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零售的哲學讀后感范文
《零售的哲學》一書正是日本7—Eleven創始人鈴木敏文的著作,零售的哲學中詳細講述了7—Eleven創立—運作—發展的始末,也分享了7—Eleven的成功的關鍵。以下是小編整理分享的零售的哲學讀后感范文,歡迎閱讀!
零售的哲學讀后感范文篇一
7—Eleven便利店,一直是我們研究的對象,但是之前作為終端形象及策略的顧問公司,更多關注陳列、空間布局及如何凸顯焦點產品、生動化陳列方面的內容。7—Eleven在空間利用是絕對的典范,如此小的空間竟然可以毫不違和地陳列那么多品類的產品,并且巧妙地利用產品的屬性,將必須品、沖動購買品、各種關聯產品巧妙搭配陳列,盤活整店,全店無死角,讓每一寸貨架都充分發揮應有的功能。
最近,朋友推薦我看《零售的哲學》一書,此書正是日本7—Eleven創始人鈴木敏文的著作,書中詳細講述了7—Eleven創立—運作—發展的始末,也著重分享了7—Eleven的成功的關鍵。也讓我從書中更清晰地了解到店中格局陳列等等當中的來由,雖然我們已經從專業角度進行了解讀,但是看著幕后的故事,更讓人體會深刻。
《零售的.哲學》雖然更多是從便利店的角度上來講述問題,但是道理是相通的,而且現在的7—Eleven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小賣店了,是真正意義上的便利了,兼顧快速餐飲、煙酒、日常用品、OTC醫藥、COFFEE、雜志書報、快遞攬收、ATM及信用卡還款、交通卡充值等金融服務等等功能,已經是兼顧多種業態的店鋪形式了。在這里分享一些我個人的讀后感,希望可以觸類旁通,給到大家一點啟發。
1、"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一樣的便利店,因此,這個行業并不存在飽和一說"這是2013年7—Eleven準備進駐四國地區時鈴木敏文說的話,因為當地在四國地區,已經有了1200家便利店,大家質疑是否應該再進駐。這句話我理解的意思是有那么多的店存在,證明需求是非常大,市場有那么大,這個時候能不能分到蛋糕,就是要看你自己的了。鈴木敏文非常有信心,是因為他非常清楚7—Eleven的優勢所在——優秀的出品、貼切需要的產品品類、讓你離不開的附加生活服務、主人翁精神的店員。所以,只要做好了準備,就不需要懼怕競爭!競爭越大說明市場越大,機會越多。你要做的是脫穎而出!
2、在大百貨大超市,shopping mall盛行的年代,反其道而行之,創立便利店,確實是膽識過人,眼光獨到。其實在現在的7&I集團,整體發展趨勢及給集團的貢獻,均是7—Eleven高于超市形式的伊藤洋華堂和百貨形式的崇光西武百貨;而同屬李嘉誠旗下的百佳和屈臣氏,似乎也是屈臣氏的發展更好些。這里體現了不要懼怕巨無霸,小形店鋪更靈活,只要能貼近消費者的需求,不斷創新求變,充分挖掘與巨無霸的差異,以快打慢,一樣可以過得比巨無霸更滋潤。
3、1973年,鈴木敏文主導與美國南方公司簽約加盟,1974年開出第一家加盟店,到16年后的收購美國夏威夷分部,再到1991全面接管美國南方公司,整個過程只不到18年。絕對的屌絲大逆襲,從一個加盟商逆襲收購品牌母公司,這也算得上是一大傳奇。南方公司從主變仆,除了運氣不好買股票遇融斷,買樓遇暴跌外,更多是自我的封閉與不思進取,沒有充分利用自己店鋪小而多的優勢,貼合消費者需求,而是自我為中心,總部拍腦袋配送產品,從不考慮實際需要。總是站在賣方市場考慮問題,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所以說,不管現在過得多好,還是要未雨綢繆,主動求新求變,去迎接市場的變化,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這也是我們做店鋪形象設計時所強調的,我們要做能領先一段時間的品牌形象,要先想到市場的變化,要具有前瞻性,不要總是后知后覺,在別人的屁股后面追趕,這樣會讓自己陷入被動。
4、在便利店引入關東煮、飯團等快速餐飲,以及提供ATM機等,在今天看來,似乎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但是在當時當地,這確是一大創舉。鈴木敏文為了解決餐飲和ATM機這兩件事,耗費了多少心思,經歷了多少磨難。為了在便利店安裝ATM機,而去成立一家銀行,這是多么瘋狂的事呀。鈴木敏文說他所做的這一切,因為他說是站在客戶立場思考問題,了解客戶所需,解決客戶問題。從經營的角度上來說,更是給自己挖掘了更大的市場。一個小小的便利店綜合了快速餐飲、煙酒、日常用品、OTC醫藥、COFFEE、雜志書報、快遞攬收、ATM及信用卡還款、交通卡充值等金融服務等等功能真的是將便利二字表述得淋漓盡致。
5、現在總是說實體生意難做,網店價格便宜,沒有辦法競爭,這不正是當初便利店與大百貨、商超的情形嗎?百貨商超品種齊全,整體氛圍舒適,一次性解決全家的吃喝玩樂,但是距離居住地較遠,不方便。而現在是網店價格相對便宜,足不出戶就可以送到家,但是不真實,沒有體驗,沒有面對面的交流與溝通。而作為實體店的我們,是不是應該學習當初在大商超籠罩之下的7—Eleven的生存之道——差異化、創新、貼合需求。便利店的核心就是便利二字,一切站在客戶立場,挖掘更多的服務項目,讓人離不開他,雖然他們從來沒有過價格優勢。
而今天的實體店,真實立體的環境、親切的面對面交流,舒適的空間氛圍,全面觸感的體驗是不是正是我們要全面挖掘的地方?
6、結語,這是一本值得一看的書,當勵志也好,想從中尋找經營的靈感也好,或者都可從中得到一定的啟發。而作為我,從前臺觀察、分析、理解、吸收再到幕后去了解起因經過,兩者融會貫通之后,確實是受益非淺。
零售的哲學讀后感范文篇二
上周三晚上,在北京西三環的新晉商會館,見到一個浙商。這真是一件奇妙的事。當然,更奇妙的是,我這么一個八卦的人,卻自始至終忘記問一句作為浙商來到晉商會館的感受。直到現在,我還在自責。
浙商看著很年輕,一搭眼也就30歲出頭。但在他多說了三五句話之后,我對我的判斷產生了懷疑。因為早年,他就曾經拿著供銷社的投資去做生意了,從重要機構的出場看,我改變看法是有道理的。他做了好幾檔生意,在互聯網里也算得上一個“名票”。
在座的還有一位國內零售行業的軟件公司老總。當談到在商品品類以千以萬計的情況下,某個奢侈品的營銷,這位老總說:“這樣的公司沒有零售精神!
我問:“什么是零售精神?”
浙商接茬說:“慢悠悠的。”他說,零售精神就是給產品制定一個最便宜的價格,讓每一個產品都成為面向大眾的'產品,成為一個高流通量的產品。
我不禁聯想到京東商城。
京東商城的采購來源在業內至今是一個謎。曾經有人說,京東在某些商品品類上甚至到國美和蘇寧采購,然后再拿到網上賣。這種情況下,它賣的不是價格,而是服務。在京東商城的模式里面,價格在創業初期顯得十分重要,但在后期,反倒不怎么重要了,重要的是消費者不愿意再大老遠地跑到國美、蘇寧一趟了。
然而,當京東商城做到40億元年銷售額之后,遇到的瓶頸非常明顯。大家說,現在該看劉強東的智慧了,看他怎么能讓京東做得更大。跟傳統賣場相比,京東的優勢在于電子商務平臺,如果把公司做大,就意味著市場覆蓋區域擴大,供貨成本增加,而這就進入到供應鏈競爭的環節。在供應鏈控制的環節,京東沒有任何優勢,無論是外包還是自建,都會遇到巨大的成本問題。在這個領域,它無法跟國美和蘇寧對抗。
瓶頸于是就出現了。
零售商們喜歡講零售的精神,我到現在也沒完全搞懂。大概的意思是,從流通業的大規律看,能像沃爾瑪一樣,把產品賣得最大規模化和最低價格化,就算找到了零售的精神。
2008年末的金融危機到來之后,東南沿海中小企業受損嚴重,外貿型企業被逼上梁山,開始做內貿。經濟學上講,企業基本上都是在從小變大的過程中死去的,而對東南沿海的很多中小企業來說,在從外向內的過程中大量死去,也算得上2009年一景。原因當然很多,但零售業者們的總結,卻讓我這個成天聽IT理念的人耳目一新。
零售業者們認為,外貿型企業實際上從來就不是一個銷售商,而是生產商。外貿型訂單的特點是買方直接下單,工廠直接上產,交易途徑是點對點的兩方,絕大多數外貿型企業從來沒有進入過流通環節,所以也從來沒有積累起零售的方法論、合作伙伴、管理方法、成本思想等,而市場留給它們的時間又十分緊迫。
從全球來看,這么多年過去了,網上零售的最佳范本依然是亞馬遜。國內的網上零售企業云集,現有模式不知道是否觸到了天花板。但更耐人琢磨的是,大家都說中國跟美國不同嘛,不知道能不能重新塑造一個精神,哪怕只是屬于網上零售的。
零售的哲學讀后感范文篇三
經營企業和人生成長都是一場長跑,不必也不可貪圖蠅頭小利和歪門邪道,核心技能才是關鍵。一個開創獨特商業模式的企業很有可能無法在長期的競爭中保持領先。在《零售的哲學》中,日本7—11獲得美國7—11的特許經營權,引進其零售理念,最終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甚至最終將后者收入囊中,就是典型案例。
人之間的競爭也是如此,具有長跑者的耐力和方法,才能笑到最后,家庭出身、天資聰慧可以是人生長跑中制勝的優勢,但大多數人沒有這個優勢,也不需要羨慕這種優勢,人生漫漫,天賦也只是眾多因素中的一個而已,后天的可習得的技能同樣甚至更加重要。
《零售的哲學》的作者鈴木敏文說:“經營的本質無論在哪個國家都大同小異”,同樣,人的進步也是大同小異。
這種影響甚至決定企業長青和人不斷進步的因素,就像計算機的底層代碼,不論企業的產品是什么,不論人的職業是什么,都是最基本的驅動力。
我們可以將這種底層代碼分為兩個方面:方法論和態度
一、方法論:問題意識、避免思維定勢
如何在商業中立于不敗,如何面對這個不確定的世界,關鍵就是用科學的方法論不斷發現適應變化的策略。所以,不變的是方法,變化的是具體的`執行策略。
方法論是一種可以習得的技能,可以將方法論分為兩個方面:問題意識、避免思維定勢。
1、問題意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一個類似于“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是,“是先有問題,還是先有解決方法”。答案顯而易見,應該是先有問題。只有對于知識和經驗豐富的專家,才能見招拆招,直接解決各種現成的問題。大多數情況下,我們要做的是始終保持發現問題的意識。雖然如此可能讓大腦疲憊,但不帶著問題看世界,我們就難以意識到我們看到、聽到或想到的解決方法。
最簡單的例子,鈴木敏文創辦日本7—11零售店之前,一直在不斷思考如何解決目前零售店被大型超市沖擊導致經營困難的現狀,思考卻總是沒有好的解決辦法,等去了美國,無意中就發現了美國7—11(美國南方公司),就立刻找到了問題的答案。這就是典型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循環”,問題有大有小,套路卻大多一樣。
7—11的壯大過程,也是不斷發現問題和尋找解決方法的過程:如何提高物流效率,如何優化商品的擺放和采購效率,如何應對老齡化的顧客需求,如何應對網絡時代的沖擊,如何解決顧客的取款需求,等等。
更科學和規范的問題解決方法,是《零售的哲學》一書中所說的“假設—執行—驗證”過程,與《麥肯錫原理》的“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異曲同工,這是商業上驗證商業判斷的方法,也是科研方法。
2、避免思維定勢
常識,既可以幫助我們快速決策,也可以成為思考的羈絆。所以知道何以依賴常識而何時擺脫常識,就是一種無比重要的人生智慧。
思維、判斷都依賴于一定的前提,這就是我們的框架,能夠跳出框架以避免思維定勢(think outside the box)就會獲得一種創造力,看到別人看不到的解決方法。
從這個角度講,鈴木敏文毫無零售經驗,反而成為他的一個優點,可以讓他擺脫思維定勢去思考問題的解決辦法。
避免被“行業規矩”所束縛的方法之一,就是擴展自己的目標,7—11的目標,是致力于”提供便利“和成為人們的”基礎生活設施“,所以才能夠做別人不敢做,不想做的事情。
為顧客提供生活必需品,現金也是一種產品,于是就有了創辦了銀行開設ATM機的打算;顧客到政府部門繳納水電煤氣費用太麻煩,于是就代繳水電煤氣費用;老齡化社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行動不便,于是就提供送貨服務,等等,都是打破常規,拓展業務,但是又始終與核心業務緊密相聯。
二、態度:積極主動
”積極主動的態度“是一種更底層的方法論。沒有積極主動,根本談不上技能習得,談不上時刻保持問題意識,談不上時刻想要跳出思維定勢。
1、企業積極主動的面對競爭
雖然《從0到1》認為壟斷才是企業的終極目標,但這是大多數企業的夢想而已,商場上的競爭不可避免。而且企業也應該積極的看到競爭的價值:競爭對手的存在,是企業進步的動力。
中小零售店所抱怨的對象,并不是導致自己衰落的罪魁禍首,他們沒有返躬自身,或者被自己的思維框架所局限,發現不了問題的真正關鍵所在。
個人也如此,懶惰是人之本性。追求內心的積極上進,總是不如有一個外在的競爭對手來得實在。
2、個人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
鈴木敏文說“無論發生什么都要認真對待,這就是工作的真諦”!爱斒聵I發展受阻時,怨天尤人是最輕松便捷的方法。但是輕松的背后即是停滯不前。只有正視自身的弱點,努力做出改善,并不斷地向新目標發起挑戰,才能腳踏實地地前進,得到穩步的成長!
人的成長和企業的成長有類似之處,都遵循“貫徹基本原則,靈活應對變化”,也就是以不變應萬變,基本原則就是上面所說的企業和個人的底層代碼,這也是我們應對變化的商業環境和成長環境的技能。
對于企業來說,顧客需求永遠在變化,所以產品種類及服務內容隨著時代而變化,核心都是為客戶提供便利,提供價值。日本7—11不斷的滿足顧客的需求,反觀其“教師”,美國的南方公司沒有應對美國社會產業結構的變遷,故步自封,同時多元化擴張失敗形成虧損,以至于走到了被收購的地步。
對于個人而言,新知識層出不窮,需要不斷學習,快速學習,否則就成為了時代的棄兒。
【零售的哲學讀后感】相關文章:
《零售的哲學》學習心得(通用12篇)01-25
《零售的哲學》讀書心得感觸05-02
哲學與哲學的未來05-01
哲學與哲學的未來05-01
詩性哲學與哲學的詩性04-26
宇宙的哲學與哲學的宇宙04-29
哲學對話與對話哲學04-30
分析哲學與敘事哲學05-01
哲學的創新與創新的哲學04-27
神的哲學與人的哲學05-03