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生不過如此》讀后感(通用1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生不過如此》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生不過如此》讀后感 篇1
初看到《人生不過如此》這個名字,以為它的內容會是以嘲諷或者類似這種情緒的產物,但是看了以后才知道林語堂先生從頭到尾都在闡述,闡述林先生自己的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對人生的態度。它只是那樣好像和你在聊天說故事一樣,靜靜的闡述著,讓我想到了“洗盡鉛華見本心,紅塵深處不染塵”。
我不敢說我在讀了部作品后有什么觀點,這只是我自己的一種粗見,我這樣覺得。因為這部作品就像一杯茶,你品位的越久越多才能品出它的味道;只有多看幾遍,你才能了解林語堂先生想要表達的人生的態度,才能把這部作品笑話變成自己的東西。
書中,編選者別將內容分為“我生之初尚無為”、“當時只道是尋常”等六個篇章,將林語堂先生生命中不同時期的經典呈現出來。
佛洛伊德說,幼年的記憶,會進入你的潛意識里。從文中可以看出童年的生活環境對林語堂先生是難忘及尤為重要的,從“在造成今日的我之各種感染力中,要以我在童年和家庭所身受者為最大。我對于人生、文學與平民的觀念,皆在此時期得受最深刻的感染力”、“究而言之,一個人一生出發時所需要的,除了健康的身體和靈敏的感覺之外,只是一個快樂的孩童時期——充滿家庭的愛情和美麗的自然環境便夠了”、“童年時這種與自然接近的經驗,足為我一生知識的和道德的至為強有力的后盾;一與社會中的偽善和人情之勢利互相比較,至足令我鄙視之。如果我有一些健全的觀念和簡樸的思想,那完全是得之于閩南坂仔之秀美的山陵,因為我相信我仍然是用一個簡樸的農家子的眼睛來觀看人生。”、“童年時這種與自然接近的經驗,足為我一生知識的和道德的至為強有力的后盾;一與社會中的偽善和人情之勢利互相比較,至足令我鄙視之。”就可看出。而致使童年讓他記憶深刻并且對他的一生帶來重要影響的是童年的青山,“在我一生,直迄今日,我從前所常見的青山和兒時常在那里撿拾石子的'河邊,種種意象仍然依附在我的腦中。它們令我看見文明生活、文藝生活,和學院生活中的種種騙子而發笑。”、“那些青山,如果沒有其他影響,至少曾令我遠離政治,這已經是其功不小了。”、“如果我會愛真、愛美,那就是因為我愛那些青山的緣故了。如果我能夠向著社會上一般士紳階級之孤立無助、依賴成性和不誠不實而微笑,也是因為那些青山。如果我能夠竊笑踞居高位之愚妄和學院討論之笨拙,都是因為那些青山。如果我自覺我自己能與我的祖先同信農村生活之美滿和簡樸,又如果我讀中國詩歌而得有本能的感應,又如果我憎惡各種形式的騙子,而相信簡樸的生活與高尚的思想,總是因為那些青山的緣故”。
每個人的童年都會對自己后來的生活或多或少帶來影響,因為從一開始學會接收東西的時候,那些東西就存在了,它開始融入到你的血液中已經根深蒂固。后來的我們一路成長,那些東西跟著你開始長大。
《人生不過如此》讀后感 篇2
林語堂先生的這本“人生不過如此”的書,是前年在北京工作的時候買的。起初是被這個書名吸引,所以動了占為己有的念頭,并買回家。但是,也是在最近,在家中的書架上翻出來,打發略顯無聊的日子。
書中可以讀到,林語堂先生對人生的思考和生活所得的經驗,文字精煉,但回味無窮。對于人生有憧憬、也有困惑。什么樣的生活是最理想的生活呢?人生的'好壞,應該像鞋與腳的關系,個中滋味只有自知吧。
在不違背天地知道的情況下,成為一個自由而快樂的人。這就好比一臺戲,優秀的演員明知其假,但卻能夠比在現實生活中更真實、更自然地表達自己,表現自己。人生亦復如此,我們最重要的不是去計較真與偽,得與失,名與利,貴與賤,富與貧,而是如何好好地快樂地度日,并從中發現生活的詩意。從某種程度上說,人生不完滿是常態,而圓滿則是非常態,就如同“月圓為少月缺為多”道理是一樣的。如此理解世界和人生,那么我們就會很快變得通達起來,也逍遙自適多了,苦惱與晦暗也會隨風而去了。
“人生不過如此”,這是經歷過人生浮沉的人生哲學大家—林語堂先生的慨嘆。汲取大家的人生經驗,感悟自己的人生,展開自己的人生舞臺,這是我該做的。
一本好書,一杯清茶,一份心情。淡淡的,滿滿的,撲面而來。
《人生不過如此》讀后感 篇3
書中,編選者別出心裁地將內容分為“我生之初尚無為”、“當時只道是尋常”等六個篇章,將林語堂生命中不同時期的經典作品呈現出來,線條式地刻錄出其不平常的人生軌跡與思想歷程,讀來令人眼前一亮。
開始讀他的這書的時候,還當真不怎么認真,不過后來才感覺到他的心思,他的閑適、周作人的沖淡,當對官場商場職場情場人場沖突厭倦了,讀到他的文章,恰如喧囂急馳的列車上偶遇久違的兒時故舊,不能不心生感懷與親切。
林語堂主張:“文章者,個人性靈之體現”。他的散文皆講究沖淡,講究自然,無華章麗句,亦無官樣道德,多有怡情拾趣之功。讀他的書,感覺進了另外一種境界;洗盡鉛華見本心,紅塵深處不染塵。
這書表現了林語堂先生處世的超然和豁達,以及研究學問時的敏銳與才思。你恍惚看到了,一位溫潤如玉的君子,一位謙虛謹慎的學者,于無人處悄悄立在你的面前,與你辯論該如何逍遙自在地做人、心無芥蒂地處世,“在不違背天地之道的情況下,成為一個自由而快樂的人。
這就好比一臺戲,優秀的演員明知其假,卻能夠比在現實生活中更真實、更自然、更快樂地表達自己,表現自己。人生亦復如此。我們最重要的不是去計較真與偽,得與失,名與利,貴與賤,富與貧,而是如何好好地快樂地度日,并從中發現生活的詩意。
讀林語堂的散文,另一個如天外飛仙般的享受就是無孔不入的幽默與機智。他的幽默不像時下流行的搞笑方式,膚淺而夸張地講些笑話或段子來吸引人,而是于日常生活中捕捉一些可愛可樂的`事物加以揶揄。
在網站上瀏覽林語堂他一生;精通中、英文,學貫中西,博聞廣見。豐富的文化底蘊,淵博的學識,使他的幽默充滿與眾不同的智慧,是骨子里的冷幽默,輕靈,通透。
讀林語堂,與其說是在讀他的出世與入世,不如說是在讀一部社會人生。尤其令你感喟不已的是,書中所選的諸多篇目,我們在今日讀來,仍如當時所寫,一點也沒過時;書中所透露的諸多世相,我們在今日看來,仍如當初時代,一刻也未改變。
歷史的車輪碾過,逝者如斯,而蓬草猶在。比如,他把應試教育稱作“惡性讀書”,并指出“惡性考試藝術就是煮鶴藝術,可惜被煮的是我們男女青年。”他說“西洋人討論女子服裝,亦只認為審美上問題,到中國便成了倫理世道什么夷夏問題。”
他描述自己的人生理想:“我愿早晨聽喔喔公雞叫。我要鄰近有老大的喬木數株。”……如斯種種,在文化高度發達的今日仍能引起我們的共鳴與激賞,使人油然而生今夕何夕之嘆。這,或就是經典的魅力所在吧。
《生活的藝術》一文中,林語堂總結道:“當我寫這本書時,有一群和藹可親的天才和我合作;我希望我們互相親熱。在真實的意義上說來,這些靈魂是與我同在的,我們之間精神上的相通,即我所認為是惟恐一真實的相通方式——兩個時代不同的人有著同樣的思想,具有著同樣的感覺,彼此之間完全了解。”每個人讀林語堂,都會“彼此默契。
《人生不過如此》讀后感 篇4
《人生不過如此》的作者是林語堂先生,我國文學巨匠、國學大師。平日里對林語堂先生了解甚少,也僅僅是從《京華煙云》知道了林語堂,這還是是第一次讀他的文章,很特別,很新奇,是一種舒適,一種自我的解脫。乍看書名挺有意思,有點消極避世的感覺,粗粗翻閱后卻發現,這其實是一本林語堂先生的散文結集。通篇是林語堂先生以自己的獨特視角闡述對生活的看法,或者說,是他的理想生活。書中,編選者別出心裁地將內容分為“我生之初尚無為”、“人生若只如初見”“當時只道是尋常”等六個篇章,將林語堂生命中不同時期的經典作品呈現出來,讀來令人眼前一亮。讀罷合卷,欣然,豁然,釋然——人生應該如此:享受!這本書,只是那樣好像和你在聊天說故事一樣,靜靜的闡述著,讓我想到了“洗盡鉛華見本心,紅塵深處不染塵”的別致。
在“著作與讀書”中看到這樣一段話,讓我頗有感觸。“我讀一個人的作品,絕不應有盡責的感覺,我只是讀心悅誠服的東西。他們吸引我的力量在于他們的作風,或相近的觀念。我讀書極少,不過我相信我讀一本書得益比別人讀是本書的會多。”讀書不在于多,在于理解書中的含義。成功人士為喜好而讀書,為責任而讀書,其看書的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
在書中,林先生告訴我們,心靈的選擇會讓我們放棄壓力而愉快的生活,快樂不只是過富裕的物質生活,還有精神滿足。人生應該是享受的。學會享受人生的快樂,自己的享受、家庭的享受、大自然的'形形色色享受、詩歌與藝術的享受、讀書與沉思的享受、友情的享受。都是那么質樸而美好的享受。充分享受自然和生活賦予我們的一切。
林語堂先生是個很有自然情趣,且十分會享受自然情趣的人,他一向很討厭住樓房,但有一段時間他還是決心租了一個洋房,他這樣寫道:“我所以搬去那所樓層的緣故,是因那房后有一片荒園,有橫倒的樹干,有碧綠的池塘,看上去枝葉扶疏,林鳥縱橫,我的書窗之前,又是夏天綠葉成蔭冬天子滿枝了。”后來他又搬回了宅子,他說在他的宅子左右,有的是土,腳底踏土、踢踢瓦礫、聽聽蛙鳴蟬叫、養只烏龜,看看蟾蜍吃蚊子、瞧瞧蜘蛛結網、還要養只鴿子生蛋,哈哈,簡直是個美妙的動物世界。他說,他的小孩子在這個園中觀察物競天擇優勝劣汰的至理,總比在學堂念自然教科書來得親切而有意味。他還常去游覽避暑、去海上釣魚,充分享受大自然賦予我們的一切。他說:“大自然本身始終是一間療養院。”它可以治愈很多人類的病,諸如狂妄自大、互相怨恨、勾心斗角,可以使人清心寡欲除掉愚蠢的野心和不必要的煩惱。他還寫道:“一個人如果能和自然界偉大的東西發生聯系,他的心會真正變得偉大起來。”
是啊,這是多么寬廣的境界,多么迷人的智慧啊!真如林語堂說:“能享受自然的人是真正快樂的人,能與大自然協調的人是真正快樂的人。”
人生要充分珍愛享受自己的身體。林語堂先生說:“我們有一個軀體,許多事情都得依賴我們的軀體,我們應當看好我們這架自行修補的奇妙機器,我們要好好地享用它。”我們有眼睛,真的很好地觀察了嗎?有多少東西我們視而不見;我們有耳朵,真的很好的傾聽了嗎?多少美妙的聲音我們充耳不聞;我們有腳啊,可是我們真正腳踏實地走多少路;我們有手啊,可是我們的又有多少時間是閑著的呢?當生病即將殆盡的時候,猛然發現自己有這樣的奢求:讓我能好好呼吸吧,讓我能站起來吧,讓我能聽一會音樂吧,讓我能讀一會書吧,讓我能睜開眼睛看看太陽吧,讓我聞一聞花香吧,讓我再握一握你的手吧,為時已晚矣。人生就真的再也不會享受了,可是當我們可以盡情享用的時候,我們把自己的身體弄到哪里去了?
人生是應該享受快樂的。他說:“人生于世,所碰到的問題不是應該以什么做目的,應該怎樣實現這個目的,而是要怎么利用此生,利用上天付給他的五六十年的光陰。他應該調整他的生活,使他能夠在生活中獲得最大的快樂。”
在享受中,我讀完了林語堂的《人生不過如此》。我深深地感悟到,人生應該無時無刻不在享受:享受潛心讀書的陶醉、享受獲得知識的愉快、享受傾心談話的歡樂、享受無限幻想的喜悅、享受樂善好施的給予、享受……只有這樣,人生才會真正的快樂,才會不枉活一生。
《人生不過如此》讀后感 篇5
從看《京華煙云》知道了林語堂,這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名作家,前段時間講歷史課,翻看林語堂簡介,發現他還寫過《人生不過如此》這本書,被書名吸引開始查閱,最后體會到人生的好壞,應該像鞋與腳的關系,滋味只有自己知道。人生不過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遠是自己的主角,不要總在別人的世界里充當配角。一個人只有具有自由的意識和淡漠的態度,結果才能深切地熱烈地享受人生。這就好比一臺戲,優秀的演員明知其假,但卻能夠比在現實生活中更真實、更自然地表達自己,表現自己。人生亦復如此,我們最重要的不是去計較真與偽,得與失,名與利,貴與賤,富與貧,而是如何好好地快樂地度日,并從中發現生活的真諦。從某種程度上說,人生不圓滿是常態,而圓滿則是非常態,就如同“月圓為少月缺為多”道理是一樣的。如此理解世界和人生,那么我們就會很快變得通達起來,也逍遙舒適多了,苦惱與晦暗也會隨風而去了。所以我們還要學會享受這份人生的自由。
我們人生的幾十年,都在做什么呢?主要的不外乎工作和生活。我們工作著,但我們是以什么樣的理念、什么樣的心態、什么樣的方式在工作?我們是在享受工作嗎?我們生活著,但我們又是以什么樣的理念、心態、方式在生活呢?我們又享受到了生活中的多少樂趣呢?我們一天一天活著,一天一天過著,但是我們一天一天都快樂嗎?不要因為走的太遠而忘記自己為什么出發,人生就像一場單程的長途旅行,無論我們怎么度過自己的人生,都會慢慢駛向終點。
時光如流,仿佛就是剎那之間,青春歲月便如昨日黃花,當第一根白發出現,它讓人警覺到自己已經不再年輕,青春已經流逝,歲月從不饒人。日子瑣碎、繁雜、忙碌。生活像一面魔鏡,在你還未來得及應對它的時候,它便把最實質、最本真、也最枯燥乏味的一面突然呈現在了你的面前。你煩躁,而悶悶不樂,并時常生發出一種擺脫的欲望。
讀了《人生不過如此》后,有了很多感受。現在,很多人活得很累,過得不快樂。其實快樂來之于健康的心靈!幸福來之于滿足的要求。有些事只要肯換一個角度,換個心態。就會有另外一番光景,只要以積極的心態去觀察,去思考,就會發現,事實遠沒有想象中的那樣糟糕!換個角度去觀察,世界會更美!
有這么個故事,有一個像我們一樣生活過得非常沉重的人,跋山涉水去尋找圣人咨詢解脫的辦法。圣人在聽了他的苦惱以后,給他拿了一個竹簍,指著一條鋪滿砂礫的道路對他說:你每走一步就撿一塊自己喜歡的石頭放進背簍,看看最后會有什么感受。那人照著圣人的吩咐去做,可走出沒有多遠,石子便裝了半個背簍。圣人問他有什么感受?他說:“越往前走,逗人喜歡的石子越多,背簍也就越來越加沉重。”圣人摞了一下銀白的胡須,微笑著說:“孩子,我們每個人剛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都背著一個空空的背簍。然而,隨著我們的逐漸長大,喜歡的東西也越來越多。我們每走出一步,都要從這個世界上撿一樣喜歡的東西放進背簍,結果路走得越遠,背簍里的.東西也就越多,這就是你為什么會覺得生活的負擔越來越重的原因。”
那人問圣人:“我們應該如何來減輕生活的沉重呢?”圣人同答道:“要減輕這份沉重其實非常的簡單,你只要把工作、愛情、婚姻、家庭、友誼中的任何一份東西拿出背簍都會減輕沉重。”圣人緊接著反問道:“你愿意將其中的哪份東西毫不猶豫地拿出背簍呢?”面對圣人的詰問,那人無言以對。
是啊,我們每個人裝進“背簍”里的都不是純粹的石頭,而是我們在生命的歷程中精心從這個世界里尋找來的愛情、事業、家庭、婚姻、友誼等許多令我們魂牽夢縈,難舍難分的“東西”。就是因為這些舍不得的“沉重”,才讓我們感受到了生活的豐富,生活的美好,以及生命的充實。所以當我感受到生活的沉重時,應該感受到慶幸和滿意、歡喜。因而沉重的背后必然是生活的豐碩和事業的收獲。
《人生不過如此》讀后感 篇6
《人生不過如此》分為三章,第一篇為:我生之處尚無為;第二篇為:人生若只如初見;第三篇:當時只道是尋常;看似完全不相關但卻是人生中要經歷的幾個重要階段。
林語堂先生在年少時這樣描寫自己“外表看來我的生命是平平無奇,極為尋常,而及無興趣的”。但當繼續向下看時,你便會發現在我們看來至少在我看來,他完全可以說是一個聰明至極的人。中學畢業后入上海約翰大學,畢業后到北京清華大學任英文教師,后到美國哈佛大學讀書,繼而道德國,在殷內和賴內錫兩大學研究,回國后在北京大學任教授。在這一路走來,林語堂走的那么順利,難道不能說他是一個算得上聰明的人嗎?但為什么他認為自己是一個極為尋常的人呢?在我看來林語堂把人從生到長都看成一個過程,最終生活的方式不同,有醫生碌碌無為的,有成為焦點的;有貧困的,有富貴的;有享福的,有受累的;但終究是一種生活,都是一種人生。正如問題所指人生不過如此,所以他對于自己的這些成就只是一句話帶過,在他眼中這一切都不值得拿出來炫耀。
這只是一種生活,一種人生,這種心態在“快樂人生”一節中也有體現,文中說到人生的目的是什么,在林語堂看來,“我這樣做一個人,已經夠了,我現在活著,而且也許可以在活幾年,人類的生命還存在,那也已經夠了”。在現代社會中每個人都在拼了命的掙錢,年輕的時候我們拼了命的掙錢只為了下一代過的更好,或者為了滿足我們心中那一點點的虛榮心。而我們浪費了享受生活的最好的時光,或許大家可能會說物質方面都不能滿足又怎樣享受生活呢?但我們卻忘記了我們享受的是生活中的每和我們可以觸及到的幸福,而不是享受金錢的滿足,都說人的欲望是沒有止境的,那么在這沒有止境的拼搏中何時享受我們并不長的人生呢?而林語堂卻說明了他的觀點,給了我們一個生活的目標——人生便是學著享受生活,這便是人生的目標,雖然是簡單的一句話,但卻又了一種讓我們重新認清生活的態度。
對于女人林語堂這樣描寫:“不相信家丁世上單有父親也能看管他的兒女,假定世上沒有母親,一切的嬰孩畢于三歲以下一起死于發疹,即使不死,也畢未滿十歲而成為扒手。小學上學必會遲到,手帕必會幾個月不洗,洋傘必時時遺失,沒有婚喪喜慶,人生大事,生老病死,處處都是靠女性去應付安排的,而不是男人。”在這一小段的話語中我充分看出了他對女人的肯定,而在林語堂的人生若只如初見一篇章中,作者認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步便是結婚,他從不同的角度,舉出不同的名人語錄,以不同的神話故事來說明人的一生中,男人必應有個女人來愛才完美,女人必應有個男人疼才能快樂。否則就像泥沒有水便會龜裂,水沒有泥便會蒸發,只有水中有泥,泥中有水才堅硬無比。而在這一篇章中“沒有聽眾的演講一節中,林語堂就上一節會出現的問題及避免解決問題進行了說明。文中這樣說:“婚姻是叫兩個性格不同,性別不同,興趣不同本來過兩種生活的兩種人共同過一種生活,結婚后,你的時間不能自己做主了,出入不能自己做主了,金錢不能自己做主了,自己的房間書桌不能你一個人用了,連你自己都不是自己的了。”雖然說的字字刺痛我們的'心但那卻是在讓我們深深體會,這便是生活。向來情人都很容易相處一結婚就吵架,因為始終人生不能只如初見,這便是人生,人生不過如此。
每個人都會有曾經,每個人都會有過去,每每我們對他人說我們的“歷史”時,到了最后都不忘說一句那都是過去的事情了,其實人生真的如此,一切都是尋常,都是過眼云煙。在第三篇章當時只是尋常中作者以樹、石、花,等等這些來寫美。他談偉大,說快樂。說不完,道不盡。在我們看來會覺得奇怪這些和美有什么關系呢?和人生又有什么聯系呢?但歸根到底只不過是在作者眼中他看到的是快樂,而不是他只有快樂。他在生活中感悟人生,就拿“談海外釣魚之樂一節中”釣藍魚之事,作者不喜歡那些溫順的魚兒上鉤,更希望和藍魚掙個你高我低,雖然它們不容易捉到但作者不在乎釣到的魚的大小多少,而只是享受這種過程,享受這種快樂。
偶爾靜下心來我便會想人為什么會覺得有那么多的不快樂,為什么總是覺得累。其實那就是因為不滿足,我們明明知道魚和熊掌不能兼得,但我們卻非要在這種爭爭選選中生活。怎能不累呢?而作者林語堂無疑是明智的,他選了自己內心最想要的,看淡了人生的得失,享受著生活的快樂,享受著生活中的美和幸福。等到老的時候她可以輕松的告訴自己我得到了我的生活,我是快樂的,這是我的人生。
人生不過如此!真的不過如此。
《人生不過如此》讀后感 篇7
每次打開空間瀏覽里面繽紛璀璨的信紙,手指就仿佛觸到了它厚厚的有質感的表面,也就好像嗅到了它上面涂抹著的淡淡的茉莉香,難得在一個簡陋、雜亂、忙碌的環境里,還能找到當年的一縷書卷氣,以前最喜歡用細細的鋼筆,在干凈的信紙上揚揚灑灑,那是一本只屬于自己的童話。
好久了吧,提起筆,翻開畫冊,無從下筆,后來千篇一律忙碌的生活讓我對漫畫的癡迷度逐漸降低,這是一種不良的體現,我還是希望自己能在萬分無聊低迷的時候,翻開枕邊的自己的.所謂畫冊,能找到以前讓自己執著的東西,能讓自己一直愉悅下去的理由。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在這個浮躁現實的旋渦,我們能否一直平靜的快樂?我總結了,能讓我踏實生活的理由基本上有兩種,其一是自己在乎的人、親人平安,其二就是在平凡的工作中、生活中找尋小成就感,讓自己覺得自己有用,覺得自己在成長,或者給自己定一個有階段性的目標,然后逐漸去踐行,這個期望值不一定很龐大,但一定是個希望。有時會沮喪,但那又有什么呢?生活本就是五味陳雜,酸甜苦辣。
續:近幾月,每日似背著炎炎日光而行,載著淡淡月光而返,一友說我總是忙忙碌碌,不知所蹤夏至,我早已在這般循環往復的工作生活中,被灼熱的太陽分割成兩種膚色。有時我不知我在忙什么,但我還是不愿停下來,若是停下,我會覺得時間的秒針走的格外緩慢,若是停下,我會讓各種思緒充滿腦腔,平日里,有我猜不透的事兒,有我看不懂的人就如此刻,涼風習習,雙眼疲乏,卻了無睡意,不知怎么,突然格外想念母親的碎碎念
人總是要給自己時不時的找點借口去......
善待自己,善待一切自己所能夠......
《人生不過如此》讀后感 篇8
天氣晴好,與友人驅車前往甲子鎮,見江初先生。江初何許人也?實不相瞞,抵達之前,我所知甚少:老藝人,從小學習潮州二弦,心系正字戲,頗有造詣。我生于潮州,從小被潮劇氛圍熏陶,自然,對江初先生及其才情充滿期待。
午后的甲子鎮人潮洶涌,車在路旁緩緩停下。見一五十歲左右的男子向我們招手,笑意燦爛。此人正是今天的主角。有人說藝術家大多“不正常”,此言差矣,江初先生衣著整齊、一臉干凈,正常得像鄰居的阿伯。他有說有笑地把我們引向一座再普通不過的住所——家,房門窄小,三米之外是鄰居家的門。我停下來,觸摸著冰冷的鐵門,心頓時生起一股辛酸感:這就是藝術家的生活?在物欲橫流的今天,所謂“藝術”到底值幾錢?為何有些藝人以“藝術”的名義在臺上狂吼一曲就能收入幾萬甚至更多?不遠處喇叭聲不斷,我突然感到它的飄渺與無助。
進門,滿目工整。房子很小,我們八、九個人就把它坐滿了;家具簡單不過,不見任何奢華的東西。但文化氣息濃郁足可迷人:四壁掛著精致的書法、國畫;右上角是一個四層的小書架,擺滿了書;書架旁邊掛著兩把二胡。陽光從窗口披灑進來,熠熠奪目。江波先生、尤永江先生已等候多時。江波是江初的堂叔,已是杖國之年,卻鶴發童顏,背直腰挺,精神飽滿;尤永江是江初的摯友,五十幾歲,高而瘦,性情豪爽,樂呵呵為我們沖起茶水。他們是熱愛藝術的“三角鐵”。
大家相見如故,品茶聊天,不亦樂乎。江初先生遞給我《江初專業技術工作總結》和《正字戲大管弦改革淺談》,娓娓而談。我洗耳恭聽,漸漸感到慚愧與敬佩的澎湃:老藝人的一生,真不易——
江初先生從小熱愛音樂,1980年調入陸豐縣正字戲劇團擔任領奏,從此堅定了他的一生。起初劇團的頭弦多用北方劇種常用的板胡、粵劇的高胡,而大管弦被束之高屋,因為大管弦音量較小,音色柔軟、低沉,難以起領奏作用。江初深知一個劇種“特色”的重要性,用板胡、高胡作頭弦并非出路:“一個劇種的頭弦如果改用其他劇種的樂器就缺少自己的唱腔音樂特色,可能就意味著劇種特色的消亡。”身為劇團領奏,責任重大。他也深深感到改制樂器的必要性與急迫性——
1983年,劇團經文化部特批,作為國家第一個縣級團應邀赴香港演出。這是多么喜人的消息!但是,為呈現更完美的音樂,樂器必須在演出前改制成功。江初大花心思,在各大劇種中尋找靈感:“要提高大管弦的領奏地位,塑造其樂聲在樂隊中的突出、主導形象,就要使它能發出近似于短桿樂器的高、尖、亮音響效果。”依此思路,江初忘寢廢食地為樂器進行“手術”:鋸短琴筒,使音速加快;截短弦桿,改成高音頻;加厚面板,使發音硬朗、厚實;改用竹質碼和鋼絲線,使發音高尖、嘹亮。經一番周折,最終大管弦的音響基本達到預期效果,領奏地位突出。最后,演出獲得了圓滿成功,引起轟動,把正字戲的魅力和特色傳播甚遠。江初先生功不可沒!
接下來劇團參加了不少大型演出,如91年的省藝術節、92年文化部主辦的“天下第一團”匯演……反響皆不錯。可誰想過轟動之后是蕭條的命運?后來劇團曾長期低迷甚至癱瘓,江初一度“卸甲歸田”。直到03年4月,陸豐正字戲劇團才恢復排練、演出。江初先生熱情不減,深思熟慮后,決定對大管弦進行第二次“手術”:延長弦桿,拉高“千金”,放低一個八度(定弦不變),改用硬木質碼。如此一來,弦線張力適度,手指吟、揉自如,音色晴朗、飽和,悅耳動聽,正好吻合演員的唱腔韻味。此外,還請師傅在大管弦桿頭上作雕刻裝飾,使其盡善盡美……
“06年6月,正字戲申遺成功。”江初先生盤起腿,輕描淡寫,但我知道過程的艱辛——05年7月劇團被省文化廳定為“人類非物質口頭文化遺產名錄”的申報單位。當時市委非常重視,立刻成立“申遺”小組,江初先生被任命副組長,是核心人員。可申請程序復雜,單表格名目之繁多就叫人頭疼,一時不知所措。幸好江初先生廣交四方,潮學研究所的鄭守同志幫上了忙。江初先生和他前往廣州省戲曲研究所將傳統劇目的音響資料復錄,并請回省社科院許翼心教授做指導工作。江初先生還前往潮州、汕頭等地搜集資料、請教相關專家,才使得報表填寫順利合格。然而,好事多磨:所有資料必須錄制30分鐘的音像光盤。情急之下,江初先生自掏腰包一千多元作活動經費(當時經費無著落),并請來電視臺的錄像師江潮堅等十幾位老藝人,一起錄制談藝錄、演技和絕活,以及正字戲音樂有淵源關系的'祭祀、慶典、紅白喜事等民俗活動。歷經十幾天的奔波忙碌,才告一段落。接下來還有棘手的剪輯、合成和配白工作。為不影響電視臺的演播時間,江初先生等人于每晚十一點過后進臺制作。經六個通宵奮戰,才大功告成。條件有限,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但是,這些辛苦換來了‘申遺’的成功,太值了。”江初先生始終面帶微笑,眼睛里有光。尤永江先生煙癮重,在我們聊天時,悄悄坐到了另一旁。江初先生雖健談,但相對內斂,于是尤先生又坐上前補充了不少信息:江初也很注重“承先啟后”,做好傳、幫、帶,新學員的吸收為劇團輸入了新鮮的血液。樂隊在他的帶領下,和諧、共進,親如一家,成為海陸豐的一流樂隊。
“江初這一生步步是音韻。”尤永江先生嗓音大,把此話強調了好幾遍。我知道,江初先生也嗜好古典詩詞。劇團這幾年的大門、廚房的對聯都自出他手,04年赴省特刊海報標語也由他構思、撰寫。在翻閱江初先生的作品時,我想到門口貼著的對聯:“撲朔逐春至,鏗鏘送福來”,橫幅:“春滿乾坤”。內心涌起一股暖流——殘酷的現實并沒有打垮一個真正熱愛生命、熱愛藝術的人。“只要生活繼續,樂觀與向上就應該繼續。”我似乎聽到了誰的脫口而出,暖人心窩。
江初先生膝下有一女,二十芳齡,貌美,喚作俊栩,生性略微羞澀,像她的父親。當我們得知掛在右壁的楷書作品為其所作時,震驚了——必定花費不少功夫練習,比許多所謂“著名書法家”優秀多了。俊栩的字清秀、圓潤,但落筆有力,字間有一股真氣,而非匠氣,實在難得。我們紛紛請求贈予墨寶,她也爽快地答應了,并一一落款、蓋印。“還處于初學階段,顯得稚嫩,不足掛齒。承蒙各位喜歡,不勝榮幸。”江初先生低頭,連連為閨女謙虛。其實,我更欣賞俊栩的是,在眾人的贊揚聲中,她能保持淡定自若,可見年紀輕,心境之好。三位先生培養有方。有這等閨女,不正是人生最美好的“音韻”嗎?
江波老先生為人謙虛,一直沉默,看似不善言語。當我靠近與之交談,卻見眼睛睜大,聞字字珠璣:“好的藝術中都有音韻,音韻是自然、柔美、節奏。搞藝術的人,最好要學習音樂……江初做到了。”三人皆持“音韻”觀點,可見志同道合,“藝術是相通的,心浮氣躁的人難以在作品中表達‘美’……”經這么點撥,我讀懂了尤先生“江初這一生步步是音韻”一話的深層意思:環境與一個人的心態息息相關,作品的好或壞皆誕生于此間。
其實,江初先生這一生就像一跌宕起伏的曲子,走一步,誕生一個音符。音符再美妙,音韻再和諧,無他人演奏或演唱出來,它依然是紙上沉默的風景。那么,誰來關心、支持藝術家的生活?尤其是那些為藝術奉獻了一生的人。還記得著名哲學家宗白華的名言:“藝術是精神和物質的奮斗。”何謂“物質”?精彩絕倫的音樂背后竟是艱苦樸素的一生。他們為音樂唱響一輩子,頭發白了,背部駝了,聲音沙了,而誰愿意為他們唱響?哪怕只有一小曲……
夜幕很快降臨,該是握手道別的時候了。相聚皆是緣,大家無拘無束,聊得真愉快。他們站在路旁,目送我們離開,夜風吹亂了頭發。車窗外的霓虹燈一閃一閃,好不耀眼,江初先生現場精彩的二胡演奏還回響在耳畔。可當我再透窗而望,卻不見影子了。想起江初一篇文章的一句話:“‘老驥伏櫪,壯心不已’,本人立志在臨近黃昏之年更不斷進取、求索,為正字戲這株古老、珍惜的藝術奇葩添花加葉……”——1980年進劇團,整整三十年了。“他們的家境一直不是很好。”身邊的兄臺突然輕聲說。我轉過頭,淚悄悄地滾落下來……
哦,人生不過如此:我們只花費一個下午,就大致了解。而人生真的不過如此嗎?不,人生生生不息,藝術永垂不朽!“與藝術相濡以沫的日子,艱辛而幸福。”在離別前轉身看見他們的眼神后,我就更堅定這念頭了。“這是一群心甘情愿為美而死的戰士。”我又不禁一笑。——再見了,江初先生、江波先生、尤永江先生,還有那可愛的江俊栩;再見,讓人愛得如癡如醉又恨得咬牙切齒的真藝術。咱們后會有期!
《人生不過如此》讀后感 篇9
人生不過如此。這不是消極的想法,而是事實。
幼年,幼小、天真;童年,可愛、活潑;青年,活力、憧憬;中年,忙碌、競爭、寂寞;到老了,便什么都黯然了,甚至會想:青年時期沒有怎么怎么樣,浪費了好時光……到頭來,還是從幻想走到惋惜,又從何談起“大好時光”?直到死,什么也沒了,虛無般漂泊在人們的記憶中:
在那片景色中,看到了什么?
飄下細白的雪,灰暗的天空。
情感已經塵封,迷茫的記憶。
過往皆是虛幻,真實唯有如今。
彷徨的人世,彷徨的.人心,彷徨的靈魂。
所以,人生不過如此,何必要為那么多事計較呢?
人們常說沒有幸福,怎么才能得到幸福?可人生的幸福花開遍,為什么說是沒有呢?其實幸福不過如此,就像小狗的尾巴:
小狗看到他的尾巴,總是想去抓它,繞來繞去,總是抓不著。狗媽媽看到了,笑說:“傻孩子,尾巴就跟在你后面呢,干嘛要抓它!”
幸福就跟在你我的后面,只要學會轉頭,不死較腦筋,拋棄雜念,就一個簡單的動作,我們就能發現幸福,找到幸福。不過如此嘛……
人世幸福不一定體現在快樂、高興中,也不一定表現在笑臉上。人們一味地尋找幸福,卻不知這朵花是什么樣的,是什么香氣的,盲目盲目,到頭來怪老天不公平,最終被上帝稱道:“傻孩子們吶!”
其實,幸福從我們一出生就有了,獲得了生命的肉體,從此我們在成長,幸福也就跟著我們,擁有了獨立的自我。只是生活的復雜,多使我們蒙蔽了雙眼,不屑于一個簡單的行動,便看不到它了,忘卻了它,恍惚中是我們自己拋棄了人生和那所謂的幸福。問彼此:“幸福指什么?”(得到、拋棄也不過如此)
沒有人可以說清,但是唯獨知道的是:那是奮斗得來的!
也許你心中所想的艱難事,自認為深知“人生道路”。其實不過如此:就是一條路,認認真真走上去,踏實地邁開步子……就那么簡單!
你的路,你的理念,你的夢,創造著幸福,就差你去發現它。
《人生不過如此》讀后感 篇10
馬上就要進入冬季了,南風北風就是交替的刮,人的整個精神也降下來不少。不愛動,也不愛吃,只想懶懶地坐著發呆。想的太多吧,思想負擔就沉了。好象喘氣也上不來了,唉!忘記!忘記,不該想的吧,喝點咖啡吃點自己DIY的點心,依然不覺得空氣清新,但覺得挺清靜的很適合我。
伸頭看一看外面。狂風四起,北風呼嘯,樹葉好象是轉著圏的搖,分不清是啥風。我和太陽躲貓貓呢。它不出來,我也在觀望。反正我有時間可以等。看著沒有太陽的天,我覺得此時倒很適合修煉!修煉聽起來好象是深山老道才有的本事,我此時也會了一些。首先要學會淡化痛苦。其實也沒有什么痛苦。人想多了就會痛苦。情緒這東西就這玩意兒,你不碰它,它也不會傷害到你。唉!一口咖啡一口蛋糕,我的小資生活怎么讓我有這么沉重的心里呢。空氣安靜了,我思想也平穩了。我無非是一粒微塵。一個呼吸就會不見了。怎會有那么多的沉重。回想起來什么是你的,看著兩手空空的橫紋,沒有什么是自己的。
年經長了,少女的心也變了,曾經的理想目標離我是越來越遠了。不過好象也沒有近過,一直在遙遠的天邊,只是就這樣一直在心里放著,說是追逐目標,可我怎么越是追越是追的遠,可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遠大理想,只是做了太多不想做的事,把想的事給耽誤了。所以我們要學會放棄,不在為任何人活著,只為自己活著,為自己的理想而活著,你說這樣的空話,還能找回自己嗎!
如果能拿得起放得下,就不會是一種口號了。其實幾十年的.人生,活得就是一種心情,得和失總是平衡而定的。活出真實的自我。給自己一個空間。一杯水,再燙,你也不要放手,因為你放手的那一刻,失去的不只是水,還有一個杯子。所以。生活不一定是你想放手就可以放手的。在燙你也要忍,不要因為一棵小樹放棄一片森林。有陽光就會有希望,有坎坷就會有歷練,象今天這樣沒有陽光的日子。看來只能一笑而過,優雅面對人生了。
其實,我很累。一直學會著假堅強,習慣一個人面對所有。有時候,我可以開心的和每個人說話,可以放肆自己,我沒有去偽裝,我可以讓自己快樂,但是我更喜歡安靜。一個人坐在窗前,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懷念過去?還是想回到從前,讓我在活一次?還可能嗎?不會了,我也不在是從前的那個小女生了。我喜歡很靜很靜的黑夜,關了燈讓寂寞包圍我,靜靜地想自己的痛,自己的快樂,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理想,要學會自己杠。但是別把自己弄丟了。
有時我特別想和身邊的人說,要有使命感,要特別勤奮,要與人為善,要學會微笑,要學會分享,要守信用。要學會堅強。人的心靈很貪欲,想要得到的太多,滿足不了你的私心,心靈也是要定期保養的。不然也會生銹的。沒有人可以永遠幫你,所以,你要做最好的自己,才不會讓自己變老
累,其實也是一種享受,感覺累了,但也不能休息,困為你還沒有找好方向,不能迷茫。曾經本該拼搏的年經就是因為想的太多,做的太少給耽誤了。只有一個人在旅行時,才能聽到自己的聲音,它會告訴你,這世界比想象中的寬闊,這個世界上,你可以碰到機遇而絕不可能碰到“神”,自己的路真得還是自己走的好。
《人生不過如此》讀后感 篇11
這個世界上,有好的人,有小氣的人,有愛笑的人,有愛哭的人,……
孔子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人之初,性本善。”而我卻覺得,這句話說錯了,不是人本來一出生就是善良的,而是人剛出生的時候不善也不惡。小孩子不會像大人那樣想得那么多,并不是他們不懂,而是經歷得不夠多。如果你讓一個兩三歲的小孩,天天去網吧,歌廳,接觸那些社會上的人,絕對,用不著多久,他也會懂得這個世界上的是是非非,只是,他不再單純,眼神里面會夾雜著憂愁,嘆息著這個世界的精彩,混亂…。我相信,大人們應該不會這樣做,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單純的。有誰又想自己的孩子小小年級,已經看透了塵世呢?那樣,雖然人不老,心也會老了半截。
其實這個世道是很復雜的,小時候,總是期望著有一天能夠長大,可是誰又知道呢,原來真正長大的時候,才發現,并不是自己小時候想得那么簡單。小時候,總以為,長大了,就有錢自己買糖了,可以擁有自己想要的東西了,可以不受大人的管束了。可是長大了呢,才知道,原來,不是什么東西都能用錢才買得到的。比如生命、時間、成就、,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的。也不是什么東西,自己想要,就能得到的。比如愛情、夢想。
愛情,我們又看清了多少呢?小時候,夢想這自己有一天也會穿著美麗的.婚紗,像童話故事里面那樣,和自己的白馬王子走進婚姻的殿堂。多美,現在呢,才明白,做人,要現實點,不要老活在虛假的世界里。多少戀人,分分離離,想的都是對方的不好,對方怎樣怎樣的對不起自己,總不在自己身上找缺點。總不想想那些曾經要永遠在一起的誓言。愛情不是甜言蜜語鑄就成的,而是在對對方沒有了感覺之后,還不離不棄的那種,才叫做真正的愛情。那樣的愛情才可以永永遠遠的延續下去,那樣的愛情,才可以說得上永遠。不要太多的甜言蜜語,因為糖太甜了也會膩的。兩個人在一起是過日子,而不是整天思索怎樣過才浪漫,怎樣找感覺。這樣很沒趣。身無分文的時候,她選擇了跟著你,腰纏萬貫的時候,你就覺得她老了,難看了,跟不上時代了,換新的了,這樣做有意義么?當初,她也擁有一筆財富,青春靚麗的她,都不離開你這個窮光蛋。現在,你有錢了,有什么資格離開她?
人都是虛偽的,現在的成年人,更本就不會有什么好朋友。可以這樣說,都是各取所需。只有小孩的友誼,才是最真誠的。只知道,另一方對自己好,自己就要對他好,他分東西給我吃,我下次就一定會分給他吃。這樣的友誼,大人們何嘗不羨慕呢?
這個世界上,什么都要修飾,裝修要修飾,化妝要修飾,寫作文要修飾,連說話也要修飾,很多人都知道,見什么人,說什么話。這樣才討人喜歡。對人要真誠,要明白,在什么人面前,需要遮掩,在什么人面前,需要坦然。為什么要那么累呢?難道不能說自己想說的話嗎?難道這樣就是傷人了嗎?是的!人總是要面子的。如果這個世界上的人不那么虛榮,那么說出來的話,還要多加修飾么?有的人,總是說自己很難過,很痛苦,其實,現實的并不是像他說的那么難過。一個故事,一段回憶,其實也并不精彩。可是經過人們天花亂墜的修飾,華麗生動的語言,就變成了讓人感動流淚的故事。
如果不多加修飾,那些人,又怎么能深刻的懂得這個故事的情節呢?當然,只有主人公心里才能有最真的感受。用修飾過的語言,修飾過情節,讓局外人也感受故事里的故事。不錯,的確是個不錯的想法。
可以說,人是聰明的了嗎?呵,有所得,畢有所失,得到了的,是智慧。失掉了的,是真誠。
總而言之,這個世界是千變萬化的,你用復雜的眼光去看待,它就變得復雜。你用簡單的眼光去看待,它就變得簡單。
《人生不過如此》讀后感 篇12
精選閱讀(一):
人生但是如此
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的悲歡離合的事在不斷發生,為什么我們就不能永遠的留在這世上,為什么我們有時要不遲而別呢~~
很多的事情都會讓我們想不通始料未及,但我們又不能避免不會發生這樣諸如此類的事!~~~····
只能感嘆生命的卑微和渺小!~·
精選閱讀(二):
人生,也但是如此
無論雨是那么的磅礴,暴風是那樣的猛烈,繼它們之后,太陽依然是出來了。
人的一生中當然也會經歷著這樣的事情,有起,有跌,那個始終堅持著自己的夢想的人,他心中的太陽必須會冉冉地升起。相冊名
在現今的社會里,各色各樣的事情都會發生,隨時隨地都可能踏上了暗雷。因此,我們務必持續清醒的,不能忽略了自己走的每一步。在人生道路中也會遇到各色各樣的人和事,你就會漸漸地學會如何待人處事。對人,始終都是多一個朋友比多一個敵人要好,當你在路上遇到的人,請對他好點,正因,如果你發現自己走的路是錯的,你回頭還是會碰見他的`。對事,要清晰自己的看法,不能盲目地跟從著別人,務必有自己的主見,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就去做,但,務必想清楚,這件事情做了之后會有什么后果,會有什么代價,事后要付出的代價值得為之付出嗎?當然,現今社會頻率是如此的快,你總沒可能事事都想它個半天才做決定。因此,經驗是重要的,遇一事,長一智。這是務必的吧。
路是自己走出來的,即使走錯了也不好后悔,當你自己選取了踏上這條路的時候,就就應想想這條路走下去的結果會怎樣。即使在路上發覺自己走錯了,也不好迷茫,正因你身邊還有好多親人支持你的,你就應清晰自己的頭腦,好好地去想想,走這條路到此刻,自己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覺得值得嗎?若果不值得,就就應找到另一個新的路口,選好另外一條路,好好地走下去,別再讓自己重蹈覆轍。“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錯再錯,錯了,就要改,改是不會遲的,你身邊的親人依舊會支持你的,他們是絕對不會拋棄你的。
或許,你自己選取的路,你自己走了下去,你覺得是對的,你是依然的繼續向前進,但,請不好忘記時常回牟下往事,看看自己的腳印,想想自己是如何的一步步走到此刻,之后就要更加的認真對待后面的每一步。畢竟,這路你走了這么長,總不想在節骨眼的時候才發現是錯的路吧。
對人,誠實大方。對事,認真處理。持續這清晰的頭腦,在這個社會的路你會更加容易地選取到更好的道路!:
精選閱讀(三):
人生本來就如此
人生在世,有幾個人能正真了解自己想要什么或想做什么呢?又有幾個人能真正被別人了解或稱贊呢?有幾能夠堅持到底呢?有幾個人能夠真正對待自己呢?恐怕是少之又少吧!
人生本來就是如此迷茫,又何必去強求呢?發奮做好自己,好好對待自己就足夠了。
人生路上,我們正因太想表現自己就在忙碌中不斷淪陷,最后在失望中為自己挖掘墳墓。這也許不是最可悲的,但卻是最可憐的。這又是何必呢?我想我們要是金子,總有一天會發光的;若不是,在怎樣發奮也是白搭,也許最后一向生活在失敗的陰影中或者是一向逃避自己,難以自拔。
我們每個人也許都是金子,也許都是一塊朽木,也許什么都不是,既然如此,我們又何必要弄清楚自己到底是什么呢?正因有的時候,知道答案不必須好,是金子的必定自滿,是朽木的必定自卑。你們說,這樣的結果誰又想要呢?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也許是一個獨體,也許是一個團體,但是獨體與團體之間區別又有多大呢?讀我們都只但是是滄海中的一粟而已,少一個又有誰會在意呢?多一個又有多少人會留意呢?生在迷茫中,死在平凡里,生無人在意,死無人悲傷,又何必非要按照別人的想法來生活呢?我們沒有必要為誰或者正因誰而自我改變,也沒有必要為了誰誰或者正因誰而高興,憂傷。一切按照自己的方法做就夠了,讓他們的話都見鬼去吧!正因他們永遠沒有資格要求他們根本就不在意的人,正因他們永遠都沒有權利要求他們不曾在意的人為他們而改變。
人生的路很長,不好堅信任何人,堅信自己就足夠了。正因陌生人傷害我們,我們理解不了;熟悉的人傷害我們,我們更理解不了,蓑衣堅信自己就足夠了。眼淚太多傷身,心臟太痛傷神,不必太在意誰假誰真,只要堅信自己是人。走累了,坐下來休息休息,切記不好選取休息的地方,選得太好會心生留戀,選得太美會心生眷戀,選得太舒適會心生懷戀,我們的路還很長,沒有太多的時刻去偷懶,也沒有太多的時刻浪費,隨隨便便找個地方就能夠了。:
雖然人生困難很多,但是沒有關聯,正因永遠有一個人在背后支持著我們,那就是我們自己。應對困難時不好害怕,也不好懷疑自己,正因我們已經踏入了困難之中,沒有退路,唯有堅信自己才能夠戰勝一切困難,而且我們也就應堅信自己,既然有勇氣應對就必須要有信心戰勝困難。無論何時何地何事,都不好懷疑自己或者泄氣,否則,我們已經輸了。
人生本來就是如此,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對手,沒有永恒不變的情感,只有永遠的自己。對錯已經不是一個衡量做人的標準了,只是一個衡量做事的好壞了。
人生本來就這樣,不好哭泣,也不好放下,一切不會正因你而停止,哭過笑過之后生活依舊繼續。一切都很美麗,千萬不好放縱自己,花開不分四季,生死不按天時,一切都會過去,千萬不好太迷戀回憶,永遠不好忘記,事事堅信自己。
《人生不過如此》讀后感 篇13
淺淺的印痕凌亂的青春。
斑駁的映襯著生活,只是,我們還是一向走著一條沒有走過的路一條未知的路。年輕時都要有這樣的經歷吧。
有時候,看著自己淡淡的青春在生命里流竄而沒有方向時我茫然無措,
還記得以前數過學校的樓梯有多少個臺階,那就應是最無憂的日子吧,房地產廣告語
總是記得全校師生去春游時坐過的旋轉木馬,記得晃動的秋千,記得起伏的翹翹板,記得手中的泥人,記得以前的理想,
記得童年時的自己總盼望長大,記得學校里的那個操場在那時候的我眼里是寬廣無比的.,
那個疊的不成形的紙飛機,飛去了哪里。那所謂的理想或許早就被現實摧毀的不知所蹤了吧,帥氣網名
生活,命運,人生,真的很奇妙所有的事情都被一只大手翻云覆雨的操縱著,
無論你在生活的道路上遇到了誰誰誰,但是結果好像已經固執的定格在那里,而我們唯有理解所有的好與不好。
去年的某一天飄過以前的學校我發現那個地方是我依舊熟悉的,我覺得自己好像昨日才從那里走出來,
眼前浮現的是過去自己讀書時和同學們一齊說說笑笑的情景,所不一樣的是我覺得那個地方原來那么的小。
一開始我不知道為什么之后我明白了,就像是我看見很久都沒見過面的家人,親戚,長輩們時我發現她們都老了,
白頭發長出來了,眼角的皺紋明顯了,眼神黯淡了。這就是歲月賦予給每個人的嗎。
我真的堅信當我們長大了再回去看過去的任何的人事物時,你會覺得它們變得個性的渺小,個性孤單凄涼。
當夜晚躺在床上想著自己這天所做的事情所遇到的人,所說的話時,我知道又一天過去了。這就是生活但是如此。
《人生不過如此》讀后感 篇14
生活其于安好,但是如此。
秒針不停地轉動著,聲音很是刺耳,卻不知如何下筆。
依舊傻傻的站在那兒等著公車,每一天如此,單調而又安實,平靜的生活總是這樣。
依著旁邊的扶手,即便旁邊就有空位,但已習慣于站立,不知何時養成這樣的習慣。望著車窗外劃過的街道,總有種說不出的感覺,每一天但是這樣呆呆的望著,繁蕪的街道總是與寂冷的內心對峙著,直至誰也沒將對方融化。
下了車,離家還有點距離,便慢慢的向家的方向彳亍著,平穩的'邁著步子。耳機內蕩韻著陳奕迅的《明年今日》,蠻喜愛這首歌的,林夕的詞總是那么傾城。伴著韻律,就這樣慢慢的走著。
天空最近總是陰沉沉的,好久沒看到夕陽了。或許一向也沒刻意去欣賞,再美麗的事物,往往也會讓人們所忽視,我們錯過的風景,實在太多太多了。
習慣的泡了杯溫水,不摻任何東西,捧在手掌向陽臺走著。黑夜已經侵蝕了我眼前的這個城市,望著那一條條燈紅酒綠的街道,是迷茫還是向往。繁蕪總是人們所向往的,但往往也總讓人們迷茫,生活,就是這樣。
每一天但是如此,所謂的單調吧,平靜的生活總是這樣,或許,也是一種安好的生活吧。
生活其于安好。
《人生不過如此》讀后感 篇15
“在不違背天地之道的情況下,成為一個自由而快樂的人。這就好比一臺戲,優秀的演員明知其假,但卻能夠比在顯示生活中更真實,更自然,更快樂地表現自己。人生亦復如此,我們最重要的不是去計較真與偽,得與失,貴與賤,富與貧,而是如何好好的快樂的度日,并從中發現生活的詩意。從某種程度上說,人生不圓滿是常態,而圓滿則是非常態,就如同‘月圓為少月缺為多’的道理是一樣的。如此理解世界和人生,那么我們很快就會變得通達起來,也逍遙自適多了,苦惱與悔恨也會隨風而去了。”
首先是想求得也許偶然會讀到我這篇粗陋的讀后感的讀者的原諒,竟然抄襲了坐著的這么長的一段文字,但我又忍不住,忍不住要將這段文字拿出來與大家分享。因為當我自己讀到它時,就好像在一片黑暗中,渾濁中迷茫了許久的自己找到了一條敞開的大門一樣。身上的一切重擔,一切疲憊顯得那樣的渺小,那樣的`不堪一擊。
《人生不過如此》不是哲學書,但我認為它比哲學書更能啟發人的心智;不是小說,但我認為它讀來比小說更加有趣味。一篇篇文章讀來滋潤著自己身上的每一處靈魂。林語堂先生將自己一生所經歷的,所看到的,何所做的一些感悟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讀完這些作品,你會感到作者那顆豁達開朗的心,而且自己好像也走進了作者的思想領域一般。
我說這本書是本哲學書,但作者并不是在生搬硬套地表達什么“世界的本質是物質”這樣的哲學觀點。但他也不是在創作,因為他所表達的觀點早已由中西方思想家再三思慮過,表現過。但它卻通過哪些小人物,小事件將那些哲學觀點更生動地表現出來。老媽子的黃媽,她具有中國女教的一切良好的思想;一個隨口罵人的蘇州船娘;一個上海的電車售票員;動物園中的小獅子;一個某報天文欄內寫文章的記者……諸如此類的人,通過他們,作者看到了很多,也帶領著我看到了很多。
作者在書中說他沒有受過學院式的哲學訓練,讀過的書也不怎么廣博。我想也許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使他不必被禁錮在那些哲學書的條條框框里,從而更好地,更便當地觀察周圍的事物,使他可以根據自己的直覺下判斷,思索出自己的觀念,表達出自己的獨特的見解。我很想問,一個人一輩子是不是不要讀太多的書,因為所讀的書太多了,就很容易陷入一種雜亂無章的狀態,就很可能分不清孰是孰非了?當然,不要讀太多并不是不讀,也不是隨意地讀,而是我們要讀那些經典的,對我們真正有意義的書籍。
每個喜歡閱讀的人都會有精神上的朋友,作者也是,但他的朋友不是馬克思,也不是亞里士多德。而是屠赤水,袁中郎,金圣嘆這些我們幾乎都沒有聽過的小人物。他們因為有太多獨特的見解,對事物具有太深的情感,因而得不到正統派批評家的認可。但作者卻認為他們使他享受到了更寶貴,更誠摯的快樂。讀完這本書,你會很驚訝地發出一聲:啊,原來真的是這樣。
當我們面對一切困難挫折時,當我們遇到重重壓力給我們的重擔時。微笑吧,因為人生不過如此。
【《人生不過如此》讀后感】相關文章:
人生不過如此作文(通用25篇)12-19
不過如此作文07-17
最美也不過如此作文02-25
不過如此作文8篇01-04
不過如此作文范例(13篇)09-24
不過如此作文精品14篇11-27
人生讀后感06-29
《人生》讀后感01-03
人生讀后感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