙碌的身體一下子停了下來,災難打斷我們所有習慣的生活,同時也提供了一個機會,迫使我們與外界事物拉開了一個距離,回到了自己。這時,我們就會對人生獲得一種新的眼光。一個歷盡坎坷而仍然熱愛人生的人,他心中一定藏著許多從痛苦中提煉的珍寶。
瑪麗雅姆和萊拉這兩位阿富汗婦女生活在頻繁戰火、夫權暴力、饑寒交迫等等之中,她們的.悲傷逆流成河。的確,人生的苦難太多,既然活著,就得朝前走。經歷過巨大苦難的人有權利證明,創造幸福和承受苦難屬于同一種能力,只要咬牙忍受,世上并無不可忍受的苦難。兩位女性沒有被苦難壓倒,這不是恥辱,而是光榮。她們從來沒有放棄對光明的向住,她們的希望“燦爛千陽”——讓風輕輕地吹,讓花兒靜靜地開,讓月亮在天空一次次起舞,讓燦爛的太陽在大地上熊熊燃燒。
“將會像對待傳家寶一樣珍重這些苦難,將會從中獲得他們的尊嚴。”瑪麗雅姆和萊拉以尊嚴的方式承受苦難,要在無情宇宙的小小角落里奏響生命的凱歌。弗蘭克說得好:以尊嚴的方式承受苦難,這是一次實實在在的內在成就,因為它證明了人在任何時候都擁有不可剝奪的精神自由。瑪麗雅姆和萊拉是自由的、高貴的、光榮的,也是我們心中的日月,激勵著我們在現實的困境中自強不息,引導著我們排除萬難,前進,前進,前進。
《燦爛千陽》讀后感 篇14
《燦爛千陽》的閱讀純屬偶然,第一本卡勒德·胡賽尼的書是《追風箏的人》,在地鐵報上斷斷續續的讀了后買來讀的,讀完后也向朋友力薦,覺得這本書真正寫的是好,感動,從頭到尾的感動。看完后,也私下很有負罪感的感到幸福,因為自我生活在和平盛世因為自我自小被家人的愛環繞。當看到《燦爛千陽》的作者與《追風箏的`人》同為一人的時候,當時的第一反應是,這本書我不要看,我怕我背負不起書中沉重的感覺。
前些日子在當當買了一堆書,書送到家里,才突然憶起,這本書,是說不要看的。但既然買了,總沒有不看的道理,況且作者以前的作品也是我極盡溢美之辭贊揚的。這本書看完的感覺,一是震撼二是心酸,書中以一個不幸女人的一生為線索(此刻覺得,這個國度的女人,大概離幸福的距離比任何地方的都要遠點)從她的視角寫出國家的動蕩對國民的影響。這話太籠統,可總結來,就是這感覺。里面有很多家暴的情節,并沒有描述到多么詳細,但聊聊數語卻帶給人無數的想象空間,看的我每每忍不住自心底寒戰起來。也對瑪麗雅姆生出敬佩,這樣的環境下,她依然肯用她的愛心溫暖另個與她同樣不幸的人。書中有個細節描述到萊拉的父親帶他們兄妹去卡米揚大佛游玩,寫到周圍景觀的閑散適宜,農人在田間勞作,農作物在微風中俯仰。我的思緒也仿佛被帶到那個孕育溫馨、神秘與期盼的下午,數章后一筆帶過大佛被毀,伴隨同時的還有戀人的失散和親人的過世,雖然沒有過多的描述,卻有種心酸的感覺讓我無法繼續讀下去。卡米揚大佛的被毀以前在新聞里看到過,只有看到書里帶過,才真正相信,它真的被毀了,一向都不相信,這樣一件民族瑰寶,怎樣就會被毀了,怎樣會下得了手。結尾有點點大團圓性的,萊拉和她的愛人踏上了回鄉的路程,尋找身心的最終歸宿。這個,我有點點懷疑,當一個人,做為人的基本權利被徹底否決,徹底踐踏后,他仍然會將否決與踐踏他的地方作為歸宿么?當然,生活在幸福中的我們是無法體會他們的悲涼與無奈的。
阿富汗,一個多么遙遠而讓人費解的地方。
《燦爛千陽》讀后感 篇15
合上這本書,心情十分沉重。《燦爛千陽》給我們呈現了一幅泯滅人性的畫卷。
在那不可饒恕的年代,人類的靈魂正在受到無情的鞭撻;在那戰火紛飛的地方,平平淡淡也成為了一種奢侈;在那陰霾籠罩的土地上,無數的吶喊被湮沒在歷史的洪流中。
本書的主人公成為了阿富汗人民的縮影,從她們的身上我們感受到了對生活的絕望以及在大環境下的麻木。退無可退的她們在尋求不到任何幫助的時候,她們選擇的欣然接受。瑪利亞姆從小就背負著私生女的罵名,所以她選擇向生活低下了頭。其實在她很小的時候,小得還無法理解“哈拉米”的時候,她也曾經有過理想,有過追求,有過對美好生活的期望。但由于生活環境的扭曲,導致她的一生成為了一個悲劇:從小被爸爸拋棄,媽媽因抵擋不了壓力而選擇自殺,自己又被爸爸的女人安排嫁給一個中年男人。對于這一切,她的抵抗都發生在她的想象中。當她回到生活時,現實還是現實,不會有任何改變。瑪利亞姆為了救萊拉、塔里克以及她們的孩子而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就在瑪利亞姆人生即將走向終點的時候,她心中雖燃起了許多希望,但閉上雙眼,她感到從未有過的平靜。她從出生,沒人認同她。但在她死之前,她是帶著滿滿的愛與認同而離開。她覺得這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刻!面對法官的判決——死刑,她也欣然接受,甚至她在臨死前認同了自己存在的不合法性,認為判決死刑是一種合法的結局。瑪利亞姆的一生都在服從他人的命令,直到臨死的時候她也服從了她一生中的最后一個命令:把頭低下。
本書的另一位主人公萊拉在戰火中失去了雙親,并與自己親梅竹馬的愛人——塔里克失去了聯系。在不懷好意的希拉德的精心設計下萊拉相信了塔里克已經死于戰火。當時精疲力盡的她又發現自己懷了塔里克的孩子,萬般無奈之下萊拉選擇嫁給了將近50歲的希拉德,與瑪利亞姆共事一夫。兩位主人公從最初的敵對到相互了解,又到成為知心的朋友。由于彼此的遭遇都十分可憐,無形之中她們走到了一起,成為了心心相惜的忘年交。兩人在希拉德的家庭暴力之下相互扶持,最終瑪利亞姆為了救在希拉德拳頭之下的萊拉而下定決心做出了自己一生中的唯一一次的反抗——殺死了希拉德。在瑪利亞姆的幫助下,萊拉找到了自己一直向往的生活。但最終她沒有甘于平淡的生活而選擇回到首都喀布爾,為自己故鄉的'重建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帶著滿滿的希望而非滿身的仇怨繼續活下去。這是愛她的親人與她所愛的親人愿意看到的最好的結局!
當親情、友情、愛情與家庭都成為奢侈品的時候,唯有一服軀殼的我們行走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還有什么意義可言?我們就如同禽獸一般,沒有了思想,沒有了理想,沒有了之所以成為人的理由!
也許在當代社會中,阿富汗的婦女已經習慣于被壓迫,習慣于服從一切命令,習慣于認同自己的低賤。卡勒德胡塞尼筆下的人物一味忍受,但絕望與微弱的希望并存著。有一些沒有放棄自己人生追求的勇敢的婦女在推動著阿富汗婦女美好明天的到來!只要給她們一點支持,我相信她們一定會創造奇跡!
陰霾終究會過去。在撥開層層云霧之后,我們會發現屬于阿富汗人民的那一千個燦爛的太陽!
《燦爛千陽》讀后感 篇16
我最近一直在讀一本書,我跟隨著故事情節傷心流淚快樂。似乎這本書牽動著我每一個情緒細胞。
故事發生在阿富汗,過去的那里經常發生戰爭?
故事中先后出現了兩位女孩……
一位是私生女,她的媽媽是一位富人家庭中的仆人,她懷上了男主人的孩子,被趕了出來。于是她生下了故事的女主人公之一的小女孩,她在女孩面前咒罵著她的父親。女孩的父親很有錢,并且有三位妻子,他會不定時的來看望小女孩,并給她帶來禮物。女孩懷疑她的媽媽,她覺得她的媽媽在詆毀她的父親。女孩不愿意與她母親交談,更喜歡與一位駝背老爺爺談論一切。
在這位私生子女孩長成20歲的女人時,另一位女主人公登場了,那是一位剛出生的女嬰,女嬰的父親是一位老師,母親是一位活潑的現代女子。女嬰很漂亮。
回到剛才所述,私生女厭倦了她母親謾罵她父親的言論,于是獨自踏上了尋找父親的征程,她希望能和父親生活在一起。她順利的找到了父親,但是父親為了顏面,并沒有見她。冰冷的夜,她獨自坐在父親家的庭院門口,睡了一宿。第二天他父親的司機把她送回她與媽媽共同生活的泥屋,她似乎相信她媽媽描述的父親。到家的時候,她發現媽媽已經上吊死去了。她開始責怪自己,她相信一切都是由于她背叛母親造成的。于是她再次回到了父親的身旁,變得沉默寡言。那年小女孩15歲,父親的妻子為了家庭名譽,決定把她嫁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嫁給一個鞋匠,40歲又臭又暴力的鸚勾鼻子的胖鞋匠。她的父親默許了,她和老鞋匠坐上客車之前,她的父親試圖與她交談,她一言不發,表示失望并且告訴父親永遠也不想見到他。和鞋匠生活一段時間后,鞋匠發現女孩沒有生育能力,于是每天都會罵她甚至用皮帶打她,把她拋起來扔在墻上,讓她咀嚼沙子和石塊直到流血。
私生女也慢慢長大,變成了皮膚粗糙的女人,在她20歲那年,鄰居的孩子出生了,是個漂亮的.女孩。那是一個動亂的年代,戰爭不斷。婦女受到非禮遇般的對待,精神肉體受盡了折磨。她看到鄰居的孩子出生,是個可愛的孩子。但是在這個戰爭年代,漂亮女嬰的爸爸失業了,哥哥戰亂而死,媽媽也瘋瘋癲癲。
…… ……
過了幾年,女人的父親來看她,因為戰爭不斷,他的父親相繼失去了妻子和孩子。父親懇求她的原諒當年的軟弱,希望能看看她,并與她交談。她沒有見父親,直到父親離開,才打開窗簾。父親給她留了信,她撕碎了信,沒看那封信。
鄰居家漂亮的小女孩漸漸長大,她和一位青梅竹馬的鄰家少年相愛的。少年和女孩年紀相當,少年保護那位小女孩,送給她禮物,給她講故事,并且承諾一定會娶她。他們一起玩耍、一起長大。但是戰亂的硝煙蔓延著整個城市,男孩的父母為了家庭,打算帶男孩離開這里。分別前,男孩和小女孩發生了一些事情,男孩告訴小女孩,一定要等他,他會回來娶她。男孩走了,小女孩傷心極了。
少年走了不久之后,小女孩父母也決定帶著她逃離這里。就在出發前一刻,一刻炸彈落在她的家中,她的父母身亡了,她受了重傷。是鄰居臭鞋匠和可憐的女人救了她。
漂亮女孩愛著那位少年,她發現自己的肚子里有了少年的孩子。外面硝煙不斷,她傷勢已好,卻無處可逃。而那位骯臟的臭鞋匠早就打起了女孩的主意。一天一位自稱是少年朋友的男人來訪家中,女孩急迫的與他交談,得知少年已經死了。她痛苦極了,于是同意嫁給老鞋匠,她為了肚子里的孩子。孩子出生不久,老鞋匠便發現孩子并不像他,而且不是夢寐以求的兒子,于是毆打她變成了家常便飯。可憐的女人們試圖逃跑,卻被遣返回來。之后受到鞋匠更痛苦的折磨。
…… ……
幾年后,漂亮的小女孩已經變成了蒼老的女人,而那位私生女也變成了更老的女人,歲月為他們洗禮。女人再次為老鞋匠生了兒子,這是鞋匠的孩子。但是鞋匠并沒有停下手中的皮鞭,他揮打著皮鞭,抽打著可憐的女人和老女人。兩位女人相依為命,老女人更像女人的媽媽,她們無話不談。
就這樣她們忍受著,很多很多年……
有一天,女人在一次外出的時候,看到了少年,少年已經變成了老男人,但仍像當年一樣溫和。原來當年的少年沒有死,他的父母病死后,他受人指使去送一件大衣,原來是毒品,被警察抓進了監獄很多年。他并不認識當年那位報信的男人,也不知道是誰編造他死的消息。
當然,老鞋匠很快就知道女人和當年的少年約會,他這次要她死。是滿臉布滿皺紋的老女人救了她,在鞋匠要掐死女人的一刻,也許是壓抑太久了,老女人用鐵鍬砸死了老鞋匠。于是老女人被判以死刑,她不后悔。女人來到那位老女人小時候住過的泥屋,發現后來她父親給他寫的懺悔的信,原來多年前她父親去看望她,是請求她原諒,是他知道自己馬上就要離開這個世界。老女人沒有看父親給她的信,也沒有依照父親的意愿回到泥屋,更沒有見父親最后一面。
少年、漂亮女孩、孩子,這一切都很完美的落幕。他們在一起幸福的生活。一切都過去了,戰爭結束了,美好的生活開始了…… ……
讀完故事,我學會了珍惜和感恩!
《燦爛千陽》讀后感 篇17
男女平等喊了多少年了,真正平等了嗎?既然平等了為什么還有這標志不平等的節日?陽光能照射到每一個角落嗎?在我們不知道的世界中還有哪些我們未曾涉足?跟隨我走進《燦爛千陽》,去感受阿富汗的婦女們的悲慘吧。
渴望得到父愛的瑪麗雅姆在沒有父愛中苦苦求索,但她得到的卻是15歲時被父親無情的將她嫁給大她二十幾歲的老男人;逆來順受瑪麗雅姆在丈夫的蔑視中苦苦等待,在她不打死丈夫,萊拉就被丈夫掐死的情況下,她用鐵鍬除掉虐待她丈夫后,等待她的卻是被押上上斷頭臺。萊拉,一個有知識、漂亮的女孩,由于戰爭,她在懷了自己所愛的人的.孩子后,在得到了愛人已經死的消息后,為了讓腹中的胎兒能活下來,不得不嫁給了那個比她大四十幾歲的老頭子——瑪麗雅姆的那個總折磨她的丈夫。命運讓這兩個女人生活在了同一屋檐下,他們相依為命。讓我感到欣慰的是萊拉終于和他的兩小無猜的塔里克,她第一女兒的父親結為夫妻,過著幸福的生活了。
她們的命運多戧,活過了今天不知道明天是否還能見到陽光。那么多的人死于非命。戰爭讓他們流離失所,愛無所愛。戰爭讓年輕輕的未老先衰。這兩個女人的丈夫,那個脾氣暴躁的修鞋匠,他帶給她們多少痛苦啊!毆打、泄欲、蔑視……女人在他的眼里是什么呢?走動的動物。
身為女性,讀這本書的時候,就以女性的細膩去感同身受。為阿富汗的婦女不平,為她們那不反抗而悲哀,為她們無法決定自己的命運而黯然。雖然這本書的情節比較平緩,不像《追風箏的人》那么跌宕起伏(她們是同一個作者),但就這真實的敘述卻打動了更多的人,尤其是女人。它讓更多的人了解了阿富汗,了解了戰爭的殘暴。
什么時候婦女真正的解放?讓陽光照到每一個角落?
為自己生活在和平環境中而高興,為自己能為自己做主而欣喜,為自己還能在陽光下自由呼吸,歡快跳躍而大聲歡笑,為自己能與家人一同生活而微笑。還有什么不滿足呢?洗盡鉛華,留下純真,為他人更為自己。
《燦爛千陽》讀后感 篇18
講述的是一個發生在阿富汗戰爭時期兩個阿富汗婦女的悲慘故事,故事的主人翁瑪麗雅姆和萊拉,瑪麗雅姆以一個哈拉米(私生女)的身份來到這個世界,父親扎里勒是當地一位有錢的商人,由于瑪麗雅姆私生女的身份,擔憂影響自己的名譽,所以一直拒絕讓瑪麗雅姆回到家里一起生活,瑪麗雅姆和母親(娜娜)只能生活在很遠偏僻之地。娜娜害怕瑪麗雅姆和扎里勒在一起會受到傷害,所以阻止瑪麗雅姆去找扎里勒,可是信任扎里勒,不顧娜娜的反對去找扎里勒而遭到拒絕見面,娜娜絕望自殺。瑪麗雅姆失去了唯一默默深愛她的母親,變得孤苦伶仃,寄居在扎里勒家里。然而不幸的,15歲的瑪麗雅姆卻被繼母和扎里勒私自嫁給了40歲的鞋匠扎西德。扎西德是個十分重男輕女的人,性情十分的暴躁,瑪麗雅姆的一次次流產,讓扎西德性情變得更加可怕,從此瑪麗雅姆在扎西德的壓迫和毒打之下過著悲慘的生活。
萊拉,一個出生在家庭環境還不錯的家庭,父親是個教書匠,受父親的影響,萊拉熱愛讀書,活潑開朗。塔里克是萊拉青梅竹馬的戀人,相互傾心。然而不幸的事,由于戰爭,塔里克不得不和家里人遷徙到另一座城市。塔里克走后不久,失去兩位哥哥后,炸彈又一次奪走了萊拉所有的親人,這樣她不知所措,悲痛萬分。萊拉在廢墟之中被鞋匠拉希德救出,住院期間,身邊另一個受重傷的病人告訴萊拉說塔里克在遷徙過程中不幸被炸彈炸死遇難,萊拉悲痛欲絕。然而這一切都是拉希德編造的謊言,目的就是想讓萊拉對塔里克死心,自己追求來啦。正在此時,萊拉確發現自己已經懷了塔里克的孩子,為了能夠生出塔里克唯一的血脈,萬般無奈,萊拉只好同意嫁給拉西德。不久,萊拉和塔里克的女兒阿茲莎出生,一心期盼兒子的拉西德甚怒,對萊拉的態度愈加惡劣。在拉西德,瑪麗雅姆,萊拉三人的生活中,瑪麗雅姆和萊拉之間從敵對變成了母女般的'感情。在數十年后,萊拉偶然遇見了未死去的塔里克,驚訝不已,兩人因彼此錯過而惋惜后悔。然后這件事情讓拉西德知道后,拉西德重怒要將萊拉殺死,瑪麗雅姆為了保護萊拉,用鐵鍬在背后將拉西德殺死,瑪麗雅姆為了萊拉和塔里克,以及阿茲莎能夠安定生活,獨自承擔了所有的責任,被處以極刑。經歷太多不幸后,萊拉終于和塔里克在一起。
這樣的故事,在阿富汗比比皆是,婦女受到各種壓制和剝削。不準許女性單獨出門,女性必須每天裹著粗卡,不準許露臉,必須服從丈夫的命令,男人至上的觀念深深扎在人們的心中。可怕的戰爭和男尊女卑的病態社會觀念,讓這個國家飽受摧殘,讓這個國家的婦女成為最底層沒有尊嚴的動物,燦爛千陽,讓美麗的陽光沖破黑暗,照耀阿富汗這片貧瘠的土地,開出希望的花朵!
《燦爛千陽》讀后感 篇19
故事,從主人公瑪麗雅姆的十五歲生日開始。
這一天,她的童年一去不復返了。作為一個私生女,她從小就受盡人們的鄙視和辱罵。隨著母親的自殺,本來定期探訪的父親也仿佛陌路。為了面子,狠心的父親將她嫁給了咯布爾中年鞋匠拉希德為妻。誰料上天不公,瑪麗雅姆七次懷孕卻七次流產。動蕩年代下又加了家庭暴力,使得她永遠走不出生活的陰影。
十八年過去了,戰亂非但沒有平息,反而愈加激烈。少女萊拉的幸福家庭已被摧毀。她青梅竹馬的連任塔里克舉家搬遷,兩個哥哥在戰爭中死去,而一枚火箭彈,送她父母上了天堂。無奈之下,她只得也嫁給了此時已年近六十的拉希德。
于是,瑪麗雅姆與萊拉,這兩名阿富汗女子,帶著屬于不同時代的悲慘會議,忍受著家庭暴力的重壓,生活在了同一個屋檐下。曾經,為了一個并無良心的'丈夫,她們水火不溶;卻在經歷無數磨難之后,締結了情誼,相濡以沫。
然而,最終拉希得發現,萊拉的女兒竟是塔里克的孩子。而萊拉亦發覺,當年告訴她塔里克死訊的人,竟然是由拉希德唆使并雇傭的。于是,他們爭吵、打斗。殘忍拉希德竟欲掐死萊拉。危急時刻,瑪麗雅姆做出了令人敬佩的、卻毀滅了她一生的舉動——殺死拉希德。
整本書的語調凄哀,色彩陰暗,當名字卻叫做“燦爛千陽”。以前我不明白為什么,但現在我明白了。這是怎樣的一副巨大的絕望與微弱的希望共存的、堅強、悲劇的生命畫卷啊!
同樣是人,與生活在戰亂中的阿富汗人相比,我們是多么幸福。想要什么,幾乎就有什么。如此多吃多占,我們平日里卻從未想到要為那些不幸的人們做些什么。在社會底層,陰暗的角落里,有成千上萬的人們在苦苦掙扎。也許只是為了一滴水,也許只是為了一粒米,但那卻是他們生活的全部希望啊!
雖然上天不公平,雖然它無數次地摧毀他們的希望,但堅強的人們從來都沒有停止過反抗。面對動蕩的社會,殘忍的塔班,他們想盡一切辦法,拯救自己,拯救他人。很多人,像瑪麗雅姆一樣,有著并不幸福的生活開端,和無比悲慘的結局。但請永遠記得,她們曾經為之付出,努力。她們沒錯,錯的是這個世界,是我們!
想起萊拉父母一生的愿望:住在海邊聽海浪的聲音,觀日出日落,僅此而已。想起瑪麗雅姆的愿望:再回到童年的泥屋,再聞一次那綠草的芳香,再回池塘邊釣一次魚。這么簡單的愿望,卻從來都沒有機會去實現。我不忍,也無法想象,當火箭彈爆炸在身邊的一側,萊拉父母在想什么;當塔班舉起槍,要殺死瑪麗雅姆的時候,她在想什么?
能想什么呢?希望?是永遠的絕望吧!
《燦爛千陽》讀后感 篇20
《燦爛千陽》是卡勒德胡賽尼的第二部作品,《追風箏的人》是講兩個男人,《燦爛千陽》是講兩個女人。這是一部阿富汗女性的血淚史,也是女權抗爭史。
私生女瑪利亞姆和母親相依為命住在山區簡陋的小屋,她和母親靠擠羊奶,飼養母雞,做面包衛生,而富商父親每周四會來看他們一兩個小時。她一直以為父親很愛她,只是母親扭曲了他們生活的真相。她最大的心愿是和父親一起看電影過生日,瑪利亞姆在十五歲生日那天孤身一人去找父親,父親拒絕見她,他就在父親的門前坐了一整夜。直到天亮父親也沒有見她,而母親卻懷著失去女兒的恐懼和絕望把自己吊死在了樹上。于是父親強迫把瑪利亞姆嫁給了一個四十歲的鰥夫鞋商,從此生活在了地獄,面對著丈夫的家暴瑪利亞姆選擇了隱忍。沒有希望,沒有哀傷,沒有夢想,無盡的痛苦和麻木,這就是她的生活。她被命運磋磨的失去了自我。
二十年后,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十五歲少女萊拉,在戰火中失去了所有親人,為了生存,不得不選擇嫁給瑪利亞姆的丈夫,瑪利亞姆和萊拉相差二十歲,倆人因為命運,戰爭,喪親的背景同時嫁給了這個鞋匠,倆人由開始的猜忌到后來相互理解,到互相支撐而活。
后來萊拉的愛人出現了,他并沒有戰死,而是鞋匠精心編織的`謊言,只是為了騙取萊拉,當謊言被戳穿他試圖掐死萊拉,最終是瑪利亞姆用鐵锨拍死了鞋匠挽救了萊拉的性命,萊拉想帶著瑪利亞姆一起,還有兩個孩子離開這個國家,去一個沒有戰爭的地方,繼續他們想要的生活,但是瑪利亞姆決定留下來接受審判死刑。
萊拉和他的愛人在巴基斯坦度過了一年和平時光,然后他十分想念回到了瑪利亞姆出生的地方,找到了瑪利亞姆父親留給她的遺物一盤《木偶奇遇記》的錄像帶,那是十五歲的瑪利亞姆想和父親一起去看的電影。一切都是這樣歸于平淡,物是人非。
《燦爛千陽》讀后感 篇21
用兩天的時間,看完了《燦爛千陽》。依舊如讀《追風箏的人》一樣,開始是一種對異域截然不同命運的窺探,最后卻是無比的震撼和慨嘆。不過,兩者應該還是有區別的。我個人認為《追》是一個故事,《燦》則是一個社會。故事可以很精彩,很動人;社會只能是真實,真實得殘忍。
“燦爛千陽”這個名字,很不錯。來自于四百年前的一位叫做主的詩人的詩句:“喀布爾每條街道都令人目不轉睛,埃及來的商旅穿行過座座市場。人們數不清她的屋頂上有多少輪皎潔的月亮,也數不清她的墻壁之后那一千個燦爛的太陽。”一千個燦爛的太陽,本是詩人最慷慨的盛譽,可它怎能敵得過時間的變遷,敵得過人的'欲望呢?戰爭,爆炸,襲擊沖突,政權更迭,難民營,對婦女的壓迫制度,饑餓,顛沛流離。書中的種種,讓誰都相信,“縱然有一千個燦爛的太陽也不足以再用它金煜的光芒去照亮它陰影憧憧的洞穴,用它稠濃的溫暖去掂量它罪惡砭骨的凄涼。”是的,美好的歷史,在現實面前,只能是遙不可及的神話,這點,我堅信。
兩個主人公,都是極其不幸的,但相較而言,我更同情瑪麗雅姆。萊拉有過幸福少年時代,尤其是與父親和情人塔里克的相處,更是留下了永遠的甜美回憶。萊拉也有依靠,或是等待,無論是她和塔里克的私生女,還是她和拉希德的兒子,都是她生活的依靠,抑或希冀。萊拉更有幸運的結局,和自己相愛的人相守,做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以完成父親的遺志。這一切,瑪麗雅姆都沒有。作為私生女,瑪麗雅姆從一出生,就失去了一切,沒有幸福,沒有未來。
如果她能遵循母親那番“幸福不可得”的教誨,也許悲慘會來得晚一些。可是她幻想了,幻想著家庭,幻想著幸福。結果呢,母親自殺,父親匆匆把她嫁人,或者說是丟棄于人更為恰當!當然,如果能生個孩子,哪怕是女孩,命運還是會有轉機,可是偏偏又是習慣性流產。至此,悲慘命運徹底沉入了地獄深淵,永無天日。
萊拉的遭遇,讓我冷冷的悲嘆,可瑪麗雅姆的一生,卻讓我靜靜地生疼,無論是她和父親的關系,還是她最后做出的選擇。說實話,對于他父親扎里勒,我很難理解。一邊,將女兒棄養在泥屋里,絕情而殘忍;一邊,又是每周四準時探望,小禮物,講故事,釣魚,那么溫馨,那么美好。一邊絕決地將女兒棄之于人,一邊又在生命的最后,跑到女兒家門口,苦苦地等待。扎里勒最后的那封信,讓我差點掉眼淚,也讓我突然明白了,扎里勒之前,其實是始終懷有贖罪的心的,可是贖罪求的是心安,它不能等同于共同生活,更何況,那將對現有的身份、地位、家庭帶來怎樣的沖擊。
瑪麗雅姆最后勇敢的選擇,沖垮了我所有的堅持。為了挽救萊拉,她會用鐵锨結束了拉希德的生命;為了成全萊拉和塔里克的幸福生活,她會去法院自首;而走向生命的最后,面對砍頭,書中如是寫道:“當她即將離開世界的時候,她是一個付出了愛也得到了愛的女人。她以朋友、同伴、監護人的身份離開這個世界。以母親的身份。她終究成了別人眼中的重要人物。”這到底該是怎樣的一種蛻變呢?
《燦爛千陽》讀后感 篇22
人們數不清她的屋頂上有多少輪皎潔的明月,也數不清她的墻壁之后那一千個燦爛的太陽。
這是一本即《平凡的世界》后又一次深深感動我的書,感謝作者帶給了我全然不同的感受,讓我認識了阿富汗,讓我去了解阿富汗人民所經歷過的苦難,盡管這苦難或許只是一部分。
作者展示給我的是人性的光輝,人們心底埋葬的關于希望的種子,無論在怎樣艱難的處境,這粒種子永遠不會死去,終有一天,希望會萌生出嫩綠的芽,救贖每一個虔誠的人。兩位阿富出身汗完全不同但又普普通通的'女性各自帶著不屬于同時代的悲慘回憶,共同經受著戰亂、貧困、與家庭暴力的摧殘,心底潛藏著的悲苦與忍耐相互交織,讓她們曾經水火不容,又讓她們締結情誼,如母女般相濡以沫。在不可寬恕的年代,有著無法抹去的記憶,最終,自由與幸福抵達了穿越了戰亂的萊拉,用瑪利亞姆的生命。這是20世界70年代到21世紀初的阿富汗,這使我十分震驚,我意外于此般生活竟然在這么近的年代的發生,這并不是過去,或者這還是未痊愈的傷疤。
我沒法去深刻地體會阿富汗女性的苦難生活,我無法了解她們一生的深重災難,但是,由她們,我更加感激并珍惜現在的生活,我自由,我擁有自己的權利。我出生并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一個和平的國度。
我喜歡看書中字里行間傳遞給我的主人公自我救贖的毅力,她們有她們的信仰,或許我無法完全理解這樣的信仰對她們來說有多么重要,但是隱約可以體會,信仰是她們身體中不能缺少的東西,就像大腦,就像血液。但是令我十分悲痛的是宗教往往被用作成有些人實施殘暴、謀取私利的幌子,但信仰本身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情。
這是我第一次讀這本書的零星感受。我相信,它能帶給我的遠遠不止這些。
《燦爛千陽》讀后感 篇23
《燦爛千陽》以兩個女人的一生作為主線,講述了在動亂中她的國家人民的生活,更讓我清晰地看到了生活在那里的女人的不能自主的悲慘命運。
萊拉是幸運的,從小在開明的父親呵護下無憂無慮地成長,隨著房子被擊中父母離去,她被希拉德救出,卻又被希拉德設下的圈套誤以為塔里克已經死去。她想逃跑,但意外發現自我有了塔里克的孩子,為了這個孩子她違心地嫁給了希拉德。可是經歷了種。種磨難她最終得到了她想要的幸福生活,那就是與塔里克還有孩子們在一齊。
瑪麗雅姆作為一個“哈拉米”(私生子)從出生便注定了一生的不幸,從那么期盼父親的到來到去找父親結果被遠嫁到遙遠的.地方,離開了家,母親因為她的出走而自殺,希拉德是個殘暴專橫的人,常常毒打她,也打萊拉。以往與母親娜娜在房頂看月亮,在樹下看落葉,在河邊釣魚的日子只能是美麗的回憶,歡樂只屬于過去。最終,她選擇自我一人承受殺人的懲罰不肯與萊拉共同離去。
命運讓萊拉與瑪麗雅姆相識,并同在一屋檐下受著希拉德的非人折磨,從最初的敵視到之后的親密如母女一般,萊拉在瑪麗雅姆的幫忙下(與希拉德對打中打死了他)脫離了苦海,而瑪麗雅姆卻被執行了死刑。可是瑪麗雅姆在最終是平靜淡然的離去,她在生命的最終幾年得到了萊拉與萊拉孩子真心的愛,她用自我的最終力氣幫忙了她們,她覺得自我這么做是值得的。而當萊拉回到瑪麗雅姆生活的小村莊,見到了瑪麗雅姆生前喜愛的毛拉之孫,并打開了瑪的父親留給她的東西與信,萊拉哭了,瑪麗雅姆的父親扎里勒的懺悔與道歉來得太晚了,一切都成為了遲到的愛。
《燦爛千陽》引領著我用眼、用心去領略這個國家的風景、人物、事件,沒有機會也不大可能走到更多地方的我,使得書發揮了它巨大的作用,使我這個井底之蛙能夠讀到并感受到那些未曾感受和經歷過的體驗。也許我還是不能更深刻的領會書中的內涵,還是無法想象那里的人們的生活狀況,對一切仍只是停留在表面,只是膚淺的認知,可是,這已然為我打開了一扇窗,看到更廣闊的世界與更紛繁復雜的命運。
初看《燦爛千陽》的名字,我錯以為應當是簡便歡樂的故事,當翻開書,一頁頁一字字地認真讀過之后,便發現我真是大錯特錯了,雖然作者為這兩個故事設置了還算不錯的結局,但其中間的波折、痛苦、欺騙、暴力、水深火熱卻更讓我記憶深刻。不明白燦爛的千陽是否能夠最終照耀在他們身上,不明白風箏是否最終能夠歡樂地飄揚,僅有祝福、僅有祈盼。當經歷了如此創傷的人們重新看見燦爛的太陽與舞動的風箏,那將是一幅更加完美與幸福的景象吧。
【《燦爛千陽》讀后感】相關文章:
《燦爛千陽》讀書筆記800字04-25
燦爛千陽讀書筆記(通用36篇)08-08
燦爛千陽讀后感04-29
《燦爛千陽》讀后感04-28
燦爛千陽讀后感09-20
《燦爛千陽》讀后感09-29
燦爛千陽讀后感01-11
《燦爛千陽》讀書心得03-21
燦爛千陽讀后感9篇04-15
燦爛千陽讀后感精選15篇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